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本人決定考研了,我是女生。但家裡人都不太贊同,讀完研,年紀大了,我該怎麼辦呀求女生考研的利弊
人們印象中的女研究生和學霸有著異曲同工的共同點:頭發亂糟糟或者是馬尾,厚瓶底眼鏡,不會化妝,腦門油光可鑒,帶著熬夜留下的黑眼圈和眼袋,精神萎靡,眼神還有點木納呆滯的書獃子形象,然而實際上的女研究生是不是這樣的呢?
由此,小編做了一個簡單的小調查,觀察女研究生們畢業之後都去了哪些企業。共計樣本22個,調查對象專業包含新聞學、經濟學和漢語言文學。
總的來說,女研究生的就業方向一種是專業對口,一種是不對口的,不對口的主要集中在高校、互聯網公司、國企和事業單位。
1、高校
去高校工作是大多數女研究生的首要選擇,高校包含高校行政管理崗位和教師崗位。一般沿海城市211、985的大學行政崗位最低也要求碩士學歷,而二三線的二本或者三本學校,教師崗位也是要求碩士學歷。因此,不管是哪一類,有編制穩定、有寒暑假兩大優勢成為吸引部分女研究生們目光。
在西南一所高校的獨立學院做教師的女研究生小A說:之前在深圳的互聯網公司一年,周末去香港兼職代購,感覺非常勞累,並不是自己喜歡的生活,於是換到了高校還有時間可以看書學習,感覺生活幸福指數非常高,盡管收入只有當時的1/2.
2、互聯網公司
互聯網公司,尤其是BAT也是女研究生們非常關注的。薪資待遇、工作氛圍以及職位的發展前景是進互聯網公司的女研究生們最為關注的。一部分女研究生是因為本科文憑不好,通過考研「換」一個身份曲線救國,才會有去大公司的「敲門磚」。但是根據小編的調研,去BAT等知名互聯網公司的男研究生數量的確是高於女研究生的數量。
女研究生集中的互聯網公司職位則主要是市場、法務、會計、公關等崗位,也有少量的去做了產品經理或者是設計、程序員。
3、國企、事業單位
去國企或者事業單位的女研究生數量不少,包括各大老牌移動通訊、航空公司、房地產公司、汽車公司,醫院、政府部門以及農林漁副的國資背景企業。
國企和事業單位最大的優勢在於各項福利非常好,對於剛畢業的學生來說有著更為晚上的新人培訓和實踐課程,更加包容新人的犯錯,能夠快速幫助新人了解整個行業。而這一點和互聯網公司有著很大不同,互聯網公司更傾向於快速的趕鴨子上架,能讓新人成長更快
專業對口的,一類是繼續深造讀博士,國內外都有。另一類則去了相關行業。比如學金融的去了證券公司,學設計的去了動畫公司,學化工的去了化工廠,學生物的去了農科所,學英語的做了翻譯或者去了教育機構。
小C去了國內TOP2高校讀博士,雖然很多人說女博士很恐怖,是男、女之外的第三性別,但是她的父母是大學教授,支持她繼續讀博,也並不認為女生花四年時間讀博是浪費青春。按照現在大學的情況,要當一個較好大學的老師,尤其是211、985大學的老師,沒有博士、博士後學歷就根本不要想。
小M學金融,去了私募公司做分析師,月薪12000。對於他們專業來說,大多數選擇和專業靠近的,私募公司給的待遇非常好,她們專業的人始終認為其他行業的待遇相對金融行業來說,收入就比較低。
而女研究生中一畢業就結婚的很少,但是可以說是非常人生贏家了。不只是著名的奶茶妹妹,小編認識一位還沒畢業的時候就已經領證的女研究生,他的老公是家裡有無敵多房子出租的土豪,因此她一畢業結了婚成了全職太太,偶爾她賣一些水果做做微商找點兒存在感。
從小編的觀察來看,女研究生就業率實際是非常高的,甚至就業時手持多份offer,這倒不像大家在新聞中常見的女研究生就業難,難的是好企業大家都搶。而且各地掀起搶人大戰,研究生可以輕松落戶甚至是免筆試直接進入事業單位編制,真感覺就業困難的,或許要從自己的身上尋找一些原因了。
女研究生也罷,女博士也罷,其實也會因為漲工資而開心,也會花心思收拾打扮自己,也會因為生活而焦慮,學歷並不是劃分一個群體是否奇葩的標准,主要還是要看個人的情況,不能因為一個女研究生找不到工作,就變成了大家就業都很難。
② 新媒體專業怎麼樣
一、專業概況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屬於文學門類下,新聞傳播學類的專業,本科4年,發文學學士學位。
與新聞學、傳播學、廣告學、廣播電視學、編輯出版學等專業是一類專業。
既然是新聞學類的專業,那麼新聞學等專業學習的課程,網路與新媒體也有,比如新聞采訪與寫作、傳播學、公共關系學、傳媒經濟學、平面媒體設計、媒體職業道德法規等。
當然,既然叫做網路與新媒體,也必須有新媒體方面的課程:網路傳播、網路編輯和網頁設計、資料庫技術、手機媒體概論、音頻和視頻媒體編輯、動畫設計與編輯、新媒體營銷傳播、新媒體數據分析。
最後我們要知道一點,那就是專業課程因學校不同而略有差異。
這個專業是文理兼收的,也就是說不管你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都可以報考這個專業。
女生比男生多,女生是65%,男生只佔這個專業總人數的35%。
二,就業方向
國家重點新聞網站、各級報社、廣播電台、電視台、傳媒集團等國有新聞單位、網路媒體、各級企事業的信息化管理宣傳部門、文化傳播公司、廣告公司、各企業的新媒體部門等。
互聯網、新聞機構等企業的網路與新媒體崗位,或是各個企業之中的新媒體相關崗位。
新媒體編輯、新媒體運營,或是新媒體方向的策劃、營銷、文案編輯等相關職業。
很多人有一個誤區,那就是把網路與新媒體等同於自媒體,認為就是寫公眾號或拍短視頻等,其實不然。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畢業生可能就業的方向有:
技術類:包括文案專員(沒錯,文案也算是一門技術)、設計師、程序員等。
運營類:包括公眾號運營、微博運營、網站運營等。
媒體類:包括網路推廣、店鋪推廣、網路廣告投放等。
管理類:包括新媒體主管、新媒體經理、網路營銷主管等。策劃類:包括互聯網產品策劃、活動策劃、事件策劃等
三,報考建議
1,這個專業其實是把傳統的新聞學、傳播學等用新媒體的方式進行整合。可以說是換了一個地方。
2,學的東西太雜,而不精。不用像新聞專業的同學學得那麼深,講的都很淺,你會發現一學期下來特別忙,課很多,但又發現,沒學到點兒啥,
3,有些學校不是文理兼收,這一點要注意,特別是學習理科的同學。
4,這個專業還有網頁設計、攝影等課程。
5,這個專業畢業之後的薪酬是多少?我不止一次的說過,薪酬是與地域、行業、工作經驗以及個人的能力有關的。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對新媒體運營需求大,工資也相對較高:有經驗或能力比較好的5000起、有豐富經驗的8000起、有經驗並且有資源的1w+起;其他城市2000-3500不等。
6,這個專業開設的大學很多,目前已有200多所。實力最強的是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暨南大學、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
7,我國新媒體行業的發展前景非常巨大,因而對新媒體人才需求也非常大。
8,最後說一下,開設的院校多,招收的學生多,競爭也是大的。
③ 你覺得哪些專業是吃青春飯的
如今的專業多種多樣,在我認為空乘專業,學前教育,新聞學,設計,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所以說啊,選專業一定要慎重考慮。
④ 網路與新媒體是個什麼專業
一、專業簡介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屬於文學門類下的新聞傳播學類,本科學習時長為四年,授予文學學士學位。該專業與新聞學、傳播學、廣告學、廣播電視學、編輯出版學等專業同類。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的課程涵蓋了新聞采訪與寫作、傳播學、公共關系學、傳媒經濟學、平面媒體設計、媒體職業道德法規等新聞學相關專業課程,並且增加了網路傳播、網路編輯、網頁設計、資料庫技術、手機媒體概論、音頻和視頻媒體編輯、動畫設計與編輯、新媒體營銷傳播、新媒體數據分析等新媒體相關課程。不同學校間的課程設置可能存在一定差異。此專業不限性別,文科和理科生均可報考。女生佔65%,男生佔35%。
二、就業方向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的畢業生可在國家重點新聞網站、各級報社、廣播電台、電視台、傳媒集團等國有新聞單位,網路媒體、各級企事業的信息化管理宣傳部門、文化傳播公司、廣告公司、各企業的新媒體部門等領域就業。他們可以在互聯網、新聞機構等企業的網路與新媒體崗位,或是各個企業之中的新媒體相關崗位工作。職業方向包括新媒體編輯、新媒體運營,以及新媒體方向的策劃、營銷、文案編輯等相關職業。需要指出的是,網路與新媒體專業並不等同於自媒體,如公眾號寫作或短視頻拍攝等。畢業生可能就業的方向包括技術類(如文案專員、設計師、程序員)、運營類(如公眾號運營、微博運營、網站運營)、媒體類(如網路推廣、店鋪推廣、網路廣告投放)和管理類(如新媒體主管、新媒體經理、網路營銷主管)以及策劃類(如互聯網產品策劃、活動策劃、事件策劃)。
三、報考建議
1. 網路與新媒體專業整合了傳統的新聞學、傳播學等學科,以新媒體形式進行呈現。
2. 學習內容廣泛而不深入,課程繁多但可能感覺收獲不足。
3. 注意,部分學校對此專業有文理科限制,尤其是對理科生的招生政策。
4. 專業課程中包含網頁設計、攝影等內容。
5. 畢業生薪酬受地域、行業、工作經驗和個人能力影響。一線城市如北上廣深對新媒體運營需求高,薪資也相對較高;其他城市薪資水平相對較低。
6. 目前全國已有200多所大學開設此專業,其中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武漢大學、暨南大學、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是該專業領域的佼佼者。
7. 隨著新媒體行業的發展,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
8. 由於開設院校眾多,招生規模大,競爭也相對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