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檔加密 > 毛文集pdf

毛文集pdf

發布時間:2022-05-27 00:54:12

A. 《武王克商之年研究夏商周斷代工程叢書》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武王克商之年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國學研究所編)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hb59QrbRP552pt-Yit55DQ

提取碼:uzoj

書名:武王克商之年研究

作者:北京師范大學國學研究所編

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7-11

頁數:692

內容簡介:

本書是《夏商周斷代工程叢書》的第一種;「夏商周斷代工程」是 中國大陸「九五」期間的重大科研項目。這項工程以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相結合,進行多學科交叉研究,要把夏商周時期的年代進一部科學化、量化,為深入探索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打下更好的基礎。典籍中所得到公認的古代紀年,只能上推到西周晚期的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因此要推求更早的年代,周武王克商之年即是重要的著手點。

武王克商之年的重要,首先在於這是商周兩個朝代的分界點,因而是年代學研究上不可迴避的。這一分界點的推定,對其後的西周來說,影響到王年數的估算;對其前的夏商而言,又是其積年的起點,如陳夢家先生《殷墟卜辭綜述》所述:「在年代學上,夏商周三代是相牽聯的,要求得殷代的絕對年代,首先要確定周代元年。」

從年代學研究的角度來看,武王克商之年的重要,還在於這是一個可能的突口,由於伐紂系周朝建立之始,周又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朝代之一,周(包括春秋戰國)及其後文獻中關於這一重大事件的敘述較多,而且含有若干歷日和天象的記錄,給運用天文歷法知識進行推算準備了一定的條件。這就使學者們能夠在沒有確定共和以上列王年數的情況下,直接去推定武王克商之年。

事實上,自西漢末年的劉歆開始,已經有許多學者做過這種推算的嘗試。因為文獻材料尚非充分,以及學者間對材料的理解有異,所採用的方法、角度也不相同,他們推出的武王克商之年彼此有相當大的懸殊。盡管如此,每位學者所走過的道路,總是有今天我們需要借鑒之處。只有在總結了前人的所有成果之後,我們才有希望前進一步。

「夏商周斷代工程」在1996年5月正式啟動。在現劃論證和組織項目期間,有關學科的專家都對武王克商之年的推定這一關鍵問題表示了特別的關注。因此,在整個工程已建立的9個課題中,專門設置了「武王伐紂年代的研究」這一課題。該課題下屬4個專題:「武王伐紂時天象的研究」、「先周文化的研究與年代測定」、「周原甲骨的整理及年代測定」、「豐鎬遺址分期與年代測定」。基本的想法是,把文獻學、天文學、考古學、古文字學和科技測年等學科結合起來,盡可能使用現代科學手段,吸收各方面成果。

工作達列比較深入的階段,大家迫切感覺到這個疑難課題上廣泛借鑒和總結前人學說的必要。然而,涉及武王克商之年的學術文獻數量非常繁復,資料極為分散,有些論著在幾處大圖書館也難尋覓,造成研究工作的嚴重障礙。因而提出了蒐集編輯(還有翻譯)這方面文獻的設想。這一行動從年3月發軔,經過3個來月的時問,真正做到「竭澤而漁」,共輯集到各家論著一百多篇,隨後精選出有代表性的57篇,結集成《武王克商之年研究》這本書。

過去大家一般認為,關於武王克商之年的說法計有30多種,現在本書所反映的說法竟有44種。僅從這一點,便可看出本書的成績。(以上內容系節錄自李學勤所作序) 。

作者簡介:

本書所收錄的論文篇目如下:

一、選編說明

二、古代學者所定克商之年一覽表

三、近現代研究論文:

1.公元前1127說

論武王克殷年代,謝元震 撰。

2.公元前1122說

殷周之際年歷推證,吳其昌 撰。

帝辛三十三年殷亡說,(日)島邦男 撰。

3.公元前1118說

武王克商的年代,(日)成家徹郎 撰。

4.公元前1112說

中國古代天文歷法史研究的矛盾形勢和今後出路,劉朝陽 撰。

5.公元前1111說

武王伐紂年月日今考,董作賓 撰。

從利簋銘看伐紂年,嚴一萍 撰。

用周初歷法與周初年代─惟一月壬辰旁死霸史日考證,鄭天傑 撰。

6.公元前1106說

西周考年,張汝舟 撰。

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106年,張聞玉 撰。

7.公元前1105說

西周金文和周歷的研究,馬承源 撰。

8.公元前1102說

西周青銅器銘文中之年代學資料,黎東方 撰。

9.公元前1093說

用日食、月相來研究西周的年代學,葛真 撰。

10.公元前1088說

武王克商之年為公元前1088年說,(日)水野清一 撰。

11.公元前1087說

西周斷代和年歷譜,(日)白川靜 撰。

12.公元前1076說

伐紂之記載檢討,丁驌 撰。

13.公元前1075說

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年代問題,唐蘭 撰。

14.公元前1071說

對武王克商年份的更正─兼論夏商周年代 ,李仲操 撰。

15.公元前1070說

西周年代綜述(摘要),李仲操 撰。

武王克殷之年,張政烺 撰。

文王受命至成王五年年表─讀王國維《周開國年表》後記,劉啟益 撰。

16.公元前1066說

周初之年代,(日)新城新藏 撰。

17.公元前1065說

關於商、殷的一些新聞,(美)哈特納 撰。

西周的年代與歷法,白光琦 撰。

18.公元前1063說

周初的絕對年代,(日)山田統 撰。

19.公元前1059說

古代和現代中國的行星天文學,(美)彭瓞鈞 撰。

20.公元前1057說

殷周天象和征商年代,張鈺哲、張培瑜 撰。

21.公元前1055說

武王克殷年考,章鴻釗 撰。

試談西周紀年,榮孟源 撰。

22.公元前1051說

略論西周武王的年代問題與重要青銅彝器,高木森 撰。

西周年代考,姜文奎 撰。

23.公元前1050說

三代年表,(英)葉慈 撰。

24.公元前1049說

書經武成篇之生霸死霸及武王伐紂的年代月日考,王保德 撰。

25.公元前1046說

天命的宇宙─政治背景,(美)班大維 撰。

26.公元前1045說

西周之年歷,(美)倪德衛 撰。

《竹書紀年》與周武王克商的年代,(美)夏含夷 撰。

西周年代新考─論金文月相與西周王年 ,周法高 撰。

武王克商與西周諸王年代考,趙光賢 撰。

27.公元前1044說

武王克殷年月考,李丕基 撰。

28.公元前1041說

晚商的絕對年代,(美)吉德煒 撰。

29.公元前1040說

武王克商之日期,(美)倪德衛 撰。

武王伐紂年代考,周文康 撰。

30.公元前1039說

周武王克商的年代問題,何幼琦 撰。

31.公元前1030說

周武王克殷日歷,丁山 撰。

西周年代學上的幾個問題,(韓)方善柱 撰。

公元前1030年克殷新說,周清流 撰。

32.公元前1029說

周武王克殷年代考,黃寶權、陳華新 撰。

33.公元前1027說

最初可紀之年代,梁啟超 撰。

殷周年代考,雷海宗 撰。

西周歷朔新譜及其它,莫非斯 撰。

殷代的兵器與工具,(瑞典)高本漢 撰。

商殷與夏周的年代問題,陳夢家 撰。

西周史事概述,屈萬里 撰。

周初年代平議,何炳棣 撰。

34.公元前1025說

殷周年代的問題─長期求徵的結果及其處理的方法,勞干 撰。

35.公元前1024說

試論西周紀年,(日)平勢隆郎 撰。

36.公元前1018說

西周年代考(摘要),周法高 撰。

--------------------------------------------------------------------------------

四、武王克商之年研究論著要目:

--------------------------------------------------------------------------------

1.1130B.C.

林春溥據《毛詩正義》推算,《竹柏山房叢書》。

2.1127B.C.

謝元震,〈西周年代 〉,《文史》第28.29期

3.1123B.C.

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問題 〉引,商務印書館。

4.1122B.C

劉歆,《世經》,《漢書‧律歷志》。

紹雍,《皇極經世》。

劉恕,《通鑒外記》。

鄭樵,《通志》。

金履祥,《通鑒前編》。

馬端臨,《文獻通考》。

吳其昌,〈金文歷朔疏證〉,《燕京學報》1929.12.6。

吳其昌,〈殷周之際年歷推證〉,《國學論叢》2卷1期1929。

島邦男,〈克殷年月考〉,《東洋學》14號1965。

島邦男,〈伐殷考〉,《文經論叢》創刊號1965.11。

島邦男,〈帝辛三十三年殷亡說〉,《甲骨學》第11期1976。

5.1118B.C

成家徹郎,〈武王克商之年代〉(修訂版),《西周史論文集》。

6.1117B.C

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問題〉引,商務印書館。

7.1116B.C

皇甫謐,〈帝王世紀〉引,《叢書集成本》。

8.1112B.C

劉朝陽,《周初歷法考》。

劉朝陽,〈中國古代天文歷法史研究的矛盾形勢和今後出路〉,

《天文學報》1卷1期1953。

9.1111B.C

一行,〈大衍歷議〉,《新唐書‧律歷志》。

董作賓,〈中國年歷總譜之西周年歷譜〉,《史語所集刊》1952。

董作賓,〈武王伐紂年月日今考〉,《台灣大學文史哲學報》3期。

嚴一萍,《何尊與中國年代》。

嚴一萍,〈從利簋銘看伐紂年〉,《中國文學》新8期。

鄭天傑,〈周初歷法與周初年代〉,《史學匯刊》11期1981。

10.1106B.C

張汝舟,〈西周年考〉,《二毋室古代天文歷法論叢》。

張聞玉,〈西周王年論稿〉,貴州人民出版社。

11.1105B.C

馬承源,〈西周金文和周歷的研究〉,《上海博物館集刊》1982。

12.1102B.C

黎東方,〈西周青銅器銘文中之年代學資料〉,(台北)學生書局1975。

13.1093B.C

葛真,〈用日食、月相來研究西周的年代學〉,《貴州工學院學報》1980.2。

14.1088B.C

水野清一,〈武王克商的年代問題引〉,據巴納(Noel Barnard)"Metallurgical

Remains of Ancient China"1975。

15.1087B.C

白川靜,〈西周斷代和年歷譜〉,《金文通釋》第5卷。

16.1078B.C

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問題 〉引,商務印書館。

17.1076B.C

丁驌,〈西周王年與殷世新說〉,《中國文字》新4期1981.7。

丁驌,〈西周王年新說更正〉,《中國文字》新5期198112。

丁驌,〈伐周之記載檢討〉,《中國文字》新13期1990.2。

18.1075B.C

唐蘭,〈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年代問題〉,《新建設》1955.3。

劉啟益,〈西周紀年銅器與武王至厲王在位年數〉,《文史》第13期。

19.1071B.C

李仲操,〈對武王克商年份的更正─兼論夏商周年代〉,《中原文物》1期1997。

20.1070B.C

殷歷家據《易緯‧乾鑿度》推算

鄒伯奇,〈太歲無超辰說〉,《學計一得》。

李仲操,〈西周年代〉,文物出版社。

張政烺,〈武王克殷之年〉,《洛陽考古四十年》。

劉啟益,〈文王受命至成王五年年表〉,《傳統文化與現代化》1996.5。

21.1067B.C

姚文田,〈周初年月日歲星考〉(按殷正),《邃雅堂學古錄》。

22.1066B.C

姚文田,〈周初年月日歲星考〉(按周正),《邃雅堂學古錄》。

新城新藏,〈周初之年代〉,《中國天文學史研究》。

23.1065B.C

姚文田,〈周初年月日歲星考〉(按董作賓推算),《邃雅堂學古錄》。

哈特納,〈殷商的某些消息〉,《第14屆科技史國際會議論文集》1974。

白光琦,〈西周的年代與歷法〉,《西周史論文集》。

24.1063B.C

山田統,〈周初的絕對年代〉,《大陸雜志》15卷5.6期。

25.1059B.C

彭瓞鈞,〈古代和現代中國的行星天文學〉,《美國天文學通報15》1983。

26.1057B.C

朱右曾,張汝舟據《逸周書集訓校釋》推算。

張鈺哲,〈哈雷慧星的軌道演變趨勢和它的古代史〉,《天文學報》19期1978。

趙光賢,〈從天象推算武王伐紂之年〉,《歷史研究》1979.10。

張培瑜,〈殷周天象和征商年代〉,《人文雜志》1985.5。

27.1055B.C

章鴻釗,〈中國古歷析疑〉,科學出版社1958。

榮孟源,〈試談西周紀年〉,《中華文史論叢》1980.1。

28.1051B.C

高木森,〈略論西周武王的年代問題與重要青銅彝器〉,《華學月刊》1980.11。

姜文奎,〈西周年代考〉,《大陸雜志》82卷4期1991。

29.1050B.C

《今本竹書紀年》。

李兆洛,〈初建元以前歷代甲子〉,《李氏合刻五種》卷三。

葉慈(W. P. Yetts),《三代年表》(Chronological Tables of the Three Dynasties,

"West" and "East" and the Zhou Dynasty),The Rulers of China,1957。

30.1049B.C

王保德,〈書經武成篇之生霸死霸及武王伐紂的年代月日考〉,

《東方雜志》復刊後17卷7期1984。

31.1047B.C

林春溥,〈古史考年異同表〉(按《史記》推算),《竹柏山房叢書》。

32.1046B.C

班大維(David W. Pankenier),〈商西周的天文年代〉(Astronomical Dates in

Shang & Western Zhou),Early China(7):81-82。

班大維(David W. Pankenier),〈天命的宇宙─政治背景〉(The Cosmo-Political

Background of Heaven's Mandate),Early China(20),1995。

高明,《中國古文字學通論》,北京大學出版社。

33.1045B.C

倪德衛(David S. Nivison),〈西周之年歷〉(The Dates of Western Zhou),

《哈佛大學亞細亞研究學報》(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43卷

1983第2期。

倪德衛(David S. Nivison),〈《國語》「武王伐紂」天象辨偽〉,

《古文字研究》第12輯。

夏含夷,〈《竹書紀年》與武王克商的年代〉,《文史》第38輯。

周法高,〈西周年代新考〉,《大陸雜志》65卷5期1984。

周法高,〈武王克商的年代問題〉,(台灣)《中央圖書館館刊》19.2.28.1986。

趙光賢,〈關於周初年代的幾個問題〉,《人文雜志》1987.2。

趙光賢,〈武王克商與西周諸王年代考〉,《北京文博》1995.1。

34.1044B.C

李丕基,〈武王克殷年月考〉,《國民雜志》1卷5期1941。

35.1041B.C

吉德煒(Keightley),〈晚商的絕對年代〉(Absolute Chronologhy),

《商史的淵源》(Sources of Shang History)1978。

36.1040B.C

倪德衛(David S. Nivison),〈1040當為武王克商之年〉(1040 As the Date

of the Chou Conquest),Early China1982-1983

倪德衛(David S. Nivison),〈武王克商之日期〉,《竹書紀年》解謎第8章。

周文康,〈武王伐紂年代考〉,《徐州師范學院學報》1983.4。

37.1039B.C

何幼琦,〈武王伐紂的年代問題〉,《中山大學學報》1981.1。

何幼琦,〈西周的年代問題〉。

何幼琦,〈周武王克商的年代問題〉,《西周年代學論叢》。

38.1035B.C

蕭子顯,《南齊書‧祥瑞志》。

39.1030B.C

丁山,〈周武王克殷日歷〉,《責善半月刊》1940.1.20。

丁山,〈文武周公疑年〉,《責善半月刊》1941.2.1。

方善柱,〈西周年代學上的幾個問題〉,《大陸雜志》51卷1期1975。

周清流,〈公元前1030年克殷新說〉。

周清流,〈西周年代考辨〉,《史學史研究》1997.2。

40.1029B.C

黃寶權,〈武王克殷年代考〉,《中國歷史文獻研究集刊1》。

41.1029B.C

梁啟超,〈最初可記之年代〉,《飲冰室全集》之四十七。

雷海宗,〈殷周年代考〉,《武漢文史哲季刊》2.1.1931。

莫非斯,〈西周歷朔新譜及其它〉,《考古社刊》第5期1936。

陳夢家,〈西周年代考〉,商務印書館。

陳夢家,〈商殷與西周的年代問題〉,《歷史研究》1955.2。

高本漢,〈殷代的兵器與工具〉,《瑞典遠東博物館刊》17期。

屈萬里,〈西周史實概述〉,《史語所集刊》42.4.1971。

何炳棣,〈周初年代平議〉,《香港中文大學學報》1974.1。

42.1025B.C

勞干,〈論周初年代問題與月相問題的新看法〉,《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

化研究所學報》7卷1期1974。

勞干,〈論周初年代和召誥洛誥新證明〉,(台灣)《中研院國際漢學會議論文

集‧歷史考古組》1981。

勞干,〈從甲午月食討論殷周年代的關鍵問題〉,《史語所集刊》64.1.1993。

勞干,〈殷周年代的問題─長期求證的方法及其處理的結果〉,

《史語所集刊》67.2.1996。

43.1024B.C

平勢隆郎,〈試論西周紀年〉,《中國古代紀年的研究》。

44.1018B.C

周法高,〈西周紀年代考〉,《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學報》

第4卷1期1971。

B. 《一地雞毛》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一地雞毛》(劉震雲)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密碼:8p

書名:一地雞毛

作者:劉震雲

豆瓣評分:8.2

出版社:長江文藝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4-03

頁數:276

內容簡介:

舊作集《一地雞毛》絕無僅有的反映小市民真實生活,收集了劉震雲自認為最好的短篇《土塬鼓點後:理查德.克萊德曼》、中篇《溫故一九四二》、長篇《口信》。劉震雲說,重新出這本集子,有了一個看自己過去作品的機會,他看到了自己身體的變化。

一部瑣碎人生的範本。一部關系學的教科書,再現了單位這一微觀天地,雞毛蒜皮,纖毫畢現,不嫌其俗,不掩其惡,「醬缸」之臭,人心之險,一一展示無遺。王朔指出,它一掃以往的英雄主

作者簡介:

劉震雲著名作家。1958年5月生於河南省延津縣。1973年至1978年服兵。1978年至1982年就讀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現有長篇小說《故鄉天下黃花》、《故鄉相處流傳》《故鄉面和花朵》、(四卷)、《一腔廢話》、《手機》等,作品集《劉震雲文集》(四卷)等,中短篇小說《塔鋪》、《新兵連》、《單位》、《一毛雞毛》、《溫故一九四二》等。共四百多萬字。作品多次被評介、改編和翻譯。

C. 有三毛全集的PDF電子書,最好包括:

D. 《改革的邏輯》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改革的邏輯》(周其仁)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XX9FUVWmux96ptfNKVJmyQ

提取碼:8hbz

書名:改革的邏輯

作者:周其仁

豆瓣評分:8.3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8

頁數:296

內容簡介:

十八大之後,對於中國往何處去,改革應該怎樣繼續,無論是專家學者、輿論,還是大眾,眾說紛紜。

從改革史上標志性的莫干山會議開始,周其仁教授就與中國每一步改革密不可分,也因此成為政府、媒體和大眾關注的改革焦點人物。從「鄧小平做對了什麼」到「中國還需要做對什麼」,從「如何防止改革變成半拉子工程」,到「怎麼避免糟糕的政策組合」,應對更激烈的全球競爭,周其仁教授對中國改革的理念、方法和歷程進行嚴密而邏輯清晰的梳理,系統地從產權改革、土地改革、貨幣改革等各個方面解讀了中國經濟改革的來龍去脈和未來走向,既有對過去的回望和梳理,也有對關鍵問題的深刻解讀,同時對未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周教授長期以來注重實地調研,他對於改革的看法都從實際土壤中產生,是一本非常接地氣的改革力作。

文摘

自序

把這些年來作者有關改革的文字集成一本文集出版,是中信出版社編輯的建議。我自己覺得,這些文章在網上都可以找到,其中部分已編入其他文集,再編一本,可有可無。不過,出版社對讀者的需要總有更多的了解,那就聽她們的吧。書前也沒有特別要交代的話,前一段在不同場合發言提及改革,把文字修一修拿來作為序言。

不久前我問過一個問題,為什麼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了,講起改革來還是頗為沉重?再進一步問,為什麼我們這個體制,改起來那麼難?這里有不少感慨。不是嗎?中國這個要改革的體制,從1952年國民經濟開始恢復,到1978年,總共也不過就是28年。其實在1958年之前,很多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元素還在,農民要入的是基於土改而成的勞動者私產的合作社,在理論上還可以退社。農戶自留地的面積蠻大的,此外尚沒有搞政社合一,沒有城鄉戶籍控制,也沒有從這個產業到那個產業,這不準、那不準的那一套。

換句話說,權力高度集中的計劃命令體制,應該是在1958年到1978年期間形成的。總計20年時間,搞成了那麼一套管得死死的體制。可是要改這套體制呢?從1978年算起,到2013年已經35年了,人們還在呼籲改革、討論改革、建言改革。這么一個現象裡面,必定有一些道理。為什麼我們過去形成的那套體制,改起來特別難?

現在一個認識是,維系老體制的既得利益太頑固。這個說法當然有道理。改革以來國民經濟壯大了多少倍,所有既得利益也一起壯大了。現在一件事情,背後都是多少億、多少億實實在在的利益。即得利益很大、很頑固,於是改革就難了。

但是,哪個國家在哪個歷史時代都有既得利益問題。一套體制就是一個即得利益格局,從來如此。改革要改游戲規則,也就是要改變經濟競爭的輸贏准則。游戲規則改了,原先的贏家不一定繼續贏,當然不可能高高興興就退出比賽,總還想維系老規則,繼續贏下去。這是人之常情,天下都一樣。所以要問的,是中國的既得利益為什麼顯得特別嚴重?

我的看法,計劃命令體制不是從實踐中自發建立起來的。她是按照一種理論構想、按照一個理想社會的藍圖構造出來的體制。如把整個國民經濟作為一家超級國家公司來處理,那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經驗。發達國家的市場里是出現過一些大公司,但要讓公司大到覆蓋國民經濟,以至於可以消滅全部市場關系、完全靠「看得見之手」來配置一個國家的經濟資源,那還是要差十萬八千里。但是一旦把這么個超級國家公司說成是「社會主義」的唯一形態,誰能隨便改一改呢?明明行不通,一改就碰上「主義」的大詞彙,碰不得,只好拖來拖去,把毛病越拖越大。

所以恐怕還不是一般的既得利益,而是包上了「大詞彙」的既得利益,才特別頑強,特別難觸動。誰也碰不得,一碰就成了「反社會主義」——50年代的中國還有一個罪名叫「反蘇」——本來是怎樣搞經濟的問題,非常實際的事情,水路不通就走旱路,高度依賴經驗和實踐效果。要是意圖老也實現不了,不妨考慮改一改方法吧。但是「大詞彙」當頭,點點滴滴改進的難度驟然變大,一靜一動之間好像都觸犯了制度底線,既得利益就變得很僵硬。

推進改革,首先就要回到經驗的基礎上來,也就是確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社會主義的理想要堅持,但究竟怎麼在中國一步一步實現,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也要根據實踐效果來調整。非要人民公社,非要政社合一,非要搞得種田的人吃不飽飯,才叫「社會主義」?久而久之,人民對那套「大詞彙」就不會有信心,也不會有興趣。

其實世界上各種經濟體制,互相比賽一件事情,那就是糾錯能力。哪有不出錯的制度?資本主義了不起,《共產黨宣言》說它創造了超越以往一切時代的革命性的經濟成就,但為什麼老要鬧經濟危機呢?還不是那個體制會出錯?過去以為搞了計劃經濟就可以消除了危機,實際上無論在前蘇聯還是在中國,經濟決策同樣也會出錯,否則為什麼隔幾年就來一次「調整」?經驗證明,出錯不可免,問題是糾錯能力強不強。權力高度集中的體制,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是個優點,但前提是決策要對。決策錯,又集中,那錯誤也大,且糾錯比較困難。

改革無非是系統性地糾錯。這里存在一個悖論:計劃體制本來就是因為糾錯能力不夠強,非積累起很多問題才需要改革。但打出改革的旗幟,我們體制的糾錯能力就自動變強了嗎?實踐中還出現了一個新的偏向,千難萬難,改革好不容易取得了一些進展,也因此取得了一些經濟成就,有一種輿論就認為我們的體制是全世界最靈光的體制,再不需要改了。

既然改革這么難,那麼乾脆不改了行不行?乾脆宣布中國已經建成了新體制,再也無需改革,行不行?想來想去,答案是不行。因為改了一半不再改,大的麻煩在後面。大體有三個層面。

第一,不繼續在一些關鍵領域推進改革,不繼續推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向的改革,不推進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的政治改革,很多社會矛盾會呈現連鎖爆發趨勢。

瀏覽最近新聞,劉鐵男案、劉志軍案、東北四天里的三把大火、還有延安城管的暴力執法,看得心情不能不沉重。當然也可以說,這么大個國家,總有負面新聞,也總有偶發因素、純個人的因素。不過個人感受,這些新聞事件還是反映出高速經濟增長的中國社會機體里,帶有令人不安的體制性疾病。中國是比過去富了很多,但富得不很健康,到處可見富態,也可見病態。

以高官貪腐案為例,涉案的金錢數目巨大,本身就夠刺激。更要害的地方是,那可不是搶銀行得手的巨款,而似乎是「正常工作」的副產品。「利用職權」能帶出如此數目巨大的非法收益,不能不判定現行的職權利用體制存在著巨大的漏洞。僅辦貪官,不改體制,老虎、蒼蠅生生不息,沒完沒了。

一個國家糧庫,一次過火面積就是幾萬噸存糧。網上議論,向著「天下糧倉」的方向去破案。究竟如何,要看調查結果,是什麼就是什麼。我不過以過去的經驗推斷,倉儲存糧數目過於巨大,與價格機制被嚴重干擾總有某種間接的聯系。現在財政對糧食的補貼,到每戶農民頭上的還不算多,但總量已經不小。這對糧食總供求當然有影響。不補貼呢,糧食生產和農民收入似乎都有麻煩——是為兩難。出路之一,是適度提高糧食種植經營規模。為此需要進一步釐清土地承包權、發展農地轉讓權。就是說,需要土地制度方面的進一步改革。延緩地權改革,只靠糧食補貼,財政能力是一個問題,補來的糧食壓庫,社會成本過大,管理負荷過重,怕是過不長久的。

還有吉林那把大火,工廠裡面工人在幹活,但車間門被反鎖,著火了人也跑不出來,活活燒死!經濟發展當然要支持民營經濟,但民營企業也一定要保障工人權益。這些不同權利之間的平衡,不可能僅靠各方自覺就可以自動實現,要有政府來充當履行市場合約的第三方。可是平時管東管西、查這查那的很忙,偏偏人命關天的環節就沒檢查、沒監督。說此案暴露「政府缺位」,總不冤枉吧?問題是缺位了怎麼著?用什麼機制來監管政府,使之不再缺位呢?

管也不能用延安城管那樣野蠻的辦法。眾目睽睽之下,身穿國家制服,跳腳猛踩小商戶的腦袋——這樣的官民關系,離「官逼民反」不很遠就是了。說是「臨時工」所為,可事發整整七天之後,延安城管局長才現身道歉。他到底忙什麼去了?官員不忙正事,老百姓也奈何他不得,如此官制不改,就不怕國將不國嗎?這件事發生在延安,那是共產黨奪天下的聖地。要是當年也是這樣的官民關系,毛主席能坐進紫禁城嗎?

聯繫到當下的經濟形勢,總特徵是高位下行。老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就是下坡時容易出問題。很多的矛盾在高速增長時被掩蓋,但往下行時,平衡的難度就加大了。所以現在論改革,還不是擺開架式做最優的頂層設計,或慢慢摸到石頭再過河。很多問題久拖不決,正派生出更多的問題。我寫過「接著石頭過河」,就是挑戰一個接一個飛過來,逼你出手招架。這是第一層次。

第二個層次,更年輕的人群成為社會的主體,他們對體制、政策、以及自己所處環境的評價,有不同於上一代人的新參照系,也有他們對理想社會更高的預期。比如說,對經歷過1959-1961年大飢荒,經歷過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的這代人來說,看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的變化,再怎麼說也覺得進步巨大。但是,對80後、90後來說,他們的參照系生來就有所不同。他們生活在較開放的中國,對世界的情況有更多的了解,認為這個世界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那樣的,要是不達標,他們就不滿意。

現在社會人口的主體,也就是產業結構中最活躍的人口,消費結構中最活躍的人口,文化活動中最活躍的人口,他們的參照系究竟是什麼,他們的預期值又是什麼?他們對社會公正、對現代文明的標尺是不是比過去更高了一點,對改革不到位帶來的負面現象覺得更不可容忍?要看到,中國經濟總量已是全球第二位。也正因為如此,人們對自己國家的期望,就比過去更高。我們不能動不動就講改革前怎麼樣,更不能講解放前怎麼樣,老靠「憶苦思甜」來維系人們的滿意度。

一個國家有希望,一定是一代一代對自己社會的期望值更高。所以改革還要和正在成為主流人口的期望值相匹配。要是改得過慢,跟不上年輕一代人對社會的期望,也會出問題,也可能讓失望情緒彌漫,那就無從動員一代代人面對問題、解決問題。

第三個層面,現在很多制度性的變數改得過慢,老不到位,正在激發越來越多的法外行為、法外現象。現在很多事情,法律上說一套,本本上說一套,人們實際上另做一套。不少人不在法內的框架里,而在法外的世界裡討生活。

看到這類現象,人們習慣於批評中國人有法不依,沒有尊紀守法得好習慣。這個問題存在。但有得情況下,也實在是因為我們不少的法,定的不合理。我舉過一個很小的例子,民航客機落地時,廣播里一定說請大家不要打開手機。可是前後左右,差不多人人都在開手機。可是搭乘香港國泰或港龍的班機,人家一落地就廣播說現在可以打開手機了。我的問題是,要是落地之後開手機沒啥不良後果,幹嘛不痛痛快快讓大家開手機得了?這是說,有的情況下,改一改法或規章,不難做到有法必依。現在不少經濟管制,或曰法規或曰政策,根本就很難執行,弄來弄去大家非得不守法,才容易過日子。

不少城市都有「黑車」,為什麼?常常是「白車」經營的門檻過高、負擔太重。凡白車服務不到的地方,黑車常常應運而生。再看所謂「小產權」,法律上沒地位,現實中有市場。單單天子腳下的北京,有多少法外物業?還有早就過時的人口控制政策,催生了多少「黑戶」?挺大一個小夥子,交談幾句就告訴你他是被罰了幾十萬元才來到這個世界的。他們對我們這個社會,會怎麼看?金融改革講「利率市場化」,討論很熱鬧。可走近生活,哪種利率模式現實里沒有哇?所以,法外世界很熱鬧,到處都是「中國式過馬路」。

講到這些現象,「小道理」盛行——這個不讓碰,那個不讓改。但似乎忘了一條大道理,那就是要讓絕大多數人的絕大多數行為,在合法的框架里進行。在一個變化很快的社會,改革要提升制度化能力,也就是化解法外行為,把對他人與社會無甚損害的法外活動,盡可能地納入法內框架。否則,越來越多的人另起爐灶,「不和你玩了」,那才叫最大的制度失敗。

改革本來就難。站在當下這個時點,改起來更難。但是拖延改革,不是出路。現實的局面,改革不但要跟腐敗或潰敗賽跑,還要和越來越年輕的社會主體的期望值賽跑,並有能耐把大量法外世界的活動,吸納到體制里來。在這三個方向上,要是跑不贏,大麻煩在後面。

這本文集討論的,就是一個很難改的體制,如何在不改更難的預期下,繼續改革的邏輯。是為序。

作者簡介:

周其仁

北京大學國家經濟研究院教授,曾獲孫冶方經濟學獎、中國改革開放30年30名經濟人物、2011年第一財經金融價值榜年度公共經濟學家等榮譽。

早年在黑龍江下鄉,其中在完達山狩獵七年半。

1978年從農村考入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畢業後工作於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研究所和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發展研究所,在杜潤生先生指導下從事農村改革發展的調查研究。

1989年5月後在英國牛津大學、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和芝加哥大學訪問學習。1991年秋進入UCLA,後獲碩士和博士學位。1996年春季起,回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任教,並應邀為中歐國際工商管理學院、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和長江商學院開設課程。

研究范圍主要包括:產權與合約、經濟史、經濟制度變遷理論、企業與市場組織、壟斷、管制與管制改革等等。自1996年以來,相繼開設了有關經濟組織和經濟制度、發展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等課程。

著作有《城鄉中國》、《改革的邏輯》、《競爭與繁榮》、《貨幣的教訓》、《中國做對了什麼》、《病有所醫當問誰》、《世事勝棋局》、《真實世界的經濟學》、《挑燈看劍》、《產權與制度變遷》等。

推薦

(周)其仁不厭其煩地講述中國改革的故事,用意在於提醒讀者關注和思考中國社會未來可能涌現的改革圖景。通過其仁的敘述,讀者很容易理解,符合改革邏輯的中國未來改革圖景,必須涉及政治體制改革。我喜歡更直接的表述:妨礙中國經濟繼續增長的關鍵環節將主要是政治的而不再主要是經濟的。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 汪丁丁

懂得經濟學真諦並能用以剖析現實的學者不多,兼具思辨力、洞察力和凌雲健筆的學者更少見;具有全球視野又能持續關注本土現實的學者不多,不疏空、不褊狹的學者更少見,周其仁則是其中難得的佼佼者。藉長期孜孜不倦探究「真實世界的經濟學」,周其仁近年來多有精闢的經濟論說問世,這里呈現的是其精選。讀這本書,幫你理解中國改革的邏輯,也幫你了解周其仁的方法論。

——財新傳媒總編輯、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胡舒立

E. 《小銀和我》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小銀和我》([西班牙] 胡安·拉蒙·希梅內斯)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VWQOjBouN-AeawWkKsA

提取碼:cc2q

書名:小銀和我

作者:[西班牙] 胡安·拉蒙·希梅內斯

譯者:(西)菲薩克(T.Fisac)

豆瓣評分:9.3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1984年8月

頁數:201

內容簡介:

胡安·拉蒙·希梅內斯在《小銀和我》這本書中,用濃郁的鄉情和明凈的淡彩給我們描繪了一組西班牙南方的風情畫。這充滿著詩情的田園就是詩人的故鄉韋爾瓦省的摩格爾,也是他最後安息的地方。

1881年12月23日,聖誕節的前夕,詩人誕生在摩格爾的一個商人家庭。5歲上學,10歲以優異的成績在小學畢業,然後到耶穌會的中學念書。童年時期,他經常單獨地到父親的酒庫或汽船上遊玩,表現了一種性格上的孤獨,那時他也時常在書頁的空白上寫自己的詩句,顯露出他的寫作才能。然而當時他自己卻希望去當一個天主教的神父。

1896年,他在藝術中學畢業後,按照父親的意願,去塞維利亞學習法律,同時也按照自已的興趣兼學繪畫。在塞維利亞,他結識了許多當時的名畫家,也瀏覽了大量的浪漫主義文學作品。1897年開始發表詩作,同年也寫了一本散文集《站台》(ANDEN)。1899年,又出版了《夢幻曲》(NOCTURN0)。他在現代派文學雜志《新生》上發表的作品,得到了社會的好評。因為工作過分地勞累,健康受到損傷,他回到摩格爾休養。

1900年受作家佛朗西斯科·比列亞埃斯佩薩(FRANCISCO VILLAESPESA)的邀請去馬德里,結識了當時的新詩歌大師魯文·達里奧(RUBEN DARIO)。這一年,因父親去世所造成的悲傷,加上疾病的折磨,思想憂郁,精神狀態極不正常。這時出版詩歌集《紫色的靈魂》(ALMAS DE VIOLETA)和《白荷》(NINFEAS)。

1901年,去法國波爾多城精神病院療養,讀了法國詩人波德萊爾等人的作品,寫了一本《詩歌集》(RIMAS),出版後佳評四起。年底回到馬德里,住在一家私人醫院里養病。在休養期間,他創辦了詩刊《陽光》(HELIOS),以此為中心形成了一個作家的集團,其中著名的有:阿亞拉(PEREZ DE AYALA),比列亞埃斯佩薩(FRANCISCO VILLAESPESA),奧爾特加·伊·加塞特(0RTEGA Y GASSET),阿索林(AZORIN)等。這期間《悲哀的詠嘆調》(ARIAS TRISTES)出版。

1905年,回到摩格爾,嚴重的神經官能症使他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折磨。1906年,他開始寫作《小銀和我》。直到1911年,在這段時期,他出版了《純粹的悲歌》(ELEGIAS PURAS),《綠葉》(LAS HOJAS VERDES),《中間的悲歌》(ELEGIAS INTERMEDIAS),《春天的敘事歌謠》(BALADA DE PRIMAVERA),《有聲的孤寂》(LA SOLEDADSONORA),《神秘和痛苦的詩》(POEMAS MAGICOS YDOLIENTES),《田園詩》(PASTORALES)等詩集。

1912年,他又遷居馬德里,由於體弱多病,將住宅選擇在離醫院很近的地方。第二年七月,他認識了一位祖籍為西班牙的波多黎各姑娘塞諾比亞(ZENOBIA CAMPUBRI)。她有很高的文學素養,經過四年的交往,1916年3月在紐約舉行了婚禮。第二年出版了《新婚詩人的日記》(DIARI0 DE UN POETA RECIEN CASAD0),並第一次出版了《小銀和我》。婚後,他們定居在馬德里,為了取得安靜的寫作環境,將書房的四壁貼上了軟木。在以後的幾年中,詩人在這個鬧中取靜的幽室里,除創作了《永恆集》(ETERNIDADES),《石頭和天》(PIEDRA Y CIEL0),《詩和美》(POESIA Y BELLEZA),《延續》(SUCESION),《葉子》(HOJAS)等詩集外,還和塞諾比亞合譯了大量泰戈爾的作品。1935年,他拒絕了西班牙皇家語言學院所授予的院士頭銜。

1936年,西班牙內戰爆發,共和政府給了他外交官的護照,讓他立刻出國,經紐約和波多黎各到達哈瓦那。1940年後,又遷居美國,和塞諾比亞輪流在馬利蘭州大學講授西班牙文學。這段時期,他經常因犯精神憂鬱症住院療養。同時出版了詩集《全部的季節》(LA ESTACION TOTAL)。

1949年,華盛頓文化協會授給詩人名譽主席的頭銜。美國國會圖書館邀請他朗讀自己的作品錄音留存,於是他將親手書寫的23首詩和32封名人信件贈送給了圖書館。這一年又出版了詩集《玄奧的動物》(ANIMAL DE FOND0)。1951年,他們去波多黎各大學任教。

1956年,塞諾比亞因癌症復發,再度動手術,9月病危,10月25日,詩人獲悉被授予1956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金。三天後,塞諾比亞去世。1958年5月28日,詩人也相繼逝世。6月,與塞諾比亞合葬於摩格爾。

胡安·拉蒙·希梅內斯在西班牙現代文學中是一位承前啟後的大詩人。他打開了通往許多新路的門戶,給以後的詩人以很大的影響。

詩人的早期作品帶有現代主義色彩。充滿了音樂的和諧、迷朦的色彩和淡淡的哀愁。代表這一時期的作品有《紫色的靈魂》和《悲哀的詠嘆調》。從詩集《有聲的孤寂》,開始了詩人創作的第二階段,從迷茫和消沉走向熱情,出現了嶄新的,更富於藝術的韻律。第三個時期是從《新婚詩人的日記》開始,詩人摒棄了現代主義的裝飾性的東西,進入了另一個境界,表現出更廣闊的嚴謹、理智和深奧的思維。在後期的《石頭和天》,《全部的季節》和《玄奧的動物》等作品中,歸真返樸,反映了詩人在對現實的體驗中建立起來的內心世界。《小銀和我》是詩人第二創作階段的後期作品,也是詩人的極為重要的作品,出版不久即被譯成英、法、德、意、荷蘭、希臘、希伯萊、瑞典等文字,同時也出版了盲文本。在西班牙國內,自1937年起,幾乎每年都有再版。所有西班牙語系的國家,都選它作為中小學的課本,因而成了一本家喻戶曉的作品。現在這個深為西班牙人民所喜愛的毛茸茸的小銀,已經踏上了中國的秀麗的田野。它背負的是詩,是友情,是給中國人民的親切的問候。

我希望,小銀在中國,也能象在西班牙一樣,得到人民的喜愛。

達西安娜·菲薩克

1983年4月1日於馬德里

作者簡介:

小銀和我

(西)胡安·拉蒙·希梅內斯 著

(西)達西安娜·菲薩克 譯

(西)薩莫拉諾 插圖

艾斯苔爾掃校

肖毛最後校對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8月第一版 印數:16100 定價:0.87元)

簡 目

一個低音變奏——和希梅內斯的《小銀和我》…………嚴文井

獻辭

作者小序

正文(1-138則)

譯後記

一 個 低 音 變 奏

——和希梅內斯的《小銀和我》

嚴文井

許多年以前,在西班牙某一個小鄉村裡,有一頭小毛驢,名叫小銀。

它像個小男孩,天真、好奇而又調皮。它喜歡美,甚至還會唱幾支簡短的詠嘆調。

它有自己的語言,足以充分表達它的喜悅、歡樂、沮喪或者失望。

有一天,它悄悄咽了氣。世界上從此缺少了它的聲音,好像它從來就沒有出生過一樣。

這件事說起來真有些叫人憂傷,因此西班牙詩人希梅內斯為它寫了一百多首詩。每首都在哭泣,每首又都在微笑。而我卻聽見了一個深沉的悲歌,引起了深思。

是的,是悲歌。不是史詩,更不是傳記。

小銀不需要什麼傳記,它不是神父,不是富商,不是法官或別的什麼顯赫人物,它不想永垂青史。

沒有這樣的傳記,也許更合適。我們不必知道:小銀生於何年何月,卒於何年何月;是否在教堂里舉行過婚禮,有過幾次浪漫的經歷;是否出生於名門望族,得過幾次勛章;是否到過西班牙以外的地方旅遊;有過多少股票、存款和債券……

不需要。這些玩意兒對它來說都無關緊要。

關於它的生平,只需要一首詩,就像它自己一樣,真誠而朴實。

小銀,你不會叫人害怕,也不懂得為索取贊揚而強迫人拍馬溜須。這樣才顯出你品性里真正的輝煌之處。

你伴詩人散步,跟孩子賽跑,這就是你的豐功偉績。

你得到了那麼多好詩。這真光榮,你的知己竟是希梅內斯。

你在它的詩里活了下來,自自在在;這遠比在歷史教科書里某一章里佔一小節(哪怕撰寫者答應在你那雙長耳朵上加上一個小小的光環),遠為快樂舒服。

你那雙烏黑烏黑的大眼睛,永遠在注視著你的朋友——詩人。你是那麼忠誠。

你好奇地打量著你的讀者。我覺得你也看見了我,一個中國人。

你的善良的目光引起了我的自我譴責。

那些過去不會永遠成為過去。

我認識你的一些同類。真的,這一次我不會欺騙你。

我曾經在一個馬廄里睡過一晚上覺。天還沒有亮,一頭毛驢突然在我腦袋邊大聲喊叫,簡直像一萬只大公雞在齊聲打鳴。我嚇了一跳,可是翻了一個身就又睡著了。那一個月里我幾乎天天都在行軍。我可以一邊走路一邊睡覺,而且還能夠走著做夢。一個馬廄就像噴了巴黎香水的帶套間的卧房。那頭毛驢的優美的歌唱代替不了任何鬧鍾,那在我耳朵里只能算做一支小夜曲。我決無抱怨之意,至今也是如此。遺憾的是我沒來得及去結識一下你那位朋友,甚至連它的毛色也沒有看清;天一大亮,我就隨大夥兒匆匆離去。

小銀啊,我忘不了那次,那個奇特的過早的起床號,那聲音真棒,至今仍不時在我耳邊回盪。

有一天,我曾經跟隨在一小隊驢群後面當壓隊人。

我們已經在布滿礫石的山溝里走了二十多天了。你的朋友們,每一位的背上都被那些大包小包壓得很沉。它們都很規矩,一個接一個往前走,默不作聲,用不著我吆喝和操心。

它們的脊背都被那些捆綁得不好的包裹磨爛了,露著紅肉,發出惡臭。我不斷感到惡心。那是戰爭的年月。

小銀啊,現在我感到很羞恥。你的朋友們從不止步而又默不做聲。而我,作為一個監護者,也默不作聲。我不是完全不懂得那些痛苦,而我僅僅為自己的不適而感到惡心。

小銀,你的美德並不是在於忍耐。

在一條乾涸的河灘上,一頭負擔過重的小毛驢突然卧倒下去,任憑鞭打,就是不肯起立。

小銀,你當然懂得,它需要的只不過是一點點休息,片刻的休息。當時,我卻沒有為它去說說情。是真的,我沒有去說情。那是由於我自己的麻木還是怯懦,或者二者都有,現在我還說不清。

我也看見過小毛驢跟小狗和羊羔在一起共同游戲。在陽光下,它們互相追逐,臉上都帶著笑意。

可能是一個春天。對它們和對我,春天都同樣美好。

當然,過去我遇見的那些小毛驢,現在都不再存在。我的記憶里留下了它們的那些影子,歡樂的影子。那個可憐的歡樂!

多少年以來,它們當中的許多個,被蒙上了眼睛,不斷走,不斷走著。幾千里,幾萬里。它們從來沒離開那些石磨。它們太善良。

毛驢,無論它們是在中國,還是在西班牙,還是別的什麼地方,命運大概都不會有什麼不同。 小銀啊,希梅內斯看透了一切,他的詩令我感到憂郁。

你們流逝了的歲月,我心愛的人們流逝了的歲月。還有我自己。

我想吹一吹洞簫,但我的最後的一支洞簫在五十年前就已失落了,它在哪裡?

這都怪希梅內斯,他讓我看見了你。

我的窗子外邊,那個小小的院子當中,曬衣繩下一個塑料袋在不停地旋轉。來了一陣春天的風。

那片灰色的天空下有四棵黑色的樹,不知什麼時候,已經噴射出了一些綠色的碎點。只要一轉眼,就會有一片綠色的霧出現。

幾只燕子歡快地變換著隊形,在輕輕掠過我的屋頂。

這的確是春天,是不屬於你的又一個春天。

我聽見你的嘆息。小銀,那是一把小號,一把孤獨的小號。我回想起我多次看到的落日。

希梅內斯所繪的落日,常常有晚霞伴隨。一片火焰,給世界抹上一片玫瑰色。我的落日躲在牆的外面。

小銀啊,你躲在希梅內斯的畫里。那裡有野莓,葡萄,還有一大片草地。死亡再也到不了你身邊。

你的純潔和善良,在自由游盪。一直來到人們心裡。

人在晚霞里懺悔。我們的境界還不很高,沒什麼足以自傲,沒有。我們的心正在變得柔和起來。

小銀,我正在聽那把小號。

一個個光斑,顫動著飛向一個透明的世界。低音提琴加強了那緩慢的吟唱,一陣鼓聲,小號突然停止吹奏。那些不諧調音,那些矛盾,那些由詼諧和憂郁組成的實體,都在逐漸減弱的顫音中慢慢消失。

一片寧靜,那就是永恆。

1983年7月3日

F. 毛文選全稱是什麼

《毛澤東文集》和《毛澤東選集》。
《毛澤東文集》是繼《毛澤東選集》第一至四卷之後的又一部體現毛澤東思想科學體系的綜合性的多卷本毛澤東著作集,彌補了毛澤東在社會主義時期的著作沒有文集這個空缺。這部《文集》的編輯工作從1992年開始,至1999年全部完成,歷時8年。《文集》共八卷,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分3次陸續出齊。

G. 跪求 《毛澤東文集》 電子書網盤資源

毛澤東文集.pdf

鏈接:https://pan..com/s/12Q1r9d1iXLIbF8CNnwz1dQ

提取碼:8g4k

H. (社會主義改造理論)問題

1為什麼說 沒有農業的社會化,就沒有全部的鞏固的社會主義。農業社會化的步驟,必須和以國有企業為主體的強大的工業的發展相適應?
【印度的農業,不管它如何退步,已經是社會化了,土地的生產力和土地工作人已拉入資本制度圈裡。(《張太雷文集》頁31)
【如果我們不能在大約三個五年計劃的時期內基本上解決農業合作化的問題,即農業由使用畜力農具的小規模的經營躍進到使用機器的大規模的經營,包括由國家組織的使用機器的大規模的移民墾荒在內(三個五年計劃期內,准備墾荒四億畝至五億畝),我們就不能解決年年增長的商品糧食和工業原料的需要同現時主要農作物一般產量很低之間的矛盾,我們的社會主義工業化事業就會遇到絕大的困難,我們就不可能完成社會主義工業化。(《毛文集 六卷》頁431)
【主席在一九五五年關於農業合作化的報告中就曾經指出:「我國的商品糧食和工業原料的生產水平,現在是很低的,而國家對於這些物資的需要卻是一年一年地增大,這是一個尖銳的矛盾。」(《李先念文選》頁260)
【事實已經表明:如果農業合作化的發展跟不上去,糧食和工業原料作物的增長跟不上去,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就會遭遇到極大的困難。——《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擴大)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的決議(1955年10月11日通過)》
【特別是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成就,農業合作化的大發展,糧食和工業原料的統購統銷工作的勝利,使社會主義經濟成分對於資本主義經濟成分取得了決定性的優勢地位。——《中共中央關於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問題的決議(1956年2月24日)》
【在今後幾年時間內,在農業合作化方面,應首先集中力量普遍發展部分集體所有制的農業生產合作社,使其成為農業生產的主要形式,以便迅速將個體經濟納入計劃軌道而配合工業建設的迫切需要,迅速發展農業生產。——《中共中央農村工作部關於半社會主義性質的農業生產合作社如何逐漸社會主義化問題復東北局電(1954年8月10日)》
【我們是一個六億人口的大國,要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要實現農業的社會主義化、機械化,要建成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究竟需要多少時間?現在不講死,大概是三個五年計劃,即十五年左右,可以打下一個基礎。(《毛文集 六卷》頁329)
2 為什麼說 新民主主義社會是一個過渡性質的社會?
【我國由新民主主義社會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這一過渡歷史時期之所以必要,並且需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是由於:一、我國經濟和文化的落後,要求一個相當長的時期來創造為保證社會主義完全勝利所必要的經濟上和文化上的前提;二、我國有極其廣大的個體的農業和手工業及在國民經濟中占很大一部分比重的資本主義工商業,要求一個相當長的時期來改造它們。——《為動員一切力量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斗爭——關於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學習和宣傳提綱(中共中央宣傳部1953年12制發,經過中共中央批准)》
【中國現時的革命階段,是為了終結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建立社會主義社會之間的一個過渡的階段,是一個新民主主義的革命過程。 (《毛選集 二卷》頁647 )

I. 學校,機關的傳達室叫什麼房

學校、機關的傳達室也叫收發房,管信件、報紙、快遞等等。

J. 誰知道2020新年賀詞後面一書架都有啥書

21世紀資本家,魯迅全集,詩經,世界歷史,中國哲學大辭典,漢語大辭典,古文鑒賞辭典,老舍全集,外國小說鑒賞辭典

閱讀全文

與毛文集pdf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卡爾曼濾波演算法書籍 瀏覽:761
安卓手機怎麼用愛思助手傳文件進蘋果手機上 瀏覽:837
安卓怎麼下載60秒生存 瀏覽:795
外向式文件夾 瀏覽:228
dospdf 瀏覽:424
怎麼修改騰訊雲伺服器ip 瀏覽:380
pdftoeps 瀏覽:485
為什麼鴻蒙那麼像安卓 瀏覽:730
安卓手機怎麼拍自媒體視頻 瀏覽:180
單片機各個中斷的初始化 瀏覽:716
python怎麼集合元素 瀏覽:475
python逐條解讀 瀏覽:826
基於單片機的濕度控制 瀏覽:492
ios如何使用安卓的帳號 瀏覽:877
程序員公園采訪 瀏覽:805
程序員實戰教程要多長時間 瀏覽:968
企業數據加密技巧 瀏覽:128
租雲伺服器開發 瀏覽:807
程序員告白媽媽不同意 瀏覽:330
攻城掠地怎麼查看伺服器 瀏覽:5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