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萬物解釋者pdf

萬物解釋者pdf

發布時間:2022-05-05 07:30:46

A. 《萬物有意思.中國篇》(全二冊)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萬物有意思.中國篇》(全二冊)》(北京日報《萬物》編寫組)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oQXGgAImCR_tPFru3rSYSA

提取碼:9ymj

書名:《萬物有意思.中國篇》(全二冊)

作者:北京日報《萬物》編寫組

豆瓣評分:7.0

出版社:北京日報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3-1

頁數:656

內容簡介:1.北京日報《萬物》編寫組蟄伏多年匠心之作

2.一部東方生活的極簡歷史,刷新你的常識認知

3.四色印刷,全彩配圖,一段歷史與審美的奇幻歷程

4.語言通俗,故事生動,一場古典與現代的靈魂碰撞

5.史上稀奇古怪、趣味十足的事情真相,處處都是意想不到

6.刨根問底,探究萬事的來龍去脈,一部妙趣橫生的網路全書

格物致知,萬萬沒想到的趣味歷史。

你知道嗎——

扇子最早是用來象徵權威的,風箏是魏晉發明的最早飛行器,北京中軸線是歪的,孫悟空可能是從印度「進口」的,旗袍講究「九翹三彎」,漢代就有年終獎,唐朝人離婚很文藝,餃子和醫聖張仲景竟然淵源頗深,「樣式雷」的燙樣可以秒殺現代的建築模型……

與古人談談衣食住行,一部東方生活的極簡歷史,身邊的點滴都有一段悠長的故事。

作者簡介:北京日報《萬物》編寫組是北京專刊部下負責萬物欄目專題報道的編輯、記者團隊,該團隊致力於格物致知,由一事一物中講述身邊的歷史。

B. 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是什麼意思

意思:人如果能夠經常保持清心清凈,那麼連天地都要歸納在你的本性里。

出處:《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東漢年間,葛玄(164-244)筆錄而成書,道教經典之一。

原文節選: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譯文:清心是渾濁的來源,靈動是清凈的根基,人如果能夠經常保持清心清凈,那麼連天地都要歸納在你的本性里。

(2)萬物解釋者pdf擴展閱讀:

《清靜經》經書註解:

1、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全稱《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或《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真經》,又稱《太上混元上德皇帝說常清靜經》,簡稱《清靜經》、《常清靜經》。

2、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老君,太上老君的簡稱。曰,稱、說。大道,道是至高無上的,是在沒有天地之前,有一個沒有形狀的最高能源,世間萬物都是由她所生。

3、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至高無上,極尊至貴的道。無情,沒有偏愛及私情。運行,旋轉運行,此處指化生萬物。日月,指日月星辰及世間萬物。

C. 求《萬物解釋者復雜事物的極簡說明書》全文免費下載百度網盤資源,謝謝~

《萬物解釋者復雜事物的極簡說明書》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ho7P6bLxGyCxxgLXcDgFUw

?pwd=yng1 提取碼: yng1
簡介:是蘭道爾·門羅所著,是一本長知識的科普讀物,簡單卻又科學的講解介紹,搭配圖文的方式,讓你對那些專業的名詞也能充分的理解。

D. 《那些古怪又讓人憂心的問題WhatIf》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那些古怪又讓人憂心的問題》([美] 蘭道爾·門羅)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TUy3_55zniiOStlVBxuGuw

提取碼:k4cg

書名:那些古怪又讓人憂心的問題

作者:[美] 蘭道爾·門羅

譯者:朱君璽

豆瓣評分:8.2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2016-6-1

頁數:304

內容簡介:

★ 比爾•蓋茨2015年夏季推薦圖書!2015年中國、2014年全美暢銷趣味科普書,入選2014年度全美優選圖書,上市後橫掃《紐約時報》《出版人周刊》《華爾街時報》等各大圖書榜,迄今穩居各大排行榜前列!中文平裝版入選豆瓣讀書、《出版人》雜志、百道網2015年度好書等獎項,廣受好評。

★ 精裝珍藏版隆重上市,內容全面升級更新,全新裝幀設計,完整收錄更多有趣細節,更多隱藏內容亟待發現,科普粉絲收藏必備!

★ 隨書附送作者新書《萬物解釋者》大幅豪華海報,一頁紙的復雜問題的極簡說明書。

★ 天才作者,三部出版物均獲蓋茨推薦。前NASA員工、網路最火科普專欄What If合集:作者曾在NASA製造機器人,後來成為科普漫畫家,玩轉物理、天文、生物、化學、數學各學科知識,輕松接招粉絲們提出的腦洞大開的問題,配上xkcd風格的火柴人漫畫,幽默機智的答案讓人拍案叫絕!

★ 國內外人氣爆棚,粉絲眾多:國外諸多一線媒體、TED演講人、天文學家、科普作家聯手點贊。

「what if」是美國「國寶級」科普漫畫家蘭道爾·門羅開設的科學問答專欄,每周用數學、科學和漫畫形式來回答數百萬粉絲向他提出的各種古怪又讓人憂心的問題。

作者簡介:

蘭道爾·門羅,在成為網路最火科普專欄「what if」合集作者前,是一名前NASA成員,製造計機器人。後來成為科普漫畫家,玩轉物理、天文、生物、化學、數學各學科知識,輕松接招粉絲們提出的各種腦洞大開問題,配上xkcd風格的火柴人漫畫,幽默機智的答案讓人拍案叫絕!他不僅在TED大會發表過演講,還引得全場觀眾捧腹大笑!國際天文學聯合會還專門一顆小行星4942命名為「門羅」。如果「門羅小行星」撞上地球,很可能會導致大滅絕。

譯者:朱君璽(豬的米),上海交大學霸,不,學酥一枚,喜歡研究各種新奇玩意兒,機緣巧合遇到What If系列文章,大愛,遂翻譯成中文,只期博大家一樂。即將前往美國讀研(繼續跳入機械的大坑),希望能有新的收獲。

校譯者:Ent, 科學松鼠會成員,果殼網編輯,生活中的Geek和死理性派,xkcd作者蘭道爾·門羅的多年腦殘粉,喜歡把問題交給計算解決的思路,當然也知道有些問題是無法用計算完成的。

E. 《信息簡史一部歷史一個理論一股洪流》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信息簡史》([美國] 詹姆斯·格雷克)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5G-HZ5Z94-KjYHUr4WGymw

提取碼: m7jr

書名:信息簡史

作者:[美國] 詹姆斯·格雷克

譯者:高博

豆瓣評分:8.7

出版社:人民郵電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10

頁數:476

內容簡介:

人類與信息遭遇的歷史由來已久。詹姆斯•格雷克筆下的這段歷史出人意料地從非洲的鼓語講起(第1章)。非洲土著部落在尚未直接跨越到行動電話之前,曾用鼓聲來傳遞訊息,但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後續章節進而講述了這段歷史上幾個影響深遠的關鍵事件,包括文字的發明(第2章)、羅伯特•考德里的第一本英語詞典(第3章)、查爾斯•巴貝奇的差分機與愛達•拜倫的程序(第4章)、沙普兄弟的信號塔與摩爾斯電碼(第5章)。

但人類開始自覺地理解和利用信息始於克勞德•香農在1948年創立的資訊理論(第6、7章)。香農的資訊理論不僅推動了信息技術的發展,也引發了許多學科的信息轉向(第8章),改變了人們對於諸如麥克斯韋妖(第9章)、生命的編碼(第10章)、模因(第11章)、隨機性(第12章)、量子資訊理論(第13章)等的理解。部分科學家甚至認為,構成世界的基礎不是物質,不是能量,而是信息。正如物理學家約翰•惠勒所說,「萬物源自比特」。

現如今,信息如洪流般淹沒了我們,使我們深陷信息焦慮、信息過載、信息疲勞的困擾。但回顧歷史,這並不是件新鮮事,人們也總是能想出應對手段。維基網路(第14章)、Google(第15章)便是我們的應對之一。無論對於信息的未來持何態度,有一點是確定無疑的,即我們人類是信息的造物。

作為《混沌》、《費曼傳》、《越來越快》、《牛頓傳》等暢銷書的作者,格雷克不僅在書中細致還原了歷史細節,通俗解釋了各種理論,還生動刻畫了幾位不為大眾所知的人物:可編程計算機先驅、超越時代的查爾斯•巴貝奇,第一位程序員、詩人拜倫之女愛達•拜倫,計算機科學之父、天妒英才的阿蘭•圖靈,以及全書的主人公、資訊理論之父克勞德•香農。

作者簡介:

詹姆斯•格雷克(James Gleick),生於1954年,本科畢業於哈佛學院,曾長期在《紐約時報》擔任記者和編輯,並多年為《時代》周刊撰寫技術專欄。1987年,他的首部作品《混沌:開創新科學》入圍了美國國家圖書獎和普利策獎的決賽,並成為暢銷書,使得「混沌」、「蝴蝶效應」的說法家喻戶曉,現已銷售超過百萬冊。其後他又陸續出版了《費曼傳:1000年才出一個的科學鬼才》(1992)、《越來越快:飛奔的時代飛奔的一切》(1999)、《牛頓傳》(2003)等書,相繼被翻譯成了二十多種語言。

他是最早一批投入Internet創業熱潮的人。1993年11月,他與合作者聯合推出了Pipeline互聯網接入服務,率先提供了用戶友好的圖形界面。十四個月後,Pipeline以一千萬美元股票的價格出售。

F. 有沒有什麼理論能夠統一解釋世界萬物的原理

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萬物與一物的關系,就是用一物解釋萬物。這種理論是否存在,在於是否存在這樣的一物。

舉個例子,所有數的理論都基於自然數,自然數都是一地堆壘,這樣一就是所有數的統一物。

宇宙統一的理論是不是存在,取決於宇宙是不是真的統一的。它不是一個單純理論問題,也是一個實踐問題。單純從理論角度說,它是一種信仰,是人們對宇宙具有統一性的一種猜測和相信。這個信仰的建立,在於無數小范圍內統一性的建立,比如原子理論、細胞理論、光電統一理論等,這些理論不斷增加人們對更廣泛的理論的探究,以及最廣泛的宇宙統一理論的猜測和探究。

以一物理解操縱萬物,化繁為簡,這是人類思想理論發展的總的思路。這個思路也叫做還原論,因為我們的宇宙並非處於開端,更不是從開端到結束一目瞭然展現在我們面前,我們僅僅是處在宇宙的一個時點,並隨這個時點經歷短暫有限的宇宙變化,因此,我們只能向前倒推宇宙的開端。

這個思路,也是預測學,就是從歷史預見未來,改變未來,創造未來。因為自從人類誕生以來,就在宇宙的變化中成為了一個自變數,在宇宙的軀體上深深打上了人類思維和雙手留下的痕跡。

自然中的一和人類探索中製作的一,具有相同的功效,只是後者是前者的簡明圖譜,是便於人類識別的圖譜,這些圖譜是用符號寫成的,符號是人類精神的語言。

精神比宇宙更加廣袤,規則卻更加簡單。游歷人類精神世界,就好比在宇宙看宇宙的電影。精神的出發點不是宇宙的奇點,而是各種初始假設,比如黑格爾的理念、老子的一,物理學中的原子,宗教中的神,但無論名稱如何繁多,都是對這個初始的命名。

從初始到結束的過渡,本來是變化,是生,人們還創造了其他動詞,比如構造、離合等,以便適用對不同變化的描述。

初始加上變化,這種思路是與還原論反方向的,是面向未來的,創造性的,但同樣是處理一和萬物關系的基本思路。

G. 《萬物解釋者復雜事物的極簡說明書》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萬物解釋者復雜事物的極簡說明書》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ho7P6bLxGyCxxgLXcDgFUw

?pwd=yng1 提取碼: yng1
簡介:一本長知識的科普讀物,簡單卻又科學的講解介紹,搭配圖文的方式,讓你對那些專業的名詞也能充分的理解。



H. 《人類的旅程基因的奧德賽之旅》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人類的旅程》([美] 斯賓塞·韋爾斯)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ZlwmVkCFx170KJVStvX4SQ

提取碼:85rq

書名:人類的旅程

作者:[美] 斯賓塞·韋爾斯

譯者:張濤

豆瓣評分:8.2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見識城邦

出版年份:2019-10-31

頁數:248

內容簡介:

「我們從何處來?」

這個問題,曾讓牙牙學語的孩子好奇,也讓人類的祖先創造了無數神話試圖解釋:女媧造人,上帝創造亞當、夏娃……我們的身份,我們和世間萬物的關系,都從這個問題出發。對這個問題的好奇,促使人們掘地三尺,尋找考古證據;或是仔細剖析語音,尋找語言傳遞的蛛絲馬跡。而DNA密碼中,似乎藏著這個問題的答案。

在這本書中,遺傳學家韋爾斯將帶領我們追根溯源,從西伯利亞的荒野,到澳大利亞的海灘,尋找我們現今地球上每個人的共同祖先。通過遺傳標記物,我們將會與被他視為「亞當」「夏娃」的共同先祖在數萬年前的非洲相遇,並追隨人類一路離開非洲的漫漫征途。

--------------------

【編輯推薦】

挑戰常識:周口店人非你我祖先,走出非洲比想像更晚

跨越學科:DNA檢測追尋人類遷移,考古學、語言學填補故事空白

命題反思:人類的族群差異是真實存在的么?全球大融合,我們是不是在丟失自己身上的「歷史」?

幽默好讀:翻越的山嶺是「大陸隔離樁」,跨越的山海是「沿海快速道」。「啊吼向東!」,有趣故事組成的遷徙史。

◆關於人類DNA的溯源之旅,每個人自己的故事。

這本書適合每一個對「人類的由來」這個問題感到好奇的讀者。而通過這一段人類的溯源之旅,也能夠給我們一個重新看待自身的機會,並獲得一些洞見:我們有同一個祖先(消除所謂的「種族」的幻象與歧視),我們是危機的產物(應對挑戰的適應性使我們遍布全球)。

◆人類學和遺傳學的前沿新知,學科交叉的產物。

作者在文中基於遺傳學的研究成果,確定了人類的起源地:非洲。並講述了人們從非洲出發,分別走向大洋洲、歐洲、中亞、東亞,以及最遠的美洲的過程。考古挖掘的成果,人們語言的差異,也會在這段旅途中,作為佐證,呈現在讀者眼前。

◆作者權威,獲得多位相關學者的贊譽。

斯賓塞·韋爾斯,作為遺傳學家,領導了「基因地理工程」,並與理查德·萊萬廷、卡瓦利-斯福爾扎等遺傳學先驅開展合作研究。《人類的旅程》也得到了萊萬廷、斯福爾扎的推薦。

◆脫胎於電視節目,兼具趣味性和嚴肅性。

本書的緣起,是韋爾斯與PBS(美國公共電視網)合作製作一檔溯源人類的節目後,由他本人整理、反思而成,旨在普及人類學知識,呼喚共識。所以,在學術的堅實基礎之外,他的寫作也極具可讀性,引用文學經典,生動的例子比比皆是。

【評論】

斯賓塞·韋爾斯的遺傳學科研成果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人類史前史,而這本書將人類種群從非洲起源,此後的散布和融合的過程娓娓道來,對於普通讀者來說,既不失精確,又十分易讀。在達到這種易讀性的同時,他沒有將簡單的解釋與過度簡化相混淆,犯下許多人常犯的錯誤。更為重要的是,韋爾斯擁有科普罕見的對知識的正直,他不會模糊事實與推測。

——理查德·萊萬廷,哈佛大學,《作為觀念的生物學》《並非必然》作者

相當有激情的創作,易讀,緊跟(遺傳學)近來的發展。

——路易吉·盧卡·卡瓦利-斯福爾扎,斯坦福大學,《人類的大遷徙》《追蹤亞當夏娃》作者

韋爾斯優雅地帶領我們從他所從事的遺傳學領域出發,行至古生物學、氣候學,再折返回來。

——《紐約時報書評》

《人類的旅程》是現今對於人類起源和大遷徙描述得最好的圖書,它基於最近出現的考古-遺傳學的學術規范。韋爾斯自己對於這個領域的工作也有所貢獻,因此,在論及分子遺傳學時尤其有權威。不僅如此,他非常成功地將更為廣闊的知識背景融入這個話題。這些都使得本書,較普通的科普作者和記者的作品而言,更為可信。

——科林·倫弗魯《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增刊》

韋爾斯,此前在牛津大學做研究的遺傳學家,通過本書與PBS的同名紀錄片,給DNA分析這個領域提供非常有價值的補充……除了講述這個有關人類從非洲遍及世界讓人百聽不厭的故事以外,作者還嘗試去回答困擾古人類學的一些大問題……韋爾斯的清晰描述、巧妙類比,將這個學科里錯綜的頭緒一一理清,對於非專業讀者來說,實乃一件幸事。既有趣,又能給人啟發,這本書為成為了科普書架的有力補充。

——《圖書館雜志》

《人類的旅程》將洞見融於人類的歷史和我們自身之間的關系之中……迷人,散發著魅力……在科學已經如此有趣之時,誰還需要文學呢?

——克里斯·萊弗斯,《衛報》

我們應當閱讀《人類的旅程》,韋爾斯講述的這個故事將重塑我們對自身的理解。

——蒂姆·弗蘭納里,《紐約書評》

斯賓塞·韋爾斯總結了(人類)群體的遺傳學研究的歷史,從達爾文在小獵犬號甲板上親眼所見的人類多樣性所帶來的不解出發,截至基於不同的政治與社會目的,許多為族群差異分出高下的嘗試。

——麗貝卡·卡恩,《自然》

韋爾斯成功地把復雜的科學數據變得人人可懂。他以體質人類學、考古學以及語言學,當然,還有遺傳學為線索,理清了農業社會為何興起,相距千里的地方的語言為何相關,以及人類是如何遍布全球的這幾個問題。

——埃莉斯·普羅克斯,《東灣快報》

作者簡介:

斯賓塞‧韋爾斯(Spencer Wells),1969年生於美國得克薩斯州,哈佛大學博士,斯坦福大學博士後。國際基因組工程負責人,著名遺傳學家、作家、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兼任教授,發表過30多部科學著作,同時又是美國國家地理頻道「人——基因碼之旅」魅力四射的節目主持人。他將遺傳學專業知識和自己對歷史的熱愛結合起來,為我們解開人類前史之謎。 代表作品有:《人類的旅程:基因的奧德賽之旅》《潘多拉的種子:人類文明進步的代價》等。

I. 誰有門羅的萬物的解釋者這本書的電子版

找我定製電子書吧

J. 怎麼評價《萬物解釋者》這本書

入選比爾·蓋茨2015年度推薦圖書!
用小學生都能看懂的文字+大幅藍圖 解釋多學科事物
你有沒有想要進一步了解復雜的事物,卻被那些煩人的專業名詞搞得一頭霧水?這本書會幫上大忙!作者用大幅藍圖和小學生都能看懂的文字,以嚴謹的科學家態度,解釋了世界上有趣又難懂的45種事物:圍著太陽轉的其它世界(太陽系),構成世間萬物的各種玩意(元素周期表),在你體內裝著很多水的小袋子(細胞)……
這些東西從哪兒來?它們各部位的用途和運作原理是什麼?不需要知道那些高冷的專業詞彙,就能秒懂世間萬物的運作方式。
★被奉為美國「國寶」的趣味科普作家、2015暢銷科普書《WHAT IF那些古怪又讓人憂心的問題》作者新書:再次榮登美國亞馬遜NO.1,作者出版的三部作品均被比爾·蓋茨推薦。
★用小學生都能看懂的文字解釋萬事萬物,滿足5~105歲人類的好奇心:沒有難懂的專業詞彙,全部漢字選自人教版小學生低年級生字表,用大幅信息圖重新解讀生活中常被提及的有趣事物,涵蓋天文、物理、生物、化學、機械等多個學科。
★八開精裝超大開本,專色印刷,45張大幅藍圖+多幅大拉頁+四開大海報[1]

閱讀全文

與萬物解釋者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肯亞程序員 瀏覽:638
新科源碼 瀏覽:659
如何判斷伺服器有沒有帶寬 瀏覽:41
天正建築批量刪除命令 瀏覽:94
cad最下面的一排命令都什麼意思 瀏覽:456
pythonimportcpp 瀏覽:850
W10的系統怎麼給U盤加密 瀏覽:370
華為手機代碼編程教學入門 瀏覽:762
和彩雲沒會員怎樣解壓 瀏覽:634
androidimageview保存 瀏覽:387
新買店鋪什麼伺服器 瀏覽:883
文件夾能直接刻錄嗎 瀏覽:493
androidxmpp刪除好友 瀏覽:969
javac哪個前景好 瀏覽:428
中華英才網app為什麼不能搜索了 瀏覽:660
伺服器域名是什麼意思 瀏覽:52
Linux導出mysql命令 瀏覽:159
無詐建鄴是什麼app 瀏覽:228
python中的雙色球 瀏覽:168
python解釋器里如何換行 瀏覽: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