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麼是足球戰術分類如何
足球戰術概述
足球戰術就是比賽中為了戰勝對手,根據主客觀的實際所採取的個人和集體配合的手段的綜合表現。比賽實踐證明,熟練而巧妙地運用全隊是奪取勝利的重要因素。
足球比賽是攻和守這對矛盾組成的,攻和守不斷地變換組成了比賽的全過程。因此,足球戰術可分為進攻和防守戰術兩大系統,其中又分別包含著個人和集體戰術兩類。比賽的實踐已證明:成功地組織戰術和巧妙地運用戰術是奪取比賽勝利的重要因素。做到揚長避短才能克敵制勝。
足球戰術的分類列表如下:
1、進攻
⑴個人:傳球、射門、運球、過人、接球、擲球、擺脫、跑位。
⑵局部配合:掩護配合、傳切配合、二過一配合及三人配合等。
⑶全隊:邊路、中路、轉移、反擊等。
⑷定位球:開球、角球、球門球、任意球、擲界外球、罰球點球。
2、陣型:四二四;四三三;四四二;三五二;五三二;一三三三等。
3、防守
⑴個人:盯人、選位。
⑵局部配合:臨近位置配合、保護、補位。
⑶全隊:區域、盯人、混合。
⑷定位球:開球、角球、球門球、任意球、擲界外球、罰球點球。
傳球
傳球是集體配合的基礎,它是完成戰術配合,創造射門機會的主要手段。
選擇傳球目標、掌握傳球時機和控制傳球力量是傳球的主要戰術內容。
傳球按距離可分為短傳(15米以內)、中傳(15-29米)和長傳(30米以上);按傳球的高度可分為地滾球、低平球和高空球;按傳球的方向可分為直傳、斜傳、橫傳和回傳。
(一) 傳球目標:一般可分為向腳下傳和向空當傳兩種。比賽中向空當傳,特別是向前方空當傳可以增加進攻速度,能有效地滲透防守線,對對方威脅最大,是主要形式。但比賽實際也需要向腳下傳和橫傳、回傳。這些傳球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控制球,掌握比賽的節奏,為有效地向前、向空當傳作好准備。過多的向腳下傳和橫傳、回傳雖能控制球,但對對方威脅甚小;而單一的向前、向空當傳雖推進速度快,卻易被對方識破而降低進攻成功率。所以兩者必須有機結合、靈活應用,才能達到最佳戰術效果。
比賽中當控球者同時可向幾個隊員傳球時,應傳給對對方威脅最大的球員,一般向前、向空當跑的隊員威脅較大,就應及時、准確地將球傳向這些空當。
(二) 傳球力量:應既能不利於防守隊員的搶截,又有利於接球隊員處理球。當向被對手緊逼的同伴傳腳下球時,傳球力量要大些;向空當傳球時,由於要求球到人到,傳球速度應與同伴到空當跑速相吻合;向前方空當傳球時,若突破隊員速度快,防守的補位隊員也較遠,對方守門員不易出擊截球的情況下,傳球力量可大些,以利發揮突破隊員的速度。
(三) 傳球的時機。一般有兩種情況:
1、 傳球在先,跑位接球在後,即傳球指揮跑位。這種傳球主要是控球者通過傳球,指揮接應者按傳球路線進行跑位接球來實施戰術意圖。如轉移進攻,當一側邊路進攻時,能吸引對方大量隊員在該區布防,這時控球者突然又將球轉移到異側邊路,異側隊員及時插向該空當進行快速進攻。又如快速反擊,控球隊員截得球後,快速將球傳向防守隊員身後空當,接球隊員快速插向空當接球,實施射門。這種傳球,一定要突然、快速,接球隊員也應快速跑向傳球點,否則易被對方識破,戰術也難以奏效。
2、 跑位在先,傳球在後,即跑位引導傳球。這種傳球主要是指數個接應者同時各自跑向空當,控球者應選擇最有威脅空當進行傳球。如前衛隊員在中場得球後,相鄰前衛靠攏接應,邊後衛從邊路插上,中鋒回撤接應,另一中鋒插向該中鋒拉出的身後空當,這時控球隊員選擇中後衛身後的空當進行傳球。這種類型傳球的最好時機,是在同伴疾跑將要超越對手的剎那,若傳早了,同伴還未靠近對手,則防守隊員來得及轉身先得球;若傳晚了,則可能造成同伴等球,防守隊員能及時轉身截球,若該防守隊員是倒數第2名對方隊員,還會造成同伴越位。
以上兩種傳球,一般來說,第一種雖傳球屬單點單線,隱蔽性較差,但只要傳球突然、快速、准確,仍有一定的威脅。第二種傳球屬多點多線,傳球者有充分選擇的餘地,有較大的隱蔽性,防守者不易防守,戰術成功率較高,是主要傳球形式。
(二)傳球注意事項
1、 傳球前要注意觀察,預見同隊隊員和防守隊員的意圖。
2、 傳球時盡量快速、簡練。
3、 傳球時要隱蔽自己的意圖使對手出其不意,防不勝防。
4、 後場少作橫傳或回傳,特別在雨天比賽更應謹慎。
射門
足球比賽的最終目的是射門進球。任何進攻,不論組織的如何漂亮,但沒有把球射進球門,也就丟去了任何意義。
(一) 射門必須准確、突然、有力。
准確是射門的前提,在准確的基礎上,要射的突然。它往往能使對方守門員猝不及防。射門力量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尤其在遠射時,力量更能顯示其威力。
(二) 利用防守失誤射門
比賽中,射門進球率一般是很低的,然而很多得分的球,往往是從防守隊員的失誤中獲得的。所以進攻隊員需要隨時注意利用對方的失誤「揀漏」射門,同時還應盡量造成對方防守的失誤,並抓住瞬時出現的射門機會。
(三) 創造機會射門
射門機會的獲得除了利用對方隊員防守上的某些失誤,或者依賴同伴的傳球,更重要的是應該通過積極主動地跑位,擺脫防守來製造射門機會。
(四) 射門的應變能力
足球比賽是一項持續不斷和變化無常的運動。雖然各隊都有組織進攻的計劃,但比賽中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對方的制約,這一點比之其它運動項目尤為明顯。因此,運動員要善於應付射門時遇到的各種情況。所以,隊員必須有良好的應變能力。
1、 針對對方守門員技術特點,攻其弱點。如該守門員接高球比接低球好,那麼就多射低球。
2、 針對守門員站位時出現的偏差,攻其漏洞,往往使守門員較難防守而易失誤。
3、 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射門方法。如轉身射凌空球來不及時,就採用倒勾射門及魚躍頂射等。
總之,當今足球比賽中,隊員很少有機會在准備充分的情況下射門。因此,隊員只有熟練地掌握各種射門技術,才能對臨場出現的各種來球採取應變措施,以便捕捉射門機會。
局部配合
局部配合是指在局部地域2個或3個隊員,通過傳帶球、跑位配合,突破1個或2個防守隊員的方法。
局部配合有二人進攻配合和三人進攻配合。
一、 二人局部進攻配合方法
比賽中經常採用的二人局部進攻配合有傳切配合、掩護配合和二過一配合。局部二人配合是整體進攻戰術的基礎。不論在任何一個場區,任何二名同隊隊員(守門員除外)都可以採用。完成二人配合的能力強弱,直接反映球隊的進攻戰術的質量。而二人配合的質量與隊員的技術水平及其配合的默契程度密切相關。
二、 三人進攻配合方法
三人進攻配合戰術,一般是指在比賽中局部地域出現3名進攻隊員攻擊2名防守隊員(三打二)的有利局面時,所採用的戰術手段。它與二人配合比較進攻面廣,傳球的點與路線一般有兩個以上,所以戰術變化比二人配合要多,對防守的威脅也較大。但由於其配合是由三人構成,其復雜和困難程度比二人配合要大,因而對隊員的要求也相應高些。三人配合歸納起來大致可分下列幾種:
(一) 第二空當。一名隊員跑向一個有利的空當,牽制一名防守隊員,使在該地域出現空當,第二個隊員迅速插向該空當與控球隊員利用傳切配合戰勝另一防守隊員。
(二) 連續「二過一」。進行「三過二」配合時,應做到:
1、 3個隊員基本是呈三角形,當1名隊員控球時,另外2名隊員應一拉一插或一接一插,不能重疊插和接,在時間上要有先後。
2、 控球者在接傳球前應注意觀察,便於選擇最有威脅的進攻配合。
二人局部進攻配合
一、 二人局部進攻配合方法
比賽中經常採用的二人局部進攻配合有傳切配合、掩護配合和二過一配合。局部二人配合是整體進攻戰術的基礎。不論在任何一個場區,任何二名同隊隊員(守門員除外)都可以採用。完成二人配合的能力強弱,直接反映球隊的進攻戰術的質量。而二人配合的質量與隊員的技術水平及其配合的默契程度密切相關。
(一) 傳切配合
1、斜傳直插配合:進攻隊員作斜傳,直接插到對方的身後空當接球,突破對方的防守。
2、直傳斜插配合:進攻隊員直線傳球,接球隊員從對方防守隊員的內線空當斜線插入到他身後空當接球。
要求:控球隊員用運球或其他動作誘使防守者上前阻截,這就為傳球創造了條件。插入的隊員用突然快速起動接球。但要注意起動時間,避免越位。
(二)交叉掩護配合
比賽中經常採用的二人局部進攻配合有傳切配合、掩護配合和二過一配合。局部二人配合是整體進攻戰術的基礎。不論在任何一個場區,任何二名同隊隊員(守門員除外)都可以採用。完成二人配合的能力強弱,直接反映球隊的進攻戰術的質量。而二人配合的質量與隊員的技術水平及其配合的默契程度密切相關。
(三)踢牆式「二過一」配合方法
「二過一」配合是在局部地域,兩名進攻隊員通過兩次傳球越過一名防守隊員的戰術手段。踢牆式「二過一」(如左圖),進攻隊員帶球向前逼近後向另一隊員腳下傳球,該隊員接球後直接將球傳至防守隊員背後空當,接應隊員快速切入接球。
1、 對控球隊員的要求:
(1) 帶球逼近防守隊員至2-4米處傳球。
(2) 最好傳地滾球,力量要適度,球要到位。
(3) 傳球後立即快速切入,准備接球。
2、 對做牆隊員的要求(即接應隊員):
(1) 控球同伴帶球逼近防守隊員時,做牆隊員要突然向側後方擺脫防守者,並側對進攻方向,這樣有利於傳球、有利於觀察和應變。
(2) 一次觸球,力量適度。傳球到位,盡量傳地滾球。
(3) 傳球後立即跑位,尋找再次進攻的有利位置。
(四)回傳反切「二過一」配合方法
進攻隊員回撤迎球,防守隊員緊逼,接應隊員接球後再回傳給,立即返身切入防守隊員身後空當接球。(如左圖)
要求:運用回傳反切「二過一」時要有一定的縱深距離,特別是在罰球區前中間地區更要估計到守門員可能出來斷截的情況。
1、 對控球隊員的要求:
(1) 運球至與接球隊員8——10米處傳球。
(2) 向接球隊員腳下傳球,傳球力量稍大。
(3) 接加傳球後立即將球傳到防守隊員身後空當。
2、 對反切隊員的要求:
(1) 回撤接球要逼真,以引誘防守隊員實施緊逼。
(2) 回傳的球應向腳下傳球,傳球力量稍大。
(3) 回傳後迅速轉身插向防守隊員身後空當。
(五)第二空當
三人進攻配合戰術,一般是指在比賽中局部地域出現3名進攻隊員攻擊2名防守隊員(三打二)的有利局面時,所採用的戰術手段。它與二人配合比較進攻面廣,傳球的點與路線一般有兩個以上,所以戰術變化比二人配合要多,對防守的威脅也較大。但由於其配合是由三人構成,其復雜和困難程度比二人配合要大,因而對隊員的要求也相應高些。
三人配合歸納起來大致可分下列幾種:第二空當、連續「二過一」。
第二空當。一名隊員跑向一個有利的空當,牽制一名防守隊員,使在該地域出現空當,第二個隊員迅速插向該空當與控球隊員利用傳切配合戰勝另一防守隊員
(六)連續「二過一」
進行「三過二」配合時,應做到:
1、 3個隊員基本是呈三角形,當1名隊員控球時,另外2名隊員應一拉一插或一接一插,不能重疊插和接,在時間上要有先後。
2、 控球者在接傳球前應注意觀察,便於選擇最有威脅的進攻配合。
『貳』 足球戰術
足球戰術概述 足球戰術就是比賽中為了戰勝對手,根據主客觀的實際所採取的個人和集體配合的手段的綜合表現。比賽實踐證明,熟練而巧妙地運用全隊是奪取勝利的重要因素。 足球比賽是攻和守這對矛盾組成的,攻和守不斷地變換組成了比賽的全過程。因此,足球戰術可分為進攻和防守戰術兩大系統,其中又分別包含著個人和集體戰術兩類。比賽的實踐已證明:成功地組織戰術和巧妙地運用戰術是奪取比賽勝利的重要因素。做到揚長避短才能克敵制勝。 對於19世紀的足球運動員來說,足球並不復雜。除了守門員外的10個隊員在球場上象獵殺動物一樣追逐皮球,沒有科學的研究和嚴謹的戰術為指導,大家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將皮球踢入網窩。隨後的球員逐漸發現足球運動的博大精深,足球學術的研究滲透進球場內,許多當時的足球隊員都意識到了足球那無序的滾動和飛馳的速度比人的跑動要快,如果沒有一個有組織和有結構的管理,比賽場上的隊員們就會為此而消耗大量不必要的體力。於是,進攻和防守這一矛盾體出現了。 最初的戰術在現在看起來很不可思議,當「1-0-10」戰術出現後,當時的許多球員都以為進攻就是最好的防守,球場上的進球非常頻繁。「1-0-10」 打法在初期曾經是19世紀的球員的主流打法,但後來有人通過總結發現當10個前鋒都在前場的時候, 對手只要一個大腳解圍到本方半場,本方就沒有一個隊員能夠及時回撤,而不得不眼睜睜地看著對手面對空門將皮球踢入網內。這一現象又導致後來有人提議打「1-1-9」戰術,此戰術的最大特點是從原先的前鋒線撤回一個防守隊員,這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對手的單刀球機會,但進球仍然是很頻繁,守門員幾乎形同虛設。 足球在19世紀中葉在英國興起,但到了20世紀才真正把足球當作學科來看待。作為現代足球的發源地,英國足球在足球運動的早期為現代足球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當他們打「1- 0-10」戰術和「1-1-9」戰術的時候,世界各國還對足球一片茫然。隨著經驗的增多,已經有不少人發現了足球比賽除了前場和後場,還有一個中場的承上啟下。於是,新的戰術體系發生了,當時有人將前場的9個前鋒又進行了細入的劃分,就好像國際象棋里的棋子一樣,有的安排在前面,有的安排在後面,這是足球真正意義上的陣型,他和10個隊員一字排開地平行站位然後一起向前沖的莽漢打法不同之處在於足球這一運動里出現了組織、戰術和陣型.....
[編輯本段]技巧
在20世紀初期,戰術依然很混亂,有人還堅信9個前鋒的打法,而另外的一批新興力量則在不斷通過摸索和實踐將前場的9個前鋒不斷的減少。1900年,英格蘭布利隊率先奠定了「2-3-5」打法的成功,他們讓前鋒里查德斯、麥克魯基和普蘭特由始至終站在對方的禁區,迫使對方的前鋒不得不兼顧防守,導致他們不敢貿然出擊。在布利隊的三個前鋒的後面又有伍德和薩加兩個影子前鋒,他們恰恰彌補了以前陣型上的脫節,牢牢卡住對手的要害位置,迫使對手被動埃打。在中場,則有佩亞、里明和羅斯,別看只有三個前衛,由於對方的前鋒攻擊體系被本方的陣型給破壞了,他們就好象是最後一道關卡,對手根本無法突破他們就已經被攔截了。而達羅科和戴維德森以及守門員托普森的後防線幾乎無事可做,偶爾遇到點威脅,也可以輕松解決。這套陣容在當時經過了很多的爭議和辯論後終於成功了,布利隊憑借這一打法取得了當年的英國足總杯冠軍。 許多俱樂部紛紛研究這一打法的優越之處,得出的結論是布利隊讓球場上的每個角落都有自己的身影,他們早早地就被劃分到他們的區域,所以等對手進入了這個區域,他們已經作好了充分的准備來破壞對手的進攻。而過去的打法則不同,他們是10個前鋒一起追逐著皮球,許多隊員沒有意義地把追逐看作是比賽得分的唯一手段,而最後的結果是他們大量的無謂跑動消耗了體力,這和布利隊的以逸待勞是有根本性區別的。「2-3-5」打法極大地推動了足球的發展,由於這一在當時攻守兼備的打法有著優越的進攻和防守理論為基石,許多俱樂部開始效仿,並在當時的世界足壇風行了30年。 「2 -3-5」打法的布局給對手施加的壓力是這5個前鋒可以在對手的禁區來回遊盪,極大地干擾了對手的部署。不擅長這個打法的球隊都表示頭疼和煩惱。起初的前鋒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但隨著這一陣型的愈演愈烈,「2-3-5」陣型里的5個前鋒越來越消極,他們一味地在對方禁區等待捕捉進球的機會,有的前鋒甚至和對方的守門員站在一起,當守門員來撲球的時候,他們就等待時機來進球。這一打法顯示了足球比賽的一個很大的漏洞,於是,「越位」在1920年後出現了,越位的出現給「2-3-5」打法帶來新的課題,不久,5個前鋒學會了巧妙地跑位來和「越位」進行對抗,並且取得了新的特點。那就是當對手自以為可以用越位而放心大膽地向前的時候,5個前鋒會如影隨形地和對方的後防線保持一定的距離,一旦到了反擊的時候,5個前鋒會突然如水銀腹瀉地往對方的大門涌去,因此,「2-3-5」仍然無懈可擊。在1934年,義大利國家隊利用這一打法奪取了世界盃,教練波佐總結了英國人的戰術,並且在國內實行「2-3-5」後,球迷都將這一戰術視為沒有漏洞的「教科書」。
[編輯本段]技巧
但在英國,已經有人針對「2-3-5」的凌厲的進攻作出了一些研究,胡德斯費爾德隊的查普曼有著創新頭腦,他後來又到了阿森納隊當教練。他在1927年開始尋找「2-3-5」的漏洞,利用對越位的認識領先他人一步。此後,他對「2-3-5」進行改良,把中後衛放到兩個中衛之間,兩員內鋒向中路靠攏,將這些位置用線連起來,就象英文字母W和M,阿森納驕人的戰績讓查普曼成為足壇的傳奇人物。並讓阿森納隊在30年代稱霸英倫。 1936 年的足總杯決賽可以看作是「WM」戰術的成功之作,也正是因為在這一比賽中阿森納隊把「WM」演練的出神入化,才引起了歐洲大陸的注意。當時的阿森納隊仍然安排三個主前鋒胡爾莫、德拉克和巴斯丁在對方的禁區游弋,讓博登和傑姆斯打內鋒,形成「M」。然後讓克萊斯頓和科賓打中場,由梅爾、羅博茲和哈普古德打後衛,形成「W」,前場的套路依然和過去一樣,而後場則讓羅博茲當起了領袖式的人物,他以中衛角色進入了這一體系後,剋制了對手的5個前鋒的打法,並且由他在中後場的關鍵位置帶動隊友製造越位也成了查普曼的一大「散招」。不過很諷刺的是,1936年的足總杯雖然是阿森納隊奪取了冠軍,但當時執行「WM」戰術給歐洲帶來轟動的教練卻是喬治.阿里森。 1938年, 義大利的教練波佐帶隊到法國衛冕,他並用了舊式的拖後中鋒,在防守上加多一名狙擊手,這種義大利式的WM戰術,讓「WM」中的中衛更具有侵略性,波佐成了這「WM」的真正受益人,他在1934年學習英國的2-3-5打法,讓義大利取得冠軍,1938年,又立即吸取了「WM」打法的精髓,再次問鼎冠軍。 以後的20年裡,「WM」成了主流戰術,其間許多的變化都是在這個方面進行局部改革。瑞士和奧地利隊的教練拉帕恩進一步發展了這個戰術,他要求兩名內鋒向中路收縮,兩名中衛的分工更明確,一名盯住對方的中鋒,另一名則在對方中鋒向兩側分球時堵住對方的內鋒突擊。中場方面則撤回一名隊員,與拖後中鋒組成球隊進攻的核心,四名前鋒則專職負責進攻。後來的奧地利隊甚至把「WM」看成了制勝法寶,他們運用這一戰術一直持續到1954年。
[編輯本段]技巧
40年代,因為英國拒絕參加世界盃的原因,他們實際上已經和歐洲大陸的戰術理念出現了距離。義大利是當時歐洲先進戰術的代表球隊,他們的國家隊教練波佐在30年代兩次奪取了世界盃後,培養了很多的戰術理論家和實踐者。有人甚至說波佐在1934年世界盃使用了「2-3-5」可以稱為「戰術」,到了1938年用「WM」取得冠軍則可以稱為「戰術體系」,足球在這個國家得到發展。當時的義大利聯賽因為米蘭雙雄,尤文圖斯和羅馬大量引進南美和瑞典前鋒,對義大利許多小型俱樂部造成巨大沖擊。小俱樂部發現即使是已經很講究防守布局的「WM」仍然不足以抵擋南美前鋒,對方很輕松的就可以在中場飛奔到禁區把本隊的最後一個中衛給晃過,然後所面對的就是直接打空門的局勢。當時的帕多瓦隊為了對付這樣的情形,將前鋒再抽走一個增加到中場上,以減輕後防線的壓力。這一變招非常管用,許多俱樂部的中路突破出現了問題,即使是美洲的前鋒,他們當輕松晃過了中場的隊員攔截後也已經很難再繼續突破後防線的防守,於是,「3-3 -4」在當時的義大利蔚然成風。當時帕多瓦隊的教練羅科是第一位想到用嚴密的防守來防範明星外援的教練,他把奧地利人拉帕恩稱為「瑞士鏈條」的防守戰術發揚光大,帕多瓦隊把得分的希望更多倚靠他們迅雷不及掩耳的反擊上。烏迪內斯學習這種陣式後也獲益良多。由於3-3-4在實戰中的成功,連大俱樂部也開始採納,國際米蘭教練費尼以防守為本的踢法讓球隊五十年代兩度稱雄意甲。1953年,費尼憑借這一戰術的成功運用奪取了義大利甲級聯賽的冠軍,他的陣容很簡單,羅倫茲和內爾斯打主前鋒,馬薩和斯科羅德打內鋒。中場安排的非常雄厚,幾乎是牢不可破,由阿曼德、內里和內斯蒂把守。後防線則有布拉松、喬瓦尼和加亞科馬濟。教練費尼把內里看做是全隊的核心,他起著進攻領導全局,防守擔當領袖的任務。
[編輯本段]技巧
雖然國際米蘭隊在義大利取得了成功,但當時的「WM」仍然是很重要的比賽勝利手段,匈牙利人因為在當時培養出普斯卡士和柯奇士這樣的偉大前鋒,他們沒有義大利人的那麼多問題,其結果是在國際米蘭隊打3-3-4 成功的時候,匈牙利人則給「WM」的戰術進行了變形,這次變形因為在國際上取得的巨大成功,所以被公認為世界足壇第一次戰術革命的開始。當時英國的打法對足球發展產生越來越多負影響,這就好象當初「3-2-5」打法發展到顛峰必然出現消極一樣,許多的新興教練覺得沒有創新,就只能原地踏步。實乾的東歐教練決心為足球注入更多激情,有人把匈牙利的這次足球革命看作是真正的現代足球的開始。他們首先在位置上編好固定號碼,中衛的號碼是3號,左、右中衛的號碼是4號和5 號,一名負責進攻的中後衛與拖後中鋒有機地聯系,他們將對方的內鋒吸引過來,然後自己向兩名居中的前鋒發動猛攻,他們的邏輯很簡單,許多人覺得這次的戰術變形沒什麼意義。可是匈牙利與現代足球的鼻祖英格蘭兩場交鋒震驚了足壇,1953 年他們在溫布利6:3大勝主隊,次年英格蘭回訪布達佩斯,豈料輸得更慘(1:7)。當時的匈牙利教練塞博斯在和英格蘭隊的比賽里使用的是和英格蘭隊一樣的3-2-5打法。不同的是,對手仍然使用「WM」,而匈牙利則變成了類似「WW」 的布局,不過由於這套戰術仍然以「WM」為根本,因此人們後來仍然相信這是「WM」戰術。「WW」戰術的特點是匈牙利人安排了普斯卡士和柯奇士兩個主前鋒後已經覺得足夠,然後將原先的中鋒退到了和布戴以及奇博爾平行的內鋒位置,這個後撤使原來的主前鋒希德庫蒂成了一個影子前鋒,時常可以擔當防守的任務,但有時候又可以以冷不防的猝然一擊給對手以致命打擊。至於中後場,匈牙利安排了布斯科、扎克拉斯、布贊斯基、羅蘭特以及蘭托斯,後防線的形狀仍然是「W」,但匈牙利隊兩個前衛布斯科和扎克拉斯則更有活力。匈牙利教練塞博斯的這個戰術能夠成為第一次戰術革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打敗了一直以老大自居的英格蘭隊,而且他們給對手的重創也讓英格蘭隊開始真正意義上的關心起國際比賽。不過,匈牙利在』 54世界盃決賽輕敵負於西德,後來蘇聯出兵鎮壓布達佩斯暴動,大批匈牙利球星流亡海外,這次足球革命的最後讓人遺憾和痛苦。
[編輯本段]技巧
這個時候的足壇已經出現了結合自身特點而運用自己的戰術的時代了,許多國家發現,一種戰術也許在這個國家有用,但在另外一個國家則是垃圾。對於巴西隊而言,他們就很瞧不起義大利的防守戰術,當他們推出了4- 2-4戰術的時候,同樣給足壇帶來了震動。歐洲的戰術對南美人不適用。早在1927年, 巴西人就開始創造適合自己的戰術打法。當時的教練卡爾多佐發明了自己的V形打法和對角線式進攻。「V」形進攻是「WM」的另外一個變體,後場保持 「W」,前場則呈「V」形狀,中鋒完全後撤,和兩側的邊鋒組合成V形狀,這就是將W中間的頂點下拉組成一個「V」字,中鋒後撤將對方最優秀的防守隊員引出, 由兩個內鋒突然插上。改陣式使全隊在進攻時擁有7名隊員,他們互相配合、穿插、尋找和製造空擋。30-40年代,巴西繼續使用這個又同時被人稱為「塔形」的戰術,並將其演變為「4-2-4」這個世界足球歷史上戰術第二次大革命。這是將義大利的鎖鏈式防守和奧地利的地毯式進攻進行了融合。盯人防守和區域防守結合。根據對手情況,力圖獲得場上的防守優勢或進攻優勢。防守的時候,巴西以兩個中衛的優勢抵擋對手的進攻,進攻則利用內鋒的優勢突出隱蔽性和突然性。此外,巴西人還在進攻上發明了對角線進攻,將「WM」的M進行了變體,成了梯式排列,讓左邊鋒和左內鋒後撤,形成梯形站位。這樣,右路打左路,左路進攻,讓右路迂迴,然後再給右路,左路包抄。其間用中路的中鋒做過渡,這種聲東擊西的打法,中鋒在隊中的作用是起虛晃作用,但對方中衛即使識破了這一計策直接去撲邊路,中鋒則可以自己突破。1950年,巴西就是利用這個方法在本土舉行的世界盃大放異彩。到了1958年,在教練費奧拉的帶領下,創造了奇跡。當時由貝利、瓦瓦、扎加洛和加林查組合的四前鋒配合嫻熟,中場的濟托和迪迪有戰術家的風范,領導大局頗有造詣,後防線的大小桑托斯、貝利尼、奧蘭多也扮演舉足輕重的作用,作為第一個使用四後衛的國家,巴西隊在當時的世界盃讓對手的前鋒首次感到射門犯難,奪取世界盃冠軍不可避免。第二次足球戰術革命和匈牙利掀起的第一次戰術革命只有四年時間,而這四年內,巴西隊卻讓世界各國首次發現了四後衛的優勢,從此,四後衛打法成了即使是現在也得到行家默許為本世紀的標准防守模式。
[編輯本段]技巧
到了60年代,足球陣型說可謂各有自己的特點,但真正能夠把理論結合成實際的仍然是巴西人。巴西隊當時的教練莫雷拉覺得四前鋒的打法很難給防守日趨嚴謹的足壇帶來推進,與其這樣,到不如增強中場的實力,來防範對手的反擊。莫雷拉的戰術結合了義大利俱樂部的一套風格,相信中場的雄厚可以既避免防線的危機,也可以在對手疲勞的時候讓自己的前鋒製造機會,這實際上是4-2-4的一個演變,其方法無非就是把過去的一個前鋒後撤回中場,新的陣型發揮了效應,4-3-3打法在世界足壇開始有了影響。巴西隊的貝利當時因為受傷沒有參加世界盃後面的比賽, 奪取冠軍的1 962年的巴西隊是通過大小桑托斯、毛羅和佐濟莫的後防線、濟托、迪迪和扎加洛的中場以及加林查、瓦瓦和阿馬多而形成的。實際上,這也是一個不得已而為之的招數。教練莫雷拉因為沒有貝利這張勝利王牌,自然打起了稍微保守的足球,但利用前場加林查的反擊速度,居然取得了同樣的效果:冠軍!於是,4-3-3陣型當時在歐洲反而得到更好的評價,因為素來穩重的歐洲人相信只有攻守平衡才能奪取勝利!
[編輯本段]技巧
到了六十年代中期,國際米蘭迎來了多才多藝的教練赫雷拉,他生於摩洛哥,在阿根廷接受教育,在法國和西班牙的足球圈得到薰陶,他將足球天才和人盯人的戰術整體結合在一起,結果他們一舉奪得歐洲冠軍杯和世界俱樂部杯冠軍,這就是義大利人名聞於世的混凝土防守戰術。 在1964年的歐洲冠軍杯比賽中,赫雷拉的理論得到了肯定,他率領俱樂部以一種4-3-3的變體在歐洲和世界得到尊重。當時還沒有人將這個方法作定義,但在70年代的西德隊通過使用了貝肯鮑爾後,人們才發現,實際上早在1964年,義大利人就已經率先使用了「自由人」。赫雷拉把四個後衛中的一個進行了加工處理,他讓這個後衛脫離與其他三個後衛的平行站位, 單獨站在本方的最後面,負責總的指揮和策劃。當時的國際米蘭隊在前場保持著巴西戰術的風格,使用賈爾、馬佐拉和米拉尼為前鋒,塔格尼、蘇亞雷斯和科索為前衛,而在後場,讓布尼奇、古拉內里和法切蒂按照過去的方法防守,但卻讓隊長皮濟打起了清道夫。清道夫的運用當時仍然不算特別成功,因為缺乏這方面的經驗,一旦清道夫在製造越位方面和總指揮出錯,那球隊就會弄巧成拙。可在理論上講,這次的改革讓行家肯定了一點,那就是在平行站位出現漏洞後,如果有個清道夫仍然沒有突破,則預示著仍然有 這個時候,英格蘭隊發展出了更為殘酷的防守說,當時的英格蘭隊教練拉姆齊在全國的壓力聲下,毅然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使用兩前鋒打法的帶頭人。拉姆齊的這一發明對足球的發展有著里程碑的意義,它幾乎成為所有職業球隊在本世紀內採用的陣式。首先,它確保防守有足夠的人數,其次,中場有更多的主動權,為兩名前鋒提供充足的支持,而且對兩名前鋒的個人能力要求更高。造成拉姆齊使用2個前鋒的原因是因為他總結了匈牙利人當年蹂躪英格蘭隊的那一幕,讓他相信,如果當時的英格蘭隊堅持防守,將隊員後撤,其很多失球都是不會出現的。這一想法導致了4-4-2的出現,在19 66年的世界盃上,英格蘭隊憑借很好的防守體系,依託班克斯、大查爾頓和摩爾的核心防線,再輔以科亨和維爾森的搭配,構築了一條豪華的後防線。前場也被拉姆齊作了精心搭配。赫特和赫斯特作為前鋒,給他們以支持的是小查爾頓,波爾、皮特斯和斯蒂里斯。
[編輯本段]技巧
全攻全守巴西隊在1962年奪取世界盃後,沿用了4-3-3打法一直到70年代,並且通過奪取當年的冠軍證明了4-3-3打法的多變和快速。歐洲人普遍尊重防守理論,雖然4-3-3已經完善了防守,但4-4-2又導致歐洲的更多俱樂部相信防守中的反擊才能創造勝利。在當時的歐洲,荷蘭人是唯一一個沒有按照歐洲大陸思維的球隊,他們堅信進攻是最好的防守這一道理,在4-3-3中看到了真諦。當時阿賈克斯隊的教練科瓦克斯以阿賈克斯隊的年輕為優勢,利用他們充沛的體能為基礎,根據4-3-3的模式打出了全攻全守的足球。這個戰術到了米切爾斯後更為明顯。米切爾斯堅持自己的論點,那就是球場上沒有固定的職位,每個球員沒有真正形式上的分工,他要求隊員從跑動中創造機會,並且要求後衛也敢於進球和插上。他們表演了積極進攻的總體打法,轟動了國際足壇。這個打法後來被看成了進攻則全隊集體向前壓,防守則集體後撤,從前場就開展攔截的全攻全守。沒有位置的約束,除了守門員,每個隊員都有三個職責:防守、組織和進攻。這個基本的理論必須建立在要擁有11個全能隊員的強大體能和技術素質為基礎,而米切爾斯就是如此在鍛煉當時的荷蘭國家隊的。全攻全守足球確實掀起波瀾,克魯伊夫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流暢的傳接穿插常常讓對方不知所措,荷蘭隊的隊員不僅僅擅長閱讀球賽,更是多才多藝。 全攻全守的足球和足球開始階段的「1-0-10」雖然都強調的是「全」,但後者則是沒有規則和沒有概念的一窩蜂。而前者則恰恰相反,講究的是步步為營和套路的多變。同樣是十個人在進攻,全攻全守中的十個人會遍及球場的每個角落,他們的進攻是意識上的進攻,即在後衛的位置上通過意識傳威脅球來創造進攻。而「1- 0-10」的戰術則是10個隊員圍著球跑,而真正拿球的不過就只有一個人而已,其他隊員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因此有人說足球走完了大半個世紀又轉了一個圈回到了過去的論點是非常荒謬的。1973年,阿賈克斯隊在科瓦克斯的調教下憑借全攻全守戰術連續第三次奪取了歐洲冠軍杯的冠軍,當時的隊員包括前場的雷普、克魯伊夫和凱瑟,中場的哈恩、穆倫和內斯肯斯,後防的蘇比爾、胡索夫、布蘭克博格以及克羅。全攻全守的4-3-3戰術徹底打破了人們過去對戰術一味強調分工的概念,更看中隊員的能力和素質,這也是世界足球第三次戰術革命的標志,從次,足球的戰術基本都圍繞著這個基礎而開展,此後,後衛和前鋒都具備優秀射門的能力, 前鋒的防守同樣是非常霸道,這成了真正的職業足球的象徵。
『叄』 什麼是足球戰術
足球戰術概述
足球戰術就是比賽中為了戰勝對手,根據主客觀的實際所採取的個人和集體配合的手段的綜合表現。比賽實踐證明,熟練而巧妙地運用全隊是奪取勝利的重要因素。
足球比賽是攻和守這對矛盾組成的,攻和守不斷地變換組成了比賽的全過程。因此,足球戰術可分為進攻和防守戰術兩大系統,其中又分別包含著個人和集體戰術兩類。比賽的實踐已證明:成功地組織戰術和巧妙地運用戰術是奪取比賽勝利的重要因素。做到揚長避短才能克敵制勝。
足球戰術的分類列表如下:
1、進攻
⑴個人:傳球、射門、運球、過人、接球、擲球、擺脫、跑位。
⑵局部配合:掩護配合、傳切配合、二過一配合及三人配合等。
⑶全隊:邊路、中路、轉移、反擊等。
⑷定位球:開球、角球、球門球、任意球、擲界外球、罰球點球。
2、陣型:四二四;四三三;四四二;三五二;五三二;一三三三等。
3、防守
⑴個人:盯人、選位。
⑵局部配合:臨近位置配合、保護、補位。
⑶全隊:區域、盯人、混合。
⑷定位球:開球、角球、球門球、任意球、擲界外球、罰球點球。
傳球
傳球是集體配合的基礎,它是完成戰術配合,創造射門機會的主要手段。
選擇傳球目標、掌握傳球時機和控制傳球力量是傳球的主要戰術內容。
傳球按距離可分為短傳(15米以內)、中傳(15-29米)和長傳(30米以上);按傳球的高度可分為地滾球、低平球和高空球;按傳球的方向可分為直傳、斜傳、橫傳和回傳。
(一) 傳球目標:一般可分為向腳下傳和向空當傳兩種。比賽中向空當傳,特別是向前方空當傳可以增加進攻速度,能有效地滲透防守線,對對方威脅最大,是主要形式。但比賽實際也需要向腳下傳和橫傳、回傳。這些傳球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控制球,掌握比賽的節奏,為有效地向前、向空當傳作好准備。過多的向腳下傳和橫傳、回傳雖能控制球,但對對方威脅甚小;而單一的向前、向空當傳雖推進速度快,卻易被對方識破而降低進攻成功率。所以兩者必須有機結合、靈活應用,才能達到最佳戰術效果。
比賽中當控球者同時可向幾個隊員傳球時,應傳給對對方威脅最大的球員,一般向前、向空當跑的隊員威脅較大,就應及時、准確地將球傳向這些空當。
(二) 傳球力量:應既能不利於防守隊員的搶截,又有利於接球隊員處理球。當向被對手緊逼的同伴傳腳下球時,傳球力量要大些;向空當傳球時,由於要求球到人到,傳球速度應與同伴到空當跑速相吻合;向前方空當傳球時,若突破隊員速度快,防守的補位隊員也較遠,對方守門員不易出擊截球的情況下,傳球力量可大些,以利發揮突破隊員的速度。
(三) 傳球的時機。一般有兩種情況:
1、 傳球在先,跑位接球在後,即傳球指揮跑位。這種傳球主要是控球者通過傳球,指揮接應者按傳球路線進行跑位接球來實施戰術意圖。如轉移進攻,當一側邊路進攻時,能吸引對方大量隊員在該區布防,這時控球者突然又將球轉移到異側邊路,異側隊員及時插向該空當進行快速進攻。又如快速反擊,控球隊員截得球後,快速將球傳向防守隊員身後空當,接球隊員快速插向空當接球,實施射門。這種傳球,一定要突然、快速,接球隊員也應快速跑向傳球點,否則易被對方識破,戰術也難以奏效。
2、 跑位在先,傳球在後,即跑位引導傳球。這種傳球主要是指數個接應者同時各自跑向空當,控球者應選擇最有威脅空當進行傳球。如前衛隊員在中場得球後,相鄰前衛靠攏接應,邊後衛從邊路插上,中鋒回撤接應,另一中鋒插向該中鋒拉出的身後空當,這時控球隊員選擇中後衛身後的空當進行傳球。這種類型傳球的最好時機,是在同伴疾跑將要超越對手的剎那,若傳早了,同伴還未靠近對手,則防守隊員來得及轉身先得球;若傳晚了,則可能造成同伴等球,防守隊員能及時轉身截球,若該防守隊員是倒數第2名對方隊員,還會造成同伴越位。
以上兩種傳球,一般來說,第一種雖傳球屬單點單線,隱蔽性較差,但只要傳球突然、快速、准確,仍有一定的威脅。第二種傳球屬多點多線,傳球者有充分選擇的餘地,有較大的隱蔽性,防守者不易防守,戰術成功率較高,是主要傳球形式。
(二)傳球注意事項
1、 傳球前要注意觀察,預見同隊隊員和防守隊員的意圖。
2、 傳球時盡量快速、簡練。
3、 傳球時要隱蔽自己的意圖使對手出其不意,防不勝防。
4、 後場少作橫傳或回傳,特別在雨天比賽更應謹慎。
射門
足球比賽的最終目的是射門進球。任何進攻,不論組織的如何漂亮,但沒有把球射進球門,也就丟去了任何意義。
(一) 射門必須准確、突然、有力。
准確是射門的前提,在准確的基礎上,要射的突然。它往往能使對方守門員猝不及防。射門力量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尤其在遠射時,力量更能顯示其威力。
(二) 利用防守失誤射門
比賽中,射門進球率一般是很低的,然而很多得分的球,往往是從防守隊員的失誤中獲得的。所以進攻隊員需要隨時注意利用對方的失誤「揀漏」射門,同時還應盡量造成對方防守的失誤,並抓住瞬時出現的射門機會。
(三) 創造機會射門
射門機會的獲得除了利用對方隊員防守上的某些失誤,或者依賴同伴的傳球,更重要的是應該通過積極主動地跑位,擺脫防守來製造射門機會。
(四) 射門的應變能力
足球比賽是一項持續不斷和變化無常的運動。雖然各隊都有組織進攻的計劃,但比賽中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對方的制約,這一點比之其它運動項目尤為明顯。因此,運動員要善於應付射門時遇到的各種情況。所以,隊員必須有良好的應變能力。
1、 針對對方守門員技術特點,攻其弱點。如該守門員接高球比接低球好,那麼就多射低球。
2、 針對守門員站位時出現的偏差,攻其漏洞,往往使守門員較難防守而易失誤。
3、 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理的射門方法。如轉身射凌空球來不及時,就採用倒勾射門及魚躍頂射等。
總之,當今足球比賽中,隊員很少有機會在准備充分的情況下射門。因此,隊員只有熟練地掌握各種射門技術,才能對臨場出現的各種來球採取應變措施,以便捕捉射門機會。
局部配合
局部配合是指在局部地域2個或3個隊員,通過傳帶球、跑位配合,突破1個或2個防守隊員的方法。
局部配合有二人進攻配合和三人進攻配合。
一、 二人局部進攻配合方法
比賽中經常採用的二人局部進攻配合有傳切配合、掩護配合和二過一配合。局部二人配合是整體進攻戰術的基礎。不論在任何一個場區,任何二名同隊隊員(守門員除外)都可以採用。完成二人配合的能力強弱,直接反映球隊的進攻戰術的質量。而二人配合的質量與隊員的技術水平及其配合的默契程度密切相關。
二、 三人進攻配合方法
三人進攻配合戰術,一般是指在比賽中局部地域出現3名進攻隊員攻擊2名防守隊員(三打二)的有利局面時,所採用的戰術手段。它與二人配合比較進攻面廣,傳球的點與路線一般有兩個以上,所以戰術變化比二人配合要多,對防守的威脅也較大。但由於其配合是由三人構成,其復雜和困難程度比二人配合要大,因而對隊員的要求也相應高些。三人配合歸納起來大致可分下列幾種:
(一) 第二空當。一名隊員跑向一個有利的空當,牽制一名防守隊員,使在該地域出現空當,第二個隊員迅速插向該空當與控球隊員利用傳切配合戰勝另一防守隊員。
(二) 連續「二過一」。進行「三過二」配合時,應做到:
1、 3個隊員基本是呈三角形,當1名隊員控球時,另外2名隊員應一拉一插或一接一插,不能重疊插和接,在時間上要有先後。
2、 控球者在接傳球前應注意觀察,便於選擇最有威脅的進攻配合。
二人局部進攻配合
一、 二人局部進攻配合方法
比賽中經常採用的二人局部進攻配合有傳切配合、掩護配合和二過一配合。局部二人配合是整體進攻戰術的基礎。不論在任何一個場區,任何二名同隊隊員(守門員除外)都可以採用。完成二人配合的能力強弱,直接反映球隊的進攻戰術的質量。而二人配合的質量與隊員的技術水平及其配合的默契程度密切相關。
(一) 傳切配合
1、斜傳直插配合:進攻隊員作斜傳,直接插到對方的身後空當接球,突破對方的防守。
2、直傳斜插配合:進攻隊員直線傳球,接球隊員從對方防守隊員的內線空當斜線插入到他身後空當接球。
要求:控球隊員用運球或其他動作誘使防守者上前阻截,這就為傳球創造了條件。插入的隊員用突然快速起動接球。但要注意起動時間,避免越位。
(二)交叉掩護配合
比賽中經常採用的二人局部進攻配合有傳切配合、掩護配合和二過一配合。局部二人配合是整體進攻戰術的基礎。不論在任何一個場區,任何二名同隊隊員(守門員除外)都可以採用。完成二人配合的能力強弱,直接反映球隊的進攻戰術的質量。而二人配合的質量與隊員的技術水平及其配合的默契程度密切相關。
(三)踢牆式「二過一」配合方法
「二過一」配合是在局部地域,兩名進攻隊員通過兩次傳球越過一名防守隊員的戰術手段。踢牆式「二過一」(如左圖),進攻隊員帶球向前逼近後向另一隊員腳下傳球,該隊員接球後直接將球傳至防守隊員背後空當,接應隊員快速切入接球。
1、 對控球隊員的要求:
(1) 帶球逼近防守隊員至2-4米處傳球。
(2) 最好傳地滾球,力量要適度,球要到位。
(3) 傳球後立即快速切入,准備接球。
2、 對做牆隊員的要求(即接應隊員):
(1) 控球同伴帶球逼近防守隊員時,做牆隊員要突然向側後方擺脫防守者,並側對進攻方向,這樣有利於傳球、有利於觀察和應變。
(2) 一次觸球,力量適度。傳球到位,盡量傳地滾球。
(3) 傳球後立即跑位,尋找再次進攻的有利位置。
(四)回傳反切「二過一」配合方法
進攻隊員回撤迎球,防守隊員緊逼,接應隊員接球後再回傳給,立即返身切入防守隊員身後空當接球。(如左圖)
要求:運用回傳反切「二過一」時要有一定的縱深距離,特別是在罰球區前中間地區更要估計到守門員可能出來斷截的情況。
1、 對控球隊員的要求:
(1) 運球至與接球隊員8——10米處傳球。
(2) 向接球隊員腳下傳球,傳球力量稍大。
(3) 接加傳球後立即將球傳到防守隊員身後空當。
2、 對反切隊員的要求:
(1) 回撤接球要逼真,以引誘防守隊員實施緊逼。
(2) 回傳的球應向腳下傳球,傳球力量稍大。
(3) 回傳後迅速轉身插向防守隊員身後空當。
(五)第二空當
三人進攻配合戰術,一般是指在比賽中局部地域出現3名進攻隊員攻擊2名防守隊員(三打二)的有利局面時,所採用的戰術手段。它與二人配合比較進攻面廣,傳球的點與路線一般有兩個以上,所以戰術變化比二人配合要多,對防守的威脅也較大。但由於其配合是由三人構成,其復雜和困難程度比二人配合要大,因而對隊員的要求也相應高些。
三人配合歸納起來大致可分下列幾種:第二空當、連續「二過一」。
第二空當。一名隊員跑向一個有利的空當,牽制一名防守隊員,使在該地域出現空當,第二個隊員迅速插向該空當與控球隊員利用傳切配合戰勝另一防守隊員
(六)連續「二過一」
進行「三過二」配合時,應做到:
1、 3個隊員基本是呈三角形,當1名隊員控球時,另外2名隊員應一拉一插或一接一插,不能重疊插和接,在時間上要有先後。
2、 控球者在接傳球前應注意觀察,便於選擇最有威脅的進攻配合。
定位球戰術
定位球戰術包括:中圈開球、擲界外球,球門球,罰球點球,角球和任意球。特別是被世界足壇愈來愈重視的角度球和罰球區附近的任意球戰術。這是因為比賽的結果常常以一個定位球決定了關鍵性比賽的勝負。有人統計40%左右的進球源於定位球位。因此必須重視定位球戰術的訓練。
一、 任意球攻守戰術
一般說來戰術配合簡練,成功的可能性就會大些。能對對方構成較大威脅的是發生在罰球弧處的任意球,但是比賽的實際告訴我們這個地域的任意球機會較少,而罰球區兩側的任意球機會較多。為此,著重分析、敘述前場30米罰球區附近的任意球。
1、 直接射門
無論在場地中間或兩側獲得任意球的機會時,只要有可能射門,最好的辦法就是直接射門,隨著守隊排牆人數的增加,直接射入對方球門變得更加困難,因此,射手更需要掌握高超的踢弧線球的技術。同時攻隊隊員常採用在對方人牆的兩側或中間「夾塞」的辦法,或者在罰球點自行排成人牆,以此在射門前阻擋守門員的視線,使其看不清罰球隊員動作,而在射門時這些隊員迅速讓出空當,使射出的球通過空當。比如,9主罰,4、2分別排在人牆的側面和中間。在9射門前,4起阻擋守門員視線的作用。射門時4和2迅速離開人牆,球從2離開的空隙中穿過,射至近角,使守門員難以防守。當然這種射門的難度是很高的。
2、 配合射門
在罰球區的側角和兩邊,當不可能直接射門時,則應進行配合射門,經常採用短傳配合和長傳配合有兩種。但配合的傳球次數宜少,宜簡不宜繁。傳球和射門配合要默契。為避開人牆要用聲東擊西假動作分散對方注意力
二、角球攻守戰術
角球的進攻戰術:隨著技術的提高和角球的戰術的發展,已使角球的威脅大增。角球進攻戰術可分為:短傳角球和長傳角球。
角球的防守戰術:對方踢角球時,可由10—11人參加防守。由一隊員離球8—9米,封堵和限制對方角球的有效落點,
三、界外球攻守戰術
足球比賽中擲界外球的次數很多,特別是在前場的界外球,它已接近了角球對雙方所產生的影響和效果。
(一)擲界外球進攻戰術
1、直接回傳:由接球者直接或間接回傳給擲球者,由擲球者組織進攻。
2、擺脫接球:用突然的變速變向擺脫防守,接應或插入接球,展開進攻。
3、長傳攻擊:由擅長擲球的隊員擲出長傳球,由同伴在對方門前配合攻擊是經常用的方法。如擲球給跑動中的同伴,接球後用頭頂後蹭傳球,另兩名隊員配合同時包抄搶點攻門。
(二)界外球防守戰術
1、在擲球局部要緊逼,特別是有可能接球者,要死盯。
2、對比較危險的地域和有可能出現的空當要重點防守和保護。
3、對手在前場擲球時,應採取相應的防守對策,派人在擲球者前面影響擲球的遠度和准確性,對重點對象要盯緊,選擇防守的有利位置。
四、球門球戰術
(一)進攻方法
1、長傳和短傳方式:直接將球踢出組織進攻。
2、通過守門員的後衛的配合,由守門員再發球進攻。
(二)球門球的防守
1、對方大腳發球時要嚴密控制落點和緊逼盯人並做好保護。
2、本隊進攻結束,對方踢球門球時,除前鋒隊員干擾對方配合,延緩進攻速度外,其他隊員應回防到位。
五、 開球戰術
(一) 開球進攻戰術
1、 組織推進:利用開球進行控制球、倒腳,尋找進攻機會。
2、 長傳突襲:利用比賽剛開始對方思想不集中,站位不好,出現明顯空當時,採用長傳突襲,使對方措手不及。這種戰術即使不能成功,也會給對方造成心理上的壓力。
(二) 開球防守戰術
主要是全隊思想集中,選好位置,嚴防對方偷襲。當對方採用短傳推進時,按防守原則行動,力爭盡快地奪得控球權。
六、 罰球點球的攻守戰術
(一) 主罰隊員
1、 以射准為主,以力射為輔,射球門的底角和上角最優,但要留有餘地。
2、 心理要穩定,有必進的信心。
3、 先看守門員位置,決定射門方向,不能輕易改變決定。
(三) 守門員防守
1、 應有必勝的信心,心理要穩定,因為對方主罰隊員更緊張,守門員守不住不會受到更多的指責。
2、 可以採用故意放大一側的方法,或者用假動作迷惑干擾對手。
3、 掌握對手慣用的腳法和射門方位等特點,有針對性的防守。
4、 不論射向哪個方向,總是向某一底角撲出,因為單純靠反應再撲救是來不及的。
『肆』 足球場上最常見的戰術
在足球比賽中,常見以下幾種進攻戰術: 一、邊路進攻: 邊路進攻是指進攻的最後階段發生在前場禁區線以外靠近邊線區域的進攻。 邊路進攻的的發起、推進通常有兩種渠道: 1、進攻過程始終沿邊路而行; 2、通過中路轉移至邊路。 邊路進攻打法的主要目的在於充分利用"寬度"原則,拉開防守面削弱中路的防守力量,創造中路破門得分的有利戰機。為了有效完成邊路進攻,隊員應重點掌握好下列五種有利射門取勝的進攻形式: 1、邊路傳中。 2、邊路橫向或斜向推進後下底傳中。 二、中路進攻: 中路進攻通常是指進攻最後階段發生在前場中間區域的進攻。中路進攻形成的渠道,一般也來自於中路直向推進和邊中轉移兩種形式。中路進攻特點一般說來比邊路進攻更具有威脅性和直接性。由於中路往往防守人員密集,以致進攻有效性的難度很大,但若一旦成功,則威脅效果更大。 中路進攻結束方式有多種多樣,要求隊員必須掌握以下幾種常見形式: 1、運球推進中遠射。 2、個人運球突破射門。 3、局部各種2打1和3打2快速配合射門。 4、抄傳中球射門。 5、戰機不適向兩翼分球。 6、中場隊員插上射門。 7、任意球直接或配合射門 三、快速反擊: 反擊是指從防守中獲球隊盡快地把球輸送給處於有利位置的中、前場隊員,使他們在對方還沒有完全組織好嚴密防守之前得到一次良好的射門機會。在當今足球比賽中,快速反擊的機會有許多。 要求隊員必須了解掌握以下幾種快速反擊的時機: 1、搶截到對方一次不準確的傳球後。 2、搶到對方腳下控制的球後。 3、對方進攻中犯規而被判罰任意球後。 對於上述機會是否能被充分利用,最為關鍵因素在於能否合理運用"快"和"准"的行動上。如果能抓住對方布局仍處於進攻狀態之中的剎那,便立即反擊,並輔之准確地配合,那麼,這個隊多半能創造出有威脅的射門機會。 四、層次進攻: 層次進攻是指有組織、有步驟、層層推進的一種進攻方式,它一般發生在從防守中搶到球後,對方已組織好防守布置的情況下。層次進攻是一種比快速反攻更慎重的進攻打法。如果速度和冒險是反擊的基礎的話,那麼,准確和穩妥用以描述層次進攻則更為合適。層次進攻具有穩妥和准確的特徵,一般說來,只有那些技藝高超,卓有戰術素養並能良好運用進攻寬度、滲透等原則和善於講究比賽節奏感的隊,往往才可在實踐中充分體現出這一打法的戰術力量來。
『伍』 足球戰術體系
足球戰術是指在比賽中,雙方隊員為戰勝對手,各自根據比賽中的實際情況,所採取的個人和集體配合行動的總稱。 足球比賽是由進攻與防守這一對矛盾所組成的,通過比賽中攻防技術與方法的不斷變化和發展,逐步形成和不斷發展了個人和集體的進攻與防守的配合行動體系,即進攻與防守的戰術系統。在比賽中個人技術的運用都屬於個人戰術行動,是集體戰術的組成部分,也是組成集體戰術的基礎,二人或二人以上的協同配合居於集體戰術,集體戰術是個人戰術的綜合。 足球比賽的場地大,參賽的人多,攻守都強調有組織的集體行動。在多年的比賽實踐中,人們從不懂戰術的狀態,逐步發展了簡單的戰術配合,並有了戰術意識。後來把場上隊員按位置排列和分工,組成相互協調配合的有針對性的攻守隊形(即比賽陣型),使戰術水平有較大的發展和提高。進入50年代以來,攻防戰術發展變化很快,尤其是近年來全攻全守這種總體型新打法的出現,使攻防戰術又有新的突破和提高。最突出的是,個人技、戰術是組成集體戰術的基礎,而集體戰術的提高是高水平的個人技、戰術與高水平的集體攻防戰術融為一體的結果。配合默契的集體戰術為個人發揮高超技巧創造有利時機,而個人運用絕妙技藝又為完成精彩的集體戰術配合提供契機。 因此,首先要根據參賽雙方的實際狀況,特別是從組成本隊戰術的需要出發,採取相應的個人行動,使個人任何有球和無球動作都具有總體性戰術的目的,有意識把個人的行動融於集體配合之中,成為總體戰術組成部分。練習使用各種小配合的目的性和策略性就在於讓隊員樹立把局部戰術與總體戰術相銜接的觀念。(-)足球戰術分類 主要根據個人和集體的戰術行動以及進攻與防守兩個對立的方面來分類。(二)比賽陣型種類產生與演變1.陣型種類 陣型種類是指比賽隊員在場上的位置排列或一般性的戰術組織形式。足球運動發展至今,陣型種類繁多,每位隊員必須了解和掌扔下列陣型。(l)l+l+9和1+2+2+6陣型 這兩種陣型產生於19世紀六七十年代,是足球比賽的起源陣型。它的基本戰術思想是片面追求進攻,"一窩蜂"踢球和帶球是比賽場景的特徵。因此,就當時陣型的作用而言,沒有明顯組織隊員的意義。(2)1+ 2+ 3+ 5陣型 隨著足球演變中傳球的發展,場上隊員的組織性日趨顯得重要,因此,就產生出1+2-3+5陣型。該陣式中中前衛的主要職能是進攻,兩個邊前衛參與防守,主要防範於對方的兩邊鋒。這一陣型基本思想進攻仍佔主導位置,它由局部傳球配合形式開始,逐步形成和發展成該陣型。(3) 1+3+2+2+3(W-M)陣型 W-M陣型是在1925年越位規則改變後,由英國兵工廠隊的主教練查普曼所創造的。該陣式由基本思想是試圖通過牢固的防守瓦解對手進攻,首先原則是"安全第一"。由於這一陣式問世後效果甚佳。因此,它不僅迅速被英國接受,而且也很快地波及歐洲乃至世界范圍。 該陣式防守的主要特點是區域與盯人不斷轉換,距球門近時人盯人防守,離球門遠時則松動盯人。當發動進攻時,留下中前衛和兩邊衛防守。其進攻特點是兩內鋒稍後撤,作為進攻的重點組織者,中鋒和兩邊鋒擔負攻門得分的主要任務。 該陣式雖以加強防守為基本思想,並確實在阻止越位規則變化後的進球數上升中起到一定作用,但由於進攻時防守人數太少,在遇到對方發動快速反擊,特別是30年代初期匈牙利隊採用的四前鋒制時,防守則顯得過分薄弱。於是,1958年巴西隊以1+4+2+4陣式開創了陣式演化的又一新曲。(4)1+4+2+4陣型 該陣型是一種攻守隊員排列極為平衡的陣型。在此陣型運用中,兩前衛是承上啟下的中堅力量。當進攻時,他們積極組織策應,當防守時,則迅速回擔堵截。由於活動頻繁,該陣型對兩前衛的體力及技術的全面性有著特殊的要求該陣型的弱點是中場力量相對薄弱。特別是當兩前衛隊員在體力及全面技術上不足時,就更是如此。這一陣型也要求鋒線及衛線在攻守的不同階段,積極策應中場的攻攻守。它與1+4+2+4陣型的區別在於,撤回一個前鋒至中場,加強中場人數的力量。 該陣型的位置較為靈活,它要求隊員能根據戰勢機動課整位置,同時在位置變換中又始終保持整體的組織性。從防守者看,1+4+3+3陣型至少有七個防守者,一般說,大多數隊常是六人參與積極進攻。當進攻時,三前鋒和三前衛總是受到嚴密盯防,這樣1+4+3+3陣型特別強調後衛線突然插上。在後衛插上時,該陣型一方面要求插上者必須把握時機,慎重行事,另一方面則要求其他隊員必須注意在對手反擊時的補位。當進攻一方後衛頻頻參與助攻時,防守方面也要求本隊前鋒隊員回撤參與防守。(6) 1+4+4+2陣型 該陣型是在1966年世界盃賽中得到確認的。當時英國隊教練拉姆塞因缺乏世界級的優秀邊鋒,便拉回一個邊鋒隊員組成1+4+4+2陣型。該陣型進攻特點是中場和後衛隊員頻繁套邊活動,以構成對方門前險情。另一常見進攻打法,是兩內修拉達製造寬度,中場兩內前衛括人禁區得分。第三個常見進攻方式是利用兩前鋒速度快技術好的特點,在搶斷球後迅速長傳發動快速反擊。在防守上,該陣型主要強調隊員回位和密集防守下的組織與協調配合。(7) 1+3+3+4陣型 該陣型在中、北美洲最為流行,在歐洲和南美也有採用。它的特點是注重於進攻的人數優勢,傾向於冒險和令人激動的打法形式,當進攻時,除了四前鋒和三前衛參戰外,兩邊衛也積極助攻,在防守時,1+3+3+4陣型要求中場必須有一隊員撤回擔當盯人中衛的角色,鋒線隊員退守加強中場力量,中衛多以清道夫形式指揮防守並隨時准備補位。該陣型的特點是進攻力量強,但在防守組織上稍有疏忽,便容易產生漏洞,尤其是當中場隊員壓人禁區附近,而對方突然發動長傳快速反擊時,這方面的不足之處更易暴露(8)"混凝土"陣型 "混凝土"陣型是由義大利隊在1949年飛機遇難,失去17名優秀隊員後所創造的, 50年代中期在世界范圍逐漸得到普及。 該陣型是一種完全側重防守的位置排列,清道夫擔負防守組織、指揮的核心作用,他置於除守門員外所有防守者之後,如果任一區域被對手突破,清道夫將補上迎戰;如果有進攻者無人盯防,清道夫也將上前堵截,當清道夫離位參戰時,必須有其他防守隊員補上清道夫的位置。該陣型的指導思想在於築起堅固的防守,但其變化形式則是多樣的,有時進攻者可排列3~4人,有時僅1-2人。當與1+ 4+ 2+4陣型交鋒時,"混凝土"陣型常以1+l+4+2+3或1+l+4+3+2對壘,當對方採用 1+ 4+3+3陣型時,它又常呈現出1十1+3+4+2或1+1+3+3+3布局,有時面臨對方的攻擊性較強"混凝土"陣型還可排列為1+l+5+2+ 2。總之,"混凝土"陣型無論對方怎樣布局,它總是在防守城上至少多於對方一個隊員。
(三)進攻戰術分析1.進攻戰術原則 當一個隊在比賽中從對方腳下獲得對球控制的剎那,進攻戰術便開始起動。為了求得進攻戰術的運用效果,每個隊員都必須了解掌握並善於合理運用下列進攻戰術的四大原則。(1)"寬度"原則 是指進攻者盡可能利用場地寬度,使防守者被迫擴大橫向防守面積,從而創造便於利用的進攻空間。該原則主要應用於降低進攻推進速度,穩步組織進攻的戰術形勢下。當處於這一陣勢,任何場區都可以應用這一原則。 在運用該原則時,必須准確地掌握好橫傳和橫向長傳基本技術,以便為繼而實施的滲透性進攻提供可靠的技術保證。(2)滲透原則 是指採用橫傳拉開防守後,通過正腳背或其他腳法以盡可能快的方式傳球滲透並向前推進。其目的是為了直接創造射門機會,或為射門創造有利的條件。 該原則不僅要求隊員具備准確快速用各種腳法回傳球滲透的能力,而且要求具有良好的移動速度。當慢速進攻時,突然性的速度將是滲透對方防守的重要條件。滲透對方越早越快,成攻的效率越高。因此,在中場穩妥地組織進攻時.每位隊員應努力准備伺機迅速採用滲透性傳球,以創造射門機會。(3)靈活原則 是指在進攻中被對方盯防時所採取的機智協調有球和無球的行動。 該原則表現在於有球活動時主要是向一側運球為同伴創造另一側跑位切入的空檔和向前方運球將會在身後創造空檔。無球活動則主要體現在有意識的穿插跑位,為無法和持球同伴拉開空檔以及利用有球隊員戰術移動所扯開的空檔切人,創造傳球點。在執行靈活原則時,身體素質方面的特殊要求是較快的起動速度。因為擺脫盯人以及切人空檔,需要快速起動。後衛插上和中場策應,仍需要爆發性速度。 進攻隊員必須具備上述技、戰術及身體素質方面能力並能正確合理地執行靈活原則,方能瓦解對方密集防守布局,打亂防守陣腳,求得前場進攻戰術運用的成功。(4)即興發揮原則 是指在進攻中合理隨意創造射門機會和搶時機射門,其最終目的在於射門得分。 就該原則戰術思想而言,每一隊員都應盡可能多的創造射門機會並伺機射門,否則,必然是華而不實,勞而無功。總之,最終能夠射門就是合理的。在逼搶激烈的爭奪中,戰術的有效性更依賴於隊員對環境的深刻理解和即興創造力。因此,直覺、應變思維、臨場經驗、本能反應等戰術素養和個人天賦,就成為參戰隊員的必備條件。2.進攻戰術的基本因素 比賽中進攻戰術可分為個人、局部、整體戰術三種形式。每種形式的進攻戰術都含有下列基本因素。(1)接球且銜接下一動作因素 這是兩個動作聯為一體的連貫技術。它要求隊員在控球的同時又做另一動作,目的是保持球的活動性,加快比賽速度,減小被對方搶到球的可能性。 該動作因素變化方式有多種多樣,諸如頭、胸、腳等部位的變化或部位相同而銜接動作及方向的變化。又如正腳背接運球、正腳背接射球等。在戰術運用中,隊員究竟應運用哪種動作方式,主要取決於他所處的環境條件。為了確保該動作因素的合理有效性,隊員應掌握如下基本原則:①在接觸球前,必須對自己所處的位置環境有清晰的了解,並且對下一步如何處理球有初步的打算。②如果自己身邊或附近有對方逼搶,應當先做一些假動作虛晃和擺脫對手,然後再採用掩護或其他方式處理球。③在接觸球時,必須注意講求動作的突然性和動作速度,應特別掌握好兩動作之間的有機銜接。(2)傳球動作因素 傳球是聯系任何一種戰術配合的橋梁。傳球的目的,主要在於加快進攻速度,充分發揮集體力量。傳球種類多種多樣,無論哪種傳球,對於隊員來說必須注意如下原則: ①必須根據同伴、對手、場地、氣候以及賽勢等具體條件做出決定。②傳球應有利於創造空檔,反方向傳球是實現這一目的最有效的一個方法。③傳球隊員在傳球前應盡可能通過手勢、呼叫等各種方式向接球隊員陪承他將傳球的時機、方向和方法。④傳球隊員應注重運用向防守者身後傳球的方式。當防守者轉身追搶時,為時已晚。⑤傳球者應掌握接球者跑動的時間提前傳球,以便接球者能在跑動中拿球。如果空檔有限,可直接傳到接球者腳下。(3)運球動作因素 運球在進攻戰術中主要表現出三種功能:一是突破對手。二是控制比賽速度,選擇進攻時機;三是作為推進手段。 運球突破被喻為進攻戰術的一把尖刀,在戰術運用中佔有相當比例,但不可隨意運用,在運用運球時切記的大忌是: 有好的傳球時機絕對不要運球,因為這不僅影響進攻速度,而且往往貽誤極好的戰機,並限制了集體才智的發揮。特別是在後場,過多的或不恰當的運球除有上述危害之外,還可能因運球失誤直接給本方球門造成危脅。在戰術運用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①如果持球隊員沒有立即傳球的可能,他可以通過運球推進等待同伴跑到可傳球的位置再傳或通過個人突破積極主動地尋求傳球點。(巴巴里安註解:運球為了傳球)②如果同伴處於越位位置時,持球隊員應利用運球,給同伴擺脫越位位置提供時間。
(四)防守戰術分析1.防守戰術原則 防守戰術是在丟球後的即刻開始的。防守戰術在比賽中的具體運用,往往表現出一定的被動性,即受進攻戰術的牽制。但就其目的而言,防守戰術是扼制對方進攻並設法奪回球的控制權。因而,其主動性仍然是極其明顯的,防守戰術的主動性通常體現在戰術原則主動運用方面的積極搶斷。
(五)特殊戰術分析 特殊戰術主要指位置戰術和定位球戰術兩大方面。位置戰術涉及不同位置隊員戰術運用職責的特定要求。定位球戰術是在死球狀態下所進行的一次攻守角逐,球的狀態、攻守准備時間及完成既定戰術計劃的條件等方面,都與一般攻守戰術存在不同點。之所以把它們作為特殊戰術來分析,是因為除它們在運用中都包含著攻守各個因素和需遵循攻守各個原則之外,各自還有其獨特性。1.位置戰術 位置戰術主要指場上不同位置隊員的戰術運用。它包括:拖後中衛、盯人中衛、邊後衛、前衛、中鋒、邊鋒等位置戰術。為了便於隊員正確理解各位置職責並在實踐中靈活合理地居行職責,應明確下列三個問題:第一,由於全面型足球所帶來的位置活動高度靈活,因此,任一位置的戰術職責都不是局限於攻或守某一方面。 第二,盡管每一位置隊員可能在比賽中活動到其他位置,但總有其主要職能特點,位置戰術職責主要針對其主要活動形式而言。 第三,位置戰術職責不限制隊員超越職責范圍活動,根據場上需要和自身能力,各位置隊員可創造性地發揮主觀能動性。下面就各具體位置做如下戰術分析:(1)拖後中衛位置戰術 拖後中衛在場上是守門員位置之前的最後一道防線。在防守中,其主要職責是補位和指揮。在對方進攻時,他應當能清楚准確地告訴同伴怎樣組織防守。盯住哪些有威脅的對手;當同伴被突破時,他應當能靈活及時補位。
(六)足球基本戰術練習方法示例 練習是率提提高足球基本戰術運用能力的最根本、最直接的途徑。在練習基本戰術過程中,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第一,必須遵循由小到大的原則。即由個人戰術、局部戰術直到整體戰術。 第二,必須堅持由但到快,由消極對抗到比賽性對抗的原則。 第三,必須強調對任何一種戰術練習,在把握戰術時機基礎上發展應變力。在局部和整體戰術練習中,應要求在整體自合意識支配下,靈活恰當地運用攻守各個原則。為了便於隊員有效更快地掌握足球基本戰術,下面就以比賽中可能出現的各種人數對壘局面為基礎,圍繞著各種形式戰術運用能力的提高,有選擇地介紹一些足球基本戰術練習示例。1.個人戰術練習方法示例 個人戰術練習主要指一對一攻守環境下的練習。 對於進攻者來說,該練習主要目的是培養個人運球突破能力。突破對手不僅可為自身提供射門、傳中和選擇更好地傳球時機與傳球點機會,而且為局部形成以多打少和為同伴創造時空間,是極有意義的。 對於防守者來說,該練習主要目的是發展個人堵截搶能力。當防守隊員具備了這一能力時,一方面,不會因一人防守失誤而牽動全局,以致給進攻者在防守部署調整中尋得可乘之隙;另一方面,它也有助於盡快恢復控球權,重新組織新的進攻。 對於攻守雙方來說,由於一對一對抗強醫和心理壓力極大,它對於攻守雙方發展實戰技巧和培養冷靜、果斷、勇敢的心理品質,也有顯著作用。 在運球突破中,要掌握好動作節奏、真假動作交換、過人時機、應變力和運球過人方向等。在防守時應注重於站位,培養通過虛假動作誘使對方運球失控的能力,還要注意搶截時機選擇以及動作的敏捷性。(l)一對一攻守基礎技巧練習練習示例一進攻者運球推進,防守者延緩退卻。 練習承例二進攻者快速運球,防守者追搶。 練習承例三進攻者由慢至快向前運球,防守者運用合理沖撞或側後鏟搶。 練習承例四進攻者反復接同伴傳球,防守著靈機斷截球。 練習目的:進攻者發展有防守壓力下的運控球、護球能力;防守者發展延緩、追搶、斷截、側搶技巧和時機選擇力。 重點要求:進攻者注意運球的用力適度和身體的護球動作;防守者注意動作方法和效果。(2)限定區域內運搶球練習 練習示例 兩人一組,在 10米X 10米至 30米X30米的區域內一人運球,一人搶截,搶到球後兩人交換職能。 練習目的:發展進攻者以掩護、各種虛晃動作、變速和變向等運球方式擊敗對手,盡可能長時間往法的能力和體力。 發展防守者通過各種封堵、延緩等方式將持球者遇向死角,然後利用鏟搶、輔搶、跨步槍或合理沖扭槍等手段獲得球的能力。 重點要求:進攻者應盡可能不讓防守者觸碰球並應有意地通過突破或擺脫避免被對手逼人死角。防守者不要亂搶、亂伸腳,要在緊盯中注意捕捉有效斷格的時機,要認識到遇持球者於死角在比苦中的意義。(3)一對一運球越線練習練習示例 兩人一組,以中線和罰球區線為場地長且代替11,以10米為切地寬。持球隊員以最大速度運球越過罰球區線,然後轉為防守著,阻止對手從罰球區線處運球過中線。如果持球者在運球中途被搶斷,那麼兩人即刻交換攻守。 練習目的:進攻者發展以各種運球技巧快速突破對手和快速移動中的控球能力。防守者發展快速盯搶中捕捉搶截時機、封堵能力及全面的搶截技術。 重點要求:要求進攻者推進速度盡可能快並注意推進中根據對手狀況隨機應變地變換動作速度、方向和巧妙運用倏動作。要求防守著有意識地運用各種方法,設法把對手逼到自己善於搶控的邊區和看準時機後再果斷搶截的能力。(4)一對一攻守球門練習 練習示例 兩人一組,在 20米X10米的區域內進行一對一攻門。持球隊員只有運球通過球門才能有效得分,防守者抬下球後即刻變為進攻者。門定為1米。 練習目的:進攻者發展運球突破能力。防守者發展各種搶截、堵級技巧。 重點要求:進攻者盡可能直向突破,力爭減小橫向運球區離。在過人動作中,注意應變力和動作的突然性。防守者要盡可能減少搶掛失誤率,重點放在球的判斷和動作時機上。封堵應有目的地擠進攻者於邊區。(5)六個球門一對一攻守練習 練習示例 兩人一組,在 30米X20米的區域內攻守,兩短邊上各設三個1米寬的球門。持球者運球超過進攻方向端線上的任何一門均可得分,防守著格下球後即變為進攻者。 練習目的:進攻者倒重發展運球中突然變向突破對手和變向後爆發性起動擺脫對手能力。防守者發展因情而宜地選位、堵截和搶球技巧。 重點要求:進攻者應充分利用場地寬度突破對手,爭取更多的得分機會。防守者應以高度的預見力判斷對方意圖,搶先站位堵截並用各種假動作迷惑持球者戰術行動。
『陸』 足球戰術都有哪些
集體戰術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隊員在比賽中為了完成全隊攻防任務而採用的局部協同作戰的配合方法,它包括「二過一」戰術配合、「三過二」戰術配合和反切配合等進攻戰術。 1、「二過一」戰術配合 顧名思義,「二過一」是兩個進攻隊員,通過傳球配合突破一個防守隊員。「二過一」是集體配合的基礎,可以在任何場區、任何位置上運用這種方法來擺脫對方的搶截或突破防線。「二過一」是進攻的兩個隊員之間相距10米左右,進行一傳一切的配合。要求傳球平穩及時,一般多用腳內側、腳外側等腳法,傳地平球為主。傳球的位置,盡可能是接球人腳下或前面二、三步遠的地方。 2、「三過二」戰術配合 「三過二」是在比賽中局部地區3個進攻隊員通過連續配合突破兩個防守者的防守。由於這種配合有兩個同隊隊員可以同時接應傳球,因此使持球人傳球路線更多,且進攻面擴大。 全隊進攻戰術: 全隊進攻戰術是指比賽中一方獲得球後,通過隊員之間的傳遞配合達到射門的目的而採用的配合方法。與局部進攻戰術相比較,全隊進攻戰術的進攻面比較廣,參加進攻和快速反擊等。 1、邊路進攻 利用球場兩側地區發起進攻的方法叫邊路進攻。邊路進攻是全隊進攻戰術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主要特點是有利於發揮進攻速度,打破對方防線製造缺口。常用的戰術有兩翼齊飛、聲東擊西 2、中路進攻 中路進攻是利用球場中間區域組織的進攻,這種進攻雖能直接射門,但難度最大,因中路防守最為嚴密,前的攻擊手必須是反應極其敏銳、意識強、技術高、敢於冒險、速度快和善於路位策應的隊員。常用戰術有不斷為站樁前鋒喂球的強力中鋒戰術 3、快速反擊 比賽中當攻方進攻時,後衛線往往壓至中場附近,防守人數也由於插上進攻和助攻而相對減少,此時如能抓住對方防區空隙較大和回防較慢的機會,乘其失球發動快速反擊,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快速反擊是最有威脅的進攻手段,有效地進攻在於突然快速地反擊,但其難度較大,即要冒險,又要有準確、快速的傳切配合技能。快速反擊要有組織,配合得要極為默契,必須進行專門性的訓練,否則很難在比賽中實施。常用戰術有後衛長傳等 定位球戰術: 定位球戰術是指在比賽中,利用「死球」後重新開始比賽的機會組織進攻與防守配合的戰術方法。定位球戰術包括中圈開球、角球、任意球、點球、擲界外球等。 在勢均力敵的高水平比賽中,定位球戰術有時起決定勝負作用。在配合上要利用簡練的一次配合取得射門機會,配合越復雜成功率就越低。故要進行專門性的練習,才能在比賽中奏效。
『柒』 足球基本技術和基本戰術有哪些
(一)足球基本技術可分為:
1、有球技術
有球技術分為:踢球、停球、頂球、運球、搶截球、假動作、擲界外球、守門員技術等八種。
踢球:腳背正面、腳背內側、腳背外側、腳內側、腳尖、腳用。
停球:腳內側、腳底、腳背正面、腳背外側、胸部、腹部、大腿、頭部。
頂球:前額正面、前額側面。
運球:腳背內側、腳背外側、腳背正面、腳內側。
搶截球:正面槍截球、合理沖撞搶截球、側後鏟球及斷截球。
假動作:有球假動作。
擲界外球:原地擲球、助跑擲球。
守門員技術:准備姿勢、移動、選位、接球、撲接球、擊球、托球、擲球、踢球。
2、無球技術:
無球技術包括起動、變向、急停、轉身、假動作等五種。
起動:原地起動,活動中起動。
跑:快跑、沖刺跑、曲線跑、折線跑、側身跑、插肩跑、後退跑。
急停:正面急停、轉身急停。
轉身;前轉身、後轉身。
假動作:無球假動作。
(二)足球基本戰術可分為:
1、補位
補位是足球比賽中局部地區集體配合進行防守的一種方法。當防守過程中一個防守隊員被對手突破時,另一個隊員則立即上前進行堵封。
2、圍搶
圍搶是指比賽中在某局部位置上,防守一方利用人數上的相對優勢(通常是兩三個隊員)同時圍堵對方的持球隊員,以求在短暫時間內達到搶斷或破壞對方的目的。
3、造越位
造越位戰術是利用規則而設計的一種防守戰術。是一種以巧制勝的省力打法,因而成為一種重要的防守手段。
但由於其配合難度較大,搞不好會適得其反,讓對手鑽空子,因此戰術往往是為水平較高的球隊所採納,但在一場比賽中也不是多次運用。
4、全隊防守
防守戰術可分為兩種基本類型:盯人緊逼防守(人盯人防守),即在規定的范圍內盯人緊逼,不交換看守;區域緊逼防守(盯人和區域相結合),即現今流行的綜合防守,緊逼和保護相結合,在個人的防區內緊逼,作交替看守。
盯人防守即各自都有明確的防守對象,如對方左邊鋒大幅度地斜插至右路,則右後衛緊跟盯防,不交替看守。防守最根本的原則是緊逼和保護。
只有緊逼才能有效地主動斷搶,壓制對方技術的優勢而獲取主動權;保護是為了更好地緊逼和控制空當。
足球的進攻戰術:
1、中路進攻
中路進攻是利用球場中間區域組織的進攻,這種進攻雖能直接射門,但難度最大,因中路防守最為嚴密,攻擊手必須是反應極其敏銳、意識強、技術高、敢於冒險、速度快和善於路位策應的隊員。常用戰術有不斷為站樁前鋒喂球的強力中鋒戰術。
2、邊路進攻
利用球場兩側地區發起進攻的方法叫邊路進攻。邊路進攻是全隊進攻戰術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主要特點是有利於發揮進攻速度,打破對方防線製造缺口。常用的戰術有兩翼齊飛、聲東擊西。
3、快速反擊
比賽中當攻方進攻時,後衛線往往壓至中場附近,防守人數也由於插上進攻和助攻而相對減少,此時如能抓住對方防區空隙較大和回防較慢的機會,乘其失球發動快速反擊,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快速反擊是最有威脅的進攻手段,有效地進攻在於突然快速地反擊,但其難度較大,既要冒險,又要有準確、快速的傳切配合技能。快速反擊要有組織,配合得要極為默契,必須進行專門性的訓練,否則很難在比賽中實施。常用戰術有後衛長傳等。
『捌』 在世界足球比賽中,足球戰術有哪些
在世界足球比賽中,足球戰術有這些:
1.弱隊面對強隊的時候,足球比賽中一般都會使用防守反擊的戰術;
2.強隊面對弱隊的時候,基本上都會採取主動進攻的戰術;
3.兩只強隊對抗的時候,都會重點布局中場,中場的防守和進攻是戰術的關鍵。
足球作為世界第一大運動,能夠吸引這么多人關注,完全是因為比賽擁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總是能夠刺激我們的大腦,讓人感到興奮,這也是足球的魅力。在足球比賽中,不同的球隊使用的戰術完全不一樣。一般情況下,弱隊面對強隊都會採取防守反擊的戰術,這樣才有可能取得比賽的勝利;強隊面對弱隊都會積極進攻,爭取早日打破市場僵局,比賽也會變得相對比較容易;最後就是強隊之間的對抗,中場是布局的關鍵,能夠在中場佔有優勢,獲勝的概率就會越來越大。
三、兩只強隊之間的對抗中場是關鍵
如果是兩只強隊對抗,中場爭奪就非常關鍵,誰能夠控制中場,誰就掌握了比賽的主動權,獲勝的概率也大大提高。
『玖』 足球有哪些技戰術
不同的目的 戰術自然是不同的
廣義上的戰術 就是進攻和防守 還有攻守平衡
細分起來 按進攻防守方法 又分 防守反擊 例如曼聯 利用對方進攻 後方的空檔 依靠長傳 打對方個措手不及 還有組織進攻 例如巴薩 依靠短傳滲透 在對方防線鬆懈的一瞬間 穿透對方防線
打法上 分中路突破 邊路傳中 主攻左右邊路 中路突破 就是靠中路的傳球(長傳 直塞) 進攻球員的跑位突破 打開防線 邊路傳中 就是靠邊鋒 邊衛(中場邊前衛 後場邊後衛)插上 在禁區邊 或底線附近傳中 依靠中間的高中鋒 或插上中後衛 及其他頭槌好的球員 靠頭槌攻破球門 助攻左右邊路就是靠傳球轉移 或者邊路帶球 依靠技術 身體 速度等硬體進攻 中路突破應對的是對方中後場控制不住 邊路 左右路突破 應對的是對方邊路防守差 或進攻強
陣形上 (從後場至前場)有361 352 343 451 442 433 532 541 等 看情況 需要防守還是進攻 或者是控制中場 安放防守隊員或進攻隊員(防守隊員如後衛 後腰 進攻隊員如前腰 邊前衛 前鋒) 中場更是有雙後腰 菱形中場等排列方法 對於陣形排列 要看雙方在場上的控制能力 因為陣形是可以隨時變換的 所以 針對對方的場面控制能力 自己相應的位置相應的加強或減弱(這些陣形是根據球員的位置把握能力 戰術理解能力等來布置的)
還有 一些知名教練 例如 皇馬主教練穆里尼奧 曼聯老帥弗格森爵士 也喜歡通過布置一些怪陣 出其不意 例如 穆里尼奧執教國米 在大幅度落後時 排出了424的古典陣形 上賽季弗格森爵士對陣阿森納 擺出了7後衛陣形 本賽季對陣利茲聯 則是用高中鋒頂在中後衛位置上 因為很多位置是的功能有重疊 所以球員位置也可以依靠場上形勢互換
樓主可以通過玩單機游戲《足球經歷》(Football Manager)系列游戲來體會 當您因為布置陣形正確而勝對手 那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
『拾』 足球戰術包括哪些方面
足球進攻戰術包括:個人戰術:傳球,射門,運球,過人,接球,擲球,擺脫,跑位.全隊戰術:陣地,快反,邊路,中路,轉移.定位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