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鶴山房產備案查詢系統
摘要 鶴山市不動產登記中心(以下簡稱「中心」)位於江門鶴山市沙坪街道中山路22號房地產大樓二樓,於2015年9月25日批准成立,並於2016年1月4日正式對外按不動產統一登記要求登記發證;中心隸屬於鶴山市自然資源局,主要負責鶴山市范圍內的房、地、林等不動產權屬登記發證工作,擁有約450平方米的辦證服務大廳,共設有17個對外窗口,其中綠色及信訪專用通道1個,業務窗口14個,繳費窗口2個;中心共有專職工作人員67名。
❷ 鶴山分局
鶴山區位於太行山東麓,鶴壁市西北,西依巍巍太行,因相傳「古有仙鶴棲於南山之峭壁,其山曰鶴山」而得名。東與山城區石林鄉、安陽縣馬投澗鄉交界,西與林州市、安陽縣相鄰,南與山城區鹿樓鄉相連,北與安陽縣接壤。土地總面積139平方公里,轄姬家山和鶴壁集2鎮,5個辦事處,59個行政村,39個居民委員會,總人口14萬餘人。鶴山區歷史悠久,可開發荒山多,資源豐富,特別是煤炭資源豐富,基本地形由山區和丘陵組成。1957年,國家依託煤炭資源開發建設鶴壁,設市建制,最初發祥地就在鶴山區,轄區鶴壁集、中山曾先後為市委、市政府駐地。
王俊傑 副局長
張建國 副主任科員
王俊傑簡介:男、漢族、1971年出生、中共黨員。1990~1992年鶴壁市勞動就業局工作;1992年調鶴壁市土地管理局工作;2001任市土地監察大隊副隊長;2006調鶴壁市國土資源局鶴山分局工作任副局長;2010年負責鶴壁市國土資源局鶴山分局全面工作。
【機構設置】鶴山分局成立於1999年,是鶴壁市國土資源局的派出機構,屬參照公務員管理的事業單位,機構規格為正科級,核定事業編制7名,實有人員6名,經費為財政全額撥款。設鶴山1個鄉級國土資源所,屬正股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人員編制數4名,實有人數4人,中共黨員2名,本科學歷4人。
【土地資源】全區土地總面積196248.4公頃。截至2010年底,農用地面積118139.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60.2%,建設用地面積34886.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17.8%,未利用土地面積43222.2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22%,人均耕地面積1.6畝。
【耕地保護】2010年,實行基本農田保護責任制,建立基本農田保護巡查制度,將土地執法監察關口前移,初步建立了以防為主,實行事前防範與事後查處相結合的動態巡查執法監察模式。確保了全區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穩定在2335.48公頃,同時對全區基本農田保護情況進行全面自查,投入資金對轄區基本農田保護標志重新進行維護,利用6·25第十八個全國土地日,12·4法制宣傳日出動宣傳車6台次,發放宣傳單3000餘份。
【地籍管理】完成了2010年土地變更工作,全年共發放集體土地使用權證10本,處理集體土地使用權爭議5宗,結案率達100%。
【建設用地管理】為充分利用轄區煤矸石資源,服務循環經濟發展,按省、市要求對符合產業政策轉產燒結磚生產企業,按要求積極協助企業辦理轉產手續,截至2010年底,全區辦理轉產新上煤矸石燒結磚企業8家,節約了大量土地資源,成為今後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著力點。
【土地整理】進一步強化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掛鉤制度,2010年,全區共申報3個村級土地開發復墾項目,開發復墾土地1937.5畝。
【存量土地盤活】按照市委、市政府關於老城區改造工作實施意見,開展了聲勢浩大的舊城改造工作,圍繞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充分利用轄區存量建設用地實施居民住房、城市配套設施建設以及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等諸多工程,進一步改善土地環境,提高群眾生產、生活條件。
【礦產資源概況】區內礦產資源主要為煤炭、建築石料用灰岩、水泥灰岩、白雲岩。截至2010年底,全區共有煤礦企業13家,可采儲量達2914.22萬噸;建築石料用灰岩,全區共有非煤礦山企業5家,已探明的可采儲量167.5萬噸;水泥灰岩,已探明儲量為31200萬噸;白雲岩已探明儲量為4784萬噸。
【礦產資源管理】2010年,鶴山區對8個煤礦進行了兼並重組,礦產資源向優勢企業集聚,擴大生產規模。非煤礦山企業進行了資源整合,由原來的6個非煤礦山企業組合後保留2個,主要對無證開采、越界開采、亂采濫挖、關閉礦井死灰復燃等非法違法行為進行了監督檢查,對煤礦企業進行了儲量動態檢測和日常檢查,對非煤礦山進行了動態巡查,進一步規范了礦山開發秩序。
【資源儲量管理】維護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和礦業權人的合法權益,實施礦山儲量動態監督管理制度,開展礦山儲量動態監督管理工作。按照《鶴山區礦山儲量動態監督管理工作實施方案》,礦山儲量動態檢測工作與礦山企業日常巡查、儲量管理及礦山開發行政監督相結合,掌握區內礦山企業資源儲量情況,保護和合理利用礦產資源。
【地質災害防治】一是建立健全網路,督促鄉鎮建立地質災害防治機制。二是加大宣傳力度,增強自覺防災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三是加強動態巡查,掌握動態管理情況。四是搞好監測和預防,檢測預防方案及撤離與安置方案。五是突出重點,把市裡確定的4處地質災害點作為預防重點。全年對兩個鄉(鎮)59個村和五個辦事處的險區險段進行了調查,巡查地質災害隱患點20次,設立警示牌15塊。
【礦山環境治理】鶴山區屬煤礦產區,歷年來國有、集體、個體煤礦的大量開采給當地土地、環境造成了極大破壞,為有效治理當地礦區環境,鶴山區積極做好項目的申報工作,2010年申報了鶴山區北街礦區和石碑頭礦區環境治理項目。
【執法監察】認真開展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動態巡查工作,確保國土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建立制度,強化措施,一是完善動態巡查台賬登記制度,二是建立動態巡查考核機制,三是建立和完善行政執法崗位責任制,執行責任追究制,四是合理分工,明確責任,把執法監察工作落實到實處,五是接受群眾舉報,加強社會監督。加強違法案件的查處工作,嚴肅查處各類土地違法案件,集中整治土地違法違規行為。開展衛片執法檢查工作,國土資源部下發數據共涉及19個圖斑,經核查後,共涉及用地22宗,其中新增建設用地13宗(合法用地9宗,違法用地4宗),實地偽變化用地9宗;4宗違法用地正按程序進行依法處理,積極開展整頓和規范礦產資源開發秩序,對全區非煤礦山和煤炭礦山企業進行全面排查,未發現無證采礦行為。
【信訪工作】創新信訪工作機制,按照誰決策、誰評估、誰負責的原則積極做好國土資源信訪工作,著眼源頭預防,最大限度地把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認真搞好信訪案件的督察督辦,不斷提高案件的結案率。全年共接待各類信訪案件3起,已處理結案3起,結案率達100%.
(王培國)
❸ 鶴山市行政區劃
鶴山市轄1個街道、9個鎮,26個社區,112個村。
鶴山隸屬廣東省江門市代管縣級市,位於廣東省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東與 南海區、順德區隔江相望,北與高明區相臨;南與 蓬江區、新會區相近;西與開平市、新興縣接壤,是中國著名的僑鄉之。擁有鶴山公園、大雁山、古勞水鄉、騰龍峽漂流、茶山、彩虹古道等風景名勝,榮獲「全國綠化百佳縣(市)」、「省衛生城市」等稱號。
鶴山於清雍正十年(1732)建縣,因市內有山形似仙鶴而得名。建國後曾與高明縣合稱高鶴縣,1982年恢復鶴山縣建制。1993年11月撤縣設市。
鶴山市總面積1082.85平方公里,戶籍總人口37.2140萬轄沙坪街道和雅瑤、龍口、古勞、桃源、共和、址山、鶴城、宅梧、雙合9個鎮,26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12個村民委員會,10個三峽庫區移民村。市人民政府駐沙坪街道。
鶴山市各鎮村(居)民委員會一覽表
❹ 鶴山在江門的地位
鶴山在江門的地位:廣東省江門市代管縣級市,入選全國縣域經濟投資潛力100強。2021年6月4日,鶴山列入2021年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名單。
鶴山,廣東省江門市代管縣級市,地處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西南部,西江下游右岸。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總面積1082.73平方公里。
下轄沙坪街道和雅瑤、龍口、古勞、桃源、共和、址山、鶴城、宅梧、雙合9個鎮。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鶴山常住人口為530684人。 鶴山有旅居海外的華僑、華人和港澳台同胞約36.2萬,分布於51個國家和地區,是全國著名僑鄉之一。
鶴山的行政區劃:
2011年,廣東省民政廳《關於同意鶴山市調整部分鎮級行政區劃的批復》(粵民區[2011]9號):經省政府同意,鶴山市撤銷雲鄉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址山鎮。調整後,鶴山市轄1個街道、9個鎮。
鶴山市現轄沙坪街道和雅瑤、龍口、古勞、桃源、共和、址山、鶴城、宅梧、雙合9個鎮,26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12個村民委員會,10個三峽庫區移民村,市人民政府駐沙坪街道。
❺ 鶴山0750的wifi密碼是什麼
親你可以下載一個萬能鑰匙,進去後右上方會有一個放大鏡模樣的圖案你再點擊這時會提示你開啟數據,點確定後過一會就會提示有鑰匙的能解鎖你再點鑰匙就能破解wifi了,望採納
❻ 江門鶴山桃源鎮的歷史
桃源鎮-歷史沿革
桃源鎮位於鶴山市區西南5千米處。清屬古勞都,1912-1953年為鶴山縣一區,1954年改屬二區,1957年稱桃源鄉,1958年稱桃源人民公社,1959年並入龍口公社,1961年復置桃源公社,1983年稱桃源區,1986年稱現名。鎮區(桃源圩)始建於清光緒元年(1875),因圩南一古廟四周廣植桃樹而得桃源之名。
[編輯本段]廣東省江門市鶴山市桃源鎮
基本概況
鶴山市位於廣東省珠江三角洲西緣。總面積1108平方千米。總人口36萬人(2003年)。鶴山市轄1個街道,10個鎮:沙坪街道、龍口鎮、雅瑤鎮、古勞鎮、桃源鎮、鶴城鎮、共和鎮、址山鎮、宅梧鎮、雲鄉鎮、雙合鎮。市人民政府駐沙坪街道,郵編:529711。代碼:440784。區號:0750。拼音:Heshan Shi。 桃源鎮位於珠三角腹地,距鶴山市城區3公里,325國道橫貫全境,佛開高速公路、興建中的江肇高速公路、廣珠鐵路越過境內。全鎮總面積54平方公里,轄11個村委會和2個社區,常住人口2.2萬人,旅外華僑、港澳台同胞1.8萬人,外來人口1萬多人。2007年及2008年,桃源鎮連續兩年被評為江門市招商引資先進單位、江門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先進單位。 2008年,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9.28億元,比2007年(下同)增長15%;社會總產出41.1億元,增長20.5%;其中第一產業產值1.61億元,增長22%;第二產業產值31.47億元,增長20.5%;第三產業產值8.02億元,增長20%;地方財政收入4860.7萬元,增長32.43%;農村經濟總收入21.6億元,增長11.2%;農村人均純收入6992元,增長4.5%。
經濟概況
2004年,全鎮國內生產總值5.28億元,比2003年增長10%;社會總產出25.72億元,增長18.5%,其中,工業總產值20.05億元,增長20.4%,農業總產值1.02億元,增長5.2%;新上、增資擴建項目20個,實際到位資金合共3.13億元,其中外資1886萬美元。經過多年的努力,目前桃源鎮已形成了三業齊飛的發展勢頭。農業方面,桃源鎮擁有了一批生產規模較大的「三高」農業生產基地,包括年上市雞苗500萬羽的國榮雞苗孵化場,年上市肉豬1萬頭的美德洲農場和開發山地5300畝、被列為國家財政部農業科技推廣示範基地的桃源「三高農業品牌」——甘棠花木基地。工業方面,外資企業與民營企業已漸成氣候,其中外資企業有30多家,民營企業有180家,構成了以電子電器、新型材料、紡織制衣、五金制傘等產業為主導的工業體系,並涌現出北豐、聯塑、法羅力·比力奇、安柏、康佰、制傘等工業品牌。第三產業方面,君威酒店的落成開業,桃花源商住區和桃源影劇院的相繼落戶,以及色色會所,馬山風景區和金峽水庫度假村配套設施的不斷完善,進一步鞏固了第三產業在桃源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工業經濟長足進步 工業方面,桃源鎮擁有較大規模的外資、民營企業共300多家,形成了以電子電器、五金制傘、紡織制衣、新型材料等為主要產業的工業體系,並成功打造了北豐家用紡織、聯塑管道、法羅力比力奇水暖設備、桃源彩傘等四大龍頭工業。其中,制傘業是桃源鎮的特色傳統產業。目前,該鎮已成為華南地區配套齊全的傘具生產基地、出口集散地和行業信息交流中心,並於2007年強勢啟動「桃源彩傘」區域品牌。此外,桃源鎮著力完善工業配套設施,以新325國道為軸線,高起點、高標准規劃開發了富民、建桃、德勝等三個工業園,各園的路網、電網、供水等工業配套已全面完善。 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 三農工作方面,桃源按照新農村建設「二十字方針」要求,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進農業產業提升,深化農業保障機制,以整治農村環境衛生作為切入點,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特色產業方面,甘棠花木基地被列為國家財政部農業科技推廣示範基地,種植面積突破6000畝;茶科所「金馬牌」桔普茶被評為江門市20個優秀旅遊商品和「2007江門市五邑八寶(特產)」之一;年上市雞苗500萬羽的國榮雞苗孵化場和總種植面積達500畝的無公害蔬菜示範基地等也屬較具規模的「三高農業品牌」。 第三產業全面發展 第三產業方面,桃源文化廣場、桃源影劇院已相繼建成,三星級君威酒店是全市為數不多的星級酒店之一,鎮區三大高品質商住樓盤建設如火如荼,投資近億元、佔地面積1萬多平方米、全市第一家經營日本料理的綜合性特色酒店----椰林酒店正式開業。桃源墟鎮逐漸形成以富源大道為主幹道的新興文化商貿區。同時,積極配合市委、市政府城區發展規劃,大力推進「桃源組團」的落實和「服務江門、輻射珠三角、面向粵西和大西南」的現代物流中心建設,以進一步增強桃源鎮的綜合競爭力。
歷史沿革
清雍正九年(1731年)析置鶴山縣。因縣內有山如鶴而得名。 1993年11月8日,民政部批復(民行批[1993]208號)撤銷鶴山縣,設立鶴山市。 2000年,鶴山市轄12個鎮:古勞鎮、雙合鎮、沙坪鎮、雅瑤鎮、龍口鎮、宅梧鎮、共和鎮、址山鎮、雲鄉鎮、鶴城鎮、桃源鎮、合成鎮。總人口405779人,各鎮人口: 沙坪鎮 143888 龍口鎮 35888 雅瑤鎮 35236 古勞鎮 32148 桃源鎮 24333 鶴城鎮 29649 共和鎮 23929 址山鎮 26541 宅梧鎮 32354 雲鄉鎮 4315 雙合鎮 9798 合成鎮 7700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鶴山市轄11個鎮(沙坪、雅瑤、共和、桃源、址山、雲鄉、鶴城、宅梧、雙合、龍口、古勞)。截至2005年12月31日,鶴山市轄11個鎮(沙坪、雅瑤、共和、桃源、址山、雲鄉、鶴城、宅梧、雙合、龍口、古勞)。2007年,撤銷沙坪鎮,設立沙坪街道。4月19日,沙坪街道辦事處正式掛牌成立。
文化與名人
王老吉涼茶 「老老實實王老吉」,這是家喻戶曉的廣東王老吉涼茶廣告語。但這也是王老吉始創人的寫照,王老吉始創人為桃源鎮錢塘人王澤邦,又名王阿吉。清道光年間,王阿吉為草葯醫生,與其子不斷探索,以崗梅根、金櫻根等10餘種山草葯,配製成獨家涼茶,在桃源圩以大碗茶形式擺檔。因卓有功效,故極受歡迎,生意興隆,且馳名遠近。清道光8年(1828),王阿吉全家遷廣州,在十三行靖遠街開設「王老吉」涼茶店,經營方式照舊。由於療效優異,適用面廣,價格低廉,飲用方便,不久風靡羊城。1840年,始出售袋裝涼茶。至其第三代時,「王老吉涼茶」已行銷全球華人地區,其孫王裕恆1870至港,在文武廟設店,市道興旺。隨社會發展,「王老吉涼茶」劑型也不斷推陳出新,20世紀60年代中期,製成涼茶精,1988年又濃縮成沖劑,飲用更為方便。 竹朗金龍 鶴山市最負盛名的舞龍要數桃源鎮竹朗的金龍。竹朗的舞龍習俗相傳已有200多年。竹朗的金龍以龍頭到龍尾都用金黃色飾物,故稱「金龍」。金龍全長102米,龍頭龍尾各重五六十斤。每次出動要動員70多人,表演時舞龍與舞獅同台演出,還配上龍珠、鰲魚、鯉魚等行當,表演「翻龍肚」、「金龍追獅」、「獅子洗龍須」、「魚鰲游龍門」、「鯉魚跳龍門」等套路,場面壯觀,氣勢魁宏,充分體現我市民間文化藝術之精華。每年中秋節或喜慶,舞龍是竹朗人最喜愛的活動,青壯年男子幾乎全部出動,老人、婦女結隊觀看,附近順德、南海、高明的客人及親友都來捧場。其時,鑼鼓鞭炮喝彩鼓掌響成一片,呈現出熱烈、歡樂、祥和的氣氛。雅瑤鎮陳山村每年農歷8月底都要舉行一連三晚別開生面的舞龍活動,他們的龍不點燈燭,而是在龍身上插滿點燃的香火,在夜間看去宛如一條繁星萬點的銀河,叫做香火龍,遠看尤為壯觀。陳山分有幾個里,各個里都有門樓,龍經門樓側身而過,村裡人在門樓等候,給龍灌酒,灌龍酒時,大家都一飲而盡。鶴山民間舞龍活動相當普遍,歷代相傳,形成習俗,可說是源遠流長。 古今名人--李錦泉 大學教授。桃源鎮宿坳村人。小學畢業於沙坪鎮小,在鶴山一中念初中,高中就讀於華師附中,1960年8月畢業於中山大學物理系,分配到上海交通大學,後遷西安交通大學任教。1984年至1993年,任西安交通大學物理系副主任。1987年獲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教育榮譽證書,1993年10月獲政府特殊津貼,多年來發表論文20多篇,其教學改革成果和教材編寫曾獲陝西省和國家教委獎勵。 古今名人--施義鎏 總工程師,科技工作者。桃源鎮竹朗人。1959年在鶴山一中高中畢業,考入暨南大學化學系,就讀5年後留校任教,並從事化工儀表,化工工程及化工機械設計等方面的研究。1982年至1986年間,連續獲省、市科技成果獎6項,並將研製成功的系列熱分析儀、聯檢儀,在暨大儀器廠投入生產,推向市場。1987年調進暨南大學科技服務公司,為科研項目主持人,肩負對外科技開發、科技咨詢及科技轉讓服務。1991年以其膠粘劑新技術成果作價150萬,與珠海東區房地產公司合作,由珠海方面直接注資150萬,創辦廣州天河萬大科技實業公司(生產系列膠粘劑),並兼任總工程師工作。 古今名人--李國榮 桃源甘棠犁逕嘴人。全國勞動模範。李國榮雞苗孵化場創辦人。一向居家務農,1982年始,為創業致富,鑽研孵化技術,並向銀行貸款2萬元,辦起了簡陋雞場,因經營得法,到1995年規模逐漸壯大,評為鶴山農業種養大戶。到1999年底該場擴展佔地2.2公頃,建築欄舍總面積15000平方米,有19台電腦自動孵化機,年孵化量480萬羽,父母代種雞5萬羽,產值600萬元,純利200萬元,種雞暢銷全國各地。他致富思源,富而思進,向家鄉農民傳授技術,使當地雞苗場雞苗成活率達99%以上;為本村道路硬底化捐資12萬元;多次資助甘棠小學改善辦學條件,極受大家贊譽。
旅遊景點
色色會所 色色會所位於群山環抱、環境幽雅、空氣清新的鶴山市桃源鎮甘棠鄉,總佔地面積12萬M2。內設食肆、賓館、游泳池、釣魚台、快艇園、燒烤場、足球場、籃球場、網球場等娛樂、運動設施依次掩映在青山碧水之中。這里沒有都市的灰濛蒙的天空、川流不息的車流、腳步匆匆的路人。拋開忙碌工作、煩心的瑣事,甩開城市繁囂,與藍天白雲對話,與輕風擁抱。攜妻帶子、呼朋喚友,在山水田園之中,自由自在享天倫之樂。投身碧波盪漾的游泳池暢游,細細品嘗美味的佳餚,全身的每一寸肌膚都完全放鬆,與家人、朋友共享美好時光。色色會所設有酒樓、卡拉OK廳、圖書室、高貴客房、天台花園等,設施一流。在美麗、靜謐的色色桃源之夜,與最愛、最親的人圍坐天台花園,一起欣賞清月輝星,聆聽松濤聲韻、蛙唱鳥鳴,置身其中,彷彿回到了遠古時代的桃花源。 馬山疊翠-鶴山八景之一 指距城區14公里處的馬山風景游覽區。面積15000畝,由數十個低山崗組成,綿延起伏,構成綠色海洋般的丘陵自然景觀。325國道縱觀其間。最高的崗頂建有鶴林亭,因樹林長高所掩,遂於其上加蓋三層的六角亭,名為亭為亭,登亭可俯覽馬山全貌。四周山頭層林盡染,山花吐艷、山中的疊翠湖可供盪舟、垂釣,周邊崗頭上有造型各異的涼亭。射擊場、游泳池、網球場、卡拉OK歌舞廳等掩映綠蔭中。1992年落成的「駿馬苑」設有賓館、餐廳、會議室等。疊翠湖邊新建的桃花源假日俱樂部,別墅群錯落其間。專業研究、生產、銷售鶴山名茶「單叢茶」的鶴山市茶葉科學研究所就坐落於此,1987年茶科所首次從廣東省饒平縣引進單叢茶,種植了8畝示範田,獲得一次引種成功。所研製的成品單叢茶具有色澤油潤,湯色橙黃明亮、回甘力特強,具有天然花密味等特點。一九九二年,鶴山單叢茶榮獲國家對外經濟貿易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一九九三年,榮獲廣東省茶葉學會頒發的銀杯獎。該產品質量優良,價格適中,深受廣大顧客歡迎。 金峽水庫 金峽水庫位於桃源境內的桃源河上游,距鎮府所在地4公里。水庫於一九五七年動工興建,一九五八年建成,集雨面積22.35KM2,設計正常水位22.75M(珠基,下同)相應庫容461萬M3,校核洪水位(P=0.2%)25.60M,相應庫容884萬M3,是一座小(一)型水庫,設計灌溉面積6078畝,壩後電站裝機容量160KW。一九九八年一月二十一日經廣東省水利廳批准,將水庫擴建為中型水庫,擴建後正常水位24.25M,相應庫容665萬M3,校核洪水位(P=2%)26.35米,相應庫容1160萬M3,設計水(P=0.1%)位26.9M,相應庫容1160萬M3,灌溉面積擴大到10968畝,擴建工程於二000年十月動工,二00一年十二月竣工,工程建設內容:土壩增厚加固,溢洪道改建。 鶴山市林業科學研究所 鶴山市林業科學研究所於1982年建立,屬鶴山市林業局管轄的事業單位,差額撥款、自主經營,位於鶴山市中部,廣湛公路從旁經過,距沙坪鎮13公里,廣州市80公里,交通方便。現有職工11人,土地總面積2000畝,其中有林地1700畝,育苗地100畝,魚塘50畝。建設面積共1500平方米,包括辦公樓、職工宿舍、試驗室、展覽室、招待所和飯堂等,84年與華南植物研究所合作成立「中國科學院鶴山丘陵綜合試驗站」,97年成為中國科學院十大重點開放台站之一,中科院鶴山試驗站現有研究員2人,副研究員6人,具有一群總體知識水平較高,知識結構合理的青年群體,承擔和主持國家、中科院和廣東省的重大研究項目15項,具有較強的科研力量。本研究所肩負著鶴山市造林綠化、林業良種選育、新品種示範推廣、生態公益林營造、森林病蟲害防治等任務,優化的針闊葉混交林已推廣23萬畝,成為廣東省連片面積最大的人工混交林,「林-果-草-魚」優化生態模式被廣泛推廣應用,成為窪地的支柱產業,建立了綠化苗園場和鄉土樹種繁育基地,成功地繁育了二十多個鄉土樹種,其中有觀光木、格木、伯樂樹等國家二級保護樹種,建立了2000畝江門市林業高新技術示範園。本研究所與華南植物研究所、廣東省林科院、華南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合作,參與了「熱帶亞熱帶退化生態系統重建與恢復」重要科研項目,承擔省森林病蟲害松爽圓蚧監測任務,獲得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江門市科技進步三等獎、鶴山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在進行科學研究的同時,加強同國內外同行的相互交流、相互學習,已有英、美、德、奧、台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160人次來本研究所考察和指導工作,並給予了肯定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