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契訶夫戲劇pdf

契訶夫戲劇pdf

發布時間:2022-05-10 15:16:14

❶ 俄國作家契訶夫

契訶夫即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俄語:Антон Павлович Чехов,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莫斯科大學畢業,做過醫生。1880年開始發表作品。是俄國的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和俄國19世紀末期最後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之一。其劇作對20世紀戲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堅持現實主義傳統,注重描寫俄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藉此真實反映出當時俄國社會的狀況。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徵是對丑惡現象的嘲笑與對貧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並且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沙皇統治下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的丑惡現象。他的作品有很大的幽默性和藝術性。其主要作品有《變色龍》、《乏味的故事》、《決斗》、《草原》、《農民》、《在峽谷里》、《海鷗》、《哀傷》、《苦惱》、《萬尼亞舅舅》、《套中人》 、《普里希別葉夫中士》、《第六病室》、《小公務員之死》小學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15課《凡卡》等。

生平經歷
1860年1月29日契訶夫於誕生於俄國羅斯托夫州亞速海邊的塔甘羅格。在家裡活下來的六個孩子中排行第三。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是農奴,憑借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契訶夫的祖父葉果羅夫·契訶夫當上了自己所從屬的地主家的糖廠經理,並陸續積累了一筆錢,終於在1841年為自己的全家贖了身。契訶夫的父親帕維爾·葉果羅維奇·契訶夫獲得自由後娶了一名名叫葉夫根尼婭的服裝商人的女兒,在塔甘羅格當雜貨店店主。對東正教十分虔誠甚至於狂熱,這對契訶夫後來的的悲天憫人有著很深的影響。父親的商店經營慘淡,這使得契訶夫從小生活艱難。父親對孩子非常嚴厲,經常打罵。盡管如此,契訶夫對父母始終非常孝順。他的母親經常給兒女們講故事,而且講得很好。她講的主要是她和她的服裝商人父親在整個俄國旅行的故事。契訶夫從小就喜歡喜劇和表演,這為他後來的劇作家之路埋下了基礎。契訶夫後來曾說:「我們的天賦源自我們的父親,但我們的靈魂源自母親。」1867年,他進入當地的一所希臘小學讀書。1876年,契訶夫的父親的商店破產,舉家逃往莫斯科避債,並在那裡謀生。契訶夫因學習法語未能成行,靠擔任家庭教師、變賣家裡的物品和在倉庫工作等方式來維持生計,於1879年完成高中學業,前往莫斯科和家人團聚。在這里他獲得了獎學金得以進入莫斯科大學醫學系。這年年底,他寫成了短篇小說《給博學的鄰居的一封信》,這是他的處女作。
1880年,由於家境困難,契訶夫開始以文學記者的身份為一些幽默刊物寫些短小的幽默作品,藉以維持生活,他就這樣開始了文學生涯。這些搞笑作品藝術價值不是很高,但可讀性很強,而且也能見容於當時的書刊檢察機關。他逐漸擁有了一批讀者。漸漸地,他的名聲開始傳播。不過,他早期的幽默作品中也有一些針砭時弊、諷刺社會不良現象和世態人心的佳作。1880年3月,他將短篇小說《給博學的鄰居的一封信》發表在《蜻蜓》雜志上,這既是他的處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當時他正在上大學一年級,他署的名是「安托沙·契洪捷」(Антоша Чехонте)。文中諷刺了一個不學無術而又自命不凡的舊式地主的愚昧無知,發表後受到了讀者的熱烈歡迎(很明顯,他受到了當時俄國大量流行的幽默雜志的影響)。此時他寫得很快,作品數量很多。很快不少人都知道有這樣一個愛挖苦人的作者,他也引起了一些著名作家的關注。他開始以文學記者的身份給《蜻蜓》、《花絮》等雜志投稿,用的是筆名。他在成名之後繼續著自己早年的這一習慣。1880年,他的處女作發表之後,他結識了著名風景畫家列維坦,並成為至交。
1885年,他創作並發表了《皮靴》、《馬姓》、《凡卡》,《迷路的人》、《預謀犯》、《未婚夫和爸爸(現代小品)》、《客人(一個場景)》、《名貴的狗》、《紙里包不住火》、《哼,這些乘客們!》、《普里什別葉夫中士》、《獵人》、《哀傷》等短篇小說名篇。他也開始嘗試創作劇本。1883年,他發表了一些早期創作的短篇小說名篇:《胖子和瘦子》、《喜事》、《在釘子上》、《勝利者的得意洋洋(一位退休的十四品文官的故事)》、《小公務員之死》(Смерть чиновника)、《不平的鏡子》、《謎一樣的性格》、《站長》,這些作品奠定了他在俄國文壇的地位。1884年契訶夫大學畢業,獲得醫學學士學位和行醫執照。這一年,他又發表了一些短篇小說名篇:《文官考試》、《戴假面具的人》、《變色龍》(Хамелеон)、《外科手術》。他在《變色龍》中將其諷刺手法使用的淋漓盡致。他的創作開始轉向勞動者的困苦生活,藝術性也不斷提高。這一年,他出版了第一本書:《墨爾波墨涅的故事》(Сказки Мельпомены),裡面收集了六個在幽默刊物發表過的短篇小說。該書的出版堅定了他文學創作的決心。此前他在大學畢業時曾給自己這樣定位:「醫生是我的職業,寫作只是我的業余愛好。」
1886年,他發表了《太太們》、《幸福的人》、《在別墅里》、《大提琴的浪漫故事》、《一件藝術品》、《白嘴鴉》等短篇小說,以及《苦悶》(Тоска)、《凡卡》(Ванька)和《食客》、《校長》等系列短篇小說。這裡面的《苦悶》和《凡卡》是其早期創作的一次思想和藝術上的飛躍,他在裡面不再寫幽默故事了。接著,他發表了短篇小說集《莫特利故事》,其中就包括著名的《苦悶》、《凡卡》,尤其是前者,講述一個失去了兒子的老馬車夫無處傾訴自己的苦悶,只好向自己的馬傾訴的故事。這部作品語言樸素,情感真摯,後來被眾多名家一致贊賞。紐西蘭短篇小說家凱瑟琳·曼斯菲爾德甚至曾說「如果法國的全部短篇小說都毀於一炬,而《苦悶》留存下來的話,我也不會感到可惜。」
這一年,一個不起眼的名叫德米特里·瓦西里耶維奇·格里果羅維奇(Дмитрий Васильевич Григорович)的作家發現了契訶夫的才華,寫了一封信給他,信中肯定他的文學才華,他鼓勵契訶夫充分發揚他的這一天賦,希望他珍惜自己的才華,使他自己的創作態度更加嚴謹,多寫有意義的作品(此人因此而被稱為「著名作家」)。契訶夫深受啟發,開始以嚴肅的態度對待寫作,以後逐漸寫出了一系列具有深刻思想的佳作。這一年,他寫出了一百多篇短篇小說。
也是這一年,他的劇本創作的嘗試也終於有了結果:《論煙草的危害》,這是一部輕松的喜劇。
1887年由於過度勞累和健康不佳,契訶夫前往烏克蘭東部旅行。旅行歸來後,他寫了中篇小說《草原》(Степь)。也是這一年,他的創作高峰到來了。這一年,他發表了《傷寒》、《吻》、《沃洛嘉》、《禍事》、《婚禮》、《逃亡者》、《無依無靠的人》等優秀的短篇小說。他也發表了通俗喜劇《蠢貨》和四幕喜劇《伊凡諾夫》。接著,他出版了小說集《在黃昏》,在這本書中第一次署上了真名,並把這個集子獻給了德米特里·瓦西里耶維奇·格里果羅維奇。
1888年,他把中篇小說《草原》(Степь)發表在嚴肅的文學雜志《北方導報》(Северный вестник)上。這部作品頗得好評,標志著他告別了喜劇性小說的創作,是他成熟的標志。他被俄國科學院授予「普希金獎金」。然後,他創作完成了另一短篇小說力作《精神錯亂》。
1889年2月,《伊凡諾夫》在彼得堡皇家劇院演出。然後,他發表了中篇小說《沒有意思的故事》。接著,他寫成了獨幕笑劇《求婚》和四幕喜劇《林神》。已經成為一名知名劇作家的他,加入了由亞歷山大·奧斯特洛夫斯基創辦的劇作家協會。
1890年7月到9月,契訶夫隻身一人,先坐火車,後騎馬、乘船,來到政治犯流放地庫頁島進行實地考察。庫頁島上地獄般的慘狀和西伯利亞的城市的貧窮給契訶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對黑暗的現實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逐漸改變了不問政治的心態,開始著述揭露沙俄專制制度下的內幕,著名的中篇小說《第六病室》(?Палата № 6?)和報告文學《庫頁島旅行記》均是這次考察之後的產物。這一年,他發表了短篇小說《賊》、《古塞夫》,創作了獨幕笑劇《被迫無奈的悲劇角色》、《結婚》。
1891年,他創作並發表了短篇小說《村婦》、中篇小說《決斗》、獨幕笑劇《紀念日》,其中《決斗》是文學史上第一部向列夫·托爾斯泰的「勿抗惡」觀點進行挑戰的文學作品。這一年後,契訶夫將重心轉向戲劇創作,但沒有停止小說創作。
1892年,他創作並發表了《跳來跳去的女人》、《鄰居》和《第六病室》(Палата № 6)。《第六病室》表現的是重大的社會課題,猛烈抨擊沙皇專制暴政,反對對人民群眾的精神的摧殘,作品語言朴實無華,氣氛壓抑,文筆精緻,但是思想深刻。列寧在年輕時讀了這部作品後「覺得可怕極了」,覺得他「自己好像也被關在六號病房裡了」。《第六病室》標志著契訶夫創作的轉折,是他在庫頁島之行後的一大成就。從此以後,契訶夫的中短篇小說具有了更強烈的社會性、批判精神和民主精神,藝術性也沒有絲毫的減弱。《第六病室》還秉承了《決斗》的精神,對列夫·托爾斯泰的「勿抗惡」思想進行了更猛烈的沖擊。這一年,他進行了一次出國旅行,到威尼斯、佛羅倫薩、羅馬、巴黎游歷。
1893年,他創作並發表了短篇小說《匿名氏的故事》和《大沃洛嘉和小沃洛嘉》。這一年,他在照顧病人時感染了肺結核(當時的肺結核幾乎是不治之症),為此,他到尼斯修養。
1894年,他創作並發表了中短篇小說《一個女人的天地》、《黑修士》、《大學生》,以及報告文學《庫頁島旅行記》。《庫頁島旅行記》直指沙俄的專制統治和對政治犯的壓迫。
1895年,他創作並發表了中短篇小說《掛在脖子上的安娜》、《兇殺》、《白額頭》,並且完成了四幕喜劇《海鷗》(?Чайка?)。
1896年,喜劇《海鷗》在彼得堡皇家劇院首演失敗,在輿論的批評聲中,失望的契訶夫曾一度發誓永遠不再創作劇本。接著,他發表了中篇小說《我的一生》。
1897年,他發表了短篇小說《農民》、《貝琴涅格人》、《在故鄉》、《在大車上》等。然後,他違背了前一年的誓言,寫成了反映鄉村生活場景的四幕劇《萬尼亞舅舅》(Дядя Ваня)。《萬尼亞舅舅》講述一個盲目崇拜者對「名教授」的絕望和一個想造福後代的鄉村醫生幻想的破滅。該劇是契訶夫劇作中的代表作之一,曾在莫斯科藝術劇院多次上演。1900年,契訶夫與列夫·托爾斯泰在雅爾塔
1898年,他加盟莫斯科藝術劇院,結識了高爾基,並與之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們兩人經常在一塊研究戲劇和小說的發展情況,並研究如何為俄國的戲劇發展開辟新的道路。他開始與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欽科等人進行了創造性的合作,對舞台藝術做出了重大改革。他也幫助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形成了自己的戲劇理論。這一年,他完成並發表了中篇小說《姚內奇》(Ионыч),對「人變庸人」的過程作了深刻的藝術展現。然後,他創作和發表了「短篇三部曲」:《醋栗》、《套中人》(Человек в футляре)、《有關愛琴的故事》。這三部小說對社會上的庸俗現象和僵化的思想進行了嘲笑和批判。這些作品體現了契訶夫小說的特色:不追求情節的吸引人,注重人物性格的塑造,讓人物的不同性格形成沖突與矛盾,進而反映社會現實。這使得他的短篇小說可以給予讀者以思考和長期的深刻印象。在具體描寫上,他認為:「越是嚴密,越是緊湊,就越富有表現力,就越鮮明。」列夫·托爾斯泰因此非常推崇契訶夫,說:「他就像印象派畫家,看似無意義的一筆,卻出現了無法取代的藝術效果。」高爾基也曾說:「俄羅斯的短篇小說是契訶夫同普希金、屠格涅夫一道創立的,他們都是『不可企及』的。」
1898年,喜劇《海鷗》(Чайка)在莫斯科藝術劇院上演,獲得空前成功。後來,高翔著的海鷗形象成了莫斯科藝術劇院的院徽。這一年,他與蘇沃林前往西歐旅行。他支持左拉在在德雷福斯案件里的正義行動,並因此疏遠同意見相反的蘇沃林的關系。回國後,他因肺結核病情惡化而移居雅爾塔,在這里,他常與列夫·托爾斯泰、高爾基、伊凡·亞歷克塞維奇·蒲寧(193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和庫普林等人互相交流。他曾經想與高爾基一同來中國,但因健康原因而只得作罷。雅爾塔成了他的小說《帶狗的女人》(1899)的背景。
1899年,他創作發表了《寶貝兒》、《新別墅》、《公差》、《帶狗的女人》等系列小說名篇。這一年,他的《萬尼亞舅舅》(Дядя Ваня)在莫斯科藝術劇院上演。
1900年,他創作並發表了四幕正劇《三姐妹》(Три сестры),以及短篇小說《在聖誕節節期》、《在峽谷里》。這一年,他當選為俄國皇家科學院名譽院士。
1903年,他完成了短篇小說《補償的障礙》、《沒出嫁的新娘》(他最後一部寫成了的小說作品,也是他最具樂觀主義精神的小說),以及一部卓越的悲喜劇《櫻桃園》。1902年,他發表了短篇小說《主教》。這一年,為抗議俄國皇家科學院無理撤銷高爾基名譽院士稱號的決定,他與柯羅連科發表聲明一起放棄在1900年獲得的名譽院士稱號。1901年,他在雅爾塔與在《海鷗》中扮演女主人公的奧爾加·列昂納多芙娜·克尼碧爾(Ольга Леонардовна Книппер,1868年9月21日-1959年5月22日)結婚。奧爾加·列昂納多芙娜·克尼碧爾也因此而改名為奧爾加·列昂納多芙娜·克尼碧爾-契訶娃(Ольга Леонардовна Книппер-Чехова)。婚後,契訶夫的健康狀況日下,直至3年後他逝世。這段婚姻很短暫,因契訶夫的早逝,而只持續了4年,但契訶夫的妻子在他死後終生未嫁。他結婚的這一年,即1901年,他的正劇《三姐妹》在莫斯科藝術劇院上演。迄今為止還沒有發現能反映他們性生活狀況的中文資料,但根據契訶夫的病情以及他們兩人結婚時的年齡,有足夠的理由相信,他們的性生活並不美滿。
1904年,1月17日,《櫻桃園》在莫斯科藝術劇院首演,由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執導(契訶夫原本想讓它成為一部喜劇,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除了將一些鬧劇元素有所保留外,將全劇變成了一部悲劇)大獲成功。5月,他出現了嚴重的哮喘,為此,他於6月赴德國巴登維勒療養,出現了心力衰竭。7月2日,契訶夫在巴登維勒與世長辭。他的遺體被運回俄國,後葬於莫斯科。
個人作品
主要作品
他一生創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說,還寫了一些中篇小說和劇本。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說,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務員之死》(1883)、《苦惱》(1886)、《凡卡》(1886)(被編入上海六年級(預初)上學期第三課與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語文書)),再現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軟弱,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瑣。
而在《變色龍》及《普里希別葉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撻了忠實維護專制暴政的奴才及其專橫跋扈的丑惡嘴臉,揭示出黑暗時代的反動精神特徵。
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庫頁島考察後,創作出表現重大社會課題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擊沙皇專制暴政的作品,該小說使列寧閱讀後都受到很大震動。《帶閣樓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會對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毀滅,諷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會改良主義活動的於事無補。《農民》(1897)極其真實地描述了農民在80、90年代極度貧困的生活現狀,表現了他對農民悲慘命運的關心同情,而《在峽谷里》則揭露富農窮凶極惡的剝削,反映了資本主義滲透農村的情況,說明作者把表現俄國社會階級斗爭列入其創作主題,在《新娘》(1903)中,他相信舊制度一定滅亡,新「生活早晚會來!」契訶夫後期轉向戲劇創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諾夫》(1887)、《海鷗》(1896)、《萬尼亞舅舅》(1896)、《三姊妹》(1901)、《櫻桃園》(1903),都曲折反映了俄國1905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苦悶和追求。
他的小說短小精悍,簡練樸素,結構緊湊,情節生動,筆調幽默,語言明快,寓意深刻。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其代表作《變色龍》《裝在套子里的人》,前者成為見風使舵、善於變相、投機鑽營者的代名詞;後者成為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者的符號象徵。
創作特點
契訶夫戲劇創作的題材、傾向和風格與他的抒情心理小說基本相似。他不追求離奇曲折的情節,他描寫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從中揭示社會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訶夫的劇作中有豐富的潛台詞和濃郁的抒情味;他的現實主義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徵意義,「海鷗」和「櫻桃園」就都是他獨創的藝術

變色龍
象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欽科以及莫斯科藝術劇院(1898年建立)與契訶夫進行了創造性的合作,對舞台藝術作出了重大革新。
契訶夫在世界文學中佔有自己的位置。他以短篇小說和莫泊桑齊名。歐美許多作家談到契訶夫的創作對20世紀文學的影響。在中國,在契訶夫逝世後不久,《黑衣教士》和《第六病室》等小說就被譯介過來。他的劇本《海歐》、《萬尼亞舅舅》、《三姊妹》和《櫻桃園》也早在1921年和1925年先後由鄭振鐸和曹靖華等譯成中文。以後,魯迅藝術學院曾在延安演出《蠢貨》、《求婚》和《紀念日》。瞿秋白、魯迅、茅盾、郭沫若、巴金等對契訶夫都有過論述。他的小說和戲劇幾乎全部有中譯本。
對可憐的人、可憐的生活的善意的嘲笑,使得契訶夫的作品具有喜劇性。19世紀80年代,也就是契訶夫剛開始創作時,俄國大量流行的幽默雜志對他影響很大,他的作品裡逐漸形成了一種機智幽默,略含譏刺,平而不淡,濃而不烈的風格。經常就是這樣:由於人物本身有著某種滑稽可笑的東西,同時他又遇著了不和諧的環境,他的行為、動作,他的思想、心理無一不顯得可笑,這便給作品奠定了幽默的基礎,增加了喜劇的成分。契訶夫最擅長在平靜的生活中看出事物的本質,因此被稱為「日常生活中的現實主義」。他從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取材,把筆觸伸向人物內心深處,進行仔細的心理描寫,讓讀者從人物的行動中看出他的精神狀態。契訶夫把目光集中在小人物身上,從他們平凡的瑣事中揭示出他們的庸俗習氣,他們的不覺悟,他同時還寫婚外戀,以求喚醒人們對半死不活的生活的厭惡,「引起療救的注意」。他對世界文學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契訶夫的作品題材多樣:有的反映了底層人民的悲慘生活(《苦悶》、《萬卡》等);有的寫出了小人物的戰戰兢兢、卑躬屈膝的心態和面貌(《胖子和瘦子》、《小公務員之死》等);有的激烈地諷刺了見風使舵的奴顏媚骨(《變色龍》等);有的刻畫了沙俄專制制度衛道士的嘴臉(《普里希別葉夫中士》等);有的揭露了專制制度對社會的壓制及其保守和虛弱(《套中人》等);有的針砭了追求虛榮、庸俗無聊、鼠目寸光的人生哲學,並對「人變庸人」的過程進行了藝術化的表現(《跳來跳去的女人》、《掛在脖子上的安娜》、《姚內奇》等);有的揭示了專制制度下陰森可怕的俄國社會狀況(《六號病房》、《庫頁島旅行記》等);有的反映了資本主義在俄國飛速發展後,人民卻沒有得到幸福,貧窮也沒有被消除(《一個女人的天地》等);有的反映工農階級的斗爭(《櫻桃園》等);還有的以婚外戀為題材,表現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追求,從而喚起人們對渾渾噩噩的生活的討厭(《鄰居》、《帶狗的女人》等)。高爾基曾對《變色龍》有過這樣的評價:「一個荒唐的時代,一個善變的警察,一條無辜的狗,一群無聊的人。給我們上演了一段可笑而又使人壓抑的故事。」高爾基還對契訶夫做過這樣的評價:「只需一個詞,就能創造一個形象,只需一句話,就可以創造一個短篇故事,而且是絕妙的短片故事。」

人物影響
契訶夫以語言精練、准確見長,善於透過生活的表層進行探索,將人物隱蔽的動機揭露得淋漓盡致。他的優秀劇本和短篇小說沒有復雜的情節和清晰的解答,集中講述一些貌似平凡瑣碎的故事,創造出一種特別的,有時可以稱之為令人難忘的或是抒情意味極濃的藝術氛圍。他採取簡潔的寫作技巧以避免炫耀文學手段,被認為是19世紀末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他被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之一。他一生創作了大量作品,這些作品對世界文學的發展影響很大。托馬斯·曼說道:「毫無疑問,契訶夫的藝術在整個歐洲文學中屬於最有利、最優秀的一類。」凱瑟琳·曼斯菲爾德說道:「我願將莫泊桑的全部作品換取契訶夫的一個短篇小說。」的確,契訶夫的作品有著「文短氣長」的簡潔,這主要得力於他在揭示人物性格時一針見血的形象化點染及開門見山的創作筆法。其許多作品都被視為經典廣為傳閱。他的作品在俄羅斯文學乃至世界文學都佔有著極重要的地位。

4成就榮譽
契訶夫創造了一種風格獨特、言簡意賅、藝術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說。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憑借精巧的藝術細節對生活和人物作真實描繪和刻畫,從中展示重要的社會內容。這種小說抒情氣味濃郁,抒發他對丑惡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把褒揚和貶抑、歡悅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體系之中。他認為:「天才的姊妹是簡練」,「寫作的本領就是把寫得差的地方刪去的本領」。他提倡「客觀地」敘述,說「越是客觀給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讀者的想像和理解能力,主張讓讀者自己從形象體系中琢磨作品的涵義。

❷ 契柯夫的作品有哪些

契訶夫作品有《套中人》、《小公務員之死》、《變色龍》《草原》、《凡卡》等。
作者簡介: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qì)訶(hē)夫 (1860年1月29日-1904年7月15日)是俄國的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是俄國19世紀末期最後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與莫泊桑和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是一個有強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說緊湊精煉,言簡意賅,給讀者以獨立思考的餘地。其劇作對20世紀戲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堅持現實主義傳統,注重描寫俄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藉此真實反映出當時俄國社會的狀況。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徵是對丑惡現象的嘲笑與對貧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並且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沙皇統治下的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的丑惡現象。他被認為19世紀末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
人物成就:
契訶夫創造了一種風格獨特、言簡意賅、藝術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說。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憑借精巧的藝術細節對生活和人物作真實描繪和刻畫,從中展示重要的社會內容。這種小說抒情氣味濃郁,抒發他對丑惡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把褒揚和貶抑、歡悅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體系之中。他認為:「天才的姊妹是簡練」,「寫作的本領就是把寫得差的地方刪去的本領」。他提倡「客觀地」敘述,說「越是客觀給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讀者的想像和理解能力,主張讓讀者自己從形象體系中琢磨作品的涵義。他的短篇小說《凡卡》被選入中國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
創作特點:
契訶夫戲劇創作的題材、傾向和風格與他的抒情心理小說基本相似。他不追求離奇曲折的情節,他描寫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從中揭示社會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訶夫的劇作中有豐富的潛台詞和濃郁的抒情味;他的現實主義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徵意義,「海鷗」和「櫻桃園」就都是他獨創的藝術象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欽科以及莫斯科藝術劇院(1898年建立)與契訶夫進行了創造性的合作,對舞台藝術作出了重大革新。
社會評價:
契訶夫以語言精練、准確見長,善於透過生活的表層進行探索,將人物隱蔽的動機揭露得淋漓盡致。他的優秀劇本和短篇小說沒有復雜的情節和清晰的解答,集中講述一些貌似平凡瑣碎的故事,創造出一種特別的,有時可以稱之為令人難忘的或是抒情意味極濃的藝術氛圍。他採取簡潔的寫作技巧以避免炫耀文學手段,被認為是19世紀末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他被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之一。他一生創作了大量作品,這些作品對世界文學的發展影響很大。托馬斯·曼說道:「毫無疑問,契訶夫的藝術在整個歐洲文學中屬於最有利、最優秀的一類。」凱瑟琳·曼斯菲爾德說道:「我願將莫泊桑的全部作品換取契訶夫的一個短篇小說。」的確,契訶夫的作品有著「文短氣長」的簡潔,這主要得力於他在揭示人物性格時一針見血的形象化點染及開門見山的創作筆法。其許多作品都被視為經典廣為傳閱。他的作品在俄羅斯文學乃至世界文學都佔有著極重要的地位。

❸ 契訶夫的代表作有哪些

1、《凡卡》是俄國作家契訶夫創作的短篇小說,寫於1886年。這篇小說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

❹ 《伊凡諾夫·海鷗》epub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伊凡諾夫·海鷗》([俄] 契訶夫)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2hGlDIX9H08c72vyNX1WTw

提取碼:bhap

書名:伊凡諾夫·海鷗

作者:[俄] 契訶夫

譯者:焦菊隱

豆瓣評分:9.4

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9

頁數:214

內容簡介:

本叢書將契訶夫戲劇作品的優秀中文譯本結集,分四卷出版。本卷包含名劇《海鷗》和《伊凡諾夫》。喜劇《海鷗》描寫鄉村富家少女妮娜的愛情理想和遭遇,於1898年在莫斯科藝術劇院上演,獲得空前成功,高翔著的海鷗形象成了莫斯科藝術劇院的院徽。《伊凡諾夫》是契訶夫的第一部戲劇力作。

作者簡介: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1860-1904) 俄國著名劇作家和短篇小說大師,被認為是十九世紀末俄國現實主義文學流派的傑出代表。戲劇是他文學創作成就中的明珠。在歐美,契訶夫的戲劇劇目演出僅次於莎士比亞,對二十世紀現代戲劇影響極大。契訶夫作品以語言精練、准確見長,善於透過生活的表層進行探索,將人物隱蔽的動機揭露得淋漓盡致。他的優秀劇本和短篇小說沒有復雜的情節和清晰的解答,集中講述一些貌似平凡瑣碎的故事,創造出一種特別的,有時可以稱之為令人難以忘懷的或是抒情味極濃的藝術氛圍。代表作有戲劇《櫻桃園》、《萬尼亞舅舅》、《三姊妹》、《海鷗》,小說《變色龍》、《小公務員之死》、《萬卡》,等等。

❺ 契訶夫的作品簡介

契訶夫,19世紀末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情趣雋永、文筆犀利的幽默諷刺大師,短篇小說的巨匠,著名劇作家。他以卓越的諷刺幽默才華為世界文學人物畫廊中增添了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他的名言「簡潔是天才的姊妹」也成為後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銘。

他的小說短小精悍,簡練樸素,結構緊湊,情節生動,筆調幽默,語言明快,富於音樂節奏感,寓意深刻。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其代表作《變色龍》、《套中人》堪稱俄國文學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藝術珍品,前者成為見風使舵、善於變相、投機鑽營者的代名詞;後者成為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者的符號象徵。

下面是更詳細的簡介了:
契訶夫,А.П.(АнтонПавловичЧехов1860~1904)俄國小說家、戲劇家。1860年1月29日生於羅斯托夫省塔甘羅格市。祖父是贖身農奴。父親曾開設雜貨鋪,1876年破產,全家遷居莫斯科。但契訶夫隻身留在塔甘羅格,靠擔任家庭教師以維持生計和繼續求學。1879年進莫斯科大學醫學系。1884年畢業後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這對他的文學創作有良好影響。

在19世紀80年代的俄國,反動的書刊檢查制度空前嚴格,庸俗無聊的幽默刊物風靡一時。契訶夫開始創作時常以安東沙·契洪特等筆名向這類雜志(如《蜻蜓》、《斷片》)投稿。短篇小說《一封給有學問的友鄰的信》(1880)和幽默小品《在長篇、中篇等小說中最常見的是什麼?》(1880)是他初期發表的作品。80年代中葉前,他寫下大量詼諧的小品和幽默的短篇小說,很多是無甚價值的笑料和趣事,但其中也有一些比較優秀的作品,繼承俄羅斯文學的民主主義優良傳統,針砭當時社會的丑惡現象,如寫卑欺強節的小官吏(《在釘子上》、《一個官員的死》、《勝利者的勝利》,均1883),凌辱弱者的士紳和老爺(《英國女子》1883),見風使舵的奴才骨(《變色龍》,1884),專制制度的衛道士(《普里希別葉夫中士》,1885)。但他迫於生計和缺乏經驗,在當時主要只求速成和多產。1886年3月,名作家格里戈羅維奇寫信要他尊重自己的才華,他深受啟發,開始嚴肅對待創作。寫於1886年的《萬卡》、《苦惱》和1888年的《渴睡》,表現了作家對窮苦勞動者的深切同情。1888年問世的著名中篇小說《草原》描繪和歌頌了祖國的大自然,思考農民的命運,表達人民對幸福生活的渴望。《命名日》(1888)和《公爵夫人》(1889)等暴露了偽善、愛慕虛榮和庸俗等習氣。這些作品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技巧方面都有明顯進展。但受小資產階級環境影響的契訶夫在這時不問政治,只「想做一個自由的藝術家」,要有「最最絕對的自由」。他從1886年起為反動文人蘇沃林發行的《新時報》撰稿,雖經批評家尼·米哈伊洛夫斯基的勸告,仍同它保持關系。1888年10月,契訶夫獲「普希金獎金」半數。這時他已是5部短篇小說集的作者(《梅爾波梅尼的故事》,1884;《五顏六色的故事》,1886;《在昏暗中》,1887;《天真的話》,1887;《短篇小說集》,1888)。聲譽和地位的日益增高,使他強烈地意識到自己作為作家的社會責任感,認真地思索人生的目的和創作的意義。他說:「自覺的生活,如果缺乏明確的世界觀,就不是生活,而是一種負擔,一種可怕的事情。」這種思想形象地表現在中篇小說《沒意思的故事》(1889)里。

從這個時期起,契訶夫開始創作戲劇。獨幕劇《結婚》(1890)和《論煙草的危害》(1886)、《蠢貨》(1888)、《求婚》(1888~1889)、《一個不由自主的悲劇角色》(1889~1890)、《紀念日》(1891~1892)等輕松喜劇在思想內容和喜劇性上接近於他的早期幽默作品。劇本《伊凡諾夫》(1887~1889)批判缺乏堅定信念、經不起生活考驗的80年代的「多餘的人」。

1890年4月至12月,體弱的契訶夫不辭長途跋涉,去沙皇政府安置苦役犯和流刑犯的庫頁島游歷,對那裡的所有居民、「將近一萬個囚徒和移民」逐一進行調查。庫頁島之行提高了他的思想覺悟和創作意境。1891年他在一封信里說:「……如果我是文學家,我就需要生活在人民中間……我至少需要一點點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哪怕很少一點點也好。」他開始覺察到,為《新時報》撰稿所帶給他的只是「禍害」,終於在1893年同這家刊物斷絕關系。他對俄國的專制制度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寫出了《庫頁島》(1893~1894)和《在流放中》(1892)等作品,而最重要的則是震撼人心的《第六病室》(1892)。這部中篇小說控訴監獄一般的沙皇俄國的陰森可怕,也批判了他自己不久前一度醉心的「勿以暴力抗惡」的托爾斯泰主義。列寧讀它後受到強烈的感染,說自己「覺得可怕極了」,以致「在房間里待不住」,「覺得自己好象也被關在『第六病室』里了」。

在1890至1900年間,契訶夫曾去米蘭、威尼斯、維也納和巴黎等地療養和游覽。從1892年起,他定居在新購置的莫斯科省謝爾普霍夫縣的梅里霍沃庄園。1898年,身患嚴重肺結核病的契訶夫遷居雅爾塔。1901年他同莫斯科藝術劇院的演員奧爾迦·克尼碧爾結婚。在雅爾塔他常與列·托爾斯泰、高爾基、布寧、庫普林和列維坦等人會見。

19世紀90年代和20世紀初期是契訶夫創作的全盛時期。當時俄國的解放運動進入無產階級革命的新階段。在革命階級的激昂情緒激盪下學生以及其他居民階層中間的民主精神漸趨活躍。契訶夫也漸漸克服了不問政治的傾向,積極投入社會活動:1892年在下諾夫哥羅德省和沃羅涅什省賑濟飢荒;1892至1893年間在謝爾普霍夫縣參加撲滅霍亂的工作;1897年參與人口普查工作;1898年支持法國作家左拉為德雷福斯辯護的正義行動,並因此疏遠同蘇沃林的關系;1902年為了抗議沙皇當局取消高爾基的科學院名譽院士資格的決定,他和柯羅連科一起放棄在1900年獲得的科學院名譽院士稱號;1903年他資助為爭取民主自由而受迫害的青年學生。他的民主主義立場日益堅定,對社會生活的底奧的觀察更為深刻,對醞釀中的革命的預感也日益明朗,從漆黑的現實中漸漸看到隱約的「火光」。他的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他強調藝術作品應該有明確的思想(劇本《海鷗》,1896);他在一系列作品裡接觸到重大的社會問題。例如《農民》(1897)以清醒的現實主義反映了農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貧乏:赤貧、愚昧、落後和野蠻;《在峽谷里》(1900)並描繪了農村資產階級——富農瘋狂地掠奪財富和殘忍本性。這些小說對美化農村公社生活的民粹派是有力的反駁。揭露資本主義的主題也見於《女人的王國》(1894)和《三年》(1895)等作品;而《出診》(1898)則表明資本主義「魔鬼」不僅壓榨工人,而且也折磨著工廠主後裔的良心,他們意識到生活沒有意義和不合理,因而深深感到抑鬱不安。劇本《萬尼亞舅舅》(1897)描寫沒有真正理想和嚴肅目標的知識分子的可悲命運,他們的正直無私的勞動終成無謂的犧牲。《帶狗的女人》(1899)以愛情為題材,暴露庸俗和虛偽,喚起讀者「對渾渾噩噩的、半死不活的生活……的厭惡」。《帶閣樓的房子》(1896)和《我的一生》(1896)否定80至90年代流行的、用日常工作代替社會斗爭的「小事」論,批判自由主義者的漸進論思想,認為需要一種「更強大、更勇敢、更迅速的斗爭方式」,要走出日常活動的狹隘圈子,去影響廣大群眾。他的創作中逐漸響起了「不能再這樣生活下去!」的呼聲。在《套中人》(1898)里揭示80年代反動力量對社會的壓制及他們的保守和虛弱,並鞭撻當時存在的套中人習氣。在《醋栗》(1898)和《姚內奇》(1898)里他刻畫自私自利、蜷伏於個人幸福小天地的庸人的心靈空虛和墮落,並指出「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也不是一座庄園,而是整個地球,整個大自然,在那廣大的天地中,人才能盡情發揮他的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質和特點」。

隨著20世紀初社會運動的進一步高漲,契訶夫意識到一場強大的、盪滌一切的「暴風雨」即將降臨,社會中的懶惰、冷漠、厭惡勞動等惡習將被一掃而光。他歌頌勞動,希望每個人以自己的工作為美好的未來做准備(《三姊妹》,1900~1901)。在1905年革命的前夕寫成的《新娘》(1903)表達了要「把生活翻一個身」、奔赴新生活的渴望。劇本《櫻桃園》(1903~1904)展示了貴族的無可避免的沒落和由新興資產階級所代替的歷史過程,同時表現了毅然同過去告別和嚮往幸福未來的樂觀情緒:櫻桃園伐木的斧聲伴隨著「新生活萬歲!」的歡呼聲。然而由於契訶夫的思想立場從未超越民主主義的范疇,他筆下的新人都不知道創建嶄新生活的必由之路,他們渴望的「新生活」始終只是一種朦朧的憧憬。

1904年6月,契訶夫因病情惡化,前往德國巴登維勒治療,7月15日在那裡逝世,遺體運回莫斯科安葬。
契訶夫創造了一種風格獨特、言簡意賅、藝術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說。他截取片段平凡的日常生活,憑借精巧的藝術細節對生活和人物作真實描繪和刻畫,從中展示重要的社會內容。這種小說抒情氣味濃郁,抒發他對丑惡現實的不滿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把褒揚和貶抑、歡悅和痛苦之情融化在作品的形象體系之中。他認為:「天才的姊妹是簡練」,「寫作的本領就是把寫得差的地方刪去的本領」。他提倡「客觀地」敘述,說「越是客觀給人的印象就越深」。他信任讀者的想像和理解能力,主張讓讀者自己從形象體系中琢磨作品的涵義。

契訶夫戲劇創作的題材、傾向和風格與他的抒情心理小說基本相似。他不追求離奇曲折的情節,他描寫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從中揭示社會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訶夫的劇作中有豐富的潛台詞和濃郁的抒情味;他的現實主義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徵意義,「海鷗」和「櫻桃園」就都是他獨創的藝術象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欽科以及莫斯科藝術劇院(1898年建立)與契訶夫進行了創造性的合作,對舞台節術作出了重大革新。

契訶夫在世界文學中佔有自己的位置。他以短篇小說和莫泊桑齊名。歐美許多作家談到契訶夫的創作對20世紀文學的影響。在中國,在契訶夫逝世後不久,《黑衣教士》和《第六病室》等小說就被譯介過來。他的劇本《海歐》、《萬尼亞舅舅》、《三姊妹》和《櫻桃園》也早在1921年和1925年先後由鄭振鐸和曹靖華等譯成中文。以後,魯迅藝術學院曾在延安演出《蠢貨》、《求婚》和《紀念日》。瞿秋白、魯迅、茅盾、郭沫若、巴金等對契訶夫都有過論述。他的小說和戲劇幾乎全部有中譯本。

「在舞台上得讓一切事情像生活里那樣復雜,同時又那樣簡單。人們吃飯,僅僅吃飯,可是在這時候他們的幸福形成了,或者他們的生活毀掉了。」

——契訶夫

❻ 關於契訶夫的資料簡介

契訶 (hē)夫,19世紀末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情趣雋(juàn)永、文筆犀利的幽默諷刺大師,短篇小說之王,著名戲劇作家。契訶夫出生於小市民家庭,父親的雜貨鋪倒閉後,他靠當家庭教師讀完中學,1879年入莫斯科大學學醫,1884年畢業後從醫並開始文學創作。

他的小說短小精悍,簡練樸素,結構緊湊,情節生動,筆調幽默,語言明快,極富於音樂節奏感,寓意深刻。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小見大,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

其代表作《變色龍》、《套中人》、《第六病房》堪稱俄國文學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藝術珍品,前者成為見風使舵、善於變相、投機鑽營者的代名詞;後者成為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者的符號象徵。

(6)契訶夫戲劇pdf擴展閱讀

契訶夫的小說緊湊精煉,言簡意賅,給讀者以獨立思考的餘地。其劇作對19世紀戲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堅持現實主義傳統,注重描寫俄羅斯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藉此真實反映出當時俄羅斯社會的狀況。

他的作品的兩大特徵是對丑惡現象的嘲笑與對貧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並且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沙皇統治下的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的丑惡現象。契訶夫被認為19世紀末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

❼ 契訶夫的戲劇有什麼

劇作:《論煙草的危害》,喜劇。喜劇《蠢貨》和四幕喜劇《伊凡諾夫》,獨幕笑劇《求婚》和四幕喜劇《林神》。獨幕笑劇《被迫無奈的悲劇角色》、《結婚》。

獨幕笑劇《紀念日》四幕喜劇《海鷗》(Чайка)。四幕劇《萬尼亞舅舅》(Дядя Ваня)喜劇《海鷗》(Чайка)四幕正劇《三姐妹》(Три сестры),悲喜劇《櫻桃園》。

(7)契訶夫戲劇pdf擴展閱讀

契訶夫戲劇創作的題材,傾向和風格與他的抒情心理小說基本相似。他不追求離奇曲折的情節,他描寫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從中揭示社會生活的重要方面。

在契訶夫的劇作中有豐富的潛台詞和濃郁的抒情味;他的現實主義富有鼓舞力量和深刻的象徵意義,「海鷗」和「櫻桃園」就都是他獨創的藝術象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丹欽科以及莫斯科藝術劇院(1898年建立)與契訶夫進行了創造性的合作。

閱讀全文

與契訶夫戲劇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磚牆內加密鋼筋 瀏覽:990
鄉關何處pdf 瀏覽:82
小豬領贊小程序源碼 瀏覽:334
python曲線如何原路返回 瀏覽:428
pdf快速看圖破解版 瀏覽:292
怎麼找一個軟體裡面的源碼 瀏覽:772
python設定安裝源 瀏覽:831
boss直聘程序員面試方式 瀏覽:484
cc伺服器怎麼處理 瀏覽:455
福萬通app哪裡查到期 瀏覽:344
蘋果換手機如何還原app 瀏覽:560
雲伺服器測試技巧 瀏覽:546
網盤裡面的文件如何解壓 瀏覽:463
linux查看應用的埠 瀏覽:97
拉伸訓練pdf 瀏覽:92
如何撥號到中央伺服器 瀏覽:648
中國天才少年程序員 瀏覽:352
編程思想pdf 瀏覽:282
加密歐美航線 瀏覽:48
svn怎麼看伺服器的地址 瀏覽: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