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復刻冷戰時俄羅斯絕密無源監聽設備「大海豹蟲」操作指南
分享海外黑客復刻「大海豹蟲」監聽設備的全過程,包括工作原理、操作理論及構建指南。該設備由蘇聯間諜在1945年設計,利用分布式元件諧振電路實現無源監聽。主要原理為麥克風安裝在木雕內部,通過耦合到微波分布式元件諧振器的天線進行信息傳遞。設備工作頻率約為1.7-1.8GHz。1960年,該設備被提交聯合國安理會,證明了蘇聯的竊聽行為。1968年,詳細繪制圖發表在《科學美國人》雜志上。
操作理論:設備為諧振電路,通過改變諧振頻率來響應聲音信號,利用天線將接收到的頻率重新輻射。該設備設計頻率為1700MHz,但由於頻段限制,選擇1296MHz作為復刻頻率。使用業余無線電設備進行實驗,如23厘米頻段的加密狗。使用銅和黃銅等低損耗材料構建設備,包括管帽、天線安裝座等部分。通過精心計算和准備,採用焊接等工藝將各部件組裝完成。
構建指南:在設計復刻品時,考慮使用成本較低、易於獲取的材料。選擇1296MHz作為工作頻率,計算相應尺寸。使用28毫米管帽作為諧振器,內部高度為22mm。在管帽上鑽孔並進行焊接、組裝天線安裝座等操作。通過焊接黃銅條和銅PCB板,完成天線支架的製作。組裝後,進行測試,確保無電接觸,最後進行鍍銀等表面處理。通過調音螺絲和旋鈕調整監聽效果,完成設備的組裝。
測試結果:復刻品在頻率選擇、材料應用、組裝工藝等方面進行優化,實現無源監聽功能。通過參考資料驗證設備的性能和效果。最終,成功復刻了俄羅斯絕密冷戰時期的監聽設備「大海豹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