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已成年上大學家長天天威脅我要求我手機解鎖看我微信,怎麼辦
家長控制欲太強了,先試著溝通,他們這樣是不尊重你的人格尊嚴的,是錯誤的做法,如果他們實在強硬的話可能需要向警方請求幫助吧?雖然可能警方也就是協調協調,另外要注意你家人平時有沒有暴力傾向,如果是的話可能會惱羞成怒出手打人,優先考慮自己的安全再做打算。如果沒別的壞習慣只是愛子心切的話讓警方幫忙開導開導也不算壞事。
2. 兒子在微信上和女孩聊天初二不顧學習父母應該怎麼做
我覺得,父母要給孩子講道理,不應該直接抹殺。告訴孩子,如果你喜歡她,應該跟她一起好好學習,一起考上個好的高中,以後考個好的大學。可以談朋友,但是要以學習為主,另外你還小,一定要注意男女間的距離,不要被學校抓住。
3. 我16 父母現在認為 我不應該有什麼隱私 所以他們要求我把微信密碼 電腦開機密碼 QQ密碼都告訴他
她們這樣做不對,每個人都是有隱私的,就算是父母也不能隨意侵犯子女的隱私^ω^
4. 有關微信應不應該屏蔽父母的辯題
應該
5. 中學生朋友圈應該屏蔽父母
「你看到了全世界,也要讓他們看到全世界!」扎著馬尾、身材瘦小的女生筆直站立,在辯論賽的尾聲,為「微信朋友圈要/不要屏蔽父母」的辯題總結陳詞。
近日,以「家道共話」為主題的辯論賽在北京師范大學第二附屬中學進行。這是第二屆全國中學生中華傳統文化傳承高端論壇的活動之一——「精辯犀論」,來自全國39所中學的學生代表在辯論場上各展身手。
四場辯論,三場的辯題關乎當代社會親子關系:除「朋友圈」辯題外,還有「中國傳統家庭倫常有利於/不利於培養子女的獨立精神」「當下,父母與子女的關系需要完全民主還是需要一定權威」。
「朋友圈」辯場上,「是否屏蔽」引出的「孝」問題引發了激烈爭論。
反方認為,微信朋友圈是父母與子女溝通的橋梁,父母通過朋友圈能更了解子女、減少隔閡,子女通過朋友圈,向逐漸年邁的父母展示自己見識的世界,是孝的新表達。
「避免沖突才是孝。」正方認為,父母與子女間的隔閡無法在短時間內消除,朋友圈內容易引起誤會,應該屏蔽父母。「要讓父母了解我們,發朋友圈還不如打電話。」正方四辯在總結陳詞時說,在和父母的有效溝通上,「一對多」的朋友圈,比不上當面交談或通電話這種「一對一」的方式。
「在傳統倫常中,父母有著絕對地位,卻限制了兒女自由活動、自由選擇的空間。」另一個辯論場上,針對「中國傳統家庭倫常有利於/不利於培養子女的獨立精神」的辯題,反方一辯侃侃而談。正方反駁道:「家庭倫常不僅規范了子女的行為,同時也規范了父母的行為,使其對子女不溺愛、不忽視。」他們認為,傳統家庭倫常讓家庭成員履行各自責任,更有利於培養子女的獨立精神。
6. 各位家長們,如果你們發現自己的小孩初中早戀,你們會怎麼做呢我兒子把他手機上的微信,QQ都鎖上了
成績沒影響 就先不要管 堵不如疏 可以針對這方面談一下,讓他明白可能的害處 初中的孩子已經不小了,可以自己做一些決定了。
7. 現在我的QQ,微信,百度知道,QQ空間,簡訊都設上密碼了,這樣我父母是不是就不會打開我的手機看了
360手機衛士有隱私空間的,直接把你不想被別人看到的信息的聯系人添加進去就可以了,同時還可以弄一個虛擬隱私空間,如果別人硬要看你又不好拒絕的時候,輸入虛擬空間密碼,裡面就是空的,只有輸入隱私密碼的時候才會顯示你跟隱私聯系人的信息和
8. 上小學的女兒微信加密我該怎麼做
買一本或借一本適合青少年閱讀的青春期教育科普讀物,讓孩子自己看,開開竅,啟啟蒙。封鎖這方面知識的做法是不明智的,其實也封鎖不住,若孩子從非正常渠道獲得非科學性知識,家長更不放心。選一本好書,就是請來一位好老師。孩子自己閱讀自己琢磨,比成人在一旁喋喋不休要科學多了。家長要注意兩點:一是書的選擇定要適當;二是不一定當面交給孩子,可以好像是無意放在桌上,不必叮嚀,他自己會拿去閱讀。
9. 當家長非要你解開密碼去看你的微信時,你該怎麼說服家長不去看你的微信呢
你今年才12歲,屬於未成年人,你父母是你的監護人,他們為了你的健康,有權利看你的看你的微信你在家長的幫助下,贏得他們的信任後,他們就會尊重你的選擇不去看你的微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