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文的正確格式
公文格式:
1、標題
公文標題由發文機關、發文事由、公文種類三部分組成,稱為公文標題「三要素」。
2、主送機關
上級機關對下級機關發出的指示、通知、通報等公文,叫普發公文,凡下屬機關都是受文機關,也就是發文的主送機關;下級機關向上級機關報告或請示的公文,一般只寫一個主送機關,如需同時報送另一機關,可採用抄報形式。主送機關一般寫在正文之前、標題之下、頂行寫。 在標題下空1行,左側頂格用3號仿宋體排印,回行時頂格,最後一個主送機關名稱之後用全形冒號。
3、正文
這是公文的主體,是敘述公文具體內容的,為公文最重要的部分。正文內容要求准確地傳達發文機關的有關方針、政策精神,寫法力求簡明扼要,條理清楚,實事求是,合乎文法,切忌冗長雜亂。請示問題應當一文一事,不要一文數事。 文中的結構層次序數應准確掌握和使用。
4、發文機關
寫在正文的下面偏右處,又稱落款。發文機關一般要寫全稱。也可蓋印,不寫發文機關。機關印章蓋在公文末尾年月日的中間,作為發文機關對公文生效的憑證。
5、發文日期
公文必須註明發文日期,以表明公文從何時開始生效。發文日期位於公文的末尾、發文機關的下面並稍向右錯開。發文日期必須寫明發文日期的全稱,以免日後考察時間發生困難。發文日期一般以領導人簽發的日期為准。 一般以領導人最後簽發的日期為准,經會議討論通過的決議、決定等以會議通過的日期為准。應用阿拉伯數字編寫成文日期,如2013年7月9日,成文日期在正文之下一般空2行、右邊空4個字,用3號仿宋體排印,發文單位署名在成文日期上一行和日期居中對齊。
6、抄送單位
是指需要了解此公文內容的有關單位。一般均用上下兩條線隔開,抄送指除主送機關以外的其他需要告知公文內容(需要執行或知曉內容)的上級、下級和無隸屬關系的機關,應當用全稱或規范化簡稱、統稱。 抄送機關名稱標注在印製版記上方,主題詞下方,用橫線把主題詞和印製版記隔開,抄送機關名稱前加「抄送」2字用3號仿宋體字左邊空1字排字,後標全形冒號。抄送機關名稱之間用頓號或逗號隔開,末尾用句號。一行不夠用二行,二行與冒號後對齊。
7、文件版頭
正式公文一般都有版頭,標明是哪個機關的公文。版頭以大紅套字印上「××××××(機關)文件」,下面加一條紅線(黨的機關在紅線中加一五角星)襯托。
8、公文編號
一般包括機關代字、年號、順序號。如:「國發〔1997〕5號」,代表的是國務院一九九七年第五號發文。「國發」是國務院的代字,「〔1997〕」是年號,(年號要使用方括弧「〔〕」),「5號」是發文順序號。幾個機關聯合發文的,只註明主辦機關的發文編號。編號的位置:凡有文件版頭的,放在標題的上方紅線與文頭下面的正中位置;無文件版頭的,放在標題下的右側方。編號的作用:在於統計發文數量,便於公文的管理和查找;在引用公文時,可以作為公文的代號使用。
9、簽發人
許多文件尤其是請示或報告,需要印有簽發人名,以示對所發文件負責。簽發人應排在文頭部分,即在版頭紅線右上方,編號的右下方,字體較編號稍小。一般格式為「簽發人:×××」。
10、機密等級
機密公文應根據機密程度劃分機密等級,分別註明「絕密」、「機密」、「秘密」等字樣。機密等級由發文機關根據公文內容所涉及的機密程度來劃定,並據此確定其送遞方式,以保證機密的安全。密級的位置:通常定格標在版心右上角第一行。機密公文還要按份數編上號碼,印在文件版頭的左上方,以便查對、清退。
11、緊急程度
這是對公文送達和輸時限的要求,分為「急件」、「緊急」、「特急」幾種。標明緊急程度是為了引起特別注意,以保證公文的時效,確保緊急工作問題的及時處理。緊急程度的標明,通常也是放在標題左上方的明顯處。
12、閱讀范圍
根據工作需要和機密程度,有些公文還要明確其發送和閱讀范圍,通常寫在發文日期之下,抄報抄送單位之上偏左的地方,並加上括弧。如:「(此件發至縣團級)」。行政性、事務性的非機密性公文,下級機關對上級機關的行文,都不需特別規定閱讀范圍。
13、附件
這是指附屬於正文的文字材料,它也是某些公文的重要組成部分。附件不是每份公文都有,它是根據需要一般作為正文的補充說明或參考材料的。公文如有附件,應當在正文之後 、發文機關之前,註明附件的名稱和件數,不可只寫「附件如文」或者只寫「附件×件」。
置於主件之後,另起一頁開始排印,與主件裝訂在一起。 公文如有附件,要在正文最後一行後空1行的左側空2個字,用3號仿宋體字排印「附件」2字後標全形冒號和附件名稱。如有2個以上附件,用阿拉伯數字依次標注序號。附件名稱長需要回行時,應當與附件名稱的文字對齊序號後面用小圓點。 例如「附件:1.XXXXXXXXXX」 附件的首頁左上角頂格用3號黑體字排印「附件」2字及附件的順序號。黨委僅用"附",十五、其他。公文文字一般從左至可橫寫、橫排。擬寫、謄寫公文,一律用鋼筆或毛筆,嚴禁使用圓珠筆和鉛筆,也不要復寫。公文紙一般用16開,在左側裝訂。
14、印章
除「會議紀要」和以電報形式發出的公文外,均應加蓋發文機關的印章。印章距正文2mm―4mm居中壓成文日期。當印章下弧無文字時,採用下套方式,即僅以下弧線壓在成文日期上;當印章下弧有文字時,採用中套方式,即印章的中心線壓在成文日期上。
15、印製版記
公文格式三要素
由發文機關名稱、印發日期及兩條橫線組成。印發機關左空1字,印發時間右空1字,用3號仿宋體字排印。印發時間用阿拉伯數字、年份不能簡寫。上行文的,印發日期後接著排印「印」字;下行文平行文的,排印「印發」2字。
公文格式的三要素:標題、正文、版記。
B. 如何擺會議台簽啊,次序如何定類別如何區分有沒有什麼規則
會議主席台座次排列:
一、領導為單數時,主要領導居中,2 號領導在 1 號領導左手位置,3號領導在1號領導右手位置;
二、領導為偶數時,1、2號領導同時居中,2號領導依然在1號領導左手位置,3號領導依然在1號領導右手位置。
註:切記要這是站在主席台上,面向觀眾席的擺法。面向主席台則相反。
按照國際慣例,會議和活動以「右手邊為上為主為大,左手邊為下為次為小;距離主位越近其席次和席位就越高,距離主位越遠其席次和席位就越低。
(2)文件夾背簽多長多寬擴展閱讀
禮儀內容:
座次排定
1、環繞式。就是不設立主席台,把座椅、沙發、茶幾擺放在會場的四周,不明確座次的具體尊卑,而聽任與會者在入場後自由就座。這一安排座次的方式,與茶話會的主題最相符,也最流行。
2、散座式。散座式排位,常見於在室外舉行的茶話會。它的座椅、沙發、茶幾四處自由地組合,甚至可由與會者根據個人要求而隨意安置。這樣就容易創造出一種寬松、愜意的社交環境。
3、圓桌式。圓桌式排位,指的是在會場上擺放圓桌,請與會者在周圍自由就坐。圓桌式排位又分下面兩種形式:一是適合人數較少的,僅在會場中央安放一張大型的橢圓形會議桌,而請全體與會者在周圍就坐。二是在會場上安放數張圓桌,請與會者自由組合。
4、主席式。這種排位是指在會場上,主持人、主人和主賓被有意識地安排在一起就坐。
發言禮儀
1、會議發言有正式發言和自由發言兩種,前者一般是領導報告,後者一般是討論發言。正式發言者,應衣冠整齊,走上主席台應步態自然,剛勁有力,體現一種成竹在胸、自信自強的風度與氣質。發言時應口齒清晰,講究邏輯,簡明扼要。如果是書面發言,要時常抬頭掃視一下會場,不能低頭讀稿。旁若無人。發言完畢,應對聽眾的傾聽表示謝意。
2、自由發言則較隨意,應要注意,發言應講究順序和秩序,不能爭搶發言;發言應簡短,觀點應明確;與他人有分歧,應以理服人,態度平和,聽從主持人的指揮,不能只顧自己。
3、如果有會議參加者對發言人提問,應禮貌作答,對不能回答的問題,應機智而禮貌地說明理由,對提問人的批評和意見應認真聽取,即使提問者的批評是錯誤的,也不應失態。
C. 書簽常用的尺寸是多少
書簽常用的尺寸是2.5x10、4.5x9cm、6x12cm
書簽畫面隨意,取材廣泛,哪怕是一張用過的火車票、飛機票都可以當作書簽,除圖面內容外,藝術化的書簽也常在材料和造型上有所創新。書簽比折書等記頁碼方式更方便,對書的損壞度更低,是很好的一種記頁碼方式。
書簽文化
在台灣,買書附送書簽是悠遠的文化。台灣一些著名書店如南一書局、敦煌書局、三民書局、墊腳石文化書店、天龍書局都會提供書簽,讓顧客免費索取;
書簽來源大多由書店(如:三民書局、敦煌書局)或出版社(如:大都會文化、耕林出版社、知遠文化、東方出版社、Ink出版社)自行印製,書簽正面或背面通常印有書局或出版社的名稱和地址,以及新書的微縮圖片廣告,有些書簽反面印製功課表或是月歷,提升書簽用途。
台灣一些傳統書店如南一書局的櫃台小姐在將書裝袋時,會再放進一至兩枚紙書簽,讓顧客倍感貼心。
D. 標准信紙尺寸是多少
信紙標准尺寸規格有以下幾種:
大16開 21×28.5cm ;正16開 19×26cm;
大32開 14.5×21cm ;正32開 13×19cm;
大48開 10.5×19cm ;正48開 9.5×17.5cm;
大64開 10.5×14.5cm ;正64開 9.5×13cm。
信封常用紙張:70克/80克/100克/120克/140克/ 膠版紙,特種紙,70克/80克/100克/120克/牛皮紙。
現在國內標准信封尺寸( GB/T1416-2003 )的資料:
B6 176* 125mm 與現行 3 號信封一致
DL 220* 110mm 與現行 5 號信封一致
ZL 230 *120 mm 與現行 6 號信封一致
C5 229* 162mm 與現行 7 號信封一致
C4 324* 229mm 與現行 9 號信封一致
(4)文件夾背簽多長多寬擴展閱讀
國際信封格式標准
C6 162* 114 mm新增加國際規格
B6 176 *125mm 與現行 3 號信封一致
DL 220* 110mm 與現行 5 號信封一致
ZL 230* 120mm 與現行 6 號信封一致
C5 229* 162mm 與現行 7 號信封一致
C4 324* 229 mm 與現行 9 號信封一致
1、信封一律採用橫式,封舌應在信封正面的右邊或上邊,國際信封的封舌應在信封正面的上邊。
2、B6、DL、ZL號國內信封應選用不低於80g/m2的B等信封用紙I、Ⅱ型;C5、C4號國內信封應選用不低於100g/m2的B等信封用紙I、Ⅱ型;國際信封應選用不低於100g/m2的A等信封用紙I、Ⅱ型。
3、信封正面左上角的郵政編碼框格顏色為金紅色,色標為PANTONE1795C。
4、信封正面左上角距左邊90mm,距上邊26mm的范圍為機器閱讀掃描區,除紅框外,不得印任何圖案和文字。
5、信封正面離右邊55mm~160mm,離底邊20mm以下的區域為條碼列印區,應保持空白。
6、信封的任何地方不得印廣告。
7、信封上可印美術圖案,並位置在正面離上邊26mm以下的左邊區域,佔用面積不得超過正面面積的18%。超出美術圖案區的區域應保持信封用紙原色。
E. 第二代身份證的標准尺寸是多少啊
標准尺寸為:長度85.6mm,寬度54mm,厚度0.9mm。
2004年3月29日起,中國大陸正式開始為居民換發內置非接觸式IC卡智能晶元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證,二代身份證表面採用防偽膜和印刷防偽技術,使用個人彩色照片,並可用機器讀取數字晶元內的信息。
防偽技術
第一代:聚酯膜塑封,後期使用激光圖案防偽。
第二代:身份證是非接觸式IC晶元卡,有定向光變色「長城」圖案、防偽膜、光變光存儲「中國CHINA」字樣、縮微字元串「JMSFZ」(漢語拼音:JūMínShēnFènZhèng,居民身份證)、紫外燈光顯現的熒光印刷「長城」圖案等防偽技術。
非接觸式IC晶元
第二代身份證內藏非接觸式IC晶元,可近距離讀取內里資料,應用包括在火車站自動取票機自助取票等等。
F. 會議背簽 是什麼怎麼做
就是椅背簽(椅背貼),上面有參會者名字,貼在椅子背後,讓參會者知道自己該坐在哪裡。一般使用會議主視覺延展設計。
G. 文件排版標准(緊急求援)
國務院辦公廳秘書局編
二000年十一月
1 范圍
本范圍規定了國家行政機關公文通用的紙張要求、印製要求、公文中各要素排列和標識規則。
本標准適用於國家各級行政機關制發的公文。其他機關公文可參照執行。使用少數民族文字印製的公文,其格式可參照本標准按有關規定執行。
2 引用標准
下列標准所包含的條文,通過在本標准中引用而構成為本標準的條文。本標准出版時,所示版本均為有效。所有標准都會被修訂,使用本標準的各方應探討使用下列標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148-1997 印刷、書寫和繪圖紙幅面尺寸
3 定義
本標准採用下列定義。
3.1 字 word
標識公文中橫向距離的長度單位。一個字指一個漢字所佔空間。
3.2 行 line
標識公文中縱向距離的長度單位。本標准以3號字高度加3號字高度7/8倍的距離為一基準行;公文標准以2號字高度加2號字高度7/8倍的距離為一基準行。
4 公文用紙主要技術指標
公文用紙一般使用紙張定量為60g/m2-80g/m的膠紙印刷紙或復寫紙。紙張白度為85%—90%,橫向耐折度≥15次,不透明度≥85%,PH值為7.5—9.5。
5 公文用紙幅面及版面尺寸
5.1 公文用紙幅面尺寸
公文用紙張採用GB/T 148中規定的A4型紙,其成品幅面尺寸為:210mm×297mm,尺寸的允許偏差見GB/T 148。
5.2 公文頁邊與版心尺寸
公文用紙天頭(上白邊)為:37mm±1mm
公文用紙訂口(左白邊)為:28 mm±1mm
版心尺寸為:156 mm×225mm(不含頁碼)
6 公文中圖文的顏色
未作特殊說明公文中圖文的顏色均為黑色。
7 排版規格與印裝要求
7.1 排版規格
正文用3號仿宋體字,文中如有小標題可用3號小標宋體字或黑體字,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個字。
7.2 製版要求
版面干凈無底灰,字跡清楚無斷劃,尺寸標准,版心不斜,誤差不超過1mm。
7.3 印刷要求
雙面印刷;頁碼套正,兩面誤差不得超過2mm。黑色油墨應達到色譜所標BL100%,紅色油墨應達到色譜所標Y80%,M80%。印品著墨實、均勻;字面不花、不白、無斷劃。
7.4 裝訂要求
公文應左側裝訂,不掉頁。包本公文的封面與書芯不脫落,後背平整、不空。兩頁頁碼之間誤差不超過4mm。騎馬訂或平訂的訂位為兩釘釘鋸外訂眼距書芯上下各1/4處,允許誤差±4mm。平訂釘鋸與書 間的距離為3mm~5mm;無壞釘、漏釘、重釘,針腳平伏牢固;後脊不可散頁明訂。裁切成品尺寸誤差±1mm,四角成90度,無毛茬或缺損。
8 公文中各要素標識規則
本標准將組成公文的各要素劃分為眉首、主體、版記三部分。
置於公文首頁紅色反線(寬度同版心,即156mm)以上的各要素統稱眉首;置於紅色反線(不含)以下至主題詞(不含)之間的各要素統稱主體;置於主題詞以下的各要素統稱版記。
8.1 眉首
8.1.1 公文份數序號
公文份數序號號是將同一文稿印製若干份時每份公文的順序
編號。如需標識公文份數序號,用阿拉伯數碼頂格標識在版心左上角第1號。
8.1.2 秘密等級和保密期限
如需標識秘密等級,用3號黑體字,頂格標識在版心右上角
第1行,兩字之間空1字;如需同時標識秘密等級和保密期限,用3號黑體字,頂格標識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秘密等級和保密期限之間用」★」隔開。
8.1.3 緊急程度
如需標識緊急程度,用3號黑體字,頂格標識在版心右上角
第1行,兩字之間空1字;如需同時標識秘密等級和緊急程度,秘密等級頂格標識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如需標識秘密等級,用3號黑體字,頂格標識在版心右上角第1行,緊急程度頂格標識在版心右上角第2行。
8. 1。4 發文機關標識
由發文機關全稱或規范化簡稱後加」文件」組成;對一些特定
的公文可只標識發文機關全稱或規范化簡稱。發文機關標識上邊緣至版心上邊緣為25mm。對於上報的公文,發文機關標識上邊緣至版心上邊緣為80mm。如需標識公文份數序號、秘密等級和保密期限以及緊急程度,可在發文機關標識上空2行向下依次標識(見圖三)。
發文機關標識推薦使用小標宋體字,用紅色標識。字型大小由發文機關以醒目美觀為原則酌定,但一般應小於22 mm×15mm(高×寬)。
聯合行文時應使主辦機關名稱在前,「文件」二字置於發文機關名稱右側,上下居中排布;如聯合行文機關過多,必須保證公文首頁顯示正文。
8.1.5 發文字型大小
發文字型大小由發文機關代字、年份和序號組成。發文機關標識
下空2行,用3號仿宋體字,居中排布;年份、序號用阿拉伯數碼標識;年份應標全稱,用六角「[ ]」括入;序號不編虛位(即1不編為O01),不加「第」字。
發文機關之下4mm處印一條與版心等寬的紅色反線。
8.1.6 簽發人
上報的公文需標識簽發人姓名,平行排列於發文字型大小右側。發文字型大小居左空1字,簽發人姓名居右空1字;簽發人用3號仿宋體字,簽發人後標全形冒號,冒號後用3號楷體字標識簽發人姓名。
如有多個簽發人,主辦單位簽發人姓名置於第1行,其他簽
支人姓名從第2行起在主辦單位簽發人姓名之下按發文機關順序
依次順排,下移紅色反線,應使發文字型大小與最後一個簽發人姓名
處在同一行並使紅色反線與之的距離為4mm。
8.2 主體
8.2.1 公文標題
紅色反線下空2行,用2號小標宋體字,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時,要做到詞意完整,排列對稱,間距恰當。 8.2.2 主送機關
標題下空1行,左側頂格用3號仿宋體字標識,回行時仍頂格;最後一個主送機關名稱後標全形冒號。如主送機關名稱過多而使公文首頁不能顯示正文時,應將主送機關名稱移至版記中的主題詞之下、抄送之上,標識方法同抄送。
8.2.3 公文正文
主送機關名稱下l行,每自然段左空2字,回行頂格。數字、年份不能回行。
8.2.4 附件
公文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l行左空2字用3號仿字體字標識「附件」,後標全形冒號和名稱。附件如有序號使用阿拉伯數碼 (如「附件:1.×××××」);附件名稱後不加標點符號。附件應與公文正文一起裝訂,並在附件左上角第l行頂格標識「附件」,有序號時標識序號;附件的序號和名稱前後標識應一致。如附件與公文正文不能一起裝訂,應在附件左上角第l行頂格標識公文的發文字型大小並在其後標識附件(或帶序號)。
8.2.5 成文日期
用漢字將年、月、日標全;「零」寫為「O」;成文日期的標識位置見8.2.6。
8.2.6 公文生效標識
公文生效標識是證明公文效力的表現形式。它包括發文機關印章或簽署人姓名。公文生效標識有以下兩種情況,一種是單一發文機關如何標識公文生效標識,另一種是聯合行文的機關如何標識公文生效標識。
8.2.6.1 單一發文印章
單一機關制發的公文在落款處不署發文機關名稱,只標識成 文日期。成文日期右空4字;加蓋印章應上距正文l行之內,端正、居中下壓成文時間,印章用紅色。
當印章下弧無文字時,採用下套方式,即僅以下弧壓在成文日期上;
當印章下弧有文字時,採用中套方式,即印章中心線壓在成文日期上。
8.2.6.2 聯合行文印章
當聯合行文需加蓋兩個印章時,應將成文日期拉開,左右各空7字;主辦機關印章在前;兩個印章均壓成文日期,印章用紅色。只能採用同種加蓋印章方式,以保證印章排列整齊。兩印章間互不相交或相切,相距不超過3MM。
當聯合行文需加蓋3個以上印章時,為防止出現空白印章,應將各發文機關名稱(可用簡稱)按加蓋印章順序排列在相應位置,並使印章加蓋或套印在其上。主辦機關印章在前,每排最多排3個印章,兩端不得超出版心;最後一排如餘一個或兩個印章,均居中排布;印章之間互不相交或相切;在最後一排印章之下右空2字標識成文時間。
8.2.6.3 特殊情況說明
當公文排版後所剩空白處不能容下印章位置時,應採取調整行距、字距的措施加以解決,務使印章與正文同處一面,不得採取標識「此頁無正文」的方法解決。
8.2.7 附註
公文如有附註,用3號仿宋體字,居左空2字加圓括弧標識在成文日期下1行。
8.3 版記
8.3.1 主題詞
「主題詞」用3號黑體字,居左頂格標識,後標全形冒號;詞目用3號小標宋體字;詞目之間空1字。
8.3.2 抄送機關
公文如有抄送機關,在主題詞下l行;左右各空1字,用3號仿宋體字標識「抄送」,後標全形冒號;抄送機關間用逗號隔開,回行時與冒號後的抄送機關對齊;在最後一個抄送機關後標句號。如主送機關移至主題詞之下,標識方法同抄送機關。
8.3.3 印發機關和印發日期
位於抄送機關之下(無抄送機關在主題詞之下)佔l行位置;用3號仿宋體字。印發機關左空l字,印發日期右空1字。印發日期以公文付印的日期為准,用阿拉伯數碼標識。
8.3.4 版記中的反線
版記中各要素之下均加一條反線,寬度同版心。
8.3.5 版記的位置
版記應置於公文最後一面(封四),版記的最後一個要素置於最後一行。
9 頁碼
用4號半形白體阿拉伯數碼標識,置於版心下邊緣之下一行,
數碼左右各放一條4號一字線,一字線距版心下邊緣7mm。單頁碼居右空l字,雙頁碼居左空1字。空白頁和空白頁以後的頁不標識頁碼。
10 公文中表格
公文如需附表,對橫排A4紙型表格,應將頁碼放在橫表的左側,單頁碼置於表的左下角,雙頁碼置於表的左上角,單頁碼表頭在訂口一邊,雙頁碼表頭在切口一邊。
公文如需附A3紙型表格,且當最後一頁為A3紙型表格時,封三、封四(可放分送,不放頁碼)應為空白,將A3紙型表格貼在封三前,不應貼在文件最後一頁(封四)上。
11 公文的特定格式
11.1 信函式格式
發文機關名稱上邊緣距上頁邊的距離為30mm,推薦用小標宋體字,字型大小由發文機關酌定;發文機關全稱下4mm處為一條武文線 (上粗下細),距下頁邊20mm處為一條文武線(上細下粗) ,兩條線長均為170mm。每行居中排28個字。首頁不顯示頁碼。發文機關名稱及雙線均印紅色。發文字型大小置於武文線下1行版心右邊緣頂格標識。發文字型大小下空l行標識公文標題。如需標識秘密等級或緊急程度,可置於武文線下l行版心左邊緣頂格標識。兩線之間其他要素的標識方法從本標准相應要素說明。
11.2 命令格式
命令標識由發文機關名稱加「命令」或「令」組成,用紅色小標宋體字,字型大小由發文機關酌定。命令標識上邊緣距版心上邊
緣20mm,下邊緣空2行居中標識令號;令號下空2行標識正文;
正文下空1行右空4字標識簽發人簽名章,簽名章左空2字標識簽發人職務;聯合發布的命令或令的簽發人職務應標識全稱。在簽發人簽名章下空1行右空2字標識成文日期。其他要素從本標准相關要素說明。
11.3 會議紀要格式
會議紀要標識由「××××××會議紀要」組成。其標識位
置同8.l.4,用紅色小標宋體字,字型大小由發文機關酌定。會議紀要不加蓋印章。其他要素從本標准相關要素說明。
12 式樣
A4型公文用紙頁邊及版心尺寸見圖1;公文首頁版式見圖2;
上報公文首頁版式見圖3;公文末頁版式見圖4;聯合行文公文末
頁版式1見圖5;聯合行文公文末頁版式2見圖6。
(摘自中國標准出版社《國家行政機關
公文格式》GB/T9704一1999)
附件:條文釋義
1 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國家行政機關公文通用的紙張要求、印製要求、公文中各要素排列順序和標識規則。
本標准適用於國家各級行政機關制發的公文。其他機關公文可參照執行。
使用少數民族文字印製的公文,其格式可參照本標准按有關規定執行。
本章規定了標準的內容範圍、適用范圍和特定范圍。
(1)內容範圍
內容範圍只涵蓋國家行政機關公文(以下簡稱「公文」)格式中的紙張要求、印製要求、公文各要素的排列順序和標識規則,並不是公文格式的全部范圍。對公文格式的完整要求應是把《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中對公文格式的要求與本標准結合起來學習。
(2)適用范圍
本標准適用於國家各級行政機關的公文,其他機關、企事業單位的公文可參照執行。所謂參照執行的含義是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執行。
(3)特定范圍
《辦法》規定,少數民族自治地區公文可以同時使用少數民 族文字。由於少數民族文字的字體、字型和書寫習慣與漢字不同,執行本標准在某些地方可參照本標准另行規定。
2 引用標准
GB/T 148—1997 印刷、書寫和繪圖紙幅面尺寸
在本標准中引用的國家標准GB/T 148—1997《印刷、書寫和繪圖紙幅面尺寸》,主要規定了印刷、書寫和繪圖紙的幅面尺寸,在一般的公文用紙中,主要是採用印刷紙和書寫紙。由於該標準是根據國際標准ISO 218等同採用過來的,因此其中的紙張幅面尺寸完全與國際標准一致。在A系列紙型中,公文用紙的紙型為A4型,即幅面尺寸為210mm×297mm,並規定各裁邊的誤差為土 3mm。因此GB/T 9704一1999《國家行政機關公文格式》中規定的公文用紙幅面尺寸的依據就是GB/T 148—1997《印刷、書寫和繪圖紙幅面尺寸》。
3 定義
本標准採用下列定義。
3.1 字 Word
標識公文中橫向距離的長度單位。一個字指一個漢字所佔空間。
3.2 行 line
標識公文中縱向距離的長度單位。本標准以3號字高度加3號字高度7/8倍的距離為一基準行;公文標題以2號字高度加2號字高度7/8倍的距離為一基準行。
在本標准中為確定公文中各項要素的位置,就需要對公文的縱向和橫向的定位給出統一的規定。為此,對於公文的橫向描述形式就是「字」,縱向描述就是「行」。在這兩項定義中,「字」指的就是漢字的橫向距離。一「行」的概念(除2號標題外)指的是3號字高度加其7/8倍的距離。因此在標准中所指的一行就是一個固定的數量單位。由這兩個定義可以把公文中橫縱坐准確地將公文中的任何一個要素加以定位。
4 公文用紙主要技術指標
公文用紙一般使用紙張定量為60g/m一80g/m2的膠版印刷紙或復印紙。紙張白度為85%一90%,橫向耐折度≥15次,不透明度≥85%,pH值為7.5—9.5。
由於公文的特殊地位,一方面要考慮其外觀嚴肅、莊重,另一方面更要考慮其頻繁使用和作為檔案長期保存的要求,因此對公文用紙的技術指標必須作出相應的規定。
公文用紙的質量為60g/M2—80g/m2的膠版印刷紙或復印紙,是綜合考慮了公文用紙的經濟性和美觀性。經濟條件相對差一些的單位可以採用紙張質量不低於60g/m2的膠版印刷紙,一般公文用紙可以採用70g/m2的膠版印刷紙。對於一些使用高檔印製設備的單位可以採用紙張質量不高於80g/m2的膠版印刷紙或復印紙。這種相對靈活的規定避免了一刀切的做法,各使用單位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具體掌握,只要不低於下限或不高於上限均是符合標準的。
公文用紙紙張白度是根據與A等書寫紙和膠版印刷紙相關的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關於紙張白度的指標,進行分析總結得來的。紙張白度如果過低,看上去紙張較黑,如同報紙一般,很不莊重;紙張白度過高,反光度加大,看上去晃眼,特別是在晚間,紙張白度過高,對視力影響很大,時間長了很不舒服。
橫向耐折度≥15次是為了保證公文用紙的紙張不能太脆,必須保證一定的柔韌性。因為很多公文需要在較多的層次傳閱流轉,如果公文用紙過脆,沒看幾次紙張就發生斷裂,使公文不能完整地保存,將直接影響公文效力的發揮。
不透明度≥85%是為了保證公文不使用透明度過高的紙張。如果公文用紙的透明度過高,在正反兩面所印的文字就會出現相互洇透,看上去文字很花很亂,導致印製質量不高,影響公文的閱示傳看。這也是公文用紙的一項重要指標。
pH值為7.5—9.5是根據國家檔案局制定的行業標准DA/T 11一1994《文件用紙耐久性測試法》中的相關規定確定的。
這項行業標准規定,存檔時間在200年以上的一般耐久紙,其用紙的pH值應為7.5—9.5。出於公文將作為檔案長期保存和使用的需要,因此有必要對此項指標加以規定。
5 公文用紙幅面及版面尺寸5.1 公文用紙幅面尺寸公文用紙採用GB/T 148中規定的A4型紙,其成品幅面尺寸為:210mm×297mm,尺寸的允許偏差見GB/T 148。
5.2 公文頁邊與版心足寸
公文用紙天頭(上白邊)為:37mm±lmm
公文用紙訂口(左白邊)為:28mm±1mm
版心尺寸為:156mm×225mm(不含頁碼)
本標准改變了我國公文用紙長期以來一直沿用的16開型,而將公文用紙的幅面尺寸改為國際標准紙型A4型。作出這項規定應該說是在進行大量調查研究和對改變公文用紙紙型將對我國相應工業系統產生何種影響作調查和分析的基礎上得出的。
作出這項重大改變主要是基於以下三方面的考慮:
(1)採用國際標准已成為國際范圍公文用紙的普遍趨勢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早在1975年就制定了書寫紙(書寫用紙即日常的辦公用紙)的規格標准,即ISO 262:1975,其主要內容就是規定了書寫用紙的規格為A4型 (2l0mm×297mm)。這種紙型由於充分考慮了人體工效的作用,即可容納較多的信息,又大小適中,讓使用者感覺比較舒適。目前常用的復印機、列印機、計算機、傳真機等基本上是以A4型標准作為基本紙型的。
鑒於A4型紙是國際標準的紙型,因此得到各國和各國際組織的廣泛應用,其公文用紙大多是採用A4型紙。國際會議也無一不是採用A4型紙作為會議文件用紙。在修訂該標準的過程中,修訂工作小組專門對許多國家和國際組織正式公文的公文用紙情況進行了調查,在所收集到的公文範例中,無一不是採用A4型紙作為公文用紙。
(2)我國已基本具備採用國際標准A4型公文用紙的條件
我國在1987年和1988年分別等效ISO 6716和ISO 216制定了我國國家標准GB/T 788和GB/T 148。但考慮到我國的實際情況,在這兩項標准中,還規定了我國自己的標准16開型。隨著國際標准A4型的普及,各國普遍將A4型紙作為公文用紙和書寫用紙,同時各種辦公自動化設備具備處理A4型紙的功能,使A4型紙在我國作為書寫紙和圖書雜志用紙已是大勢所趨。為此GB/T 148和GB/T 788已作了修訂,明確規定國際標准A系列作為書寫紙和圖書雜志開本尺寸,這也為我國公文用紙採用國際標准A4型,使我國公文用紙與國際標准接軌奠定了基礎。
(3)淘汰16開型紙的必要性及基本條件分析
長期以來,我國在公文用紙方面一直沿用16開型。這種紙型標准實際是日本早期用的標准。現今日本已不再使用該種紙型。
用這種紙型印製的公文承載有效信息量小,不利於與各國政府或國際組織進行公文交往。16開型紙作為公文用紙還有一個弊端是其本身無統一規格,還有用B5型紙與l 6開型紙混用的。紙型規格的不一,導致有的政府文件的前後頁大小不一,公文質量受到影響,也不嚴肅。而國際標准A4型規格比較嚴格,無論在哪裡
買到的A 4型紙其誤差不會超過lmm,可保證文件用紙紙型的統一。因此淘汰l 6開型公文用紙紙型,採用國際標准A4型作為
公文用紙是十分必要的。
將公文用紙由l 6開型改為國際標准A4型,是我國公文用紙的一場革命性轉變。從目前了解到的情況看,我國的印刷設備製造企業已完全能夠生產製造符合國際標准A系列的印刷設備,並將逐步淘汰舊式生產設備。而且目前使用中的復印機、列印機、輕印刷機,絕大部分都是以A4型作為基本紙型,很多政府部門的文印設備也逐步進行了更新,可以印製A4型公文。
目前,淘汰16開型紙,採用A4型紙作為公文用紙的時機已經基本成熟。所以在《國家行政機關公文處理辦法》和《國家行政機關公文格式》國家標准中都明確規定公文用紙規格一般採用國際標准A4型。
6 公文中圖文的顏色
未作特殊說明公文中圖文的顏色均為黑色。
公文在一般情況下,除了發文機關標識、眉首的反線和發文機關印章為紅色外,其餘部分均為黑色。為避免在本標准後面各章條的敘述重復,在此作總體規定。
7 排版規格與印製裝訂要求
7.1 排版規格
正文用3號仿宋體字,文中如有小標題可用3號小標宋體字或黑體字,一般每面排22行,每行排28個字。
7.2 製版要求
版面干凈無底灰,字跡清楚無斷劃,尺寸標准,版心不斜,誤差不超過lmm。
7.3 印刷要求
雙面印刷;頁碼套正,兩面誤差不得超過2mm。黑色油墨應達到色譜所標BLl00%,紅色油墨應達到色譜所標Y80%,M80%。印品著墨實、均勻;字面不花、不白、無斷劃。
7.4 裝訂要求
公文應左側裝訂,不掉頁。包本公文的封面與書芯不脫落,後背平整、不空。兩頁頁碼之間誤差不超過4mm。騎馬訂或平訂的訂位為兩釘釘鋸外訂眼距書芯上下各l/4處,允許誤差±4mm。平訂釘鋸與書脊間的距離為3mm一5mm;無壞釘、漏釘、重釘,釘腳平伏牢固;後背不可散頁明訂。裁切成品尺寸誤差±lmm,四角成90度,無毛茬或缺損。
長期以來,我們的公文缺乏一個較為系統的印刷和裝訂規范。因此一些公文在印製和裝訂時由於不知道或不清楚有哪些統一要求,使得公文印製和裝訂不規范,質量差,也不嚴肅。所以在修訂標准時將公文印製和裝訂的要求規定下來,主要目的是使從事公文印製和裝訂的同志能夠清楚了解怎樣印製和裝訂公文才是符合國家行業標準的。
(1)在標准中給出排版規格是保證公文行數和字數的統一。此規定,是為解決上述經常出現的問題而採取的必要措施。在正常一面滿排公文正文的情況下,應按照這一規定執行。但如果遇到下一面將有可能出現空白頁時,就需要調整某一面的字數和行數,以保證下一面有公文的正文內容。這種情況就屬特殊情況。所以在標准中規定的一般情況是相對特殊情況而言的。
(2)在標准中給出製版要求,是保證採用製版印製公文的部門在製版過程中能夠有一可操作的規定,以保證公文印製質量,減少不合格公文的出現。
(3)在標准中給出印刷要求,是保證公文在印刷過程中的質量控制。關於印刷製品的質量標準是有很多指標的,在此標准中僅給出最基本和最通用的一些印刷技術指標;這些指標只要認真對待是很容易實現的。值得提出的是,為使今後公文在油墨的色譜上能夠基本達到一致,在標准中給出了黑色油墨和紅色油墨的色譜指標,只要按標准中給出的油墨色譜來印製公文,就可以基本保證公文的顏色的相對一致。
(4)在標准中給出裝訂要求,是保證公文在裝訂過程中的質量控制。由於公文的特殊作用和為保證公文的長期保存,對公文在裝訂方面作出統一規定是十分必要的。在我們的調查中發現,一些公文在裝訂時不規范,散頁明訂的現象普遍,壞釘現象時有發生,釘鋸的釘位也很不規范,因而導致公文掉頁現象出現,直接影響公文的完整性。本標准將公文的裝訂要求加以規定,就是對形成公文的最後一道工序嚴格把關,以保證公文的質量。
8 公文中各要素標識規則
本標准將組成公文的各要素劃分為眉首、主體、版記三部分。 置於公文首頁紅色反線(寬度同版心,即156mm)以上的各要素統稱眉首;置於紅色反線(不含)以下至主題詞(不含)之間的各要素統稱主體;置於主題詞以下的各要素統稱版記。
本標准將公文各要素劃分為眉首、主體、版記三部分,是採用了具有多年從事公文處理工作實踐經驗的同志的建議而確定的。其中「眉首」、「版記」兩個概念在公文印製行業已多年使用,「主體」是本標准提出的新概念。之所以這樣劃分,是為敘述方
便,更重要的是這三個部分各有其特點,具有相對的獨立性,界
限比較明顯。眉首的特點是位置相對固定,掌握了本標准對眉首
所合各要素位置的規定,就可以設計文件的「紅頭」部分(具體設計方法後文介紹)。
主體的特點是位置經常變動,依公文內容的長短而定。由於
公文實質性的內容均在此部分,稱之為「主體」有其道理。
版記的特點是位置要依公文主體的構成而定。由於按本標準的規定公文要雙面印刷,版記的位置有一個位於哪一面的問題; 如果公文有附件,版記還有一個是放在正文後還是放在附件之後的問題。因此版記有必要作為一個單獨部分加以敘述。
用一個形象的比喻,眉首可稱之為公文的「頭」,主體稱之為公文的「身」,版記稱之為公文的「腳」。把公文各要素分為「頭」、 「身」、「腳」三部分,既便於從總體上掌握其聯系,又便於對其進行「解剖」,掌握其區別。這是本標准對公文結構劃分提出的新觀點,也是本標准在結構上的最大特點。
8.1 眉首
8.1.1 公文份數序號
公文份數序號是將同一文稿印製若干份時每份公文的順序編
號。如需標識公文份數序號,用阿拉伯數碼頂格標識在版心左上
角第l行。
並不是所有的公文都需要編制份數序號。《辦法》規定帶有密級的公文要編制份數序號。如果發文機關認為有必要,也可對
不帶密級的公文編制份數序號,如國務院文件都編有份數序號。
編份數序號的目的是准確掌握公文的印製份數和分發范圍和對象。當文件需要收回保管或銷毀的時候,就可以對照份數序號掌
握其是否有遺漏或丟失。發文機關根據份數序號可以掌握每一份
公文的去向。因此,發文機關在發文和收文機關在收文時,都要
登記份數序號。
本標准規定編制份數序號用阿拉伯數碼,對編幾位未作規定。
一般來說,應根據公文的份數來決定編幾位,但至少應不少於兩
位,即「1」編為「01」,如果單編「l」,會使人不知其意,以為是誤印上去的。對份數序號,有的是用印號機手工在成文上加蓋,有的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