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編程語言倉頡首發,以後是否就不會用英文寫代碼了
我國編程語言倉頡首發,以後肯定就不會用英文寫代碼了,只要開發工具和編譯器可以准確解析編譯中文關鍵字,就可以研發出來的,這只不過是需要一個時間和過程而已,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為了讓中國用上自己的漢字編程,華為發布鴻蒙編程語言『倉頡』,用漢字編程語言。那麼以「倉頡」命名,主要因為中國方塊字、象形字創造者是「倉頡」,有很多人因為這個名字對這門編程語言進行推測的,認為很有可能是純漢字和純中文的編程,假如真的是全漢字,就會解決對很多英語並不熟練的認識。又想入門編程的需求,也有人推測真的是漢字編程,那肯定使用華為方舟編譯器來進行的中文字元的編譯。
4,中文編程語言是封閉的,絕對不是華為世界級高科技公司的主要選擇,與華為愛國與否根本沒有必然聯系,更與我們國家持續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趨勢不合拍!
我以為以上的言論不足以為道,當然還有不同的觀點。但很多人都人認為:我國編程語言倉頡首發,以後就不會用英文寫代碼了。最後我用一個網友的發表的評論作為結束語吧!編程只是用關鍵字遵循一定格式,組織邏輯,為什麼不能用中文?只要開發工具和編譯器可以准確解析編譯中文關鍵字,各種符號和格式,最終解析出來的還是機器碼!為什麼不能用中文?
B. 谷歌AI天氣神算登Nature:30秒模擬22天天氣,效率暴漲10萬倍!
谷歌AI的天氣預測模型NeuralGCM在Nature上發表,確實實現了30秒模擬22天天氣的能力,且效率相比傳統模型暴漲了10萬倍。以下是具體要點:
效率顯著提升:NeuralGCM模型結合了機器學習與物理建模,將計算成本降低至傳統模型的10萬倍,這相當於高性能計算領域25年的進步速度。
預測准確性提高:該模型在215天的天氣預報上超越了最先進的物理模型,且在模擬大氣效率上展現了前所未有的優勢。在1.4°解析度下,其集成模型在515天的氣候預測准確度上超越了現有頂級模型。
解決氣候問題的能力:NeuralGCM不僅能准確模擬地球大氣,還能幫助解決全球變暖引發的一系列氣候問題,如乾旱、洪水和野火季節變化等。
技術革新:通過神經網路學習小尺度天氣變化的物理原理,NeuralGCM避免了物理模型在處理小尺度氣候變化和參數化近似上的局限。其採用的JAX數值求解器和在線優化,使得模型在預測穩定性上有了顯著提升。
模型開源與未來計劃:谷歌團隊已公開NeuralGCM模型的源代碼,鼓勵更多研究者利用這一工具進行氣候研究。未來,谷歌計劃進一步擴展模型,將海洋和碳循環等因素納入,以期實現更全面、准確的氣候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