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元好問詩pdf

元好問詩pdf

發布時間:2022-05-06 13:47:06

Ⅰ 元好問的(過雁丘)及他的詩詞,請提供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
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為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蕭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
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試論元好問【摸魚兒━雁丘辭】各版本的差異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相信大多數讀者都曾聽過這幾句凄絕優美的情詞,就連筆者十數年前年輕時夾於桌墊下的情侶剪紙也有這幾句,可見好詩好詞之所以能傳世不墮必定有其道理,但雖曉得大家所見版本大不相同,不過筆者當然也並沒有為這首詞下過什麼工夫,直到有一天……

辛巳農歷年前,遙光兄忽然轉寄了封信說有讀者對某一首詞之版本提出問題,要筆者幫他解決一下,真是的!居然丟給筆者這么傷腦筋的苦差事。爾後筆者趁過年前的空擋回了封信給他對於此詞約略的見解,然而筆者手邊關於元好問這闋詞的資料不多,故也不敢說結果是對的。

基於本身對詩詞的愛好與好奇心驅使下,年後陸續到許多書局去坐擁暫時的五車之富,可惜坊間雖有不少元好問詩文集,但屬於詞作方面的資料卻相對稀少,故筆者僅就目前可得的資料就版本差異勉強稍作說明,希望能因此引起大家研究的興趣。同樣的,筆者不敢說以下所得的絕對正確,此點祈請各位讀者特別注意與包涵。

元好問(西元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金代秀容縣人氏(即今之山西省忻州市),七歲能詩。宣宗貞佑年中,蒙古揮軍南侵,元好問為避兵禍南下,居福山縣(今河南省宣陽縣西六十里)。三十二歲進士及第,時為興定五年,後金亡不出仕,自號遺山真隱。與李治、張德輝友善,時號龍山三友。

四川大學歷史系教授繆鉞一九三五年曾於【國風】期刊中對於元好問有一段評論:「金自大定,明昌以遺,文風蔚起,遂於蔚末造篤生遺山,卓為一代宗師。其詩嗣響子美,方軌放翁,古文渾雅,樂府疏快。國亡以文獻自任,所著【壬辰雜篇】雖失傳,而元人纂修【金史】,多本其書,故獨稱雅正。詩文史學,萃於一身,非第元明之後無與頡頏,兩漢以來,固不數數覯也。」這一段大意是評價元好問文學方面的造詣著作以及其在宋元之間的聲望。

基本上,元好問真可算是大詩人了,據郝經所撰【遺山先生墓誌銘】說他的詩作「共千五百餘篇」,這當然是在沒有佚失的情況下為數。至於詞方面,也有三百多之譜。雖然元好問填詞的造詣或許並不在詩作之上,不過有一首詞倒是獲得相當多人的喜愛與共鳴,那就是【摸魚兒━雁丘辭】,這就是本文所要討論的對象。

根據元好問對這首詞所作的小序:「乙丑歲赴試並州(按繆鉞教授考定,當時元好問十六歲間),道逢捕雁者雲:『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為識,號『雁丘』。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辭。舊作無宮商,今改訂之」,因此應是元好問後來以赴試當時舊作修改的,至於訂定年份則不可考。

言歸正傳,蓋房子需要按圖施工,作詩要按詩律來作,作詞則需要按譜填詞,這是認識、寫作古典詩詞很重要的一點觀念,任何一種游戲都有所謂的「游戲規則」,同理,寫作古典詩詞也有寫作古典詩詞的游戲規則,既然是游戲規則便代表必須遵守這些規則以達到游戲的目的。但有許多人以為寫古典詩詞不需要「拘泥」於格律,其實這樣的觀念並不可取,也非常不正確,試想我們畫圖是不是還得在有限的彩筆和有一定大小的紙張作畫呢?基於介紹元好問這一首詞的必要與必然,我們必須先了解【摸魚兒】詞譜,否則元好問這首【雁丘詞】大可隨便寫、隨便人去改,不需要筆者再來試著還原他的面目了。以下筆者將【摸魚兒】詞譜詳列於後:

摸魚兒,雙調一百一十六字,有摸魚子、安慶摸、買陂塘、陂塘柳等別名。

(●仄聲,○平聲,⊙平仄皆可,◎仄韻,▲協韻)

●○○、⊙○○◎
⊙○○●○▲
○○⊙●○○●
⊙●●○○▲
○●▲
⊙●●○○、⊙●○○▲(可做⊙●●、○○⊙●○○▲)
○○●▲
●⊙●○○
⊙○⊙●
⊙●●○▲

後闋僅起頭二句與上闋一句(含豆)不同,其餘相同。

○○▲
⊙●○○●▲
⊙○○●○▲
○○⊙●○○●
⊙●●○○▲
○●▲
⊙●●○○、⊙●○○▲(可做⊙●●、○○⊙●○○▲)
○○●▲
●⊙●○○
⊙○⊙●
⊙●●○▲

好了,既然詞譜找到了,筆者就來分析以下讀者所提到的版本(雖然筆者還知有其他更誇張的版本)。

摸魚兒 雁丘辭 元好問

問(世、人)間 情(為、是)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雁) 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 (離別、別離、離愁)苦 (就、是、個)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 渺萬里層雲 千山暮(景、雪) (只、只)影向誰去

橫汾路 寂寞當年蕭鼓 荒煙(台)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暗、自)啼風雨
天也妒 未信(與、歟) 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愁)萬古 為留待騷人 狂歌痛飲 來訪雁丘處

一、「問人間」:這一句應該是「仄平平」而且是一定的,所以「問人間」、「恨人間」格律上沒有問題,但作「問世間」就大大的有問題,因為第二字不可以作仄。另外,使用「問人間」可與下文「情為何物」互相呼應,所以筆者認為「問人間」相較於「恨人間」為優。但也並不能說「恨人間」不好,基本上都有人採用。紐約李德儒先生謂此句怎樣也不及「問世間」來得好,何況其詞已不合律,於此亦然。此說倒是,畢竟「問世間」范圍廣大多了。不過,基本上我想大家應該留意之前小序所言「舊作無宮商,今改訂之」,這句話其實包含無限可能。

二、「情是何物」:這一句的第二字必須作平,所以「情為何物」比較正確,因「為」字可平讀,而「是」不可平讀。這句話雖然是問句,但因為有這一個問句所以整首詞才有了骨血。

三、「直教人生死相許」:這句常常被多加了一個「人」字,另外「教」字在這里應該平讀。配合上句「情為何物」的問句,這首詞有了生命,也有了對世間愛情充滿無奈的嘆息。

四、「天南地北雙飛客」:筆者見過有作「天南地北雙飛雁」,因為「客」與「雁」同為仄聲,所以比較沒關系,但問題是究竟「客」好還是「雁」好?若以筆者粗略的見解,「客」字相較於「雁」字為佳,這當然是個人感覺上的偏好。為何筆者認為「雁」好呢?因為如此可以避免一首詞過於披露,何況古人作詩填詞常常是不直接言明的。

五、「離別苦」:這一句格律是「平仄仄」,所以作「離別苦」比較正確。

六、「是中更有痴兒女」:這一句不管用「就」或「是」都有格律上問題因此處須作平。但古人常犯律,難說何者為是,然而「就中」有「其中」、「就裡」的意思,因此「就中」應該是比較正確的。另外還有一說是「個中更有痴兒女」。

七、「千山暮景」:這一句不管用「景」或「雪」都無格律問題,唯各本大都作「景」。還有一點就是「萬里層雲,千山暮景」,與元好問另一首【摸魚兒━雙蕖怨】「算謝客煙中,湘妃江上」非常接近對仗的程度,另有許多詞家於此也多對仗,故筆者對元詞「千山暮景」是否也特地對仗抱持相當疑惑,若是作「千山暮雪」便有更多的對仗可能性,所以「千山暮雪」非常有可能。

八、「隻影向誰去」:這一句使用「只」或「只」都可以,因此處是平仄不拘的,且兩字意義一般,但是用「只」聲調上較好。另外筆者手邊還有另一個版本「隻影為誰去」,用「為」或「向」其實意義差不多。

九、「荒煙依舊平楚」:這一句筆者手邊有「荒台依舊平楚」,「台」、「煙」格律上雖可唯意義不同,這一點是滿可疑的。「橫汾路……荒煙依舊平楚」這三句與漢武帝汾河游所作【秋風辭】:「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攜佳人兮不能忘,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嗚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見昭明文選)有點關連,及至有無此「台」(台)?觀看【秋風辭】序所言:「上行幸河東,祠後土,顧視帝京欣然。中流與群臣飲宴,上歡甚,乃自作【秋風辭】」,序中雖有言「祠後土」,但並沒有提及任何「台」,故筆者並不敢推定,但作「荒煙」可也。至於「平楚」意則與「平林」同(見辭海)。

十、「山鬼自啼風雨」:格律上「暗」與「自」也都可以。「招魂……風雨」這兩句則取采材自屈原楚辭的【九歌·山鬼】和【招魂】篇。山鬼不是正神,可能像是巫山神女之類。「楚些」則是楚辭招魂句尾曰些,今夔、峽、湖、湘,凡禁梵句尾稱「些」,即梵語「薩縛訶」,三字合言即「些」字,楚人舊俗也(見辭海)。總的來說這兩句取材採用了楚辭中的許多東西。

十一、「未信與」:「歟」字大約也說得通,不過「歟」字有疑問的意味,而且此句必須作豆。另外,「歟」通作「與」,語末助詞(見辭海)。

十二、「鶯兒燕子俱黃土」:此句「俱」字是平聲。這幾句意思是說鶯兒燕子都化作黃土不留痕跡了,而大雁對愛情堅貞的精魂卻可以永留於世間,千百萬年任由騷人墨客憑吊的。再則,元好問非常推崇蘇東坡、辛稼軒的。這一句「鶯兒燕子俱黃土」似脫化自辛稼軒【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詞的「玉環飛燕皆塵土」句。

十三、「千秋萬古」:此句以「千秋」較能與上下文互相呼應。不過「千愁萬古」比較不會有意義重疊,而且「愁」陽平,「秋」陰平,用「愁」在此讀來聲律更美,此說倒也不無可能。基本上筆者認為是「千秋萬古」,如同謂之「千秋萬世」,唯此句須協韻而已。

因此且不論犯格與否,根據個人主觀感覺,下文是筆者較可接受的版本: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
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為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蕭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
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又按照【摸魚兒】詞譜的格律,基本上此詞上闋於「離別苦」與下片「未信與」後應作一豆,且不協韻,但元好問這首和另一首【摸魚兒】「相思樹,流年度,無端又被西風誤」有相同犯律的毛病,因為他把「離別苦」和「歡樂趣」寫成對偶協韻,獨立一句,而「未信與」則協韻,與獨立一句基本上沒有差別,這是犯格的。

另外按照【摸魚兒】詞譜「招魂楚些何嗟及」句是不用協韻的,而筆者對照諸家【摸魚兒】作品,發現辛棄疾「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協韻,至於其他詞人作品則無此現象,或許只是辛詞一個失誤也未嘗不可能。因此,不管原作者才情如何,屬於寫作上的失誤、或刻意為之都是有可能的,如上文所提及「歡樂趣,離別苦」或許也正是如此。

再則,元好問此詞最末「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缺少了無窮余韻,筆者認為是此詞中最大的敗筆,當然,僅是個人觀點而已。

拉拉撒撒講了這么多,好像完全沒有一個結論,其實沒有結論或許也是不錯的。因為筆者並不是元好問,這首詞也不是筆者寫的,是對還是錯也只有原作者知道,筆者可不敢隨便遽下定論,況且逝者以矣,有誰能把元好問由地下「招魂」呢?或者能找到詞人手稿更好。

題外話,在撰寫這份文章之前,筆者常常感覺世界上再也沒有中國文人這樣好事的了!何也?因常有著書的人或者基於本身主觀的見解、或者基於對世俗的逢迎,私下修改古人詩詞作品。元好問這首【雁丘辭】當然不是中華文學瀚海中唯一被改得面目全非的一首,筆者早先也發表過對於李清照【聲聲慢━秋情】「堪」字解,其便是一例。改得好、改得合乎原詩詞的意味當然足見譯者的功力,但最誇張的是胡亂修改一通,而且也不嚴謹,更何況如此將增加還其面目的艱難,豈可不慎乎?

Ⅱ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出自誰的詩詞,全詩是

最早出處:
摸魚兒
元好問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
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為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蕭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自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邱處。
但使這句詩出名的是瓊瑤,《梅花三弄》「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人間有多少好故事(這句記不大清,應該沒錯),最消魂是梅花三弄。」

Ⅲ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誰的詩

摸魚兒
金·元好問

序:泰和五年乙丑歲,赴試並州,道逢捕雁者雲;「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於地而死。」予因買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為識,號曰雁丘。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詞》。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Ⅳ 元好問詩詞賞析問題

由詞題可知,這首詞記載的是作者與李輔之兩次暢游大明湖。據遺山《濟南行記》記載,乙未年秋約七月,「以故人李君鋪之之故」而至濟南。第二年丙申(1236)三、四月間,又與李輔之在濟南歡聚。金濟南府即宋齊州(今山東濟南),據《金史。地理志》記錄,濟源縣在金河東南路孟州,今屬河南。而李輔,名天翼,固安(今河北)人,曾任濟南漕司從書。
這是一首寫景寄情之作。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既表達了與友人團聚的歡樂,又寫出與之天各一方的離別的愁悵。詞的上片盡寫初秋的大明湖。正值「秋荷方盛,紅綠如綉,令人渺然有吳兒州渚之想」。「荷葉荷花」一綠一紅,以鮮明的色調突出新秋大明湖的美景,而「紅妝」、「翠蓋」則呼應開篇的「荷花」、「荷葉」。不禁讓人聯想起李清照的「綠肥紅瘦。」作者反復提及景緻之美,可見對上次游湖仍記憶猶新。
在紅綠掩映之間。湖上泛舟之人,真是十分愜意。盡寫美景是為了烘託人物。詞中的風流人物是指作者本人與友人李輔之。統看上片,可見作者沉浸在對昔日的美好回憶之中。如畫的江山,風流的人物,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的欣喜歡暢。
詞的下片,在表達效果上與上片迥然不同。下片與上片所寫不同時、不同地。道出了與友人分別三年的思念。「千里故人千里月」寫兩人的分離。本詞的寫作時間大約在戊戌年,此時正值元遺山准備攜家由濟源回太原,與濟南相隔甚遠,故曰:「千里」,「三年」寫出與友人分離的確切時間。古代文人墨客常借酒消愁,作者也無一例外。「一尊白酒寄離愁」,來表達對輔之的離愁別念。而僅以此舉還不夠。作者又借流水寄言,寄淚。給讀者以深刻的印象,達到思想的共鳴,李白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蘇軾《江城子。別徐州》中「欲寄相思千點淚,流不到,楚江東」。而全詞以情作結,感情流露自然,純真。
全詞筆調清新,以寫景入手,導入感情的抒發,以景寫人,因景抒懷。一揚一抑,情感變化起伏迭宕,其景其情,均秉筆直書,無一假借。而結尾把二人的深厚友情推到了極點。內容與形式統一,可謂「得其所哉」。

Ⅳ 元好問除了雁丘詞還有什麼好作品

年代:金

作者:元好問

作品:八聲甘州

內容:

許君祠、層崖上崢嶸,幽林入清深。坐嵩丘少室,風煙濃澹,百態變晴陰。山下一溪流水,不受是非侵。寂寞懸瓢地,黃屋無心。木杪**石冢,見人閑幾度,夕鼎朝*。問五兵誰作,音佐天地更生金。百年來、神州萬里,望浮雲、西北淚沾襟。青山好、一尊未盡,且共登臨。

年代:金

作者:元好問

作品:八聲甘州

內容:

玉京岩、龍香海南來,霓裳月中傳。有六朝圖畫,朝朝瓊樹,步步金蓮。明滅重簾畫燭,幾處鎖嬋娟。塵暗秦王女,秋扇年年。一枕繁華夢覺,問故家桃李,何許爭妍。便牛羊丘隴,百草動荒煙。更誰知、昭陽舊事,似天教、通德見伶玄。春風老、擁鬟顰黛,寂寞燈前。

年代:金

作者:元好問

作品:卜運算元

內容:

壽酒不論杯,樂奏呈歌舞。先□中元七日生,風露涼如許。好待月嬋娟,好與*娥語。分付諸郎桂一枝,更覓月中兔。

年代:金

作者:元好問

作品:採桑子

內容:

兒家門戶重掩,郎住牆東。枉破春工。萬紫千紅一夜風。伯勞分背西飛燕,何日相逢。縱得相逢。海闊天高處處同。

年代:金

作者:元好問

作品:朝中措二○首

內容:

芳苞初破紫霞杯。香動綠雲堆。只道人間花盡,爭知天上春回。朝吟暮繞,使君情重,不厭頻來。好把韶華留住,莫教百朵齊開。

春閨寂寂掩蒼苔。風雨卷春回。擬寫碧雲心事,筆頭無句安排。燈昏酒冷,愁牽夢引,直似秋懷。料得酴*知我,枕邊時有香來。

夾衣晨起怯新霜。歸路楚山長。只道佳期相誤,夢魂夜夜誰行。鏡中鸞舞,芝間鵲轉,未抵歡狂。都把而今煩惱,見時別與論量。

金鳳飄拂瑩蟬光。依約桂華香。紫府雲*遊冶,朱門錦鄉高張。笙歌叢里,霞杯瀲灧,玉樹芬芳。共祝壽齡何似,□□松柏□長。

驚弦裂石筆生華。清興入悲笳。為愛南山夜獵,笑人杜曲桑麻。高歌醉眼,千金駿馬,八月仙槎。都把平生湖海,看君咫尺龍沙。

驪珠興彩照燕南。喜氣溢街談。未到靈椿丹桂,一枝先看宜男。明年人日,探官貼子,已具新銜。管甚犀郎小小,安排竹馬青衫。恩水上覓紅雲一首,已見五卷本一。又周泳先據明曹璇瓊花集,補好問望江南維揚好靈宇看瓊花一首乃宋韓琦詞。

連延村落泣陽崖。川路到山回。竹樹攢成風月,溪堂隔斷塵埃。小亭幽圃,酴*未過,芍葯初開。驢上一壺春,主人莫厭重來。

簾旌烘日綉波翻。霜曉試輕寒。高宴黃堂初啟,雲外列仙班。晝明麗錦,香浮寶鴨,身在蓬山。三見揚塵滄海,春風一笑人間。

良宵一刻抵千金。孤負百年心。好個一江春水,深來不似情深。一天好事,還教容易,著甚消任。煩惱直須寧耐,不成長似如今。

蘆溝河上度旃車。行路看宮娃。古殿吳時花草,奚琴塞外風沙。天荒地老,池台何處,羅綺誰家。夢里數行燈火,皇州依舊繁華。

年年重五近佳辰。蒲艾一番新。滿酌九霞香醞,壽君兩鬢長春。閨中美秀如何,賦得林下精神。早辦□□布襖,共為雲水閑人。

秋鴻社燕偶相逢。鞍馬又西東。孤負水南三月,安排萬紫千紅。舊游新夢,綠波南浦,黃葉西風。任是麒麟閣上,爭如鸚鵡杯中。

瑞雲浮動酒波紅。一醉卷愁空。昨日海棠窠下,今朝芍葯香中。蜂迎蝶送,珠圍翠繞,盡謝春風。管甚碧油堂印,且教臨老花叢。

時情天意枉論量。樂事苦相忘。白酒家家新釀,黃花日日重陽。城高望遠,煙濃草澹,一片秋光。故國江山如畫,醉來忘卻興亡。

添丁名字入新收。一長看過頭。拾得羽陽宮瓦,不愁撞透煙樓。遺山野客,求田問舍,夢想南州。說甚河東三鳳,安排老□班彪。

添盆瓣喜萬家傳。滿意擲金錢。仙果休嗔生晚,靈椿最得春偏。隆顱犀角,丹砂一指,玉潤松堅。看取翰林枝葉,卻如東海當年。

香輕紅淺露梅腮。江上早春來。玉聲朝丹闕,霓旌影下瑤階。朱門向曉,三千珠履,十二金釵。碧海金鸞來報,蟠桃一夜花開。

櫻桃花下玉亭亭。隨步覺春生。處處綺羅叢里,偏他特地分明。韶華似水,棠梨葉吐,楊柳新成。不是低鬟一笑,十分只是無情。

御香新拆紫囊封。苒苒綠雲叢。開晚只嗔寒勒,妝成又怕晴烘。化工也為,花中第一,熏染偏濃。誰有石家紅錦,重重圍住春風。

醉來長鋏為誰彈。憔悴入函並。一帶秦川如畫,夕陽仙堂空閑。門邊骯臟,胸中丑磊,何苦人間。匹馬明年西去,看君射虎南山。

年代:金

作者:元好問

作品:促拍丑奴兒

內容:

朝鏡惜蹉跎。一年年、來日無多。無情六合乾坤里,顛鸞倒鳳,撐霆裂月,直被消磨。世事飽經過。算都輸、暢飲高歌。天公不禁人間酒,良辰美景,賞心樂事,不醉如何。

年代:金

作者:元好問

作品:點絳唇十五首

內容:

把酒留春,醉扶紅袖花前倒。落花風掃。紅雨深芳草。又恨春遲,又恨春歸早。花應笑。惜春人老。枉被春風惱。

碧筵孤聳。驚墮釵鳳。檀粉輕拈,若怕蜂腰重。天花供。一枝誰送。

冰雪神人,歲寒時節爭初誕。照溪梅綻。秀嶺孤松遠。香霧氤氳,不放重簾卷。歌聲緩。酒杯深勸。此會年年見。

國艷天香,一叢百朵開來半。燕忙鶯亂。要結尋芳伴。買斷春風,醉倒應須拚。清尊滿。謝家池館。歲歲年年看。

紅袖憑闌,畫圖曾見崔徽半。吹簫誰伴。白地肝腸斷。未了塵緣,可道歡緣短。雲山亂。武陵溪岸。幾誤鶯聲喚。

連夜春寒,夜來好夢衾暖。寺樓鍾斷。卻恨更籌短。一點閑情,苦被離愁管。西城晚。雁飛天遠。草色歸心滿。

簾卷荷香,綺羅人在薰風里。謝庭家世。來作閨門瑞。象服魚軒,占盡人間貴。應難比。蟠桃花底。一醉三千歲。

夢里梁園,暖風遲日熏羅綺。滿城桃李。車馬紅塵起。客枕三年,故國雲千里。更殘未。夜寒如水。茅屋清霜底。

沙際春歸,綠窗猶唱留春住。問春何處。花落鶯無語。渺渺吟懷,漠漠煙中樹。西樓暮。一簾疏雨。夢里尋春去。

生死論交,有情何似無情好。滿前花草。更覺今年老。塞上春遲,湖上春風早。東州道。幾時飛到。爛醉紅雲島。

十六芳年,錦兒嬌小瓊兒秀。海棠紅皺。恰到愁時候。天上歌聲,未省人間有。休回首。渭城煙柳。腸斷離亭酒。

痛負花朝,半春猶在長安道。故園春早。紅雨深芳草。愁里花開,愁里花空老。西歸好。一尊傾倒。氣去聲與花枝惱。

玉蕊輕明,洗妝偏費春風手。韻香襟袖。別是閨房秀。錦瑟華年,□醉東園酒。西歸後。舊家花柳。誰得何郎瘦。

玉葉璁瓏,素妝不趁宮黃媚。謝家風致。最得春風意。手把青枝,憶得斜橫髻。西州淚。玉觴無味。強為清香醉。

玉宇沈沈,綠窗珠戶還相□。碧池回繞。全似蓬萊島。今夕笙歌,兩兩雲鬟小。爐煙裊。壽觴傾倒。長願朱顏好。

Ⅵ 元好問詩詞

摸魚兒·雁丘詞 /邁陂塘

[金朝] 元好問

乙丑歲赴試並州,
道逢捕雁者雲:「今旦獲一雁,
殺之矣。
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
竟自投於地而死。」
予因買得之,
葬之汾水之上,
壘石為識,
號曰「雁丘」。
同行者多為賦詩,
予亦有《雁丘詞》。
舊所作無宮商,
今改定之。
問世間,
情為何物,
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
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
離別苦,
就中更有痴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
千山暮雪,
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
寂寞當年簫鼓,
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
未信與,
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
為留待騷人,
狂歌痛飲,
來訪雁丘處。

Ⅶ 元好問:有哪些詩作

摸魚兒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痴兒女,君應有語,
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為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蕭鼓。荒煙依舊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自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邱處。

摸魚兒

問蓮根、有絲多少?蓮心知為誰苦。
雙花脈脈嬌相向,只是舊家兒女。
天已許,甚不教、白頭生死鴛鴦浦。夕陽無語。
算謝客煙中,湘妃江上,未是斷腸處。

香奩夢,好在靈芝瑞露。 人間俯仰今古。
海枯石爛情緣在,幽恨不埋黃土。
相思樹,流年度,無端又被西風誤。蘭舟少住。
怕載酒重來,紅衣半落,狼藉卧風雨。

木蘭花慢 游三台

渺漳流東下,流不盡,古今情。
記海上三山,雲中雙闕,當日南城。
黃星。幾年飛去,淡春陰、平野草青青。
冰井猶殘石秋(下為「瓦」),露盤已失金莖。

風流千古短歌行,慷慨缺壺聲。
想驪酒臨江,賦詩鞍馬,詞氣縱橫。
飄零。舊家王粲,似南飛、烏鵲月三更。
笑殺西賦客,壯懷無復平生。

玉漏遲 壬辰圍城中,有懷淅江別業

淅江歸路杳。西南仰羨,投林高鳥。
升斗微官,世累苦相縈繞。
不入麒麟畫里,又不與、巢由同調。
時自笑。虛名負我,平生吟嘯。

擾擾馬足車塵,被歲月無情,暗消年少。
鍾鼎山林,一事幾時曾了。
四壁秋蟲夜語,更一點,殘燈斜照。
青鏡曉。白發又添多少。

石州慢 赴召史館,與德新丈別於岳祠新店,明日以此寄之。

擊築行歌,鞍馬賦詩,年少豪舉。
從渠里社浮沉,枉笑人間風女。
生平王粲,而今憔悴登樓,江山信美非吾土。
天地一飛鴻,渺翩翩何許。

羈旅。山中父老相逢,應念此行良苦。
幾為虛名,誤卻東家雞黍。
漫漫長路,蕭蕭兩鬢黃塵,騎心漫與行人語。
詩句欲成時,滿西山風雨。

臨江仙 自洛陽往孟津道中作

今古北邙山下路,黃塵老盡英雄。
人生長恨水長東。幽懷誰共語,遠目送歸鴻。

蓋世功名將底用,從前錯怨天公。
浩歌一曲酒千鍾。男兒行處是,未要論窮通。

鷓鴣天

華表歸來老令威,頭皮留在姓名非。
舊時逆旅黃粱飯,今日田家白板扉。

沽酒市,釣魚磯,愛閑真與世相違。
墓頭不要征西字,元是中原一布衣。

清平樂

離腸宛轉,瘦覺妝痕淺。
飛去飛來雙語燕,消息知郎近遠。

樓前小語珊珊,海棠簾幕輕寒。
杜宇一聲春去,樹頭無數青山。

論詩三十首
(丁丑歲三鄉作)

漢謠魏什久紛紜,正體無人與細論。
誰是詩中疏鑿手,暫教涇渭各清渾。

曹劉坐嘯虎生風,四海無人角兩雄。
可惜並州劉越石,不教橫槊建安中。

鄴下風流在晉多,壯懷猶見缺壺歌。
風雲若恨張華少,溫李新聲奈爾何?
(鍾嶸評張華詩,恨其兒女情多,風雲氣少。)

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淵明是晉人。
(柳子厚,晉之謝靈運;陶淵明,唐之白樂天。)

縱橫詩筆見高情,何物能澆塊壘平。
老阮不狂誰會得,出門一笑大江橫。

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仍復見為人。
高情千古閑居賦,爭信安仁拜路塵!

慷慨歌謠絕不傳,穹廬一曲本天然。
中州萬古英雄氣,也到陰山敕勒川。

沈宋橫馳翰墨場,風流初不廢齊梁。
論功若准平吳例,合著黃金鑄子昂。

斗靡誇多費覽觀,陸文猶恨冗於潘。
心聲只要傳心了,布穀瀾翻可是難。
(陸蕪而潘凈,語見《世說》)

排比鋪張特一途,藩籬如此亦區區。
少陵自有連城璧,爭奈微之識〖石武〗〖石夫〗。
(事見元稹《子美墓誌》)

眼處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總非真。
畫圖臨出秦川景,親到長安有幾人?

望帝春心托杜鵑,佳人錦色怨華年。
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

萬古文章有坦途,縱橫誰似玉川盧。
真書不入今人眼,兒輩從教畫鬼符。

出處殊途聽所安,山林何得賤衣冠?
華歆一擲金隨重,大是渠儂被眼謾。

筆底銀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飯山前。
世間東抹西塗手,枉著書生待魯連。

切切秋蟲萬古情,燈前山鬼淚縱橫。
鑒湖春好無人賦,岸夾桃花錦浪生。

切響浮聲發巧深,研摩雖苦果何心!
浪翁水樂無宮徵,自是雲山韶□(「鑊」換三點水)音。
(水樂,次山事。又其《欸乃曲》雲:「停橈靜聽
曲中意,好似雲山韶□音」)

東野窮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詩囚。
江山萬古潮陽筆,合在元龍百尺樓。

萬古幽人在澗阿,百年孤憤竟如何?
無人說與天隨子,春草輸贏校幾多?

Ⅷ 簡述元好問詩歌的思想內容與藝術風格。誰能提供詳細答案急

元好問是金元之際傑出的作家,以詩歌方面成就為最矚目,詩歌理論也很有影響。
元好問是金代最重要的詩人,也是傑出的詩論家。他存詩一千四百餘首,作品之富在金代詩壇上首屈一指,成就也最為突出。元好問生逢金代後期的動亂時代,親身經歷了亡國的慘痛,他個人的遭遇與民族、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他的詩歌生動地展示了金、元易代之際的歷史畫卷。在藝術上,元好問全面地繼承了中國古典詩歌的優秀傳統,熟練地掌握了各種詩體的藝術形式。時代和個人的條件使他成為金代詩壇上迥然挺出的大詩人。
他強調詩的思想內容。元好問主張詩歌要反映社會現實,反對詩人躲在書齋里空發幽思,徒興感嘆。
元好問詩歌的藝術風格:元好問最感人的作品,是他在金亡後寫的喪亂詩,真是字字血,聲聲淚,具有極蒼涼沉鬱而悲憤高亢的特點,從而形成了情調悲涼而骨力蒼勁的獨特風格。

元好問的詩歌創作繼承了我國古典詩歌現實主義的傳統,成就以七律為最高。在今存的1360餘首詩中,不少是傷時憤世之作,風格沉鬱,氣勢豪壯,深切地反映了金、元之際的社會矛盾和人民所受的喪亂之苦。

無論是從思想價值還是從藝術成就來說,元好問詩都以那些寫於金亡前後的 「紀亂詩」為上乘。「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趙翼《題元遺山集》)在國破家亡、身為敵囚這些重大變故的刺激下,詩人以他那「挾幽並之氣,高視一世」(郝經《遺山先生墓銘》)的藝術稟賦,寫出了一系列雄渾悲壯的紀亂詩。

元好問「紀亂詩」的特點之一,是他對國家滅亡、人民遭難的現實不是一味地哀嘆悲泣,而是把悲壯慷慨的感情表現於蒼莽雄闊的意境之中。如在蒙古軍圍攻汴京城時寫的《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後即事五首》之二:

滲淡龍蛇日斗爭,干戈直欲盡生靈。高原水出山河改,戰地風來草木腥。精衛有冤填瀚海,包胥無淚哭秦庭。並州豪傑知誰在,莫擬分軍下井陘。

對於戰爭所帶來的巨大災難和國家的危急形勢,詩人深為悲愴沉痛,但字里行間仍充溢著一股慷慨壯烈之氣。這類作品在元好問詩中相當常見,如「北風獵獵悲笳發,渭水瀟瀟戰骨寒」(《歧陽三首》之三),「紫氣已沉牛斗夜,白雲空望帝鄉秋」(《衛州感事二首》之一)等,都是以雄勁的筆力抒寫深哀巨痛。情感悲涼而骨力蒼勁,是元好問的獨特詩風。

元好問「紀亂詩」的另一個特點是具有深刻的歷史洞察力。他往往把對現實的悲愴情懷與對歷史的批判意識融合在一起,從而增加了詩的思想深度。如《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

塞外初捐宴賜金,當時南牧已駸駸。只知灞上真兒戲,誰謂神州遂陸沉。華表鶴來應有語,銅盤人去亦何心。興亡誰識天公意,留著青城閱古今。

這是天興二年(1233)詩人被蒙古後押解出京時所作。當年金人破宋,俘宋徽、欽二帝,在青城受宋人之降;如今蒙古軍破金,也在青城受金人之降,歷史的悲劇在同一個地方重演。詩人在國家淪亡的悲憤中,對國家武備松馳而招致敗亡的歷史教訓作了深刻的省察。其他如《出都》、《岐陽三首》等,也都表達了詩人對金朝敗亡原因的理性思考。

元好問擅長各種詩體,尤以七律的成就最為突出。他的七律,深受杜甫的影響,功力深厚,意境沉鬱。他的七古也往往氣勢磅礴,意象奇偉壯麗,但又沒有粗戾豪肆、一覽無餘之病。《涌金亭示同游諸君》、《游黃山》等詩就集中地體現出這種特色。即使是被拘聊城時所作的《南冠行》,仍然是壯氣凜然,風骨遒勁,後半首中更充滿奇特壯逸的想像。他的五言詩,渾融含蓄,如五古《穎亭留別》中「寒波淡淡起,白鳥悠悠下」二句,物我相融,意象平淡而韻味雋永,體現出元詩的另一種風格。

元好問也是金代最傑出的詞人,現存詞作三百餘首,數量為金詞之冠,藝術造詣也雄視一代,風格與其詩風類似:氣象雄渾蒼莽,境界博大壯闊。《木蘭花慢·游三台》、《水調歌頭·賦三門津》等,都是其代表作。元詞中又有摧剛為柔、幽婉深摯之作,如詠贊雙蕖和雁丘的兩首名作《摸魚兒》,分別寫人與雁的殉情,手法綿密,情致深婉。故宋末張炎稱道元好問詞「深於用事,精於煉句,有風流蘊藉處,不減周、秦」(《詞源》卷下)。

元好問在古代文學批評史上也佔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詩論集中在一些論詩絕句和序跋文字中。其《論詩絕句三十首》相當全面地評論了自漢魏下迄宋季這一千餘年間的重要詩人及詩派,表達出重視自然天成的意境和雄放壯偉的風格的詩學主張,一直為後代的詩論家所重視。值得注意的是,他的論詩絕句自身也是優美的詩歌作品,例如其二和其七:

曹劉侍嘯虎生風,四海無人角兩雄。可惜並州劉越石,不教橫槊建安中。慷慨歌謠絕不傳,穹廬一曲本天然。中州萬古英雄氣,也到陰山敕勒川。

堪稱歷代論詩詩中最具有藝術性的作品之一。金亡之後,元好問為了保存金源一代的文獻,編成《中州集》十卷,附《中州樂府》一卷。全書收錄金代的251位詩人的2026首詩作,且每人名下各系小傳,或敘生平事跡,或評所作詩文,旨在以詩存史。《中州集》不僅在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而且是金代歷史的寶貴史料,是元好問一生文學業績的重要組成部分。

Ⅸ 元好問詩集"寒波淡淡起,白鳥悠悠下,懷歸人自急,物態本閑暇.是什麼意思

元好問《穎亭留別》:「寒波淡淡起,白鳥悠悠下,懷歸人自急,物態本自暇。」詩人眼觀寒波淡淡,白鳥悠悠,不禁由此悠閑物態聯想到正在歸途之人的急迫心情,閑暇與焦急形成鮮明對比,令人為之心動。

閱讀全文

與元好問詩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福州電動車在哪個app上搖號 瀏覽:818
禮書PDF 瀏覽:667
什麼app看本子 瀏覽:394
如何學好編譯語言 瀏覽:591
平面編程和切削 瀏覽:704
phpemoji表情符號 瀏覽:778
IBM雲平台shor演算法 瀏覽:576
程序員當乙方 瀏覽:519
php商城設計與實現的 瀏覽:305
php自動列印 瀏覽:469
哪個app多年輕人 瀏覽:902
租的伺服器如何重裝 瀏覽:937
乾眼症程序員 瀏覽:239
樂動達人安卓版有什麼游戲 瀏覽:484
c523壓縮比 瀏覽:544
命令語氣的人什麼心態 瀏覽:435
程序員喜歡留指甲嗎 瀏覽:516
七牛雲伺服器收費標准 瀏覽:627
時光相冊加密空間密碼忘記 瀏覽:474
華為雲為用戶提供的服務雲伺服器 瀏覽: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