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椎板切除病灶清除減壓術手術步驟
椎板切除病灶清除減壓術的步驟是這樣的:首先,患者需要採取俯卧位。特別在進行局部麻醉時,應盡量讓患者感到舒適。若在頸椎部位進行手術,需將頭部支架放低,以減少頸椎前凸,便於手術操作。
接下來,切口應沿後正中線縱向進行。若脊柱後突明顯,為了減輕術後瘢痕疼痛,可以採用棘突旁切口。切口的中心位置應以病灶為准,切口長度需根據病變范圍來確定。
在顯露和切除椎板時,需先從棘間韌帶處顯露椎板,或者直接使用棘突剪自棘突根部由下向上順序剪除棘突。黃韌帶的切除應在最下棘突根部的椎板間隙中進行,然後在椎板下方用硬膜剝離器分離硬脊膜。接下來,使用咬骨鉗咬除椎板,逐漸擴大顯露范圍。椎板兩側應切至關節突內側,上下界要超過病變區至正常硬脊膜。切面滲面應用骨臘止血,以保持術野清晰。
清除病灶前,應首先觀察硬脊膜的搏動,確定梗阻位置。如果硬脊膜外有結核性肉芽或纖維瘢痕組織包裹,需先顯露其上下界,使用硬膜剝離器細心將結核性肉芽與硬脊膜分開。接下來,使用鑷子提起剪除。通過上、下兩根神經根之間的空間,使用小刮匙清除側面和前側的病灶。清除一側後再清除對側。在胸椎部位,可結扎、切斷1-2根神經根,以免病灶播散進入蛛網膜下腔。結扎線暫時不剪斷,用於牽開脊髓,以便顯露和清除前側病灶。
病灶清除後,需檢查硬脊膜的搏動是否完全恢復。如果搏動未恢復,應使用導尿管探查上、下椎管,若未見梗阻,但硬脊膜肥厚,或硬脊膜內存在病理改變;或者在椎板切除後,硬脊膜外未見病灶,但硬脊膜搏動受阻不能下傳,此時需考慮脊髓腫瘤或硬脊膜內結核的可能性。在該段脊髓膨大,手指輕輕觸碰到硬結時,上述可能性更大,應切開硬脊膜進行探查處理。
最後,清除病灶和硬脊膜搏動恢復後,用生理鹽水沖洗傷口,並充分止血。病灶內可置入鏈黴素粉劑1g。如果脊柱非常不穩定,可以使用哈氏(Harrington)棒或其他內固定器進行固定,然後按照層次縫合肌肉、筋膜和皮膚。不置引流。這樣的手術流程能夠有效地清除病灶,減輕患者痛苦,同時確保手術區域的穩定性。
脊柱結核並發截癱,做過經肋骨、橫突切除病灶清除減壓術,未見恢復或恢復不滿意,腰椎穿刺奎氏試驗仍有梗阻,CT或MRI檢查症明椎管內仍有病灶,可等待脊柱穩定性恢復後行椎板切除二期病灶清除減壓手術。椎弓結核並發截癱。頸椎結核並發截癱,經前方病灶清除截癱無改善者。但欲經後路達到清除脊髓前方病灶,特別是上頸椎幾乎是不可能的,一般只能作為減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