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製冷量和製冷功率有什麼關系,怎樣計算
製冷量和製冷功率的關系。製冷量是一個類似於功率的名詞,如一個房間的需冷量可以按200W/m²來計算所需的製冷量,製冷裝置能提供的製冷量由壓縮機的種類及參數、製冷劑的種類及充注量、裝置系統的結構、風道布置等因素有關,一般實驗測得此數據。製冷功率一般是指製冷裝置的耗電功率。
功率*能效比=製冷量,功率是實際的用電功率,製冷量是需要乘以能效比的,根據能效比的不同空調可分為1-5級的耗能空調。比如一個櫃機的輸入功率為3850W,能效比為3.12,製冷量就為12012,銘牌顯示製冷量為12000,基本相同。而匹這個單位是指輸入功率的一匹大概有700多W。
(1)壓縮機功率和製冷量擴展閱讀:
空調器上有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製冷量」,它就是空調器的「大小」,就像電視機講的屏幕尺寸大小一樣,空調器也是有著大小的區別,除了外觀可能有的大小不同以外,實際上唯一重要的「大小」指標,就是指這個「製冷量」。
製冷量是指空調進行製冷運行時,單位時間內從密閉空間、房間或區域內去除的熱量總和,法定計量單位W(瓦)。
1. 「匹」用於動力單位時,用Hp(英制匹)或Ps(公制匹)表示,也稱「馬力」,1 Hp (英制匹) = 0.7457 kW,1 Ps (公制匹) = 0.735 kW;
2. 中小型空調製冷機組的製冷量常用「匹」表示,大型空調製冷機組的製冷量常用「冷噸(美國冷噸)」表示。
Ⅱ 壓縮機功率問題
壓縮機功率問題。壓縮機的功率是衡量機器性能的重要指標。只有準確的計算出壓縮機的耗功才能正確的選擇驅動電機或其他輔助設備。
壓縮機實際功率通過實際理論循環與壓縮效率計算,然後在考慮系統的機械損失,傳動損失。對於容積壓縮機機械效率通常在88%到95%之間。
絕熱功率
實際經驗表明,實際的多變壓縮過程接近絕熱過程。因此功率的計算可以用絕熱過程來計算。
壓縮機每個行程的功率消耗可以標識在p-V圖上。
實際壓縮過程中氣體功率可以按照下式計算:
實際過程中考慮機械損失,壓縮機軸功如下:
發布於 2021-10-06 20:38
Ⅲ 如何計算壓縮機的製冷量和功率
壓縮機功率 = 製冷量*能耗比。
一般來說,1匹的製冷量大致為2000大卡,換算成國際單位應乘以1.162,故1匹之製冷量應為2000大卡x1.162=2324 (W),這里的W (瓦)即表示製冷量,則1.5匹的應為2000大卡x1.5x1.162=3486 (W),以此類推。
根據此情況,則大致能判定空調的匹數和製冷量,一般情況下,2200W-2600W都可稱為1匹,4500(W) -5100 (W)可稱為2匹,3200W- 3600W可稱為1.5匹。製冷量確定後,即可根據實際情況估算製冷量,選擇合適的空調機。
(3)壓縮機功率和製冷量擴展閱讀
壓縮機的主要性能有輸入、輸出功率,性能系數,製冷量,啟動電流、運轉電流、額定電壓、頻率,氣缸容積,噪音等。
製冷和空調行業中採用的壓縮機有 5 大類型:往復式、螺桿式、回轉式、渦旋式和離心式,其中往復式是小型和中型商用製冷系統中應用最多的一種壓縮機。
螺桿式壓縮機主要用於大型商用和工業系統。回轉式壓縮機、渦旋式壓縮機主要用於家用和小容量商用空調裝置,離心式壓縮機則廣泛用於大型樓宇的空調系統。
Ⅳ sz59c1h冰箱壓縮機是多大功率
sz59c1h壓縮機製冷量是0.568kw瓦,電功率是110瓦,這是200升壓縮機。
壓縮機(compressor),是一種將低壓氣體提升為高壓氣體的從動的流體機械,是製冷系統的心臟。它從吸氣管吸入低溫低壓的製冷劑氣體,通過電機運轉帶動活塞對其進行壓縮後,向排氣管排出高溫高壓的製冷劑氣體,為製冷循環提供動力。
從而實現壓縮→冷凝(放熱)→膨脹→蒸發(吸熱)的製冷循環。壓縮機分為活塞壓縮機,螺桿壓縮機,離心壓縮機,直線壓縮機等。詞條介紹了壓縮機的工作原理、分類、配件、規格、運轉要求、壓縮機的生產、常見故障以及環保要求、選型原則、安裝條件以及發展趨勢。
壓縮機簡介
壓縮機被看成是製冷系統的心臟,最能表現壓縮機特徵的專用名詞稱為「蒸氣泵」。壓縮機實際所承擔的職責是提升壓力,將吸氣壓力狀態提高到排氣壓力狀態。
壓縮比是壓力差的一種技術表示方式,其含義為高壓側絕對壓力除以低壓側的絕對壓力。壓縮比的計算必須採用絕對壓力值。為了避免使壓縮比計算值出現負值,計算壓力比時必須採用絕對壓力,而不是表壓力。採用絕對壓力值才能使壓縮比計算值為正值,這樣才有意義。
Ⅳ 壓縮機的功率和製冷量是什麼關系
壓縮機功率 = 製冷量 / 能耗比。
壓縮機將致冷劑壓縮,將氣態的製冷劑變為液體,這樣由於物太變化我們也知道,液化需要放熱,這樣就放出大量熱量,而由於熱量是在室外機冷凝器(就是那熱交換器)那放熱的,所以使製冷劑變冷,而接近常溫的製冷劑送到室內部分的蒸發器後。
由於蒸發器前有一個膨脹閥(小型機組為毛細管大的也有用調節閥的),然後由於蒸發器壓力極低(相對來說),製冷劑開始沸騰,從而汽化,汽化過程中吸收大量的熱使蒸發器變冷,而蒸發器又與空氣進行熱交換所以才讓空氣變了,不斷循環就實現製冷了。
製冷量是指空調進行製冷運行時,單位時間內從密閉空間、房間或區域內去除的熱量總和。製冷量大的空調適用於面積比較大的房間,且製冷速度較快。使用額定製冷量在800w的壓縮機能把10平方的空間拉到0攝氏度。
(5)壓縮機功率和製冷量擴展閱讀:
選型原則
①、壓縮機容量應根據各蒸發溫度系統總機械負荷乘以運轉時間系數確定。除特殊要求外,一般不設備用機 。
②、選用活塞往復式氟利昂壓縮機時,當壓縮比大於10應採用雙級壓縮機;小於或等於10應採用單級壓縮。氟利昂雙級壓縮系統一般宜採用一級節流中間不完全冷卻方式。
③、一般在冷庫中一些的冷卻器、油分離器、冷凝器、貯液器等設備均應與氟利昂製冷壓縮機的製冷能力相適應。
④、選用氟利昂製冷壓縮機的工作條件,不得超過深圳冷庫企業規定的限定工作條件。
⑤、氟利昂冷藏製冷系統中,一般應採用回熱循環。
⑥、製冷壓縮機的運轉時數,對於5~100t的深圳冷庫,一般可採用每晝夜運轉12~16h。
Ⅵ 壓縮機的瓦數怎麼算的
壓縮機功率計算方法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計算,所以其計算方法有很多,也可以估算。
1.如果知道電動機的功率,可以乘以0.8,得出壓縮機功率。
2.實際上任何機器的功率P都可以利用公式M=9550P/n來計算。
3.查銘牌也可以找到壓縮機的功率。
壓縮機分活塞壓縮機,螺桿壓縮機,離心壓縮機等。活塞壓縮機一般由殼體、電動機、缸體、活塞、控制設備 (啟動器和熱保護器) 及冷卻系統組成。冷卻方式有油冷和自然冷卻兩種。壓縮機被看成是製冷系統的心臟,最能表現壓縮機特徵的專用名詞稱為「蒸氣泵」。壓縮機實際所承擔的職責是提升壓力,將吸氣壓力狀態提到到排氣壓力狀態。
Ⅶ 空調1p等於多少kw,是製冷量的還是壓縮機的功率
物理定義:1馬力=735瓦.空調領域"匹"的定義:壓縮機輸入1馬力功率所能產生的製冷量叫做1匹(p).製冷能效比(eer):機組製冷量與機組能耗之比。那麼一個空調的功率即為:eer×p。不同的廠家值是不同的,所以對應產品1p的功率也不同,一般相差不大,取1p為2.4kw。
那麼3p就是7.2kw!更多關於這方面的知識請參考
http://blog.163.com/ysf-8888/blog/static/61743195200821792040605/
Ⅷ 壓縮機的功率,和製冷量有什麼關系
壓縮機不直接決定製冷量,但間接決定了
製冷(科學的說叫致冷)不是由壓縮機提供的。
壓縮機將致冷劑壓縮,將氣態的製冷劑變為液體,這樣由於物太變化我們也知道,液化需要放熱,這樣就放出大量熱量,而由於熱量是在室外機冷凝器(就是那熱交換器)那放熱的,所以使製冷劑變冷,而接近常溫的製冷劑送到室內部分的蒸發器後,由於蒸發器前有一個膨脹閥(小型機組為毛細管大的也有用調節閥的),然後由於蒸發器壓力極低(相對來說),製冷劑開始沸騰,從而汽化,汽化過程中吸收大量的熱使蒸發器變冷,而蒸發器又與空氣進行熱交換所以才讓空氣變了,不斷循環就實現製冷了。
所以,壓縮機起了一定的作用
由於需要壓縮製冷劑,所以製冷劑的多少,決定了壓縮機的功率,而製冷劑越多(通常比如中央空調有好幾十甚至幾百千克的製冷劑,而家用空調只有幾千克)製冷量就越大。
理想的空調機組
應當是壓縮機功率最大可能的小,這樣耗電就小,而被壓縮的製冷劑應當最大可能的多,也就是製冷量越大,那麼他們的比值,就是能效比了,能效比就是製冷量和電功率的比值,比值越大則效率越高。
而事實上目前機組只有3-4甚至有很多還不到3的能效比。
800W的壓縮機,估計你那機組應當整體功率在1000W左右(送風機,冷凝風機,控制電路也要用電的)這樣大概是1.5匹的空調,製冷量至少在2000W以上,而目前比較高的應當能達到3500-4000W由於製冷劑的效率和溫度是有關系的,也就是溫度越低,那麼製冷劑就越難蒸發,這樣效率就會下降。
1.5匹的空調(或說空氣溫度調節裝置),如果以一般方式計算(即保溫等級在B以上甚至是A),要到0度的並保持的,那麼最多隻能驅動不到25立方米的空氣製冷。
這些沒有絕對的公式,而且根據不同的機組也不同,不同機組使用的製冷劑也不同
低溫機組在低溫性能下表現更好,而高溫階段(5度以上)表現就不好了,而中溫機組(類似目前一般的空調)通常只在20-30度之間表現出色。
Ⅸ 請問PW8.5VK壓縮機多少瓦 謝了功率和製冷量各是多少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10
Ⅹ 空調輸入功率與製冷功率分別代表什麼
我們知道,夏天天氣比較炎熱,空調已經進入千家萬戶了,那麼對於空調大家了解有多少呢?特別是空高的輸入功率和輸出功率大家是否有了解呢?我們知道,對於這些個問題,下面我們就要跟一些數字打一下交道了。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耗電量主要看壓縮機的功率,壓縮機功率=製冷量/能耗比,一般空調能耗比大於3,因此1匹的電功率一般數據為735W,1.5匹的耗電功率就是735*1.5約為1100瓦,也就是1小時1.1度電左右,除了壓縮機,還有風扇或其他電機需要耗電,總共1小時也就1.2度左右。
空調的輸入功率有多大
當然了,以上的數據看起來是比較復雜的,但是大家最簡單的方法,看看說明書上的輸入功率是多少千瓦,就是1小時的耗電量。空調的耗電量與製冷量有直接的關系,但代表製冷量的輸出功率並不是耗電量的直接對照參數,例如,並不是製冷量為2500W的普通1匹空調連續工作一小時需要耗電2.5度,實際上2500W的普通1匹空調連續工作一小時消耗的電能約0.9度,而節能型空調甚至可以降至0.4度這是因為空調的輸出功率一般是輸入功率的2.6—2.9倍,而輸入功率才是決定耗電量的直接因素。標示有空調輸入、輸出功率的銘牌通常都貼在空調機側面,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空調的耗電量。市面上所能見到的「節能型」空調通常都是採用變頻技術的空調,它能夠通過變頻器改變在不同使用狀態下的輸入功率,使它在一定的區間內波動,從而達到節能的目的。
空調的製冷功率有多大
平常我們很容易將空調製冷量與耗電功率弄混,因為兩者都是以千瓦為單位。本文從原理入手,介紹兩者區別。當你問一個家庭用戶,你所用空調的用電功率是多大時,他可能答比如「5千瓦」,實際上家用哪有這么大功率呀?顯然,他說的是製冷量,而耗電功率僅約2千瓦,這是怎麼回事呢?空調的製冷量,實際上就是從使用的室內「搬出去」的熱量,通過轉移熱量而達到降溫效果。
空調輸入功率與製冷功率的區別
能效比公式為:能效比=製冷量/製冷運行所消耗的功率注意,冬天空調制熱時的公式與製冷同。能效比因廠家、型號不同而不同,家用空調一般為2~3,好一點的做到了3~4。我們應選用能效比高的空調,以降低耗電量。
小結:(1)1千瓦=860千卡/小時。(2)製冷量以千瓦為單位,耗電量也以千瓦為單位。(3)製冷量不等於耗電功率,前者大於後者,其倍數決定於能效比。(4)能效比=製冷量/製冷運行所消耗的電功率(5)能效比越高,耗電量越小。(6)不要把製冷量與耗電功率相混,真正計算用電多少的是耗電功率。
用較小的能量把較大的熱量(能量)泵進或泵出(轉移)。因此熱泵型空調輸出功率大於輸入功率,這是一個錯誤的概念。象人吃半斤米飯搬運幾百斤大米。不是吐出幾百斤米。因此熱泵型空調輸出功率和輸入功率完全是二碼事,不可混為一談。而不是用較小的能量來產生較大的熱量(能量)。
想必通過以上文章的詳細介紹,大家應該對於空調的輸入功率和製冷功率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了吧。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很多人對於空調的輸入功率以及空調的製冷功率都不太分的清楚的,很容易把這兩個概念混為一談的,而實際上,它們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的,土巴兔小編對兩者之間的具體區別也做了詳細的對比,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