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微服務准備的內容
本文為大家介紹了5個遷移到微服務架構所需做的准備步驟,包括如何劃分微服務,微服務和組織結構間的誤解,如何劃分組織架構,以及在實現微服務架構中需要盡早考慮的一些問題,值得大家參考
時至今日,微服務相關的話題不勝枚舉,上百次的會議,在線討論以及相關文章。你可以假設大家已經認識到其優點以及與之俱來的風險。然而,有很多組織沒有事先准備就邁入這個潮流了。自然,這也就導致了在架構實現過程中的失敗。
有一位智者曾經說過,「對於商業中所應用的任何技術而言,有2條規則,其一,將自動化應用於高效的運維上才能增加效率;其二,將自動化應用於低效的運維反而會降低效率。」我認為這種哲學對微服務而言亦行之有效。如果你的組織沒有為此准備就貿然遷移,很可能會招致失敗。以上就是本文的出發點,我將為大家帶來在實現微服務架構前需要准備的5個關鍵步驟。
從繪圖入手
在開發特定的微服務時,許多開發者都會犯同一個錯誤:直接寫代碼。或許,這可能就是你能夠犯的最嚴重的錯誤了。誠然,對於一個服務而言,你可能會獲得成功,但是隨著服務數量的上升,所有事情都會變得一團亂。
和其它產品一樣,它也需要被創造,需要以設計作為初始步驟。將團隊匯聚到桌子周圍,自由地在紙上(或者白板)繪制服務。首先,找出你所構建的應用的main函數。然後,自頂向下地將它分解成最小單元。最後,找出不同單元的互聯通性。這些功能將會成為你的微服務。
比如,在一款圖書預覽應用中,其主要的功能就是比較不同的圖書。然而,也有許多其他功能需要開發,例如創建用戶履歷,評分,評論,圖書資料庫等。識別每個功能,是將它們轉為微服務的關鍵。
整個過程將會持續超過一天時間,並且需要多次迭代直至完美。當然,你將需要從許多不同部門的人員手中獲得輸入,以確保能夠知曉其視角和觀點,並確保你不會遺漏任何系統功能。
微服務並不是組織結構
根據你所在公司的組織結構定義微服務,這似乎是很自然的。如果你正在構建單體(monolithic)應用,這或許真是一個恰當的解決方案。但是,在實現微服務架構時,它可能就是一個錯誤的決定了。
也許,這對於銷售部門或客戶服務是可行的,但是許多組織只有一個部門處理所有的資料庫。因此,為所有資料庫創建一個微服務將會導致單點故障。而沒有單點故障,則是微服務的關鍵特性之一。
你希望通過服務實現的一些功能可能會涉及幾個組織部門,或者,你可能將會需要為一個部門構建許多微服務。總結一下,你需要將架構聚焦於你想要提供的服務,而非你們公司的組織結構。
創建合適的組織結構
轉變到一個全然不同的組織架構,能夠滿足公司在管控活動上變化的需要。之前2個步驟關注於應用的設計,以便能夠為最終用戶提供正確的功能。現在,是時候確保對於新的架構而言,你擁有恰當的運維支持了。
你將不得不放棄原有的部門結構,並使團隊關注於某個微服務。這意味著這些團隊將由擁有不同技能的成員組成,如系統分析師、UX/UI設計師、後端工程師、前端工程師等。如此一來,團隊就能夠徹底負責它們的項目(微服務)——從開發部署到運維、監控和管理。反過來,由於團隊覺得自己擁有這個產品,因此將提升其創建產品的積極性。
團隊的規模視公司/項目的總體人數而定;當然,根據專家的建議,比較理想的規模是每個團隊8-10人。和單體架構不同,微服務架構使得你能夠根據業務的增長來擴展團隊規模。
當然,所有團隊將會(需要)積極配合,以最終促成整個項目。這便是這種結構的主要好處,使我們能夠盡可能快地向市場交付產品。
性能和可靠性同樣重要
切換到微服務架構的整體想法,便是使得創建的最終產品相比於單體應用而言擁有更好的性能,更佳的穩定性(例如,更低的下線風險),同時可以更快地交付市場。
將改進性能作為設計的一部分是很重要的,這將確保潛在問題能夠盡早被考慮。通常,(性能)問題都源自微服務設計主要考慮功能。然而,如果在更大的服務下,服務崩潰或者變得很慢,那麼它就沒什麼用了。每個服務應該擁有2-3個替代機制,當下層資源失敗時,它便可以繼續運作。當其中一個機制無法在可接受時間窗口內響應時,服務也需要做到快速切換。
在前期考慮讓服務支持更大的負載變動,你的應用將能夠應對實際挑戰,你將領先市場,當然這也是你在第一時間考慮切換到微服務的主要原因!
變更先行
忽略應用的變化是不切實際的。開發者一直在增加和移除功能,變更代碼,替換應用的核心元素等,這在微服務應用中更甚。更確切地說,微服務就是持續演進的。
當你每天需要處理多次代碼升級時,最好接受一個觀點:變更是持續的,而非對於穩定狀態的一次偶然性中斷。一旦你認知到這一點,你將意識到一開始便整合變更的靈活性需求的重要性。確保應用一直正常工作的一種方式便是准備服務API,這樣微服務間便可繼續通信,即使它們已被改變。另外,你還需要引入版本控制,以允許服務同時開放新舊介面。
另一方面,數據存儲的演進是一個更大的挑戰。改進資料庫模式(schema),使其支持新的功能,傳統觀點中,這是應用升級時最難處理的部分,微服務並不會使其變得更加簡單。然而,單就增加新的域且不破壞現有結構這一點而言,NoSQL資料庫會更加靈活。如果你希望你的數據存儲需求持續演進(誰不希望呢?),那麼你應該將可演化的數據存儲作為微服務設計的努力方向之一。
在遷移到微服務架構時,做適當的准備是整個項目成功的關鍵因素,這一點我們可以認同。只有經過仔細的准備,創新設計思維,並且具備合適的運維和管理結構,你才能收獲微服務帶來的所有好處!
Ⅱ 微服務優點
微服務是一種軟體架構風格,它是以專注於單一責任與功能的小型功能區塊為基礎,利用模組化的方式組合出復雜的大型應用程序,各功能區塊使用與語言無關的 API(例如 REST)集相互通訊,且每個服務可以被單獨部署,在微服務軟體架構風格概念被提出來的初期,它具備以下三個核心特點:
1. 微服務為大型系統而生。 通常我們在系統架構設計上面臨的問題都與系統的大小相關,隨著業務的快速增長,會帶來系統流量壓力和復雜度的上升,系統的可維護性和可擴展性成為架構設計的主要考慮因素,微服務架構設計理念通過小而美的業務拆分,通過分而自治來實現復雜系統的優雅設計實現。
2. 微服務架構是面向結果的。 微服務架構設計風格的產生並非是出於學術或為標准而標準的設計,而是在軟體架構設計領域不斷演進過程中,面對實際工業界所遇到問題,而出現的面向解決實際問題的架構設計風格。
3. 專注於服務的可替代性來設計。 微服務架構設計風格核心要解決的問題之一便是如何便利地在大型系統中進行系統組件的維護和替換,且不影響整體系統穩定性。微服務帶來的好處
獨立的可擴展性,每個微服務都可以獨立進行橫向或縱向擴展,根據業務實際增長情況來進行快速擴展;
獨立的可升級性,每個微服務都可以獨立進行服務升級、更新,不用依賴於其它服務,結合持續集成工具可以進行持續發布,開發人員就可以獨立快速完成服務升級發布流程;
易維護性,每個微服務的代碼均只專注於完成該單個業務范疇的事情,因此微服務項目代碼數量將減少至IDE可以快速載入的大小,這樣可以提高了代碼的可讀性,進而可以提高研發人員的生產效率;
語言無關性,研發人員可以選用自己最為熟悉的語言和框架來完成他們的微服務項目(當然,一般根據每個公司的實際技術棧需要來了),這樣在面對新技術或新框架的選用時,微服務能夠更好地進行快速響應;
故障和資源的隔離性,在系統中出現不好的資源操作行為時,例如內存泄露、資料庫連接未關閉等情況,將僅僅只會影響單個微服務;
優化跨團隊溝通,如果要完全實踐微服務架構設計風格,研發團隊勢必會按照新的原則來進行劃分,由之前的按照技能、職能劃分的方式變為按照業務(單個微服務)來進行劃分,如此這般團隊里將有各個方向技能的研發人員,溝通效率上來說要優於之前按照技能進行劃分的組織架構;
原生基於「雲」的系統架構設計,基於微服務架構設計風格,我們能構建出來原生對於「雲」具備超高友好度的系統,與常用容器工具如Docker能夠很方便地結合,構建持續發布系統與IaaS、PaaS平台對接,使其能夠方便的部署於各類「雲」上,如公用雲、私有雲以及混合雲。
Ⅲ 《微服務設計》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微服務設計》([英] Sam Newman)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https://pan..com/s/1R0aW-2GagKkOMWf50EdtwQ
書名:微服務設計
作者:[英] Sam Newman
譯者:崔力強
豆瓣評分:8.2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5
頁數:228
內容簡介:
本書全面介紹了微服務的建模、集成、測試、部署和監控,通過一個虛構的公司講解了如何建立微服務架構。主要內容包括認識微服務在保證系統設計與組織目標統一上的重要性,學會把服務集成到已有系統中,採用遞增手段拆分單塊大型應用,通過持續集成部署微服務,等等。
作者簡介:
Sam Newman
是ThoughtWorks公司的技術專家、ThoughtWorks內部系統架構師,同時還為全球的客戶提供咨詢服務。他在開發和IT運維方面與全球多個領域的公司有過合作。
譯者簡介:
崔力強,阿里巴巴技術專家,目前專注於持續交付相關的產品開發。曾在ThoughtWorks任職多年,從事軟體定製開發、敏捷軟體開發的相關咨詢等工作,幫助過數個團隊和項目進行精益需求管理、軟體設計、自動化測試和持續集成等實踐。
張駿,2010年加入ThoughtWorks公司。作為開發人員、項目經理、資深敏捷教練和資深咨詢師,在金融、電信和能源服務行業的大型復雜業務系統的設計、開發、管理、咨詢等方面有豐富的經驗。曾為國內外諸多客戶提供軟體設計、開發以及咨詢服務。擁有10年工作經驗,在Scrum、看板、規模化敏捷等方法論,以及精益需求管理、自動化測試、持續集成、領域驅動設計、微服務等具體實踐方面都有豐富的積累。
Ⅳ 《微服務設計中文版》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微服務設計中文版》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KYbkPkfUtirjguQnxVpdFA
Ⅳ 《SC與Docker高並發微服務架構設計實施》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Spring Cloud與Docker高並發微服務架構設計實施》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F4h-_z7n68K4Xg1nxiTpQQ
Ⅵ 求《微服務架構設計模式豆瓣》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微服務架構設計模式豆瓣》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3dZPagLLfEhXXesufeqUhQ
Ⅶ 微服務有哪些設計原則
微服務應用4個設計原則:
作為一個原則來講本來應該是個「無狀態通信原則」,在這里我們直接推薦一個實踐優選的Restful 通信風格 ,因為他有很多好處:
無狀態協議HTTP,具備先天優勢,擴展能力很強。例如需要安全加密是,有現成的成熟方案HTTPS可用。
JSON 報文序列化,輕量簡單,人與機器均可讀,學習成本低,搜索引擎友好。
語言無關,各大熱門語言都提供成熟的Restful API框架,相對其他的一些RPC框架生態更完善。
當然在有些特殊業務場景下,也需要採用其他的RPC框架,如thrift、avro-rpc、grpc。但絕大多數情況下Restful就足夠用了。
Ⅷ 求《微服務設計中文版》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微服務設計中文版》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KYbkPkfUtirjguQnxVpdFA
Ⅸ 《微服務架構設計模式豆瓣》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微服務架構設計模式豆瓣》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3dZPagLLfEhXXesufeqUh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