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資料庫加密對資料庫伺服器的影響是多大如何保證不影響我們資料庫伺服器的運行
你要搞清楚是資料庫的伺服器加密還是資料庫加密,不過這2個加密對數據的傳輸是沒有影響的,數據的傳輸依託的是軟體平台的網路平台,所以說資料庫加密和資料庫的伺服器加密說白了就是防自己家小白查數據的。其次就是資料庫的穩定運行是依託資料庫伺服器的穩定運行,所以說,只要不關機,不經常斷電,沒有人上去做亂七八糟的操作就可以正常運行。
2. 資料庫怎麼加密
資料庫加密作為近年來興起的資料庫安防技術,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重視。這種基於存儲層加密的防護方式,不僅可以有效解決資料庫明文存儲引起的泄密風險,也可以防止來自內部或者外部的入侵及越權訪問行為。從技術手段上來看,現今資料庫加密技術主要有三大類,分別是前置代理及加密網關方式、應用層加密方式以及後置代理方式,其中後置代理技術有有兩種不同的技術路線,分別為:基於視圖和觸發器的後置代理技術和基於TDE技術的加密技術。你與安華金和了解下吧,以前他們還專門有過相關文章介紹。
3. 誰能簡單介紹下資料庫加密
一、資料庫加密是什麼?
資料庫加密技術屬於主動防禦機制,可以防止明文存儲引起的數據泄密、突破邊界防護的外部黑客攻擊以及來自於內部高許可權用戶的數據竊取,從根本上解決資料庫敏感數據泄漏問題。資料庫加密技術是資料庫安全措施中最頂級的防護手段,也是對技術性要求最高的,產品的穩定性至關重要。
二、資料庫加密的方式有哪些?
目前,不同場景下仍在使用的資料庫加密技術主要有:前置代理加密、應用系統加密、文件系統加密、後置代理加密、表空間加密和磁碟加密等,下文將對前四種數據加密技術原理進行簡要說明。
1、前置代理加密技術
該技術的思路是在資料庫之前增加一道安全代理服務,所有訪問資料庫的行為都必須經過該安全代理服務,在此服務中實現如數據加解密、存取控制等安全策略,安全代理服務通過資料庫的訪問介面實現數據存儲。安全代理服務存在於客戶端應用與資料庫存儲引擎之間,負責完成數據的加解密工作,加密數據存儲在安全代理服務中。
2、應用加密技術
該技術是應用系統通過加密API(JDBC,ODBC,CAPI等)對敏感數據進行加密,將加密數據存儲到資料庫的底層文件中;在進行數據檢索時,將密文數據取回到客戶端,再進行解密,應用系統自行管理密鑰體系。
3、文件系統加解密技術
該技術不與資料庫自身原理融合,只是對數據存儲的載體從操作系統或文件系統層面進行加解密。這種技術通過在操作系統中植入具有一定入侵性的「鉤子」進程,在數據存儲文件被打開的時候進行解密動作,在數據落地的時候執行加密動作,具備基礎加解密能力的同時,能夠根據操作系統用戶或者訪問文件的進程ID進行基本的訪問許可權控制。
4、後置代理技術
該技術是使用「視圖」+「觸發器」+「擴展索引」+「外部調用」的方式實現數據加密,同時保證應用完全透明。核心思想是充分利用資料庫自身提供的應用定製擴展能力,分別使用其觸發器擴展能力、索引擴展能力、自定義函數擴展能力以及視圖等技術來滿足數據存儲加密,加密後數據檢索,對應用無縫透明等核心需求。
三、資料庫加密的價值
1、在被拖庫後,避免因明文存儲導致的數據泄露
通常情況下,資料庫中的數據是以明文形式進行存儲和使用的,一旦數據文件或備份磁帶丟失,可能引發嚴重的數據泄露問題;而在拖庫攻擊中,明文存儲的數據對於攻擊者同樣沒有任何秘密可言——如Aul、MyDul等很多成熟的資料庫文件解析軟體,均可對明文存儲的數據文件進行直接分析,並輸出清晰的、結構化的數據,從而導致泄密。
資料庫加密技術可對資料庫中存儲的數據在存儲層進行加密,即使有人想對此類數據文件進行反向解析,所得到的也不過是沒有任何可讀性的「亂碼」,有效避免了因數據文件被拖庫而造成數據泄露的問題,從根本上保證數據的安全。
2、對高權用戶,防範內部竊取數據造成數據泄露
主流商業資料庫系統考慮到初始化和管理的需要,會設置以sys、sa或root為代表的資料庫超級用戶。這些超級用戶天然具備數據訪問、授權和審計的許可權,對存儲在資料庫中的所有數據都可以進行無限制的訪問和處理;而在一些大型企業和政府機構中,除系統管理員,以數據分析員、程序員、服務外包人員為代表的其他資料庫用戶,也存在以某種形式、在非業務需要時訪問敏感數據的可能。
資料庫加密技術通常可以提供獨立於資料庫系統自身許可權控制體系之外的增強權控能力,由專用的加密系統為資料庫中的敏感數據設置訪問許可權,有效限制資料庫超級用戶或其他高許可權用戶對敏感數據的訪問行為,保障數據安全。
4. 現在資料庫加密的方式有哪幾種
資料庫加密的方式從最早到現在有4種技術,首先是前置代理加密技術,該技術的思路是在資料庫之前增加一道安全代理服務,所有訪問資料庫的行為都必須經過該安全代理服務,在此服務中實現如數據加解密、存取控制等安全策略,安全代理服務通過資料庫的訪問介面實現數據存儲。安全代理服務存在於客戶端應用與資料庫存儲引擎之間,負責完成數據的加解密工作,加密數據存儲在安全代理服務中。
然後是應用加密技術,該技術是應用系統通過加密API對敏感數據進行加密,將加密數據存儲到資料庫的底層文件中;在進行數據檢索時,將密文數據取回到客戶端,再進行解密,應用系統自行管理密鑰體系。
其次是文件系統加解密技術,該技術不與資料庫自身原理融合,只是對數據存儲的載體從操作系統或文件系統層面進行加解密。這種技術通過在操作系統中植入具有一定入侵性的「鉤子」進程,在數據存儲文件被打開的時候進行解密動作,在數據落地的時候執行加密動作,具備基礎加解密能力的同時,能夠根據操作系統用戶或者訪問文件的進程ID進行基本的訪問許可權控制。
最後後置代理技術,該技術是使用「視圖」+「觸發器」+「擴展索引」+「外部調用」的方式實現數據加密,同時保證應用完全透明。核心思想是充分利用資料庫自身提供的應用定製擴展能力,分別使用其觸發器擴展能力、索引擴展能力、自定義函數擴展能力以及視圖等技術來滿足數據存儲加密,加密後數據檢索,對應用無縫透明等核心需求。安華金和的加密技術在國內是唯一支持TDE的資料庫加密產品廠商。
5. 一個好的資料庫加密系統一般應滿足哪些方面的要求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1.欄位加密
----在目前條件下,加/脫密的粒度是每個記錄的欄位數據。如果以文件或列為單位進行加密,必然會形成密鑰的反復使用,從而降低加密系統的可靠性或者因加脫密時間過長而無法使用。只有以記錄的欄位數據為單位進行加/脫密,才能適應資料庫操作,同時進行有效的密鑰管理並完成「一次一密」的密碼操作。
2.密鑰動態管理
資料庫客體之間隱含著復雜的邏輯關系,一個邏輯結構可能對應著多個資料庫物理客體,所以資料庫加密不僅密鑰量大,而且組織和存儲工作比較復雜,需要對密鑰實現動態管理。
3.合理處理數據 這包括幾方面的內容。首先要恰當地處理數據類型,否則 DBMS將會因加密後的數據不符合定義的數據類型而拒絕載入;其次,需要處理數據的存儲問題,實現資料庫加密後,應基本上不增加空間開銷。在目前條件下,資料庫關系運算中的匹配欄位,如表間連接碼、索引欄位等數據不宜加密。文獻欄位雖然是檢索欄位,但也應該允許加密,因為文獻欄位的檢索處理採用了有別於關系資料庫索引的正文索引技術。
4.不影響合法用戶的操作
加密系統影響數據操作響應時間應盡量短,在現階段,平均延遲時間不應超過1/10秒。此外,對資料庫的合法用戶來說,數據的錄入、修改和檢索操作應該是透明的,不需要考慮數據的加/脫密問題。
如若滿意,請點擊右側【採納答案】,如若還有問題,請點擊【追問】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望採納!
~ O(∩_∩)O~
6. 資料庫加密對資料庫伺服器的影響是多大
1、性能:在我們決定加密數據時,需要考慮的一個最大問題是,其性能影響如何?而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只能是「視方案而定」。在我們的經驗中,透明加密執行起來很好,它對資料庫的性能影響一般從5%到8%不等。本地資料庫對象加密對性能的影響可達到15%到20%。所以,企業必須根據自己的配置狀況和性能要求考慮好此問題。
2、操作:如果你要加密介質,最好能夠保證在需要時能夠及時從此介質恢復。這就要求你經常測試磁帶。同樣道理,如果你使用密鑰輪換來滿足監管要求,就應當試這個過程的操作過程和方式,並測試你的廠商如何處理生產環境中的新密鑰和老密鑰。你最好按照計劃來進行,而不要在懷疑某個加密密鑰遭受破壞後才去測試。
3、復雜程度:加密系統都很復雜。你必須考慮加密引擎在哪裡,它如何加密數據及加密哪些數據,哪些數據不加密,怎樣提供密鑰等等。作為一位資料庫管理員,你需要認識到這種復雜程度並保證自己完全理解加密系統如何工作,特別是在你要證實加密能夠正確地滿足合規要求時,這尤其重要。加密的復雜性不僅體現在部署方面,還體現在實施階段。有人認為加密只不過是一個簡單的數學公式問題,甚至還有人說,「咱能自己搞定!」。此言差矣。許多很有才的安全專家都在建設自己的加密系統時栽了跟頭。不要去建立自己的安全加密系統。否則,輕則造成不安全,重則會丟失所有數據。所以,你應當採用一種經過檢查的可信的加密產品。
4、密鑰管理:你需要一個密鑰管理系統來保護密鑰。管理員不能將密鑰存儲到資料庫中,也不能將密鑰存放到磁碟上。企業應當將密鑰管理規劃到預算和操作計劃中。
7. 使用資料庫加密產品有什麼好處
資料庫加密產品是針對資料庫的存儲層加密,不同於網路傳輸層的加密。本地存儲肯定是相對安全的,但是因為惡意攻擊而被拖庫的情況也不少見,沒有做存儲加密的話,被拖庫後往往就能看到明文數據;做了資料庫加密的就算被拖庫,看到的也是密文數據,更大程度的減少了數據泄露的風險。而且等保,網路安全法等合規性文件也對數據加密有明確的要求。所以與安華金和聊下吧,國內唯一支持TDE的資料庫加密產品。您的採納促進我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