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燃燒一升柴油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燃燒一升柴油排放1.58x10^6升二氧化碳。其中計算方法如下:按16烷值計算一噸柴油產生二氧化碳,1×192/226×44/12=3.115噸,因為二氧化碳的密度為1.977克/升,所以二氧化碳的體積為V=3.115x10^6/1.977=1.58x10^6升。
柴油產品
復雜烴類(碳原子數約10~22)混合物。為柴油機燃料。主要由原油蒸餾、催化裂化、熱裂化、加氫裂化、石油焦化等過程生產的柴油餾分調配而成。
也可以由頁岩油加工和煤液化製取。分為輕柴油(沸點范圍約180~370℃)和重柴油(沸點范圍約350~410℃)兩大類。廣泛用於大型車輛、鐵路機車、船艦。
B.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有哪些
企業方面:節約用電,節約能源消耗,降低單位產品的能源消耗。各個領域各有不同。同時,使用新型的替代燃料和清潔能源,在生活中,人人都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36項日常生活行為節能減排潛力量化指標
Q U A NMI N J I E N E N G
J I A N PA I S H O U C E
Q U A NMI N J I E N E N G
J I A N PA I S H O U C E
全民節能減排手冊
科學技術部社會發展科技司
中國2 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
編制
1
前 言
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已經成為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
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國家對此高度重視。與此同時,節能減
排與我們每一個公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參與節能減排也是每一位
公民應盡的義務。
為推動全民參與節能減排工作,科技部組織專家開展了《全
民節能減排潛力量化指標》研究。研究工作由「十一五」國家科
技支撐計劃「全球環境變化應對技術研究與示範」重大項目「全
球環境變化人文因素的檢測與分析技術研究」課題組承擔,該研
究成果已於近日通過了專家論證。
該研究選取了百姓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等六個方面的
36 項日常行為,研究了每一項日常行為指標的節能減排潛力。日
常行為指標的選取遵循以下原則:一是量大面廣,二是貼近百姓
生活,三是具有可操作性,四是不降低現有生活水平。研究的結
果表明,個人生活點滴中的節能減排潛力巨大,如果大家都積極
參與,36 項日常生活行為的年節能總量約為7700 萬噸標准煤,相
應減排二氧化碳約2 億噸,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十分顯著。
根據這項研究成果,科技部編制了《全民節能減排手冊——
36 項日常生活行為節能減排潛力量化指標》。希望通過這本手冊的
發布,向全社會宣傳普及節能減排的科學知識和方法,提高全民
的節能減排意識和能力,推動全民參與,提倡崇尚節約、科學文
明的生活方式,形成節約資源、減少污染、保護環境的社會風氣。
2
科學節能,大有技巧,全民減排,貢獻不小。讓我們每一個
公民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點滴著手、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
起,積極參與節能減排,為實現國家的節能減排目標作出自己的
貢獻,共同創造更加節約、更加潔凈、更加文明的可持續的美好
生活。
科學技術部副部長
2007 年8 月
36 項日常生活行為的節能減排潛力
一、衣
1. 少買不必要的衣服
服裝在生產、加工和運輸過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時產
生廢氣、廢水等污染物。在保證生活需要
的前提下,每人每年少買一件不必要的衣
服可節能約2.5 千克標准煤,相應減排二
氧化碳6.4 千克。如果全國每年有2500 萬
人做到這一點,就可以節能約6.25 萬噸標
准煤,減排二氧化碳16 萬噸。
2. 減少住宿賓館時的床單換洗次數
床單、被罩等的洗滌要消耗水、電和洗衣粉,而少換洗一次,
可省電0.03 度、水13 升、洗衣粉22.5 克,相應減排二氧化碳50
克。如果全國8880 家星級賓館
(2002 年數據)採納「綠色客房」
標準的建議(3 天更換一次床單),
每年可綜合節能約1.6 萬噸標准
煤,減排二氧化碳4 萬噸。
2
3. 採用節能方式洗衣
(1)每月手洗一次衣服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洗衣機已經
走進千家萬戶。雖然洗衣機給生活帶來很大的幫
助,但只有兩三件衣物就用機洗,會造成水和電
的浪費。如果每月用手洗代替一次機洗,每台洗
衣機每年可節能約1.4 千克標准煤,相應減排二
氧化碳3.6 千克。如果全國1.9 億台洗衣機都因此
每月少用一次,那麼每年可節能約26 萬噸標准
煤,減排二氧化碳68.4 萬噸。
(2)每年少用1 千克洗衣粉
洗衣粉是生活必需品,但在使用中經常出現浪費;合理使用,
就可以節能減排。比如,少用1 千克洗衣粉,可節能約0.28 千克
標准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0.72 千克。如果全國3.9 億個家庭平
均每戶每年少用1 千克洗衣粉,1 年可節能約10.9 萬噸標准煤,
減排二氧化碳28.1 萬噸。
(3)選用節能洗衣機
節能洗衣機比普通洗衣機節電50%、節水
60%,每台節能洗衣機每年可節能約3.7 千克標准
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9.4 千克。如果全國每年有
10%的普通洗衣機更新為節能洗衣機,那麼每年可
節能約7 萬噸標准煤,減排二氧化碳17.8 萬噸。
3
二、食
4. 減少糧食浪費
「 誰知盤
中餐,粒粒皆辛
苦」,可是現在
浪費糧食的現
象仍比較嚴重。
而少浪費0.5 千克糧食(以水稻為例),可節能約0.18 千克標准煤,
相應減排二氧化碳0.47 千克。如果全國平均每人每年減少糧食浪
費0.5 千克,每年可節能約24.1 萬噸標准煤,減排二氧化碳61.2
萬噸。
5. 減少畜產品浪費
每人每年少浪費0.5 千克豬肉,可節能約0.28 千克標准煤,
相應減排二氧化碳0.7 千克。如果全國平均
每人每年減少豬肉浪費0.5 千克,每年可節
能約35.3 萬噸標准煤,減排二氧化碳91.1
萬噸。
每人少浪費1 斤/年 1 斤 1 斤 1 斤 1 斤
全國每年可減排CO2 61.2 萬噸
4
6. 飲酒適量
(1)夏季每月少喝一瓶啤酒
酷暑難耐,啤酒成了頗受歡迎的飲料,但「喝高了」的事情
時有發生。在夏季的3 個月里平
均每月少喝1 瓶,1 人1 年可節能
約0.23 千克標准煤,相應減排二
氧化碳0.6 千克。從全國范圍來
看,每年可節能約29.7 萬噸標准
煤,減排二氧化碳78 萬噸。
(2)每年少喝0.5 千克白酒
白酒,豐富了生活,更成就了中華民族燦爛的酒文化。不過,
醉酒卻容易釀成事故。如果1 個人1 年少喝0.5 千克,可節能約
0.4 千克標准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1 千克。如果全國2 億「酒民」
平均每年少喝0.5 千克,每年可節能約8 萬噸標准煤,減排二氧化
碳20 萬噸。
7. 減少吸煙
吸煙有害健康,香煙生產還消耗能源。1 天少抽1 支煙,每人
每年可節能約0.14 千克標准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0.37 千克。如
果全國3.5 億煙民都這么做,那麼每年可節能約5 萬噸標准煤,減
排二氧化碳13 萬噸。
耗能77g 標煤,
排放200g CO2
5
三、住
8. 節能裝修
(1)減少裝修鋁材使用量
鋁是能耗最大的金屬冶煉產品之一。減少1 千克裝修用鋁材,
可節能約9.6 千克標准煤,相應減排二氧
化碳24.7 千克。如果全國每年2000 萬戶
左右的家庭裝修能做到這一點,那麼可節
能約19.1 萬噸標准煤,減排二氧化碳49.4
萬噸。
(2)減少裝修鋼材使用量
鋼材是住宅裝修最常用的材料之一,鋼材生產也是耗能排碳的
大戶。減少1 千克裝修用鋼材,可節能約0.74 千克標准煤,相應
減排二氧化碳1.9 千克。如果全國每年2000 萬戶左右的家庭裝修
能做到這一點,那麼可節能約
1.4 萬噸標准煤,減排二氧化
碳3.8 萬噸。
6
(3)減少裝修木材使用量
適當減少裝修木材使用量,不但保護森林,增加二氧化碳吸
收量,而且減少了木材加工、運輸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少使用0.1
立方米裝修用的木材,可節能約25 千克標准煤,相應減排二氧化
碳64.3 千克。如果全國每年2000 萬戶左右的家庭裝修能做到這一
點,那麼可節能約50 萬噸標准煤,減排二氧化碳129 萬噸。
(4)減少建築陶瓷使用量
家庭裝修時使用陶瓷能使住宅更美觀。不過,浪費也就此產
生,部分家庭甚至存在奢侈裝修的現象。節約1 平方米的建築陶
瓷,可節能約6 千克標准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15.4 千克。如果
全國每年2000 萬戶左右的家庭裝修能做到這一點,那麼可節能約
12 萬噸,減排二氧化碳30.8 萬噸。
9. 農村住宅使用節能磚
與粘土磚相比,節能磚具有節土、節能等優點,是優越的新型
建築材料。在農村推廣使用節能磚,具有廣闊的節能減排前景。
使用節能磚建1 座農村住宅,可節
能約5.7 噸標准煤,相應減排二氧
化碳14.8 噸。如果我國農村每年有
10%的新建房屋改用節能磚,那麼
全國可節能約860 萬噸標准煤,減
排二氧化碳2212 萬噸。
7
10. 合理使用空調
(1)夏季空調溫度在國家提倡的基礎上調高1℃
炎熱的夏季,空調
能帶給人清涼的感覺。
不過,空調是耗電量較
大的電器,設定的溫度
越低,消耗能源越多。
其實,通過改穿長袖為
穿短袖、改穿西服為穿
便裝、改扎領帶為扎松領,適當調高空調溫度,並不影響舒適度,
還可以節能減排。如果每台空調在國家提倡的26℃基礎上調高1
℃,每年可節電22 度,相應減排二氧化碳21 千克。如果對全國
1.5 億台空調都採取這一措施,那麼每年可節電約33 億度,減排
二氧化碳317 萬噸。
(2)選用節能空調
一台節能空調比普通空調每
小時少耗電0.24 度,按全年使用
100 小時的保守估計,可節電24
度,相應減排二氧化碳23 千克。
如果全國每年10%的空調更新為
節能空調,那麼可節電約3.6 億
度,減排二氧化碳35 萬噸。
26℃ 27℃
CO2減排21kg/台/年
8
(3)出門提前幾分鍾關空調
空調房間的溫度並不會因為空調關閉
而馬上升高。出門前3 分鍾關空調,按每台
每年可節電約5 度的保守估計,相應減排二
氧化碳4.8 千克。如果對全國1.5 億台空調
都採取這一措施,那麼每年可節電約7.5 億
度,減排二氧化碳72 萬噸。
11. 合理使用電風扇
雖然空調在我國家庭中逐漸普及,但電風扇的使用數量仍然
巨大。電扇的耗電量與扇葉的轉速成正比,同一台電風扇的最快
檔與最慢檔的耗電量相差約40%。在大部分的時間里,中、低檔
風速足以滿足納涼的需要。
以一台60 瓦的電風扇為例,如果使用中、低檔轉速,全年可
節電約2.4 度,相應減排二氧化碳2.3 千克。如果對全國約4.7 億
台電風扇都採取這一措施,那麼每年可節電約11.3 億度,減排二
氧化碳108 萬噸。
12. 合理採暖
通過調整供暖時間、強度,使用分室供暖閥等措施,每戶每
年可節能約326 千克標准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837 千克。如果
每年有10%的北方城鎮家庭完成供暖改造,那麼全國每年可節能
約300 萬噸標准煤,減排二氧化碳770 萬噸。
9
13. 農村住宅使用太陽能供暖
太陽能是我國重點發展的清潔能源。一
座農村住宅使用被動式太陽能供暖,每年可
節能約0.8 噸標准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2.1
噸。如果我國農村每年有10%的新建房屋使
用被動式太陽能供暖,全國可節能約120 萬
噸標准煤,減排二氧化碳308.4 萬噸。
14. 採用節能的家庭照明方式
(1)家庭照明改用節能燈
以高品質節能燈代替白熾燈,不僅減少耗電,還能提高照明
效果。以11 瓦節能燈代替60 瓦白熾燈、每天照明4 小時計算,1
支節能燈1 年可節電約71.5 度,相應減排二氧化碳68.6 千克。按
照全國每年更換1 億支白熾燈的保守
估計,可節電71.5 億度,減排二氧化
碳686 萬噸。
(2)在家隨手關燈
養成在家隨手關燈的好習慣,每
戶每年可節電約4.9 度,相應減排二
氧化碳4.7 千克。如果全國3.9 億戶
家庭都能做到,那麼每年可節電約
19.6 億度,減排二氧化碳188 萬噸。
10
15. 採用節能的公共照明方式
(1)增加公共場所的自然採光
如果全國所有的商
場、會議中心等公共場所
白天全部採用自然光照
明,可以節約用電量約820
億度。即使其中只有10%
做到這一點,每年仍可節
電82 億度,相應減排二氧化碳787 萬噸。
(2)公共照明採用半導體燈
同樣亮度下,半導體燈耗電量僅
為白熾燈的十分之一,壽命卻是白熾
燈的100 倍。如果我國每年有10%的
傳統光源被半導體燈代替,可節電約
90 億度,相應減排二氧化碳864 萬
噸。
11
四、行
16. 每月少開一天車
每月少開一天,每車每年可節油約
44 升,相應減排二氧化碳98 千克。如
果全國1248 萬輛私人轎車的車主都做
到,每年可節油約5.54 億升,減排二氧
化碳122 萬噸。
17. 以節能方式出行200 公里
騎自行車或步行代替駕車出行100 公里,可以節油約9 升;
坐公交車代替自駕車出行100 公
里,可省油六分之五。按以上方式
節能出行200 公里,每人可以減少
汽油消耗16.7 升,相應減排二氧化
碳36.8 千克。如果全國1248 萬輛
私人轎車的車主都這么做,那麼每
年可以節油2.1 億升,減排二氧化碳46 萬噸。
12
18. 選購小排量汽車
汽車耗油量通常隨排氣量上升
而增加。排氣量為1.3 升的車與2.0
升的車相比,每年可節油294 升,相
應減排二氧化碳647 千克。如果全國
每年新售出的轎車(約382.89 萬輛)
排氣量平均降低0.1 升,那麼可節油1.6 億升,減排二氧化碳35.4
萬噸。
19. 選購混合動力汽車
混合動力車可省油30%以上,每輛普通轎
車每年可因此節油約378 升,相應減排二氧化
碳832 千克。如果混合動力車的銷售量佔到全
國轎車年銷售量的10%(約38.3 萬輛),那麼
每年可節油1.45 億升,減排二氧化碳31.8 萬噸。
20. 科學用車,注意保養
汽車車況不良會導致油耗大大增加,而發動機的空轉也很耗
油。通過及時更換空氣濾清器、保持合適胎
壓、及時熄火等措施,每輛車每年可減少油
耗約180 升,相應減排二氧化碳400 千克。
如果全國1248 萬輛私人轎車每天減少發動機
空轉3-5 分鍾,並有10%的車況得以改善,那
么每年可節油6.0 億升,減排二氧化碳130 萬噸。
13
五、用
21. 用布袋取代塑料袋
盡管少生產1 個塑料袋只能節能約0.04 克標准煤,相應減排
二氧化碳0.1 克,但由於塑料袋日常用量極大,如果全國減少10
%的塑料袋使用量,那麼每年可以節能約1.2 萬噸標准煤,減排二
氧化碳3.1 萬噸。
22. 減少一次性筷子使用
我國是人口大國,廣泛使用一次性
筷子會大量消耗林業資源。如果全國減
少10%的一次性筷子使用量,那麼每年可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排
放約10.3 萬噸。
23. 盡量少用電梯
目前全國電梯年耗電量約300 億度。通過較
低樓層改走樓梯、多台電梯在休息時間只部分開
啟等行動,大約可減少10%的電梯用電。這樣一
來,每台電梯每年可節電5000 度,相應減排二氧
化碳4.8 噸。全國60 萬台左右的電梯採取此類措施每年可節電30
億度,相當於減排二氧化碳288 萬噸。
14
24. 使用冰箱注意節能
(1)選用節能冰箱
1 台節能冰箱比普通冰箱每年可以省電
約100 度,相應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0 千克。
如果每年新售出的1427 萬台冰箱都達到節能
冰箱標准,那麼全國每年可節電14.7 億度,減
排二氧化碳141 萬噸。
(2)合理使用冰箱
每天減少3 分鍾的冰箱開啟時間,1
年可省下30 度電,相應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30 千克;及時給冰箱除霜,每年可以節電
184 度,相應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77 千克。
如果對全國1.5 億台冰箱普遍採取這些措
施,每年可節電73.8 億度,減少二氧化碳
排放708 萬噸。
25. 合理使用電腦、列印機
(1)不用電腦時以待機代替屏幕保護
不用電腦時以待機代替屏幕保護,每台台式機每年可省電6.3
度,相應減排二氧化碳6 千克;每台筆記本電腦每年可省電1.5 度,
相應減排二氧化碳1.4 千克。如果對全國保有的7700 萬台電腦都
採取這一措施,那麼每年可省電4.5 億度,減排二氧化碳43 萬噸。
15
(2)用液晶電腦屏幕代替CRT 屏幕
液晶屏幕與傳統CRT 屏幕相比,
大約節能50%,每台每年可節電約
20 度,相應減排二氧化碳19.2 千克。
如果全國保有的約4000 萬台CRT 屏
幕都被液晶屏幕代替,每年可節電約
8 億度,減排二氧化碳76.9 萬噸。
(3)調低電腦屏幕亮度
調低電腦屏幕亮度,每台台式機每年可
省電約30 度,相應減排二氧化碳29 千克;
每台筆記本電腦每年可省電約15 度,相應
減排二氧化碳14.6 千克。如果對全國保有
的約7700 萬台電腦屏幕都採取這一措施,
那麼每年可省電約23 億度,減排二氧化碳
220 萬噸。
(4)不使用列印機時將其斷電
不使用列印機時將其斷電,每台每年
可省電10 度,相應減排二氧化碳9.6 千克。
如果對全國保有的約3000 萬台列印機都
採取這一措施,那麼全國每年可節電約3
億度,減排二氧化碳28.8 萬噸。
16
26. 合理使用電視機
(1)每天少開半小時電視
每天少開半小時,每台電視機每年
可節電約20 度,相應減排二氧化碳
19.2 千克。如果全國有十分之一的電視
機每天減少半小時可有可無的開機時
間,那麼全國每年可節電約7 億度,減
排二氧化碳67 萬噸。
(2)調低電視屏幕亮度
將電視屏幕設置為中等亮度,既能達到最舒適的視覺效果,
還能省電,每台電視機每年的節電量約為5.5 度,相應減排二氧化
碳5.3 千克。如果對全國保有的約3.5 億台電視機都採取這一措施,
那麼全國每年可節電約19 億度,減排二氧化碳184 萬噸。
27. 適時將電器斷電
(1)飲水機不用時斷電
據統計,飲水機每天真正使用的時間約9 個小時,其他時間
基本閑置,近三分之二的用電量因此被白白浪費掉。在飲水機閑
置時關掉電源,每台每年節電約366 度,相應減排二氧化碳351
千克。如果對全國保有的約4000 萬台飲水機都採取這一措施,那
么全國每年可節電約145 億度,減排二氧化碳1405 萬噸。
17
(2)及時拔下家用電器插頭
電視機、洗衣機、微波爐、空調等家用電
器,在待機狀態下仍在耗電。如果全國3.9 億
戶家庭都在用電後拔下插頭,每年可節電約
20.3 億度,相應減排二氧化碳197 萬噸。
28. 合理用水
(1)給電熱水器包裹隔熱材料
有些電熱水器因缺少隔熱層而造成電的浪費。如果家用電熱
水器的外表面溫度很高,不妨自己動手「修理」一下——包裹上
一層隔熱材料。這樣,每台電熱水器每年可節電約96 度,相應減
少二氧化碳排放92.5 千克。如果全國有1000 萬台熱水器能進行這
種改造,那麼每年可節電約9.6 億度,減排二氧化碳92.5 萬噸。
(2)淋浴代替盆浴並控制洗浴時間
盆浴是極其耗水的洗浴方式,如果用
淋浴代替,每人每次可節水170 升,同時
減少等量的污水排放,可節能3.1 千克標
准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8.1 千克。如果
全國1 千萬盆浴使用者能做到這一點,那
么全國每年可節能約574 萬噸標准煤,減
排二氧化碳1475 萬噸。
18
(3)適當調低淋浴溫度
適當將淋浴溫度調低1℃,每人每次淋浴可相應減排二氧化碳
35 克。如果全國13 億人有20%這么做,每年可節能64.4 萬噸標
准煤,減排二氧化碳165 萬噸。
(4)洗澡用水及時關閉
洗澡時應該及時關閉來水開關,以減少不必要的浪費。這樣,
每人每次可相應減排二氧化碳98 克。如全國有3 億人這么做,每
年可節能210 萬噸標准煤,減排二氧化碳536 萬噸。
(5)使用節水龍頭
使用感應節水龍頭可比手動水龍頭節水30%左右,每戶每年
可因此節能9.6 千克標准煤,相應減排二
氧化碳24.8 千克。如果全國每年200 萬戶
家庭更換水龍頭時都選用節水龍頭,那麼
可節能2 萬噸標准煤,減排二氧化碳5 萬
噸。
(6)避免家庭用水跑、冒、滴、漏
一個沒關緊的水龍頭,在一個月內就能漏掉約2 噸水,一年
就漏掉24 噸水,同時產生等量的污水排
放。如果全國3.9 億戶家庭用水時能杜絕
這一現象,那麼每年可節能340 萬噸標准
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868 萬噸。
19
(7)用盆接水洗菜
用盆接水洗菜代替直接沖洗,每戶每年約可節水1.64 噸,同
時減少等量污水排放,相應減排二氧化碳0.74 千克。如果全國1.8
億戶城鎮家庭都這么做,那麼每年可節能5.1 萬噸標准煤,減少二
氧化碳排放13.4 萬噸。
29. 用太陽能燒水
太陽能熱水器節能、環保,而且使用壽
命長。1 平方米的太陽能熱水器1 年節能120
千克標准煤,相應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08 千
克。2006 年底,我國太陽能熱水器面積已達
到9000 萬平方米左右,如果在此基礎上每
年新增20%的使用面積,那麼全國每年可節能216 萬噸標准煤,
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55 萬噸。
30. 採用節能方式做飯
(1)煮飯提前淘米,並浸泡十分鍾
提前淘米並浸泡10 分鍾,然後再用電飯鍋煮,可大大縮短米
熟的時間,節電約10%。每戶每年可
因此省電4.5 度,相應減少二氧化碳
排放4.3 千克。如果全國1.8 億戶城
鎮家庭都這么做,那麼每年可省電8
億度,減排二氧化碳78 萬噸。
20
(2)盡量避免抽油煙機空轉
在廚房做飯時,應合理安排抽油
煙機的使用時間,以避免長時間空轉
而浪費電。如果每台抽油煙機每天減
少空轉10 分鍾,1 年可省電12.2 度,
相應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1.7 千克。如
果對全國保有的8000 萬台抽油煙機都採取這一措施,那麼每年可
省電9.8 億度,減排二氧化碳93.6 萬噸。
(3)用微波爐代替煤氣灶加熱食物
微波爐比煤氣灶的能源利用效率高。
如果我國5%的烹飪工作用微波爐進行,
那麼與用煤氣爐相比,每年可節能約60
萬噸標准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154 萬噸。
(4)選用節能電飯鍋
對同等重量的食品進行加熱,節能電飯鍋要比普通電飯鍋省電
約20%,每台每年省電約9 度,相應
減排二氧化碳8.65 千克。如果全國每
年有10%的城鎮家庭更換電飯鍋時選
擇節能電飯鍋,那麼可節電0.9 億度,
減排二氧化碳8.65 萬噸。
21
31. 合理利用紙張
(1)重復使用教科書
重復使用教科書,是大勢所趨。減少一本新教科書的使用,
可以減少耗紙約0.2 千克,節能0.26 千克標准煤,相應減排二氧
化碳0.66 千克。如果全國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教科書得到循環使用,
那麼可減少耗紙約20 萬噸,節能26 萬噸標准煤,減排二氧化碳
66 萬噸。
(2)紙張雙面列印、復印
紙張雙面列印、復印,既可以減
少費用,又可以節能減排。如果全國
10%的列印、復印做到這一點,那麼每
年可減少耗紙約5.1 萬噸,節能6.4 萬
噸標准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16.4 萬
噸。
(3)用電子書刊代替印刷書刊
如果將全國5%的出版圖書、期刊、報
紙用電子書刊代替,每年可減少耗紙約26
萬噸,節能33.1 萬噸標准煤,相應減排二氧
化碳85.2 萬噸。
列印 列印
22
(4)用電子郵件代替紙質信函
在互聯網日益普及的形勢下,用1 封電子郵件代替1 封紙質
信函,可相應減排二氧化碳52.6 克。如果全國三分之一的紙質信
函用電子郵件代替,那麼每年可減少耗紙約3.9 萬噸,節能5 萬噸
標准煤,減排二氧化碳12.9 萬噸。
(5)使用再生紙
用原木為原料生產1 噸紙,比生產1 噸再生紙多耗能40%。
使用1 張再生紙可以節能約1.8 克標准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4.7
克。如果將全國2%的紙張使用改為再生紙,那麼每年可節能約45.2
萬噸標准煤,減排二氧化碳116.4 萬噸。
(6)用手帕代替紙巾
用手帕代替紙巾,每人每年可減少耗紙
約0.17 千克,節能0.2 噸標准煤,相應減排
二氧化碳0.57 千克。如果全國每年有10%
的紙巾使用改為用手帕代替,那麼可減少耗
紙約2.2 萬噸,節能2.8 萬噸標准煤,減排
二氧化碳7.4 萬噸。
23
六、其他
32. 減少使用過度包裝物
商店購物等日常生活行為中,簡單包裝就可滿足需要,使用
過度包裝既浪費資源又污染環境。減少使用1 千克過度包裝紙,
可節能約1.3 千克標准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3.5 千克。如果全國
每年減少10%的過度包裝紙用量,那麼可節能約120 萬噸,減排
二氧化碳312 萬噸。
33. 合理回收城市生活垃圾
如果全國城市垃圾中
的廢紙和玻璃有20%加以
回收利用,那麼每年可節
能約270 萬噸標准煤,相
應減排二氧化碳690 萬
噸。
34. 夜間及時熄滅戶外景觀燈
現代都市經常燈火通明,其中有不少能源被浪費掉了。如果
全國的戶外景觀燈(共約600 萬千瓦)在午夜至凌晨時段及時熄
滅,那麼每年可節電88 億度,相應減排二氧化碳846 萬噸。
24
35. 在農村推廣沼氣
建一個8~10 立方
米的農村戶用沼氣池,
一年可相應減排二氧
化碳1.5 噸。按照2005
年達到的推廣水平
(1700 多萬口戶用沼
氣池,年產沼氣約65
億立方米),全國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2165 萬噸。
36. 積極參加全民植樹
1 棵樹1 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8.3 千克,相當於減少了等量二氧化碳的排放。如
果全國3.9 億戶家庭每年都栽種1 棵樹,那麼每年可多吸收二氧化碳734 萬噸。
C. 燃燒一升汽油排放多少公斤二氧化碳
燃燒一升汽油排放2.254公斤二氧化碳。
汽油標號一般是以正辛烷的含量來標定的,正辛烷含量越高,汽油的標號越高,汽油分子量在90~120之間。可以根據方程式2C8H18+25O2=16CO2+18H20來計算.而汽油密度一般為730g/L,93比90汽油密度略高,97和93基本沒區別.按照方程式,730g汽油完全燃燒排放的CO2質量=730×(44×16)÷(114×2)=2.254Kg。
汽油的英文名為Gasoline(美)/Petrol(英),外觀為透明液體,可燃,餾程為30℃至220℃,主要成分為C5~C12脂肪烴和環烷烴類,以及一定量芳香烴,汽油具有較高的辛烷值(抗爆震燃燒性能),並按辛烷值的高低分為90號、93號、95號、97號等牌號。汽油由石油煉製得到的直餾汽油組分、催化裂化汽油組分、催化重整汽油組分等不同汽油組分經精製後與高辛烷值組分經調和製得,主要用作汽車點燃式內燃機的燃料。
二氧化碳是空氣中常見的化合物,碳與氧反應生成其化學式為CO2,一個二氧化碳分子由兩個氧原子與一個碳原子通過共價鍵構成,常溫下是一種無色無味氣體,密度比空氣大,能溶於水,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不支持燃燒。固態二氧化碳壓縮後俗稱為乾冰。二氧化碳被認為是加劇溫室效應的主要來源。工業上可由碳酸鈣強熱下分解製取。
D. 汽車尾氣污染的治理措施
汽車尾氣污染的治理措施:
1、改善現有的汽車動力裝置和燃油質量。盡量採用柴油機,單純從污染的角度看,柴油車、汽油車都有污染,但在不採取任何措施的情況下。汽油車的污染更嚴重。
2、發動機機外尾氣凈化措施。目前,廣泛採用一些先進的機外凈化技術對汽車產生的廢氣進行凈化以減少污染。此途徑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機外凈化技術就是在汽車的排氣系統中安裝各種凈化裝置,採用物理的、化學的方法減少排氣中的污染物。
3、通過法規對汽車尾氣排放加以限制。
4、加強對在用車的管理,可減少和消除汽車尾氣對大氣環境的污染。
加強對在用車的維護保養。在用車檢查和維護制度(I/M制度)對於減少汽車污染非常重要。應通過制定嚴格合理的I/M制度、改進檢測與維修設備、明確管理部門職權、加強人員技術培訓等方面的工作,進一步完善我國的I/M制度,使其發揮出應有的功效。
5、減少汽車使用量可減少汽車尾氣的污染。鼓勵發展公共交通,減少汽車使用量是控制汽車尾氣的污染的途徑之一。因此,要大力發展包括公共汽車、地鐵、城鐵在內的公共交通,並且提高公交的運行速度,以減少尾氣的污染。
6、車輛節能減排的使用技巧:慢行熱車減少損耗、怠速超一分鍾要熄火、時速超過60 km/h時關閉車窗、下車後要關閉電器、胎壓正常能省油、緩加油。
汽車尾氣的污染嚴重性:
生態環境部發布的《中國機動車環境管理年報(2018)》顯示,我國已連續九年成為世界機動車產銷第一大國,機動車污染已成為我國空氣污染的重要來源,是造成環境空氣污染的重要原因,機動車污染防治的緊迫性日益凸顯。
大氣環境管理司負責人表示,隨著機動車保有量快速增加,我國部分城市空氣開始呈現出煤煙和機動車尾氣復合污染的特點,直接影響群眾健康。
2017年,全國機動車四項污染物排放總量初步核算為4359.7萬噸,比2016年削減2.5%。其中,一氧化碳(CO)3327.3萬噸,碳氫化合物(HC)407.1萬噸,氮氧化物(NOx)574.3萬噸,顆粒物(PM)50.9萬噸。
汽車是機動車大氣污染排放的主要貢獻者,其排放的CO和HC超過80%,NOx和PM超過90%,其中占汽車保有量7.8%的柴油貨車,排放了57.3%的NOx和77.8%的PM,是機動車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
E. 關於低碳減排,綠色生活的資料(要看得懂)
所謂「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力減少,從而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低碳生活,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是一種態度,而不是能力,我們應該積極提倡並去實踐低碳生活,注意節電、節水、節油、節氣,這些點滴做起。除了植樹,還有人買運輸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堅持爬樓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煩。但關心全球氣候變暖的人們卻把減少二氧化碳實實在在地帶入了生活。「低碳生活」雖然是個新概念,提出的卻是世界可持續發展的老問題,它反映了人類因氣候變化而對未來產生的擔憂,世界對此問題的共識日益增多。全球變暖等氣候問題致使人類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態環境。人類意識到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出現的過量碳排放是形成氣候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減少碳排放就要相應優化和約束某些消費和生產活動。盡管仍有學者對氣候變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於「低碳生活」理念至順應了人類「未雨綢繆」的謹慎原則和追求完美的心理與理想,因此「寧可信其有,不願信其無」,「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漸漸被世界各國所接受。低碳生活的出現不僅告訴人們,你可以為減碳做些什麼,還告訴人們,你可以怎麼做。在這種生活方式逐漸興起的時候,大家開始關心,我今天有沒有為減碳做些什麼呢? 在北京的八達嶺,一個碳匯林林場已經成形。如果你想抵消掉自己的碳排放,可以來這里購買碳匯林或種樹。林業碳匯是通過實施造林和森林經營管理、植被恢復等活動,吸收固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從而起到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比起少開車、少開空調,購買碳匯林的主意,受到更多人的歡迎。目前,減緩氣候變暖的主要措施是減排和增匯。與減排手段相比,林業碳匯措施因其低成本、多效益、易操作,成為減緩氣候變暖的重要手段。簡單來說,「低碳」是一種生活習慣,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去節約身邊各種資源的習慣,只要你願意主動去約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你就可以加入進來。當然,低碳並不意味著就要刻意去節儉,刻意去放棄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到多節約、不浪費,同樣能過上舒適的「低碳生活」。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峰會自12月7日開幕以來,就被冠以「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會議」、「改變地球命運的會議」等各種重量級頭銜。這次會議試圖建立一個溫室氣體排放的全球框架,也讓很多人對人類當前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開始了深刻的反思。溫室氣體讓地球發燒。 200多年來,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深入,大量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使全球氣溫升高、氣候發生變化,這已是不爭的事實。12月8日,世界氣象組織提前公布的「2009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指出,近10年是有記錄以來全球最熱的10年。此外,全球變暖也使得南極冰川開始融化,進而導致海平面升高。芬蘭和德國學者公布的最新一項調查顯示,本世紀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遠遠超出此前的預期。如果照此發展下去,南太平洋島國吐瓦魯將可能是第一個消失在汪洋中的島國。
美國媒體12月5日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地球發燒也給人類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機。第一,過敏加重,研究顯示,隨著二氧化碳水平和溫度的逐漸升高,花期提前來臨,讓花粉生成量增加,使春季過敏加重。第二,物種正在變得越來越「袖珍」,隨著全球氣溫上升,生物形體在變小,這從蘇格蘭羊身上已現端倪。第三,腎結石增加,由於氣溫升高、脫水現象增多,研究人員預測,到2050年,將新增泌尿系統結石患者220萬人。第四,外來傳染病暴發,水環境溫度升高會使蚊子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登革熱、瘧疾和腦炎等時有暴發。第五,夏季肺部感染加重,溫度升高,涼風減少會加劇臭氧污染,極易引發肺部感染。第六,藻類泛濫引發疾病,水溫升高導致藍藻迅猛繁衍,從市政供水體繫到天然湖泊都會受到污染,從而引發消化系統、神經系統、肝臟和皮膚疾病。二氧化碳給全球帶來的危機,扣動了人們憂患意識的扳機,縱然世界各國仍就減排問題進行著艱苦的角力,但低碳這個概念幾乎得到了廣泛認同。低碳,是指較低或更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為主)排放。對此,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秘書長任官平告訴《生命時報》:「節能就是最大的減碳。」首先,減碳主要落實在生產上,如大力開發水能、核電、風能和太陽能等清潔能源。任官平強調,減碳是每個人的責任。對我們來說,生活方式描繪了每個人的「碳足跡」(註:產生、使用和消費這些東西共排放了多少二氧化碳),低碳生活就是簡約的生活方式。任官平還指出,從衣、食、住、用、行都可體現低碳生活。在氣候壓力日趨加大的今天,發展低碳經濟、開展低碳城市建設、全面實現低碳生活逐漸成為社會各界共識。實現低碳生活不僅是件大事,也是件好事。但從低碳生活的要求看,可能會降低人們好不容易提升起來的生活水平。比如人們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希望通過購買汽車或者排量大、性能更好的汽車來改善自己的出行條件,希望購買較大的住房來改善自己的居住條件,這些顯然與低碳生活格格不入。吉林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教授王憲恩等專家則認為,全面實現低碳生活與保持或提高市民生活水平之間並不沖突,它們的共同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改善人們的生存環境和條件,其中的關鍵是要找到一個結合點,探索一種低碳的可持續的消費模式,在維持高標准生活的同時盡量減少使用消費能源多的產品、降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福建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楊益生說,低碳生活不是一個落後的生活模式,搞低碳經濟並不一定會降低我們的生活品質。在低碳經濟狀態下,交通便利、房屋舒適寬敞是可以得到保證的,可以採取低碳技術來解決這些問題。如城市中可以利用中水澆灌綠地,利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進行照明和日常使用,利用煤層氣等清潔能源作為汽車的燃料,利用污水源、淺層水源、深層高溫地下水源、土壤源等可再生能源熱泵技術解決建築的供熱等。在山西省朔州市的恢河公園,使用的路燈、地埋燈、庭院燈、草坪燈都是有太陽能提供電源,而且所有的燈具中加入智能控制,實現了白天自動熄燈,晚上自動亮燈,每年可節約用電80萬度左右。當地市民在享受城市建設帶來的身心愉悅的同時,無形中節約了能源資源,減少了碳排放。一些專家認為,城市居民長期以來形成的生活習慣和消費模式,在短時期內確實難以改變。在這種慣性生活模式下,推行低碳生活也可能會帶來不便。但這些並不能成為市民拒絕低碳生活的理由,只要人們從細節入手,有改變的決心和願望,低碳生活完全可以實現。世界自然基金會長春項目辦公室工作人員羅星碧說,在阻止全球變暖的行動中,不僅政府、企業需要制定有效的對策,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從身邊的點滴做起,減少個人碳足跡,在生活中培養低碳的生活方式,這不僅是當前社會的潮流,更是個人社會責任的體現。太原市政府副秘書長崔樹民接受采訪時,從辦公桌上拿起一些文件讓筆者看,這些文件都是利用廢紙背面列印的。不僅如此,他們還把一些空白稍微多一點的紙張做成便簽紙,充分利用決不浪費。 "全球氣候變化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生存環境,因此需要更多的人參與進來踐行低碳的生活方式,為保護環境獻一份力。從我們每個人做起,從社區居民、生活方式的改變做起。實現低碳生活,市民能做的有很多,包括減少高碳能源消耗、綠色出行、垃圾物再利用等。"崔樹民說。 道和環境與發展研究所可持續發展教育中心高級項目官員張蕙蓮說:"低碳生活其實做起來很簡單,洗澡水溫度調低1度,每次洗澡可減少二氧化碳35克;做完飯隨手關掉抽油煙機,每天少轉10分鍾,一年能省12度電。"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曾對個人"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幾項小建議,如把在電動跑步機上45分鍾的鍛煉改為到附近公園慢跑,可以減少將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機甩乾衣服,而是讓衣服自然晾乾,可以減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休息時和下班後關閉電腦及顯示器,除省電外還可以將這些電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1/3等等。
簡單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歸真地去進行人與自然的活動,主要是從節電節氣和回收三個環節來改變生活細節,包括以下一些低碳的良好生活習慣:倡導低碳,呵護地球
1.每天的淘米水可以用來洗手擦傢具,干凈衛生,自然滋潤。
2.將廢舊報紙鋪墊在衣櫥的最底層,不僅可以吸潮,還能吸收衣櫃中的異味;
3.用過的面膜紙也不要扔掉,用它來擦首飾、擦傢具的表面或者擦皮帶,不僅擦得亮還能留下面膜紙的香氣;
4.喝過的茶葉渣,把它曬干,做一個茶葉枕頭,又舒適,還能幫助改善睡眠。
5.出門購物,自己帶環保袋,無論是免費或者收費的塑料袋,都減少使用。
6.出門自帶喝水杯,減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7.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飯盒,盡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8.養成隨手關閉電器電源的習慣,避免浪費用電。
9.盡量不使用冰箱、空調,熱時可用電扇或扇子。
經過手工DIY的再創造,你會發現原來廢物也是寶,這樣的家居環境健康且充滿了創意的小歡樂。 「低碳一族」正以自己生活細節的改變證明:氣候變化已經不再只是環保主義者、政府官員和專家學者關心的問題,而是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在提倡健康生活已成潮流的今天,「低碳生活」不再只是一種理想,更是一種值得期待的新的生活方式。
還有一些不容易注意的幾點:
1.每天使用傳統的發條鬧鍾,取代電子鬧鍾;
2.在午休和下班後關掉電腦電源;
3.一旦不用電燈、空調,隨手關掉;手機一旦充電完成,立即拔掉充電插頭;
4.選擇晾曬衣物,避免使用滾筒式乾衣機;用在附近公園中的慢跑取代在跑步機上的45分鍾鍛煉;
5.用節能燈替換60瓦的燈泡;不開汽車改騎自行車,或步行。
6.在使用電腦時,盡量使用低亮度,開啟程序少些等,這樣可以節電。
[編輯本段]低碳生活-時尚生活
冰箱內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積的60%為宜,放得過多或過少,都費電。食品之間、食品與冰箱之間應留有約10毫米以上的空隙。用數個塑料盒盛水,在冷凍室製成冰後放入冷藏室,這樣能延長停機時間、減少開機時間。
空調啟動瞬間電流較大,頻繁開關相當費電,且易損壞壓縮機。將風扇放在空調內機下方,利用風扇風力提高製冷效果。空調開啟後馬上開電風扇。晚上可以不用整夜開空調,省電近90%。將空調設置在除濕模式工作,此時即使室溫稍高也能令人感覺涼爽,且比製冷模式省電。
洗衣機在同樣長的洗滌時間里,弱檔工作時,電動機啟動次數較多,也就是說,使用強檔其實比弱檔省電,且可延長洗衣機的壽命。按轉速1680轉/分(只適用渦輪式)脫水1分鍾計算,脫水率可達55%。一般脫水不超過3分鍾。再延長脫水時間則意義不大。
微波爐較乾的食品加水後攪拌均勻,加熱前用聚丙烯保鮮膜覆蓋或者包好,或使用有蓋的耐熱的玻璃器皿加熱。每次加熱或烹調的食品以不超過0.5千克為宜,最好切成小塊,量多時應分時段加熱,中間加以攪拌。盡可能使用「高火」。為減少解凍食品時開關微波爐的次數,可預先將食品從冰箱冷凍室移入冷藏室,慢慢解凍,並充分利用冷凍食品中的「冷能」。
計算機短時間不用電腦時,啟用電腦的「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關掉不用的程序和音箱、列印機等外圍設備;少讓硬碟、軟盤、光碟同時工作;適當降低顯示器的亮度。用筆記本計算機要特別注意:對電池完全放電;盡量不使用外接設備;關閉暫不使用的設備和介面;關閉屏幕保護程序;合理選擇關機方式:需要立即恢復時採用「待機」、電池運用選「睡眠」、長時間不用選「關機」; 燃氣用大火比用小火烹調時間短,可以減少熱量散失。但也不宜讓火超出鍋底,以免浪費燃氣。夏季氣溫高,燒開水前先不加蓋,讓比空氣溫度低的水與空氣進行熱交換,等自然升溫至空氣溫度時再加蓋燒水,可省燃氣。燒煮前,先擦乾鍋外的水滴,能夠煮的食物盡量不用蒸的方法烹飪,不易煮爛的食品用高壓鍋或無油煙不銹鋼鍋燒煮、加熱熟食用微波爐等等方法,也都有助於節省燃氣。開短會也是一種節約,照明、空調、擴音用電都能省下來。即將過期的香水,可噴灑在塞入枕頭的乾燥棉花里、洗衣服的水中和拖過的地板上。任何電器一旦不用立即拔掉插頭。
盡量選用公共交通,開車出門購物要有購物計劃,盡可能一次購足。多步行,騎自行車,坐輕軌地鐵,少開車。開車節能:避免冷車啟動,減少怠速時間,避免突然變速,選擇合適擋位避免低檔跑高速,定期更換機油,高速莫開窗,輪胎氣壓要適當。
多用電郵,MSN,QQ等即時通訊工具,少用傳真列印機,多植樹。
多乘公交車。交通產生的二氧化碳占溫室氣體排放量30%以上,減少此類排放量的最好辦法之一是:乘坐公交車。美國公共交通聯合會稱,公共交通每年節省近53億升天然氣,這意味著能減少15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
F. 汽車使用壓縮天然氣做燃料,能減少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對么
溫室效應的成因
溫室效應是由於大氣里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等)含量增大而形成的。
空氣中含有二氧化碳,而且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中,含量基本上保持恆定。這是由於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始終處於"邊增長、邊消耗" 的動態平衡狀態。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80%來自人和動、植物的呼吸,20%來自燃料的燃燒。散布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於水中。還有5%的二氧化碳通過植物光合作用,轉化為有機物質貯藏起來。這就是多年來二氧化碳占空氣成分0.03%(體積分數)始終保持不變的原因。
但是近幾十年來,由於人口急劇增加,工業迅猛發展,呼吸產生的二氧化碳及煤炭、石油、天然氣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遠遠超過了過去的水平。而另一方面,由於對森林亂砍亂伐,大量農田建成城市和工廠,破壞了植被,減少了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的條件。再加上地表水域逐漸縮小,降水量大大降低,減少了吸收溶解二氧化碳的條件,破壞了二氧化碳生成與轉化的動態平衡,就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長,就使地球氣溫發生了改變。
二氧化碳可以防止地表熱量輻射到太空中,具有調節地球氣溫的功能。如果沒有二氧化碳,地球的年平均氣溫會比目前降低20 ℃。但是,二氧化碳含量過高,就會使地球彷彿捂在一口鍋里,溫度逐漸升高,就形成"溫室效應"。
形成溫室效應的氣體,除二氧化碳外,還有其他氣體。其中二氧化碳約佔75%、氯氟代烷約佔15%~20%,此外還有甲烷、一氧化氮等30多種。
溫室效應就是由於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氣體含量增加,使全球氣溫升高的現象。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現在增加一倍,全球氣溫將升高3 ℃~5 ℃,兩極地區可能升高10 ℃,氣候將明顯變暖。氣溫升高,將導致某些地區雨量增加,某些地區出現乾旱,颶風力量增強,出現頻率也將提高,自然災害加劇。更令人擔憂的是,由於氣溫升高,將使兩極地區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許多沿海城市、島嶼或低窪地區將面臨海水上漲的威脅,甚至被海水吞沒。20世紀60年代末,非洲下撒哈拉牧區曾發生持續6年的乾旱。由於缺少糧食和牧草,牲畜被宰殺,飢餓致者超過150萬人。這是"溫室效應" 給人類帶來災害的典型事例。因此,必須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控制人口增長,科學使用燃料,加強植樹造林,綠化大地,防止溫室效應給全球帶來的巨大災難。
學術界一直被公認的學說認為由於燃燒煤、石油、天然氣等 產生的二氧化碳是導致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然而經過幾十年的觀察研究,來自美國Goddar d空間研究所的詹姆斯·漢森博士提出新觀點,認為溫室氣體主要不是二氧化碳,而是碳粒 粉塵等物質。
碳粒粉塵是一種固體顆粒狀物質,主要是由於燃燒煤和柴油等高碳量的燃料時碳利用率太低 而造成的,它不僅浪費資源,更引起了環境的污染。眾多的碳粒聚集在對流層中導致了雲的堆積,而雲的堆積便是溫室效應的開始,因為40%至90%的地面熱量來自由雲層所產生的大氣 逆輻射,雲層越厚,熱量越是不能向外擴散,地球也就越裹越熱了。
漢森博士對於各種溫室氣體的含量變化都做了整理記錄,發現在1950至1970年間,二氧化碳 的含量增長了近兩倍,而從70年代到90年代後期,二氧化碳含量則有所減少。用目前流行的理論很難解釋仍在惡化的全球變暖的現象。
漢森博士認為,除了碳粒粉塵以外,還有一些氣體物質能導致溫室效應,如對流層中的臭氧 (正常的臭氧應集中在平流層中)、甲烷,還有巨毒無比的氯氟烴。但這些污染源的治理就相對困難些了。可喜的是,近幾十年來非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含量已經有了一定的下降,如若 甲烷和對流層中的臭氧含量也能逐年下降趨勢,那麼再過50年,地球表面平均溫度的變化將近乎零。
碳粒粉塵並不是不可避免的東西,隨著內燃機品質的不斷提高,甚或不使用內燃機的交通工 具的問世,不能燒盡而剩餘的碳粒是可以減少的。漢森博士的學說能夠成立,則給地球帶來了降溫的新希望,但願地球早日退燒。
但全球知名科學家的見解還不僅僅是這三點。
現今最受人青睞的是瑞士兩位氣候專家對溫室效應成因作出新的解釋,認為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並不是汽車和工廠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而是大氣層中增多的水蒸氣。它是於2001年發表的。瑞典中部大學的KG·拉松和斯韋克·愛德華松說,根據他們提出的一種計算未來氣溫的新模式,地球確實像其他研究人員所認為的那樣,正在進入一個逐漸變暖的時期,但這主要是因為地球軸心在向太陽傾斜,而使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在今後的一萬年裡有所縮短。他們說,隨著氣溫的升高,地球大氣層中的水蒸氣逐漸增多。因此,造成溫室效應的罪魁禍首更主要的是增多的水蒸氣,而並不是汽車和工廠所排放的二氧化碳。
還有,英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上發表的報告指出,他們在大氣層中發現一種學名為"五氟化硫三氟化碳"(化學分子式為SF5CF3)的稀有氣體。雖然這種氣體目前的濃度仍相當低,但是它穩定熱的能力遠超過其他任何已知的溫室氣體,而且正在快速積累,長此以往,將會使"溫室效應"形勢更趨惡化。
臭氧層空洞的成因
大氣中的臭氧含量僅一億分之一,但在離地面20至30公里的平流層中,存在著臭氧層,其中臭氧的含量占這一高度空氣總量的十萬分之一。臭氧層的臭氧含量雖然極其微少,卻具有非常強烈的吸收紫外線的功能,可以吸收太陽光紫外線中對生物有害的部分(UV-B)。由於臭氧層有效地擋住了來自太陽紫外線的侵襲,才使得人類和地球上各種生命能夠存在、繁衍和發展。
1985年,英國科學家觀測到南極上空出現臭氧層空洞,並證實其同氟利昂(CFCs)分解產生的氯原子有直接關系。這一消息震驚了全世界。到「1994年,南極上空的臭氧層破壞面積已達2400萬平方公里,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層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薄,歐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層平均減少了10%-15%,西伯利亞上空甚至減少了35%。科學家警告說,地球上臭氧層被破壞的程度遠比一般人想像的要嚴重得多。
氟利昂等消耗臭氧物質是臭氧層破壞的元兇,氟利昂是本世紀20年代合成的,其化學性質穩定,不具有可燃性和毒性,被當作製冷劑、發泡劑和清洗劑,廣泛用於家用電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學品、汽車、消防器材等領域。80年代後期,氟利昂的生產達到了高峰,產量達到了144萬噸。在對氟利昂實行控制之前,全世界向大氣中排放的氟利昂已達到了2000萬噸。由於它們在大氣中的平均壽命達數百年,所以排放的大部分仍留在大氣層中,其中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對流層,一小部分升入平流層。在對流層相當穩定的氟利昂,在上升進入平流層後,在一定的氣象條件下,會在強烈紫外線的作用下被分解,分解釋放出的氯原子同臭氧會發生連鎖反應,不斷破壞臭氧分子。科學家估計一個氯原子可以破壞數萬個臭氧分子。
臭氧層空洞的解決方法
控制臭氧層破壞的途徑和政策
在現代經濟中,氟利昂等物質應用非常廣泛,要全面淘汰,必須首先找到氟利昂等的替代物質和替代技術。在特殊情況下需要使用,也應努力回收,盡可能重新利用。目前,世界上一些氟利昂的主要生產廠家參與開發研究了替代氟利昂的含氟替代物(含氫氯氟烴HCFC和含氫氟烷烴HCF等)及其合成方法,有可能用作發泡劑、製冷劑和清洗溶劑等,但這類替代物也損害臭氧層或產生溫室效應。同時,也在開發研究非氟利昂類型的替代物質和方法,如水清洗技術、氨製冷技術等。
為了推動氟利昂替代物質和技術的開發和使用,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層物質,許多國家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類是傳統的環境管制措施,如禁用、限制、配額和技術標准,井對違反規定實施嚴厲處罰。歐盟國家和一些經濟轉軌國家廣泛採用了這類措施。一類是經濟手段,如徵收稅費,資助替代物質和技術開發等。美國對生產和使用消耗臭氧層物質實行了征稅和可交易許可證等措施。另外,許多國家的政府、企業和民間團體還發起了自願行動,採用各種環境標志,鼓勵生產者和消費者生產和使用不帶有消耗臭氧層物質的材料和產品,其中綠色冰箱標志得到了非常廣泛的應用。
1985年,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推動下,制定了保護臭氧層的《維也納公約》。1987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組織制定了《關於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對8種破壞臭氧層的物質(簡稱受控物質)提出了削減使用的時間要求。這項議定書得到了163個國家的批准。1990年、1992年和1995年,在倫敦、哥本哈根、維也納召開的議定書締約國會議上,對議定書又分別作了3次修改,擴大了受控物質的范圍,現包括氟利昂(也稱氟氯化碳CFC)、哈倫(CFCB)、四氯化碳(CCL4)、甲基氯仿(CH3CCl3)、氟氯烴(HCFC)和甲基溴(CH3Br)等,並提前了停止使用的時間。根據修改後的議定書的規定,發達國家到1994年1月停止使用哈倫,1996年1月停止使用氟利昂、四氯化碳、甲基氯仿;發展中國家到2010年全部停止使用氟利昂、哈倫、四氯化碳、甲基氯仿。中國於1992年加入了《蒙特利爾議定書》。
為了實施議定書的規定,1990年6月在倫敦召開的議定書締約國第二次會議上,決定設立多邊基金,對發展中國家淘汰有關物質提供資金援助和技術支持。1991年建立了臨時多邊基金,1994州年轉為正式多邊基金。到1995年底,多邊基金共集資4.5億美元,在發展中國家共安排了1100多個項目。
到1995年,經濟發達國家已經停止使用大部分受控物質,但經濟轉軌國家沒有按議定書要求削減受控物質的使用量。發展中國家按規定到2010年停止使用,受控物質使用量目前仍處於增長階段。中國由於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家用電器、泡沫塑料、日用化學品、汽車、消防器材等產品都大幅度增長,受控物質使用量比1986年增長了一倍以上,成為世界上使用受控物質最多的國家之一。
G. 什麼是「碳補償」計劃
碳補償是一種交易,您購買碳補償時,就是在向溫室氣體(GHG)減排項目投資。這些項目通過各種方式進行碳補償,比如植樹造林,升級工廠和發電廠的機器設備,提高建築和運輸工具的能源使用率。碳補償項目並不鼓勵個人為減少自身的二氧化碳而做無用功,而是鼓勵大家通過給溫室氣體減排項目籌資而減少含碳氣體。溫室氣體極易與空氣混合,而且與其他污染物相比,它能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傳播,所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是不分國家和地域的。
碳補償是自願行為。個人和企業可以通過購買碳補償來減少他們的「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s),同時樹立公眾環保形象。碳補償能中和航空運輸、汽車駕駛、甚至婚宴和會議等活動所產生的碳。
一些環境學家對碳補償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商業碳交易是個新興市場,人們很難判別碳補償供應商和環保計劃的優劣。而且樹木通常活不到一個完整的生命周期,碳排放長期治理項目不一定都能成功,也不排除碳補償公司偶爾欺騙顧客的可能性。另外,主動購買碳補償有可能變成人們不注意控制碳排放的借口。
但不管怎樣,碳補償計劃還是提高了人們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意識。
碳補償是一種交易,您購買碳補償時,就是在向溫室氣體(GHG)減排項目投資。這些項目通過各種方式進行碳補償,比如植樹造林,升級工廠和發電廠的機器設備,提高建築和運輸工具的能源使用率。碳補償項目並不鼓勵個人為減少自身的二氧化碳而做無用功,而是鼓勵大家通過給溫室氣體減排項目籌資而減少含碳氣體。溫室氣體極易與空氣混合,而且與其他污染物相比,它能在全球范圍內進行傳播,所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是不分國家和地域的。
碳補償是自願行為。個人和企業可以通過購買碳補償來減少他們的「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s),同時樹立公眾環保形象。碳補償能中和航空運輸、汽車駕駛、甚至婚宴和會議等活動所產生的碳。
一些環境學家對碳補償提出了質疑,他們認為,商業碳交易是個新興市場,人們很難判別碳補償供應商和環保計劃的優劣。而且樹木通常活不到一個完整的生命周期,碳排放長期治理項目不一定都能成功,也不排除碳補償公司偶爾欺騙顧客的可能性。另外,主動購買碳補償有可能變成人們不注意控制碳排放的借口。
但不管怎樣,碳補償計劃還是提高了人們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意識。下面,我們將為您介紹碳補償是如何達到這一目標的。
H. 減少碳污染的治理方案
徹底解決碳排放的思路和方法
摘要:隨著現代工業產業逐步形成,人類也養成一些習慣行為和做法。比如燒鍋爐排煙、汽車尾氣排放,好像是必然發生和天經地義的行為。今天,是時候通過理念的更新,打破慣性思維的牢籠,讓我們的工業生產過程來一次變革,從根本上解決碳排放及其他污染氣體排放問題,讓污染物質資源化,同時實現熱量、能量的充分利用,達到減排、節能、增效的綜合目的。
一、 碳排放現狀和危害
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大量排放的二氧化碳使全球出現變暖趨勢,北極冰雪也加速融化,引起極端性氣候災害頻發,嚴重危害人類生存和發展。對於全球變暖,科學家已經基本達成共識:最近50年來氣溫的上升主要是由於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增加造成的。因為二氧化碳是一種可長期存留的溫室氣體,它的排放量最終必須降到接近零的水平,
中國目前是世界最大的碳排放國。隨著經濟的發展,今後仍將持續增加。盡管中國的碳排放總量仍在增長,但排放增速自2005年以來已「穩步下降」了大約30%,2014年增速甚至放緩至接近於零,並且中國的發電廠平均能源使用效率也處在世界領先水平。中國承諾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將在2030年左右達到峰值,有推算認為最高將達到150億噸。作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為達成這一目標中國將投入超過41萬億元人民幣。
二、 碳排放來源及控制
人類活動造成的碳排放是溫室氣體劇增的主要因素!人類碳排放主要來自於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及其他工業生產。煤炭、天然氣、石油、水泥在1960~2012年間的累計排放量占總排放量的比例依次為39.2%、17.2%、40.5%、3.1%。2012年的比例依次為42.8%、19.0%、33.0%、5.2%。近十多年來,由於煤炭使用量快速增長,來自於煤炭的排放也快速增長。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化石燃料能源生產和利用的排放占溫室氣體排放2/3,減少碳排放的根本出路是減少石化燃料消耗!而能源又是經濟增長基礎。既要確保世界經濟增長和能源安全,解決70多億人的衣食住行,又要顧及各國不同國情逐步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
所有的發展中國家目前也都面臨兩難境地,既要發展經濟,又要應對、減緩氣候變化。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如果減少碳排放,就意味著它們要承擔經濟放緩甚至停滯的巨大成本。這無論從現實和道義上都講不通。對於中國特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使採取較積極的能源政策,包括提高可再生能源和油氣等清潔能源的比例,到了2020年我國煤炭消費仍占約60%。
三、 碳排放吸收固定
地球空氣中含有約不到0.03%的二氧化碳,而且在過去很長一段時期中,含量基本上保持恆定。在自然生態系統中,陸地植物和海洋生物通過光合作用從大氣、水中攝取並固定碳的速率,與自然環境生物、火山、溫泉等排放源釋放到大氣中的速率基本是相同的, 二氧化碳始終處於「邊增長、邊消耗」 的動態平衡狀態。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80%來自人和動、植物的呼吸,20%來自燃料的燃燒。散布在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有75%被海洋、湖泊、河流等地面的水及空中降水吸收溶解於水中。還有5%的二氧化碳通過植物光合作用,轉化為有機物質貯藏起來。而現在,隨著工業的迅速的發展,使積存在地層中千百萬年的碳元素,在很短時間內釋放出來,而破壞了原有的碳循環的平衡,積累的二氧化碳估計需要50~100年才能自然消耗、固定。
對於空氣中微量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除了依賴環境自然消耗以外,人類目前沒有更好的辦法。我們所能做的,就是設法增加、強化海洋、陸地吸收、固定、儲存碳的能力。
四、 減排理論創新
除了保護海洋環境,保護陸地植被來幫助環境增加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以外,人類能做的主要在於減少碳排放。目前,減少碳排放主要有以下幾種技術方向和選擇。
1、 採取清潔能源
首先一個方法就是使用含碳量低的清潔化石能源。但是採用天然氣、頁岩氣等替代煤炭,同樣存在很多問題,首先還是使用化石能源,存在枯竭的問題;其次含碳比例雖然下降,但仍有一半的排放;再次,有專家認為,這類石化燃料排放的水蒸氣,是城市霧霾的成因之一,因為有霧才有霾的物理條件,局部空氣含水量增加,容易隨著氣候變化快速形成污染物的「氣溶膠」,這就是霾!
再有就是發展非化石能源,如核能、水電、風電、太陽能。但是就電力供應總量而言,可再生能源所佔的比例仍很小。全球來看,新型可再生能源,也就是風能和太陽能,在全球主要能源供應量中所佔的比重仍不足5%。1990年,化石燃料在全球電力供應中所佔的比重為88%,2012年這個比例是87%。學術界也對於風能造成環境生態變化、草原沙化,太陽能光伏在產業鏈過程的污染、效率問題提出很多疑問,這些能源供應方式到底是不是人類的最終出路,還沒有得出定論。
使用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顯然是出路,但一國的能源結構涉及的因素太多,並非一朝一夕所能解決。
2、 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現在全社會倡導節能減排,呼籲每個人通過改變用能習慣,實現低碳生活,參與到拯救環境、拯救人類自己的行動中來。但是個人的能力有限,並且少數發達國家的人均耗能長期居高不下,從某種角度來講,這條路顯然不是好的出路!
傳統的能源利用觀念是習慣於消耗能源來滿足能源需求,節能減排手段也習慣於追求能源消耗過程中盡可能百分之百的利用。這樣的思路和方法已經無法實現高耗能環節的大比例節能降耗。社會能耗水平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只能不斷增加。
人們熟知的能量守恆定律,讓我們許多人忽略了使用一種叫「熱泵」技術的熱能搬運 「杠桿」作用。即消耗一份能量,帶動其它介質中已有熱量的再利用,目標得到同樣熱能,但新消耗的高品位能源、石化燃料大大減少,通過能量的流動,替代能量簡單消耗,實現大幅度節能減排。
熱泵技術有很多種,空調、製冷系統採用的是一種壓縮式熱泵系統,空調可以高效率地將室內外的熱量來回搬運,能效比普遍在3倍以上,換句話說,比直接消耗能源物質獲得熱量的方法,節約能源三分之二以上!而人們使用空調、冰箱已超百年,這些年逐步推廣開的水源熱泵、地源熱泵,也都是該原理的典型應用。
熱泵有太多種類,驅動熱泵工作的能量來源也包括電能、熱能、勢能等。現有的熱泵系統輸出可以很容易地達到100℃以上,介入「水-汽」沸騰高耗能環節,並且長時間高效率運行,如果我們的鍋爐能從現在努力追求100%的效率,變成起步就是200%~300%的效率或更高,節能50%以上,從原來需要熱量就消耗能源物質轉換獲得,變為從其他環節高效率回收、搬運獲得,系統新增的能量消耗、環境熱排放僅是原有直接能耗模式的幾分之一、幾十分之一,大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
事實上要想實現人類能源資源的成倍增加幾乎不可能,採用技術創新將社會能耗降低三分之一、三分之二甚至更多則完全可能!只要設法「讓能量動起來」,能量守恆定律就能保證人類有了用不完的能源,地球也就沒有日益變暖的危險了。
3、 發展能源利用基礎理論
現在理論界都在研究新的理論、新的能源,對於傳統能源和能源應用基礎理論則沒有人反思和研究。目前中國電力能源的約70%靠火電提供,但是火力發電的工作原理還是基於100多年前誕生的郎肯循環,幾乎沒有發展!汽車、飛機還用的是「卡諾循環」,也沒有突破進展。即便到了今天,郎肯循環仍產生世界上90%的電力,包括幾乎所有的太陽能熱能、生物質能、煤炭與核能的電站。
從哲學意義上講,郎肯循環誕生的年代有必然的歷史局限性,那個時代研究熱力學的機械條件、流體力學理論和現在差距很大,難免存在一些理論限制和認識不足。即便是能量守恆定律都已經發展到了質能守恆,且還在發展,「卡諾循環」、「郎肯循環」就無懈可擊、十全十美了?
其實人類一百多年的技術進步已經有理由對郎肯循環進行發展、創新。射流技術能實現利用非機械動力的方式實現對完成做功後的乏蒸汽進行再利用,可壓縮流體熱力學理論也能讓我們設法直接回收再利用未能直接利用的乏汽凝結釋放的冷凝熱,讓未能通過汽輪機一次轉化為功的熱量有機會參與下一次做功循環,經過多次轉化做功,在理論上實現蒸汽動力循環整體熱效率的大幅度提高。
我們提出了一種「新的蒸汽動力循環」設法實現「能量動起來」,也對卡諾循環進行再認識和應用創新,提出「熱機冷下來」。希望藉此帶來理論界的新的探索,改變能源應用主要模式,提高熱機的效率,實現各行業大幅度的節能、減排、增效。
4、 碳捕獲並資源化利用
l 碳捕集
二氧化碳利用的前提是如何持續穩定地獲取二氧化碳資源,而這方面的技術已經基本成熟。對於大量分散型的CO2排放源是難於實現碳的收集,因此碳捕獲的主要目標是像化石燃料電廠、鋼鐵廠、水泥廠、煉油廠、合成氨廠等CO2的集中排放源。
首先有一種方法通過「富氧燃燒」提高排放廢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便於高效率回收,採用直接冷卻、壓縮就可以實現碳捕捉。針對二氧化碳含量不同的各種廢氣,也已經形成了相應的回收方法,包括低溫蒸餾法、膜分離法、催化燃燒法和變壓吸附法等。
本文將提出一種簡單、高效、環保、低成本,可以適用各種濃度、不同成分的含二氧化碳廢氣的冷凝回收方法,還可以同時分類回收其他溫室氣體和有害氣體。
l 碳埋存
近年來人們嘗試把集中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濃縮液化、固化後深埋地下、深海。但從長遠來說,這只是一個「鴕鳥政策」,並且能處理的碳和自然界消化、固定的碳相比,微乎其微,也留下嚴重生態危機隱患。
還有一種利用金屬和金屬化合物與二氧化碳再反應生成金屬固化物封存的辦法,反應過程還能釋放熱量,是一種另類的燃燒過程,通常需要在2000℃以上或更高的溫度下實現,但產生其他更復雜污染物的情況將更加嚴重,目前行業技術進展不大。
l 碳利用
二氧化碳可以用於食品、化工、消防、農業、石油、人工降雨等諸多領域。從每噸600~800元的價格,就能反映出他的價值。
二氧化碳作為化學品原料加以利用已初具規模。尿素是固定二氧化碳的最大宗產品,其次是無機碳酸鹽,還有利用二氧化碳制鹼、製糖、合成可降解塑料等。
雖然二氧化碳是非常優秀的滅火劑,但是實際使用還不夠普及,特別當它用於大范圍常規火災(如森林火災)或一般性危化品火災(天津濱海新區危化品火災)時,有非常好的滅火效果。今後應進一步推廣應用,同時也實現了大量的碳存儲。
二氧化碳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一定范圍內,二氧化碳的濃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也越強,因此二氧化碳是最好的氣肥。有實驗證明二氧化碳在農作物的生長旺盛期和成熟期使用,效果顯著。在這兩個時期中,如果每周噴射兩次二氧化碳氣體,噴上4~5次後,蔬菜可增產90%,水稻增產70%,大豆增產60%,高粱甚至可以增產200%。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方式,給森林「施肥」,主動促進植被的生長,大幅度增加環境綠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
收集到的二氧化碳不是低溫就是高壓存儲,根據我們的「熱機冷下來」理論,固態、液態二氧化碳還可以吸收環境或其它介質里免費的熱量,氣化膨脹為高壓氣體,用於推動機械工作。實驗室里已經將現有內燃機稍加改動,就可以成為一個「氣動機」,使用高壓二氧化碳氣體作為動力源。有實驗證明,使用液態二氧化碳作為「動力」,攜帶介質體積比汽油大5~8倍,但綜合成本是汽油的二分之一或相近,有推廣應用的商業價值。
想像一下不久的將來,一個遠洋貨輪,攜帶大量液態二氧化碳作為媒介,吸收海水的熱量膨脹為高壓二氧化碳氣體,成為輪船的動力來源,最後排放到大海里,增加海洋吸碳量,減少興波阻力,一舉數得!一輛經過改裝的長途汽車、火車頭,攜帶液態二氧化碳,當途徑一個山路、草原的時候,啟動氣動模式,二氧化碳吸收環境空氣的熱量變成高壓二氧化碳氣體,繼續推動車輛前進,排出的二氧化碳尾氣成為山間、草原綠色植物的「氣肥」。
五、 冷凝回收碳排放
現有的氣體冷凝收集雖然是一種常用的手段,但是採用極低的溫度來對沸點很低的廢氣、污染氣體進行吸收的具體應用還不多。我們提出一個利用超低溫冷源,對成分復雜的工業尾氣、廢氣進行分級冷卻、冷凝處理,將尾氣中所含的溫室氣體液化,初步分離、分類存放,可以變廢為寶,進一步集中處理,實現尾氣零排放。同時可以將尾氣所含的顯熱、潛熱部分轉換為電能、機械能的解決方案。
1、 利用液態空氣冷源
液態空氣是把空氣製冷降溫到空氣的沸點以下,空氣從常溫的氣態變為接近-200℃的液態。利用這樣的液體作為冷源,通過一個裝置,對廢氣進行製冷,最後沸點較高的二氧化碳等氣體液化、固化,低沸點的液態空氣吸熱氣化後排放,通過液體置換,實現了廢氣中污染氣體、溫室氣體的收集。系統
示意圖如下:
廢氣從廢氣入口進入風冷蒸發器進一步降溫,再進入回熱換熱器(如板翅換熱器或套管式換熱器)利用處理後的冷氣逐步降溫,進一步到換熱器進一步降溫;到低溫冷凝器達到最低溫度,廢氣中二氧化碳冷凝,處理後干凈的氣體再回到回熱換熱器,利用排氣低溫對新進入的廢氣預冷,冷量充分利用,最後回升到接近進氣溫度後再排放;液態空氣被低溫泵送入低溫冷凝器作為冷源,同時吸熱氣化成為高壓氣體,再經換熱器進一步換熱升溫後,進入膨脹機做功帶動發電機發電;膨脹機排出的氣體也進入回熱換熱器對進氣預冷。廢氣中的水蒸氣冷凝後再次噴淋到風冷蒸發器蒸發,提高冷量的利用率。
這樣的系統,設備成本約每噸位15000元;用1Kg、-191℃、汽化熱約37、氣體比熱0.25的液態空氣,經過膨脹機做功發電後再次吸熱,大約可以置換 -78℃、汽化熱137的二氧化碳0.6Kg,同時可以發電0.15KwH。1噸液態空氣批發價150元,回收的0.6噸二氧化碳按批發價650元計算價值390元,還能發電150KwH價值75元,毛利潤約315元;還能回收少量濃硫酸鹽、硝酸鹽溶液。
2、 利用熱泵冷源
以現有的二級製冷壓縮式熱泵系統,很容易實現-80℃ 的輸出,利用這樣的冷源,通過一個裝置,對廢氣進行製冷,將廢氣中的二氧化碳等氣體液化、固化,實現了廢氣中沸點低於冷源溫度的污染氣體、溫室氣體的收集。系統示意圖如下:
廢氣從廢氣入口進入回熱換熱器(如板翅換熱器或套管式換熱器)利用處理後的冷氣逐步降溫,到低溫冷凝器達到最低溫度,廢氣中二氧化碳冷凝,處理後干凈的氣體再回到回熱換熱器,利用排氣低溫對新進入的廢氣預冷,冷量充分利用,最後回升到接近進氣溫度後再排放;冷凝熱被熱泵轉移到儲水罐的熱水中備用。
這樣的系統,設備成本約3000元/KwH;用1KwH的電能,成本0.5元,製冷效率0.85(理論值是2),能輸出大約可以輸出「冷量」714Kcal,約回收-78℃、汽化熱137、氣體比熱0.25的二氧化碳4.4Kg,按批發價650元/噸計算價值2.86元。同時還能輸出120℃的水蒸氣2Kg,或者溫升50℃的熱水31Kg,按每噸熱水25元計算,價值0.7元,毛利潤約3元。
根據中歐煤炭利用近零排放合作項目在2009年年底作出的報告,二氧化碳的捕集成本為18歐元/噸, 捕集和封存二氧化碳的綜合成本為25-30歐元/噸。本文提出的方案和已有數據接近甚至更低,綜合效果也更好。
從上述兩種方式分析,均具有較好的經濟性,設備成本不高,通用性強,投資回收期短,社會推廣的價值很大,企業的積極性會很高!
六、 實施階段展望
在推廣應用上述碳收集資源化方案的步驟,應該首先從碳排放比較集中的環節下手。例如各種鍋爐、窯爐、大型內燃機等。
例如從採暖鍋爐、工業生產蒸汽鍋爐、發電廠的燃煤鍋爐排煙口、煙囪,獲取本來要排放的煙氣,將其中的污染氣體、溫室氣體回收。熱泵冷源系統採用的設備,都是工業領域里成熟的系統,製冷冷源從數千瓦到數千千瓦都可以生產,換熱系統、冷凝器也都是成熟產品,低溫儲罐早都有國家標准,很快可以實現規模化生產。這樣的系統安裝試用過程中,對原有的生產系統不需要改造,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安全性,易於工程化,系統安裝調試、投入使用過程可以逐階段實施,實現平穩過渡。後續使用過程中也可以靈活啟動、停止。由於具有良好的經濟性,企業的改造、使用的積極性會很容易調動起來,市場化操作非常容易整合各方的產能、資金、資源。
液態空氣冷源方法具有系統簡單,可以輸出輔助電力、動力等特點,適用於機動車尾氣回收。可以由政府帶頭示範,在城市公交、環保環衛車輛上優先試用,逐步向重點運輸單位、物流等企業推廣,讓他們在減排的同時,也能從節約燃料、銷售回收的資源等多方面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針對有條件利用二氧化碳作為動力介質,將二氧化碳帶到海洋、森林、草原等環境釋放的企業,可以進一步給予獎勵、補償,實現國家、企業、環境多方受益的目的。
七、 結束語
一位生物學家在玻璃杯里放了一隻跳蚤,這個可跳到自己身體400倍高度的「跳高冠軍」,毫不客氣就跳了出來。後來,試驗者在玻璃杯口上放了一個玻璃蓋,這只不知情的跳蚤便連續不斷地撞在玻璃蓋上。不斷地撞擊之後,這只跳蚤適應了這個高度,再也沒有一次撞到玻璃蓋。這時,試驗者取走了玻璃蓋。卻發現,這只跳蚤再也跳不出杯子了。一周過去,情形依舊。這只跳蚤只會把自己的跳躍保持到這個高度了。怕撞頭,不敢再跳?已經習慣,懶得再跳?還是已經默認這只杯子,就是自己無法逾越的高度?看來,它是被自己通過親身實踐而總結的成功經驗束縛住了。
今天,我們人類不能當那個跳蚤,需要打破慣性思維,對已經習慣了、想當然的、傳統的工業生產過程重新梳理,利用技術進步的成果進行基本理論、工藝過程的再認識,實現創新發展,再來一次能充分發揮自己能力的「飛躍」!我們需要通過能量、動力、排放的變革,徹底解決能源、資源高效利用和環境污染問題。
參考文獻:
【1】李芬芬等,電廠煙氣中二氧化碳的捕獲,化學工程與技術 2011,1,4-10
【2】田超,二氧化碳的利用前景,大氮肥,2002,第25卷第3期
【3】劉文宗,二氧化碳的資源化利用,科學發展 2007,5,413期
【4】沈國良,二氧化碳在化工中的利用,二氧化碳減排控制技術與資源化利用研討會,2008年9月
【5】梁國侖,國外二氧化碳的應用及市場概況,低溫與特氣,1997,1期
【6】陳健等,全球碳排放市場現狀及對我國的啟示分析,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論文集,2014,700頁
【7】周偉等,中國碳排放:國際比較與減排戰略,資源科學,2010年8月第32卷
【8】朱維群,零碳排放的煤炭清潔利用技術開發,第六屆能源科學家論壇,大連,2015.8
I. 碳排放管理師證書有用嗎,碳排放目前是什麼情況
為積極響應「技能中國行動」實施方案,提升碳排放管理從業人員的核心素養,由中國市場學會國際教育交流工作委員會、中鑒職業技能鑒定中心主辦,職業技能人才交流中心承辦的碳排放管理師專業技能人才培育項目正式啟動。
2021年6月啟動的「技能中國行動」,圍繞健全人才培育制度體系,實施「技能提升」、「技能強企」、「技能激勵」、「技能合作」行動,並提出多項具體舉措。技能是強國之基,是立國之本,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權的戰略資源。自技能強國戰略實施以來,人才已經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技能勞動者超過2億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約5800萬,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近30%。但是,高技能人才在總量、結構、培養、使用等方面,與實際需要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特別是我國大熱的碳排放領域,核心技術人員缺失已經成為制約行業發展的難題。
由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引起的全球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全人類需要面對的重大挑戰之一。「雙碳目標」是我國經過深思熟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的變革,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地球。
為順應時代發展要求,培育合格的碳排放管理專業技術人才,助力我國「雙碳目標」早日達成。中國市場學會國際教育交流工作委員會、中鑒職業技能鑒定中心和職業技能人才交流中心三方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系統觀念,以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為關鍵,持續穩定地為低碳領域輸送「新鮮血液」,為用人單位培育高技能實用型專業人才。
碳排放管理師是指從事企事業單位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相關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其崗位專業性較強,工作內容較為廣泛,涉及碳資產管理、碳達峰與碳中和規劃編制、碳標簽碳足跡和低碳產品認證,也包括提供外部的碳排放監測、統計核算、核查、交易等相關服務。在碳排放管理制度助力中國實現「雙碳」戰略的同時,新興職業「碳排放管理師」將持續得到行業認可和重視。在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目標導向下,碳排放管理師將以自身的職業素養,成為助推新時代發展的重要催化劑。
J. 1秒全世界排放多少立方二氧化碳
2014年全球排放二氧化碳323億噸,1噸二氧化碳等於509立方米,一年有31536000秒,計算可得每1秒全球排放二氧化碳521612立方米,即52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