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盛宣懷pdf

盛宣懷pdf

發布時間:2022-05-08 12:21:09

『壹』 哪位大神有《改革現場:晚清經濟改革始末》電子版書籍百度雲盤下載

改革現場_晚清經濟改革始末(套裝共2冊)-李德林-.mobi

鏈接:https://pan..com/s/12XM3Loqk51aEH79aBVr04g

提取碼:h6a4

『貳』 誰有《愛國主義教育叢書:盛宣懷》全本pdf下載百度網盤資源

愛國主義教育叢書:盛宣懷鏈接:https://pan..com/s/1DHhB2P3e-JkoV6YXCUVpoQ

提取碼:htae

『叄』 《1911:一個人的革命》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1911:一個人的革命》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UcifdQXVSWCKJwkDlIe5QA

?pwd=2xb6 提取碼:2xb6
簡介:盛宣懷是個自信而又充滿了活力的人,他不斷在追求個人與國家利益的*化,結果卻使得兩者都遭到了*的打擊。這,難道就是人們常說的命運嗎?

『肆』 外國資產階級是怎樣看待中國歷史的 pdf

自海通以還,新學漸興,域外學術書籍譯介遂成近代中國「輸入學理,再造文明」(胡適語)之重要途徑;而對外國學者中國史研究著述的譯介,不僅有益於學術的繁榮發展,更有助於我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因「身在此山」而形成的某些局限。但國外中國史研究林林總總,洋洋大觀,幾十年來(特別是近20年)對其譯介雖多,終也只能是「取一瓢飲」,因此這種譯介的態度和選擇標准本身小而言之實際又是學術變遷的反映,大而言之甚至可說是時代、社會變化的一種折射,成為值得研究的對象。本文不擬對50年來海外中國近代史研究著作譯介的豐碩成果作全面研究述論,更非具體的書評書介,僅想對這種譯介在不同時期的主要特點、對國內中國近代史研究的主要影響和意義等試作初步研究概述,難免掛一漏萬,誠祈方家指正。

(一)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並不僅僅是一種政權的更迭,而是從經濟基礎、社會結構到上層建築深刻而全面的巨變,馬克思列寧主義上升為國家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但上層建築反過來又會影響經濟基礎,因此一種全面的社會變動要求一種全新的意識形態與之相應。「學術」屬上層建築.所以對舊有的學術進行「改造」就「勢所必至」了。由於對中國近代歷史的認識與中國革命關系重大,所以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的馬克思主義學派在中國共產黨奪取政權的革命戰爭年代就已相對成熟;但在原先的高等院校的知識分子中,這一時期占統治地位的一直是種種非馬克思主義學派。這樣,以前者改造後者,對資產階級學術思想進行批判,自然成為這一領域的中心任務,對海外中國近代史研究著作的譯介,自然也不可能離開這一中心任務。
對此意圖,當時出版的所有海外中國近代史研究著作譯介幾乎都有明確的說明。《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的「中譯本序言」談到之所以翻譯此書一是因為該書的資料「有不小的利用價值」,但更重要的一個理由」是因為它「一向被中外資產階級學者奉為圭臬之作」,現在「不要忘記這些謬論在很長的一個時期中,曾經嚴重地毒害了中國的思想界。應該說在殖民主義理論的作品中,這部書是占著非常重要的地位的,因而也就是反對殖民主義者所應該注意閱讀的東西」。①丹涅特著《美國人在東亞》、萊特著《中國關稅沿革史》、約瑟夫著《列強對華外交》、威羅貝著《外人在華特權和利益》、伯爾考維茨著《中國通與英國外交部》的譯者「前言」或「後記」,都毫無例外地鄭重聲明了這一點。

在當時百廢俱興的歷史條件下,就數量而言,翻譯出版的海外中國近代史研究著作並不算多。但從學術研究的角度看,50年代組織選譯的絕大多數著作的確代表了國外有關學術研究的一流水平,選書之精當與譯品質量之高至今仍令人欽佩,此皆說明選譯者眼光的不凡、學識的深厚與態度的嚴肅認真。例如,直到現在《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仍是被國內中外關系研究者引征最頻的著作之一;《外人在華特權和利益》一書在整體上仍未被超越……更有意義的是,當時代環境發生變化後,這些譯著的學術性便立即顯示出來,為一些相關學科在新時期的迅速發展打下一定基礎。
更值得注意的是,50年代初期對蘇「一邊倒」,各學科都在自身建設方面競相翻譯出版「蘇聯老大哥」的有關著作作為「教科書」,並奉為「典範」時,有關研究中國近代史的著作卻翻譯出版極少,更無被視為「典範」之作。這也從一個方面說明在中國近代史學科中中國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學派當時即已相對成熟,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理論體系、框架和方法,無需像其他不少學科那樣匆忙照搬蘇聯的「教科書」。

隨著國內政治形勢的變化和發展,「階級斗爭」愈演愈烈,對外國資產階級學者的分析、批判言辭也日趨激烈,這種「譯介」更明確被提到「了解敵情」、「興無滅資」、「反帝反修」的程度。《外國資產階級是怎樣看待中國歷史的——資本主義國家反動學者研究中國近代歷史的論著選譯》(第1、2卷)和《外國資產階級對於中國現代史的看法》近120萬字,選譯了從19世紀末葉以來,尤其是近幾十年來仍有影響的英、美、法、德、日等國數十位資產階級學者對中國近代社會性質、近代經濟及文化問題、中外關系、農民戰爭、邊疆危機、中國革命、國共斗爭……等各方面有代表性的論述。在長達萬言的「序言」中,選編者對近百年來外國資產階級學者的中國研究狀況進行了高度的概括,對各種觀點進行了嚴厲的政治批判,並進一步申明了編譯的目的:「我們選譯這些資料,即是為了了解敵情和提供反面教材進行興無滅資的斗爭。我們從這些資料里可以進一步認清學術思想領域內,外國資產階級學者的真面目,認識帝國主義通過文化侵略毒化中國人民的罪惡活動,藉以激發我們民族自尊心和愛國主義思想,積極參加反對帝國主義和現代修上主義的斗爭,並且從斗爭中清除資產階級歷史學在中國史學界的流毒和影響,壯大歷史科學隊伍,團結一切愛國的歷史科學工作者,共同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新文化。」②

十年「文革」特別是它的中後期,有關俄蘇研究中國近代史的著作在一片荒蕪的學術園地中突然「一花獨放」,翻譯出版了一大批。這種「一花獨放」,完全是由於「反修」斗爭和中蘇邊境沖突的需要。齊赫文斯基主編的《中國近代史》的中譯本「出版說明」寫道:「本書炮製者以極其卑劣無恥的手法,全面、系統地偽造近代中國歷史」,「惡毒誹謗攻擊中國人民的偉大革命斗爭和中國共產黨的馬列主義正確路線」。這篇個到5000字的「說明」充滿了「恬不知恥」、「瘋狂攻擊」、「秉承其主子出意旨」……這樣一些幾近謾罵的文字,並認定這部書的目的是「妄圖否定毛主席關於中國近代史的一系列科學論斷,否定毛主席為中國革命制定的馬列主義正確路線」,「變中國為蘇修社會帝國主義的殖民地」。③當時的「時代精神」可說盡在其中。而有關中俄邊境著述的譯介更多,由於這些譯著以資料、回憶錄為主且限於本文篇幅,恕不細述。但是這些翻譯為後來的中俄關系史研究打下了較為深厚的基礎。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中美關系在1971年開始解凍,費正清的名著《美國與中國》也在「供有關部門研究中美關系時批判和參考之用」的名義下,由商務印書館組織翻譯出版。

(二)
「文革」結束後,隨著改革開放的新時期的開始,沉寂已久的學術開始復甦,由於較長時期的自我封閉,學界對國外學術研究的了解尤其必要、急迫。這種形勢,為海外中國近代史研究譯介的繁榮發展提供了客觀條件,而開風氣之先且成效最著的則為中的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在國門初啟的1980年創辦的不定期刊物《國外中國近代史研究》。
該刊編者在創刊號中明確表示其「目的在於及時介紹外國研究中國近代史的情況,了解外國研究中國近代史的動態,溝通中外學術交流」。承認「近年來,在中國近代史這個學術領域內,國外的研究工作發展較快」,「一些我們還未涉及的問題,國外也有了較深入的研究;國外還不時對我國近代史研究上的某些觀點提出不同意見,進行商榷或爭論。凡此種種,都需要我們及時了解,以改變閉目塞聽的狀況,活躍學術空氣,促進研究工作的發展」。「所收文章主要看其是否有新觀點、新資料,或新進展,至於內容與觀點正確與否,則不一定要求」。④從「了解敵情」、「反面教材」……到「溝通中外學術交流」、彼此平等地「進行商榷或爭論」,承認自己多有不足、曾經「閉目塞聽」……這種轉變是巨大的、根本性的。這篇「編者的話」雖只短短400多字,但卻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新時代的新精神,亦說明所謂新時期確非虛言泛論,而是實實在在地發生了方方面面巨大的新變化。後人或許很難想像,這種平實如常的語言所說的本是最「平常下過」的道理、然而實際卻是那樣地「不平常」,因為它是那樣地來之不易。這種態度,可說是新時期譯介的代表。從1980年創刊到1995年終刊,《國外中國近代史研究》15年來共出版27輯,發表了40O余篇近80O萬字的譯作。其中有國外學術期刊的論文翻譯,也有著作摘譯,文種涉及性、日、俄、法、德等諸多語種,以較快的速度、較為全面地向國內學術界介紹了外部世界的有關信息,對學術研究起了重要作用。對學術發展如此重要的刊物卻因種種原因不得個於幾年前停刊,學界至今仍咸為惋惜。另外,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辦的《國外中共黨史研究動態》從1990年創刊到1996年停刊,共出刊42期,也曾是了解國外有關學術發展的一個重要窗口。
在最近20年中,有關譯介越來越多,越來越快,其中影響較大的譯叢有: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從1987年起出版「中國近代史研究譯叢」,陸續出版的有美國學者魏斐德著《大門口的陌生人——1839―1861年間華南的社會動亂》、孔飛力著《中華帝國晚期的叛亂從其敵人——1796―1864年的軍事化與社會結構》、費維愷著《中國早期工業化——盛宣懷(1844―1916)和官督商辦企業》、陳錦江著《清末現代企業與官商關系》、施堅雅著《中國農村的市場和社會結構》、英國學者楊國倫著《英國對華政策(1895―1902)》、日本學者濱下武志著《近代中國的國際契機——朝貢貿易體系與近代亞洲經濟圈》。
江蘇人民出版社從1988年起陸續出版的「海外中國研究叢書」中與近代中國有關的譯著有美國學者費正清、賴肖爾著《中國:傳統與變革》、羅茲曼主編《中國的現代化》、格里德著《胡適與中國的文藝復興——中國革命中的自由主義(1917―1950》、郭穎頤著《中國現代思潮中的唯科學主義(1900―1950)》、史華茲著《尋求富強:嚴復與西方》、柯文著《在傳統與現代性之間:王韜與晚清改革》、墨子刻著《擺脫困境——新儒學與中國政治文化的演進》、周錫瑞著《義和團運動的起源》、杜贊專著《文化、權力與國家——190O―1942年的華北農村》、艾愷著《最後的儒家——梁漱溟與中國現代化的兩難》、張灝著《梁啟超與中國思想的過渡(1890一1907)》、任達著《新政革命與日本——中國,1898―1912》、周策縱著《五四運動:現代中國的思想革命》、蕭公權著《近代中國與新世界:康有為變法與大同思想研究》。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出版的「五四與現代中國」叢書收有譯著《五四:文化的闡釋與評價——西方學者論五四》、美國學者施瓦支(舒衡哲)著《中國的啟蒙運動——知識分子與五四遺產》、張灝著《危機中的中國知識分子》、紀文勛著《現代中國的思想遺產——民主主義與權威主義》、日本學者近藤邦康著《救亡與傳統》。

其他譯著更是難以勝數,對不同專業領域都有相當的影響。
通論性的主要有費正清編《劍橋中國晚清史》(兩卷)、《劍橋中華民國史》(兩卷),另外費氏的《美國與中國》不斷重印,《費正清集》、偉大的中國革命(1800―1985)》、《費正清自傳》和《費正清看中國》等都翻譯出版。還有美國學者石約翰著《中國革命的歷史透視》、史景遷著《天安門》、柯文著《在中國發現歷史——中國中心觀在美國的興起》,以及日本學者溝口雄三著《日本人視野中的中國學》等。

經濟史方面主要有美國學者郝延平著《中國近代商業革命》、《十九世紀的中國買辦——東西間橋梁》、劉廣京著《英美航運勢力在華的競爭(1862―1874)》、日本學者中村哲著《近代東亞經濟的發展和世界市場》、美國學者珀金斯著《中國農業的發展——1368―1968》、黃宗智著《華北的小農經濟與社會變遷》、《長江三角洲小農家庭與鄉村發展》、《中國農村的過密化與現代化》、楊格著《近百年來上海政治經濟史(1842―1937)》、法國學者白吉爾著《中國資產階級的黃金時代(1911―1937)》等。
政治、軍事、社會史方面的譯著主要有美國學者周錫瑞著《改良與革命——辛亥革命在兩湖》、易勞逸著《1927―1937年國民黨統治下的中國流產的革命》、胡素珊著《中國的內戰》、齊錫生著《中國的軍閥政治(1916―1928)》、小科布爾著《江浙財閥與國民政府(1927―1937)》、鮑威爾著《中國軍事力量的興起(1895―1912)》、施堅雅著《中國封建社會晚期城市研究》、英國學者貝思飛著《民國時期的土匪》、加拿大學者陳志讓著《軍紳政權——近代中國的軍閥時期》、蘇聯學者卡爾圖諾娃著《加倫在中國,1924―1927》、切列潘諾夫著《中國國民革命軍的北伐》、賈比才等著《中國革命與蘇聯顧問》、論文集《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蘇聯學者論文選譯》等。

有關中外關系史的譯著主要有英國學者季南著《英國對華外交(1880―1885)》、美國學者李約翰著《清帝遜位與列強(1908―1912)》、威維爾著《美國與中國:財政和外交研究(1906―1913)》、柯里著《伍德羅·威爾遜與遠東政策(1913―1921)》、塔克曼著《史迪威與美國在華經驗(1911―1945)》、菲斯著《中國的糾葛——從珍珠港事變到馬歇爾使華美國在中國的努力》、科爾著《炮艦與海軍陸戰隊——美國海軍在中國(1925―1928)》、沙勒著《美國十字軍在中國(1938―1945)》、柯偉林著《蔣介石政府與納粹德國》、包瑞德著《美軍觀察組在延安》、布賴克福特著《卡爾遜與中國》、凱恩著《美國政治中的「院外援華集團」》、孔華潤著《美國對中國的反應》、謝偉思著《美國對華政策(1944―1945)》、日本學者藤村道生著《日清戰爭》、蘇聯學者鮑里索夫等著《蘇中關系》等。
思想文化史方面的譯著主要有美國學者伯納爾著《一九○七年以前中國的社會主義思潮》、林毓生著《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盧茨著《中國教會大學史》、日本學者實藤惠秀著《中國人留學日本史》、法國學者衛青心著《法國對華傳教政策——清末五口通商和傳教自由(1842―1856)》(兩卷)等。

人物研究方面的譯著主要有美國學者德雷克著《徐繼畲及其〈瀛寰志略〉》、史扶鄰著《孫中山與中國革命的起源》、薛君度著《黃興與中國革命》、麥柯馬克著《張作霖在東北》、日本學者松本一男著《張學良》、蘇聯學者普里馬科夫著《馮玉祥與國民軍》、英國學者施拉姆著《毛澤東》、美國學者特里爾著《毛澤東傳》、邁斯納著《李大釗與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起源》、周明之著《胡適與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選擇》、弗思著《丁文江——科學與中國新文化》等。
以上僅是一個極為粗略的鳥瞰,但從中卻足可看出海外中國近代史研究著作的譯介在這20年中的繁榮盛況,確實起到了「改變閉目塞聽的狀況」、「溝通中外學術交流」的作用,對這期間中國近代史學界學術的活躍和發展起了不能忽視的推動作用。

(三)
這期間的海外中國近代史研究著作譯介對國內有關研究的影響、促進是多方面的。當然,學術的變化、各種新觀點的產生總體而言自有更為深刻的社會與學術自身的背景和原因,這種「譯介」只是其中因素之一。但由於本文的任務只是分析這種「譯介」的作用,不必對其他背景與原因作深入探討與詳細論述,故祈讀者勿因此而以為筆者認為新時期的種種新觀點完全是這種「譯介」外在作用的結果;同樣,對各種新觀點本身的具體分析、深入研究和評判也不是本文的任務。故本文亦僅限於客觀論述「譯介」對各種新觀點的影響和作用。大體而言,這種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面:
新時期中國近代史研究中一個引人注目、也引起激烈爭論的觀點是從現代化(本文中「現代化」與「近代化」二詞意義相同,根據行文需要選擇使用)的角度,而不僅僅或主要不是從階級斗爭、民族斗爭的角度來看待中國近代史。「海外中國研究」叢書的「總序」明確表示:「故步自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透過強烈的反差去思量自身,中華文明將難以找到進入其現代形態的入口」。「收入本叢書的譯著,大多從各自的不同角度、不同領域接觸到中國現代化的問題」。在很長的一個時期內,以費正清為代表的「西方沖擊一中國反應」模式是西方中國近代史研究中佔主導地位的學派。這一模式認為「傳統」與「現代」互相對立,中國近代的歷史尤其是現代化史的動力完全來自外部的刺激和挑戰,因此「19世紀之前使得中國如此偉大的東西,恰恰被證明也就是後來嚴重地阻礙著中國實現現代化轉換的東西」。「中國作為『中央之國』,其自我獨立的政治和文化運轉體系,以長期未受到外來挑戰而聞名於世」。但也因此「直到現代挑戰不可避免地降落到它的大門口之時,都未能領悟到這種挑戰的性質」,因而錯過了現代化的時機。⑤新觀點也正是從這一角度出發,從中國近代自身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探討現代化受挫的原因;同時對西方的侵略帶來的不同(廣義的)文化的「碰撞」以及這種「碰撞」引起的中國社會的變化等作了不同以往的結論。在現代化理論框架中,洋務運動自然成為「中國早期工業化」的一個重要階段,而興辦洋務的最初動機則無足輕重,也因此才會在80年代形成洋務運動研究熱。同樣,一些研究者對民國時期尤其是抗戰前的經濟狀況也作了更為客觀的研究。

近代中國的「市民社會」、國家與社會的關系、公共領域等是近些年美國學界的一個研究熱點,並有激烈的爭論,而近年中國的有關研究,如對晚清商會、自治社團或組織、地方精英、公共機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甚豐,明顯受此影響與啟發。甚至對近代中國「市民社會」這種觀念提出質疑、反對意見的,其基本「理論資源」也還是來自美國學界的不同觀點,亦見其影響之深。

由於主要地不是從階級斗爭或民族斗爭而是從中西文化沖突、互補(在近代中國實際幾乎是西方文化向中國文化的單向流動)的角度出發,不少研究者更側重於「買辦」、「租界」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與意義。同樣,傳教士、教會學校在中國現代化過程中所起的積極作用,主要是傳播近代科學文化知識,近年也得到更多的強調與重視。文化與社會的關系或曰文化背後的社會意義,是近些年來在西方興起的一種新的學術觀點、方法和思潮,《義和團運動的起源》和《文化、權力與國家——1900―1942年的華北農村》便是這種新範式在中國近代史研究領域的代表作。前者對19世紀山東省的社會、經濟結構作了區域性分析,尤其是用文化人類學的方法對魯西北地區的民間文化,如社戲、話本、宗教、廟會、集市、尚武傳統、中西文化沖突的歷史等都作了細致的研究。在此基礎上,作者認為義和團運動的爆發是魯西北的社會經濟結構與文化傳統之間由多種原因「互動」的結果。後者力圖打通歷史學與社會學的間隔,從「大眾文化」的角度,提出了「權力的文化網路」等新概念,以華北農村為例,詳細論證了國家權力是如何通過種種渠道,諸如商業團體、廟會組織、宗教、神話等深入社會底層的,如「龍王廟」的實際意義是掌管水資源的分配,鄉紳關注「關帝廟」是將其。既作為國家的守護神又作為地方的保護者。這兩本書對近年來國內的有關研究產生了明顯的影響,如傳統文化與義和團的關系,廟會的社會文化意義、功能都受到研究者的重視。
在中外關系史研究中,一些研究者認為中國被納入近代國際體系的過程當然是國家主權受侵犯的過程,是被殖民的過程,但同時也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破除「華夏中心」的過程,是外交近代化,即近代外交觀念、制度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幾十年前的「侵華史」已漸為現在更加中性的「中外關系史」所取代,雖只一名之興替,卻也可略窺學術之變化,表明研究的「理論預設」今昔已有所下同。

在思想史研究方面,以前未獲研究的「唯科學本義」開始被研究者注意,對自由主義及其代表人物的研究更加客觀,已從「政治批判」轉入「學術研究」,這反映出「譯介」的影響。《中國的啟蒙運動——知識分了與五四遺產》一書中對「啟蒙」與「救亡」關系的探討,使中國思想、學術界深受啟發。從70年代後期起,美國的中國史研究中「傳統」與「現代」互相對立的模式漸為新的現代化理論所取代,即「現代」從「傳統」中發展而來,應更加註重承繼、利用種種傳統資源。《中國意識的危機——「五四」時期激烈的反傳統主義》一書更側重對近代中國,尤其是五四時期「激烈」「全面」反傳統思想的負面作用進行分析,在80年代中後期「文化熱」、「激烈反傳統」思潮再度產生的背景下,該書的翻譯出版確引人注目,作者可能也未想到,該書實際為90年代因種種原因而異軍突起的「文化保守主義」作了重要的理論鋪墊。
在人物研究方面,《孫中山與中國革命的起源》將孫中山個人與社會環境緊密結合起來考察,突破了以往人們譏稱的「孫中心」框框。《黃興與中國革命》一書對以往注意不夠的黃興與辛亥革命的關系作了細致的研究,引起了有益的探討,促進了有關研究的深化。而且,以上兩書均在國門初啟時翻譯出版,當時也更引人注目。《李大釗與中國馬克思主義的起源》一書對李大釗思想與民粹主義的關系作了深刻的研究和分析,啟發了關於民粹主義對中共其他領導人思想影響的研究,這種研究直到現在仍引起熱烈的爭論。相對於國內的人物研究以前主要集中於政治人物,國外對「文化人物」的研究一直比較重視,如對梁漱溟、丁文江、錢穆、洪業等都有研究專著,這些專著的譯介對國內有關研究有著明顯的推動作用。

簡言之,50年來海外中國近代史研究著作的譯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一樣走過了曲折發展的過程,現在確可說是百花齊放。但在這種繁榮之下卻仍有不能忽視的隱憂,即譯作的質量有每況愈下之勢,一些錯譯、誤譯反而起了學術的「誤導」作用,倘長此以往,會使人對所有「譯介」的准確性都產生懷疑,終將使這種學術發展必不可少的「譯介」本身受到嚴重損害。提高譯作質量,是譯介者的當務之急。當然,每個研究者都必須面對的挑戰是,在如此多樣化的譯作面前如何能真正擷其精華而不是食洋不化,機械照搬。而這,卻是更加艱難,也更加重要的。

注釋:
本文寫作中承蒙曾學白女士幫助搜集部分資料,謹表謝忱。
① 邵循山:「中譯本序言」,〔美〕馬士著,張匯文等譯:《中華帝國對外關系史》第1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57年版,第1―2頁。該書第2卷、第3卷均為張匯文等譯,分別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58年、商務印書館1960年出版。
②「序言」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資料編譯組編譯:《外國資產階級是怎樣看待中國歷史的——資本主義國家反動學者研究中國近代歷史的論著選譯》第1卷,商務印書館1961年版,第10―14頁。
③ 「出版說明」,〔蘇〕齊赫文斯基上編,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北京大學歷史系、北京大學俄語系翻譯小組譯:《中南近代史》上、下冊,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74年版,第1―6頁。
④ 「編者的話」,《國外中國近代史研究》第1輯,中國主會科學出版社198O年版。
⑤ 〔美〕羅茲曼主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比較現代化」課題組譯:《中國的現代化》,江蘇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669頁。

『伍』 哪位大神有《中國早期工業化:盛宣懷(1844-1916)和官督商辦企業 》電子版書籍百度雲盤下載

中國早期工業化:盛宣懷(1844-1916)和官督商辦企業(中國近代史研究譯叢)-[美]費惟愷-.mobi

鏈接:https://pan..com/s/1dthlWsAHTF1pgPjKr7lfEA

提取碼:er8r

『陸』 《浮想錄》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浮想錄》(陳旭麓)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com/s/1gjRfi5p-106GCLs6GVKnsA

提取碼: ydr9

書名:浮想錄

作者:陳旭麓

豆瓣評分:9.0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7

頁數:208

內容簡介:

《浮想錄》是著名歷史學家陳旭麓先生生前在授課、研究之餘隨時記錄下來的片段性學術隨想,以及對現實問題的一些看法。從1977年7月始至1988年,歷時12年,記錄有695條,文字簡潔、思辨,且多有深刻警句令人拍案叫絕。

陳旭麓先生的「新陳代謝」史學思想影響深遠,而《浮想錄》對「新陳代謝」有著不同角度和不同層面的多種表述和使用,是這一史學思想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閱讀此書,可以加深我們對於「新陳代謝」史學思想的認識。

本次出版《浮想錄》,收錄了陳旭麓先生的《浮想錄》和詩詞作品,並附錄《陳旭麓先生傳略》《懷念父親》。

作者簡介:

陳旭麓(1918—1988),湖南省湘鄉縣(今雙峰縣)人,當代中國著名歷史學家。早年就讀於長沙孔道專科學校。1943年畢業於大夏大學歷史社會學系。1946年起任大夏大學副教授。1949—1952年兼任聖約翰大學教授。1951年參與華東師范大學建校,任歷史系副教授、教授,並先後兼任該校歷史系副主任、研究生處處長、副教務長、中國近代史研究室主任。此外的學術兼職還有:中國現代史學會副理事長、上海中山學社副社長、上海地方史志研究會副會長等。畢生致力於中國近代史的教學與研究。其論著以思辨見長,視野寬闊,尤以晚年倡導「新陳代謝」說而著稱。著有《辛亥革命》《近代史思辨錄》《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浮想錄》等。其中《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浮想錄》被譽為新時期「中國本土史學的標志性文本」。主編有《中國近代史叢書》《盛宣懷檔案資料選輯》《中國近代史詞典》《中華民國史詞典》《近代中國八十年》《五四後三十年》《五四以來政派及其思想》等,還參與主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通史》(四卷本)。

『柒』 《中國早期工業化》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早期工業化》網路網盤pdf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erdRjRS6N2t9AsBZqCOu1Q

?pwd=ur6g 提取碼: ur6g
簡介:《中國早期工業化:盛宣懷(1844-1916)和官督商辦企業》作者以近代中國紳士資本家盛宣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中國電報局、華盛紡織廠、中國通商銀行四家官督商辦企業為主線,大量使用中文、日文和西文的可靠資料,詳細闡述了中國早期工業化的經濟成就和問題、人事和政策、社會和制度諸問題,並將中國的經驗與日本和西方的經驗進行了富有啟發性的比較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值得人們深刻反思的問題。《中國早期工業化:盛宣懷(1844-1916)和官督商辦企業》所涉及到的經濟發展中內在的尚未解決的某些政策問題,為當今工業的現代化計劃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捌』 《金剛經箋注普陀山佛學叢書》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金剛經箋注》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0yEVUsBlNJzMh_JlMDxVYw

提取碼:lz2q

書名:金剛經箋注

豆瓣評分:9.6

出版社: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12-1

頁數:158

內容簡介:

在中國文化中,金剛經是影響非常大的一部佛經。千餘年來,不曉得有多少人研究金剛經,念誦金剛經,因金剛經而得到感應,因金剛經而悟道成道。《普陀山佛學叢書:金剛經箋注》是佛經典中很特殊的一部,他最偉大之處,是超越了一切宗教性,但也包含了一切宗教性。

作者簡介:

丁福保(1874~1952),字仲祐,號梅軒,一號疇隱,江蘇無錫人。21歲考入江陰南菁書院(江蘇學政黃體芳、兩江總督左宗棠1882年捐建),習經史詞章,並習天文、算學、輿地諸學。24歲肄業,入無錫俟實學堂任算學教習。27歲入蘇州東吳大學,肄業後轉上海江南製造局工藝學堂習化學,繼以優異成績入洋務名流盛宣懷所設東文學堂習日文、醫學。29歲應張之洞聘赴京任京師大學堂之算學、生理學教習,三年後辭歸上海。35歲受兩江總督端方及盛宣懷之遣,赴日本習醫。歸國後設醫學書局於上海,同時舉辦醫院及療養院,為人診病者二十餘年。58歲棄醫向文,專心著述,編撰出版之著作三百餘種。78歲無疾而終。

丁氏精通醫學,人稱醫界泰斗;精通佛學,號為「佛學奇才」;精通古泉學,號為「無人不曉」之「著名古錢收藏家」;又在語言文字學、數學、文史諸領域,頗多創獲。嘗貶損中醫,以為中醫在生理解剖、診斷、葯物等方面,受陰陽五行說之干擾,「謬種流傳,以迄今日,不能生人而適以殺人」。後態度轉變,譯日人所撰為中醫辯護工作《醫界之鐵椎》,並自撰《中葯淺說》(《萬有文庫》有收錄),主張以西醫之法改造中醫,「使數千百年來謬誤之學說,一變而化為化學實驗的學說」,「足以正國人之舛,開後學之途徑」。

『玖』 《大生意人》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大生意人》(趙之羽)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 https://pan..com/s/1xkAGDU0WOYIpx5NvRIGfAg

?pwd=vgwe 提取碼: vgwe

書名:大生意人

作者:趙之羽

豆瓣評分:8.3

出版社:江蘇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12-1

頁數:320

內容簡介:

★政商小說里程碑之作!

★在中國做大生意,幾千年來都是這套玩法。

★一個私鹽販子,如何在夾縫中翻雲覆雨、扶搖直上,成為通吃政商兩界的清朝首富?他的這套「玩法」,就是在中國傳統 政商關系下做生意的至高智慧和隱秘准則。

★作者趙之羽,祖上為清朝開國大將、滿文創始人,多年潛心清史研究,堪稱最懂清朝政商關系的小說家。

★歷時5年磅礴著就,天涯、搜狐、榕樹下火爆連載,千萬讀者持續熱捧,2013正式首發面世!

★「快讀·超好看小說庫」002號。

★經由本書改編的同名電視劇正在熱烈籌拍中!

【內容簡介】———————————————————————————————————————

一百五十餘年前,帝國的政治時局正值風雨飄搖,商業卻開始一步步走向繁盛的頂峰,胡雪岩、喬致庸、盛宣懷、王熾、孟洛川……一批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大生意人紛紛登場。在這群奪目的商業精英間,最天才、最具傳奇色彩的,卻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名字:古平原。

這個後來被《明清商賈奇聞錄》尊稱為「商王」的年輕人,從販賣一袋私鹽做起,短短數十年裡,借勢謀局,翻雲覆雨,周旋於商幫、政府、買辦及三教九流之間,將生意越做越大,直至最後縱橫各行各業,通吃政商兩界,成為財傾天下的一代首富……其間,進與退,顯與藏,順境與逆襲,陰謀與陽謀,商業手腕與政治心術,人脈運營與處事智慧,一招一式,一言一行,無不將中國生意人幾千年來的「玩法」趨於極致。

翻開《大生意人》,從他的這套「玩法」中,讀懂在中國傳統政商關系下做生意的至高智慧和隱秘准則。

作者簡介:

趙之羽——

滿族正藍旗人,伊爾根覺羅氏,其先祖伊爾根覺羅·噶蓋為清朝開國大將、大學者、滿文創始人。

趙之羽家學傳統淵博,文史造詣深厚,多年來致力於對清史尤其是清朝商業史的研究,堪稱最懂清朝政商關系的小說家。在這本潛心五年磅礴著就的《大生意人》中,他將肅然的歷史軼事和奧妙 的經商智慧編織成鮮活的故事,讀來令人拍案叫絕,細細品味卻又有悟於心,讓人不忍釋卷,一讀再讀。

閱讀全文

與盛宣懷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文件夾快速查找表格不同內容 瀏覽:491
合並排序演算法java 瀏覽:916
如何將文件夾刪除的部分恢復 瀏覽:808
eco為什麼連接不上伺服器 瀏覽:292
查看linux的命令是 瀏覽:10
蘋果郵件伺服器地址 瀏覽:341
U盤超級加密3000時間 瀏覽:737
如何跟別人解釋什麼是伺服器 瀏覽:937
安卓11原生如何隱藏軟體 瀏覽:710
解壓清潔面部女士 瀏覽:854
美的變頻空調壓縮啟動一下報p1 瀏覽:470
濟南如何申請app多少錢 瀏覽:164
帶加密功能的u盤啟動盤製作 瀏覽:819
計算機編程知識 瀏覽:435
c語言編程軟體都有哪些 瀏覽:157
解壓一半可以取消嘛 瀏覽:121
住宅風水pdf 瀏覽:240
文件夾rundir什麼意思 瀏覽:973
戴爾電腦如何給硬碟加密 瀏覽:158
androidn版本特性 瀏覽: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