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壓縮實驗中壓縮時為什麼必須將試件對准中心位置,如沒隊中會產生什麼影響
主要因為是桿件受力均勻,使截面各處應力大致相等,儀器對中可盡量滿足條件,如果沒有對中,便會導致應力不均勻容易造成不穩定破壞, 使實驗破壞數據和實驗破壞截面形狀受影響。
試樣破壞時的最大壓縮載荷除以試樣的橫截面積,稱為壓縮強度極限或抗壓強度。壓縮試驗主要適用於脆性材料,如鑄鐵、軸承合金和建築材料等。
(1)壓縮強度極限擴展閱讀:
無法測出壓縮強度極限,但可以測量出彈性模量、比例極限和屈服強度等。與拉伸試驗相似,通過壓縮試驗可以作出壓縮曲線。圖中為灰鑄鐵和退火鋼的壓縮曲線。曲線中縱坐標P為壓縮載荷,橫坐標Δh為試樣承受載荷時的壓縮量。
如將兩坐標值分別除以試樣的原截面積和原高度,即可轉換成壓縮時的應力-應變曲線。圖中Pp為比例極限載荷,P0.2為條件屈服極限載荷,P b為破壞載荷。在壓縮試驗中,試樣端面存在較大的摩擦力,影響試驗結果。
試樣越短影響越大,為減少摩擦力的影響,一般規定試樣的長度與直徑的比為1~3,同時降低試樣的表面粗糙度,塗以潤滑油脂或墊上一層薄的聚四氟乙烯等材料。
B. 什麼是比例極限、屈服極限和強度極限
比例極限
比例極限proportional limit 符號:σP(下標) 拉伸曲線中OE段,材料在不偏離應力與應變正比關系(虎克定律)條件下所能承受的最大應力。 鋼材在彈性階段分成線彈性和非線彈性兩個部分,線彈性階段鋼材的應力與變形完全為直線關系,其應力最高點為比例極限
屈服極限
yield limit;yield point 也稱流動極限。材料受外力到一定限度時,即使不增加負荷它仍繼續發生明顯的塑性變形。這種現象叫「屈服」。發生屈服現象時的應力,稱屈服點,或屈服極限,用σs表示。有些材料的屈服點並不明顯。工程上常規定當殘余變形達到0.2%時的應力值,作為「條件屈服極限」,以σ0.2表示。
強度極限
符號:σb(下標);單位:MPa(或N/mm2) 出現於拉伸曲線SB階段,構件在外力作用下進一步發生形變.是保持構件機械強度下能承受的最大應力. 強度極限;ultimate strength 物體在外力作用下發生破壞時出現的最大應力,也可稱為破壞強度或破壞應力。一般用標稱應力來表示。根據應力種類的不同,可分為拉伸強度(σt)、壓縮強度(σc)、剪切強度(σs)等。
C. 材料的壓縮強度和抗壓強度有什麼區別
材料的壓縮強度和抗壓強度區別:
1.壓縮強度是在壓縮試驗中,試樣直至破裂(脆性材料)或產生屈服(非脆性材料)時所承受的最大壓縮應力。
2.抗壓強度(compressive strength)代號σbc,指外力施壓力時的強度極限。
3.計算時採用的面積是試樣的原始橫截面積。在沒有明顯屈服點的場合,可以用預先設定的偏置屈服點的壓應力來定義。壓縮強度也是一個重要的力學量,它表徵材料抵抗壓縮載荷而不失效的能力。
4.岩石的最大抗壓強度的量測,通常是在固定的實驗室中進行,並利用功率為十至一百噸以上的特殊水壓機來把測試樣本壓碎。為測試岩石的抗壓強度,其樣品需製成立方體或圓柱體的形狀,同時其尺寸還得視岩石的不同而異。
D. 材料力學拉伸與壓縮實驗可以得到什麼結論
利用拉伸試驗得到的數據可以確定材料的彈性極限、伸長率、彈性模量、比例極限、面積縮減量、拉伸強度、屈服點、屈服強度和其它拉伸性能指標。拉伸試驗可測定材料的一系列強度指標和塑性指標。強度通常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產生彈性變形、塑性變形和斷裂的能力。材料在承受拉伸載荷時,當載荷不增加而仍繼續發生明顯塑性變形的現象叫做屈服。產生屈服時的應力,稱屈服點或稱物理屈服強度,用σS(帕)表示。工程上有許多材料沒有明顯的屈服點,通常把材料產生的殘余塑性變形為 0.2%時的應力值作為屈服強度,稱條件屈服極限或條件屈服強度,用σ0.2 表示。材料在斷裂前所達到的最大應力值,稱抗拉強度或強度極限,用σb(帕)表示。
測定材料在軸向靜壓力作用下的力學性能的試驗,是材料機械性能試驗的基本方法之一。試樣破壞時的最大壓縮載荷除以試樣的橫截面積,稱為壓縮強度極限或抗壓強度。壓縮試驗主要適用於脆性材料,如鑄鐵、軸承合金和建築材料等。對於塑性材料,無法測出壓縮強度極限,但可以測量出彈性模量、比例極限和屈服強度等。與拉伸試驗相似,通過壓縮試驗可以作出壓縮曲線。圖中為灰鑄鐵和退火鋼的壓縮曲線。曲線中縱坐標P為壓縮載荷,橫坐標Δh為試樣承受載荷時的壓縮量。如將兩坐標值分別除以試樣的原截面積和原高度,即可轉換成壓縮時的應力-應變曲線。圖中Pp為比例極限載荷,P0.2為條件屈服極限載荷,P b為破壞載荷。在壓縮試驗中,試樣端面存在較大的摩擦力,影響試驗結果。試樣越短影響越大,為減少摩擦力的影響,一般規定試樣的長度與直徑的比為1~3,同時降低試樣的表面粗糙度,塗以潤滑油脂或墊上一層薄的聚四氟乙烯等材料
如果滿意,請採納!
您的採納使我繼續努力的動力!
E. 抗壓強度和壓縮強度有什麼區別
試樣直至破裂,時所承受的最大壓縮應力。與構件抵抗外力(壓力)的極限強度 ,不是一回事兒嗎?
F. 疲勞極限同屈服極限和強度極限如何區別就是您給說說這疲勞極限是怎麼來的
1、定義不同
疲勞極限是指經過無窮多次應力循環而不發生破壞時的最大應力值。屈服極限是也稱流動極限,是材料受外力到一定限度時,即使不增加負荷它仍繼續發生明顯的塑性變形。強度極限是指物體在外力作用下發生破壞時出現的最大應力,也可稱為破壞強度或破壞應力。
2、特點不同
疲勞極限是材料學里的一個極重要的物理量,表現一種材料對周期應力的承受能力。屈服極限是材料屈服極限是使試樣產生給定的永久變形時所需要的應力。強度極限受的外力是拉力時稱抗拉強度極限;受壓時稱抗壓強度極限;受彎時稱抗彎強度極限:受剪時稱抗剪強度極限。
3、影響極限的因素不同
構件的疲勞極限與構件狀態和工作條件有關。構件狀態包括應力集中、尺寸、表面加工質量和表面強化處理等因素。有些材料的強度極限屈服點並不明顯。工程上常規定當殘余變形達到0.2%時的應力值,作為「條件屈服極限」。
疲勞極限是材料學里的一個極重要的物理量,表現一種材料對周期應力的承受能力。疲勞極限是指經過無窮多次應力循環而不發生破壞時的最大應力值,又稱為持久極限。許多塑料事實上並不存在疲勞極限,為此,特用循環次數達到10的10次方而試樣尚有50%不破壞情況下的應力表示疲勞極限。
G. 1、 在對低碳鋼試件進行壓縮試驗時,為什麼測不出其強度極限值
主要是因為低碳鋼材料延展性強,隨壓縮力的增加,其面積也隨之增大,試件被壓扁,由圓柱形變成鼓形,因此無法求出強度極限。
H. 壓縮試驗低碳鋼為什麼沒有強度極限
低碳鋼為塑性材料.開始時遵守胡克定律沿直線上升,比例極限以後變形加快,但無明顯屈服階段。相反地,圖形逐漸向上彎曲。這是因為在過了比例極限後,隨著塑性變形的迅速增長,而試件的橫截面積逐漸增大,因而承受的載荷也隨之增大。
從實驗我們知道,低碳鋼試件可以被壓成極簿的平板而一般不破壞。因此,其強度極限一般是不能確定的。我們只能確定的是壓縮的屈服極限應力。
------------------------------------------
謝謝採納哦
~
I. 壓縮試驗的基本資料
試樣破壞時的最大壓縮載荷除以試樣的橫截面積,稱為壓縮強度極限或抗壓強度。壓縮試驗主要適用於脆性材料,如鑄鐵、軸承合金和建築材料等。對於塑性材料,無法測出壓縮強度極限,但可以測量出彈性模量、比例極限和屈服強度等。與拉伸試驗相似,通過壓縮試驗可以作出壓縮曲線。圖中為灰鑄鐵和退火鋼的壓縮曲線。曲線中縱坐標P為壓縮載荷,橫坐標Δh為試樣承受載荷時的壓縮量。如將兩坐標值分別除以試樣的原截面積和原高度,即可轉換成壓縮時的應力-應變曲線。圖中Pp為比例極限載荷,P0.2為條件屈服極限載荷,P b為破壞載荷。在壓縮試驗中,試樣端面存在較大的摩擦力,影響試驗結果。試樣越短影響越大,為減少摩擦力的影響,一般規定試樣的長度與直徑的比為1~3,同時降低試樣的表面粗糙度,塗以潤滑油脂或墊上一層薄的聚四氟乙烯等材料。
J. 比較鑄鐵在拉伸和壓縮時強度極限
拉伸和壓縮時強度極限如下:
對於受拉伸或壓縮的等截面直桿(稜柱形桿),根據桿受力時橫截面保持為平面的假設,則橫截面上無剪應力τ,而其正應力σ為均勻分布,其值等於軸力N 除以橫截面面積A,即σ=N/A;當材料在線彈性范圍內工作時。
根據胡克定律(見材料力學),桿內一點處的軸向(縱向)線應變為ε=σ/E(E為材料的拉、壓彈性模量);在軸力N 為常量的長度L范圍內,絕對線變形ΔL的計算公式為ΔL=NL/EA。
(10)壓縮強度極限擴展閱讀:
如變截面直桿受拉伸(壓縮)時,橫截面上正應力亦非均勻分布,且有剪應力存在。根據彈性力學的分析結果,矩形截面的等厚度楔形板受拉伸時,如果頂角α=20°,則橫截面上的最大正應力與按公式 σ=N/A算得的值相比,兩者相差2%,而當 α=60°時,兩者相差竟達20%。
在工程計算中,對於拉桿通常只要求保證其具有足夠的強度,即工作應力不超過容許應力(材料的破壞應力除以安全系數);必要時也要求控制其變形量。對於壓桿,其正常工作的條件往往不是受強度控制,而是受穩定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