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大義覺迷pdf

大義覺迷pdf

發布時間:2022-05-06 22:01:12

『壹』 大義覺迷錄的內容簡介

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清世宗胤禛因曾靜反清案件而刊布此書。《大義覺迷錄》全書共四卷,清世宗胤禛時官修。內收有雍正皇帝本人的十道上諭、審訊詞和曾靜口供四十七篇、張熙等口供兩篇,後附曾靜《歸仁說》一篇。《大義覺迷錄》的核心內容提出並解決了兩個雍正非常關心的重要問題「
滿清入主中原君臨天下,是否符合正統之道?豈可再以華夷中外而分論?以及「朕到底是不是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誅忠、好諛、奸佞的皇帝?」此書是華夷秩序脫離漢人「自文化中心主義」的轉折點,代表滿清反中華思想的世界觀「一君萬民」的形成。雍正帝反駁漢人才是天下的正統統治者的依據主要有兩條,即「文化的正統性優越性」以及「政治支配與主從關系」,特別是藉由「天」之名強調政治的正統性。

『貳』 乾隆為什麼要查禁他爹寫的《大義覺迷錄

《大義覺迷錄》成書於1729年,是雍正皇帝親自組織編寫的一本書籍,並且頒行全國,曉諭「各府州縣遠鄉僻壤,俾讀書士子及鄉曲小民共知之。並令各貯一冊於學宮之中,使將來後學新進之士,人人觀鑒知悉」。但等雍正一死,乾隆即位後,立馬下詔禁毀他爹寫的《大義覺迷錄》,發出去的一律收回銷毀,明令如有私藏者,處以極刑。

《大義覺迷錄》成了一部本朝皇帝寫的禁書,這也是歷史上少有的事。乾隆為什麼要查禁老爹寫的書,還得從《大義覺迷錄》的成因說起。

《大義覺迷錄》

在雍正初年,湖南有個叫曾靜的破落書生,屢試不第,慢慢就萌生了反清的思想,剛好他看到了一個叫呂留良的學者生前寫的文章,號稱孔子思想的精義是「尊王攘夷」――中華大地的主宰者必須是華夏兒女,決不能是夷狄。這個說法一下就說到曾靜的心坎里去了,於是他就找到呂留良的後人及他的學生,一起密謀反清起事。

當然,幾個書生是鬧不出什麼大動靜的,於是他們就秘密找到川陝總督岳鍾琪,因為他們聽所岳鍾琪是岳飛的後人,找他反清比較靠譜。岳鍾琪說那好,你們回去總結一下,雍正這廝究竟哪不好,你們寫個檄文,咱們張布天下,揭竿起事,如何?曾靜等人立馬列舉了雍正的「十宗罪」:「一謀父,二逼母,三弒兄,四屠弟,五貪財,六好殺,七酗酒,八淫色,九誅忠,十任佞。」投書岳鍾琪。不料岳總督立馬將曾靜等人上報給朝廷。雍正一看,這還得了。立即下詔將曾靜等反黨緝拿歸案,帶到北京審問。

雍正皇帝

清朝初開時,對中原是血雨腥風,大開殺戒,特別經過康熙一朝,天下大定,國家已逐步走向繁榮和穩定,所以後來的康熙皇帝,基本都是標榜以仁義得天下,對一些極力反對他的江南士子也是網開一面,沒有大加殺戮。或許正是受乃父的影響,雍正皇帝在這一事上,盡管火冒三丈,但沒有立馬將這些人誅除殆盡,反而對他們列舉的十宗罪,一條一條駁斥,最後寫成一本書――《大義覺迷錄》,一方面是解除天下人對自己的疑慮,一方面是宣示自己的仁德,頒行天下,還讓曾靜等人到江浙一帶親自宣講,沒有治曾靜他們的死罪。

乾隆皇帝

那乾隆上台後,為什麼一下就把《大義覺迷錄》給查禁了呢?其實,這個很簡單,因為有些事你把不對的和對的列出來,很多人卻記住了不對的,比如說華夷之辯的問題,雍正即位等問題,皇室內部權力爭奪的問題,反而會以訛傳訛,讓人在這上面大做文章,反而給清王室帶來諸多不利。

因此,乾隆就快到斬亂麻,全面查禁老爹寫的《大義覺迷錄》,還把曾靜等人收監凌遲。並大興文字獄,所有書籍不得再出現「夷狄」等字眼,從此之後,天下仕子就噤若寒蟬了。

『叄』 大義覺迷錄的txt全集下載地址

大義覺迷錄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免費的,直接下載就行

『肆』 大義迷覺錄的版本

《大義覺迷錄》今存雍正年間內府原刻本及外省翻刻本,另有光緒末年香港仁社書局鉛印本,新中國成立後中華書局有排印本。

『伍』 《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美國] 史景遷)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0Iel263UhJGU_xCcQ44YFA

提取碼:anha

書名:雍正王朝之大義覺迷

作者:[美國] 史景遷

譯者:溫洽溢

豆瓣評分:8.1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3

頁數:292

內容簡介:

滿清政權何以維持長達二百六十年的統治,其中的重要關鍵是滿人入關之後即逐漸意識到,單憑武力是不足長治久安的,更重要的是要通過長期而有效的思想統治,使漢族知識分子在意識形態上接受滿人的統治。雍正刊刻印行的《大義覺迷錄》一書,除了政治動機之外,更蘊含了內在深層的文化意義。本書講述了《大義覺迷錄》這部奇書的形成、流傳、禁毀的細膩過程,乃由其間橫生的諸多耐人尋味、匪夷所思的枝節,從而反映了中國古代君權與知識分子的關系及舊文人的宿命。

作者簡介:

史景遷(Jonathan D,Spence),世界著名漢學家,現任美國歷史學會主席。1936年生於英國。曾受教於溫切斯特大學和劍橋大學。1965年獲美國耶魯大學博士學位,現為耶魯大學教授。史氏以研究中國歷史見長,他以獨特的視角觀察悠久的中國歷史,並以不同一般的「講故事」的方式向讀者介紹他的觀察與研究結果。他的作品敏銳、深邃、獨特而又「好看」,使他在成為蜚聲國際的漢學家的同時,也成為學術暢銷書的寫作高手。

『陸』 雍正推廣,乾隆查禁,《大義覺迷錄》究竟是怎樣一本書

《大義覺迷錄》是清朝時期雍正皇帝編著的書,它是一本清朝歷史文獻匯編著作,主要以雍正皇帝的辯白為主。這本書澄清了雍正皇帝登上皇位以來的各種流言蜚語,而且解釋了很多的異議。這本書中的文字主要是以辯論的形式展現出來的,在辯論的過程中展現了清朝雍正皇帝統治時期的思想以及智慧。這本書將很多皇權爭斗的手段公開,是現在很多史學家研究清朝歷史的重要資料。

當時這本書也確實達到了雍正所要達到的效果,很多人覺得雍正是被冤枉的,其中所列十大罪狀並不是完全存在的,但是由於這本書中牽扯過多的皇家隱私,在乾隆皇帝上位以後,就禁止這本書的發行。因為乾隆皇帝覺得雍正皇帝的十大罪狀並不是完完全全的能夠解釋通。

『柒』 清朝皇帝雍正與學者曾靜問答語錄《大義覺迷錄》,如何評價

一、雍正為何頒布《大義覺迷錄》?意在使人「覺迷」,感化百姓

雍正刊行此書,是因為曾靜投書欲投書陝西總督岳鍾琪,書中對滿清和雍正大加抨擊:

1、強調「華夷之分大於君臣之倫」。認為雍正帝是滿洲女真人,是夷狄,「夷狄即是禽獸」。

2、抨擊雍正帝是失德暴君。列出雍正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利、好殺、酗酒、淫色、懷疑誅忠、好諛任佞十大罪狀。

3、指責雍正篡位之人。

4、策劃岳鍾琪同謀造反。稱岳是岳飛後裔,勸其繼承先祖遺志,不應效忠清王朝。

三、乾隆銷毀《大義覺迷錄》

乾隆繼位後,將《大義覺迷錄》宣布為禁書,停止刊刻,停止頒發,私藏者治罪,在全國范圍內統統收繳銷毀。

因為乾隆認為,雍正的「華夷之別」新釋、十大罪狀的辯解、皇宮秘聞醜事、皇子爾虞我詐等等,公布與眾,暴露了國祚和宮廷的絕密,起到反宣傳作用。

也就是說。這書根本達不到使臣民「覺迷」的目的,毫無感化作用。

乾隆的做法無異於此地無銀三百兩,使得雍正的努力前功盡棄,而且更使人相信其中的種種事情。

雍正對曾靜案的處理是清代文字獄的特例,「出奇料理」堪稱一絕。

雍正敢於公開全案的詳細末節,敢於公開自辯,是個漢子。

『捌』 大義迷覺錄的編輯過程

通過審訊曾靜,雍正得知他弟弟允祀、允禟等人的忠實隨從,在各地宣揚他用非法手段篡奪皇位的內幕,針對曾靜、呂留良及弟子嚴鴻逵的反清觀點,寫出關於清朝統治中國的合法性的辯論,並與曾靜的供詞及《歸仁說》,匯編成《大義覺迷錄》四卷頒發天下。這本書的書首為雍正的一篇萬言長諭,其後是訊問曾靜等人在獄中受審的供詞,最後附上曾靜的《歸仁說》一文。
四卷本《大義覺迷錄》是曾靜的文字獄的歷史記錄,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雍正在曾靜投書案結束後,親自編纂,刊刻成書。 《大義覺迷錄》刊印後,雍正下令頒發全國所有學堂,命教官督促士子認真觀覽曉悉,玩忽不學習者治罪。1730年4月4日,《大義覺迷錄》的第一套刻版完成。第一批印刷了500冊,分發給在京的文武大臣,第二批印成後發送給各省高級官員,各省督撫還收到一套作為其所在省的印書館的範本,以便刻制新的木刻印板,分發給本省的大量的低級官員,後者繼續傳遞給縣鎮內的讀書人。
疆域遼闊的大清國中,大多數人並不識字。雍正皇帝選取了才學與道德都值得他信賴的文人,派遣到西北宣講《大義覺迷錄》的宗旨。這些長期埋首於儒學經典與權力斗爭中的京城官員,穿越還算繁華的市鎮,走到人煙稀少的鄉村。在所到之處,他們建立起一座座臨時「龍亭」,焚燒香料,在努力營造的庄嚴氣氛中,大聲宣講《大義覺迷錄》。據記載,當時在蘭州的一場講授中,宣講者是鄭禪寶,大約有一萬名士兵和百姓聚集在一起,虔誠地聽講,在理應人煙稀少的酒泉,則有兩萬人加入了聽眾的隊伍。全國的其他各地,也是書聲琅琅,對《大義覺迷錄》的宣講不絕於耳。 雍正十年,轟動一時的曾靜投書案以嚴懲允祀的追隨者及呂留良後人,寬釋曾靜、張熙而告終。雍正說:「朕治天下,不以私喜而賞一人,不以私怒而罰一人。」並下令說:「曾靜系朕特赦之人。」釋放曾靜時,雍正皇帝還說:「朕之子孫將來亦不得以其詆毀朕躬而追究誅戮。」然而,雍正的繼承者乾隆卻和雍正對此事的看法不一樣,甚至是背道而馳。雍正死後,新君乾隆登基僅僅43天,就將曾靜、張熙處以磔刑,並嚴令收繳和銷毀《大義覺迷錄》,列為禁品。若是民間有人私藏或閱讀此書者,一律處死。從此《大義覺迷錄》成為絕世罕見的一部皇帝撰寫的御制國書,湮沒二百多年不見天日,這一切更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

『玖』 大義覺迷錄的作品目錄

首先,雍正為了論證滿清的正統性,提出了「惟有德者可為天下君」,宣稱滿清政權是上天賦予的,不應該以「華夷之辨」來否定:
「夫我朝既仰承天命,為中外臣民之主,則所以蒙撫綏愛育者,何得以華夷而有更殊視?而中外臣民,既共奉我朝以為君,則所以歸誠效順,盡臣民之道者,尤不得以華夷而有異心。此揆之天道,驗之人理,海隅日出之鄉,普天率土之眾,莫不知大一統之在我朝。 悉子悉臣,罔敢越志者也。乃逆賊呂留良,凶頑悖惡,好亂樂禍,攏彝倫,私為著述,妄謂「德?以後,天地大變,亘古未經,於今復見」。而逆徒嚴鴻逵等,轉相附和,備極猖狂,餘波及於曾靜,幻怪相煽,恣為毀謗,至謂「八十餘年以來,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在逆賊等之意,徒謂本朝以滿洲之君,入為中國之主,妄生此疆彼界之私,遂故為訕謗詆譏之說耳。不知本朝之為滿洲,猶中國之有籍貫。舜為東夷之人,文王為西夷之人,曾何損於聖德乎?《詩》言「戎狄是膺,荊舒是懲」者,以其僭王猾夏,不知君臣之大義,故聲其罪而懲艾之,非以其為戎狄而外之也。若以戎狄而言,則孔子周遊,不當至楚應昭王之聘。而秦穆之霸西戎,孔子刪定之時,不應以其誓列於周書之後矣。 蓋從來華夷之說,乃在晉宋六朝偏安之時,彼此地丑德齊,莫能相尚,是以北人詆南為島夷,南人指北為索虜,在當日之人,不務修德行仁,而徒事口舌相譏,已為至卑至陋之見。今逆賊等於天下一統,華夷一家之時,而妄判中外,謬生忿戾,豈非逆天悖理,無父無君,蜂蟻不若之異類乎?且以天地之氣數言之,明代自嘉靖以後,君臣失德,盜賊四起,生民塗炭,疆圉靡寧,其時之天地,可不謂之閉塞乎?本朝定鼎以來,掃除群寇,寰宇安,政教興修,文明日盛,萬民樂業,中外恬熙,黃童白叟,一生不見兵革,今日之天地清寧,萬姓沾恩,超越明代者,三尺之童亦皆洞曉,而尚可謂之昏暗乎?」 是文化之辨
雍正宣稱滿清入主中國是因為開疆擴土有大德,斥不向王化者為狄夷:
「夫天地以仁愛為心,以覆載無私為量。是為德在內近者,則大統集於內近,德在外遠者,則大統集於外遠。孔子曰:「故大德者必受命。」 自有帝王以來,其揆一也。今逆賊等以冥頑狂肆之胸,不論天心之取捨,政治之得失,不論民物之安危,疆域之大小,徒以瑣瑣鄉曲為阿私,區區地界為忿嫉,公然指斥,以遂其昧棄彝倫,滅廢人紀之逆意。至於極盡狂吠之音,竟敢指天地為昏暗,豈皇皇上天,鑒觀有赫,轉不如逆賊等之智識乎?且逆賊呂留良等,以夷狄比於禽獸,未知上天厭棄內地無有德者,方眷命我外夷為內地主,若據逆賊等論,是中國之人皆禽獸之不若矣。又何暇內中國而外夷狄也?自詈乎?詈人乎? 且自古中國一統之世,幅員不能廣遠,其中有不向化者,則斥之為夷狄。如三代以上之有苗、荊楚、狁,即今湖南、湖北、山西之地也。在今日而目為夷狄可乎?至於漢、唐、宋全盛之時,北狄、西戎世為邊患,從未能臣服而有其地。是以有此疆彼界之分。自我朝入主中土,君臨天下,並蒙古極邊諸部落,俱歸版圖,是中國之疆土開拓廣遠,乃中國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華夷中外之分論哉!從來為君上之道,當視民如赤子,為臣下之道,當奉君如父母。如為子之人,其父母即待以不慈,尚不可以疾怨忤逆,況我朝之為君,實盡父母斯民之道,殫誠求保赤之心。而逆賊尚忍肆為訕謗,則為君者,不知何道而後可也。」
滿清造於中國者大矣
接著,雍正宣稱滿清政權對中國貢獻很大:
「從前康熙年間,各處奸徒竊發,動輒以朱三太子為名,如一念和尚、朱一貴者,指不勝屈。近日尚有山東人張玉,假稱朱姓,托於明之後裔,遇星士推算,有帝王之命,以此希冀鼓惑愚民,現被步軍統領衙門拿獲究問。從來異姓先後繼統,前朝之宗姓臣服於後代者甚多。否則,隱匿姓名伏處草野,從未有如本朝奸民假稱朱姓,搖惑人心若此之眾者。似此蔓延不息,則中國人君之子孫,遇繼統之君,必至於無噍類而後已,豈非奸民迫之使然乎? 況明繼元而有天下,明太祖即元之子民也。以綱常倫紀言之,豈能逃篡竊之罪?至於我朝之於明,則鄰國耳。且明之天下喪於流賊之手,是時邊患肆起,倭寇騷動,流賊之有名目者,不可勝數。而各村邑無賴之徒,乘機劫殺,其不法之將弁兵丁等,又借征剿之名,肆行擾害,殺戮良民請功,以充獲賊之數。中國民人死亡過半,即如四川之人,竟致靡有孓遺之嘆。其偶有存者,則肢體不全,耳鼻殘缺,此天下人所共知。康熙四五十年間,猶有目睹當時情形之父老,垂涕泣而道之者。且莫不慶幸我朝統一萬方,削平群寇,出薄海內外之人於湯火之中,而登之衽席之上。是我朝之有造於中國者大矣,至矣!至於厚待明代之典禮,史不勝書。其藩王之後,實系明之子孫,則格外加恩,封以侯爵,此亦前代未有之曠典。而胸懷叛逆之奸民,動則假稱朱姓,以為構逆之媒。而呂留良輩又借明代為言,肆其分別華夷之邪說,冀遂其叛逆之志。此不但為本朝之賊寇,實明代之仇讎也。」
外國之君亦為正統
「如中國之人,輕待外國之入承大統者,其害不過妄意詆譏,蠱惑一二匪類而已。原無損於是非之公,倫常之大。倘若外國之君入承大統,不以中國之人為赤子,則中國之人,其何所託命乎?況撫之則後,虐之則仇,人情也,若撫之而仍不以為後,殆非順天合理之人情也。假使為君者,以非人情之事加之於下,為下者其能堪乎?為君者尚不可以非人情之事加之人於下,豈為下者轉可以此施之於上乎?孔子曰:「君子居是邦也,不非其大夫。」
況其君乎!又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夫以春秋時百里之國,其大夫猶不可非。我朝奉天承運,大一統太平盛世,而君上尚可謗議乎?且聖人之在諸夏,猶謂夷狄為有君,況為我朝之人,親被教澤,食德服疇,而可為無父無君之論乎?韓愈有言:「中國而夷狄也,則夷狄之;夷狄而中國也,則中國之。」
歷代從來,如有元之混一區宇,有國百年,幅員極廣,其政治規模頗多美德,而後世稱述者寥寥。其時之名臣學士,著作頌揚,紀當時之休美者,載在史冊,亦復燦然具備,而後人則故為貶詞,概謂無人物之可紀,無事功之足錄,此特懷挾私心識見卑鄙之人,不欲歸美於外來之君,欲貶抑淹沒之耳。」 曾靜,湖南永興人,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生。因應試不第,閉門讀書、授徒,著有《知幾錄》、《知新錄》二書,表達出濃厚的民族意識。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他派弟子張熙到浙江購書一批,其中有呂留良詩稿一本。另外,他曾接觸過嚴鴻逵、沈在寬,在其家看到了呂留良的著作。曾靜對呂留良遺著中關於夷夏之防及古時封建井田等言論十分贊賞。呂留良強烈的反清思想對曾靜影響很大。
雍正六年(公元1728年)秋,曾靜命張熙投書川陝總督岳鍾琪,稱他是岳飛的後裔,勸他起兵反清,並列舉雍正有弒父篡立、殺兄屠弟的罪行。岳鍾琪是四川成都人,因戰功累官至川陝總督,任寧遠大將軍。當時以一個漢人掌握如此大的兵權,是絕無僅有的情況。
岳鍾琪對清廷的重用自然是感激涕零。而曾靜認為岳鍾琪是岳飛的後代,同時又聽說自年羹堯被殺後雍正三次徵召他都未進京,便貿然斷定岳鍾琪對清廷不滿,於是投書勸其反叛。岳鍾琪見書後,駭異非常,連忙刑訊張熙,窮治主使之人。張熙隻字不吐。於是岳鍾琪又使用軟的一手,對張熙進行誘騙。他和張熙設酒盟誓,表示一定要起兵反清。張熙受騙後,透露出所有情況。而岳鍾琪則密奏雍正,將曾靜捉拿歸案。曾靜在重刑之下,又供出嚴鴻逵、沈在寬等人。雍正迅即命令浙江總督李衛,速拿呂留良家屬及嚴、沈等人,並將嚴、沈秘密編抄成冊的呂留良文集及藏於呂留良家的種種遺著都加以搜獲。
刑部侍郎杭奕祿、正白旗副都統海藍及湖南巡撫王國棟三員大吏會同審訊曾靜。曾靜由於害怕,竟痛哭流涕,痛悔前非。在嚴刑逼供之下,他又供出許多人。清官吏遵照雍正的旨諭,進行了細致的追查。此案牽連幾十人,連家屬在內多至上百人,驚動了清政府的幾個部和好幾個省。由於株連甚廣,各地一直在追查緝拿中,直到雍正十年才最後結案。這期間,雍正曾令朝廷官員並各省總督、巡撫、道府守令、各地學官依次議論曾靜應得之罪。清廷官員於是紛紛表態,認為曾靜罪大惡極,法不可赦。雍正又讓曾靜自己議罪。曾靜在這時深深表現出一個知識分子軟弱性的一面,他不僅譴責自己所進行的反清活動,並轉而多方吹捧雍正和清朝的政治。曾靜供詞稱:「皇帝合是吾學中儒者做,不該把世路上英雄做。周末局變,在位多不知學,盡是世路上英雄,甚者老奸巨猾,即諺所謂光棍也。若論正位,春秋時皇帝該孔子做;戰國時皇帝該孟子做;秦以後皇帝該程、朱做。明季皇帝該呂留良做。如今卻被豪強占據去了。」

閱讀全文

與大義覺迷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泡沫APP在哪裡下載 瀏覽:937
簡述高級語言進行編譯全過程 瀏覽:39
管家婆輝煌2加密狗挪到另一台電腦 瀏覽:760
摩托車在哪裡app看考題 瀏覽:356
蘋果5app在哪裡設置 瀏覽:737
如何查看伺服器的磁碟使用 瀏覽:165
python蒙特卡洛模型投點圖 瀏覽:330
安卓手機屬於什麼介面 瀏覽:742
微信群推廣網站源碼 瀏覽:764
九江離鷹潭源碼 瀏覽:719
python可以當作函數的返回值 瀏覽:422
地鐵逃生體驗服怎麼進入安卓 瀏覽:833
齊魯工惠app的中獎記錄在哪裡 瀏覽:759
linuxkill命令詳解 瀏覽:104
dhcp伺服器動態分配地址 瀏覽:265
門禁卡加密了能破解嗎 瀏覽:215
在哪裡下載百度網盤app 瀏覽:917
伺服器要升級什麼意思 瀏覽:831
銀行還房貸解壓方法 瀏覽:702
伺服器主機辦公如何提速 瀏覽: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