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程序命令 > cpu對程序員來說是什麼

cpu對程序員來說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6-15 21:48:31

A. 電腦中的CPU是什麼意思

CPU是一塊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是一台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數據。

計算機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由CPU的性能決定,而CPU的性能主要體現在其運行程序的速度上。影響運行速度的性能指標包括CPU的工作頻率、Cache容量、指令系統和邏輯結構等參數。

CPU主要包括運算器和高速緩沖存儲器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系的數據、控制及狀態的匯流排。它與內部存儲器和輸入/輸出設備合稱為電子計算機三大核心部件。

(1)cpu對程序員來說是什麼擴展閱讀:

CPU的主要功能:

1、處理指令:這是指控製程序中指令的執行順序。程序中的各指令之間是有著嚴格順序的,必須嚴格按程序規定的順序執行,才可以保證計算機系統工作的正確性。

2、執行操作:一條指令的功能往往是由計算機中的部件執行一系列的操作來實現的。CPU要根據指令的功能,產生相應的操作控制信號,發給相應的部件,進而控制這些部件按指令的要求進行動作。

3、控制時間:對各種操作實施時間上的定時。在一條指令的執行過程中,在什麼時間做什麼操作均應受到嚴格的控制,計算機才能有條不紊地工作。

4、處理數據:即對數據進行算術運算和邏輯運算,或進行其他的信息處理。其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數據, 並執行指令。計算機的所有操作都受CPU控制,CPU的性能指標直接決定了微機系統的性能指標。

B. cpu的主要功能是什麼

其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數據。

CPU是計算機中負責讀取指令,對指令解碼並執行指令的核心部件。中央處理器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即控制器、運算器,其中還包括高速緩沖存儲器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系的數據、控制的匯流排。

電子計算機三大核心部件就是CPU、內部存儲器、輸入/輸出設備。中央處理器的功效主要為處理指令、執行操作、控制時間、處理數據。

在計算機體系結構中,CPU 是對計算機的所有硬體資源(如存儲器、輸入輸出單元) 進行控制調配、執行通用運算的核心硬體單元。CPU 是計算機的運算和控制核心。計算機系統中所有軟體層的操作,最終都將通過指令集映射為CPU的操作。

(2)cpu對程序員來說是什麼擴展閱讀

CPU和GPU的比較:

GPU即圖像處理器,CPU和GPU的工作流程和物理結構大致是類似的,相比於CPU而言,GPU的工作更為單一。在大多數的個人計算機中,GPU僅僅是用來繪制圖像的。

如果CPU想畫一個二維圖形,只需要發個指令給GPU,GPU就可以迅速計算出該圖形的所有像素,並且在顯示器上指定位置畫出相應的圖形。由於GPU會產生大量的熱量,所以通常顯卡上都會有獨立的散熱裝置。


CPU有強大的算術運算單 元,可以在很少的時鍾周期內完成算術計算。同時,有很大的緩存可以保存很多數據在裡面。

此外,還有復雜的邏輯控制單元,當程序有多個分支的時候, 通過提供分支預測的能力來降低延時。GPU是基於大的吞吐量設計,有很多的算術運算單元和很少的緩存。

C. CPU指的是什麼

CPU指的是中央處理器,是一塊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是一台計算機的運算核心(Core)和控制核心( Control Unit)。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數據。

中央處理器主要包括運算器(算術邏輯運算單元,ALU,Arithmetic Logic Unit)和高速緩沖存儲器(Cache)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系的數據(Data)、控制及狀態的匯流排(Bus)。它與內部存儲器(Memory)和輸入/輸出(I/O)設備合稱為電子計算機三大核心部件。

(3)cpu對程序員來說是什麼擴展閱讀

主頻

主頻也叫時鍾頻率,單位是兆赫(MHz)或千兆赫(G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處理數據的速度。通常,主頻越高,CPU處理數據的速度就越快。

CPU的主頻=外頻×倍頻系數。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存在一定的關系,但並不是一個簡單的線性關系。所以,CPU的主頻與CPU實際的運算能力是沒有直接關系的,主頻表示在CPU內數字脈沖信號震盪的速度。

在Intel的處理器產品中,也可以看到這樣的例子:1 GHz Itanium晶元能夠表現得差不多跟2.66 GHz至強(Xeon)/Opteron一樣快,或是1.5 GHz Itanium 2大約跟4 GHz Xeon/Opteron一樣快。CPU的運算速度還要看CPU的流水線、匯流排等各方面的性能指標。

外頻

外頻是CPU的基準頻率,單位是MHz。CPU的外頻決定著整塊主板的運行速度。通俗地說,在台式機中,所說的超頻,都是超CPU的外頻(當然一般情況下,CPU的倍頻都是被鎖住的)相信這點是很好理解的。

但對於伺服器CPU來講,超頻是絕對不允許的。前面說到CPU決定著主板的運行速度,兩者是同步運行的,如果把伺服器CPU超頻了,改變了外頻,會產生非同步運行,(台式機很多主板都支持非同步運行)這樣會造成整個伺服器系統的不穩定。

絕大部分電腦系統中外頻與主板前端匯流排不是同步速度的,而外頻與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又很容易被混為一談。

匯流排頻率

前端匯流排(FSB)是將CPU連接到北橋晶元的匯流排。前端匯流排(FSB)頻率(即匯流排頻率)是直接影響CPU與內存直接數據交換速度。有一條公式可以計算,即數據帶寬=(匯流排頻率×數據位寬)/8,數據傳輸最大帶寬取決於所有同時傳輸的數據的寬度和傳輸頻率。

比方,支持64位的至強Nocona,前端匯流排是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數據傳輸最大帶寬是6.4GB/秒。

外頻與前端匯流排(FSB)頻率的區別:前端匯流排的速度指的是數據傳輸的速度,外頻是CPU與主板之間同步運行的速度。也就是說,100MHz外頻特指數字脈沖信號在每秒鍾震盪一億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央處理器

D. CPU和操作系統在編程中各自扮演什麼角色

假定你說的編程是高層的編程,就是編出一個Helloworld這樣的程序。

軟體實際上是針對特定的操作系統的。
編程當然就是針對那個特定的操作系統編的。
比如針對windows編程。
本身windows操作系統就提供了大量的API,大量的windows的類型,讓程序員開發windows界面的程序。比如你使用到了某些控制項(按鈕,菜單等),使用它的一些功能(繪制屏幕某快區域,接受鍵盤響應時間等等)
還有操作系統有具體的在某些方面的實現,比如進程調度,內存管理,文件管理,消息傳遞。這方面的功能,由於各操作系統各自有自己實現的方法,也讓你的編程有具體的變化。比如在多線程方面,windows是線程,Symbian是活動對象。等等。
假如你是搞歌舞劇的,操作系統相當於大劇院,你使用它提供的各項功能,諸如燈光,升降機,擴音器等等。你的劇可以在各大劇院上演。如果給你們一個disco舞池或者京劇戲台(另一個操作系統)你的劇(軟體)可能就不能上演了。

對於CPU來說,高層編程一般都可以考慮忽略,這里我指你編程不是編操作系統,或者單片機這類比較「底層」的東西。也就是說,你乾的是「純」軟體的話,CPU你可以不考慮,在你編程中,一般不扮演角色。
如果硬是要給個角色的話,那麼就是大劇院的建築硬體,比如地面土壤,建築是水泥還是磚瓦。

E. 程序員對電腦的CPU要求高還是內存高

程序員對電腦內存的要求高於CPU,因為在普遍應用環境下,CPU的性能處於過剩的狀態,而內存8G還沒有完全普及,所以需要優先提升內存容量。

程序員的開發工作一般是分工完成的,所以一個程序員負責的內容對硬體要求並不高。復雜的程序代碼不是很多,對速度追求也不是很高,通用的CPU就可以了。

大型程序的話就得考慮CPU指令集的豐富程度了,復雜指令的效率比較高,可以減少代碼執行時間。內存選擇越大越好,要配合操作系統的定址范圍和管理方式。

F. 什麼是CPU

CPU是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縮寫,一般是指中央處理器,它是一塊超大規模的集成電路,是一台計算機的運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它的功能主要是解釋計算機指令以及處理計算機軟體中的數據。

CPU由運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及實現它們之間聯系的數據、控制及狀態的匯流排構成。CPU的能力高低直接影響了整個電腦的運行速度。

(6)cpu對程序員來說是什麼擴展閱讀:

CPU選擇方法:

1、看編號。Intel和AMD的每一顆正品盒裝處理器都有一個唯一的編號,在產品的包裝盒上的條形碼和處理器表面都會標明這個編號,這個編號相當於手機的IMEI碼,兩個編號必須一致才是正品。

2、看包裝。Intel盒裝處理器與散包處理器的區別就在於三年質保,價格方面相差幾十到上百元不等。以AMD的包裝盒為例,沒有拆封過的包裝盒貼有一張標貼,如果沒有這張標貼,那肯定是假貨。

3、看風扇。這個方法針對Intel處理器,打開CPU的包裝後,可以查看原裝的風扇正中的防偽標簽,真的Intel盒包CPU防偽標簽為立體式防偽,除了底層圖案會有變化外,還會出現立體的「Intel」標志。

G. 為什麼程序員要了解CPU

H. 電腦中的CPU是干什麼用的呀

cpu就是中央處理器包括運算器和控制器負責程序運行。
在向大家介紹CPU詳細的情形之前,務必要讓大家弄清楚到底CPU是什麼?它到底有那些重要的性能指標呢?

CPU的英文全稱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我們翻譯成中文也就是中央處理器。CPU(微型機系統)從雛形出現到發壯大的今天(下文會有交代),由於製造技術的越來越現今,在其中所集成的電子元件也越來越多,上萬個,甚至是上百萬個微型的晶體管構成了CPU的內部結構。那麼這上百萬個晶體管是如何工作的呢?看上去似乎很深奧,其實只要歸納起來稍加分析就會一目瞭然的,CPU的內部結構可分為控制單元,邏輯單元和存儲單元三大部分。而CPU的工作原理就象一個工廠對產品的加工過程:進入工廠的原料(指令),經過物資分配部門(控制單元)的調度分配,被送往生產線(邏輯運算單元),生產出成品(處理後的數據)後,再存儲在倉庫(存儲器)中,最後等著拿到市場上去賣(交由應用程序使用)。 CPU作為是整個微機系統的核心,它往往是各種檔次微機的代名詞,如往日的286、386、486,到今日的奔騰、奔騰二、K6等等,CPU的性能大致上也就反映出了它所配置的那部微機的性能,因此它的性能指標十分重要。在這里我們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些CPU主要的性能指標:

第一、主頻,倍頻,外頻。經常聽別人說:「這個CPU的頻率是多少多少。。。。」其實這個泛指的頻率是指CPU的主頻,主頻也就是CPU的時鍾頻率,英文全稱:CPU Clock Speed,簡單地說也就是CPU運算時的工作頻率。一般說來,主頻越高,一個時鍾周期裡面完成的指令數也越多,當然CPU的速度也就越快了。不過由於各種各樣的CPU它們的內部結構也不盡相同,所以並非所有的時鍾頻率相同的CPU的性能都一樣。至於外頻就是系統匯流排的工作頻率;而倍頻則是指CPU外頻與主頻相差的倍數。三者是有十分密切的關系的:主頻=外頻x倍頻。

第二:內存匯流排速度,英文全稱是Memory-Bus Speed。CPU處理的數據是從哪裡來的呢?學過一點計算機基本原理的朋友們都會清楚,是從主存儲器那裡來的,而主存儲器指的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內存了。一般我們放在外存(磁碟或者各種存儲介質)上面的資料都要通過內存,再進入CPU進行處理的。所以與內存之間的通道棗內存匯流排的速度對整個系統性能就顯得很重要了,由於內存和CPU之間的運行速度或多或少會有差異,因此便出現了二級緩存,來協調兩者之間的差異,而內存匯流排速度就是指CPU與二級(L2)高速緩存和內存之間的通信速度。

第三、擴展匯流排速度,英文全稱是Expansion-Bus Speed。擴展匯流排指的就是指安裝在微機系統上的局部匯流排如VESA或PCI匯流排,我們打開電腦的時候會看見一些插槽般的東西,這些就是擴展槽,而擴展匯流排就是CPU聯系這些外部設備的橋梁。

第四:工作電壓,英文全稱是:Supply Voltage。任何電器在工作的時候都需要電,自然也會有額定的電壓,CPU當然也不例外了,工作電壓指的也就是CPU正常工作所需的電壓。早期CPU(286棗486時代)的工作電壓一般為5V,那是因為當時的製造工藝相對落後,以致於CPU的發熱量太大,弄得壽命減短。隨著CPU的製造工藝與主頻的提高,近年來各種CPU的工作電壓有逐步下降的趨勢,以解決發熱過高的問題。

第五:地址匯流排寬度。地址匯流排寬度決定了CPU可以訪問的物理地址空間,簡單地說就是CPU到底能夠使用多大容量的內存。16位的微機我們就不用說了,但是對於386以上的微機系統,地址線的寬度為32位,最多可以直接訪問4096 MB(4GB)的物理空間。而今天能夠用上1GB內存的人還沒有多少個呢(伺服器除外)。

第六:數據匯流排寬度。數據匯流排負責整個系統的數據流量的大小,而數據匯流排寬度則決定了CPU與二級高速緩存、內存以及輸入/輸出設備之間一次數據傳輸的信息量。

第七:協處理器。在486以前的CPU裡面,是沒有內置協處理器的。由於協處理器主要的功能就是負責浮點運算,因此386、286、8088等等微機CPU的浮點運算性能都相當落後,相信接觸過386的朋友都知道主板上可以另外加一個外置協處理器,其目的就是為了增強浮點運算的功能。自從486以後,CPU一般都內置了協處理器,協處理器的功能也不再局限於增強浮點運算,含有內置協處理器的CPU,可以加快特定類型的數值計算,某些需要進行復雜計算的軟體系統,如高版本的AUTO CAD就需要協處理器支持。

第八:超標量。超標量是指在一個時鍾周期內CPU可以執行一條以上的指令。這在486或者以前的CPU上是很難想像的,只有Pentium級以上CPU才具有這種超標量結構;486以下的CPU屬於低標量結構,即在這類CPU內執行一條指令至少需要一個或一個以上的時鍾周期。

第九:L1高速緩存,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一級高速緩存。在CPU裡面內置了高速緩存可以提高CPU的運行效率,這也正是486DLC比386DX-40快的原因。內置的L1高速緩存的容量和結構對CPU的性能影響較大,容量越大,性能也相對會提高不少,所以這也正是一些公司力爭加大L1級高速緩沖存儲器容量的原因。不過高速緩沖存儲器均由靜態RAM組成,結構較復雜,在CPU管芯面積不能太大的情況下,L1級高速緩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

第十:採用回寫(Write Back)結構的高速緩存。它對讀和寫操作均有效,速度較快。而採用寫通(Write-through)結構的高速緩存,僅對讀操作有效.

第十一:動態處理。動態處理是應用在高能奔騰處理器中的新技術,創造性地把三項專為提高處理器對數據的操作效率而設計的技術融合在一起。這三項技術是多路分流預測、數據流量分析和猜測執行。動態處理並不是簡單執行一串指令,而是通過操作數據來提高處理器的工作效率。

動態處理包括了棗1、多路分流預測:通過幾個分支對程序流向進行預測,採用多路分流預測演算法後,處理器便可參與指令流向的跳轉。它預測下一條指令在內存中位置的精確度可以達到驚人的90%以上。這是因為處理器在取指令時,還會在程序中尋找未來要執行的指令。這個技術可加速向處理器傳送任務。2、數據流量分析:拋開原程序的順序,分析並重排指令,優化執行順序:處理器讀取經過解碼的軟體指令,判斷該指令能否處理或是否需與其它指令一道處理。然後,處理器再決定如何優化執行順序以便高效地處理和執行指令。3、猜測執行:通過提前判讀並執行有可能需要的程序指令的方式提高執行速度:當處理器執行指令時(每次五條),採用的是「猜測執行」的方法。這樣可使奔騰II處理器超級處理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提升軟體性能。被處理的軟體指令是建立在猜測分支基礎之上,因此結果也就作為「預測結果」保留起來。一旦其最終狀態能被確定,指令便可返回到其正常順序並保持永久的機器狀態。

閱讀全文

與cpu對程序員來說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海洋影視app源碼 瀏覽:204
信捷觸摸屏編程入門 瀏覽:371
linux靜態庫依賴 瀏覽:242
自行車尾燈控制用什麼單片機 瀏覽:364
單片機的顯示電路 瀏覽:380
分布式伺服器ip地址 瀏覽:903
盲人計算機程序員 瀏覽:66
加密時光相冊下載 瀏覽:674
暴雪的程序員 瀏覽:668
登陸qq伺服器地址 瀏覽:253
聲音解壓視頻教學 瀏覽:177
androidlistview高亮顯示 瀏覽:575
阿里雲伺服器電腦界面 瀏覽:819
單片機goto語句 瀏覽:358
怎麼把文檔一並轉到qq群文件夾 瀏覽:326
水經注pdf 瀏覽:551
android多線程編程實例 瀏覽:534
蘋果和安卓用什麼軟體可以傳軟體 瀏覽:884
伺服器上如何設置ip許可權 瀏覽:446
linux好玩游戲 瀏覽: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