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身體知道答案pdf

身體知道答案pdf

發布時間:2022-10-05 17:58:06

㈠ 讀武志紅的《身體知道答案》(八)

問問你的疾病想說什麼話 

你的身體有一個症狀,這個症狀有沒有藏著一個想法?你可以問它,如果它可以說話的話,它會說什麼? 

——美國培訓師羅伯特·迪爾茨 

第一天上美國NLP導師羅伯特·迪爾茨的課程「天才的策略」時,我感冒了。那一天廣州突然降溫,很冷,而我還穿著短袖,所以我想,感冒是因為身體一下子不適應,這很正常。

聽迪爾茨講課時,我渾身不舒服,胸部和腹部一會兒這疼一會兒那疼。我不由地想,看來這個老師有很多不和諧的地方,這種不和諧傳到我身上,令我疼痛。 

到了下午,一個學員站起來提問,他說現在不明白自己為什麼來上課,他最近上了很多課,而這些課的核心都是一樣的,就是形式不一樣,那他為什麼不斷上這些貴得要死的破課呢!

顯然,他很有情緒,但迪爾茨沒受他的情緒影響,很耐心很溫和地給予了細致的回答。

聽迪爾茨解答時,我走神了,我在想,我是不是和這個學員一樣對這些課有抵觸情緒?

這樣想的時候,突然有一瞬間,我想到了一個問題,最近三次上課,我的身體都有不舒服的反應。 

這次上迪爾茨的課,我感冒了;上一次上一個叫「蘇菲營」的課,我手上的一個本來沒什麼事的小傷口,在臨近上課的兩天前化膿了,而在上課期間顯得尤其嚴重;再上一次上催眠課,我也感冒了。

三次上課,三次身體都有症狀出現,這是什麼意思?它們是想對我說些什麼嗎?

想了一會兒,我不得不承認,我的內心中對這些課程是有些抵觸。承認了這一點後,我再聽迪爾茨講課,胸部和腹部的那些莫名其妙的疼痛消失了。  更有意思的是,當天晚上,我的感冒好了。

你的症狀想說什麼?

又過了幾天,迪爾茨教我們做一個和身體對話的練習,而在我們練習前,他先做了一個教學示範。

在示範中,當迪爾茨讓個案D沉浸在問題狀態時,D感覺到他的胸口處有一種焦灼的難受感。

迪爾茨問:「假若這個部位可以說話的話,它會說什麼?」  D體會了一會兒後說:「它想逃跑,它對我說,搞不贏別人就逃跑吧,如果你不夠強的話,別人會欺負你。」

對此,迪爾茨解釋說,在輔導中出現的身體的每一症狀都有意義,而這些症狀都可以理解為被壓抑或被忽視的內心的聲音,這時培訓師就需要抓住它們,方法就是假定它們可以說話,然後看看它們會說什麼。當藏在症狀背後的聲音被表達出來後,這些症狀就可以暫時消失了,而假若個案在生活中也能尊重這些聲音,並將其中的精神活出來,那麼這種症狀就可以永久消失。相反,假若我們一直都不尊重它們,這些症狀就會一直存在下去,最後還可能會發展成疾病。

迪爾茨闡述的這一道理,我在自己的心理咨詢中也屢有發現。 

我的一個來訪者J,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每天都在思考,這一會兒是應該這樣做呢,還是應該那樣做?這樣做有好處和缺點,那樣做也有好處和缺點,那到底應該怎樣做呢?她總是陷在這種矛盾思維里,要麼是什麼都不做,要麼是在最後那一刻才做出選擇。

她的這一特點讓我想起了一個叫《布里丹的驢子》的寓言故事。這個寓言故事中,驢子和主人生活在一個叫布里丹的地方,主人在驢子的左側和右側分別放了一捆乾草,而兩捆乾草和這個驢子的距離是相等的,這讓這個驢子陷入了左右為難的困境中,它一直在思考,到底該先吃哪捆草效率最高呢?因為兩種選擇的效率是一樣的,於是它一直在思考,最終在思考中被活活餓死了。

承認愛爸爸,頭疼消失了

J的矛盾思維的處境就和這頭驢子一樣,不過她倒沒被餓著,矛盾思維給她帶來的主要是疼痛,她的身體有各種各樣的症狀,其中一個症狀是頭疼,而且她的這種頭疼會傳給我。我每次給她的咨詢時間是一個小時,而幾乎整整一個小時,我的頭會一直疼。

到了第三次咨詢時,這種頭疼終於消失了。當時,她談起5歲時給爸爸寫過一封信,信上寫道:「爸爸,我好想你,我知道你也想我。」

她是以很平淡的語氣說起這件事的,但那一刻,我感覺到很大的憂傷,於是我對她說:「剛才你說到你的信,我感覺到一種悲傷,你有什麼感覺?」 

「我也感到有點悲傷。」這句話剛一出口,J的眼眶就紅了,接著眼淚掉了下來。顯然,這不是「有點悲傷」,而是非常悲傷。

她在悲傷中沉浸了兩三分鍾,接下來一直到咨詢結束都在談對爸爸的思念和愛。這是他第一次在我的咨詢室承認,她非常想念爸爸,而不是恨爸爸。

有意思的是,當她帶著情感講這些時,我的頭疼沒有了,而她講完後,我問她:「你還頭疼嗎?」  「

不疼了!」她回答說,「奇怪啊,居然不疼了。」 

不僅如此,從這次咨詢至今,糾纏了她多年的頭疼再沒有襲擊過她。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很小的時候,J的父母離婚,她跟媽媽,而媽媽和媽媽這邊的所有親戚都一直對她說,你的爸爸是個惡魔,他恨不得殺死媽媽,也殺死你,如果不是媽媽捨命保護你,你會死在爸爸手裡,所以,不要靠近爸爸,就算爸爸來找你也不要理他。

意識上,J相信爸爸是個惡魔的說法,但她的內心深處並不這樣認為。她知道,爸爸確實很粗暴,經常打媽媽,但爸爸很少打她,爸爸其實很疼她,父母離婚後,爸爸多次去幼兒園里偷偷看她,給她錢和玩具。同時,她也想爸爸,所以在5歲的時候寫了那封信。

  但是,一個5歲的孩子是不知道怎麼把信寄出去的,媽媽發現了她這封沒寄出去的信後痛哭流涕,並叫來親戚們給幼小的J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教育,讓她堅信爸爸多麼可怕,而媽媽又是多麼好。

心臟等器官也有記憶 

迪爾茨說,最新的神經科學發現,人的很多智慧來自於身體,譬如人的肚子里也有一個神經系統,和大腦一樣復雜,而很多研究也發現,心臟具有非凡的記憶,它並不只是一個供血的器官。

西班牙一名心臟科醫生告訴迪爾茨,他的一個患者做了換心手術後有了一些新的行為習慣,會吃一些以前從不喜歡吃的東西,會到一些以前他根本沒興趣的地方,而他不知道,他為什麼會去這些地方。後來,這個人找到了這顆心臟的捐獻者的資料,發現這些飲食習慣是捐獻者的,而那些地方對捐獻者也有著重大的意義。對此,迪爾茨說:「心臟也有智慧,它不只是一個機器。」

這樣的故事常出現在新聞報道中,並且不只是換心手術中才會出現,有新聞報道說,一些換過不是很重要的器官的手術的人,也會有以前捐獻者的一些行為習慣。 

羅傑斯說,真誠有兩層含義,一層是所說的和所想的是一致的,這叫不欺人,一層是所想的和所體驗的是一致的,這叫不自欺。能做到前一層真誠的人是相當多的,但能做到第二層真誠的人就很少了。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或許是我們太依賴於頭腦了,而頭腦很容易自欺。

羅傑斯說,真誠有兩層含義,一層是所說的和所想的是一致的,這叫不欺人,一層是所想的和所體驗的是一致的,這叫不自欺。能做到前一層真誠的人是相當多的,但能做到第二層真誠的人就很少了。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或許是我們太依賴於頭腦了,而頭腦很容易自欺。

一旦出現自欺,頭腦和身體就會陷入分裂狀態,頭腦朝這一邊走,而身體則走向另外一邊,一些身體疾病隨之出現。這時,我們通常的做法是去對付身體的症狀,試圖消滅它。假若我們這樣做,就是忽略了身體症狀所傳遞的信息,而未必會得到消滅疾病的結果,甚至會被疾病所消滅,或者說,頭腦最終被身體所消滅。 

我想,這句話在很多時候也可以用到我和你身上——「你很快會好轉,只要你能尊重你的這些症狀背後的一些信息。」

㈡ 《身體知道答案》

22.《身體知道答案》

你的身體是你的靈魂的居所。心裡的各種不適,身體都會反應出來。你如果注意到它,並帶著它再去做事,就會疏散。

24.當你受傷時,你會選擇什麼保護方式呢?保護方式可以減輕自己的傷痛,從而幫助自己渡過難關,如果沒有這些方式,很多人甚至都活不下來。但是保護方式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我們的心有三層保護層,傷痛和真我,最外面一層是保護層,接下來是傷痛,而最深處是真我。因為有傷痛,所以有保護層,但是有保護層和傷痛組成的牆,所以周末隱藏著,令我們觸碰不到自己的真我,別人也觸碰不到。

我們之所以想組建親密關系,之所以想愛與被愛,就是想獲得一種親密感,真正的親密感是真我與真我的鏈接感。當中我不能相遇時,我們就會將自己的保護層強加給別人,將自己的傷痛轉嫁給對方,於是就導致越愛越孤獨的局面。

所以想要擁有真正的親密,想要和自己的戀人建立真正的鏈接,關鍵就是去穿越心靈的保護層。穿越保護層去面對痛苦,這一開始需要勇氣,但最後就會獲得巨大的好處。

一旦將注意力從思維上拿走,從身體通向靈性的通道就會打開,而答案總是經由這個通道而來。每一個思維都有生命力,而這些生命力的思維其實可以稱為心魔,他們一旦生成就不甘心死去,所以會用種種花言巧語誘騙你聽從它,如果你只是去思考,那麼就會陷入心魔中,無法找到答案。心魔是虛的,但是身體是實的。當我們將注意力從思維轉移到身體上時,其實就是離開了虛妄的世界,而進入了實在的世界,這時事情就會變得不一樣了,每走一步都很扎實。

一個理論,不管多好,它的價值在於引出你的感受,而不是他有多正確多偉大。也許最容易引出感受的是投身於真實世界的洪流中。

25.撫平你內心的鉤子。多數憤怒的真相是恐懼。憤怒在表面上可以排擠出你內心的恐懼,但是恐懼是內心的,憤怒確是表面的,所以當憤怒過後,內心的恐懼並沒有被排擠走。

如果你想心想事成,首先你要知道自己的「心想」是什麼,我們以為自己想要的都是我們意識層面的,但能事成的都是自己潛意識層面的。所以向內覺察很重要,很多人的內心是混沌的一片,有人不會,有人不願意,因為內心可能有些強大的恐懼。

任何壞習慣或者是具有殺傷力的信念的形成在最初都一定給你帶來過好處,是你潛意識自我選擇的結果。

26.頭腦會騙人,身體很誠實

當發現身體有些不對勁時,問一問自己,如果這種症狀可以說話,它會說什麼?重要的不是這個辦法,而是這種精神。每一種疾病都是一種表達,當我們壓抑一些東西不允許它在心裡和靈性層面表達式,它會通過身體而表達,這就是身體的疾病,可以說每一種症狀都是一部分自我在說不,但我們不傾聽這種訊息,最終他不得不通過破壞性的方式來表達。

27.身體能清晰聽到別人的感受。但是首先應該停止思考。大腦一思考,身體就無法捕捉到那種感覺。

痛苦可以通過我們意識不到的途徑傳遞,這是心靈感應的一部分內容,而快樂也一樣不必非得通過我們意識的途徑進行傳遞,一個內心充滿喜悅的人可以不用說話就影響周圍很多人,讓大家都感染他的快樂。比如我們經常說這個人給人感覺很陽光,像太陽,其實你不不了解他,也不知道在他身上發生的具體的事,但是你會有這種感覺其實就是身體感應的作用。如果你這時用大腦去思考,他是誰,他發生了什麼事,那麼你最後就沒法感受到他的快樂能量。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感受。

29.我們經常會產生厭煩的情緒。如果仔細體察一下,厭煩只會集中在頭部。厭煩,討厭與鄙夷,這一類的感受之所以會產生,總是和頭腦中先存在的一些評價有關,如果沒有這些評價,這類對別人的抵觸情緒也就不會發生了。如果你對自己說,放下這些評價,甚至說這些評價,從我的頭腦里滾出去,那麼相反的事情就會發生。這些評價不僅不會消失,反而會變的似乎更加牢固。因為這句話也是從頭在頭腦中發出的,這樣的頭腦中就有了一對非常矛盾的聲音,這時你就會頭痛。怎麼做可以令這些抵觸別人的情緒消失呢?只需將注意力從頭部向下移動,譬如移到胸心口,那些厭煩討厭與鄙夷就會消失,當注意力移到肚子或者小腹時,就會獲得一份寧靜。

這就是說,尊重你自己的感覺,聆聽你內在的聲音。頭腦里的聲音常常不是自己的,他們更可能是來自父母,老師和其他人的聲音。

討厭,厭煩與鄙視等,包含著對別人強烈評判的感受,是從頭部發出的,同情,包容,愛,悲傷等種種渴望愛,又擔心失去愛的情感是從胸部發出的,集中部位是心口。力量,寧靜,與某一事物,某一人乃至整個世界的合為一體感產生時,注意力是集中在小腹部的。

30.真正要活出自己,至少需要穿越別人塞到我們頭腦中的無數紙條,需要穿越心口,那些對愛與不愛的猶豫,最後抵達一種,我是一切,一切也是我的,這種包容一切的力量感。

任何時候,當你感覺到一種「險夷」時,你可以看看這是什麼。頭腦中的「險夷」,多是養育者,老師,文化和社會帶給我們的,心中的「險夷」又是什麼呢?那幾乎總是對不能獲得愛的恐懼感。其實我們之所以會活在頭腦的「險夷」中,關鍵並不在頭腦,而在於發生在心口位置的對不能獲得愛的恐懼。

31.理論的價值在於引出感受。千萬不要迷信任何理論,一個好的理論,自然有一個體系,但這個大廈是靠不住的,它的價值不是讓你膜拜,那樣你會迷失自己。它的價值在於幫助你喚醒自己的感受,而每一個感受都會點燃你自己。我們要遵循這樣一個教條,首先需要尊重自己的感受。思考首先是為自己的感覺服務的,思考總是第二位的,而感覺是第一位的。強迫症的真正核心內容是,內在的父母的聲音,拚命打壓內在的小孩,而內在的小孩的聲音微弱到似乎聽不見了,這時思考就會脫離身體,成為一種純粹的思考。

32.關注自己的感受。那些偉大的東西,假若只是一個目標,而沒有了感受,就只是一個光禿禿的架子,沒有什麼意義。體驗痛苦時,保持身體的中正。當發現自己有些失控,或注意力集中在別人身上,是可以立即將注意力拉回來,並把注意力放在小腹部的丹田位置,或心口的位置。可以在這種時候做一個深呼吸,然後注意自己的身體感受,假若身體某些部位有一些特殊感受,可以將注意力放在那裡一會兒。

33.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時候,按照對方的要求做事就會難受,而拒絕對方又會內疚,或擔心對方不高興。化解這種矛盾最好的方法就是溫和而堅定的拒絕別人的不合理要求。首先堅定及優勢,我堅守,我的立場無論如何都不改變,其次是溫和,無論對方有什麼情緒或做什麼事情,我的情緒是溫和的,不會失控。美國心理學大師用另外一個術語來表述,不含敵意的堅決,無論你怎樣,我都不會有敵意產生。說起來容易,但其實做起來真的很難。我們要想方設法,不讓對方的敵意刺中自己。關鍵是先化解你心中的敵意。我們之所以會埋藏著很多敵意,關鍵不是人性惡,而是人性被壓抑得太厲害了。每一個被嚴重壓制的情緒都是一個情結,每一個情結都是我們自己的一個盲點。

34.心理治療中有一種叫做心理控制術,我們的人生都是由我們的自我意象所決定的,如果你改變了自我意象,人生也會隨之改變。把夢想交給潛意識。只要你設定了一個目標,你就可以將其交給潛意識去工作,這時你甚至不需要努力,反而越放鬆越好,當然為了更深的喚醒潛意識的力量,也需要通過努力去積攢一些素材,這些素材會是線索,可以更好的激活潛意識,這樣潛意識可以更好的幫你實現這個目標。有意思的是,這是你越是刻意思考,或滿腹擔憂與樂,難以實現目標。努力,但同時要學會放鬆。努力藏著一個邏輯,我能找到答案,而放鬆是我要鬆弛掉緊張的神經,打開通向靈性層面的潛意識之門,也就是說答案不是我找到的,而是因為我打開了通道,答案自動來到身邊。是你目標後,除了尋求潛意識的幫助,我們還可以多在想像中看精神電影。如果你設立了一個目標,那麼你可以在想像中進行相關練習,而且越詳細越好。這個方法我有用到,以前考上考場的時候,總會提前,晚上的時候總會想想自己如何在考場上答題,遇到錯誤該怎麼辦?這樣會很有效的消除了考試焦慮。

㈢ 《身體知道答案》讀後感

《身體知道答案》武志紅

羅小蓉 分享 P1--10/229

  在做身體推拿之前,我只知道心情會影響身體狀況。卻從來沒有真正去感知自己的身體,去讓身心做鏈接和溝通。我們所生活的社會,提倡不以自我為中心,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忽視了身體所藏的智慧。

上次做推拿,童芳姐說身體某個部位的疼痛,是由不良情緒所引起的。做了簡單的心裡疏導。發現舒服了很多,身體疼痛的地方推拿兩三次後已經不覺得痛了。真正明白身體是心靈的鏡子,身體是知道答案的。要是使生命變得豐神盛,破解生命規則,必須與身體鏈接,在頭腦和身體之間打通一個通道。

《身體知道答案》武志紅

羅小蓉 分享 P11--27/229

  意識可以刻意和裝飾的,而潛意識卻是最忠實於內心和身體。所以當二者發生偏離的時候,潛意識會阻礙意識的發展。

  破除內心籓麗的鑰匙就是接受和臣服你所逃避的痛苦和感受。跟張德芬的觀點是一致的。痛苦是你創造出來的,因為那是你對事情的解釋。文中的小鄭特別恐高,利用催眠做了夢境解析,探究形成這種心理的歷程。迫使自己處在低處去感受內心的恐懼。最終發現自己可以處在任何位置,而破解了心中的種種障礙並獲得自由。當你逃避什麼,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去勇敢地面對它。

  當你深深紮根在你的體內時,成為思維的觀察者,你會容易進入當下。不管外界發生什麼事情,任何事情都不會動搖你。

 

《身體知道答案》武志紅

羅小蓉 分享 P28--45/229

 

  當你遇到挑戰的時候,總是試圖向外抓取。切斷於與自己內在的聯系,這樣越容易失控。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先和自己的內在取得鏈接,找到自己的重心,這樣無論做什麼選擇都是踏實的。而最和自己內在鏈接最容易的方式就是和自己的身體鏈接。即去覺察自己的身體。

  當你深深地紮根於你的體內,成為你思維的觀察者,你會很容易進入當下。不管外界發生了什麼事情,任何事情都不會動搖你。

《身體知道答案》武志紅

羅小蓉 分享 P46--58/229

內觀,是向內看,修行自己的覺察力和平等心。要學會尊重自己當下的境界。尊重自己內心中正在發生的事情。無論外界有何等壓力,都不遠離自己的內心。

當感覺傷痛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保護層,可以是勇敢,體諒憂傷也可以是習得性無助。這些絕招的力量可以壓倒別人,對他們有保護作用,這種壓倒會破壞他們與別人的關系。穿越保護層和傷痛,可抵達真正的親密。

《身體知道答案》武志紅

羅小蓉 分享 P59--74/229

人的一生是個不斷輪回的過程,而驅動我們輪回的是我們的心念。兩種常見的輪回模式: 一,因為對A 不滿於是走向-A。對-A不滿,又走向A的鍾擺式輪回。二,因為沒有得到A或失去A,所以不斷地尋求A。心念還會在家族中以多種方式傳遞。

  錯誤的心念,就如同巴普洛夫實驗的那條狗一樣,以為得到某種結果就是與產生其結果的附加條件等同起來,結果貪就成了對很多條件的執著,而嗔就成了對很多條件的抵觸。

《身體知道答案》武志紅

羅小蓉 分享 P75--85/229

  痛苦更大還是消除痛苦的痛苦更大?

大多數痛苦的主源是對抗痛苦。痛苦就是無意識地去抗拒本來的某種形式。而痛苦的程度取決於你對當下的抗拒程度及對思維的認同程度。痛苦就像洋蔥心,而消除痛苦帶來的痛苦就像一層又一層的洋蔥皮。越想消除卻卻痛苦。所以就簡單的辦法就是接受痛苦 ,不逃避。

當痛苦產生時,學會安靜下來,用身體去感受痛苦。找個舒服的方式,將注意力放在身體某個部位,從這個部位開始感受 再慢慢轉移注意力,當某些部位感受很強烈就要多停留,轉化就會發生,這些部位會開始發熱。所以,對痛苦越敏銳,就越能承受痛苦。

《身體知道答案》武志紅

羅小蓉 分享 P86--96/229

他們這樣對你,是因為可以這樣對你。兩人,相處時,會將內在的對話投射到一個關系中,而對方會不自覺地認同他人的投射。所以,當你不滿別人對待你的方式,也許你該自省了。

  潛意識上的心想 才能真正的發揮作用達到事成。當我們極力想去完成或者不願意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時候,潛意識總是能夠幫助我們去促成或者阻礙事情的進展。

《身體知道答案》武志紅

羅小蓉 分享 P97--104/229

我們每一個輪回都是再製造一個機會,先將內心的東西投射到外部世界中,再將外部世界的樣子內攝。我們看到的一切外在都是自己內在投射的結果,所以要學會自我覺察,去向內看自己。不去怪罪外部的世界。每個人都是主角,不僅在演出也是創作者。你需要什麼樣的結局,結果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身體知道答案》武志紅

羅小蓉 分享 P105--115/229

如果移除障礙,人自然會發展為成熟的,充分自我實現的個體。就會像一顆樹子成為一顆大樹。每個人的內在具備了成長的一切資料,不需要向外尋求力量。而大多數平庸的人不是他們不可以成功而是他們選擇了自己把自己卡住。

想想這段時間開發過程中自己遇到的困難。其實都是自己的心裡障礙作祟。害怕客人覺得不專業,害怕聽不懂英語。所以坐等表姐幫忙。直到被她臭罵一頓,雖然很毒舌和刺耳但確實不無道理。

我在內心當中似乎沒有真正想去促成客人的進一步洽談.勇敢一點,你沒有退路。

《身體知道答案》武志紅

羅小蓉 分享 P115--125/229

你想要什麼,就要現在內心種下相應的種子。你周遭的世界,周圍的人甚至你自己,都是過去或好或壞的行為語言和思想的產物。可理解為

一,因為你有這些種子或銘印,所以你遇到了符合這些種子的人或事物。

二,你就有了這樣的人或事物,將其創造成你夢想的樣子。

改變種子就能改變一切。我們心中有什麼種子(我理解為意念)別人就會怎樣對待我們,我們自己改變了,別人也會自動改變,他們都不需要知道我們發生了什麼改變就會改變對我們的方式。我們過於關注別人,並無意中會認為別人才是我們的答案,而真正的答案永遠在我們心中。

你永遠是你自己,不是別人眼中的你。

《身體知道答案》武志紅

羅小蓉 分享 P126--143/229

當你不知道該怎麼做時,就試著放鬆下來,對內心深處的潛意識說,請你教我。

天才和普通人的區別在於,普通人被卡在自我中,而天才們的自我和靈性是合一的,他們一直保持著靈性的通道。

恐懼總是卡在自我中,不同的問題會有不同的恐懼將我們卡住。不同的恐懼表達方式是化解狀態的鑰匙。不是用拿掉「壞我」,而是用「好我」來消滅「壞我」,不是消滅與掙扎而是接納和轉化。

生命不斷用各種方式呼喚我們,聆聽並尊重你的靈魂,如果我們能做到,那麼我們都可以成為天才。

  疾病是內心的不自在。每一種疾病都是一種表達,當我們壓抑一些東西,不允許它在我心理和靈性層面表達時。它會通過身體而表達,這就是身體的疾病。

《身體知道答案》武志紅

羅小蓉 分享 P144--160/229

這段說了第六感和心靈感應。

身體能清晰聽到別人的感受,第六感和及五種常見感覺無時不刻在發出信號,並被我們感應。我的第六感還是比較准確的。至於心靈感應,目前似乎還沒感受到。

作者寫到做家庭排列系統時,感受到的心靈感應。讓我想起了在身邊聽到的很多托夢的故事。也許這就是他們與逝者的心靈感應。那些通靈的人身體和靈性的感知能力是非常敏銳的,以至於能感受到普通人所不能覺察的神秘力量。讓我對世界多了一份敬畏。

《身體知道答案》武志紅

羅小蓉 分享 P161--176/229

  一切的問題皆出自自己身上。只要改變了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會境由心轉地隨之改變。想起這些年走過的路,在關鍵時刻的一些決定。不論好壞真的是由當時障礙的心境所決定的。一些當下無法提升的能力,也是心理積壓已久的不敢去觸碰的障礙導致的。

  聆聽內在的聲音,感受身體傳遞的答案。慢慢地我發現自己能感知到一些身體發出的信號了,雖然微乎其微,但也聊勝於無。

《身體知道答案》武志紅

羅小蓉 分享 P177--190/229

當你情緒被觸動的時候,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觸動了你情緒的那個人身上。這就是累積內在力量的開始。頭腦的意識可能來自別人的聲音,只有身體的感受才是最真實的。當兩個意向相左的時候,不妨去認真感受身體給你的反應。我感受故我在。

《身體知道答案》武志紅

羅小蓉 分享 P191--200/229

分享一些保持與身體鏈接的方法:

發現自己失控或注意力在別人身上,把注意力集中在小腹的丹田或心口位置。

二,做深呼吸,注意自己的身體感受,假若身體有特殊感受,將注意力放在那裡一會兒

鏈接時要保持身體的中正。

《身體知道答案》武志紅

羅小蓉 分享 P201--214/229

海倫凱勒的老師用體會和身體的感受來教育她,讓她和世界建立鏈接。

真正的思考能力,總是建立在感受的基礎上,而缺乏感受的思考,並不是獨立思考,而是別人傳輸甚至強加給你的道理。如果沒有身體的佐證,一個道理對你而言可以說是一個謊言。

《身體知道答案》武志紅

羅小蓉 分享 P215--229/229

學會用身體去與心理做鏈接,去感受,而不僅僅用頭腦去思考,身體會告訴你更加明確和真實的答案。

我們的人生都是由我們的自我意象決定的。如果你改變了自我意象,人生將隨之改變。潛意識沒有思維,但是它可以幫助你實現目標。但要確保你的目標和自我意象相符。不要一邊設立目標,一邊卻又覺得自己並不配得到。

看了本書,多學了一種與自己內在鏈接的方式。慢慢地學會覺察和感受身體發出的信號,幫助自己尋找真正的需求和內心的答案。

㈣ 舞動:你的身體知道答案

什麼是舞動治療?可能很多人像我一開始一樣好奇,事實上,我最初也是因為好奇而接觸到了這一心理課程。今天是第二次參加專業的舞動治療培訓,開心又激動。

舞動治療是通過治療性的作用動作和舞蹈,使人們創造性的參與治療的過程,以促進情緒、認知、身體和社會性的整合。

通俗點講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為模式,當我們的行為、動作發生改變時,我們固有的不健康的模式也會隨之改變。那怎麼改變呢?當然得在專業導師的帶領下啦。

其實,舞動治療誕生也不過六七十年,在我國這一療法引起大家關注還是在汶川地震的時候。那時,很多人失去了親人或健康,面臨著嚴重的心理創傷。在重大的創傷面前,人們會有很多逃避防禦。關鍵時候,舞動和音樂治療的優勢顯現了出來。受傷嚴重的人們更願意用動作而不是語言來表達自己喪失的巨大悲痛。

剛了解舞動的人往往會把舞動等同於跳舞。這當然是不對的。跳舞通常是有規定的動作,每個動作都有一定的標准,舞者只需跟著學動作就可以了。但舞動可大不相同,它只是你表達內心的的一個媒介。它不講究整齊好看,所有的動作一定要根據自己的身體感受來做,而不是要讓別人看著好看我才做。只有放下評判才能更順利的學習舞動。

今天在課堂上有一點非常有感觸:很多成人對自己的父母特別有意見,有的甚至頗有恨意。這其實並不奇怪,受儒家思想要「孝順」的影響,大部分人都沒法直接表達對父母的意見,於是這股怒氣、恨意就俞來俞烈。

老師給開的葯方是:我們對父母的沖突主要來自於我們內心的沖突,應該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做好自己的父母。所以你看,其實和父母怎麼樣關系不大。當我們把所有的內心沖突化作愛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你的生命是被滋養的,從而你也會用這樣的手法再去滋養別人。

㈤ 求《身體知道答案》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身體知道答案》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WG7NZrDtIUxocy93upqAYg

?pwd=ii65 提取碼: ii65
簡介:《身體知道答案》作者從一名心理學者的角度,結合大量生動的案例,分析了身體與心靈、意識與潛意識的關系,指出了我們的心是如何構建了自己的世界的。我們身體的很多反應,其實都是有著深層的心理原因的,因而作者提倡回歸身體,將身體與心靈鏈接起來,「成為真實的你自己」,做到這一點後,你將發現,生命真的可以是自由的。

㈥ 一張照片,教給你如何用身體語言讀懂別人看不到的秘密

當前媒體製造的情感風暴體現的不是這種照片觀察方式。而是像一場權威的爭奪戰,反映出了觀察者對自己感知和見解的高度自信,並確定自己的解讀是『重要』的。擺出一種「我能見你所不見」的態度。

這是一幅記錄奧巴馬和希拉里共同觀看本拉登被擊斃錄像的圖片。這張圖片在最短時間內成為全球焦點。因此,烏爾里希·索羅曼在文中對這幅圖片中人物的身體語言和非語言交流進行分析,就每段文字做出評論,以便展示身體語言分析的過程。

▲白宮戰情室

▲白宮戰情室(刊登於猶太報刊)

2011年5月2日,就在本·拉登被擊斃前,一張極具歷史性的照片在華盛頓美國總統官邸白宮戰情室內誕生。照片展現了美國總統奧巴馬、國務卿希拉里以及數位親信緊張地關注巴基斯坦行動的畫面。隨後,本·拉登在此次行動中被擊斃。在這張照片中,希拉里目光集中,右手放在嘴前。人們不禁開始討論,應該怎樣解讀國務卿的面部表情呢?這是害怕的表現、恐懼的表現,或是過敏性打噴嚏的沖動?

隨著另一張照片的公之於眾,又一場全球性的熱烈爭論爆發,爭論的焦點是希拉里是否真的出現在戰情室中,因為《華盛頓郵報》刊登了來自猶太報刊《Di Tzeitung》對同一情景拍攝的照片。其中並沒有出現希拉里和另外一名女性政客。這其實是出於宗教因素對圖片做過處理的結果。

烏爾里希·索羅曼在文中以這張照片(兩個版本)引發的爭論為例,說明身體語言、非語言溝通、背景、語境及媒體的炒作所產生的綜合作用是何等復雜,以及由此引發的各種截然不同的關注點。其中的目的不僅在於照片本身,即事發情況和在場人物的表達,且在於通過該例展示觀察者與被觀察畫面間關系、情境下的身體表達與其所在歷史背景間關系及其含義。此外,還在於對媒體營造出的戰情室中的真相進行揣測。

具體地講,烏爾里希·索羅曼想要表達以下觀點:

媒體並不能保證讀者對視覺材料的觀察角度和攝影師一樣,視覺感知存在著個體差異。

對圖片的正確解讀是以對背景的明確認識為前提的。比如空間是真實原型還是被做過特殊處理。

對當事人身體語言的解釋同樣以對背景的明確認識為前提,比如照片拍攝的初衷和目的。

他人對圖片的反應同樣值得關注,尤其是情感反應和個人解讀。(比如當人們看到圖片後產生喜悅心情時,往往會更樂於表達自己的感受。這種喜悅情緒會影響觀察者對圖片的感受和對圖中人物身體表達的理解。)

影響意義重大的影像材料會引起媒體眾議。討論越是激烈,觀點的分歧越多,越表明人們在分析中的小心翼翼。這里要避免急於求成地做出草率結論。

「媒體競相刊登的兩張照片反映了過去數周本·拉登之死所引發的爆炸性媒體迴音:一張是經過處理的被擊斃的恐怖分子照片,顯然已經為人們提供了無限想像空間;另一張是美國官方發布的白宮戰情室照片。兩張照片均通過『展現出的』和『未展現出的』內容達到了預期效應」(Sollmann,2011)。

媒體(具有轟動性的)照片憑借其高度時效性在虛擬的媒體風暴中顯得日益重要。希拉里的照片激發了輿論熱議。「兩張照片的作用不盡相同:即對人們產生情緒性影響。照片到底讓誰感到驚訝?照片展示的內容使人們不由自主地從一張或另一張(下意識地)找到共鳴」(Sollmann ,2011)。

這一效果必然通過媒體對材料的特殊處理得到進一步強化。同時,各路專家藉助媒體平台各抒己見,這種趨勢愈發明顯。

「在此,人們是否真的看到過照片都顯得無關緊要了。希拉里到底是因為想打噴嚏還是出於害怕將手放在嘴前也顯得無足輕重。兩張照片均充滿情感硝煙。在被得到充分解讀,甚至在被媒體刊登之前就已經具備了全球性的新聞價值。10年前是雙子樓倒塌的照片,如今則是這兩張照片在媒體情感風暴中引發熱議。俗話說『圖片勝千言』,當前人們卻恰恰在用千言萬語對圖片進行討論。從這個角度來看,這股討論熱潮確實是可喜的進步。無數有關主觀感知、圖片解讀和陰謀論的猜疑由此昭然若揭。」(Sollmann,2011)

在這種爆發性事件面前進行情感立場抉擇,無疑需要詳盡的描述和討論性交流。在這種交流中,對於當事人身體語言的詮釋不可或缺,然而卻較少受到重視。

「通常情況下,當人們親眼看到這兩幅照片或是由此進入內心的幻想之旅時,便會開始與他人就自己的感知進行交流。這種交流的目的並不在於獲取別人的肯定。人們樂於描述照片,解讀照片,推測照片希望向觀察者傳遞什麼。然而,當前媒體製造的情感風暴體現的不是這種照片觀察方式。而是像一場權威的爭奪戰,反映出了觀察者對自己感知和見解的高度自信,並確定自己的解讀是『重要』的。擺出一種『我能見你所不見』的態度。」(Sollmann,2011)。

對照片和身體語言的觀察和解讀從始至終都是一個主觀過程。讀者得出重要結論的前提是有意識的自我感知,並將其納入解讀過程中。如果不這樣做,人們會陷入五花八門的感知和幻想中,並期待在媒體的解讀中證實其真實性。這一過程將觀察者群體分為「知情者」與「不知情者」兩組。讀者(過於)經常將在媒體上發表見解的專家歸類為「知情者」。

「這讓人聯想到表達心理學與印象心理學之間尚未達成一致的問題。我所看見的究竟是照片上所描述的人的符號和特徵(表達),還是背景與觀察者主觀解讀之間共同作用的結果(印象)?

這在希拉里的照片上意義不大。這一事件顯然不是針對照片本身,不在於希拉里是否出於害怕還是打噴嚏的沖動,或是其他任何原因做出舉動。這幅照片煽動起了大眾的認同感。這一點顯而易見。照片本身已經不是重點,而『誰說得有理』成為討論目的。」(Sollmann,2011)

帶有此類身體語言表達的照片會引起人們的普遍認同感,當人們看到它時便會感到內心的呼應。此時,對表達與印象進行精確區分可能並不重要了。可以說,圖片上的身體表達越是情緒化、越是具備轟動性,便越容易激發觀察者的認同感。

「這種自發的認同感究竟是為了什麼?是什麼引發了關於這兩張照片由認同感驅動的熱烈辯論?是什麼讓原本冷靜理智的人們如此情緒高漲?

「我們所有人都不在現場。既不在巴基斯坦,也不在華盛頓白宮。然而,作為『9·11』事件和本·拉登之死的歷史見證人,我們都是由媒體引發的造成全世界范圍內情緒波瀾的一部分,參與其中卻又無能為力。發生的已然發生。」(Sollmann,2011)

只要人們身處於這樣的感知、同感與評價過程中,人們就永遠不會進入脫離社會和歷史的真空世界中。這時,觀察和認同感與由此產生的其它情感和周圍的環境緊密交織在一起,被人們感知。由此發表出的個人見解常常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也就不足為奇了。

「身處這種巨大的情感旋渦中,同時又並未身臨其境,在最初的震驚反應過後,人們會自發尋找交流對象,因為人們不能再忍受這種無能為力的感覺。人們通過轉向身邊的人,互訴感受,得到情感上的釋放。人們會覺得不再那麼孤獨,情感得到發泄。通過對情境的解釋和對事件的討論,加強對客觀事實的理解,人們努力擺脫成為被這種情緒影響的犧牲品。對希拉里照片的解讀既是努力找回情感鉛錘的體現,也是對其非語言影響作出的必要分析,即對她的身體語言進行解密。」(Sollmann,2011)

在這樣的情境中自發而深刻地形成一種觀點,並(常常過度地)堅持這種觀點,這一切都再人性不過了。畫面描述的身體語言表現越有影響力、在其歷史背景下越有感染力,觀察者便會越努力地維護自己的觀點。這是建立在個人信念之上的自身情感的表達,同時也是擺脫此時此刻(即對這張照片的觀察)強烈情感的嘗試。

「此處的身體語言解密不是指從照片中讀出她的動作究竟是出於害怕還是打噴嚏的沖動。這里的解密更多的是指對希拉里的非語言表達的效果模式的研究,以及她如何在政治角色中對其進行運用。還有就是作為觀察者的大眾是否吃政治家這一套。」(Sollmann,2011)

當照片的觀察熱浪以及相關媒體打造的情感風波漸漸平息後,人們便可以更清醒、更客觀、更恰當地對相關情境進行客觀評估。照片觀察本身和自身與照片產生聯系的過程,以及最終個人觀點的形成,可被視為虛擬的非語言溝通,當人們談論或用文字描述照片並對其進行評論時,比如寫博客或者點評,人們便參與到了這種非語言溝通過程中,通過虛擬的第三方場景與照片建立聯系。

▲敘利亞難民

例如,就在不久前,一張在逃亡過程中不幸死去的敘利亞難民小孩趴在海灘上的照片引起了全球關注。一些人藉此強烈表達歐洲應該對難民敞開大門的心願,另一些人則譴責媒體報道已經毫無人性底線,還有一些人認為,難民應該對自己的冒險行為負責。照片的迅速傳播引發熱論,這又進一步加快了照片的轉播速度。毋庸置疑,這一過程伴隨的是強烈的情感色彩。即便參與評論的人們並不相互認識,卻通過情感鏈條建立了聯系。這被稱為非語言虛擬溝通。

書名:《你一動,我就懂》 作者: [德] 烏爾里希•索羅曼

出版社: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副標題: 身體知道答案

出版時間: 2016.07

定價: 29.80

圖書介紹:探秘身體語言對溝通的影響,「30年行為研究專家」「20年政治領袖行為教練」 烏爾里希·索羅曼經典作品;解析奧巴馬、默克爾、王菲、范冰冰、馬雲的身體密語。

㈦ 讀武志紅的《身體知道答案》(七)

疼痛鑄就催眠大師 

雖然承受著巨大的身體折磨,他卻是我們遇到的最懂得感謝生命的人,他這方面的人格特質,大大地增添了他身為一位治療師和老師的說服力。

——傑夫里·薩德談他的老師米爾頓·艾瑞克森

1919年,在美國一個農場,一場兇猛的脊髓灰質炎(俗稱小兒麻痹症)襲擊了一個17歲的少年,令他全身陷入癱瘓,除說話和眼動外不能做任何事情。

男孩的媽媽請來了三個醫生,他們都對她說,沒有指望了,你的兒子活不到明天了。 

這個男孩則對自己說,他一定不能讓醫生們的斷言實現。 

於是,第二天醫生們到來時,他不僅活著,而且精神更好了。他們對此感到驚訝,但他們接著又對男孩的媽媽做了一個殘忍的斷言:「你的兒子就算能活下來,也永遠站不起來了,他會終生癱瘓。」

同樣,這個男孩決心不讓醫生們的這個可怕的斷言實現,他又成功了。過了數年後,他不僅站了起來,還在一個夏天,靠一艘獨木舟、簡單的糧食和露營設備以及一點點錢,獨自一人暢遊了一次密西西比河。

這個男孩的名字叫米爾頓·艾瑞克森,他後來成為享有全球聲譽的催眠治療大師,他可以說是這一神秘領域無可爭議的No.1,也被認為是短程策略心理治療的鼻祖。 

潛意識給了他答案  艾瑞克森17歲開始的康復過程是一個生命的奇跡,這個奇跡是怎樣得以實現的呢?  首先,他第一次深刻地領會了什麼叫暗示。

  暗示是催眠中的一個重要術語,通常意義上,催眠師會通過暗示來影響個案接受自己的誘導。

  什麼叫暗示呢?艾瑞克森回憶說,三個醫生斷言他活不到明天,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暗示。假若艾瑞克森接受了這個暗示,真的相信自己活不到明天,那就可以說,三個醫生對他成功地實現了催眠。

盡管當時還不是什麼催眠大師,但艾瑞克森清晰地知道,這是三個醫生不經意中想將他們的意志加在他身上,他決心挑戰這個暗示,而他成功了。接著,醫生們又發出第二個暗示——他永遠站不起來了,他一樣決心挑戰這個暗示,他又成功了。與第一個挑戰相比,這一挑戰歷程更艱難,而其中的細節也更為引人入勝。

  艾瑞克森的妻子伊麗莎白說,艾瑞克森感染脊髓灰質炎後,他的媽媽和一名護士悉心照料他,而那名護士還採用了一種辦法——一連串的熱敷、按摩和移動癱瘓的四肢刺激艾瑞克森的身體。

但更重要也更激動人心的是艾瑞克森的獨自探索。盡管不斷遭受命運的打擊,但艾瑞克森對他內在的力量一直保持著全然的信任。他深深地相信,意識層面的他並不知道該怎樣康復,而他的潛意識深處會知道,所以他令自己的頭腦和身體放鬆下來,而向著潛意識深處說:「我有一個想站起來的目標,請你幫我一個忙,請你指引我該怎麼辦。」  潛意識果真給了他答案。在全然放鬆的狀態下,他心中映現出他兒時摘蘋果的一個畫面。

這個畫面是真實的畫面,他兒時的確曾這樣摘過蘋果,當時他非常快樂非常享受。 

這一畫面無比生動,細致入微,他的手緩緩地伸向樹上的蘋果,似乎被分解成了一系列的細小的動作,而他只是在全然放鬆又非常專注的情形下去體驗每一個細小的動作中手和身體的移動。

這個摘蘋果的畫面不斷在他心中映現,而他則不斷去體驗每一個細小動作中手和身體移動的感受。 

幾個星期後,這一畫面中牽扯到的肌肉恢復了輕度的行動能力,它們可以做這一畫面中的動作了!

接下來,他不斷重復這一工作。每當想達到一個什麼樣的康復目標時,他都將自己交給潛意識,請潛意識幫自己一個忙,而潛意識也總是不斷映現出各種各樣的答案,它們可能是類似摘蘋果這樣的一個畫面,也可能是一個意象,或者是其他,但都能指引他達到康復的目的,而在這一過程中,他只需積極地聽從潛意識的指引。

我在廣州蓮花山學習艾瑞克森發明的催眠治療方法時,授課老師史蒂芬·吉利根博士是艾瑞克森的得意弟子。吉利根說,在這一康復過程中,艾瑞克森深深地懂得,意識或頭腦中沒有答案,如果他問頭腦「我該怎麼辦」,那麼他是找不到答案的,但每當他問自己更深的內在的潛意識時,潛意識總能告訴他答案。

整個自我康復過程,是一個深深的自我催眠過程,它的威力以及其中的豐富體驗,後來成為艾瑞克森發展自己的催眠治療辦法取之不盡的資源。 

艾瑞克森17歲開始的脊髓灰質炎的故事是一個傳奇。不過,對艾瑞克森而言,類似這樣的傳奇也未免太多了一些。

  他患有色盲、音盲、閱讀障礙…… 

艾瑞克森是色盲,他的視覺只能對紫色有感覺。他還是一個罕見的音盲,聽不到音調的變化,沒有辦法欣賞正常人稱之為「音樂」的東西。 

他有嚴重的閱讀障礙,到了16歲時才發現,字典是從A排到Z的。小時候同學給他起了綽號「字典」,因為他常常連續數個小時都在看字典,同學以為他喜歡看字典,卻不知道他不過是在找一個字,因為不知道字典的排序,他每次都是從第一頁開始,逐個字逐個字地找。

既然只對紫色敏感,那麼他就坦然享受一個「紫色主義者」的生活,穿紫色衣服,用紫色杯子,在紫色的辦公室里工作,在紫色的家中居住…… 

6歲時,他走過一個教堂,教堂里很多人在進行合唱練習。因為是音盲,他聽不到他們合唱的音樂,他只是納悶,這一群人發出這么奇怪的聲音,為什麼卻那麼快樂?他看著看著,找到了一個答案,哦,他們在一起呼吸,呼吸的節奏是一致的,所以這么快樂。

於是,從6歲起,別人跟他講話時,他就和別人一起呼吸。譬如老師講課,他不去聽老師講什麼,而是跟著老師的節奏呼吸,老師看著他,他就點頭,發出「嘣嘣」的聲音,這聲音是踩著老師呼吸的節奏而發出的。別人都無法理解他到底在做什麼,但有一個人和自己呼吸的節奏一致,會產生一種奇特的和諧。

這種節奏感成了艾瑞克森催眠的重要基礎。在蓮花山學催眠時,吉利根教我們去和個案保持同節奏的呼吸,我們要很努力才能做到這一點,而艾瑞克森從6歲起就可以很自然地做到這一點了。

甚至閱讀障礙也幫助了艾瑞克森。16歲時的那個冬天,一天中午很冷,他待在地下室里用字典查一個字,突然間,彷彿一道白光照亮了整個地下室,艾瑞克森剎那間明白,原來字典是按照字母從A到Z排序的。那一刻,他深深地感謝內在的自己,把這個訊息留這么久才讓他發現,因為這讓他對英文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在無數次的逐字查詢的路上學了更多。 

許多正常人所擁有的與世界溝通的渠道,在艾瑞克森那裡被命運無情地關閉了,但艾瑞克森反而因此打開了獨特的通道。

這些通道,本來正常人也有,只是,因為那些常見的通道太好使了,我們開始依賴它們,於是忽略了那些獨特的通道,也是更為深邃、更富有價值的通道——與潛意識溝通的通道。

相比起艾瑞克森來,一般人擁有的命運的饋贈要多很多,然而,或許是擁有的東西太多了,我們反而喜歡抱怨,為什麼我擁有的還不夠多呢?為什麼命運對我如此不公呢?  艾瑞克森恰恰相反,他對他所擁有的一切總是心存感激,他永遠是在享受已擁有的資源,而不是將注意力放在欠缺上。

艾瑞克森70歲以後,只能坐在輪椅上。有一天晚上,吉利根去廚房裡見艾瑞克森太太,看到艾瑞克森也在廚房,他穿著紫色的運動裝,在切晚餐用的菜,非常投入,並對吉利根說:「我正在運動。」 

脊髓灰質炎的後遺症跟隨了艾瑞克森一輩子,他有過數次嚴重的復發,因為不斷萎縮的肌肉,他本來可憐的視力和聽力也不斷在減損。盡管他傳奇般地站了起來,但他右半邊身體的肌肉幾乎徹底失去了力量,他只能靠著少許的肋間肌和橫膈膜呼吸。此外,他還患有痛風和輕微的肺氣腫。

當他70多歲時,早晨是身體最疼痛的時候,通常他要花數小時來進行疼痛管理,要做很大的努力才能穿好衣服和刮鬍子,但即便如此,他也保持著坦然的樂觀。1974年的一天,他對薩德說:「今天凌晨4點,我覺得我可能會死掉,中午的時候,我很高興我還活著,我從中午一直高興到現在。」 

艾瑞克森1980年過世,他的太太總結說:「他活到78歲,比他自己預期的久得多,直到過世前一周,他還是過著積極不懈的生活。」

他從不和個案的症狀對抗

他也將這種風格帶到了其他地方,譬如在治療中,他不會將時間浪費在個案有什麼欠缺上,而是著力於個案已擁有的資源。

這種風格很早就展現在了他的生活中。小時候,在他家的農場,有時馬會跑到外面,工人們要花很大力氣將它們拉回來。因為馬的力氣很大,所以通常得幾個大人一起拉一匹馬才行,但幼小的艾瑞克森一個人就能將一匹馬拉回馬廄。

他發現,馬這時的「逆反」心理很重,人們拉它向西走,它就會努力向東走,那麼,何不將它朝東拉呢,這樣它會自動向西走。果不其然,當小艾瑞克森將馬朝與馬廄相反的方向拉時,馬反而努力向馬廄退,這時只需要用很小的力氣就可以令它們回到馬廄了。  可以將個案的所謂症狀理解為這個故事中的馬,一些治療師可能會教育馬朝馬廄走,而艾瑞克森卻會跟著馬一起走,甚至還將它朝它想走的方向上推一把。 

一次,艾瑞克森去治療一個有被迫害妄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艾瑞克森進入病房時,他正在往窗戶上釘釘子,他認為這樣就可以防止敵人攻擊他。艾瑞克森和他一起釘釘子,而且比他還認真。釘子釘好後,艾瑞克森建議把地板中的縫隙也縫起來,那樣敵人就徹底沒機會了。接著,艾瑞克森建議他和醫院的醫生護士一起加強醫院的防範工作,不斷擴大他的安全范圍。這個患者一一接納,隨著這個工作的不斷進展,他的防備范圍,同時也是活動范圍不斷擴大,而他也逐漸從與世隔絕的孤獨中走出來。 

這是艾瑞克森的治療風格,他從來不和個案的症狀對抗,或攻擊個案的邏輯。 

很多人都將自己的一些「問題」視為敵人,試圖消滅它,但艾瑞克森反而會建議他們接納「問題」,同時用更優雅的方式去和「問題」共舞。

借天才的策略,喚醒你自己。

普通人如何模仿天才的策略呢?迪爾茨給出了這樣的練習步驟:

一、在後設位置,和個案談夢想。

二、進入夢想家的位置,培訓師讓個案充分表達他的夢想,並詢問個案有什麼體驗。

三、回到後設位置,澄清一些問題。

四、進入現實主義者的位置,讓個案制訂實現夢想的計劃。

五、回到後設位置,澄清一些問題。

六、進入批評家的位置,讓個案從多方面去發現這個夢想和計劃的不足。

七、回到後設位置,澄清一些問題。

八、讓個案繞著「夢想家、現實主義者、批評家和後設位置」這個圓圈多走幾圈,看看還會有什麼感受和體驗自動浮現出來。

㈧ 讀武志紅的《身體知道答案》(四)

生命是一個不間斷的輪回

依照印度古老的傳說,每個人臨死前最後一個心念,就是這個人下一輩子的使命。

  這個傳說,會認為生命是一個不間斷的輪回,有前世、今生及來世。

其實,何必非要說什麼前世今生的輪回呢,僅僅看我們這一生,就是一個不斷輪回的過程,而且驅動這個輪回的,一樣是我們的心念。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有許多緋聞,據說他至少有幾十個情人,而美國一家網站還非常八卦地找到了這幾十個情人的照片。  與柯林頓有過親密關系的女人中,最著名的當屬希拉里與萊溫斯基。

  我在這個網站上認真看了柯林頓這幾十個情人的照片,發現她們依照臉形可以很清晰地分成兩類,一類頗像希拉里,臉上都流露著精強能乾的神情,另一類頗像萊溫斯基,看起來都像是傻女孩。 

這樣就可以看出,柯林頓的這幾十次戀情,其實是一個鍾擺樣的輪回,一時鍾擺擺到了「女強人」這邊,一時鍾擺擺到了「傻女孩」那邊。

驅動「柯林頓鍾擺」的力量是什麼呢?——他的心念!

眾所周知,希拉里頗像柯林頓的媽媽,是控制慾望極強的女強人。所以說,柯林頓選擇希拉里是一個再明顯不過的輪回。選擇這樣的輪回,有很多好處,因為作為超級女強人,希拉里會照顧柯林頓的一切,不僅包括生活,也包括政治生涯。和希拉里在一起,柯林頓會很省心。

然而,和希拉里在一起也有很多痛苦。希拉里照看柯林頓的一切,也意味著柯林頓的一切都被希拉里控制了,柯林頓在一切領域都要按照希拉里的意志去行事。被迫按照別人的意志去生活,這是生命中最痛苦的事情。所以,柯林頓會希望擺脫這種痛苦。 

既然希拉里這樣的女強人不是答案,那麼和希拉里相反的女性該是答案了吧。「擺脫希拉里製造的一切痛苦」這種心念會驅動柯林頓親近和希拉里完全相反的女性,於是他會選擇像萊溫斯基這樣的傻女孩。 

和傻女孩在一起,以前那種痛苦沒有了,傻女孩不會控制柯林頓的一切。相反,她只會依賴柯林頓,並表達對他的崇拜。這樣會給柯林頓帶來很多好處,譬如他會充分感受到作為一個男人的尊嚴。

然而,和傻女孩在一起也很痛苦。傻女孩什麼事都依賴柯林頓,時間一長會令他不勝其煩。很多男人體驗過這種痛苦,例如一個妻子不管做任何事都要先請示丈夫,哪怕是叫人送水這樣的瑣事,她也會先給丈夫打一個電話,得到丈夫的指點或批示後才做。

這種痛苦越來越多,男人就會想離開傻女孩,而且這時又會想,既然傻女孩不是答案,那麼和傻女孩相反的女強人就該是答案了吧。於是,男人又去選擇一個女強人。  如此一來,就會不斷輪回下去。

突破思維的心魔

思維永遠不會找到解決方案,它也不會讓你找到解決方案,思維本身就是一個問題。

——摘自芭芭拉·安吉麗思的著作《活在當下》 

我有一位朋友失戀了,她很痛苦。不過,失戀後她最糾結的,是她不知道如何向父母說這件事。一直以來,父母急著要她結婚,現在她失戀了,估計他們會很失望。  這樣糾結了幾十天後,她終於下定決心,在一次家庭聚會時,將失戀的事情向父母坦承了,沒想到,他們的反應都很簡單。父親說,人生就是如此,失戀未必是壞事;母親則說,她一直對那個男人不怎麼看好,分了就分了吧。

類似這樣的事情,估計每個人都遇到過,而這樣的事情,其實藏著很深的道理。

一天,東莞的太極拳高手鄧虹嶸來到我的工作室。他不僅是功夫高手,靈性方面的修為也很高。期間,我們談起我的一位來訪者。

這位來訪者聽了我的建議,非常努力地去做感受身體的練習。通常,我的建議是按照自己喜歡的次序感受整個身體,但她做了修改,只感受手和腳。她還覺得,只是感受手和腳太簡單了,於是加了一點改進,一邊感受一邊想像每個手指、腳趾像小樹苗一樣會緩緩長大。

她每天都會做這個練習,而且一天會做很多次,結果她面對事情時越來越鎮定,好像真的有了一個空間籠罩在她身邊,令她任何時候都能和問題保持一點距離,從而可以比較自如地去觀察這個問題。

這樣持續做了一個多月後,她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是一隻鳥,但不會飛,和很多同樣不會飛的鳥擠在一塊岩石上。這塊岩石太擁擠了,她被擠了下去,但就在從岩石上跌落下去的時候,她突然發現自己有翅膀,而且可以振翅飛翔…… 

做了這個夢後,對於一個困擾了她3年的問題,她有了全新的感受。以前,她覺得那個問題像一個巨大的鍋蓋,把她罩住了,令她動彈不得。現在這個問題雖然還在,但卻像是一個圓球,可以被她捧在手中,細細觀看。

為什麼做感受身體的練習會有這么好的收益呢?一直以來,我的理解是,做這個練習可以將注意力從思維上拿走。思維總是繞圈子的,它就像「現代小說之父」卡夫卡的小說里所寫的那種感覺——你希望抵達一個目的地,但你卻走在迷宮里,而且這個迷宮其實根本沒有路可以抵達目的地。但是,一旦你不再在思維上糾纏,這個迷宮就會自然消解,這時你會發現,這個目的地就在你身邊,你已抵達那裡。

更直接的說法是,一旦將注意力從思維上拿走,從身體通向靈性的通道就會打開,而答案,總是經由這個通道而來。

對此,鄧虹嶸老師有更細致的理解。他說,每一個思維都有生命力,而這些有生命力的思維其實可以稱為「心魔」,它們一旦生成就不甘心死去,所以會用種種花言巧語誘騙你聽從它。如果你只是去思考,那麼你就會陷入心魔中,無法找到答案。譬如我這個來訪者,她以前面對那個問題時,總是在思考,結果她思考了3年卻一步都動彈不得。

心魔是虛的,但是,身體是實的。鄧老師說,當我們將注意力從思維轉移到身體上時,其實就是離開了虛妄的世界,而進入了實在的世界,這時,事情就會變得不一樣了,你每走一步都很扎實。 

這個道理,也可以延伸到我那位失戀的朋友身上。如果她只是在思考,那她其實就是陷入了心魔所編織的虛妄世界,但當她在家庭聚會時將事情袒露給父母聽,她就是在真實的世界裡,和真實的父母打交道,而她也發現,這個真實的世界和自己想像的世界完全不同。從這個角度來講,想得太多真不是一件好事。

對痛苦越敏銳,就越能承受痛苦

如果你決定也這樣做,你可能會有一個疑慮:怎麼沉入並體會痛苦呢?

在讀研究生期間,我的辦法是順其自然,有時候就是硬挨。後來我有一個比較明確的辦法了,那就是,當痛苦來臨時,我越保持不動就越好,保持不動的同時,我會注意自己內心的種種變化,但我絕不引導這種變化,只是看著這種變化而已。 

有時候,我會暫時失去覺察力,即這種變化看不清楚了,甚至會覺得沒有心力去看,那麼,也可以不看,這時只是允許這個變化進行就可以了。也就是說,不逃避就可以了。

當然,有時候我會難過得不得了,這時我也會找朋友聊一會兒,尋求一下支持,而我找的朋友,基本上都不會提什麼建議,他們主要是傾聽。 

現在,我多了一個更為具體的辦法,這是學來的辦法。當一種痛苦的感受產生時,我會坐下來,或躺下來,感受我的身體,將注意力放在身體的某個部位,從這個部位開始感受,然後一點點地轉移注意力,感受整個身體。如果某個部位的感受很強烈,尤其難受的感覺很強烈時,我就會把注意力放在那裡一段時間。

一般而言,將注意力在這些難受的部位多停留一會兒,轉化就會發生,這些部位會開始發熱。但這是我自己的體驗,每個人的體驗會有不同。 

不僅如此,同時我也會觀看我的腦海中出現的畫面和想法。

很重要的一點是,不管是感受、畫面還是想法,我盡可能不做任何努力,不做任何引導,而是把自己交出去,讓這些感受、畫面和想法自然發展變化。

多做這樣的練習,你的覺察力會越來越敏銳,你會發現,你的思維是何等瘋狂,而思維又是如何利用你的恐懼而控制了你,令你對哪怕一丁點的痛苦都無比懼怕。  在這一點上,可以說我們都是瘋子,是思維令我們發瘋的。 

以前,我自動發展出的辦法中,注意力的焦點主要是想法、情緒和一些莫名的感受,而現在學來的這個辦法中,注意力的焦點是身體的感覺。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轉變,以前,我總是不自覺地認為,在「身、心、靈」這三者中,心理和靈性是很重要的,而身體沒有那麼重要,但現在我越來越重視身體,也越來越發現,身體真是非常直接、非常真誠的一條路,它不像心理和靈性那麼難以捕捉,而且心理和靈性層面很容易出現自欺,但身體很少自欺。

同樣很重要的一點是,我發現,隨著對身體的覺察能力越來越強,我對身體疼痛的承受能力也越來越強,就好像是因為多了一個內在的觀察者在看自己的身體,我和身體的痛苦多了一些距離似的。這種感覺有點怪,因為實際上我對這些疼痛是越來越敏感。

或者,更准確的說法是,因為多了這樣一個內在的觀察者,我不再會將自我等同於埃克哈特·托利所說的痛苦之身,我是可以更敏銳地體會身體的疼痛,但我同時明白,疼痛並不是自我,所以反而會有更強的承受力。

試試看,你也可以做到這一點。並且,我們還會發現,假若我們不再認同自己的思維,又會有多麼美的事情發生。

㈨ 《身體知道答案》讀書筆記

如果我們習慣於注意自己身體的感覺,時時安撫照顧它的話,很多疾病就不會因為日積月累而產生。

                  ——摘自張德芬經典作品《遇見未知的自己》

跟你的身體對話,傾聽你身體的訊息。

                  ——摘自張德芬經典作品《遇見未知的自己》

痛苦是你創造出來的,因為那個是你對事情的解釋。

                ——摘自張德芬經典作品《遇見未知的自己》

你必須自己開始。假如你自己不以積極的愛去深入生存,假如你不以自己的方式去為自己揭示生存的意義,那麼對你來說,生存就將依然是沒有意義的。

                  ——猶太哲學家馬丁·布伯

臣服的好處就是,當你接納了當下,不徒然浪費力氣去抗爭的時候,事情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轉機出現,你才發現原來的掙扎真的是白費力氣。

                  ——摘自張德芬經典作品《遇見未知的自己》

通常,當下所產生的痛苦都是對現狀的抗拒,也就是無意識地去抗拒本然(what is)的某種形式。從思維的層面來說,這種抗拒以批判的形式存在。從情緒的層面來說,它又以負面情緒的形式顯現。痛苦的程度取決於你對當下的抗拒程度以及對思維的認同程度。

        ——摘自德國哲人埃克哈特·托利的著作《當下的力量》

你的身體有一個症狀,這個症狀有沒有藏著一個想法?你可以問它,如果它可以說話的話,它會說什麼?

                ——美國培訓師羅伯特·迪爾茨

當你真心想要一件東西的時候,全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

          ——摘自張德芬經典作品《遇見未知的自己》

我們不知道一切的問題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變了自己,改變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會境由心轉地隨之改變。

    ——摘自張德芬經典作品《遇見未知的自己》

每個人的第一個家都在身體里,每當你真的需要回家,你的身體值得信任,你便可以聆聽,可以和它做朋友。

    ——美國著名催眠治療師史蒂芬·吉利根

人是軟弱的,所以要覺知,讓自己定下來。問題在自己處,不在別人。

    ——摘自素黑的暢銷之作《好好愛自己》

在這個地球上,不經你允許,任何人都無法讓你覺得低人一等。

                  ——美國推銷員培訓師齊格勒

當你的情緒被觸動的時候,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而不是觸動了你情緒的那個人身上,就是累積內在力量的開始。

    ——摘自張德芬經典作品《遇見未知的自己》

覺察和接納,是消融負面情緒冰山的最好方法。

    ——摘自張德芬經典作品《遇見心想事成的自己》

一個人的健康必然是身心靈三者的和諧。所謂身心靈,也就是 身體、心理和靈性 。

每一種疾病都是一種表達,當我們 壓抑 一些東西,不允許它在心理和靈性層面表達時,它會通過身體而表達,這就是身體的疾病。可以說,每一種症狀,都是一部分自我在說『不』,但我們不傾聽這種訊息,最終它不得不通過破壞性的方式來表達。

自我和靈魂的矛盾。一方面,她的靈魂想做自己,另一方面,她的自我擔心這樣會失去別人的愛與認可,這種恐懼迫使她按照別人的意志而活。

據說,癌症病人多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特別壓抑自己某一方面的情緒(包含憤怒、悲傷、內疚等)。

所以,我們不能單純從生理的角度追求健康,還必須學會聆聽並尊重心靈深處的聲音。 當感覺到有些不自在時,就去覺察自己的身體,那時身體總有一個部位不舒服,然後帶著對這個部位的不舒服的覺察去和他人相處,便會恢復鎮定。

如果一個人的潛意識深處是休息,就要尊重,但這種尊重並不意味著徹底走向忙碌的對立面——徹底懶下來,而是要找到一個平衡點,優雅地表達。就是 差不多完全隨性,同時又做得很好。

有一個簡單的辦法:

    一、當你的身體某個部位不舒服時,覺察它,只是覺察它,而不做任何分析和想像。

    二、每天早上起床前,花15分鍾,細細覺察你的身體,從腳到頭,再從頭到腳,不用急,要試著去覺察每一個細微的部位。一開始,很多部位你只能想像而覺察不到,但這個練習做到最後,你就可以覺察身體每一個細微的部位。只是去感受就可以了,不必分析,也不必想像,只有當有些部位,譬如腳趾,體會不到時才想像一下。

絕大多數心理問題都是因為 忽視 乃至扭曲了自己的內心體驗所造成的。

平等心 就是如實地看待並尊重你自己當前的境界,即便很好也不驕傲,即使一般也不自責,總之不和別人的境界去作比較。

有時,在一些極端情形下,為了自保,我們可能要欺騙一下別人,但無論如何,都 不要欺騙自己 。

孔子所說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尊重自己 內在和外在 的真實存在,是多麼美的事情。

這個真實的世界和自己想像的世界完全不同。所以 想得太多 真不是一件好事。很多人會想,等自己變好了才去好好生活,但也許更可取的是,帶著心理問題去積極生活。

日本心理學家森田正馬創辦了「森田療法」,其精髓可以總結為八個字——「 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所謂「順其自然」的意思是, 既不與自己的情緒和思維對抗,也不被情緒和思維控制,情緒和思維來了就來,走了就走,隨它去 。這個療法的重點是「為所當為」,其意思是, 不管你有什麼樣的情緒和思維,該做什麼還要做什麼 。

一份體驗,不管它帶給我多大的痛苦,只要不做任何抵抗地沉到這份痛苦中, 體會它,看著它 ,那麼它最多半個小時後就會融解並轉化。

看法和體驗之間有著很復雜的關系,通常,我們會認為,是事件導致了我們的體驗。例如我們會認為,是失去親人這件事直接導致了痛苦。但其實是你對事件的 看法導致了體驗 。在莊子看來,死和生一樣,都是「如四季運行般」的自然現象,一個人的離去並非徹底沒有了,反而是「安息在大自然的房間中」,那又何必悲傷呢?

當我們想破除這一層又一層「 洋蔥皮 」時,可以問自己一個很簡單的問題:到底是那個原初痛苦更痛苦呢,還是想消滅這個原初痛苦的努力令我們更痛苦?

找一個不錯的 心理醫生 ,在他面前先感覺到安全,然後願意脫掉最外層的「洋蔥皮」,感覺到更安全後,再脫掉更里一層的「洋蔥皮」……但是看心理醫生絕不等於快樂。很多人會不自覺地認為,看心理醫生,就是為了減少自己的痛苦,恰恰相反,看心理醫生,隨著安全感和信任感的增加,一些更深層的痛苦反而會映現出來,於是會體會到平時生活中都體會不到的痛苦。對痛苦越敏銳,就越能承受痛苦。

當痛苦來臨時,我越保持不動就越好,同時注意自己內心的變化,但絕不引導這種變化,只是看著這種變化而已。 可以會坐下來,或躺下來,感受身體,將注意力放在身體的某個部位,從這個部位開始感受,然後一點點地轉移注意力,感受整個身體。如果某個部位的感受很強烈,尤其難受的感覺很強烈時,就把注意力放在那裡一段時間。 一般而言,將注意力在這些難受的部位多停留一會兒,轉化就會發生,可能這些部位會開始發熱,也可能會觀看腦海中出現的畫面和想法。

很重要的一點是,不管是感受、畫面還是想法,都要盡可能不做任何努力和引導,而是把自己交出去,讓這些感受、畫面和想法自然發展變化。

如心存鬥志,也會激起對方的鬥志;如大發脾氣,對方也不會冷靜,所以必須向對手示好。一旦 坦誠相待 ,對方就不會存有戒心,就能聽你說話。

在憤怒產生之前,還有別的感受或情緒可以稱為「 原初感受 」,而其他的感受、情緒或想法,多是我們自己製造出來防禦這個「原初感受」的。

每個人都喜歡做有用的事,而不喜歡做無效的事,如果你的屬下發現,他們可以不尊重你,那他們就會越來越不尊重你。這就是說,他的屬下之所以不考慮他的需要,對他不尊重,其根本原因是他在教他們這樣做,而他隨之產生的怨氣,也是早就准備好了的。

當他的心攀緣時,就會將這個內在的對話投射到一個關系中,而對方也會不自覺地認同他的投射。

關鍵是要明白,自己看到的一切外在,都是自己內在投射的結果,我們要有這樣一個明確的意識,這樣就不會輕易地埋怨別人,並將事情的責任一味推到別人或其他事物身上,而知道首先要看自己。

一個成年人的人生,不管多麼不幸,都是他自己追求的結果。不幸,是自己營造的際遇,外部關系模式是內在關系模式的自然展現。

通過生病的方式表達,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例如很多人想控制自己的親人,但他們不能直接說,所以就使用了生病的方式。

所謂命運,就是我們將自己童年的關系模式投射到成年的人際關系中,結果就成了一個無聊的輪回。

輪回 的目的,是為了不斷製造同樣的機會,讓自己處在同樣的人際關系模式中,好從中修煉自己的心性。

每個人都是本自俱足的。這句話的通俗理解是,我們每個人的內在具備了成長的一切資料,我們 不需要向外 尋求力量。

為什麼會有悲觀消極的想法或信念呢?那些現在看起來非常有殺傷力的習慣性做法,最初都是給自己贏得了很多好處的,這是自己主動選擇的結果。所以,無論一個習慣性言行看起來多麼不好,都不要恨它,因為它最初保護過你。

我們自己 改變 了,別人也會自動改變。如果你想要任何東西,你先把這個東西給出去,給別人。

你那個完美的伴侶是你由你自己的內心所 創造 出來的。不僅如此,甚至周圍所有事物都是經由你的銘印製造出來的;你周遭的世界,周圍的人,甚至你自己,都是過去或好或壞的行為、語言以及思想的產物。

第一,因為你有一些種子(也即作者說的「銘印」),所以你遇到了符合這些種子的伴侶。

第二,你有了一個伴侶,你可以再種下一些種子,將這個伴侶「創造」成完美伴侶。

真愛的密碼是「你希望伴侶做到的,你自己首先去做」。

通常,我們過於關注別人,並且無意中會認為,別人才是我們的答案,但真正的答案永遠在我們心中。

我們要對所擁有的一切總是心存 感激 ,永遠享受已擁有的資源,而不是將注意力放在欠缺上。

「內在的身體」並不受自己支配,我們面對它時,重要的是 信任 ,而不是指手畫腳。

對什麼有感覺就學什麼,那時候真是 事半功倍 。

假若一個人對本應該摯愛的親人有著不滿、憤怒甚至仇恨,那麼, 允許 不滿、憤怒甚至仇恨在心中涌動,允許它們在一個不被批評的空間內存在,這些所謂負面的情緒會融化消解,最終愛意會再次流動,而那時的愛,就是真正的愛。

討厭、厭煩與鄙視等包含著對別人強烈評判的感受是從 頭部 發出的。同情、包容、愛、悲傷等種種渴望愛又擔心失去愛的情感是從 胸部 發出的,集中部位是心口。

力量,寧靜,與某一事物、某一人乃至整個世界的合為一體感產生時,注意力是集中在 小腹部 的。

怎麼做可以令這些抵觸別人的情緒消失呢? 只需將注意力從頭部向下移動,譬如移到心口,那些厭煩、討厭與鄙夷就會消失。

    尤其是將注意力移到肚子甚至小腹部時,那時我會獲得一份寧靜,似乎那些糟糕的情緒從來沒有發生似的。

  時刻保持 與自己的鏈接 ,有一些簡單的辦法。 譬如,當發現自己有些失控,或注意力已集中在別人身上時,可以立即將注意力拉回來,並把注意力放在小腹部的丹田位置,或心口的位置。可以在這種時候做一個深呼吸,然後注意自己的身體感受,假若身體某些部位有一些特殊感受,可以將注意力放在那裡一會兒。同時要保持身體的中正。

溫和而堅定 ,首先是堅定,即我堅守我的 立場 ,無論如何都不改變;其次是溫和,無論對方有什麼情緒或做什麼事情,我的 情緒 都是溫和的,不會失控。

假若你以為,對方的 敵意 是針對你的,那麼你也會有敵意產生,這很難避免,但假若你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上, 感其所感,想其所想 ,那麼你很容易會理解他,那時就會產生不同的情感。

如果你必須 順從 ,那麼你可以告訴對方,我不是因為你的壓力而順從你,我是 主動 選擇了順從你。

我們之所以會埋藏著很多敵意,關鍵不是人性惡,而是人性被壓抑得太厲害了。

失控,就是潛意識暫時控制了自己。心理學家會說,每一個被嚴重壓制的情緒都是一個情結,而每一個情結都是我們自己的一個盲點。這個 盲點 一被觸動,我們就會失控。但假若這些盲點得到了覺察,也就自然化解了,那時別人再去觸碰這個地方,就不會激發自己嚴重的情緒。久而久之,最終就會達到王陽明所說的「此心不動」。從任意一個觸動你的瞬間開始,試著向內看,你或許會開啟真正屬於你的人生。

我們的人生,都是由我們的自我意象所決定的,如果你改變了自我意象,人生也會隨之改變。

羅傑斯對「自我」的定義是:自我就是 過去 一切體驗的總和。

  在我的理解中,關於「自我」的一切內容都是先在關系中發生的,即,先是「我」與某個人發生了一件事情,而「我」將這個事情所帶來的一切體驗當成了「我」的一部分。於是,先是別人怎麼看自己,而最終,「我」也接納了別人對自己的看法。

「 自我實現的預言 」,即一個人一旦有了某種念頭,就會驅使自己去實現這個念頭,因為,我們無意中會認為,這個念頭是「我的」,或更准確的說法是,這個念頭就是「我」的一部分,我要捍衛這個念頭,就等於捍衛「我」。這不僅僅是一個願望,也是一個目標,在自覺不自覺中它就變成了現實。

要想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就要重塑自我意象。

譬如,你愛一個人,很想和他共度一生,但真的嗎?你是不是同時又覺得,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你不配他,你不配有幸福?如果是,你想和他共度一生的願望自然很難實現,因為慷慨的宇宙同時也會幫你實現另一個想法。關鍵還是我們 內心深處的選擇 ——我到底想得到什麼。

這說明,只要你設定了一個目標,你就可以將其交給潛意識去工作,越放鬆越好。當然,為了更深地喚醒潛意識的力量,你需要通過努力去積攢一些素材,這些素材會是線索,可以更好地激活潛意識,這樣潛意識可以更好地幫你實現這個目標。

努力,但同時要學會放鬆,放鬆是更容易找到答案的渠道。努力藏著一個邏輯「我能找到答案」,而放鬆是「我要鬆弛掉緊張的神經,打開通向靈性層面的潛意識之門」。也就是說,答案不是我找到的,而是因為我打開了通道,答案自動來到身邊。因此,愛迪生才說:「思想就在空氣中。」

如果你設立了一個目標,那麼你可以在想像中進行相關練習,而且越詳細越好。這些技巧都有著同樣一個道理——先去塑造一個自我意象,而後這個自我意象就會在現實中展現出來。

㈩ 身體知道答案-改變從認識自己開始讀書分享筆記

改變自己從學會觀察自己開始,從覺察自己的身體、情緒、思想、行為模式四個方面進行觀察、覺察,了解自己:

一、我們是以一種精緻的敏感來到這個世界上的,身體是造物主的奇跡

武志紅老師《身體知道答案》身體需要我們的覺察和感知,因為身體不是我們的附屬品,而是我們生命的承載,只有愛自己的身體,才會身心更加的健康。

對於這點,我以前會停留在腦子里,明白身體重要,但很多時候又會忽略自己身體的感受。當我精神狀態不佳,身體困頓,以前要麼忽略要麼就會懷疑自己是不是哪裡有問題,生病。其實我們忘記了,身體只是讓我們要關注自己的身體,在給我們發信號。這么多年也會一直學習禪修,靜坐,但始終陷入了形式中,並沒有明白其中的要義就是當自己和自己安住身心坐上一會兒,呼吸慢慢的均勻的進出時,我們的身心會得到非常大的放鬆和負面壓力、情緒的釋放。有時候會坐著坐著想要躺下睡覺,沒關系,跟隨身體的感受就好。起來後,精神會好很多。最近我也會有些小失眠,當我發現,晚上睡覺之前靜坐一會兒,聽著非常自然的輕音樂或者是關於冥想的一些音頻的引導,會對我入睡很有用,很快就進入了夢鄉。

二、另外身體也隨時會反應我們的真實狀態:情緒和精神。

關於這點,我的體會是,我們身體長期處於工作壓力、來回奔波、生活壓力等等之下,我們是一直處於麻痹自己、身心分離的,其實不太會有意識的關注自己的身體是否跟得上這樣的外在節奏,當然慶幸的是,對於喜歡學習身心靈或者自我成長探索的夥伴,應該就會慢慢發現,我們的身心合一對於我們的生命來說意味著什麼,太重要了。

為什麼說面由心生呢,內在和平、喜悅、輕松、淡然的面相,一定也是如花一般燦爛美好的,所以,偶爾看到被偷拍不是擺拍的照片時,以前很多時候會被自己緊縮的眉頭和「扭曲」的樣子嚇到,感覺好醜。所以呢,當我越來越關注內在和平、喜悅的狀態時,發現自己也越來越美了嘻嘻。

三、身體會反映出我們的思想和信念

身心舒展了,脊背會自然而然挺直,氣息會暢通,身體會感覺放鬆,舒服。長期運動的人確實會比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更陽光、更自信,我自己練習過瑜伽有兩次經歷,都是連續練習一個月,人整個精神面貌會完全不同,走路會自然而然挺拔背部,人感覺會很舒暢,有精神。所以今年我也會堅持學習瑜伽,也是給自己備孕打基礎,也有個小目標,就是成為瑜伽身心靈老師。

另外就是分享一下,我在學習崑曲身段的一些小感受。因為愛崑曲的細膩美好,唱腔的悠長美妙,我從2013年開始學習崑曲,斷斷續續到現在,我的姿態在今年感覺是有些細微的變化的,比最開始學習時更容易記住動作,身體更加協調更優美。這個中間有兩年沒有練習,但不影響,我們的身體是有記憶的。另外跟老師學,也會深深的被老師們那麼自然而然又美美的樣子所吸引,每個動作都那麼松巧優雅,像亞男老師從十歲開始學習崑曲到現在,她的身體的底子會非常的健康,內在非常的自信,知道自己要什麼,能量也非常大。所以,身體確實需要我們去關注,去尊重身體,讓身心自如運轉,因為身體是造物主最精妙的奇跡。所以一切皆有可能,去創造、去享受生命吧。

寫到此處,我發現我太能寫了哈哈哈~各位看官您們辛苦了

四、以下的分享心得是關於如何覺察身體的具體方法

首先覺察力、覺知力、感受力、敏感度、專注力在我們和身體鏈接時會非常需要。當我們有意識的去尊重身體、了解身體、感知身體時,無論是走在路上、坐在車上、還是躺在床上、還是冥想時,其實我感覺都一樣,就是可以有意識去專注,比如走路時,首先姿勢是背部挺拔,專心走路,一呼一吸和走路的一二一邁腿的頻率協調時,我的經驗是偶然會感覺哪裡會有些小疼痛,某根筋抽到了,這個時候,我們停下來,慢一些,感受一下疼痛的地方,看看疼痛的點感受一下它此刻的狀態,並可以感受一下背後的原因,可以讓這樣一種能量有意識的通過呼吸流動開來,讓它流動出去。這樣一種不舒服的感覺就會減輕。所以,我感覺覺察身體首先是從身體行住坐卧的姿勢開始有覺察,讓氣脈自然流動的前提下,再去觀察身體在過程中會有哪些感受,並且關照這個感受,看到這個感受,讓其自然流動並帶出身體,釋放掉這些能量。身體也就會自然而然的輕松,舒展。我這樣的體驗也是從冥想靜坐練習呼吸、以及看過一些老師的書後得到的啟發。並且覺得非常有益身心。

好了,親愛的夥伴們,分享就到這里了。

還有就是,哈哈,已經很久沒有這樣流暢的碼字了,很開心也要感謝牛牛幫助我督促我,做了這樣的一個分享的改變。當然也確實今年我也有意識是改變身體狀況,從和自己身體鏈接開始,所以也給了自己練習瑜伽的小目標,改變從身體開始,棒棒噠。

巧的是6月2號我還報了一個感官復甦的工作坊,是我崑曲同學推薦的。所以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我發現,有牛牛這樣的好導師,真的好幸福,有這樣一群同頻共振的小夥伴也好幸福,變化就會自然而然發生。

愛自己從了解身心,身體覺知開始,一起加油

愛自己,愛這綻放的生命

閱讀全文

與身體知道答案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安卓如何重壓開槍 瀏覽:377
航天時代飛鵬圖像處理演算法 瀏覽:521
php比較兩個文件 瀏覽:737
加密貨幣市場活躍 瀏覽:334
最便宜的雲盤伺服器架設傳奇 瀏覽:790
java反向工程 瀏覽:110
pdf文檔轉換excel 瀏覽:8
主角叫楚天的都市小說 瀏覽:754
程序員三重境界 瀏覽:871
菜雞方舟上怎麼開伺服器 瀏覽:727
馬林固件編譯錯誤 瀏覽:910
市場營銷案例pdf 瀏覽:770
魔爪閱讀網 瀏覽:19
app地推業績統計在哪裡 瀏覽:993
維語電影網站大全 瀏覽:958
程序員骨腫瘤上熱搜 瀏覽:847
聚優電影 瀏覽:45
國企保底工資演算法 瀏覽:730
視聽說伺服器地址是什麼意思 瀏覽:657
一部男主叫大志的電影叫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