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圖解阿含經》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圖解阿含經》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NDW1id0JRBfD1jXifTjuvw
Ⅱ 如何在俗世生活中修行
1、看大乘佛經,以盡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嚴經》,都看文言文 、白話文對照的:四部《阿含經》、《凈土諸經》、《金剛經》、《大般涅磐經》、《法華經》、《圓覺經》、《楞伽經》等。
(千萬不要以為看了四本五本的佛經,就差不多了解佛法了。另外經過修行,和沒有修行的,對佛經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所以學習修行佛法,要去多看佛經,要進行修行。佛法兩千多年了,佛經浩瀚,不論你修行到什麼程度,幾乎你們所有的疑問,佛經上都有答案。)
2、看修行的書,明理不求實證,則無意義。目前時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凈土宗和藏區的大圓滿法。大圓滿法,天賜眾生福澤,能修習,當累世修的機緣,甚難得!修習大圓滿法,能即生開悟的。
六祖以後,禪宗已不適合人的根性,能度脫現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圓滿法了。正如蓮華士大師所預言:鐵鳥(飛機)飛翔時,大圓滿法將傳遍世界。
推薦修行的兩本書:母音老人著《大手印淺釋》。丹貝旺旭仁波切著《金剛密乘大圓滿》。
修習大圓滿法,須拜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為師,灌頂修行。有「仁波切」稱謂的大師,
不僅僅是開悟,且證量足,能夠灌頂加持,並非是普通意義上的活佛摩頂。
青海省果洛洲久治縣的德合隆寺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縣阿宗寺
都是修習大圓滿法的好去處。
3、所謂念念修行,就是終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亂,從而能往生極樂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業障;二是佛力感應加持)
(當然要持戒、行善、發願、生菩提心)
(念佛心要恭敬虔誠,從一句至十句,念得清楚,記得清楚,至十句已,又須從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隨念隨記,不可掐珠,唯憑心記。念佛名號,勿用觀心念法,當用攝心念法。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從一至十,從一至十,縱日念數萬,皆如是記。最能去妄,妄念無處著腳,故名凈念。凈念若能常常相繼,無有間斷,自可心歸一處,久當自得耳。大勢至菩薩謂 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此十念記數,行住坐卧皆無不宜。卧時只宜默念,不可出聲。若出聲,一則不恭,二則傷氣,切記切記。——凈土宗念佛法門)
(若吾輩之鈍根,舍此十念記數之法,欲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大難大難。又須知此攝心念佛之法,乃即淺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議法。但當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見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茲中喪,不能究竟親獲實益,為可哀也。——印光法師)
念:
南無(音:那摩)阿(音:a) 彌陀佛
南無(音:那摩)觀世音菩薩
4、而開悟、明心見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滅,後念未起,一念不生,迴光返照,了了分明,當下抓住,覺性顯前——《大手印淺釋》
《金剛密乘大圓滿》:有所謂:「內觀心性,向內觀!」之口訣。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觀。
此偈誦的意思是說:使能想、能念之心識,向它自己稍微地內轉;稍微地內向;輕微地內收,這樣便能認識本覺。華智仁波切說由此不能認識的話,便再也沒有其他辦法可以認識了。當以自心稍許向內輕微地觀於它自身的時候,會有一種遠離一切散亂分別的赤裸明清,這就是覺性。
Ⅲ 佛教有哪些經文
經典讀誦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漂墜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若復有人臨當被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彼所執刀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剎,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設復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扭械枷鎖檢系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齋持重寶經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於眾生,汝等若稱名者,於此怨賊,當得解脫。眾商人聞具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眾生多於淫慾,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眾生常應心念。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恆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卧具醫葯,於汝意雲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邊福德之利。"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雲何游此娑婆世界"雲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雲何?"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應以毗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毗沙門身而為說法;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喉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現之而為說法。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游諸國土,度脫眾生,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養觀世音菩薩。"即解頸眾寶珠瓔珞,價值百千兩金,而以予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瓔珞。"時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無盡意復白觀世音菩薩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瓔珞。"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當愍此無盡意菩薩及四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喉羅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瓔珞。"即時觀世音菩薩愍諸四眾,及於天、龍、人、非人等,受其瓔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自在神力,游於娑婆世界。"爾時無盡意菩薩以偈問曰: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問彼,佛子何因緣,名為觀世音?"具足妙相尊,偈答無盡意。"汝聽觀音行,善應諸方所,
弘誓深如海,歷劫不思議,侍多千億佛,發大清敬願。 我為汝略說,聞名及見身, 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
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觀音力,火坑變成池。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 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
或在須彌峰,為人所推墜,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 或被惡人逐,墜落金剛山, 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
或值怨賊繞,各執刀加害,彼觀音力, 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 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
或囚禁枷鎖,手足被扭械,念彼觀音力,釋然得解脫。咒詛諸毒葯,所欲害身者, 念彼觀音力,還著於本人。
或遇惡羅剎,毒龍諸鬼等,念彼觀音力,時悉不敢害。 若惡獸圍繞,利牙爪可怖, 念彼觀音力,疾走無邊方。
螈蛇及蝮蠍,氣毒煙火然,念彼觀音力,尋聲自回去。雲雷鼓制電,降雹沭大雨, 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
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 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
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 真觀清凈觀,廣大智慧觀, 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
無垢清凈光,慧日破諸暗,能伏災風火,普明照世間。悲體戒雷震,慈意妙大雲, 澍甘露法雨,滅除煩惱焰。
諍訟經官處, 怖畏軍陣中,念彼觀音力,眾怨悉退散。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 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
念念勿生疑,觀世音凈聖,於苦惱死厄,能為作衣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視眾生, 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
爾時持地菩薩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說是普門品時,眾中八萬四千眾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終
----------------------------
觀音菩薩妙難酬 清凈庄嚴累劫修
三十二應遍塵剎 百千萬劫化閻浮
瓶中甘露時常灑 手內楊柳不計秋
千處祁求千處現 苦海常作度人舟
南無普陀琉璃世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Ⅳ 高分請法(佛教):如何證得小乘初果須陀洹
海底兄以及網上諸位學人 身心清逸
小乘初果即是小乘見道,而要在二乘解脫道中見道,就是斷除我見(或稱身見),因此而使三縛結都斷盡。然而是什麼障礙一切學人無法見道呢?今先舉示經文,讓大眾明白,之所以修行無功,無法取證二乘見道--初果的原因:
佛開解梵志阿拔經卷一: 何謂五陰?一、色,二、痛,三、想,四、行,五、識。此五覆人,令不見道。五陰之所以被稱為陰,正因為這五個法(色、受、想、行、識)會遮蓋眾生的解脫智慧、實相智慧,使眾生墮入這五法中,所以把這五法稱為五陰。而對於五陰的無常不能如實了知,就是造成眾生輪回不斷無法取證解脫果的主要原因,而佛法中所說的無明,就是指對於五陰的內容無法了知,對於五陰的變異、無常不如實了知。今舉經文說明:
雜阿含經卷八203: 佛告諸比丘: 諦聽,善思,當為汝說。諸比丘!雲何一法斷故,乃至不受後有?所謂無明。離欲、明生、得正智,能自記說:我生已盡,梵行以立,所作已辦,自知不受後有...正觀眼無常:若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若苦、若樂、不苦不樂,彼亦正觀無常。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比丘!如是知,如是見無明,離欲,明生。
因此對於十八界以及五陰的無常而不能如實知,就是無明:因為不知五陰的虛妄而產生貪愛,就是阿含解脫到的無明。然而這邊並沒有說到大乘所要斷除的無始無明,因為對於阿羅漢來說,實證涅盤本際(法界實相)並不是必要。
今在舉示經文,讓大眾明白二乘解脫道的無明,斷除的詳細內涵,以及前提,已讓一切有緣學人,得以親證最基本的解脫果--初果。
雜阿含經卷十256: 如是我聞...舍利弗答言:無明者謂不知,不知者是無明。何所不知?謂色無常,色無常如實不知;色磨滅法,色磨滅法如實不知;色生滅法,色生滅法如實不知。受、想、行、識,受想行識無常,如實不知;識磨滅法,識磨滅法如實不知;識生滅法,識生滅法如實不知。摩訶俱希羅!於此五受陰如實不知、不見,無無間等、愚暗不明,是名無明。成就此者,名有無明。 又問: 舍利弗!所謂明者,雲何為明? 誰有此明? 舍利弗言:摩訶俱希羅!所謂明者是知,知者是名為明。 又問:何所知?謂知色無常,知色無常如實知;色磨滅法,色磨滅法如實知;色生滅法,色生滅法如實知;受、想、行、識,受想行識無常如實知;識磨滅法,識磨滅法如實知;識生滅法,識生滅法如實知。俱希羅!於此五受陰如實知見明,覺慧無間等,是名為明。成就此法者,是名有明。
不但此經如是說,於雜阿含經卷十257、258中也如是說。由此可見,所謂二乘菩提中的無明,就是者我們對於五陰、十八界法的全部內容無所知,對於陰處界(五陰、十二處、十八界)無常故苦、故空、故無我,不能如實知,誤以為其中的某一法不是五陰、十八界所攝,誤認為是常住而不生滅的法相,就成為解脫道中的無明。假使能將這個無明斷除了,就會同時斷除三縛結,取證初果。但是如果只是確定五陰十八界的無常,一定會因為害怕落入斷滅空而於內恐怖,或於外恐怖,還必須信受佛語,深信五陰十八界滅後,還有一個無間等法,常住不滅,今舉經文趁機滅除大眾的無明:
中阿含經卷54:
比丘復問曰: 世尊!雲何因內有恐怖? 世尊答約:比丘者,如是見、如是說:["彼" 或昔時無,設有,我不得]彼如是見、如是說,憂戚煩勞、啼哭椎胸而發狂痴,比丘!如是因內有恐怖也!
比丘嘆世尊已,復問曰:世尊!頗有因內無恐怖也? 世尊答曰: 有也! 比丘復問曰: 世尊!雲何因內無恐布也? 世尊答曰: 比丘者,不如是見、不如是說:["彼" 或昔時無,設有,我不得]彼不如是見、不如是說,不憂戚、不煩勞、不啼哭、不椎胸,不發狂痴。比丘!如是因內無恐布也!
比丘嘆世尊已,復問曰: 世尊!頗有因外有恐怖也? 世尊答曰: 有也。比丘復問曰: 世尊!雲何因外(注)有恐怖也? 世尊答曰: 比丘者,如是見、如是說:["此" 是神,此是世,此是我。我當後世有。]彼,如是見、如是說;或遇如來,或遇如來弟子聰明智慧而善言語、成就智慧;彼,或如來、或如來弟子。滅一切自身故說法:舍離一切漏、一切我、我所作,滅慢使故說法。彼,或如來或如來弟子,滅一切自身故說法,舍離一切漏、一切我、我所作;滅慢使故說法時,憂戚煩勞、啼哭椎胸而發狂痴,如是說:[我,斷壞,不復有。]所以者何?彼比丘所謂長夜不可愛、不可樂、不可意念;比丘多行彼,便憂戚煩勞、啼哭椎胸而發狂痴。比丘!如是因外有恐怖也!
(注:五陰是外法,本識是內法。若恐懼外法五陰全部滅除時會成為斷滅境界,心中就有恐怖。)
比丘嘆世尊已,復問曰:世尊!頗有因外無恐怖耶? 世尊答言:有也。比丘復問曰:世尊!雲何因外無恐怖耶? 世尊答曰: 比丘者,不如是見、不如是說:["此" 是神,"此" 是世,"此" 是我,我當後世有。] 彼不如是見、不如是說;或遇如來,或遇如來弟子聰明智慧而善言語、成就智慧;彼,或如來、或如來弟子。滅一切自身故說法:舍離一切漏、一切我、我所作,滅慢使故說法。彼,或如來或如來弟子,滅一切自身故說法,舍離一切漏、一切我、我所作;滅慢使故說法時,不憂戚、不煩勞、不啼哭、不椎胸、不發狂痴,不如是說:[我,斷壞,不復有。]所以者何?彼比丘所謂長夜可愛、可樂、可意念;比丘多行彼,便不憂戚、不煩勞、不啼哭、不椎胸、不發狂痴。比丘!如是因外無恐怖也!
這一段經文,若無一定的智慧,絕對是讀不懂的,或是誤會 佛陀的真意。在此先將此經文的要訣點出:這段經文前面所說的"彼",是指想像中常住不壞的精神。然而真正常住不壞的精神就是入胎識,指的是無違法、常住法、清涼法、恆不變異法,不屬於五陰十八界所攝, 世尊將他說為[我],不同於生滅性的五陰十八界假我、無我。接著經文說的"此"是指凡夫比丘將五陰十八界的某一法或某些法,誤認為是無違法,常住法,不是真正常住的[精神,我],而這段經文最後所說的"彼",才是常住法。接著再舉示這一段經文緊鄰著的前一段經文,就可以知道 佛在阿含經中早就有說過"存有"的思想:
中阿含經卷54: 復次,有六見處。雲何為六?比丘者,所有色,過去、未來、現在,或內或外,或精或粗,或妙或不妙,或近或遠;""彼一切非我有,我非彼有"",亦非是神;如是慧觀,知其如真。所有覺(受陰),所有想(想陰),所有此,見[非我有,我非彼有;我當無我,當不有;彼(覺、想)一切非我有,我非彼有,亦非是神。]如是慧觀,知其如真。所有此,見若見聞識知(識陰和行陰)所得所觀,意所思念,從此世至彼世,從彼世至此世,""彼一切非我有,我非彼有"",亦非是神。如是慧觀,知其如真。所有"此",見此是神,此是世,此是我;"我"當後世有,常,不變易;恆,不磨滅法;"彼一切非我有,我非彼有",亦非是神;如是慧觀,知其如真。
由這一段經文,很清楚的反證:五陰無常故無我的同時,已經表達確實有常住法與緣起性空的五陰並存的真相了,因為:五陰非我有,我非五陰有,這已經很明白的顯示有一個與五陰同時並存的""真識存有""。說白一點,這部經典根本就是大乘經典,只是因為被二乘人聽聞結集而成的緣故,大乘法義早就不在了,只是用來護持二乘菩提以及學人們不墮入斷見中。也因此在這部經的後面,佛又說到: 如來是正解脫如來,有因提羅及天、伊沙耶,有梵及眷屬,彼求不能得如來所依識,如來是梵,如來是冷,如來不煩熱,如來是不異。我如是說,諸沙門、梵志誣謗我虛妄,言不真實:[沙門曇芸(這是世尊的俗名,但是因為找不到字,只好用比較接近的代替),御無所施設]。
這部經文,佛甚至明說:你們外道所說的創造眾生與萬物的大梵天,其實就是這個我--釋迦如來的自心;所以自心如來就是你們所說的創造眾生與萬物的大梵天。
而這個真識、我、如來,本來就是清凈性的,因此他才是真正的梵,因為他本來就無煩無熱,所以是冷,是清涼。由此可知,""如來所依識""是非常難以親證的,連阿羅漢都無法證得,當然絕對不是外道們所能證得。
最後縱合以上所說,除了對於五陰的內容,五陰的無常必須如實了知,又如前面所舉示經文:比丘滅盡五陰十八界以後的執著後,內無恐怖,外無恐怖,是因為知道滅盡五陰十八界以後仍然有個無間等法,常住不滅。這也是二乘解脫法中必須建立的智明,否則也是無明,一定會導致無法確實斷除我見。
因此末學在此對大眾呼籲,特別是對修學南傳佛法的中國佛教界,提出極誠懇的開示:
第一:若沒有能力了知五陰十八界全部的內涵,
第二:若沒有現觀五陰十八界全部虛妄的智慧,
第三:若沒有智慧自我了知,或聽聞而不信受五陰十八界無常無我的背後,有一個常住不壞的實體心存在,就一定無法斷除我見乃至我執。
以上三點,就是我見無法斷除的無明,今天末學將此舉示出來,願大眾從這邊深入思維,並且如理作意的觀行,一定會發起見地而斷我見、三縛結,取證二乘出果,分證解脫功德。
末學再次呼籲,對此真相,千萬要加以深入探討,那麼取證初果的解脫功德,並非遙不可及的事!
Ⅳ 高分懸賞!!!!誰有電子版的「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圖解經典系列叢書」
圖解經典176-圖解干支密碼1:圖解淵海子平(命理宗師教你看穿一生運勢吉凶)
圖解經典175-圖解古代人體工程學2:圖解柳庄神相(《麻衣》相男,《柳庄》識女)
圖解經典174-圖解古代人體工程學1:圖解柳庄神相(《麻衣》相男,《柳庄》識女)
圖解經典173-圖解果老星宗 下部 七政四餘(中國傳統星命學大全)
圖解經典172-圖解果老星宗 上部 星格吉凶(中國傳統星命學大全)
圖解經典171-圖解劉伯溫兵書:金函玉鏡奇門遁甲 上部 百事占斷(中華第一秘術)
圖解經典170-圖解中國古代水文學:水龍經(中國相水第一書)
圖解經典156-圖解古代星象學~果老星宗 上部 中國古代星命學大全
圖解經典155-圖解藏歷修行、祈福、開運、占卜大全:藏歷使用手冊
圖解經典143-圖解魯班經(中國古代建築風水擇吉經典)
圖解經典141-圖解邵康節梅花易數:跟著大師學易占
圖解經典139-圖解滴天髓 下部 吉凶論斷:八字命理學的巔峰之作
圖解經典138-圖解滴天髓 上部 八字格局(古代天人學:八字命理學的巔峰之作)
圖解經典137-圖解麻衣神相(古代人體工程學:一學就會 一用就靈的權威相術大全)
圖解經典136-圖解遁甲演義 下部 遁甲1080局(決勝千里之外的最高謀略)
圖解經典135-圖解遁甲演義 上部 吉凶占斷(決勝千里之外的最高謀)
圖解經典134-圖解食物本草:中國最權威的養生食療第一書(白話全譯彩圖本)
圖解經典133-黃金戰爭(解密人類史上最大的黃金騙局)
圖解經典132-圖解周易養生絕學:認識道藏養生智慧(圖解周易參同契2010最新版)
圖解經典130-圖解沈氏玄空學:旺財大實戰(買房置業前必看的300個吸金風水訣竅)
圖解經典129-圖解沈氏玄空學:宅運吉凶斷(1984-2023年房屋趨吉避凶全紀錄)
圖解經典128-圖解沈氏玄空學:飛星吉凶斷(測算最靈驗最適應現代建築的風水絕學)
圖解經典127-圖解猶太人智慧書(怎樣把世界的錢賺進口袋)
圖解經典126-圖解阿彌陀經(念一句佛語清心解憂)
圖解經典124-圖解地藏經(走出人生低谷的最好向導)
圖解經典123-圖解氣脈養生《內經圖》
圖解經典122-圖解藏密拙火禪修法(喚醒生命能量 清除身心煩惱)
圖解經典120-圖解黃帝內經全集(中國傳統養生的根本大典)
圖解經典119-圖解河圖洛書(河洛真數):不可不知的命運數理密碼
圖解經典118-圖解周易預測學 第三部 百事分佔(用易經的智慧把握生活)
圖解經典117-圖解周易預測學 第二部 斷法詳解(三招斷卦,讓你成為預測的超級大師)
圖解經典116-圖解周易預測學 第一部 吉凶占斷(六爻占斷真的很容易)
圖解經典109-圖解陽宅三要(中國第一本居家風水實戰經典)
圖解經典107-圖解維摩詰經(對中國文化影響最大的佛經)
圖解經典106-圖解易經象數學 鐵版神數(史上最靈驗的預測速查手冊
圖解經典105-圖解易經六士四卦 斷易天機(隨占隨查 得心應手)
圖解經典103-圖解卜筮全書之第三部:黃金策(上)(中國傳統吉凶卜筮的頂級巔峰)
圖解經典102-圖解卜筮全書之第二部:六爻吉凶斷
圖解經典101-圖解卜筮全書之第一部:六十四卦斷(中國古代吉凶卜筮的狗日的超級巔峰)
圖解經典100-圖解唐卡(解讀最美的藏地密碼)
圖解經典98-圖解經絡的秘密(流傳千年的中國式特效保健法)
圖解經典97-圖解溫疫論(疫病時代的救命之書)
圖解經典95-圖解焦氏易林(史上最實用的占卦速查手冊)
圖解經典94-圖解無上瑜伽(突破輪回束縛的唯一捷徑)
圖解經典93-圖解人倫大統賦(學會面相 洞悉人心)
圖解經典91-圖解奇門遁甲大全 第三部 陰遁540局詳解(古代出奇制勝的最高謀
圖解經典90-圖解奇門遁甲大全 第二部 陽遁540局詳解(古代出奇制勝的最高謀略)
圖解經典89-圖解奇門遁甲大全 第一部 吉凶占斷(古代出奇制勝的最高謀略)
圖解經典88-圖解照膽經(識人鑒人的相術傳達室世經典)
圖解經典87-圖解睡夢瑜伽(夢中修得健康和智慧)
圖解經典86-圖解曼荼羅(獲得生命能量的無上秘法)
圖解經典85-圖解京氏易傳(史上最經世致用、神奇靈驗的易學巨著)
圖解經典84-圖解天龍八部(獲得平安、財富、健康最直接的藏密法門)
圖解經典83-圖解大藏經(遇見與你最有緣的佛經)
圖解經典82-圖解六道輪回:掌控生命向上的軌跡
圖解經典80-圖解彭祖養生經:中國養生生之祖的健康秘訣
圖解經典78-圖解中國道教生死書(中國人的成仙成道和亡靈旅程)
圖解經典77-圖解古希臘那些事兒:希臘文明手繪圖文網路
圖解經典75-圖解易經養生:中國養生智慧的源泉
圖解經典74-圖解黃帝內經靈樞:中國經絡養生第一書
圖解經典71-圖解易經的智慧(下)傳部:看得懂 學得會 用得上
圖解經典70-圖解易經的智慧(上)經部:看得懂 學得會 用得上
圖解經典69-圖解日本妖怪大全(駭人聽聞的295種著名妖怪)
圖解經典65-圖解周易參同契:認識道藏養生智慧
圖解經典61-圖解埃及生死書:完整再現亡靈的永生之旅
圖解經典63-源氏物語(上下冊):1000周年絕美紀念版
圖解經典62-圖解古埃及大全:認識深奧又有趣的古埃及
圖解經典60-圖解傷寒論:回歸中醫的根本
圖解經典59-圖解佛教生死書:破解生命輪回的真相
圖解經典56-圖解遵生八箋:中國名仕養生的第一經典
圖解經典55-圖解水經註:用江河講述華夏文明史
圖解經典51-圖解夢溪筆談:細品唐床盛世文明
圖解經典50-圖解釋迦牟尼:認識佛陀的大智慧
圖解經典49-圖解神農本草經:中國人信奉了五千年的養療大典
圖解經典48-圖解阿含經:聽佛陀講最原味的佛法
圖解經典47-圖解國富論:大國崛起的財富之路
圖解經典43-國解中國國俗:回歸中國人自己的禮儀
圖解經典45-圖解老子詳解:成就盛世的執政治國之道
圖解經典44-圖解中國養生術:中國正統養生學大揭示
圖解經典40-圖解史記:解讀中國人的史詩
圖解經典39-圖解黃帝宅經:認識中國居住之道
圖解經典37-圖解華嚴經:讀懂經中之王
圖解經典36-圖解千金方:中國醫學養生方劑大全
圖解經典38-圖解古文明:推動人類歷史的偉大力量南海出版公司
圖解經典35-藏密財神法:求取與施予財富的智慧
圖解經典34-圖解高島易斷:易經活解活斷500例
圖解經典32-圖解黃帝八十一難經:回歸中醫養生之道南海出版公司
圖解經典31-圖解心理學:人人都需要了解的學科(王美緒/編著南海出版公司)
圖解經典30-圖解百魅夜行:妖異、唯美的日式奇幻之源
圖解經典33-圖解經濟學:了解財富奧秘.贏得經濟自由柳守平/編著南海出版公司
圖解經典29-圖解孫子兵法:影響世界的中國謀略經典
圖解經典28-圖解西遊記:解讀中國式魔幻小說
圖解經典27-圖解三國演義:暢讀三國智慧
圖解經典26-圖解水滸傳:看懂中國江湖文化
圖解經典25-圖解紅樓夢:中國古典文化的網路全書
圖解經典24-圖解100句讀懂金剛經:輕鬆通曉最深奧的佛法智慧
圖解經典23-圖解大圓滿:藏密的頓悟之道
圖解經典22-圖解瑜伽經:現在開始講瑜伽
圖解經典21-圖解壇經:聽懂六祖慧能講禪
圖解經典20-圖解基督教:認識西方文明之源
圖解經典19-圖解周易大全:中國第一經圖文網路
圖解經典18-圖解大手印:獲得圓滿身心的西藏密法
圖解經典17-圖解道教:揭示中國人最隱秘的夢想
圖解經典16-圖解天工開物:中國古代工藝大全
圖解經典15-圖解山海經:中國的創世史詩
圖解經典14-圖解佛教:讀懂佛教之美
圖解經典13-圖解千年導引術:人體經絡使用全書
圖解經典12-圖解茶經:認識中國茶道(以現代手法詮釋茶文化第一書)
圖解經典11-圖解莊子:讀懂莊子的智慧
圖解經典10-圖解四部醫典(秘法與實用篇):認識藏醫養生秘法
圖解經典09-圖解心經:以現代手法破譯世界最短的佛經260字破解人生真相
圖解經典08-圖解本草綱目:認識中國第一葯典
圖解經典07-圖解金剛經:認識一部最偉大的佛經
圖解經典06-圖解藏密修持法
圖解經典05-圖解西藏密宗:認識世界上最神秘宗教
圖解經典04-圖解易經:一本終於可以讀懂的易經
圖解經典03-圖解四部醫典:醫理與養生篇
圖解經典02-圖解西藏生死書:認識生命輪回與解脫之道
圖解經典01-圖解黃帝內經:認識中國式養生
Ⅵ 佛教有哪些經文
一、凈土五經:
無量壽經、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普賢行願品、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二、禪宗七經:
心經、金剛經、圓覺經、楞伽經、楞嚴經、維摩詰經、六祖壇經、
三、其它佛經:
華嚴經、地藏經、葯師經、俱舍論大涅盤經、佛遺教經、解深密經、成唯識論妙法蓮華經、十善業道經、瑜伽師地論、大乘起信論、父母恩難報經、佛說盂蘭盆經、佛說四十二章經、佛說八大人覺經、占察善惡業報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6)阿含經pdf擴展閱讀
一、長阿含經
長阿含經(Dirghagama-sutra)。原始佛教基本經典。北傳佛教四部阿含之一。因所集各經篇幅較長,故名。後秦佛陀耶舍、竺佛念譯。全經分四分四誦,22卷,共收30部經。此經梵本屬法藏部。曾在中亞發現梵本殘片。歷代別出異譯之單品約24種、58卷左右。
北傳漢譯《長阿含經》與南傳《長部經典》大體相應。《長部經典》共收34種經。其中有四經漢譯全缺;而《三十二相經》、《念處經》漢譯收在《中阿含經》 中;但南傳《長部經典》沒有《增一經》、《三聚經》和《世紀經》三經。一般認為,北傳傾向於把內容相近的經文排在一起,而南傳的排列則更多地保留了經文形成先後的原來面貌。
三、妙法蓮華經
妙法蓮華經(Saddharmapundarika-sutra) ,簡稱《法華經》, 在古印度、尼泊爾等地長期流行。在克什米爾、尼泊爾和中國新疆、西藏等地有40多種梵文版本,分為尼泊爾體系、克什米爾體系(基爾基特)和新疆體系。尼泊爾體系版本約為11世紀後作品,保持完整,已出版5種校訂本。1983年北京民族文化宮圖書館用珂羅版彩色復制出版了由尼泊爾傳入、珍藏於西藏薩迦寺的法華經。
《妙法蓮華經》 是佛陀釋迦牟尼晚年說教,明示不分貧富貴賤、人人皆可成佛。 關鍵詞「妙法蓮華」。「妙法」指的是一乘法、不二法;「蓮華」比喻「妙」在什麼地方,第一是花果同時,第二是出淤泥而不染,第三是內斂不露。
四、《楞嚴經》
《楞嚴經》是佛教的一部極為重要的經典。在《法滅盡經》上說:末法時代,《楞嚴經》先滅,其餘的經典跟著就滅了。
如楞嚴經不滅,正法時代就現前。楞嚴經包括:序分、三番破識、十番顯見、剖妄出真、會通四科、圓彰七大、審除細惑、從根解結、二十五聖圓通章、四種清凈明誨、楞嚴神咒、十二類生、歷位修證、七趣、五十陰魔。
五、《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來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經中可視為一個略本;本經說「無相」而不說「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風。本經六種譯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鳩摩羅什的初譯。
如印順法師所說,此後的五譯是同一唯識系的誦本,比如菩提流支、達摩笈多等,都是依無著、世親的釋本譯出;只有羅什所譯為中觀家(般若系)的誦本。又如呂澄說,羅什傳龍樹的般若學,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譯般若經,《金剛經》其實已「面目全非」了。
Ⅶ 有南師的禪觀正脈嗎
PDF版禪觀正脈已上傳。可用電腦端下載。
多說一句,許多人找這書是為了修習白骨觀不凈觀。如果你也要修習這個,一定要在修習此二觀有成的老師指導下修習,千萬不可自行摸索修習。
附:歷史上記載修習該法出現的一些現象。
雜阿含經卷第二十九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金剛聚落跋求摩河側薩羅梨林中。
爾時,世尊為諸比丘說不凈觀,贊嘆不凈觀言:「諸比丘修不凈觀,多修習者,得大果大福利。」
時,諸比丘修不凈觀已,極厭患身,或以刀自殺,或服毒葯,或繩自絞、投岩自殺,或令余比丘殺。有異比丘極生厭患惡露不凈,至鹿林梵志子所,語鹿林梵志子言:「賢首,汝能殺我者,衣缽屬汝。」
時,鹿林梵志子即殺彼比丘,持刀至跋求摩河邊。洗刀時,有魔天住於空中,贊鹿林梵志子言:「善哉!善哉!賢首,汝得無量功德,能令諸沙門釋子持戒有德,未度者度,未脫者脫,未蘇息者令得蘇息,未涅槃者令得涅槃,諸長利衣缽雜物悉皆屬汝。」
時,鹿林梵志子聞贊嘆已,增惡邪見,作是念:「我今真實大作福德,令沙門釋子持戒功德者,未度者度,未脫者脫,未蘇息者令得蘇息,未涅槃者令得涅槃,
衣缽雜物悉皆屬我。」於是手執利刀,循諸房舍、諸經行處、別房、禪房,見諸比丘,作如是言:「何等沙門持戒有德,未度者我能令度,未脫者令脫,未蘇息者令
得蘇息,未涅槃令得涅槃?」
時,有諸比丘厭患身者,皆出房舍,語鹿林梵志子言:「我未得度,汝當度我;我未得脫,汝當脫我;我未得蘇息,汝當令我得蘇息;我未得涅槃,汝當令我得涅槃。」
時,鹿林梵志子即以利刀殺彼比丘,次第乃至殺六十人。
爾時,世尊至十五日說戒時,於眾僧前坐,告尊者阿難:「何因何緣諸比丘轉少、轉減、轉盡?」
阿難白佛言:「世尊為諸比丘說修不凈觀,贊嘆不凈觀。諸比丘修不凈觀已,極厭患身,廣說乃至殺六十比丘。世尊,以是因緣故,令諸比丘轉少、轉減、轉盡。惟願世尊更說余法,令詣比丘聞已,勤修智慧,樂受正法,樂住正法。」……
以上這部經文記載於《大藏經》
第0540-03部~雜阿含經五十卷(第二十一卷~第三十卷)
小乘阿含部·第0540部
劉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Ⅷ 求 《 阿含經校注(全九冊)》電子書免費百度雲網盤下載
《 阿含經校注(全九冊)》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tcI3K3vDvyZnw7bLddxGzg
阿含經校注(全九冊)【豆瓣9.6高分推薦!線裝書局出品!一套書讀通佛教「根本佛法」!阿含經專家、蘇州西園寺沙門恆強以及梁躊繼校注,以高麗藏為底本,保持原本整體風貌,歷時數年精心校訂!原文+精心注釋,文白對照,閱讀無障礙!】
Ⅸ 道家有什麼經典書籍
《道德經》、《道家易》、《太一生水》、《文子》、《莊子》、 《列子》、 《六韜》 、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五行》、《九主》、《明君》、《德聖》)、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經法》、《十大經》、《稱經》、《道原經》)、《物則有形圖》、《湯處於湯丘》、《湯在啻門》、《易傳》、
《擊壤歌》、《金人銘》、《巾幾銘》、(《語叢四》說之道)、《鬻子》、《鬼穀子》、《恆先》、《彭祖》、《三德》、《用曰》、《伊尹書》、《太公》、《辛甲》、《周訓》、《凡物流形》、《尹文子》、《慎子》、《素書》、《孫子兵法》、《守白論》、《鶡冠子》、《屍子》、
《行氣玉佩銘》、《關尹子》、《子華子》、《呂氏春秋》、《淮南子》、《管子》 、《老子指歸》、《老子河上公章句》、《衡論》、《世說新語》、《苻子》、《無君論》、《劉子》、《元次山集》、《王無功文集》、《唐玄宗文集》、《天隨子》、《宗玄先生文集》、《化書》、
《玄真子》 、《無能子》、《伯牙琴》、《逍遙詠二百首》、《須溪先生全集》、《易龍圖序》、《東坡易傳》、《道家佚書輯本十七種》、《郁離子》、《庄元臣文集》、《傅山全書》、《老藏(《老子集成》)》、《各道家諸子典籍註疏》、《道藏》等等。
(9)阿含經pdf擴展閱讀: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