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java創建線程的幾種方式,了解一下
第一種方式:使用Runnable介面創建線程
第二種方式:直接繼承Thread類創建對象
使用Runnable介面創建線程
1.可以將CPU,代碼和數據分開,形成清晰的模型
2.線程體run()方法所在的類可以從其它類中繼承一些有用的屬性和方法
3.有利於保持程序的設計風格一致
直接繼承Thread類創建對象
1.Thread子類無法再從其它類繼承(java語言單繼承)。
2.編寫簡單,run()方法的當前對象就是線程對象,可直接操作。
在實際應用中,幾乎都採取第一種方式
2. java多線程有幾種實現方法
繼承Thread類來實現多線程:
當我們自定義的類繼承Thread類後,該類就為一個線程類,該類為一個獨立的執行單元,線程代碼必須編寫在run()方法中,run方法是由Thread類定義,我們自己寫的線程類必須重寫run方法。
run方法中定義的代碼為線程代碼,但run方法不能直接調用,如果直接調用並沒有開啟新的線程而是將run方法交給調用的線程執行
要開啟新的線程需要調用Thread類的start()方法,該方法自動開啟一個新的線程並自動執行run方法中的內容
*java多線程的啟動順序不一定是線程執行的順序,各個線程之間是搶佔CPU資源執行的,所有有可能出現與啟動順序不一致的情況。
CPU的調用策略:
如何使用CPU資源是由操作系統來決定的,但操作系統只能決定CPU的使用策略不能控制實際獲得CPU執行權的程序。
線程執行有兩種方式:
1.搶占式:
目前PC機中使用最多的一種方式,線程搶佔CPU的執行權,當一個線程搶到CPU的資源後並不是一直執行到此線程執行結束,而是執行一個時間片後讓出CPU資源,此時同其他線程再次搶佔CPU資源獲得執行權。
2.輪循式;
每個線程執行固定的時間片後讓出CPU資源,以此循環執行每個線程執行相同的時間片後讓出CPU資源交給下一個線程執行。
3. Java語言:Java多線程怎樣創建
Java提供了線程類Thread來創建多線程的程序。其實,創建線程與創建普通的類的對象的操作是一樣的,而線程就是Thread類或其子類的實例對象。每個Thread對象描述了一個單獨的線程。要產生一個線程,有兩種方法:
需要從Java.lang.Thread類派生一個新的線程類,重載它的run()方法;
實現Runnalbe介面,重載Runnalbe介面中的run()方法。
但,為什麼Java要提供兩種方法來創建線程呢?它們都有哪些區別?相比而言,哪一種方法更好呢?
在Java中,類僅支持單繼承,也就是說,當定義一個新的類的時候,它只能擴展一個外部類.這樣,如果創建自定義線程類的時候是通過擴展 Thread類的方法來實現的,那麼這個自定義類就不能再去擴展其他的類,也就無法實現更加復雜的功能。因此,如果自定義類必
須擴展其他的類,那麼就可以使用實現Runnable介面的方法來定義該類為線程類,這樣就可以避免Java單繼承所帶來的局限性。
還有一點最重要的就是使用實現Runnable介面的方式創建的線程可以處理同一資源,從而實現資源的共享.
(1)通過擴展Thread類來創建多線程
假設一個影院有三個售票口,分別用於向兒童、成人和老人售票。影院為每個窗口放有100張電影票,分別是兒童票、成人票和老人票。三個窗口需要同時賣票,而現在只有一個售票員,這個售票員就相當於一個CPU,三個窗口就相當於三個線程。通過程序來看一看是如
何創建這三個線程的。
public class MutliThread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args){
MutliThread m1=new MutliThread("Window 1");
MutliThread m2=new MutliThread("Window 2");
MutliThread m3=new MutliThread("Window 3");
m1.start();
m2.start();
m3.start();
}
}
class MutliThread extends Thread{
private int ticket=100;//每個線程都擁有100張票
MutliThread(String name){
super(name);//調用父類帶參數的構造方法
}
public void run(){
while(ticket>0){
System.out.println(ticket--+" is saled by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程序中定義一個線程類,它擴展了Thread類。利用擴展的線程類在MutliThreadDemo類的主方法中創建了三個線程對象,並通過start()方法分別將它們啟動。
從結果可以看到,每個線程分別對應100張電影票,之間並無任何關系,這就說明每個線程之間是平等的,沒有優先順序關系,因此都有機會得到CPU的處理。但是結果顯示這三個線程並不是依次交替執行,而是在三個線程同時被執行的情況下,有的線程被分配時間片的機
會多,票被提前賣完,而有的線程被分配時間片的機會比較少,票遲一些賣完。
可見,利用擴展Thread類創建的多個線程,雖然執行的是相同的代碼,但彼此相互獨立,且各自擁有自己的資源,互不幹擾。
(2)通過實現Runnable介面來創建多線程
public class MutliThreadDemo2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args){
MutliThread m1=new MutliThread("Window 1");
MutliThread m2=new MutliThread("Window 2");
MutliThread m3=new MutliThread("Window 3");
Thread t1=new Thread(m1);
Thread t2=new Thread(m2);
Thread t3=new Thread(m3);
t1.start();
t2.start();
t3.start();
}
}
class MutliThread implements Runnable{
private int ticket=100;//每個線程都擁有100張票
private String name;
MutliThread(String name){
this.name=name;
}
public void run(){
while(ticket>0){
System.out.println(ticket--+" is saled by "+name);
}
}
}
由於這三個線程也是彼此獨立,各自擁有自己的資源,即100張電影票,因此程序輸出的結果和(1)結果大同小異。均是各自線程對自己的100張票進行單獨的處理,互不影響。
可見,只要現實的情況要求保證新建線程彼此相互獨立,各自擁有資源,且互不幹擾,採用哪個方式來創建多線程都是可以的。因為這兩種方式創建的多線程程序能夠實現相同的功能。
由於這三個線程也是彼此獨立,各自擁有自己的資源,即100張電影票,因此程序輸出的結果和例4.2.1的結果大同小異。均是各自線程對自己的100張票進行單獨的處理,互不影響。
可見,只要現實的情況要求保證新建線程彼此相互獨立,各自擁有資源,且互不幹擾,採用哪個方式來創建多線程都是可以的。因為這兩種方式創建的多線程程序能夠實現相同的功能。
(3)通過實現Runnable介面來實現線程間的資源共享
現實中也存在這樣的情況,比如模擬一個火車站的售票系統,假如當日從A地發往B地的火車票只有100張,且允許所有窗口賣這100張票,那麼每一個窗口也相當於一個線程,但是這時和前面的例子不同之處就在於所有線程處理的資源是同一個資源,即100張車票。如果
還用前面的方式來創建線程顯然是無法實現的,這種情況該怎樣處理呢?看下面這個程序,程序代碼如下所示:
public class MutliThreadDemo3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args){
MutliThread m=new MutliThread();
Thread t1=new Thread(m,"Window 1");
Thread t2=new Thread(m,"Window 2");
Thread t3=new Thread(m,"Window 3");
t1.start();
t2.start();
t3.start();
}
}
class MutliThread implements Runnable{
private int ticket=100;//每個線程都擁有100張票
public void run(){
while(ticket>0){
System.out.println(ticket--+" is saled by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結果正如前面分析的那樣,程序在內存中僅創建了一個資源,而新建的三個線程都是基於訪問這同一資源的,並且由於每個線程上所運行的是相同的代碼,因此它們執行的功能也是相同的。
可見,如果現實問題中要求必須創建多個線程來執行同一任務,而且這多個線程之間還將共享同一個資源,那麼就可以使用實現Runnable介面的方式來創建多線程程序。而這一功能通過擴展Thread類是無法實現的,讀者想想看,為什麼?
實現Runnable介面相對於擴展Thread類來說,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這種方式不僅有利於程序的健壯性,使代碼能夠被多個線程共享,而且代碼和數據資源相對獨立,從而特別適合多個具有相同代碼的線程去處理同一資源的情況。這樣一來,線程、代碼和數據資源三者
有效分離,很好地體現了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的思想。因此,幾乎所有的多線程程序都是通過實現Runnable介面的方式來完成的。
4. java創建線程的幾種方式
簡單的,就是繼承thead類,覆蓋run方法
復雜點的就是實現runnable介面,實現run方法,調用用thread. currentthread方法
5. 如何創建並運行Java線程
Java線程類也是一個object類,它的實例都繼承自java.lang.Thread或其子類。 可以用如下方式用java中創建一個線程:
Tread thread = new Thread();
執行該線程可以調用該線程的start()方法:
thread.start();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們並沒有為線程編寫運行代碼,因此調用該方法後線程就終止了。
編寫線程運行時執行的代碼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創建Thread子類的一個實例並重寫run方法,第二種是創建類的時候實現Runnable介面。接下來我們會具體講解這兩種方法:
創建Thread的子類
創建Thread子類的一個實例並重寫run方法,run方法會在調用start()方法之後被執行。例子如下:
public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MyThread running");
}
}
可以用如下方式創建並運行上述Thread子類
MyThread myThread = new MyThread();
myTread.start();
一旦線程啟動後start方法就會立即返回,而不會等待到run方法執行完畢才返回。就好像run方法是在另外一個cpu上執行一樣。當run方法執行後,將會列印出字元串MyThread running。
你也可以如下創建一個Thread的匿名子類: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
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Thread Running");
}
};
thread.start();
當新的線程的run方法執行以後,計算機將會列印出字元串」Thread Running」。
實現Runnable介面
第二種編寫線程執行代碼的方式是新建一個實現了java.lang.Runnable介面的類的實例,實例中的方法可以被線程調用。下面給出例子:
public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
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MyRunnable running");
}
}
為了使線程能夠執行run()方法,需要在Thread類的構造函數中傳入 MyRunnable的實例對象。示例如下: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new MyRunnable());
thread.start();
當線程運行時,它將會調用實現了Runnable介面的run方法。上例中將會列印出」MyRunnable running」。
同樣,也可以創建一個實現了Runnable介面的匿名類,如下所示:
Runnable myRunnable = new Runnable(){
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Runnable running");
}
}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myRunnable);
thread.start();
創建子類還是實現Runnable介面?
對於這兩種方式哪種好並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它們都能滿足要求。就我個人意見,我更傾向於實現Runnable介面這種方法。因為線程池可以有效的管理實現了Runnable介面的線程,如果線程池滿了,新的線程就會排隊等候執行,直到線程池空閑出來為止。而如果線程是通過實現Thread子類實現的,這將會復雜一些。
有時我們要同時融合實現Runnable介面和Thread子類兩種方式。例如,實現了Thread子類的實例可以執行多個實現了Runnable介面的線程。一個典型的應用就是線程池。
常見錯誤:調用run()方法而非start()方法
創建並運行一個線程所犯的常見錯誤是調用線程的run()方法而非start()方法,如下所示:
Thread newThread = new Thread(MyRunnable());
newThread.run(); //should be start();
起初你並不會感覺到有什麼不妥,因為run()方法的確如你所願的被調用了。但是,事實上,run()方法並非是由剛創建的新線程所執行的,而是被創建新線程的當前線程所執行了。也就是被執行上面兩行代碼的線程所執行的。想要讓創建的新線程執行run()方法,必須調用新線程的start方法。
線程名
當創建一個線程的時候,可以給線程起一個名字。它有助於我們區分不同的線程。例如:如果有多個線程寫入System.out,我們就能夠通過線程名容易的找出是哪個線程正在輸出。例子如下:
MyRunnable runnable = new MyRunnable();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runnable, "New Thread");
thread.start();
System.out.println(thread.getName());
需要注意的是,因為MyRunnable並非Thread的子類,所以MyRunnable類並沒有getName()方法。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得到當前線程的引用:
Thread.currentThread();
因此,通過如下代碼可以得到當前線程的名字:
String threadName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線程代碼舉例:
這里是一個小小的例子。首先輸出執行main()方法線程名字。這個線程JVM分配的。然後開啟10個線程,命名為1~10。每個線程輸出自己的名字後就退出。
public class ThreadExampl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for(int i=0; i<10; i++){
new Thread("" + i){
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Thread: " + getName() + "running");
}
}.start();
}
}
}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啟動線程的順序是有序的,但是執行的順序並非是有序的。也就是說,1號線程並不一定是第一個將自己名字輸出到控制台的線程。這是因為線程是並行執行而非順序的。Jvm和操作系統一起決定了線程的執行順序,他和線程的啟動順序並非一定是一致的。
6. java怎麼創建一個線程
Java線程類也是一個object類,它的實例都繼承自java.lang.Thread或其子類。可以用如下方式用java中創建一個線程:
Treadthread=newThread();
執行該線程可以調用該線程的start()方法:
thread.start();
編寫線程運行時執行的代碼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創建Thread子類的一個實例並重寫run方法,第二種是創建類的時候實現Runnable介面。接下來我們會具體講解這兩種方法:
創建Thread的子類
創建Thread子類的一個實例並重寫run方法,run方法會在調用start()方法之後被執行。例子如下:
{
publicvoidrun(){
System.out.println("MyThreadrunning");
}
}
可以用如下方式創建並運行上述Thread子類
MyThreadmyThread=newMyThread();
myTread.start();
一旦線程啟動後start方法就會立即返回,而不會等待到run方法執行完畢才返回。就好像run方法是在另外一個cpu上執行一樣。當run方法執行後,將會列印出字元串MyThread running。
實現Runnable介面
第二種編寫線程執行代碼的方式是新建一個實現了java.lang.Runnable介面的類的實例,實例中的方法可以被線程調用。下面給出例子:
{
publicvoidrun(){
System.out.println("MyRunnablerunning");
}
}
為了使線程能夠執行run()方法,需要在Thread類的構造函數中傳入MyRunnable的實例對象。示例如下:
Threadthread=newThread(newMyRunnable());
thread.start();
當線程運行時,它將會調用實現了Runnable介面的run方法。上例中將會列印出」MyRunnable running」。
7. Java開發如何創建一個線程
(1)通過擴展Thread類來創建多線程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MutliThreadm1=newMutliThread("Window1");
MutliThreadm2=newMutliThread("Window2");
MutliThreadm3=newMutliThread("Window3");
m1.start();
m2.start();
m3.start();
}
}
classMutliThreadextendsThread{
privateintticket=100;//每個線程都擁有100張票
MutliThread(Stringname){
super(name);//調用父類帶參數的構造方法
}
publicvoidrun(){
while(ticket>0){
System.out.println(ticket--+"issaledby"+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
(2)通過實現Runnable介面來創建多線程
publicstaticvoidmain(String[]args){
MutliThreadm1=newMutliThread("Window1");
MutliThreadm2=newMutliThread("Window2");
MutliThreadm3=newMutliThread("Window3");
Threadt1=newThread(m1);
Threadt2=newThread(m2);
Threadt3=newThread(m3);
t1.start();
t2.start();
t3.start();
}
}
{
privateintticket=100;//每個線程都擁有100張票
privateStringname;
MutliThread(Stringname){
this.name=name;
}
publicvoidrun(){
while(ticket>0){
System.out.println(ticket--+"issaledby"+nam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