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朱文pdf

朱文pdf

發布時間:2022-04-28 17:20:08

『壹』 《朱子全書》和《朱熹集》相比較,誰更好

《朱熹集》(全十冊)是朱子的書信集,實際上就是《晦庵朱文公文集》的點校版,而《朱子全書》包括朱子的全部文字的點校版,也即包括《晦庵朱文公文集》、《朱子語類》、《四書章句集注》等等。所以就全面度而言,全書更勝

朱文公文集不僅僅是書信

『貳』 《朱總講話實錄》電子書或pdf,[email protected]

到電驢去下:

選第二個,就是pdf電子書。

簡介:

中文名稱:精通CSS+DIV網頁樣式與布局配套視頻教程
英文名稱:div+css
資源類型:ISO
版本:完全版
發行時間:2007年08月
地區:大陸
語言:普通話

下面是用戶共享的文件列表,安裝eMule後,您可以點擊這些文件名進行下載
精通CSS.DIV網頁樣式與布局.ISO 詳情 609.6MB
精通CSS.DIV網頁樣式與布局17-20.rar 詳情 93.0MB
全選

『叄』 《中國人的修養》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人的修養》(蔡元培)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MoNQdGiS2xuJD9JdxNaLhg

提取碼: rxsz

書名:中國人的修養

作者:蔡元培

譯者:李鐵誼

豆瓣評分:8.4

出版社:中國工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10

頁數:312

內容簡介:

《中國人的修養》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養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錄他最為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華工學校講義》和《中學修身教科書》,並收錄他其他幾篇有關道德修養的文章,充分體現了蔡元培先生對於現代中國人應具有的道德素養的總體構想。

從形式上看,《中國人的修養》原是普通學生所用的教科書,乃是通俗的指導實踐之書,而非學術理論著作。它完美結合了中華傳統修身與現代公民教育的觀念,以具體的行為實踐為出發點,用淺顯的思想、易操作的方法來直接引導讀者,是一部值得所有國人閱讀體會的道德進修手冊。

公民素質的進步,是一個民族富強與文明的必備條件。當下的我國社會,物質文明已經相當發達,但人們的精神道德體系卻幾盡崩潰。民眾個人道德素養的普遍缺失,引起不少有識之士的極大擔憂。面向大眾的基礎道德修養的有力引導,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道德危機下的良心承諾——民族企業、政府官員、社會精英必讀。

全國人大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蘇州市前副市長、新教育實驗領袖 朱永新 專文推薦。

百歲老人、北京大學倫理學泰斗 周輔成教授 鼎力支持。

一部被遺忘60年的國民修身經典 一部百年罕見的公民道德實踐之書。

作者簡介:

蔡元培(1868—1940)浙江紹興人,漢族,原籍浙江諸暨,民主主義革命家和教育家。數度赴德國和法國留學、考察,研究哲學、文學、美學、心理學和文化史,為他致力於改革封建教育奠定思想理論基礎。曾任教育總長、北京大學校長、人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長等職。他為發展中國新文化教育事業,建立中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做出了重大貢獻,堪稱「學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提出了「五育」(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感教育)並舉的教育方針和「尚自然」、「展個性」的兒童教育主張。他試圖通過貧兒院的試驗和推廣,逐步以學前兒童公共教育替代當時的家庭教育,最終實現學前兒童公育的理想。他是中國近現代美育的倡導者,主張從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方面實施美育,設想通過胎教院、育嬰院、幼稚園三級機構實施學前兒童美育:把胎教作為美育的起點;讓嬰兒及其母親生活在由自然美和藝術美構成的環境之中;認為幼稚園的美育一方面通過舞蹈、唱歌、手工等「美育的專題」進行,另一方面則要充分利用其他課內涵的美育因素,如「計算、說話,也要從排列上、音調上迎合它們的美感,不可枯燥的演算法與語法。」教育論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選》、《蔡元培教育論著選》等。

『肆』 《故宮退食錄(上下)》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故宮退食錄(上下)》(朱家溍)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tv7f5zKtVz99r5bUiKhG_w

提取碼:mhz5

書名:故宮退食錄(上下)

作者:朱家溍

豆瓣評分:9.0

出版社:紫禁城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10

頁數:684

內容簡介:本書書按性質歸類分為十二組,大致是:一、在故宮工作與碑版書畫等的鑒定,二、琺琅、牙角、雕漆、書籍等器物的研究,三、先世遺澤,四、書序,五、清宮禮俗,六、有關宮廷生活的作品(包括影片)正誤,七、宮庭和貴胃演戲情況,八、四時府邸園林,九、記先賢,十、有關故宮博物院諸事,十一、京劇及一些名演員,十二、方言及飲食。內容多,是名副其實的知識寶庫。記瑣聞於備掌故之外,還多有風趣,是這本書的一大特點。書中涉及的門類很多:書法、名畫、碑帖、法琅、瓷器、掐絲法琅、漆器、木器、圖書、古硯、古建築、明清室內裝修陳設、園治、明清歷史、戲曲史、飲食等等,篇篇開卷有益,非常耐讀。

作者簡介:朱家溍先生(1914年8月11日—2003年9月29日),著名的文物專家和歷史學家。男,字季黃,浙江蕭山人,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國家文物局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九三學社社員,著名的文物專家和歷史學家。

朱家溍先生的父親朱文鈞先生(號翼盦)是著名金石學家,曾任故宮博物院專門委員,負責鑒定院藏古代書畫碑帖。先生自幼受家學熏陶,酷愛祖國傳統文化,精研文物及歷史等。1941年於北京輔仁大學國文系畢業後在後方糧食部參加工作。1943年開始在重慶參加故宮博物院文物保管和研究等工作。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回到北平,歷任故宮博物院科員、科長、編纂等職務,擔任文物提集、整理、編目、陳列等工作。工作中,廣泛研究中國古代書法名畫和工藝品及古建築、園林、明清歷史、戲曲等。1950年任故宮博物院副研究員兼任陳列組組長,負責各項大型文物陳列設計和布置,依據明清檔案和歷史文獻等,逐步恢復太和殿、養心殿等部分重要宮殿內部陳設原狀。1966年後參加故宮藏書的鑒定和編選出版工作。1983年任研究員。1992年應國家文物局之邀參加全國各省、市、縣博物館和考古所等單位的文物鑒定專家組工作,確認全國各地呈報的一級文物。1988年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1991年被國務院評為享受第一批政府特殊津貼之突出貢獻的專家。

朱家溍先生先後主編了《兩朝御覽圖書》、《明清帝後寶璽》等圖書,由先生主編的《國寶》榮獲法蘭克福國際書展一流圖書獎,他還參加了《故宮珍品全集》、《中國美術全集》、《中國美術分類全集》等的編寫,撰寫了《故宮藏善本書目》、《歷代著錄法書目》等專著,發表數十篇重要學術論文。他的專著《故宮退食錄》被評為1999年十大暢銷書之一。

朱家溍先生兄弟四人於1953年、1976年、1994年先後將家藏的大批珍貴碑帖、明清傢具等文物,無償捐贈給故宮博物院、中國社會科學院、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和浙江省博物館等單位。

朱家溍先生學識淵博,涉及學科既廣且深,多次解決院內外文物、歷史等疑難問題,碩果累累,堪稱大師。他為人謙和,生活儉朴,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對生活通達樂觀,對後輩熱情扶持,受到全院同仁和各界特別是廣大青年文物愛好者的尊重和敬愛,他的高風亮節、傑出成就與重大貢獻,熱愛祖國、熱愛文博事業、熱愛故宮的愛國主義精神,嚴謹求實、一絲不苟、刻苦工作的高尚職業道德,不僅受到政府的表彰和社會的稱頌,成為學習的楷模,而且將永遠被人們懷念。

『伍』 求 《文學轉型與小說嬗變》 pdf 版

新時期小說與中國古典文學傳統

1 入世精神與頹廢情懷

中國古典文學的思想內涵很豐富,新時期小說中表現出的古典文學思想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儒家傳統的入世精神,二是士大夫的頹廢情懷。
中國古典文學受儒家思想影響嚴重,帶有很強的入世精神和社會參與色彩,「文以載道」的思想貫穿於整個文學史中,文學也因此被人當作「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這種入世精神的極端表現是直接為政治服務,其邊緣則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人生哲學體現。遍觀中國古典文學史,很少有純粹個人性的創作,作品中無不寄寓著作家的社會化關懷,表達著各種各樣的政治或文化理想。從《詩經》、屈原開始,經過杜甫、范仲淹、魏源等的衍變,更形成一股憂國憂民、擔當道義的優秀傳統,也傳達著重教化、重社會功用效果的文學精神命脈。古典文學的入世精神在五四新文學中被以「文以載道」的面目受到撻伐,但實際上,五四文學並沒有真正將它丟掉,而是換了一種方式存在。五四作家們所真正批判的其實只是古典文學所載之「道」的內涵,文學為現實服務的基本精神依然是保持著的——文學不應該維護傳統的封建文化和封建制度,而應該為現實中國的變革和強大服務。就小說而言,梁啟超的小說革命觀依然深刻地影響著五四作家們:「欲新一國之民, 不可不先新興一國之小說。故欲新道德,必新小說;欲新宗教,必新小說;欲新政治,必新小說……」[7]五四文學的主導傾向依然是面向社會和大眾的「為人生」,人道主義、愛國主義和現實批判則始終是五四文學最顯著的思想特色。這當中盡管灌注了許多新的現代思想內涵,但底子上依然蘊涵著古典文學的某些精神印記。
新時期小說,尤其是新時期初的小說,同樣表現出很強的入世精神。這一點在作家們的創作思想方面表現得很明確。盡管作家們一般都不直接提古典文學傳統,但在談論自己的文學志向和對文學的認知時,幾乎無一例外要談到文學與現實的關系,將文學與政治和責任感密切聯系起來,也就是說,實際上,作家們的思想內核中已經內在地體現著古典文學的入世思想。如周克芹所理解的文學是「時代風雲、群眾生活所給予作者感情影響的形象見證,個人與時代的結合的一個最真實的證物」;[8]高曉聲談到自己中斷創作20多年後返迴文壇的第一篇作品《「漏斗戶」主》時,明確表示為農民呼籲的創作責任感:「我寫他們,是寫我心」[9];蔣子龍同樣將自己的創作與現實需要密切聯系起來:「《喬廠長上任記》是『逼』出來的。是被生活『逼』出來的,是被一個普通的中國人對四化的責任感『逼』出來的……」[10]
入世精神同樣體現在創作當中。從小說主題而論,新時期小說最典型的體現是濃郁的教化意識。新時期許多小說蘊涵著明確的教化觀念,小說被當作思想教育的工具,被用來傳播各種社會文化意識。劉心武的《班主任》、《醒來吧,弟弟》等作品典型地體現了這種思想,也正因為如此,充滿說教色彩的《班主任》被作為新時期文學的開端之作,成為了一個時期文學的典型。除劉心武外,其他作家的創作也基本相似,像名噪一時的張賢亮、從維熙,就是將苦難作為道德說教的方式,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再如歷史類小說,如《李自成》、《星星草》等作品,也都是遵循中國傳統歷史著述的「資治通鑒」思想傳統,總結歷史教訓,以歷史來引導、服務現實,是這些作品一致的主題。而且,歷史小說的這一特點一直延續到90年代,如陳忠實的《白鹿原》,唐浩明的《曾國藩》,熊召政的《張之洞》、《張居正》等作品,也遵循類似的歷史觀,是傳統歷史著作(小說)思想的現代體現。
從小說內容而論,則表現在小說與現實政治的密切關聯上。新時期的小說創作潮流與現實的政治變革有著密切關系,或者說小說的內容變遷緊密地跟隨在時代社會的解放和發展後面。從最初的「傷痕」到「反思」,再從「知青小說」到「改革文學」,新時期小說的每一律動,都與社會現實、與政治文化的變化有直接的對應,參與著社會政治的變革和文化觀念的解放。而像「人道主義」等具有批判性的文學潮流,實質上也在傳達著另一種政治觀念,體現著作家們更具獨立性的社會關懷。此後,90年代後的「現實主義沖擊波」、「官場小說」以及新世紀的「底層寫作」等小說創作潮流,也都與現實政治形勢密切相關,密切聯系著作家們的現實參與和社會責任意識。
進入80年代後期,尤其是90年代後,新時期小說的文學精神有一定的變化,傳統的入世精神受到一些作家的批判和嘲諷(最典型的是「新歷史主義」小說以新的歷史觀解構和嘲諷著傳統的歷史小說),其表現也有明顯的衰退。與此同時,另一種與古典文學有著密切淵源的精神在悄然興起,成為時代性的文學潮流,這就是傳統文人的頹廢意識。
「頹廢」不是完全的中國文學特徵,甚至說,這一概念本身就來自西方,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中國傳統文化和文學中沒有這一思想存在,相反,受道家思想影響的傳統文化中包含著很強的頹廢內涵,並在此後的發展中與儒家、佛教思想相結合起來,形成了具有濃郁士大夫氣息的悠久傳統,也構成了自己的獨特特徵。大體而言,中國文學中的頹廢更多旁觀冷嘲的姿態,也與隱逸享樂的心態聯系得很緊密。這與西方的頹廢思潮往往帶有厭世色彩,並與唯美思想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定的區別。因為中國文學的頹廢往往是傳統儒家思想失敗後的產物,受主流儒家思想影響,知識分子普遍將實現社會責任抱負作為自己的基本追求,但是,在現實中,並不是所有的知識分子都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而要能夠順利達到「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精神轉換也有相當的難度,於是,許多人在失意情況下,會放棄儒家思想,陷入虛無和懷疑的人生觀中,沉湎和滿足於個人世界的小情趣中,其生活帶著虛幻而放誕的色彩,其文學也就典型地表現出中國文化的頹廢思想。另外,中國文學的頹廢還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矛盾和困惑。因為在長期的文化積累中,中國知識分子的社會意識的強大而持久的,一般人很難遽然擺脫這種思想的影響,也就導致中國文人的頹廢往往是不徹底的——就像中國歷史上許多隱士一樣。頹廢文學精神在魏晉士大夫階層中有集中的反映,魯迅的《魏晉文學及風度與葯及酒之關系》作了非常透徹的論述。當然,不只是魏晉之際,莊子的文學作品中就包含著頹廢思想的內核,明末文學是其更極端的泛濫。
新時期小說頹廢思潮的興起與時代文化的嬗變有密切關聯。80年代末以來,隨著改革的深入,政治思想得到進一步解放,與此同時,商業文化進入中國並迅速成為社會的主流文化,社會文化格局發生了巨大改變。在這當中,文學一方面被推下了原有的政治依附者位置,並被暴露出依附時的虛偽和造作之態,使傳統的「文以載道」思想受到了根本性的沖擊,另一方面,伴隨著精神文化的失落大潮,文學逐漸失去了其精神信仰的生存基礎。在這種情況下,新時期作家的人生道路選擇固然是五花八門,他們的精神世界也是四散逃離,傳統文人的頹廢思想自然會在一些作家身上暴露出來。這一點,正如有學者對晚明文學的分析,「古代儒家傳統的理想人格是以修身為本,通過格物、致知、誠意、正心的修養,使人成為能夠安貧樂道、道德完善的正人君子。……到了晚明因為程朱理學逐漸失去了崇高的地位,個性之風崛起,晚明文人追求個性的興趣遠遠大於對於有規范性的完美人格的興趣,他們更為欣賞的恰是有特點的狂狷癖瀕的文人才子性格而不是完美的聖人人格。」[11]
寬泛一點說,80年代的「先鋒小說」精神就具有一定的頹廢色彩。作家們意識到文學在現實中的無力局面,轉而以對形式的追求來抗擊現實,其中包含著某些傳統文學的頹廢色彩。有學者的論述是准確的:「正是出於同樣的對沉鬱、頹廢的審美偏愛和內心渴求,葉兆言和蘇童才一起踏上『懷舊』的藝術之舟,駛向過去的『死亡』的時間河流。」[12]然而,真正具有典型意義,或者說開啟了新時期小說頹廢潮流的是90年代初期的賈平凹。他在80年代曾經涉獵過改革、「尋根」等題材,其創作中不無「載道」的痕跡,但在1992年問世的《廢都》中,他敏銳地表達了文學邊緣化後知識分子的頹廢和無奈主題。作品中庄之蝶的頹廢和死亡,以及整個西京文化界的衰敗,傳達出作者強烈的文化失敗感和虛無主義精神。就像小說在表達方式上借鑒了晚明的著名小說《金瓶梅》,其精神也直接承接著晚明的頹廢傳統。
賈平凹的這一創作精神在90年代後有非常廣泛的繼承者,其代表是比他更年輕的「晚生代」作家,主要有韓東、朱文、張旻等。與賈平凹一樣,這些作家也感受到傳統文學體制崩潰後的虛無,但相比之下,他們對傳統體制的依賴要少了許多,並且,他們對殘存的文學體製表示了一定的獨立精神,也有更高的文學抱負,然而,他們在內心深處還沒有真正擺脫現實體制的限制和壓力,於是,就往往藉助於性、虛無、唯美等頹廢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對現實的反抗。具體而言,他們的創作有三個顯著的特點,一是生活觀念上的虛無態度。他們的主人公往往對現實不滿,卻無力改變,於是選擇性和虛幻等方式作為反抗社會的方式;二是強烈的個人主義。他們所關注的基本上局限於個人命運和生存價值,很少思考與社會有關的事物,也很少直接寫到個人以外的現實生活;三是藝術上的文人情調。雖然作家們的創作存在較大的個人差異,但總體而言,他們對個人生活的沉湎往往透露出一定程度上的傳統文人情調,或者說是自我欣賞、自我陶醉。
需要指出的是,新時期小說家所表現出的古典文學精神並不是單一和純粹的,他們的創作精神與現實主流政治思想,與現代西方文化和文學觀念都有密切的聯系,或者說這多種因素已經融合成一個整體,很難進行簡單的分離。比如新時期小說中的入世思想中就包含有現代啟蒙精神,也與現實政治觀念和現實主義文學思想有直接關聯;同樣,頹廢思潮也包含有現代消費文化的影響,帶有後現代文化的濃郁印記。甚至可以說,頹廢文學思潮在新時期小說中的泛濫,其精神兄弟就是消費文化在中國的方興未艾。

反思:文學的傳統與現代

對於新文學來說,與古典文學的關系牽涉到其基本特徵和精神來源。正因為這樣,自新文學創始之日起,不斷有人對此作過思考和探討。魯迅、茅盾、沈從文、王瑤等著名作家和學者都專門發表過意見,近年來,又有鄭敏等作家和學者進行深切的反思。在這個意義上,本文對新時期小說與古典文學關系的思考,必然不可能只是關乎小說自身,而是必然要聯繫到新文學的歷史和傳統,聯繫到新文學的特徵和發展走向。
一、解放觀念,以更開放的觀念對待古典文學傳統;
正如前所述,新文學傳統一直以批判和疏離的態度對待古典文學,對此,過於苛責前人是沒有意義的,不同的文化背景對時代提出了不同的文化要求,五四時代迫切需要去舊迎新,學習西方是它的首務。但是在今天,確實需要以新的視角來看待古典文學傳統。
這首先與時代文化特點有關。今天是一個經濟和政治全球化的時代,商業文化正在將整個人類文化納入其軌道和規劃中,在這一背景下,保持民族文化的獨特性具有特殊的意義,文學也應該調整自己與傳統的關系,彰顯自己的民族個性。經過幾千年的繁衍,中國文學已經成為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它的身上,承載著中國文化的獨特品格,中國人的思想和行為方式,凝結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個性。保持民族文學(文化)的特點,必然對悠久的古典文學進行重新審視,汲取其深在的民族品格和文化個性。「當恢復我們對於舊文學底信仰,因為我們不能開天闢地(事實與理論上是萬不可能的),我們只能夠並且應當在舊的基礎上建設新的房屋。……我們更應了解我們東方底文化。東方的文化是絕對的美的,是韻雅的。」[20]聞一多的這段話雖然說於上世紀20年代,但在今天依然有現實意義。
在對古典文學的思考中,需要對「現代性」概念作出新的思考。現代性是時代潮流,但是,是否現代化就是西方化,現代性就是簡單的進化論線性發展,已經越來越遭到人們的質疑。文學的現代性的問題尤其復雜。作為一種獨特精神產品,文學的評價絕對不能以簡單的進化思維來進行,文學不是現代一定勝於前代,而是各有特點和價值。古典文學是中國傳統文學中發展得最成熟的,所取得的成就也最高,它的獨特審美價值在今天依然有悠長的魅力,絲毫沒有失去意義。
最後,還要考慮到文學的基本創作規律。美國詩人艾略特曾經特別強調傳統意識對於文學創作的意義:「不但要理解過去的過去性,而且還要

『陸』 《中醫診斷學》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醫診斷學》(朱文鋒)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提取碼:13m0

書名:中醫診斷學

作者:朱文鋒

豆瓣評分:8.6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9-11-1

頁數:936

內容簡介:

《中醫診斷學》(精裝)為中醫葯學高級叢書之一,是由全國20多所中醫院校、醫院的專家編寫而成。全書按中醫診斷的基本體系進行章節劃分,每一單元每四部分進行闡述,力求全面深入系統地發掘整理中醫診斷學的理論和實踐資料,汲取歷代中醫學家的精華,反映當代的研究成果。

『柒』 誰有中華再造善本,百度雲,求地址。

《中華再造善本叢書》中華再造善本工程」分為五編進行,自唐迄清為《唐宋編》、《金元編》、《明代編》、《清代編》、《少數民族文字文獻編》,每編下以經、史、子、集、叢編次。《中華再造善本》一期首先推出750種兼具文物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的古籍善本影印出版


注意看圖中右下角處,此處PDF高清格式的中華再造善本全套


《中華再造善本-金元編》部分目錄

ZHSY000443 十三經註疏 元刻明修本
ZHSY000444 魁本大字詳音句讀周易 元至正十二年梅隱書堂刻本
ZHSY000445 周易 元相台岳氏荊溪家塾刻本
ZHSY000446 伊川程先生周易經傳 元刻本
ZHSY000447 晦庵朱文公易說 元刻本
ZHSY000448 周易程朱傳義音訓 元至正六年虞氏務本堂刻本
ZHSY000449 周易程朱先生傳義附錄 元延祐二年圓沙書院刻本
ZHSY000450 程朱二先生周易傳義 元至元二年碧彎書堂刻本
ZHSY000451 東古鄭先生易翼傳 元大德十一年廬陵學官刻本
ZHSY000452 易學啟蒙通釋 元刻明修本
ZHSY000453 周易象義 元刻本
ZHSY000454 周易本義啟蒙翼傳 元刻本
ZHSY000455 易纂言外翼 元刻本
ZHSY000456 周易系辭述 元刻本
ZHSY000457 周易本義集成 元刻明修本
ZHSY000458 學易記 (元)李簡撰 元刻本
ZHSY000459 周易經傳集程朱解附錄纂注 (元)董真卿撰 元刻本
ZHSY000460 周易經義 (元)塗溍生撰 元刻本
ZHSY000461 周易鄭康成注 元至元六年慶元路儒學刻本
ZHSY000462 尚書註疏 蒙古刻本
ZHSY000463 書集傳 元至正十一年德星書堂刻本
ZHSY000464 書集傳 元刻本
ZHSY000465 書集傳輯錄纂注 元延祐五年建安余氏勤有堂刻本
ZHSY000466 朱子訂定蔡氏書集傳 元刻本
ZHSY000467 尚書通考 元至正刻本
ZHSY000468 書義矜式 元刻本
ZHSY000469 直音傍訓尚書句解 元敏德書堂刻本
ZHSY000470 詳音句讀明本大字毛詩 元至正二十七年盱南孫氏刻本
ZHSY000471 魁本大字詳音句讀毛詩 元刻本
ZHSY000472 附釋音毛詩註疏 元刻明修本
ZHSY000473 詩集傳 元刻本
ZHSY000474 詩童子問 元至正三年建安余志安勤有堂刻本
ZHSY000475 詩集傳附錄纂疏 元泰定四年建安劉君優翠嚴精舍刻本
ZHSY000476 詩集傳通釋 元至正十二年建安劉氏日新書堂刻本
ZHSY000477 明經題斷詩義矜式 元刻本
ZHSY000478 詩經疑問 元至正七年建安書林劉錦文刻本
ZHSY000479 直音傍訓毛詩句解 元刻本
ZHSY000480 詩經旁註 元羅祖禹刻本
ZHSY000481 詩經旁註 元羅祖禹刻本


《中華再造善本-唐宋編》部分目錄

ZHSY000055 春秋集注 宋寶祐三年臨江軍庠刻本
ZHSY000056 春秋集注 宋德祐元年衛宗武華亭義塾刻本
ZHSY000057 春秋繁露 宋嘉定四年江右計台刻本
ZHSY000058 監本纂圖重言重意互注論語 宋劉氏天香書院刻本
ZHSY000059 論語集說 宋淳祐六年湖頖刻本
ZHSY000060 孟子或問纂要 宋刻本
ZHSY000061 中庸輯略 宋刻本
ZHSY000062 四書章句集注 宋嘉定十年當塗郡齋刻嘉熙四年淳祐八年十二年遞修本(論語孟子)及宋淳祐十二年當塗郡齋刻本(大學中庸)
ZHSY000063 經典釋文 宋刻宋元遞修本
ZHSY000064 爾雅 宋刻本
ZHSY000065 爾雅疏 宋刻宋元明初遞修公文紙印本
ZHSY000066 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解 宋慶元六年潯陽郡齋刻本
ZHSY000067 群經音辨 宋紹興九年臨安府學刻宋元遞修本
ZHSY000068 說文解字 宋刻元修本
ZHSY000069 新集古文四聲譜 宋刻本
ZHSY000070 隸韻 宋刻拓本
ZHSY000071 隸韻 宋刻拓本
ZHSY000072 龍龕手鏡 宋刻本
ZHSY000073 廣韻 宋刻本
ZHSY000074 鉅宋廣韻 宋乾道五年建寧府黃三八郎刻本
ZHSY000075 集韻 宋刻本
ZHSY000076 切韻指掌圖 宋紹定三年越州讀書堂刻本
ZHSY000077 韻補 宋刻本
ZHSY000078 附釋文互注禮部韻略 宋紹定三年藏書閣刻本
ZHSY000079 押韻釋疑 宋嘉熙三年禾興郡齋刻本
ZHSY000080 紫雲先生增修校正押韻釋疑 宋刻本

ZHSY000081 史記 宋乾道七年蔡夢弼東塾刻本
ZHSY000082 史記 宋淳熙三年張杅桐川郡齋刻八年耿秉重修本
ZHSY000083 史記 宋建安黃善夫家塾刻本
ZHSY000084 漢書 北宋刻遞修本
ZHSY000085 漢書 慶元建安劉元起刻本
ZHSY000086 漢書 宋蔡琪家塾刻本
ZHSY000087 漢書 宋嘉定十七年白鷺洲書院刻本
ZHSY000088 後漢書 北宋刻遞修本
ZHSY000089 後漢書 北宋刻遞修本
ZHSY000090 後漢書江南東路轉運司刻本
ZHSY000091 後漢書 宋王叔邊刻本
ZHSY000092 後漢書 宋白鷺洲書院刻本
ZHSY000093 後漢書 黃善夫本
ZHSY000094 三國志 宋衢州州學刻宋元明遞修本
ZHSY000095 三國志 宋刻本
ZHSY000096 晉書 宋刻本
ZHSY000097 宋書 宋刻宋元明遞修本
ZHSY000098 南齊書 宋刻宋元明初遞修本
ZHSY000099 梁書 宋刻宋元明遞修本
ZHSY000100 陳書 宋刻宋元遞修本
ZHSY000101 魏書 宋刻宋元明遞修本
ZHSY000102北齊書宋刻元明遞修本
ZHSY000103 周書 (唐)令弧德棻撰 宋刻宋元明遞修本
ZHSY000104 南史 (唐)李延壽撰 宋刻本
ZHSY000105 北史 (唐)李延壽撰 宋刻本


《中華再造善本-明清編》部分目錄

├─明清001-050
│ 五經文字+(唐)張參撰+清初席氏釀華艸堂影宋抄本.pdf
│ 儀禮+(漢)鄭玄注+明嘉靖吳郡徐氏刻三禮本.pdf
│ 六藝論+(漢)鄭玄撰(清)陳鱣輯+清乾隆四十九年陳氏裕德堂刻本.pdf
│ 剪綃集+(宋)李龏撰+清初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pdf
│ 吳中水利通志++明嘉靖三年錫山安國銅活字印本.pdf
│ 周禮+(漢)鄭玄注+明嘉靖吳郡徐氏刻三禮本.pdf
│ 唐中興閑氣集+(唐)高仲武輯+清初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pdf
│ 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宋)黃升輯+清初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pdf
│ 唐秦隱君詩集+(唐)秦系撰+清影宋抄本.pdf
│ 回回館譯語+清初刻本.pdf
│ 大元聖政國朝典章++清影元抄本.pdf
│ 大明一統志+(明)李賢、萬安等纂修+明天順五年內府刻本.pdf
│ 大明會典+(明)徐溥等纂修+明正德六年司禮監刻本.pdf
│ 字鑒+(元)李文仲編+清初毛氏汲古閣影元抄本.pdf
│ 孝經列傳+(明)胡時化編集+明萬曆刻本.pdf
│ 小學五書+(宋)張時舉編+清初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pdf
│ 建文朝野匯編+(明)屠叔方撰+明萬曆刻本.pdf
│ 新刊眞楷大字全號縉紳便覽++明萬曆十二年北京鐵匠衚衕葉鋪刻藍印本.pdf
│ 新刊金文靖公前北征錄新刊楊文敏公後北征記+(明)金幼孜撰(明)楊榮撰+明弘治十七年劉氏安正堂刻本.pdf
│ 春秋國華+(明)嚴訥輯+明萬曆活字印本.pdf
│ 春秋存俟+(明)餘光余颺撰+明弘光元年文來閣刻本.pdf
│ 李羣玉詩集+(唐)李羣玉撰+清道光四年黃氏士禮居影宋抄本.pdf
│ 梅花衲+(宋)李龏撰+清初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pdf
│ 楚辭+(漢)王逸章句(宋)洪興祖補注+清初毛氏汲古閣刻本.pdf
│ 武經七書++清影宋抄本.pdf
│ 殿閣詞林記+(明)廖道南撰+明嘉靖刻本.pdf
│ 毛詩稽古編+(清)陳啟源撰+清抄本.pdf
│ 汗簡+(宋)郭忠恕撰+明弘光元年馮舒抄本.pdf
│ 汴京遺跡志+(明)李濂撰+明嘉靖二十五年自刻本.pdf
│ 河防一覽+(明)潘季馴撰+明萬曆十八年自刻本.pdf
│ 班馬字類補遺+(宋)李曾伯撰+清初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pdf
│ 皇明職方兩京十三省地圖表+(明)陳組綬撰+明崇禎九年刻本.pdf
│ 碧雲集+(南唐)李中撰+清道光四年黃氏士禮居影宋抄本.pdf
│ 台閣集+(唐)李嘉祐撰+清初影元抄本.pdf
│ 虛齋樂府+(宋)趙以夫撰+清初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pdf
│ 西湖游覽志+(明)田汝成撰+明嘉靖二十六年嚴寬刻本.pdf
│ 西番譯語++清初刻本.pdf
│ 詩外傳+(漢)韓嬰撰+明沈氏野竹齋刻本.pdf
│ 讀易餘言+(明)崔銑撰+明崔氏家塾刻本.pdf
│ 通雅+(清)方以智撰+清康熙五年姚氏浮山此藏軒刻本.pdf
│ 鄭學十八種+(漢)鄭玄撰(清)孔廣林輯+清抄本.pdf
│ 酒邊詞+(宋)向子諲撰+清光緒十四年王□刻宋名家詞本.pdf
│ 重續千字文+(宋)葛剛正撰並篆注+清影宋抄本.pdf
│ 雕菰樓易學+(清)焦循撰+稿本.pdf
│ 雞肋編+(宋)庄季裕撰+清初影抄元抄本.pdf
│ 高昌館課++明抄本.pdf
│ 高昌館譯書++清初刻本.pdf
│ 髙常侍集+(唐)高適撰+清初影宋抄本.pdf
│ 鮑氏集+(南朝宋)鮑照撰+清初毛氏汲古閣影宋抄本.pdf
│ 黑韃事略+(宋)彭大雅撰(宋)徐霆疏證+明嘉靖二十一年抄本.pdf

『捌』 篆刻愛好者需要准備哪些工具書

看看這些篆刻的古籍資料有沒有你需要的,篆刻技藝也是學了幾年,不過學的不精,學的過程中也收集了不少篆刻的資料,對當初我學篆刻有很大的幫助,你可以看看這些篆刻資料,我只發出來的一些,還有很多篆刻資料目錄沒貼上去

上面那張篆刻圖片下角處有個標記,這幾百冊篆刻的古籍均出自於此處,如果需要這些篆刻資料的話可以去其中看一下

篆刻工具書籍目錄:

│(宋)釋夢英篆書千字文.pdf
│(清)趙之謙篆書臨嶧山刻石.pdf
│(清)趙之謙篆書鐃歌.pdf
│1-古璽技法解折.pdf
│10-齊白石經典印作技法解折.pdf
│11-古印陶 封泥代表作品技法解折.pdf
│12-鳥蟲篆印技法解折.pdf
│2-秦印技法解折.pdf
│3-漢印技法解折印.pdf
│4-元朱文印技法解折.pdf

│北魏張玄.pdf
│十鍾山房印舉.pdf
│十鍾山房印舉2版.pdf
│印學史[沙孟海].pdf
│印苑巨匠錢瘦鐵 [韓天衡].pdf
│印面.pdf
│歷代千字文真跡比較·篆書卷.pdf
│歷代印風系列 漢印.pdf
│歷代篆刻作品精選 .doc
│古圖形璽印匯.pdf
│古璽文編.pdf
│古璽匯編 釋文訂補及分類修訂.pdf
│古璽匯編.pdf
│古璽鑒賞150例.pdf
│古肖形印臆釋.pdf
│古陶文匯編.pdf
│吳昌碩臨石鼓文.pdf
│吳頤人篆刻作品展示.pdf
│圖釋古漢字.pdf
│基礎漢字形義釋源.pdf

│5-浙派經典印作技法解折.pdf
│6-鄧石如經典印作技法解折.pdf
│7-趙之謙經典印作技法解折.pdf
│8-吳昌碩印作技法解折.pdf
│9-黃牧甫經典印作技法解折.pdf
│ 浙派篆刻.pdf
│《山海經》異獸圖.doc
│《明清篆刻流派印譜+(修訂本)》+1980.pdf
│《葯性賦白話解》.pdf
│上海博物館藏魏晉南北朝官印.pdf
│中國書法全集 第92卷 先秦璽印.pdf
│中國歷代篆刻集粹 8 徐三庚.pdf
│中國篆刻大辭典.pdf
│中國篆刻藝術院 第二屆篆刻藝術研究生班 畢業創作展.pdf
│臨摹漢印的目的.pdf
│喬尼陶印展.pdf
│九成宮版本選擇問題.doc
│書法.篆刻-篆書百家姓.pdf
│雲峰印社書法 篆刻.pdf
│以文會友-武陵老井近作28方.pdf
│先秦璽印圖說.pdf
│劉新惠書畫印作品展篆刻篇.pdf
│明清著名藏書家-藏書印.pdf
│明清著名藏書家[1].藏書印..pdf
│來一石先生篆刻.pdf
│來楚生自用印存 [原石精拓].pdf
│桂建民篆刻與雜談.pdf
│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pdf
│楚簡老子道德經註解(精簡版).pdf
│歐陽詢書法特徵研究(鄧散木).doc
│漢官印.pdf
│漢玉印精選(反).jpg
│漢玉印精選(正).jpg
│漢瓦當精品.doc
│漢私印.pdf
│汪關印譜.pdf
│沉陽古籍:百體千字文.pdf
│沙孟海印學史.pdf
│沙村印話-沙孟海.pdf
│河南駐馬店的新蔡地區出土的戰國封泥.pdf
│玉印集存.pdf
│增補徐三庚印譜.pdf

│壬辰年迎春篆刻展.pdf
│大千印留.pdf
│天津博物館藏印.pdf
│安持精舍印冣.djvu
│寶子碑.pdf
│封泥匯編-福庵.pdf
│將軍印100方.rar
│履盦三代朱跡.pdf

│篆刻四大家印譜.pdf
│篆刻技法-如何用刀.pdf
│篆刻技法圖典.pdf
│篆刻愛好者最易進入的四個誤區.pdf
│篆刻病印評改200例_韓天衡.pdf
│篆刻病印評改摘要.pdf
│篆刻藝術中不可忽視的另一面 邊款.pdf
│篆刻針度.pdf
│羅福頤+漢印文字征補遺.pdf
│羅福頤印選.pdf
│虢季子白盤清末朱拓.pdf
│西夏官印匯考.pdf

│山西博物院藏歷代璽印.pdf
│嶧山碑.pdf
│嶧山碑與篆書技法.pdf
│嶧山碑及其筆法.pdf
│張遴駿道德經.pdf
│影印古本篆刻學鄧散木.pdf
│徐正濂談刀法與線條.pdf
│戰國文字編.pdf
│戰國璽印字根研究.ZIP
│戰國璽印文字考釋七篇.pdf
│戰國鉩印分域編.pdf
│掌上金石大字典.CHM
│故宮博物院藏古璽印選.pdf
│故宮博物院藏肖形印選.pdf
│方介堪《心經》原列印譜.pdf
│方介堪篆《心經》.pdf
│方介堪精品鳥蟲篆印.pdf
│施曉峰篆刻網路展.pdf

│玉印(正).jpg
│王福庵.pdf
│王福庵印存.pdf
│王福庵原印拓片.rar
│王福庵篆書千字文.pdf
│王福庵篆書說文部目.pdf
│王綿之方劑學講稿.pdf
│甘氏集古印正.02.pdf
│甘氏集古印正.03.pdf
│甲骨學文字編.pdf
│百扇齋主手拓悲鴻用印.pdf
│目錄樹.bat
│福庵印綴.pdf
│秦印文字匯編.pdf
│秦漢鳥蟲篆印選.pdf
│簡明中國文字學 [修訂版].pdf
│篆書技法百日通.pdf
│篆書的辨識與寫法.pdf
│篆書章法.pdf
│篆刻.doc
│篆刻五十講_吳頤人.pdf
│篆刻入門.pdf
│篆刻刀法常識.pdf
│篆刻印史編年.txt

│西泠印社百年社藏精品.pdf
│西泠印社社員袁道厚作品欣賞.pdf
│西泠印社藏-西泠八家篆刻.pdf

『玖』 學習篆刻,推薦書籍

此為我以前學篆刻時看過的篆刻書籍,主要有篆刻技法、篆刻印章、篆書、篆書文化、篆刻工具書等一些 篆刻書籍資料,對於篆刻和篆書的朋友非常不錯的學習資料

約300本篆刻資料,注意看圖片中右下角,此所有篆刻書籍資料均出自於此處

推薦篆刻書籍目錄:

│戰國璽印文字考釋七篇.pdf
│戰國鉩印分域編.pdf
│掌上金石大字典.CHM
│故宮博物院藏古璽印選.pdf
│故宮博物院藏肖形印選.pdf
│方介堪《心經》原列印譜.pdf
│方介堪篆《心經》.pdf
│方介堪精品鳥蟲篆印.pdf
│施曉峰篆刻網路展.pdf
│明清著名藏書家-藏書印.pdf
│明清著名藏書家[1].藏書印..pdf
│來一石先生篆刻.pdf
│來楚生自用印存 [原石精拓].pdf│百扇齋主手拓悲鴻用印.pdf
│福庵印綴.pdf
│秦印文字匯編.pdf
│秦漢鳥蟲篆印選.pdf
│簡明中國文字學 [修訂版].pdf
│篆書技法百日通.pdf
│篆書的辨識與寫法.pdf

│王綿之方劑學講稿.pdf
│甘氏集古印正.pdf
│印面.pdf
│歷代千字文真跡比較·篆書卷.pdf
│歷代印風系列 漢印.pdf
│歷代篆刻作品精選 .doc
│古圖形璽印匯.pdf

│漢玉印精選(正).jpg
│漢瓦當精品.doc
│漢私印.pdf
│汪關印譜.pdf
│沉陽古籍:百體千字文.pdf
│沙孟海印學史.pdf
│沙村印話-沙孟海.pdf
│河南駐馬店的新蔡地區出土的戰國封泥.pdf
│玉印集存.pdf
│玉印(反).jpg
│玉印(正).jpg
│王福庵.pdf
│王福庵印存.pdf
│王福庵原印拓片.rar
│王福庵篆書千字文.pdf
│王福庵篆書說文部目.pdf

│古璽文編.pdf
│古璽匯編 釋文訂補及分類修訂.pdf
│古璽匯編.pdf
│古璽鑒賞150例.pdf
│古肖形印臆釋.pdf
│古陶文匯編.pdf
│吳昌碩臨石鼓文.pdf
│吳頤人篆刻作品展示.pdf
│圖釋古漢字.pdf
│基礎漢字形義釋源.pdf
│增補徐三庚印譜.pdf
│壬辰年迎春篆刻展.pdf
│大千印留.pdf
│天津博物館藏印.pdf
│安持精舍印冣.djvu
│寶子碑.pdf
│封泥匯編-福庵.pdf
│將軍印100方.rar
│履盦三代朱跡.pdf
│山西博物院藏歷代璽印.pdf
│嶧山碑.pdf
│嶧山碑與篆書技法.pdf
│嶧山碑及其筆法.pdf
│張遴駿道德經.pdf
│影印古本篆刻學鄧散木.pdf
│徐正濂談刀法與線條.pdf
│戰國文字編.pdf
│戰國璽印字根研究.ZIP

│篆書章法.pdf
│篆刻.doc
│篆刻五十講_吳頤人.pdf
│篆刻入門.pdf
│篆刻刀法常識.pdf
│篆刻印史編年.txt
│篆刻四大家印譜.pdf
│篆刻技法-如何用刀.pdf
│篆刻技法圖典.pdf
│篆刻愛好者最易進入的四個誤區.pdf
│篆刻病印評改200例_韓天衡.pdf
│篆刻病印評改摘要.pdf
│篆刻藝術中不可忽視的另一面 邊款.pdf
│篆刻針度.pdf
│羅福頤+漢印文字征補遺.pdf
│羅福頤印選.pdf
│虢季子白盤清末朱拓.pdf
│西夏官印匯考.pdf
│西泠印社百年社藏精品.pdf
│西泠印社社員袁道厚作品欣賞.pdf
│西泠印社藏-西泠八家篆刻.pdf
│西泠印社藏印選 [第一冊].pdf
│西泠印社藏印選 [第二冊].pdf
│西泠四家印譜.pdf
│西泠秋拍陳巨來精品.pdf
│趙之謙印譜原印本.pdf
│邊款知識和鈐印法.pdf
│送給篆刻新手的禮物 臨摹教程.pdf
│逍遙-武陵老井近作十數方.pdf
│鄧散木原拓印稿.pdf
│金意庵篆刻.pdf
│金文大字典.pdf
│金文編(四版).pdf
│陳巨來治印墨稿選.pdf
│青泥遺真-新出秦漢封泥特集.pdf
│高清漢代私印印譜2.pdf
│魯迅美術學院藏《嶧山碑》.pdf
│鳥蟲印精選(反).jpg
│齊白石印存 [原石精拓].pdf

├─篆刻工具書
│ 092 篆刻編 先秦璽印.pdf
│ 《古璽匯編》(《古鉨文編》)羅福頤.pdf
│ 《古籀匯編》.pdf
│ 篆書的辨識與寫法.pdf
│ 篆字印匯.pdf
│ 篆字匯.pdf
│ 集古印篆增補六書通.pdf
│ 鳥蟲書通考.pdf

閱讀全文

與朱文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歌詞滾動效果android 瀏覽:14
程序員一天的六場戰斗 瀏覽:797
自製壓縮泵的做法 瀏覽:622
androidstring變數 瀏覽:247
數學乘法速演算法 瀏覽:986
壓縮包製作後照片順序怎麼改 瀏覽:680
fibonacci數列演算法 瀏覽:775
產品經理要和程序員吵架嗎 瀏覽:252
grub2命令行 瀏覽:618
無法獲取加密卡信息 瀏覽:774
雲伺服器網卡充值 瀏覽:509
編程就是軟體 瀏覽:49
伺服器如何添加許可權 瀏覽:437
引用指針編程 瀏覽:851
手機加密日記本蘋果版下載 瀏覽:64
命令行括弧 瀏覽:176
java程序升級 瀏覽:490
排序演算法之插入類 瀏覽:227
gcccreate命令 瀏覽:73
海爾監控用什麼app 瀏覽: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