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古代史的結構框架
世界古代史
世界歷史
古代希臘(前9世紀-前4世紀中期)
古代羅馬法的起源(前6-前3世紀)
經濟
古代希臘的農耕經濟和航海、殖民活動發達。雅典城邦工商業奴隸制經濟高度發展,為其奴隸制文明的高度發展奠定物質基礎。
1、羅馬法的起源。
①前6世紀末共和國初期,羅馬只有習慣法,沒有成文法;
②前五世紀中期頒布的《十二銅表法》,標志著羅馬成文法的誕生,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貴族特權、保護了平民的利益;
③前3世紀中期以後,在對外擴張的過程中,公民法逐漸演變成為普遍適用於羅馬統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萬民法」。
3、羅馬法的作用:其制定與實施,穩定了社會秩序;維護了奴隸制度,鞏固了帝國的政治經濟基礎;它的很多原則和制度對近代歐美資產階級產生了重要影響。
政治
1、前9-8世紀出現雅典奴隸制城邦國家雛形;前8-6世紀平民和貴族的矛盾尖銳。
2、前594年梭倫改革奠定雅典奴隸制民主的基礎;前5世紀初的克里斯提尼改革,確立雅典民主制;前5世紀中期伯利克利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頂峰。
文化
1、前5世紀,希臘智者學派以普羅泰戈拉等為代表,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甚至主張所有人都應當是平等的,並據此否定奴隸制,這些觀點是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最早萌芽。
2、蘇格拉底比智者學派更加重視人的倫理道德,提出「知德合一」等觀點,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古希臘人文主義思想的代表。
(1)古代世界史pdf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
經濟
1、農業:原始農業發展,經歷了火耕、耜耕,青銅農具等幾個發展階段;土地制度由氏族土地公有發展為奴隸制土地國有制(西周井田制最為典型)。
2、手工業:養蠶繅絲世界最早,商代出現斜紋提花織物;商周青銅冶鑄繁榮,司母戊鼎最為著名;商朝發明原始瓷器。
3、商業:商朝人以善於經商著稱。
政治
1、夏朝是中國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始創王位世襲制;商朝奴隸制中央、地方國家機構趨於完備。
2、西周創立宗法制,是和分封制互為表裡的政治制度。
3、夏商周三代早期政治制度帶有血緣宗族和神權色彩。
文化
1、思想:周禮是儒學的重要來源之一。
2、文藝:原始歌舞為後世戲曲起源;繪畫以人物肖像為主,有帛畫和壁畫;商代甲骨文表明漢字已具有完整的體系。
3、科學:中國為世界最早使用十進位值制計數法的國家。商代甲骨文中已有系統的自然數數字。
② 世界古代史的主要內容及其特點
第一章 原始社會 本章重點:1、人類的起源和形成2、原始社會的發展分期(血緣家族、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3、原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進步4、原始社會的解體與國家的產生本章難點:1、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2、原始社會人類婚姻形態的發展、變化3、私有制和階級的產生與發展4、軍事民主制在國家形成過程中的作用參考書目:1、林耀華:原始社會史,中華書局,1984年。2、周啟迪:世界上古史,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年。3、米辰峰:世界古代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年。4、李植枬:宏觀世界史,武漢大學出版社,1999年。5、(美)摩爾根:古代社會,商務印書館,1997年。6、世界原始社會史,雲南人民出版社,1987。7、(美)房龍、周炎:人類的故事,中國檔案出版社,2001年。8、雷升:上一次文明(上、下),中國社會出版社,2000年。 關於原始社會史的分期,傳統的分法為「兩段論」,即原始群和氏族社會兩個階段,但近年來許多學者提出不少異議,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1、認為原始社會應分為三個階段,即產生、發展和解體三個階段,所謂產生階段是指原始群時代,發展階段是指母系氏族公社時代,解體階段是指父系氏族公社時代。2、也是三個階段論,但應為原始群、前氏族公社(血緣家族)、氏族公社三個階段。3、主要依據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有關論述,把原始社會分為「從猿到人過渡階段」、群、母系社會、父系社會四個時期。4、四階段論,認為原始社會應分為血親社會、血緣社會、血族社會、氏族社會四個階段。 第一節 人類的起源一、從猿到人人類是從哪裡來的?在十九世紀以前,對這個問題的回答主要有兩種。一種認為人是由神創造的,如中國古代關於女媧摶土造人的傳說和基督教《聖經》中關於上帝創造人的說法。另一種認為人是由某種動物(如魚)變來的,幾百年後羅馬哲學家盧克萊修曾猜測人是由低等物種長期演化而來的,等等。這兩種觀點雖然有唯心與唯物之別,但它們對人類起源的問題都沒有能做出科學的回答。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進步,關於人類起源的科學也逐漸發展起來。1809年,法國學者拉馬克發表《動物哲學》一書,第一次提出了人類起源於類人猿的科學假說。1859年,英國學者達爾文在其名著《物種起源》中,科學地揭示了生物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向復雜的進化規律。1871年,達爾文又在其《人類的起源和性的選擇》一書中,運用大量的資料論證了人與動物的關系,指出人類和現在的猿類有著共同的祖先,人類是從一種古猿進化而來的。達爾文的理論奠定了人類起源科學的基礎。但是,猿變成人的決定因素是什麼?人與猿的本質區別是什麼?達爾文都沒能做出科學的回答。1876年,恩格斯發表了《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一文中明確指出,從猿轉變到人的決定因素是勞動,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是勞動,因此他提出了「勞動創造人本身」的名言,並把人類起源和發展的遞進過程劃分為攀樹的猿群、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中的人這樣三個階段。近百年來考古資料的發現和研究。已證明了恩格斯論斷的正確性。下面,我們就從這三個階段來看人類的起源和發展過程。1、攀樹的猿群攀樹的猿群是指生活在樹上的古猿,據現已掌握的資料所知,攀樹的猿群一般指三種猿:(1)原上猿:這是目前所知的最早的古猿,1911年在埃及法雍發現,其生存年代約在3000萬年前,它們有32顆牙齒,身長如貓,能在樹叢間靈活跳躍。(2)埃及猿:也在埃及法雍發現,生存年代約在2800-2600萬年前,它們也有32顆牙齒,其排列次序與現代類人猿及人的牙齒相似。(3)森林古猿:最早在1856年發現於法國,後來歐、亞、非各地都發現了同類化石,其生存年代約在2300—1000萬年前。同原上猿一樣,它們也是林棲動物,四足爬行,並能靠臂攀行。許多人類學家認為,上述三種古猿可能是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2、正在形成中的人正在形成中的人是指從猿到人過渡時期的生物,其主要代表是臘瑪古猿和南方古猿。臘瑪古猿的化石最早於1932年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北部接壤處的西瓦立克山區發現,後在中國雲南的祿豐、土耳其的安那托利亞、希臘雅典附近的庇爾哥斯等地均有…… 下載這個文檔:世界古代史的內容及其主要特點 http://210.41.192.64/jpkc/sjs/dzja/gds.doc 參考資料:實用問答 http://game.dsyd.cn/wenda
③ 《古代中國與世界一個古史研究者的思考》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古代中國與世界》(劉家和)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Y-uwjOcgcuxIJuWiZN9v6g
書名:古代中國與世界
作者:劉家和
豆瓣評分:9.2
出版社:武漢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5
頁數:611
內容簡介:
全書共收21篇論文,《談學術工作的基礎》一篇附在文末,是談治學經歷和體會。這21篇文章中前4篇是50年代到60年代初期的作品,其餘的論文是在70年代末至90年代寫就的。從內容上說,有社會經濟史、政治制度史研究,也有學術史的研究;從研究的角度說,很多是中外古史比較的探討。除了從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的後期中間有一個斷層外,21篇文章反映了他研究發展的邏輯,反映了論者在不同階段研究的興趣,認識的水平和認識的發展。如果說各個階段有側重面的話,那麼,50、60年代是在社會史、經濟史方面,也包括宗教史在內的文化史的內容;到了70年代以後,側重研究的方面是包括史學、經學在內的文化史,同時也有社會史的研究;思考的重心,從對歷史的客體的發掘,向歷史的主體、史學主體的研究方面轉移。這是興趣的變化,也是研究領域的拓展,意蘊、內涵的深化,思維力度的增強。學者研究的重心和對一些問題的看法,隨著歲月的推移會有演變,還可能有變化,但重要的是一個史學家不滿意已有的成就,不是在同一個層次上重復自己,而是在思考,在求索。
作者簡介:
劉家和,男,1928年12月20日生,漢族,江蘇省六合縣人,無黨派人士,教授。1952年7月畢業於北京輔仁大學歷史系,1955年10月考入東北師范大學由蘇聯專家主講的世界古代史教師進修班,1957年7月通過論文答辯畢業。自1952年起,一直在北京師范大學任教,1983年任教授。曾多次出國講學、研究、參加學術會議,主要有:1986年3月至5月,作為美中學術交流委員會高級訪問學者訪問了美國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歷史系、匹茲堡大學歷史系、哈佛大學燕京學社。1987年9月至1988年7月在匹茲堡大學歷史系任客座教授。1998年7月至12月在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任客座教授等。曾任中國世界古代史研究會理事長,現任名譽理事長。並任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北京史學會常務理事,美國《世界史雜志》編委等。劉家和教授長期從事世界古代史與中國先秦秦漢史研究,對中外古史比較研究作了長期的艱苦努力,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所主編《世界古史》(吉林文史出版社),曾於1988年1月獲國家教委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一等獎。曾作為《世界史》(吳於廑、齊世容二教授總主編)古代部分上冊(世界上古史)主編,此書於1995年12月獲第三屆普通高校優秀教材國家一等獎。2002年《古代世界文明史研究導論》獲北京市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獎二等獎。著有《古代中國與世界》(武漢出版社,1995年),主編有《世界古代文明史研究導論》(教育部研究生辦公室推薦研究生教學用書,高教出版社,2001年9月)。另外與他人合作著、譯作多種,撰有學術論文數十篇。曾帶碩士研究生8人,博士研究生9人。講授博士生課程有:中國古典研讀及考證方法,古史比較研究實習等。現在正主持教育部重大研究課題《中西古代歷史、史學與理論的比較研究》,經費20萬元;《中外史學理論比較研究》重大攻關項目,經費50萬元。
④ 《寫給大家的簡明世界史:從遠古到現代從遠古到現代》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寫給大家的簡明世界史:從遠古到現代》([英] E·H·貢布里希)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Y1ydF66K02Q4b1BqTxEoJw
書名:寫給大家的簡明世界史:從遠古到現代
作者:[英] E·H·貢布里希
譯者:張榮昌
豆瓣評分:8.2
出版社: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3-06
頁數:351
內容簡介:
在浩如煙海的世界史學書籍中,這是一本真正把知識性、通俗性、教育性和趣味性融於一體的世界史讀物。
恩·貢布里希,出生於維也納的英籍作家,一生以奇特的方式遭遇兩次世界大戰。成功地滿足了歷史知識的普及向歷史讀物所提出的通俗性和趣味性的要求。它是一本簡明扼要的讀物,全書總共還不到20萬字,卻講述了人類5000年的充滿風雲變幻的文明史。它以生動簡練的語言講述了一個個「從前……」的故事,描繪了一個個有歷史人物,勾畫了人類文明發展的蹤跡,展示了5000年世界風貌。
作者簡介:
恩·貢布里希,出生於維也納的英籍作家,一生以奇特的方式遭遇兩次世界大戰。他理所當然地被歸入像房龍、韋爾斯等富有濃厚的人文氣息的另類偉大作家之列,因為其著作同樣具有令人難以抗拒的激情和個性。
⑤ 求各國古代史,下載地方我好知道它們的傳說,(如日本稚八大蛇傳說)
我也比較喜歡搜集這些資料,但都是自己一點點找的.我的QQ是421642987,有機會我可以傳給你.下面是我找到的日本的傳說中的一部分.
--------------------------------------------------------------------------
混沌初始,天地初成,鴻蒙未開,冥冥眾生都尚未萌發。現在被稱之為日本的土地那時還是一方沒有根基隨著海浪漂浮的浮土,在汪洋的大海上
四處飄盪。世界的神秘總是奇妙的,當一切的意志與最高力量結合之後在高天原(在日本的神話體系中世界總共分為三界最上為高天原是天神們居住的地方,
凡人們居住的在「地上的葦原中津國」而地下的黃泉國3層是死後會來到的地方。)上誕生了的這個世界的最高主宰,名曰:天御中主神。就在主神誕生後的不久,
執掌萬物生長的高御產巢日神和掌管幽幽冥界的神產巢日神也陸續誕生了,它們與主神一樣也是沒有性別的.就在天界陸續誕生了三位天神之後,
那一方在海洋上四處漂流的浮土也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在它之後生長出來了與蘆葦相象的植物並孕育出了一個男性的天神——宇麻志阿斯訶備比古遲神,
他因誕生於蘆葦之中而得其名(具體的說來應該是蘆葦的萌芽般成的男子)。與此後的不久,「永遠高居與高天原之上的」天之常立神也誕生了。
它們被後世稱為「五天神」象徵著世界開創之初的次序,永遠的隱於其形的,凡人是不得見的。那些在海面上漂浮的土地也因有蘆葦的支撐而被固定在一方。
最初的五位天神誕生之後,高天原上熱鬧了起來誕生了七代的天神,它們做為世界具體構造的象徵。第一,二代是掌管土地的國掌國之常立神,
以及代表大地之神(有的也做象徵混沌的神明)的豐雲野神。三代代表泥和沙之神的宇比地邇神和妹須比智邇神(名中帶有妹字的是為女性的天神)。
當草木(泛指植物)開始萌芽之時則是第四代的神誕生了角棧神、妹活棧神他們代表著草木之神象徵著萬物生長的開始。
五代的意富斗能地神跟妹大斗乃辨神誕生則是「居住之地」的象徵。六代淤母陀琉神,妹阿夜訶志古泥神的出現使得萬物皆有了形象和自我的意識
(日本人真該先感謝這兩位神。)最後誕生的是最為重要的七代的神明伊邪那岐神和伊邪那美神,這對兄妹加夫妻讓日本走向了歷史的開端
(神話在某種意義上也是一種歷史)。
-----------------------------------------------------------------------------
就算有蘆葦的支撐但是沒有根基的土地仍然不夠的穩定,於是(懶惰的)眾神們變指派第七代神明伊邪那岐神和伊邪那美神去固定住日本國土。
這對夫妻拿著名為沼矛(又做天之瓊矛)站在天之浮橋上直叉入大海之中進行攪拌,當攪拌之後提起沼矛的時候,上面殘留的海水滴下自然凝結成了島子——淤能基呂島。
之後它們降臨到島子上開始創造國土,他們豎立起了象徵天界的玉柱並建立了一個名為八尋殿的巨大房屋。
這時伊邪那岐命向他的妹妹伊邪那美命問道:「你的身體是如何被創造出來的?」
伊邪那美命回答說:「我的身體是經過層層的塑造而成,但不知怎麼有一個地方尚未做好凹了下去。」
伊邪那岐命隨即說道。「我的身體如同你一樣也是經過層層塑造而成,但有一處正好與你之相反,做的凸了出來,我們嘗試相互用這處結合,來創造土地吧。」
伊邪那美命聽後便答應了。
他倆約定一個(伊邪那岐命)分左饒行,另外一個(邪那美命)分右饒行,當他們在天柱那裡相會之後變開始結合。
相遇時邪那美命先說話了:「你真是個英俊的男子啊。」
伊邪那岐命則說:「你真是個美麗的女子啊。」
當他們說完的時候伊邪那岐命忽然發現女子先說話是不一件吉利的事情。
結果在他們結合之後生出來的是形如個水蛭子——四肢發育不完全的孩子。沒有辦法只得用蘆葦編成船,讓孩子隨著船隨水而行,漂流到了遠方。
之後生下了淡路島(為了讀者閱讀方便這里有的使用現在的日本地名)。在生下淡路島之後,,伊邪那岐命和伊邪那美命感覺有些困惑:
我們為何生下了水蛭子,是不是伊邪那美命先說話的緣故,於是他們向居於高天原之上的神詢問。神讓他們占卜之後,看著結果告訴他們:
「你們之所以生下水蛭子的原因是在於邪那美命先開口說話了,這不是一件好事,你們回去重新開始吧.」
他們遵照天庭上神的旨意,重新回到了島子上並重新舉行了結合的儀式。
這次是由伊邪那岐命先說:「你真是個美麗的女子啊。」
邪那美命答道:「你真是個英俊的男子啊。」
依照這樣的儀式他們生下了四國,隱岐國、築紫島,九州、對馬島、壹伎島、佐度島、本州島。他們就是日本的主要國土部分所以那時候的日本又叫做大八島國。
完成了國土的創造之後他們又開始生產與世間萬物有著緊密聯系的諸神們。
先生大事忍男神之後陸續生下九位神明:石土毗古神,石巢比賣神,大戶日別神,天之吹男神,大屋毗古神,風木津別之忍男神,名叫大名津見神(海神),速秋津日子神(掌管河川),妹速秋津比賣神(掌管海洋)。
在生第三十三個神的時候,一場悲劇發生了,他們的第三十三個孩子名為卡古茲契是火之神明,結果伊邪那美命因為火神炙熱的身軀,燒傷了生殖的地方而死亡(懷疑傷口感染),伊邪那美命頓時痛苦了起來,
他的眼淚化做了泣澤女神。「我所愛的人,只因一個孩子而突然失去了。」想到這里伊邪那岐命一怒之下拔出了十拳劍便將火神殺掉。但是這也於是無補伊邪那美命還是死而不返。
伊邪那岐命傷心欲絕,他口中反復悼念著伊邪那美命的名字,對她的死無比的悔恨,隨著時間的流逝他不僅沒有淡忘掉他的妻子反而越發的思念,於是他來到死後會來到的地方,黃泉國。
當他到達那裡的時候發現他的妻子已經在門口等待著他.
他興奮異常,立即要她的妻子與他回去,完成尚未創造好的國土。
可伊邪那美命犯難了:「你怎麼不早些來呢?我已經吃過黃泉的食物了,既然你來接我回去,那我只有和黃泉中的神商量一下,在此之間你可千萬不要進來看我。」
等待妻子的時間對於伊邪那岐命來說如同看兩只蝸牛賽跑一般很是難熬,雖一開始答應了約定,可他還是按奈不住激動的心情,於是他用頭上木梳的一個邊齒點燃火焰走到裡面去看他的妻子,
面前的情景使他驚呆了。原先屬於美麗的妻子的身軀已經逐漸的腐爛,從腐爛的肉中長出了一堆堆黃白色的蛆,一拱一拱不停的蠕動部滿了全身而身軀的旁邊還站著八個面目可憎的雷神。
伊邪那岐命見到著番的景象嚇的倉皇而逃。他這樣的舉動使伊邪那美命羞憤交加。便派黃泉鬼女和八雷神以及一千五百名黃泉軍去最他。伊邪那岐命用了葡萄和桃子(讀者看到著一定會滿腦「?」,
其實簡單的理解就是這兩樣東西可以辟邪,最後這桃子還化成了神仙。)終於拜託掉了追兵。這時來到了黃泉比良坡,同時已經變的醜陋的伊邪那美命也追來了。
伊邪那岐命靈機一動用千引石堵住了黃泉比良坂兩邊,他們倆隔者千引石互相看著對方,伊耶那岐決定與他的妻子斷絕關系(離婚),並發下了誓言。
伊邪那美命悲痛的說:「你如此的對待我,我要讓你的國家每天都死一千人。」
伊邪那岐命說:「既然你讓他們每天死一千人,那我讓每天有一千五百人來到這個世界上。」
從此他們夫妻恩斷義絕。
伊邪那岐命為了洗去身上黃泉國的污穢來到了阿坡岐原,他脫掉了身上的東西(連這些東西都能化成神...),然後清洗身體,左邊的洗出的東西化成了天照大御神,右邊的化成月讀命,鼻子呢則化成了須佐之男命,他們被稱為三貴子。
三貴子誕生後伊邪那岐命非常高興他分別派天照大御神要她治理治理高天原,要月讀命去治理夜食之國最後要須佐之男命治理海洋。
須佐之男卻不願受命,他留著八拳長的鬍子並不段痛哭,引發各種災難。伊邪那岐命問他為什麼不去治理國土反而還在那裡不斷痛哭。須佐之男告訴他是因為自己想念死去的母親,他很想到黃泉國去看她。伊邪那岐命大怒,要須佐之男命趕到淡海的多賀去居住了。
須佐之男命走之前向天照大御神辭行,結果在等上高天原的時候震的天搖地動,天照大御神以為須佐之男命要來搶奪她的國土於是將發髻換成了男性的樣子,拿著武器全副武裝等著須佐之男命到來。
看到須佐之男上到了高天原,天照大御神大聲的嚇問道:「你來我的上到我的國家干什麼嗎?」
須佐之男聽到天照大御神用這種語氣說話,自己連忙的解釋道:「姐姐我看你是誤會了我,我只不過是即將遠行去看我們的母親,來向你拜別的。」
天照大御神還是不相信,須佐之男為了證明自己是清白便提議用生孩子來解決這個問題。
在天安河發過誓之後天照大御神把須佐之男聽的十拳劍拿來折成了三段經過天之真名井的水清洗之後用口輕吹一口氣,三段劍化成了了三名女神:瀧利姬命神、市杵島姬命、神寄姬命神。
須佐之男把姐姐的八坡之勾玉之五百個之御統之玉以及身上其他的玉石拿來用同樣的方法化出了五位男神:天之忍穗耳命、天之菩卑能命、天津日子根命、活津日子根命、熊野久須毗命。
天照大御神說:「用誰的物件生出孩子便是誰的孩子。」
須佐之男說:「我生純潔善良的女神,這代表了我的本性,所以,姐姐,我贏了。」
勝利使須佐之男驕傲了起來,在高天原上越來越放縱隨意破壞田地,故意在宮殿中隨意的大小便。
眾神怨聲載道天照大御神看是自己的弟弟也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任他去了。可以有件惡作劇實在是太過分了他將馬皮製品丟進織女的窗戶中,織女受到了驚嚇,不一小心陰部撞上了絲織機而死去了。
天照大御神見是如此,便躲藏進了天之岩戶。頓時天界,人界都陷入了無盡的黑暗,凶神們借機四起,各種災難也隨之發生。
八百萬眾神著急了了,一起聚集在天之安河原商討。最後高御產巢日神之子思兼神想出了個好注意。先讓常鳴鳥不段啼鳴,讓伊斯許理度賣命,
天津麻羅和玉祖命用天金山之鐵分別造出八咫鏡以及八尺勾玉的五百個月牙形珠玉。再用天香山上的公鹿的肩胛骨和天之朱櫻樹皮進行占卜,
在五百個真賢木上掛上八尺勾玉和八咫鏡,在樹下著放置許多的諸如麻布,白布之類的供物。當一切准備妥當之後,眾神們開始了周密的部署:天布刀玉命手持供物假似在供奉,
天兒屋命則在假裝向某位大神祝福,而天手力男命悄悄的隱藏在不易被人發覺的影間,舞神天宇受賣命身穿草織物品袒胸露背,暴露出陰部,腳用力踏擊木桶發出響聲並舞蹈起來。八百萬眾神裝成歡樂的樣子歡笑起來。
天照大御神聽到外面的聲響很是奇怪,他來開石門一道縫隙看到外面的景象說:「怎麼這么奇怪,我躲進這石屋本該田地黑暗,毫無光亮,為何會有這樣的動靜呢?」
天宇受賣命騙天照大御神說:「那是因為有比你更加尊貴的神來到高天原了,你聽到我們正在慶賀嗎?」與此同時天兒屋命和布刀玉命把八咫鏡放到了天照大御神的視野中,天照大御神看到自己的鏡中模糊的形象,
為了看的更加清楚他把石門打了更大,就在這個時候早就藏在門後的天手力男命用力的把天照大御神從門裡面拉了出來,頓時天地大亮,後來為了防止天照大御神再次躲進石屋裡就在門上綁上了繩子。
為了懲罰犯下嚴重罪責的須佐之男,八百萬天神決定要他拿出一些公物以及颳去胡須和拔下手腳上的手肥河上游的鳥腳趾甲做為懲罰並把他趕出了高天原。
被趕出高天原的須佐之男沒有地方可去便四處游盪,有一日他來到了雲出國肥河上有筷子在順流而下於是他來到上游尋找人跡。果不其然,他看見一對老夫婦和一個美麗的女子在抱頭痛苦,很是奇怪就上去詢問。
「老人家啊,你為什麼在這里哭呢?」須佐之男問道。
「我本是這當地的神明,名叫足名椎是大山津見神的兒子,我的妻子叫做手名椎,而這是我的女兒」說著把手指向那個美麗的女子:「叫做櫛名田比賣,她本有還有七個姐妹。可數年之前來了條大蛇,
它體積龐大足足可以填滿八個山谷。每年都來吃掉我們的一個女兒,我們也奈何不了它,今年馬上要吃掉我最後的一個女兒了,我們可不知如何是好啊。」
須佐之男見是如此看了看櫛名田比賣說道:「這樣吧,你把女兒嫁給我,我來保護她,殺掉那隻大蛇。」
「這是謝謝了,敢問閣下大名?」
須佐之男道:「天照大御神與我是同胞,我名為須佐之男命。」
足名椎聽到此話趕緊說道:「既然如此,那就把女兒拜託給你了。」須佐之男道聽到此話就把櫛田比賣變成了有齒木梳插在了頭發上。
須佐之男要他們迅速准備八壇飄有濃烈酒氣的八鹽折之酒並放入八個籬笆牆上的八個門前的檯子上,然後要他們躲藏起來。
准備好後,不過一會那條大蛇拖著長長的身軀來到了籬笆牆前看見了八個酒槽:「哈哈,今天居然有如此好的酒可以喝了。」
八隻頭分別伸入了八個酒槽中狂飲不止,結果爛醉如泥居然就地睡著了。須佐之男趁著這個機會沖了出來拔出了配劍——十拳劍向蛇砍去,一劍一劍的,
從身軀斷口中流出的學使肥河變成了一條湍急的血河。當他砍到蛇尾的時候,只聽「鐺」的一聲,十拳劍居然應聲崩裂,須佐之男覺得很奇怪,劃開了蛇尾,發現了一把稀世寶刀,也就是後世聞名的天之叢雲劍(草剃劍)。
完成如此英雄般的事跡之後,須佐之男與櫛名田比賣來到了一個名叫須賀的地方,須佐之男覺得這個地方很舒服,便在此建造了宮殿也就住了下來。
而後速須佐之男命與櫛名田比賣生八島士奴美神。八島士奴美神與木花之流比賣,生布波能母遲久奴須奴神。波能母遲久奴須奴神和日河比賣,生深淵之水夜禮花神。深淵之水夜禮花神和天之都度知泥神生淤美豆奴神。淤美豆奴神和布帝耳神.
-----------------------------------------------------------------------------
在日本「三神器」是在天皇即位時所供奉在三所神舍內的,至於實物是如何?則在今天沒有人看過?草剃之劍:熱田神宮門前八尺瓊之勾玉:熱田神宮內八咫之鏡:伊勢神宮.草剃之劍相傳是海原之神建速須佐之男因促使身為姊姊同時為最高神天照大帝躲進天岩戶,被從高天原驅逐至雲國。一天建速須佐之男看到河裡有對筷子,心想附近一定有戶人家。
於是他找當地村民探訪。走到一戶有對老夫婦在女兒櫛名田姬哭泣。建速須佐之男問之,原來是八岐大蛇要求食物,那大蛇是每年都吃他們一個女兒,到今已經沒有女孩再去供奉了,只好連最後一個女孩作祭品了。原來建速須佐之男竟愛上櫛名田姬,因此他決定把大蛇消滅。首先他把櫛名田姬梳子變成女孩子,之後命人把圍欄做了八個入口和高台,
而台上放上幾個烈酒的容器。於此時,其八岐大蛇果如老翁之言現來。其來之狀驚人,一時大地鳴動,血紅之目珠具明,視其所閃耀光輝,令人深懼。八岐大蛇見八鹽折酒,遂垂其之八首,首首埋入槽中飲其酒。而方其八酒槽內之烈酒,皆為該大蛇所飲盡之時,其八岐大蛇便為酣,是以醉其酒而伏身寢。建速須佐之男見狀,即立拔其所配腰間十拳劍,
以此天十握劍切斬八岐大蛇。將其大蛇之八首者一一具為砍下,其後,又切散八岐大蛇之軀,搗作肉之醬狀。是時八岐大蛇之血流染,其肥河之水因是具為鮮紅而流。然而,方建速須佐之男斬其八岐大蛇之蛇尾時,其所配御天十握劍之刃,竟生瑕疵。建速須佐之男覺怪,思其中必有蹊竅在,便以其劍之鋒,對其蛇尾剖割,在其蛇尾之中,現都牟刈之大刀。
故建速須佐之男命取出此大刀,細為端詳,思此刀者奇刀也。遂將此事上告天照,並獻此刀於天照大御神也。而其都牟刈之大刀者,是為今之所謂天叢雲劍。亦其刀者,是其後日本武尊倭建命所持,草那藝之劍(草剃劍)也。.八尺瓊勾玉這塊勾玉相傳是天皇妹妹——委姬擁有,當時勾玉作為神石被收藏的。直至天皇派出兒子——武尊征東國時,
委姬擔心侄兒安危,便假傳聖旨把草剃之劍賜給武尊,又把更神石給他旁身。本來是平安無事,但完成任務回到大和國時,他叔父欲奪皇位,便說武尊作反來殺之。結果當武尊被困死之際時,他取出神石,將其石磨擦後得火焰脫困。而那石是飾物而已,部分動畫如魔神英雄傳出現這般東西。.八咫之鏡在日本眾神中最高是大神天照。
相傳天照帝是中性(沒有分男女之神),一次因被人類戲弄,一怒之下躲在山洞內,以千斤巨石封閉自己。由於他是太陽神,所以大地突然漆黑一片、冰冷起來和寸草不生,眾神知道闖禍了,只好開野火舞會派對。天照神聽到其聲,忍不住把石門打開,原來眾神早已預備八咫之鏡舉近天照,以其鏡反射天照身上之光,大地回復光明。
由於八咫之鏡沐浴過天照神之靈光,所以鏡子成為神器之一,八咫之意是以八支強光圍繞鏡身,其形象是龜和水魚般樣子。
⑥ 世界古代史時間軸(中外分開)
一、世界古代史時間軸
1、古希臘羅馬時期
古希臘羅馬科技是指古希臘羅馬時期的科學技術,其成就達到了奴隸社會科學技術發展的高峰,他是西方近代科學技術產生的基礎,他的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也對近現代西方科學技術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2、中世紀時期
中世紀(Middle Ages)從公元5世紀持續到公元15世紀,是歐洲歷史三大傳統劃分的一個中間時期。中世紀始於西羅馬帝國滅亡(公元476年),最終融入文藝復興和探索時代(地理大發現)中。 另有說法認為中世紀結束於東羅馬帝國滅亡。
3、14-19世紀資本主義發展時期--工場手工業時期
世界近代史是資本主義產生、確立和發展的歷史。是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並逐步形成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和向帝國過渡的歷史。
整個世界近代史有三條線索:一是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發展;二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三是亞、非、拉美人民反對殖民壓迫。從時間和內容上,可將其分為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工業資本主義和壟斷資本主義三個時期。
4、工業革命時期
工業革命(The Instrial Revolution )開始於十八世紀六十年代,通常認為它發源於英格蘭中部地區,是指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早期歷程,即資本主義生產完成了從工場手工業向機器大工業過渡的階段。工業革命是以機器取代人力,以大規模工廠化生產取代個體工場手工生產的一場生產與科技革命。
由於機器的發明及運用成為了這個時代的標志,因此歷史學家稱這個時代為「機器時代」(the Age of Machines)。
5、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指19世紀中期,歐洲國家和美國、日本的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進了經濟的發展。19世紀60年代後期,開始第二次工業革命。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資本主義各國在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發展不平衡,帝國主義爭奪市場經濟和爭奪世界霸權的斗爭更加激烈。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使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世界逐漸成為一個整體。
6、第二次世界大戰、雅爾塔體系、兩極格局時期
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仆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次戰爭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重炮等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6)古代世界史pdf擴展閱讀
世界古代史始自三四百萬年前人類的出現,止於約公元15世紀,分為上古和中古兩個歷史時期,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
世界古代史是自人類誕生以來到文藝復興(14—16世紀)的一段時期。文明出現之前,人類經歷了漫長的史前時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原始社會逐漸被階級社會所代替,從五六千年前開始,在亞非的大河流域、歐洲的希臘和羅馬相繼誕生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出現了國家,進入了奴隸社會。
在奴隸制度衰落和崩潰的過程中,封建制度得以發展和確立,社會經濟和文化緩慢地向前發展。 在世界古代史時期,各地區各民族創造的古代文明為近代文明的產生與發展奠定了基礎。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三大宗教的形成對世界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從人類文明出現到15世紀,亞洲、非洲和歐洲之間的接觸和交流逐漸加強,美洲和大洋洲則與亞洲、非洲和歐洲處於基本隔絕的狀態。
中國是世界上文明發達最早的國家之一,有將近4000年的有文字可考的歷史。中國古代史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原始社會(170萬年前-公元前2070年)、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和封建社會。
其中封建社會可分為五個階段:戰國、秦、漢是封建社會形成和初步發展階段。三國、兩晉、南北朝,是封建國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的階段。隋唐五代時期是封建社會的繁榮階段。遼、宋、夏、金、元,是民族融合進一步加強和封建經濟繼續發展的階段。明、清,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鞏固和封建制度漸趨衰落階段。
⑦ 世界古代史(阿茲特克)
阿茲特克民族的文化大部分是利用前人的一些經驗,同時也自己創造了些微乎其微的新文化。他們擁有極其先進的農業技術,可養活一大批人。他們建造了大量的建築物,設計宏偉,極具藝術價值。他們是熟練的金屬工人,卻沒有鐵。由於缺乏拉車的動物,他們對於輪子便沒有運動方面的實用價值。
阿茲特克民族的文化中與眾不同的特色之一便是其祭祀方式的傾向。阿茲特克族神指令要用人類的血液去供給太陽,以提供它每日升起來的能量。每次人祭時都會有著非常盛大的規模,幾千人在那一天都顯得不同尋常。祭品通常是被砍去腦袋或剝去人皮,並被活生生的將心臟挖出。然後再把祭品放在高高的金字塔頂端,最接近太陽,鮮血順台階往下流。盡管阿茲特克民族的經濟主要是依賴於玉蜀黍(或玉米),人們始終還是相信農作物的豐收與否要靠定期的人祭品的鮮血供應。
對犧牲品不斷的需求意味著阿茲特克族正逐漸失去對其附屬城市的控制,因為頻繁不斷的反叛為新的犧牲品的尋求提供了很多的機會。而在和平時期,「花環戰爭」經過嚴格計劃,被定為勇氣與戰爭技巧的較量,目的是為捕獲犧牲品。他們用木棒打鬥,打致殘廢,或暈過去,但就是不將他們打死。能打死人的那種木棒鑲嵌著黑曜石刀片。
盡管阿茲特克族有偉大的農業與藝術,回顧其以前的歷史,是一個蒼白暗淡的社會,沒有多少活力。他們沒有能夠值得世代相傳的重要技術,或宗教思想,或政治原理。十六世紀早期,西班牙入侵,阿茲特克族自身的文明很快就被中斷了。早在歐洲一些商人進入該民族的時候,阿茲特克族文化就已被歐洲的弊病文明毀滅,他們開始組成一支小型的西班牙軍隊,配有鋼制武器,火器,還配有少量戰馬。西班牙人在墨西哥的非阿茲特克族中徵募同盟者,輕而易舉地就使得阿茲特克族垮台,這對這一民族來說無疑是殘酷的致命一擊。
阿茲特克人族源不明,根據其本族傳說,他們在12世紀以前是墨西哥平原北部一個狩獵兼營採集的部落,後來才出現於中美洲。他們可能屬於大南移的民族之一,這次大南移對托爾特克文明的消失有影響。阿茲特克人定居於特斯科科湖上諸島並於1325年築起特諾奇蒂特蘭(Tenochtitlan)城,此城一直是他們的主要活動中心。阿茲特克人能夠建成國家並最終形成帝國,主要依靠其著名的農業制度,使全部可用土地深耕細作,灌溉系統縱橫交錯,並墾植沼澤地成為良田,以是生產力甚高,國富民豐。
伊茲科阿圖(Itzcoatl)統治期間(1428∼1440),特諾奇蒂特蘭與其鄰邦特斯科科及特拉科潘(Tlacopan)結盟,成為墨西哥中部霸主。後來又以商貿及征服為手段,發展成為帝國,轄有400∼500個小邦;1519年前後,人口約達500萬∼600萬,幅員207,200平方公里(80,000平方哩)。特諾奇蒂特蘭鼎盛時期,本城佔地13平方公里(5平方哩),居民14萬人,成為中美洲文明中人口空前稠密之地。阿茲特克國家實行專制體制,軍隊發揮主導作用。事實上,戰爭中的驍勇是阿茲特克社會中最可靠的晉升途徑。這個社會盡管等級森嚴,階級明顯,但個人地位甚易升遷。祭司與官僚階級參與帝國政務,社會底層是農奴、契約奴僕及不附加條件的奴隸。
阿茲特克宗教是融合性的,吸收了許多其他中美洲文化的因素。他們的信仰,本質上與更早的部落——主要是馬雅人——的宇宙觀點有很多共同之處,如:現在的地球是一連串創世活動中最後一次的產物;地球的位置,介於13重上天與9重地獄之間。阿茲特克人的主神有戰神維齊洛波奇特利(Huitzilopochtli),太陽神托納蒂烏(Tonatiuh),雨神特拉洛克(Tlaloc),羽蛇神魁札爾科亞特爾(Quetzalcoatl)。人祭之風盛行,常以受害人之心或血獻祭太陽神。與阿茲特克宗教密切相連的是歷法,祭司所掌管的繁縟的祭祀和慶典的周期,即以歷法為據。阿茲特克歷(Aztec calendar)為大多數中美洲民族所慣用,由一個365天的太陽年及一個260天的神聖年所組成;兩個年度周期平行運轉,產生一個52年的大周期。
1519年西班牙探險者到達美洲時,阿茲特克帝國仍在擴張,社會仍在進化發展,但被外來者所遏止。阿茲特克末代皇帝蒙提祖馬二世(Montezuma II, 1502∼1520年在位)被俘,死於囚禁之中。帝國迅速為裝備精良的歐洲人所征服。
阿茲特克人於1160年由北部的阿茲特蘭("鷺之地"),經過兩個世紀的漂泊生活後,定居於墨西哥河谷,由游牧轉為務農。1325年建立特諾奇蒂特蘭城(今墨西哥城)。以勤勞和英勇善戰著稱。14~15世紀征服鄰族,疆域擴展,達到瓦哈卡和特萬特佩克,北部及至聖路易斯波托西,東南達到瓜地馬拉,盛極一時,號稱「阿茲特克帝國」。1518~1521年,西班牙殖民軍將領H.科爾特斯佔領特諾奇蒂特蘭。阿茲特克「帝國」的統治,由於內部原因和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在蒙提祖馬二世在位時告終。
阿茲特克「帝國」對墨西哥的歷史、文化和民族形成曾產生深遠影響。帝國的主要社會組織是部落聯盟。每個部落由20個氏族組成。有部落議事會,由4名行政官吏實行集體管理。部落組織形式不斷改變,以適應定居生活的需要。捕獲的戰俘,部分作為人祭,部分淪為奴隸。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財富分配出現了明顯的不均,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前,已有階級和早期國家的萌芽。上層由武士和祭司組成,中間有商人和工匠,最低層為奴隸。經濟以農業為主,種植玉米、豆類、棉花、煙葉和劍麻等;沿海居民從事漁業。利用積泥和堆肥創建可供常年灌溉施肥的「水上田園」。經濟、文化和藝術得到高度發展。14~16世紀經歷了文藝昌盛時期,吸收、發展和豐富了托爾特克人、米斯特克人的文化。除有象形文字外,天文學和醫學也很發達。特諾奇蒂特蘭建有宏偉的宮殿和神殿金字塔。供祭祀的宮內牆面飾有浮雕、壁畫及花紋。曾製作各種造型美觀的陶器。為著名的拉丁美洲四大文化基地之一。在服飾方面,男子披短披肩,婦女穿裙子和白色長背心。男女均戴大耳環。阿茲特克人今已成為現代墨西哥居民的組成部分,只有少數人尚保留舊的經濟結構和傳統文化習俗。
在公元1100年之後,人口稠密、農業發達的墨西哥中央峽谷地區,政治的控制力陷於一片混亂。可能是來自北方部落的阿茲特克人,就開始往峽谷遷徙,並侵佔中央大湖沿岸的小城鎮,勢力因而逐漸壯大。他們是一個崇尚武力的社會,而他們就是靠這個優勢,得以在區內對付其它敵對的部落。直到公元第15世紀末期,阿茲特克人已經控制了整個墨西哥中部,並成為一個能夠從其它敵對部落獲取貢金的軍事帝國。
阿茲特克文化在承接過去的文明與經驗之後,就一直停滯不前,很少有新的發明出現。他們是依靠龐大的人口,來支撐農業的發展。同時,也興建雄偉的巨大建築,並以許多的美工藝術來作裝飾。雖然他們是熟練的金屬技工,但從來都沒有見過鐵。而且,因為一直都沒有適合用來拖拉的動物,讓他們缺乏誘因去發明可供使用的輪子。
阿茲特克文化的一大特色是喜歡用祭品。有這么一個傳說:必須用人的鮮血供奉太陽,他才有力量每天從東邊升起。用活人當祭品的數量更是可觀,一天之內用掉數千人常有的事。這些人牲通常被斬首或剝皮,或是活活被挖出心臟。他們被帶到金字塔的頂端 (最接近太陽的地方),讓血沿著石階流下。由於阿茲特克的經濟主要依靠玉米的生產,而他們相信農作要有好收成得依靠祭祀鮮血才行。
由於常常需要用活人祭祀,讓阿茲特克人不太在乎對附屬城市的控制,因為這些城市如果起來反抗的話,正好給予他們在戰爭中俘虜新的犧牲者的機會。在和平時期,他們會嚴格安排一些只為作戰而作戰的「榮冠戰爭」(Garland Wars),目的是考驗武士的勇氣和戰技,同時擄掠犧牲者。他們以木棒重劈和打擊敵人,有時甚至可以致命。這些棍棒通常會裝上用黑曜石製成的石刃,以增加殺傷力。
盡管有偉大的農業和藝術,過去阿茲特克人所建立的社會,最終還是歸於滅亡。他們並沒有留下任何重要的技術或宗教思想或政治理論。他們的文明被16世紀初來到美洲的西班牙人摧毀。早期商人帶入的疾病使他們元氣大傷,接著,一支配備鋼制武器、槍炮和馬匹的小型西班牙部隊將他們一舉打敗。其實,阿茲特克人的殘酷,也是造成他們滅亡的原因之一,因為它讓西班牙人在墨西哥輕易的取得非阿茲特克人的結盟,共同對付他們。
⑧ 《世界歷史地圖集》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世界歷史地圖集》(張芝聯 劉學榮 主編)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Rdg8yW_qA1fD-GenMTlsaQ
書名:世界歷史地圖集
作者:張芝聯 劉學榮 主編
豆瓣評分:8.6
出版社:中國地圖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2-4
頁數:175
內容簡介:
《世界歷史地圖集》是以反映世界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重大事件和政區疆域為主的綜合性參考地圖集。編圖的目的是為大專院校師生、中學教師、世界史和外事工作者及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讀者提供一本學習和研究世界歷史的工具書。參加編繪這部地圖集工作的同仁,都是在大學長期從事世界歷史教學的學者,他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深感需要一部能配合大專院校世界歷史教學、具有中國特色、簡明適用的世界歷史地圖集。
我國自古就有「左圖右史」的傳統。如果我們能把各個歷史時期不同國度人們的活動納入地圖,並對照中國的歷史事件,就能使我們獲得比較全面、准確的地域概念,從而加深我們對世界歷史的具體理解。
⑨ 誰有《古代世界歷史地圖集》 的電子書
《古代世界歷史地圖集》(Historischer Atlas der antiken Welt)是西方古典學界、古代史網路全書「新寶利」(德國)(Der Neue Pauly)系列的一種。《古代世界歷史地圖集》沿襲了「新寶利」叢書嚴謹的學術研究風格,累積了世界古代史各專業領域zui新且zui高水準的學術研究成果,以其深入淺出的扼要論證和跨學科的綜合研究,被學界譽為是目前zui具專業性和學術性的一本關於古代世界歷史的地圖集,是世界古代史研究zui具匹配專業地圖集,為讀者提供了傳統的和新興的具有史地前沿性的學科成果,從中能看到西方史學界對古代世界的認知和探索的基本歷史觀以及這種史觀對今天古代世界史研究的深刻影響。
⑩ 《希臘史從梭倫時代到公元前403年》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希臘史》([英] 喬治·格羅特)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資源鏈接:
鏈接:https://pan..com/s/1TgUc9O1B7iN5Di_cSCm18Q
書名:希臘史
作者:[英] 喬治·格羅特
譯者:晏紹祥
豆瓣評分:7.8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3
頁數:1776
內容簡介:
本書是英國近代著名歷史學家喬治·格羅特於1856年寫成的希臘歷史著作。作者飽學多才,年青時熱衷政治活動,屬資產階級自由派,後熱心於文教事業。著有本書和《柏拉圖以及蘇格拉底的其他學侶》等,後者可視為前者的續篇或補充。格羅特因不滿前人所著有關希臘史的作品,從1822年起,專心於希臘史研究,構思20年,直到1843年才落筆,至1856年,終於出齊12卷巨著《希臘史》。本書起自傳說時期,止於馬其頓至亞歷山大的軍事擴張。它繼承了啟蒙時期歐洲史學家的優良傳統,貫徹了「理性主義」精神,刻意記實,講究每句話都要有文獻根據。同時以一個自由派資產階級政治家的眼光,對雅典的奴隸主民主製作了熱情的歌頌,而對僭主政治和寡頭政治作了有力的鞭撻。書中還將希臘神話與希臘歷史嚴格區分開來,並澄清了希臘史研究中的許多疑誤。本書取材豐富,條理清楚,論斷公允。它的功績,可用約翰·穆勒的一句話來概括:「在這以後,一部希臘史便完全可以理解了」。格羅特也因此被公認為19世紀上半期學術成就最高的英國歷史學家。
作者簡介:
【作者簡介】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倫敦大學創辦人之一,生於肯特郡克萊希耳的銀行家家庭,十六歲起在銀行任職、閑暇時間研究文學、歷史、政治經濟學和哲學等。1826—1830年,他參與倫敦大學的創辦工作,1850年任大學評議會委員,1862年任副校長,曾任下議院議員。1846—1856年,他陸續出版《希臘史》十二卷。書中主要論述古希臘城邦的歷史,尤長於政治,取材豐富,考證綦詳。晚年致力於對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研究。其《希臘史》糾正了前人的許多錯誤,對許多問題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徹底扭轉了學界對希臘史的認識,被譽為世界史學名著。馬克思與恩格斯都曾批判地引用過格羅特在《希臘史》一書中所提供的研究成果,並稱他為這一學科領域內「一個很有威望的和十分值得信任的證人」。
【譯者簡介】
晏紹祥,男,1962年生,歷史學博士,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世界古代中世紀史研究會會長。主要從事世界古代史、尤其是古典世界歷史、古典傳統在西方世界的演變等領域的研究,先後出版《古典民主與共和傳統》、《古典歷史研究史》、《荷馬社會研究》、《古代希臘歷史與學術史初學集》、《世界上古史》、《希臘史研究入門》(合著)等,譯有《古代世界的政治》(合譯)、《羅馬的遺產》(合譯)、《早期希臘》、《希臘帝國主義》、《外族的智慧》等,並曾在專業刊物發表各類學術論文多篇。先後主持教育部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多項,並順利完成相關研究工作。《荷馬社會研究》、《古典歷史研究發展史》先後獲得北京市和教育部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當前的興趣是古典世界的民主與共和政治、古代希臘城邦和波斯帝國研究。
陳思偉,男,歷史學博士(博士後),信陽師范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世界古代史,尤其是古代海洋史、古代經濟史及古代中西交流等領域的研究。先後翻譯了伯里的《希臘史》、《古代希臘的貿易與政治》等著作,並在《歷史研究》、《世界歷史》、《光明日報》等各類專業報紙雜志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主持國家社會科會基金、博士後特別資助、博士後面上資助及省級項目多項。曾榮獲省、市社科優秀成果獎多項。當前的研究興趣是古代東地中海世界的貿易及古代地中海世界與印度洋周邊地區的交流和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