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加密指什麼意思
加密之所以安全,絕非因不知道加密解密演算法方法,而是加密的密鑰是絕對的隱藏,現在流行的RSA和AES加密演算法都是完全公開的,一方取得已加密的數據,就算知道加密演算法也好,若沒有加密的密鑰,也不能打開被加密保護的信息。單單隱蔽加密演算法以保護信息,在學界和業界已有相當討論,一般認為是不夠安全的。公開的加密演算法是給黑客和加密家長年累月攻擊測試,對比隱蔽的加密演算法要安全得多。
在密碼學中,加密是將明文信息隱匿起來,使之在缺少特殊信息時不可讀。雖然加密作為通信保密的手段已經存在了幾個世紀,但是,只有那些對安全要求特別高的組織和個人才會使用它。在20世紀70年代中期,強加密(Strong Encryption) 的使用開始從政府保密機構延伸至公共領域, 並且目 前已經成為保護許多廣泛使用系統的方法,比如網際網路電子商務、手機網路和銀行自動取款機等。
加密可以用於保證安全性, 但是其它一些技術在保障通信安全方面仍然是必須的,尤其是關於數據完整性和信息驗證;例如,信息驗證碼(MAC)或者數字簽名。另一方面的考慮是為了應付流量分析。
加密或軟體編碼隱匿(Code Obfuscation)同時也在軟體版權保護中用於對付反向工程,未授權的程序分析,破解和軟體盜版及數位內容的數位版權管理 (DRM)等。
盡管加密或為了安全目的對信息解碼這個概念十分簡單,但在這里仍需對其進行解釋。數據加密的基本過程包括對稱為明文的原來可讀信息進行翻譯,譯成稱為密文或密碼的代碼形式。該過程的逆過程為解密,即將該編碼信息轉化為其原來的形式的過程。
2. 什麼是透明加密技術
透明加密技術是近年來針對企業文件保密需求應運而生的一種文件加密技術。所謂透明,是指對使用者來說是未知的。當使用者在打開或編輯指定文件時,系統將自動對未加密的文件進行加密,對已加密的文件自動解密。文件在硬碟上是密文,在內存中是明文。一旦離開使用環境,由於應用程序無法得到自動解密的服務而無法打開,從而起來保護文件內容的效果。
特點折疊編輯本段
強制加密:安裝系統後,所有指定類型文件都是強制加密的;
使用方便:不影響原有操作習慣,不需要限止埠;
於內無礙:內部交流時不需要作任何處理便能交流;
對外受阻:一旦文件離開使用環境,文件將自動失效,從而保護知識產權。
原理折疊編輯本段
透明加密技術是與 Windows 緊密結合的一種技術,它工作於 Windows 的底層。通過監控應用程序對文件的操作,在打開文件時自動對密文進行解密,在寫文件時自動將內存中的明文加密寫入存儲介質。從而保證存儲介質上的文件始終處於加密狀態。
監控 Windows 打開(讀)、保存(寫)可以在 Windows 操作文件
的幾個層面上進行。現有的 32 位 CPU 定義了4種(0~3)特權級別,或稱環(ring),如右圖所示。其中 0 級為特權級,3 級是最低級(用戶級)。運行在 0 級的代碼又稱內核模式,3級的為用戶模式。常用的應用程序都是運行在用戶模式下,用戶級程序無權直接訪問內核級的對象,需要通過API函數來訪問內核級的代碼,從而達到最終操作存儲在各種介質上文件的目的。為了實現透明加密的目的,透明加密技術必須在程序讀寫文件時改變程序的讀寫方式。使密文在讀入內存時程序能夠識別,而在保存時又要將明文轉換成密文。Window 允許編程者在內核級和用戶級對文件的讀寫進行操作。內核級提供了虛擬驅動的方式,用戶級提供 Hook API 的方式。因此,透明加密技術也分為 API HOOK 廣度和 WDM(Windows Driver Model)內核設備驅動方式兩種技術。API HOOK 俗稱鉤子技術,WDM 俗稱驅動技術。
透明加密最新原理——信息防泄漏三重保護折疊編輯本段
信息防泄漏三重保護,不僅為防止信息通過U盤、Email等泄露提供解決方法,更大的意義在於,它能夠幫助企業構建起完善的信息安全防護體系,使得企業可以實現「事前防禦—事中控制—事後審計」的完整的信息防泄漏流程,從而達到信息安全目標的透明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認性的要求。
IP-guard信息防泄漏三重保護包括詳盡細致的操作審計、全面嚴格的操作授權和安全可靠的透明加密三部分。
l 詳盡細致的操作審計是三重保護體系的基礎,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使得龐大復雜的信息系統變得透明,一切操作、行為都可見可查。
審計不僅可以用作事後審計以幫助追查責任,更能夠幫助洞察到可能的危險趨向,還能夠幫助發現未知的安全漏洞。
l 全面嚴格的操作授權從網路邊界、外設邊界以及桌面應用三方面實施全方位控制,達到信息安全目標中的「可控性」要求,防止對信息的不當使用和流傳,使得文檔不會輕易「看得到、改得了、發得出、帶得走」。
l 安全可靠的透明加密為重要信息提供最有力的保護,它能夠保證涉密信息無論何時何地都是加密狀態,可信環境內,加密文檔可正常使用,在非授信環境內則無法訪問加密文檔,在不改變用戶操作習慣的同時最大限度保護信息安全。
第一重保護:詳盡細致的操作審計折疊
詳細的審計是三重保護的基石,全面記錄包括文檔操作在內的一切程序操作,及時發現危險趨向,提供事後追蹤證據!
文檔全生命周期審計
完整而詳細地將文檔從創建之初到訪問、修改、移動、復制、直至刪除的全生命周期內的每一項操作信息記錄下來,同時,記錄共享文檔被其它計算機修改、刪除、改名等操作。
另外,對於修改、刪除、列印、外發、解密等可能造成文檔損失或外泄的相關操作,IP-guard可以在相關操作發生前及時備份,有效防範文檔被泄露、篡改和刪除的風險。
文檔傳播全過程審計
細致記錄文檔通過列印機、外部設備、即時通訊工具、郵件等工具進行傳播的過程,有效警惕重要資料被隨意復制、移動造成外泄。
桌面行為全面審計
IP-guard還擁有屏幕監視功能,能夠對用戶的行為進行全面且直觀的審計。通過對屏幕進行監視,企業甚至可以了解到用戶在ERP系統或者財務系統等信息系統中執行了哪些操作。
第二重保護:全面嚴格的操作授權折疊
通過全面嚴格的第二重保護管控應用程序操作,防止信息通過U盤、Email等一切方式泄露,全面封堵可能泄密漏洞!
文檔操作管控
控制用戶對本地、網路等各種位置的文件甚至文件夾的操作許可權,包括訪問、復制、修改、刪除等,防範非法的訪問和操作,企業可以根據用戶不同的部門和級別設置完善的文檔操作許可權。
移動存儲管控
IP-guard能夠授予移動存儲設備在企業內部的使用許可權。可以禁止外來U盤在企業內部使用,做到外盤外用;同時還可對內部的移動盤進行整盤加密,使其只能在企業內部使用,在外部則無法讀取,做到內盤內用。
終端設備規范
能夠限制USB設備、刻錄、藍牙等各類外部設備的使用,有效防止信息通過外部設備外泄出去。
網路通訊控制
能夠控制用戶經由QQ、MSN、飛信等即時通訊工具和E-mail等網路應用發送機密文檔,同時還能防止通過上傳下載和非法外聯等方式泄露信息。
網路准入控制
及時檢測並阻斷外來計算機非法接入企業內網從而竊取內部信息,同時還能防止內網計算機脫離企業監管,避免信息外泄。
桌面安全管理
設置安全管理策略,關閉不必要的共享,禁止修改網路屬性,設定登錄用戶的密碼策略和賬戶策略。
第三重保護:安全可靠的透明加密折疊
透明加密作為最後一道最強防護盾,對重要文檔自動加密,保證文檔無論何時何地都處在加密狀態,最大限度保護文檔安全!
強制透明加密
IP-guard能對電子文檔進行強制性的透明加密,授信環境下加密文檔可正常使用,非授信環境下加密文檔則無法使用。同時,鑒於內部用戶主動泄密的可能性,IP-guard會在加密文檔的使用過程中默認禁止截屏、列印,以及剪切、拖拽加密文檔內容到QQ、Email等可能造成泄密的應用。
內部許可權管理
對於多部門多層級的組織,IP-guard提供了分部門、分級別的許可權控制機制。IP-guard根據文檔所屬部門和涉密程度貼上標簽,擁有標簽許可權的用戶才能夠訪問加密文檔,控制涉密文檔的傳播范圍,降低泄密風險。
文檔外發管理
對於合作夥伴等需要訪問涉密文檔的外部用戶,IP-guard提供了加密文檔閱讀器,通過閱讀器企業可以控制外發加密文檔的閱讀者、有效訪問時間以及訪問次數,從而有效避免文檔外發後的二次泄密。
雙備防護機制
IP-guard採用備用伺服器機制以應對各種軟硬體及網路故障,保證加密系統持續不斷的穩定運行。加密文檔備份伺服器可以對修改的加密文檔實時備份,給客戶多一份的安心保證。
3. 透明加密和環境加密的區別
透明加密技術是近年來針對企業文件保密需求應運而生的一種文件加密技術。它是指對使用者來說是無感知的。當使用者在打開或編輯指定文件時,系統將自動對未加密的文件進行加密,對已加密的文件自動解密。文件在硬碟上是密文,在內存中是明文。一旦離開使用環境,由於應用程序無法得到自動解密的服務而無法打開,從而起來保護文件內容的效果。根據自己的需求來判斷你認為的安全性
4. 什麼是透明加密
1、透明加密技術是近年來針對單位內文件保密需求應用而生的一種文件加密技術。
2、所謂透明,是指文件加密後不改變用戶對文件的使用習慣,單位內部文件打開自動解密,存儲自動加密。一旦離 開使用環境。加密文件將無法正常讀取,從而起到保護文件內容的效果。
3、文件透明加密模塊是防止電子文件由於單位內部員工泄露而開發的內核驅動層加密、圖紙加密、文檔加密系統。
4、在不影響員工對電腦任何正常操作的前提下,文件在復制、新建、修改時被系統強制自動加密。加密的文件只能在單位內部電腦上正常使用,一旦脫離單位內部的網路環境,在外部電腦上使用是亂碼或無法打開。加密文件只有被管理員解密之後,帶出單位才能正常使用。
5. 什麼是明文,什麼是暗文,什麼是非對稱加密,什麼是對稱加密有什麼區別
明文是加密前的文件,暗文是加密後的文件。
與對稱加密演算法不同,非對稱加密演算法需要兩個密鑰:公開密鑰(publickey)和私有密鑰(privatekey)。公開密鑰與私有密鑰是一對,如果用公開密鑰對數據進行加密,只有用對應的私有密鑰才能解密;如果用私有密鑰對數據進行加密,那麼只有用對應的公開密鑰才能解密。因為加密和解密使用的是兩個不同的密鑰,所以這種演算法叫作非對稱加密演算法。
非對稱加密演算法實現機密信息交換的基本過程是:甲方生成一對密鑰並將其中的一把作為公用密鑰向其它方公開;得到該公用密鑰的乙方使用該密鑰對機密信息進行加密後再發送給甲方;甲方再用自己保存的另一把專用密鑰對加密後的信息進行解密。甲方只能用其專用密鑰解密由其公用密鑰加密後的任何信息。
非對稱加密演算法的保密性比較好,它消除了最終用戶交換密鑰的需要,但加密和解密花費時間長、速度慢,它不適合於對文件加密而只適用於對少量數據進行加密。
6. md5密文怎麼破解成明文
MD5是一種不可逆的加密演算法,
什麼是不可逆呢?就是加了密後,就不能解了。
現在網上的諸多所謂的「MD5解密工具」其實都是暴力破解,什麼叫暴力破解呢?
那就是這些軟體都有一些「字典文件」,其實就是一些常用的字元串及其加密過後的md5密文,例:軟體首先把a加密成md5密文,然後用密文和現在要破解的密文進行比較,如果相同,那當然就破解了是a,如果不同,那麼依此繼續將b,c... 作同樣的處理,也就是說,這些破解工具完全是用猜的,a不行猜b,b不行猜c,用循環一直往下猜。所以你想要找一個md5解密的軟體,我勸樓主還是省了這份心吧,因為這些軟體破解成功的機率很小。。
7. 有誰知道下面窗口的明文,密文,密鑰,原文都是指什麼,文件名,密碼還是什麼
原文是你要加密的文件,比如可以打開一個txt文件。
密鑰是用來加密用的,隨便輸點字元串應該就OK
密文是一個已經加密的文件,你需要解密的文件。
明文是將密文解密出來的字元串。
8. 密碼學的概況
密碼學是研究編制密碼和破譯密碼的技術科學。研究密碼變化的客觀規律,應用於編制密碼以保守通信秘密的,稱為編碼學;應用於破譯密碼以獲取通信情報的,稱為破譯學,總稱密碼學。
密碼是通信雙方按約定的法則進行信息特殊變換的一種重要保密手段。依照這些法則,變明文為密文,稱為加密變換;變密文為明文,稱為脫密變換。密碼在早期僅對文字或數碼進行加、脫密變換,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對語音、圖像、數據等都可實施加、脫密變換。
密碼學是在編碼與破譯的斗爭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並隨著先進科學技術的應用,已成為一門綜合性的尖端技術科學。它與語言學、數學、電子學、聲學、資訊理論、計算機科學等有著廣泛而密切的聯系。它的現實研究成果,特別是各國政府現用的密碼編制及破譯手段都具有高度的機密性。
進行明密變換的法則,稱為密碼的體制。指示這種變換的參數,稱為密鑰。它們是密碼編制的重要組成部分。密碼體制的基本類型可以分為四種:錯亂——按照規定的圖形和線路,改變明文字母或數碼等的位置成為密文;代替——用一個或多個代替表將明文字母或數碼等代替為密文;密本——用預先編定的字母或數字密碼組,代替一定的片語單詞等變明文為密文;加亂——用有限元素組成的一串序列作為亂數,按規定的演算法,同明文序列相結合變成密文。以上四種密碼體制,既可單獨使用,也可混合使用 ,以編制出各種復雜度很高的實用密碼。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一些學者提出了公開密鑰體制,即運用單向函數的數學原理,以實現加、脫密密鑰的分離。加密密鑰是公開的,脫密密鑰是保密的。這種新的密碼體制,引起了密碼學界的廣泛注意和探討。
利用文字和密碼的規律,在一定條件下,採取各種技術手段,通過對截取密文的分析,以求得明文,還原密碼編制,即破譯密碼。破譯不同強度的密碼,對條件的要求也不相同,甚至很不相同。
中國古代秘密通信的手段,已有一些近於密碼的雛形。宋曾公亮、丁度等編撰《武經總要》「字驗」記載,北宋前期,在作戰中曾用一首五言律詩的40個漢字,分別代表40種情況或要求,這種方式已具有了密本體制的特點。
1871年,由上海大北水線電報公司選用6899個漢字,代以四碼數字,成為中國最初的商用明碼本,同時也設計了由明碼本改編為密本及進行加亂的方法。在此基礎上,逐步發展為各種比較復雜的密碼。
在歐洲,公元前405年,斯巴達的將領來山得使用了原始的錯亂密碼;公元前一世紀,古羅馬皇帝凱撒曾使用有序的單表代替密碼;之後逐步發展為密本、多表代替及加亂等各種密碼體制。
二十世紀初,產生了最初的可以實用的機械式和電動式密碼機,同時出現了商業密碼機公司和市場。60年代後,電子密碼機得到較快的發展和廣泛的應用,使密碼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密碼破譯是隨著密碼的使用而逐步產生和發展的。1412年,波斯人卡勒卡尚迪所編的網路全書中載有破譯簡單代替密碼的方法。到16世紀末期,歐洲一些國家設有專職的破譯人員,以破譯截獲的密信。密碼破譯技術有了相當的發展。1863年普魯士人卡西斯基所著《密碼和破譯技術》,以及1883年法國人克爾克霍夫所著《軍事密碼學》等著作,都對密碼學的理論和方法做過一些論述和探討。1949年美國人香農發表了《秘密體制的通信理論》一文,應用資訊理論的原理分析了密碼學中的一些基本問題。
自19世紀以來,由於電報特別是無線電報的廣泛使用,為密碼通信和第三者的截收都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通信保密和偵收破譯形成了一條斗爭十分激烈的隱蔽戰線。
1917年,英國破譯了德國外長齊默爾曼的電報,促成了美國對德宣戰。1942年,美國從破譯日本海軍密報中,獲悉日軍對中途島地區的作戰意圖和兵力部署,從而能以劣勢兵力擊破日本海軍的主力,扭轉了太平洋地區的戰局。在保衛英倫三島和其他許多著名的歷史事件中,密碼破譯的成功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這些事例也從反面說明了密碼保密的重要地位和意義。
當今世界各主要國家的政府都十分重視密碼工作,有的設立龐大機構,撥出巨額經費,集中數以萬計的專家和科技人員,投入大量高速的電子計算機和其他先進設備進行工作。與此同時,各民間企業和學術界也對密碼日益重視,不少數學家、計算機學家和其他有關學科的專家也投身於密碼學的研究行列,更加速了密碼學的發展。
現在密碼已經成為單獨的學科,從傳統意義上來說,密碼學是研究如何把信息轉換成一種隱蔽的方式並阻止其他人得到它。
密碼學是一門跨學科科目,從很多領域衍生而來:它可以被看做是信息理論,卻使用了大量的數學領域的工具,眾所周知的如數論和有限數學。
原始的信息,也就是需要被密碼保護的信息,被稱為明文。加密是把原始信息轉換成不可讀形式,也就是密碼的過程。解密是加密的逆過程,從加密過的信息中得到原始信息。cipher是加密和解密時使用的演算法。
最早的隱寫術只需紙筆,現在稱為經典密碼學。其兩大類別為置換加密法,將字母的順序重新排列;替換加密法,將一組字母換成其他字母或符號。經典加密法的資訊易受統計的攻破,資料越多,破解就更容易,使用分析頻率就是好辦法。經典密碼學現在仍未消失,經常出現在智力游戲之中。在二十世紀早期,包括轉輪機在內的一些機械設備被發明出來用於加密,其中最著名的是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密碼機Enigma。這些機器產生的密碼相當大地增加了密碼分析的難度。比如針對Enigma各種各樣的攻擊,在付出了相當大的努力後才得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