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故事新編pdf

故事新編pdf

發布時間:2022-05-09 21:18:28

Ⅰ 高考最巧妙與最可惜的考場作文pdf

在講構思的技巧前,我覺得首先應讓學生明白構思的原則性問題,即構思應該注意「小中見大」和「推陳出新」的原則。無論應用何種構思技巧,都必須遵循以上的兩個原則。中考作文區區五六百字,寫作時間只有短短的五六十分鍾,不可能選擇寫長篇大論,但是又不能讓自己的文章太平凡或者太平庸,常言「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陽的光輝」,用小角度反映大主題、用身邊事反映社會事、用一般人反映不一般的人、用生活瑣事和生活細節表達真情實感,便於學生掌握,也便於寫出好文章。「推陳出新」就是常說的「舊瓶子裝新酒」或則「故事新編」。「陳」強調寫熟人、寫熟事,「新」即創新,強調寫出陌生的熟人熟事。對人們熟知的經典故事經典文章進行再加工,藉此來表現現實生活的內容和主題,也很能吸引閱卷教師。

Ⅱ 哪位大神有《故事新編》電子書籍百度雲資源

故事新編.魯迅.6寸版.pdf

鏈接:https://pan..com/s/1PE3ZjIbmyO5Tt8Z4hudB0A

提取碼:uhmh

Ⅲ 急求《東周列國故事新編》(林漢達先生編著)的TXT文檔

100求林漢達的《東周列國故事新編》電子書下載
懸賞分:100 -
提問時間2006-4-8 15:38
N久之前看過林老先生的《東周列國故事新編》,感覺相當不錯,可惜之看了上集,現100分求電子書下載。
找到後再補100分,謝謝!
問題補充:
1、現在買也買不到了,所以只好發帖子求助!
2、請大家看清問題再回答,不要浪費別人的時間!
我找的是林漢達的《東周列國故事新編》,而非《東周列國志》或其他什麼書。
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
東周列國故事新編(上下),林漢達,中華書局79,1版3印,品好,658頁.16元
好在不是很貴,才16元,買一套吧!!
自己喜歡的書,其實還是買一套的好,可以收藏!!
我自己特別喜歡的書,從來都是買來珍藏起來。
電子書都是看一遍就刪的!!
回答者:
- 2006-4-8 15:45
這里看看~
USER ID :wuyindengster
PASSWORD:ecustecust
希望大家不要修改密碼及裡面的內容
《東周列國故事》
作者: 倪紹勇張紀平攸 揚李冬明陳令長繪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者設
出版時間: 1981-11-01
現市場價1000元
讀書中文網[b觀潮軒製作,50本
Gmail文件夾:Dongzhou
希望你對答案滿意
參考資料:
回答者:
- 2006-4-9 12:10
mai yi ben ba !
回答者:
- 2006-4-9 17:24
回答者:
- 2006-4-10 11:28
你試試在燈市口的中國書店或一些舊書店找,也許有。
回答者:
- 2006-4-11 12:55
39 2009-5-21
2008-2-20
2010-4-5
7 2009-1-21
20 2008-8-31
查看同主題問題:
使用可以第一時間收到「提問有新回答」「回答被採納」「網友求助」的通知。
您想在自己的網站上展示網路「知道」上的問答嗎?來吧!
如要投訴或提出意見建議,請到反饋。

Ⅳ 《新新新青年單讀20》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新新新青年》(吳琦 主編)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3Uqp4nTgkWNEwIgXxOb-4g

提取碼:tmeg

書名:新新新青年

作者:吳琦 主編

豆瓣評分:7.0

出版社:理想國丨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8

頁數:384

內容簡介:

把年輕還給年輕,讓青年回答青年

1.《單讀》歷史上最年輕的作者群,將「何為青年」的解答權,交還給年輕人——本輯《單讀》聚集了它歷史上最年輕、尚不為人知曉的作者,他們同時是還未畢業的大學生、海外求學的寫作者、無名搖滾樂隊的歌手,在家庭生活、桌邊閑談、學術會議之中,他們觀察 、思考、記錄,將其化為故事、隨感和書信。面對這個被貼上太多標簽而沒有一個標簽真正適合的群體,《單讀》決定將解答權交還給他們。這是一場冒險,更是一種探索新方向的嘗試。

2.全新設置「新青年」和「公開信」欄目,多樣的文體形式、豐富的作品來源,呈現我們時代的「新青年」——《單讀》在互聯網上持續了一年多的「新青年」和「公開信」計劃,為本輯雜志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他們是更年輕、更廣泛、更多樣的作者,也是與我們長期保持對話與溝通的讀者,這一次,《單讀》繼續它追蹤一代年輕人精神軌跡的使命,盡可能以充滿新意的方式呈現這些尚未被確認的聲音,它們正有力地表述著我們這個時代的青年癥候。

3.許知遠尋找譚嗣同,一百二十年前的中國青年擁有怎樣的別樣人生?——許知遠追溯譚嗣同的生死足跡,尋訪瀏陽、長沙、上海、北京各地的教授、學者、研究者,嘗試探知譚嗣同是怎樣的一個人,那是怎樣的一個時代。隔著一百二十年的時光,從譚嗣同的命運當中,我們重新思考有關青年與時代的問題。

4.作家、譯者陳以侃對大行其道的「寫作課」的調侃鞭辟入裡,英國觀察者王梆將筆頭轉向更為人忽視的老年群體——本輯《單讀》收入了常年從事文字創作的作家陳以侃對「寫作課」的評論,「還有哪個能賺得到錢的產業在營銷上比『寫作課』更自甘墮落的嗎?」這篇俏皮戲謔的文章意在討論一個嚴肅的話題:寫作是否可以被學習和被教授。《單讀》作者王梆的英國觀察愈發深刻、充滿警示,從這個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中產階級老人的生存現狀中,我們窺得見自己的未來。

5.單向空間和理想國繼續聯手,打造智識青年們的摯愛書、全球青年思想策源地;2019,在寬闊的世界,做一個不狹隘的年輕人——鄉村建設實踐者歐寧的田野書寫,詩人朱朱的詩歌,青年非虛構寫作者劉博智的「下鄉」藝術家故事,《單讀》主編吳琦對姜文電影的評論,這一輯《單讀》繼續發表可讀性與思想性兼具的小說、隨筆與評論,分享他們的全球觀察和個體經驗。

作者簡介:

塗俊南,丟萊卡樂隊主唱,暫停酒館掌門。

趙蘊嫻,南京大學中文系學生,失眠俱樂部成員。面部常年處於失調狀態, 難以體現內心的波瀾。

戴琳,1994 年出生於呼倫貝爾,鄂溫克族。 路丁,一個寬松世代。

曉宇,牛津大學政治學博士在讀,共識學社創辦人和撰稿人,想把深刻的觀 點寫成好讀的故事。

任寧,風投基金 ONES Ventures 管理合夥人,ONES Idea 媒體實驗室主理。

張曉,2005年畢業於煙台大學建築設計系,現居成都。在2009年成為攝影藝術家之前,曾於《重慶晨報》擔任新聞攝影師。2018年,張曉獲得哈佛大學羅伯特•迦納德攝影基金。張曉的「海岸線」系列曾獲得法國匯豐銀行攝影獎(2011)、法國才華攝影基金中國區冠軍(2010)及侯登科紀實攝影獎(2009),「他們」系列則在2010年獲得三影堂攝影獎大獎。張曉曾參與尤 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的展覽「文明:當代生活啟示錄」及包括瑞士攝影基金會的「Unfamiliar Familiarities」和法國巴黎布朗利碼頭博物館的「Photoquai 2015」在內的多個國內外展覽。

劉寬,波士頓大學新聞碩士,《單讀》副主編,導演,特稿作者。長期為《人物》《南方周末》《端傳媒》、T Magazine、ELLE 等撰稿;紀錄片作品曾在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等機構展映。目前的個人創作集中在探索影像和詩歌的邊界。

王梆,出版有電影文集《映城志》、數本短篇小說繪本集以及漫畫故事《伢三》等。電影劇作《夢籠》獲2011年紐約獨立電影節最佳劇情片獎,紀錄片《刁民》亦在數個國際電影節參展。小說作品散見於《天南》、美國俄克拉荷馬州大學《中國當代文學選集》、美國「文字無邊界」文學網站、2016 年秋 紐約古根海姆博物館「故事新編」中國當代藝術展等。作為自由記者,為海 內外媒體撰寫歐洲時政評論。譯有英國當代詩人理查德•貝倫加滕詩選《改變》、英國當代詩人彼得•休斯詩選《貝多芬附魔曲》等。

歐寧,藝術家,策展人,編輯。2003 年在廣州拍攝的紀錄片《三元里》參加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2005年受德國聯邦文化基金會資助拍攝的紀錄片《煤市街》在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首映。2005年至2010年創辦和策劃三屆大聲展,2009 年出任深圳香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總策展人,2011年出任成都雙年展國際設計展策展人。2011年至2013年創辦和主編共16期《天南》文學雙月刊,2009 年主編的《漫遊:建築體驗與文學想像》和2013年主編的《劉小東在和田與新疆新觀察》在萊比錫獲兩屆「世界最美的書」獎。2010年在安徽黟縣發起鄉村建設項目「碧山計劃」,2016年在山東煙台發 起歷史街區活化項目「廣仁計劃」。 2016年至2017年在哥倫比亞大學建築、規劃與保護研究生學院任教。曾任第53屆威尼斯雙年展 Benesse大獎評委(2009),日本橫濱國際影像節評委(2009),古根海姆美術館亞洲藝術委員會成員(2011),第22屆米蘭非洲拉丁美洲亞洲電影節評委(2012)和里斯本建築三年展Debut大獎評委(2013)。

朱朱,中國當代詩人。著有詩集《駛向另一顆星球》(1994年)、《枯草上的鹽》(2000年)、《皮箱》(2005年)、《故事》(2011年),藝術評論集《個案——藝術批評中的藝術家》(2008年)等,並曾與人策劃多場中國新藝術展覽。其詩作被譯為英語、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等語種在國外發表,獲安高詩歌獎(Anne Kao)、中國當代藝術獎評論獎、亨利•露斯亞洲詩歌寫作與翻譯獎(Henry Luce Foundation)等榮譽。

劉博智,媒體人,非虛構寫作者,話劇製作人,關注戲劇,當代藝術,教育領域,也寫小說,曾出版小說《雙橙記》。

陳以侃,青年翻譯家,書評人,譯有《人性的因素》《海風中失落的血色饋贈》《尋找鄧巴》等著作。

陳儒鵬,愛丁堡大學文學與現代性專業研究生,對伍爾夫和她的一切滿心歡喜。前《單讀》實習生,如今是個小評論員。

Ⅳ 誰有《故事新編 》PDF格式電子書百度雲網址

《故事新編》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glu61OJ7ZQ_SqrL8Q1828A

提取碼:FCML

《故事新編》是2014年12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魯迅。本書為魯迅的一本歷史小說集,共8篇,其中有5篇寫於魯迅生命的最後時期,本書整體的風格顯示出前所未有的從容、充裕、幽默和灑脫。

Ⅵ 哪位朋友有魯迅的小說集

吶喊
PDF http://vdisk.weibo.com/wap/s/qBrlNZrpSEvHe?sudaref=m..com" target="_blank">http://vdisk.weibo.com/wap/s/qBrlNZrpSEvHe?sudaref=m..com</a>" target="_blank"><a href="http://vdisk.weibo.com/wap/s/qBrlNZrpSEvHe?sudaref=m..com" target="_blank">http://vdisk.weibo.com/wap/s/qBrlNZrpSEvHe?sudaref=m..com</a></a>
TXT
<a href="<a href="http://vdisk.weibo.com/wap/s/Afqu2JO-dyfA" target="_blank">http://vdisk.weibo.com/wap/s/Afqu2JO-dyfA</a>" target="_blank"><a href="http://vdisk.weibo.com/wap/s/Afqu2JO-dyfA" target="_blank">http://vdisk.weibo.com/wap/s/Afqu2JO-dyfA</a></a>

彷徨
PDF
<a href="<a href="http://vdisk.weibo.com/wap/s/vJMgclnC0jCj" target="_blank">http://vdisk.weibo.com/wap/s/vJMgclnC0jCj</a>" target="_blank"><a href="http://vdisk.weibo.com/wap/s/vJMgclnC0jCj" target="_blank">http://vdisk.weibo.com/wap/s/vJMgclnC0jCj</a></a>
TXT
<a href="<a href="http://vdisk.weibo.com/wap/s/aiM2Uufz28ejS" target="_blank">http://vdisk.weibo.com/wap/s/aiM2Uufz28ejS</a>" target="_blank"><a href="http://vdisk.weibo.com/wap/s/aiM2Uufz28ejS" target="_blank">http://vdisk.weibo.com/wap/s/aiM2Uufz28ejS</a></a>

故事新編
PDF
<a href="<a href="http://vdisk.weibo.com/wap/s/dosjf6Bk0HFJe" target="_blank">http://vdisk.weibo.com/wap/s/dosjf6Bk0HFJe</a>" target="_blank"><a href="http://vdisk.weibo.com/wap/s/dosjf6Bk0HFJe" target="_blank">http://vdisk.weibo.com/wap/s/dosjf6Bk0HFJe</a></a>
TXT
<a href="<a href="http://vdisk.weibo.com/wap/s/yVzD7z5RbacyR" target="_blank">http://vdisk.weibo.com/wap/s/yVzD7z5RbacyR</a>" target="_blank"><a href="http://vdisk.weibo.com/wap/s/yVzD7z5RbacyR" target="_blank">http://vdisk.weibo.com/wap/s/yVzD7z5RbacyR</a></a>

Ⅶ 《野草》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野草》(魯迅)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PON_Z3CEP78v7RTDUp23-Q

提取碼:j0c5

書名:野草

作者:魯迅

豆瓣評分:9.4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1973-3

頁數:62

內容簡介:

本書所收散文詩23篇〔包括一首打油詩和一出詩劇〕,最初都曾陸續發表於1924年12月至1926年1月的《語絲》周刊上,《題辭》最初也曾發表於1927年7月2日出版的《語絲》第138期,發表時署名均為魯迅。

本書於於年1927年4月由作者親自編定,同年7月由上海北新書局初版印行列為作者所編的《烏合叢書》之一。此後印行的版本,除個別字和標點有所不同外,各篇文字大都和初版相同。《題辭》在本書最初的幾次印刷都曾印入;後來被國民黨政府書報檢查機關抽去〔魯迅在1935年11月23日致邱遇信和1936年2月19日致夏傳經信中,均提及此事〕,至1941年上海魯迅全集出版社出版《魯迅三十年集》時才重新收入。《野草》的封面畫系孫福熙所作,初版封面題字署「魯迅先生」,後按魯迅意思改為「魯迅著」,魯迅在1927年12月9日夜致章廷謙信中曾提及此事。

魯迅寫作《野草》時,適值「五四」退潮,正如作者在《〈自選集〉自序》〔《南腔北調集》〕中所說:「後來《新青年》的團體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隱,有的前進,我又經驗了一回同一戰陣中的夥伴還是會這么變化」,在這種情況下,「有了小感觸,就寫些短文,誇大點說,就是散文詩,以後印成一本,謂之《野草》。」編成本書的時候,如《題辭》篇末所記,正在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清黨的稍後。

關於本書各篇作品,作者在1931年曾為本書的英譯本寫過一篇短序,作了一些說明,收在《二心集》中。在1934年10月9日致蕭軍信中,魯迅談到《野草》時說:「我的那本《野草》,技術不算壞,但心情太頹唐了,因為那是我碰了許多釘子之後寫出來的」。在《華蓋集續編·海上通信》中說:「至於《野草》,此後做不做很難說,大約是不見得再做了,省得人來謬托知己,舐皮論骨,什麼是『入於心』的。」

作者簡介:

魯迅原名周樟壽,字豫山,後改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少年時代在家塾學習詩書經傳,喜歡野史雜錄和民間繪畫藝術。1898年就讀於洋務派創辦的南京江南水師學堂,數月後重考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路礦學堂,開始接觸新學。1902年到日本留學。4月入弘文學院,1904年4月結業,6月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這一時期開始參加各種民族民主革命活動,廣泛涉獵西方近代科學文藝書刊。最早的一篇譯述文章《斯巴達之魂》前半部分發表於l903年6月在日本出版的《浙江潮》第5期(後半部分載於第9期);同年在東京出版了第一本翻譯科幻小說《月界旅行》。1906年棄醫學文,希望以文藝改造國民精神。籌辦文藝雜志《新生》,未果,轉而在《河南》雜志發表《人之歷史》、《摩羅詩力說》、《文化偏重論》等重要論文。與周作人合譯《域外小說集》第一集,1909年出版。1909年夏回國,先後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和紹興府中學堂任教。辛亥革命後任紹興師范學校校長。1911年用文言寫了第一篇小說《懷舊》,思想特色和藝術風格,都與後來小說相同,捷克學者普實克認為它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先聲」。1912年2月應蔡元培之邀,赴南京教育部任職,後隨教育部遷往北京。1918年5月開始以「魯迅」為筆名在《新青年》發表第一篇現代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此後3年間陸續在《新青年》發表小說、新詩、雜文、譯文50餘篇,並參與《新青年》編務。1920年8月被聘為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文科講師。1921年12月至次年初,最重要的代表作《阿Q正傳》在《晨報副刊》連載。1923年,第-本短篇小說集《吶喊》出版。1926年出版《仿惶》。除了小說,魯迅還寫了很多具有獨特風格的雜文,以《隨感錄》為代表,1918年起在《新青年》上發表。1925年出版雜文集《熱風》。此後幾乎每年都有雜感集問世。

20年代中期,參與創辦《莽原》周刊、《語絲》周刊和文學社團末名社。1927年初到廣州中山大學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1927年8月到廈門大學任教授。同年10月抵上海,從此定居上海,專事寫作。1928年與郁達夫創辦《奔流》雜志。193O年,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他是發起人之一,也是主要領導人,曾先後主編《萌芽》、《前哨》、《十宇街頭》、《譯文》等重要文學期刊。

1936年因積勞和肺病在上海逝世,終年55歲。

著作書目:

《吶喊》(短篇小說集)1923,新期社

《中國小說史略》(上下卷)1923一1924,新潮社

《熱風》(雜文集)1925,北新

《彷惶》(短篇小說集)1926,北新

《華蓋集》(雜文集)1926,北新

《華蓋集續編》(雜文集)1927,北新

《墳》(論文、雜文集)1927,未名社

《野草》(散文詩集)t927.北新

《朝花夕拾》(散文集)1928,未名社

《而已集》(雜文集)1928,北新

《三閑集》(雜文集)1932,北新

《二心集》(雜文集)1932,合眾書店

《魯迅自選集》1933,天馬

《兩地書》(書信集)與景宋合著,1933,青光書局

《偽自由書》(雜文集)1933,青光書局

《魯迅雜感選集》翟秋白編選,1933,青光書局

《南腔北調集》(雜文集)1934,同文書局

《拾零集》1934,合眾書店

《准風月談》(雜文集)1934,興中書局

《集外集》楊霽雲編,魯迅校訂,1935,群眾圖書公司

《門外文談》(論文)1935,天馬

《故事新編》(小說集)1936,文生

《花邊文學》(雜文集)1936,聯華書局

《且介亭雜文》(雜文集)1936,三閑書屋

《夜記》(雜文集,後編入《且介亭雜文末編)1937,文生

《且介亭雜文二集》(雜文集)1937,三閑書屋

《且介亭雜文末編》(雜文集)1937,三閑書屋

《魯迅書簡》(影印本)許廣平編定,1937,三閑書屋

《魯迅全集》(1一20卷,收著作、譯文和輯錄的古籍)1938,魯迅全集出版社

《集外集拾遺》(綜合集)1938,魯迅全集出版社

《漢文學史綱要》(文學史)1941,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全集補遺》唐韜編,1946,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書簡》許廣平編,1946,魯迅全集出版社

《魯迅日記》(影印本)1951,上海出版公司;鉛印本,1959,人文

《魯迅選集》1952,開明

《魯迅小說集》1952,人文

《魯迅全集補遺續編》唐韜編,1952,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書簡補遺》吳元坎輯,1952、上海出版公司

《魯迅全集》(1-lO卷)1956-1958,人文

《魯迅選集。(1一2卷)1956-1958,中青

《中國小說的歷史的變遷》(文學史)1958,三聯

《魯迅選集》(上下冊)1959,人文

《魯迅書簡》(致日本友人增田涉)1972,人民日報社

《魯迅詩稿》1976,文物;1981,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魯迅書信集》(上下卷,收《兩地書》以外書信1381封)1976,人文

《魯迅佚文集》1976,解放軍報社

《魯迅書簡》(致曹靖華)1976,上海人民

《魯迅手稿全集》(書信8冊,日記6冊)1978一1980,文物

《魯迅致許廣平書簡》1980,河北人民

《魯迅全集》(1-16卷)1981,人文

Ⅷ 中國文學常識

初唐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舊唐書·楊炯傳》說:「楊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詩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傑」。
四傑齊名,原指其詩文而主要指駢文和賦而言。《舊唐書·楊炯傳》記張說與崔融對楊炯自說「愧在盧前,恥居王後」的評論,《舊唐書·裴行儉傳》說他們「並以文章見稱」等,所說皆指文。《朝野僉載》卷六記「世稱王楊盧駱」後,即論楊炯、駱賓王之「文」為「點鬼簿」、「算博士」,所引例證為一文一詩,則四傑齊名亦兼指詩文。後遂主要用以評其詩。杜甫《戲為六絕句》有「王楊盧駱當時體」句,一般即認為指他們的詩歌而言;但也有認為指文,如清代宗廷輔《古今論詩絕句》謂「此首論四六」;或認為兼指詩文,如劉克庄《後村詩話·續集》論此首時,舉賦、檄、詩等為例。
四傑名次,亦記載不一。宋之問《祭杜學士審言文》說,唐開國後「復有王楊盧駱」,並以此次序論列諸人,為現所知最早的材料。張說《贈太尉裴公神道碑》稱:「在選曹,見駱賓王、盧照鄰、王勃、楊炯」,則以駱為首。杜甫詩句「王楊盧駱當時體」,一本作「楊王盧駱」;《舊唐書·裴行儉傳》亦以楊王盧駱為序。
四傑的詩文雖未脫齊梁以來綺麗余習,但已初步扭轉文學風氣。王勃明確反對當時「上官體」,「思革其弊」,得到盧照鄰等人的支持(楊炯《王勃集序》)。初唐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四傑齊名,原指其詩文而主要指駢文和賦而言。四傑的詩文雖未脫齊梁以來綺麗余習,但已初步扭轉文學風氣。他們的詩歌,從宮廷走向人生,題材較為廣泛,風格也較清俊。盧、駱的七言歌行趨向辭賦化,氣勢稍壯;王、楊的五言律絕開始規范化,音調鏗鏘。駢文也在詞采贍富中寓有靈活生動之氣。陸時雍《詩鏡總論》說「王勃高華,楊炯雄厚,照鄰清藻,賓王坦易,子安其最傑乎?調入初唐,時帶六朝錦色。」四傑正是初唐文壇上新舊過渡時期的人物。
精華介紹
「王楊盧駱」,即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為初唐四傑。
王勃(公元650—676),字子安,是「初唐四傑」之首)。他的詩風格清新,他的賦更使他是初唐一大名家。他與盧照鄰等人都試圖改變當時「爭構纖維,竟為雕刻」的詩風。他在27歲時所寫的《滕王閣詩序》是詞賦中的名篇,序末所附的《滕王閣詩》則是唐詩中的精品,且詩中手法對後世詩人頗有影響。至於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詩,更是公認的唐詩極品,其中「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是唐詩中最能滲透古今、撼動人心的千古名句。
楊炯(650~693?),唐代詩人。弘衣華陰(今屬陝西)人。楊炯以邊塞征戰詩著名,所作如《從軍行》、《出塞》、《戰城南》、《紫騮馬》等,表現了為國立功的戰斗精神,氣勢軒昂,風格豪放。其他唱和、紀游的詩篇則無甚特色,且未盡脫綺艷之風。
盧照鄰(約637~約689),唐代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幽州范陽(治今河北涿縣)人。
駱賓王(約619~687)唐代詩人。字觀光,婺州義烏人(今中國浙江義烏)人。唐朝初期的詩人,又與富嘉謨並稱「富駱」。 在四傑中他的詩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為初唐罕有的長篇,當時以為絕唱。駱還曾久戍邊城,寫有不少邊塞詩「晚鳳迷朔氣,新瓜照邊秋。灶火通軍壁,烽煙上戍樓。」豪情壯志,見聞親切。唐中宗復位後,詔求駱文,得數百篇。後人收集之駱賓王詩文集頗多,以清陳熙晉之《駱臨海集筆注》最為完備
初唐四傑正是初唐文壇上新舊過渡時期的人物。
[編輯本段]代表作品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五律)名文《滕王閣序》著有《王子安集》。
楊炯 《從軍行》。
盧照鄰《長安古意》、《盧升之集》、《幽憂子集》。
駱賓王 《在獄詠蟬》另有著名的《討武檄》作品集為《臨海集》。
[編輯本段]風格
他們都是初唐中後期很有才華的詩文作家,四人才名早享,在青少年時代就獲得「四傑」的美譽。
他們都是官小而名大,年少而才高的詩人,他們在初唐詩壇的地位很重要,上承梁陳,下啟沈宋,其中盧、駱長於歌行,王、楊長於五律。後人所說的聲律風骨兼備的唐詩,從他們才開始定型。
他們開始把詩歌從宮廷移到了市井,從台閣移到了江山和塞漠,題材擴大,思想嚴肅,五言八句的律詩形式由他們開始了初步的定型。他們懷著變革文風的自覺意識,有一種十分明確的審美追求:反對纖巧綺靡,提倡剛健骨氣。他們的詩盡管未能擺脫南朝風氣,但其詩風的轉變和題材的擴大,預示了唐詩未來的發展方向,並起了積極進步的作用,他們是真正的唐詩的揭幕人。
在唐詩史上,他們是勇於改革齊梁浮艷詩風的先驅。唐太宗喜歡宮體詩,寫的詩也多為風花雪月之作,有很明顯的齊梁宮體詩的痕跡。大臣上官儀也秉承陳隋的遺風,其作風靡一時,士大夫們爭相效法,世號「上官體」。
在齊梁的形式主義詩風仍在詩壇佔有統治地位的時候,「四傑」挺身而出,王勃首先起來反對初唐詩壇出現的這種不正之風,接著其餘三人也都起來響應,一起投入了反對「上官體」的創作活動之中。
他們力圖沖破齊梁遺風和「上官體」的牢籠,把詩歌從狹隘的宮廷轉到了廣大的市井,從狹窄的台閣移向了廣闊的江山和邊塞,開拓了詩歌的題材,豐富了詩歌的內容,賦予了詩歌新的生命力,提高了當時詩歌的思想意義,展現了帶有新氣息詩風,推動初唐詩歌向著健康的道路發展。四傑對唐詩發展所作出的貢獻大致說來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表現在作品題材與內容上,其中包括有詠史詩和詠物詩,還有山水詩,像王勃的《滕王閣》;或為抒發登臨送別的感慨的,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千古傳誦的名篇;以及駱賓王的《於易水送人》。有歌唱徵人赴邊遠戍的,描寫征夫思婦的,與表達對不幸婦女的同情的。四人均才高而位卑,使他們比較接近社會現實,所以常用詩歌對某些社會現象加以揭露。
四傑用自己的創作實踐來改變齊梁時遺下的不正詩風,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其次,初唐四傑為五言律詩奠定了基礎,並且使七言古詩發展成熟。五言律在「四傑」之前已有出現,唐初詩人王績(王勃系王績侄孫)曾作過一些努力,但作品不多。到了「四傑」的時候,五律這一形式才得到充分的發揮,並在他們的作品中被逐漸的固定下來。「四傑」以多數量、高質量的詩篇為稍後於他們的沈佺期、宋之問的律詩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五言古詩在三國時期以後盛極一時,而七言古詩卻是到了唐代才興盛起來,四傑(楊炯無七言詩)又以大量的傑作把七言古詩推向了成熟階段。所以初唐四傑在發展詩歌形式上的成就,是值得充分肯定的。而四人之中又各有偏重,王、楊以五律見長,盧、駱擅長七古(七言)。他們在文學史上起到了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作用。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就對「四傑」十分敬佩。
[編輯本段]王勃
字子安,繹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曾任虢州參軍,他年幼時寫的駢儷文《滕王閣序》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名篇,久為眾口傳誦。據說他寫文章之前,把筆墨紙硯准備好,飲酒後蒙被而睡,醒後一揮而就,不改一字,時人成為「腹稿」,他的詩清新自然,一篇之中常有警句,有如奇花異草雜綴在幽谷之中,使人百讀不厭。有名的「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就是他文章中的名句。王勃的作品,明人輯有《王子安集》。
王勃的祖父王通是隋末著名學者,號文中子。父親王福□歷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職。王勃才華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劉祥道贊為神童,向朝廷表薦,對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為沛王李賢征為王府侍讀,兩年後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遊巴蜀。咸亨三年(672)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父,渡海溺水,驚悸而死。
王勃.滕王閣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關於王勃的生卒年,至今尚有歧說。楊炯《王勃集序》說他於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28歲。據此,王勃應生於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649年)。而王勃《春思賦》載:「咸亨二年(671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據此推算,則當生於高宗永徽元年(65O年)。此為王勃自述,當可信,所以現在大多數學者認為王勃生於永徽元年(650年),卒於上元三年(676年),生年27歲。王勃是初唐詩壇上一位非常有才華的詩人,只活了27歲,確實令人痛惜。
[編輯本段]楊炯
(650~693?),唐代詩人弘衣華陰(今屬陝西)人。於顯慶四年(659)舉神童。上元三年(676)應制舉及第。補校書郎,累遷詹事司直。武後垂拱元年(685)坐從祖弟楊神讓參與徐敬業起兵,出為梓州司法參軍。天授元年(690),任教於洛陽宮中習藝館。如意元年(692)秋後遷盈川令,吏治以嚴酷著稱,卒於官。世稱楊盈川。
楊炯以邊塞征戰詩著名,所作如《從軍行》、《出塞》、《戰城南》、《紫騮馬》等,表現了為國立功的戰斗戰斗精神,氣勢軒昂,風格豪放。其他唱和、紀游的詩篇則無甚特色,且未盡脫綺艷之風。另存賦、序、表、碑、銘、志、狀等50篇。張說謂「楊盈川文思如懸河注水,酌之不竭,既優於盧,亦不減王」。《舊唐書》本傳盛贊其《盂蘭盆賦》「詞甚雅麗」,《四庫全書總目》則以為「炯之麗制,不止此篇」,並謂「其詞章瑰麗,由於貫穿典籍,不止涉獵浮華」。所作《王勃集序》,對王勃改革當時淫靡文風的創作實踐,評價很高,反映了「四傑」有意識地改革當時文風的要求。對海內所稱「王、楊、盧、駱」,楊炯自謂「愧在盧前,恥居王後」,當時議者亦以為然。今存詩33首,五律居多。明胡應麟謂「盈川近體,雖神俊輸王,而整肅渾雄。究其體裁,實為正始」(《詩藪•內編》卷四)。王勃的文學主張崇尚實用,當時文壇盛行以上官儀為代表的詩風,「爭構纖微,競為雕刻」,「骨氣都盡,剛健不聞」,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業」(楊炯《王勃集序》)。他創作「壯而不虛,剛而能潤,雕而不碎,按而彌堅」的詩文,對轉變風氣起了很大作用。王勃的詩今存80多首,賦和序、表、碑、頌等文,今存90多篇。王勃的文集,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種本子,皆不傳。
現有明崇禎中張燮搜輯匯編的《王子安集》16卷;清同治甲戌蔣清翊著《王子安集箋注》,分為20卷。此外,楊守敬《日本訪書志》著錄卷子本古鈔《王子安文》1卷,並抄錄其中逸文13篇(實為12篇,其中6篇殘缺)。羅振玉《永豐鄉人雜著續編》又輯有《王子安集佚文》 1冊,共24篇,即增楊氏所無者12篇,且補足楊氏所錄 6篇殘缺之文。羅氏序文中還提及日本京都「富岡君(謙藏)別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按日本京都帝國大學部影印唐鈔本第 1集有《王勃集殘》2卷,注雲「存第二十九至三十」,當即富岡所藏本。清宣統三年(1911年)刊姚大榮《惜道味齋集》有《王子安年譜》
關於王勃的生卒年,至今尚有歧說。楊炯《王勃集序》說他於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卒,年28歲。據此,王勃應生於唐太宗貞觀二十三年(649年)。而王勃《春思賦》載:「咸亨二年(671年),余春秋二十有二。」據此推算,則當生於高宗永徽元年(65O年)。此為王勃自述,當可信,所以現在大多數學者認為王勃生於永徽元年(650年),卒於上元三年(676年),生年27歲。王勃是初唐詩壇上一位非常有才華的詩人,只活了27歲,確實令人痛惜。
[編輯本段]盧照鄰
(約637~約689),唐代詩人。字升之,自號幽憂子。幽州范陽(治今河北涿縣)人。年少時從曹憲、王義方受小學及經史,博學能文。高宗永徽五年(654)為鄧王(李元裕)府典簽。極受鄧王愛重,比之為司馬相如。高宗乾封三年(668)初,出為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秩滿,漫遊蜀中。離蜀後,寓居洛陽。曾被橫禍下獄,為友人救護得免。後染風疾,居長安附近太白山,因服丹葯中毒,手足殘廢。徙居陽翟具茨山下,買園數十畝,疏鑿潁水,環繞住宅,預築墳墓,偃卧其中。他「自以當高宗時尚吏,己獨儒;武後尚法,己獨黃老;後封嵩山,屢聘賢士,己已廢。著《五悲文》以自明」(《新唐書》本傳)。由於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和長期病痛的折磨,終於自投潁水而死。盧照鄰的生卒年,史無明載。武則天登封於嵩岳,盧照鄰說到「後封嵩山」及其高宗咸亨四年(673)所作《病梨樹賦》序「余年垂強仕,則有幽憂之疾」推斷其時已年近40,咸亨四年下距登封元年為22年,則其生年約在太宗貞觀十年(636),去世時約60歲。《舊唐書》本傳及《朝野僉載》都說盧有文集20卷。《崇文總目》等宋代書目均著錄為10卷。今存其集有《盧升之集》和《幽憂子集》均為 7卷。《全唐詩》編錄其詩2卷。徐明霞點校《盧照鄰集》即據 7卷本《幽憂子集》,並作《補遺》。傅璇琮著有《盧照鄰楊炯簡譜》。
[編輯本段]駱賓王
(約640~684)唐代詩人。字觀光,婺州義烏(今中國浙江義烏)人。唐朝初期詩人,與富嘉謨並稱「富駱」。
其父官青州博昌縣令,死於任所。他7歲能詩,有「神童」之稱。據說詠鵝詩就是此時所作:「鵝,鵝,鵝,曲頸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父死後,他流寓博山,後移居兗州瑕丘縣,在貧困落拓的生活中度過了早年歲月。唐高宗永徽(650~655)年間,為道王李元慶府屬,道王叫他陳述才能,他恥於自炫,辭不奉命。後拜奉禮郎,為東台詳正學士。因事被謫,從軍西域,久戍邊疆。後入蜀,居姚州道大總管李義軍幕,平定蠻族叛亂,文檄多出其手。在蜀時,與盧照鄰往還唱酬。儀鳳三年(678),後調任武功主簿、長安主簿,又由長安主簿入朝為侍御史,武則天當政,駱多次上書諷刺,得罪入獄。駱在獄詠蟬,有雲:「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以抒悲憤。次年,遇赦得釋。調露二年(680),出任臨海縣丞,世稱駱臨海。棄官游廣陵,作詩明志:「寶劍思存楚,金椎許報韓。」嗣聖元年(684),武則天廢中宗自立,這年9月,徐敬業(即李敬業)在揚州起兵反對。駱賓王為徐府屬,被任為藝文令,掌管文書機要。他起草著名的《討武氏檄》(即《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班聲動而北風起,劍氣沖而南斗平,暗鳴則山嶽崩頹,叱吒則風雲變色。以此制敵,何敵不摧,以此圖功,何功不克。……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慷慨激昂,氣吞山河。武則天讀至「一抔之土未乾,六尺之孤何托」,皇然問:「誰為之?」或以賓王對,武則天感嘆曰:「宰相安得失此人?」11月徐敬業兵敗被殺,駱賓王下落不明。《資治通鑒》說他與李同時被殺,《朝野僉載》說是投江而死,《新唐書》本傳說他「亡命不知所之」,而孟綮《本事詩》則說:「當敬業之敗,與賓王俱逃,捕之不獲。將帥慮失大魁,得不測罪。時死者數萬人,因求戮類二人者,函首以獻。後雖知不死,不敢捕送。故敬業得為衡山僧,年九十餘乃卒。賓王亦落發,遍游名山。至靈隱,以周歲卒。」

Ⅸ 誰有《吶喊》電子書pdf百度雲網盤下載

《吶喊》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4B_3dayCnIOp06puATUoVQ

提取碼:gfjj

內容簡介······

《吶喊》收錄作者1918年至1922年所作小說十四篇。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社出版,原收十五篇,列為該社《文藝叢書》之一。1924年5月第三次印刷時起,改由北京北新書局出版,列為作者所編的《烏合叢書》之一。1930年1 月第十三次印刷時,由作者抽去其中的《不周山》一篇(後改名為《補天》,收入《故事新編》)。作者生前共印行二十二版次。

Ⅹ 吶喊 彷徨 故事新編的PDF格式

給你電驢鏈接,你可以用迅雷或者QQ旋風等下載(先打開迅雷等,復制鏈接,新建---就可下載)
https://www.haosou.com/s?q=吶喊+彷徨+故事新編++++PDF+++下載&pn=1&psid=&src=srp_paging&fr=se_zoned(魯迅的全部作品)中間有一個www.ED2000.com的下載站

該網頁現在打不開,用下面的 」 快照 「 打開,裡面有電驢的下載鏈接,請你試試。實在下不了,可以Q我,我直接傳給你。我的QQ:155370681

閱讀全文

與故事新編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放管伺服器怎麼辦理 瀏覽:627
手機號碼如何加密 瀏覽:424
沈陽程序員培訓學校 瀏覽:538
一般伺服器如何配置 瀏覽:895
圖片怎樣加密發郵件 瀏覽:619
萬虹電腦文件夾密碼忘記了怎麼辦 瀏覽:631
rc108單片機 瀏覽:867
戰雷如何改變伺服器 瀏覽:674
mactelnet命令 瀏覽:51
壓縮袋壓縮了拿出來 瀏覽:401
安卓手機相機怎麼設置許可權 瀏覽:121
美女程序員轉行做主播 瀏覽:671
辦理解壓房產 瀏覽:575
道路工程概論pdf 瀏覽:389
超棒數學速演算法大全 瀏覽:938
小米易語言登錄源碼 瀏覽:31
磚牆內加密鋼筋 瀏覽:993
鄉關何處pdf 瀏覽:85
小豬領贊小程序源碼 瀏覽:336
python曲線如何原路返回 瀏覽: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