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編程語言 > phpredismemcached

phpredismemcached

發布時間:2022-06-16 03:21:29

php 用 redis做隊列 運行過程是什麼樣的

Reids是一個比較高級的開源key-value存儲系統,採用ANSI C實現。其與memcached類似,但是支持持久化數據存儲入隊操作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php
$redis = new Redis();
$redis->connect('127.0.0.1',6379);
while(True){
try{
$value = 'value_'.date('Y-m-d H:i:s');
$redis->LPUSH('key1',$value);
sleep(rand()%3);
echo $value."\n";
}catch(Exception $e){
echo $e->getMessage()."\n";
}
}
?>
出隊操作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php
$redis = new Redis();
$redis->pconnect('127.0.0.1',6379);
while(True){
try{
echo $redis->LPOP('key1')."\n";
}catch(Exception $e){
echo $e->getMessage()."\n";
}
sleep(rand()%3);
}?>
如何使用Redis 做隊列操作
Reids是一個比較高級的開源key-value存儲系統,採用ANSI C實現。其與memcached類似,但是支持持久化數據存儲,同時value支持多種類型:字元串 (同memcached中的value),列表 ,集合 (Set),有序集合 (OrderSet)和Hash 。所有的值類型均支持原子操作,如列表中追加彈出元素,集合中插入移除元素等。Rdids的數據大部分位於內存中,其讀寫效率非常高,其提供AOF(追加 式操作記錄文件)和DUMP(定期數據備份)兩種持久化方式。Redis支持自定義的VM(虛擬內存)機制,當數據容量超過內存時,可以將部分Value 存儲到文件中。同時Redis支持Master-Slave機制,可以進行數據復制。
可以把Redis的list結構當隊列來用.
從上面Redis的場景和作用來說,對於我們現在的開發活動,究竟能把Redis引入在那些場景,而不是把這么好的東東演變成「為了使用Redis,而Redis」的慘烈局面呢?當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個真的很重要哈。
緩存?分布式緩存?
隊列?分布式隊列?
某些系統應用(例如,電信、銀行和大型互聯網應用等)都會使用到,當然,現在大行其道的memcache就是很好的證明;但從某一方面來說,memcache是否能把兩張囊括其中,而且能做到更好(沒有實際的應用過,所以只是拋出)。但從Redis身上,我就能感覺到,Redis,就能把隊列和緩存兩張都囊括其中,而且都不會產生並發環境下的困擾,因為Redis中的操作都是原子操作來著。
至於評論兩者的孰好孰壞就免了,存在就是理由,選擇適合的就是最好的。
下面開始玩玩Redis中的隊列(分布式)設計YY吧,請大蝦們多多指點。
狀況場景:
現在的項目,都是部署在多個伺服器,或者多個IP上,而且前台經由F5分發,所以用戶的請求究竟落在那一台的伺服器上,是無法確定的。對於項目中,有一秒殺設計,剛開始沒有考慮到這種部署,同時也是使用最容易處理的方式,直接給資料庫表鎖行記錄(Oracle上的)。可以說,對於不同的應用部署,而只有一台資料庫伺服器來說,很「輕松」的就解決了這個並發的問題。所以現在考慮一下,是不是挪到應用上,避免資料庫伺服器也摻雜到業務上。
比如,現在有2台應用伺服器,1台資料庫伺服器。想法是,把Redis部署在資料庫伺服器上,兩台伺服器在操作並發緩存或者隊列時,先從Redis伺服器上,取得在兩台應用伺服器的代理對象,再做入列出列的操作。
看代碼實現(PHP)
入隊列操作文件 list_push.php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php
$redis = getRedisInstance();//從Redis伺服器拿到redis實例$redis->connect('Redis伺服器IP', 6379);
while (true) {
$redis->lPush('list1', 'A_'.date('Y-m-d H:i:s'));sleep(rand()%3);
}
?>
執行# php list_push.php &
出隊列操作 list_pop.php文件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php
$redis = getRedisInstance();//從Redis伺服器拿到redis實例$redis->pconnect('Redis伺服器IP', 6379);
while(true) {
try {
var_export( $redis->blPop('list1', 10) );} catch(Exception $e) {
//echo $e;
}
}
實現方法(python)
1.入隊列(write.py)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usr/bin/env python
import time
from redis import Redis
redis = Redis(host='127.0.0.1', port=6379)while True:
now = time.strftime("%Y/%m/%d %H:%M:%S")
redis.lpush('test_queue', now)
time.sleep(1)
2.出隊列(read.py)
復制代碼 代碼如下:
#!/usr/bin/env python
import sys
from redis import Redis
redis = Redis(host='127.0.0.1', port=6379)while True:
res = redis.rpop('test_queue')
if res == None:
pass
else:
print str(res)

② 在php中 為什麼不能使用redis類

redis是一個key-value存儲系統。和Memcached類似,它支持存儲的value類型相對更多,包括string(字元串)、list(鏈表)、set(集合)和zset(有序集合)。這些數據類型都支持push/pop、add/remove及取交集並集和差集及更豐富的操作,而且這些操作都是原子性的。在此基礎上,redis支持各種不同方式的排序。與memcached一樣,為了保證效率,數據都是緩存在內存中。區別的是redis會周期性的把更新的數據寫入磁碟或者把修改操作寫入追加的記錄文件,並且在此基礎上實現了master-slave(主從)同步。
Redis 是一個高性能的key-value資料庫。redis的出現,很大程度補償了memcached這類keyvalue存儲的不足,在部 分場合可以對關系資料庫起到很好的補充作用。它提供了Python,Ruby,Erlang,PHP客戶端,使用很方便。
若想在PHP中使用redis,首先要先安裝redis。然後在PHP中配置擴展。
安裝redis。
首先下載好redis安裝文件,解壓到D盤或其他盤。
然後通過Dos命令行進行安裝。
把這個文件夾復制到其它地方,比如D:\redis 目錄下。
打開一個cmd窗口 使用cd命令切換目錄到D:\redis 運行 redis-server.exe redis.conf
如果想方便的話,可以把redis的路徑加到系統的環境變數里,這樣就省得再輸路徑了,後面的那個redis.conf可以省略,如果省略,會啟用默認的。
這時候另啟一個cmd窗口,原來的不要關閉,不然就無法訪問服務端了
切換到redis目錄下運行 redis-cli.exe -h 127.0.0.1 -p 6379

這時候,就已經完成配置了。
完成了配置之後,要在PHP中添加redis的擴展,之後才可以用PHP靈活的使用它。
在windows下安裝php的redis擴展非常簡單,下載一個.dll擴展包放到php的ext目錄下,在php.ini里邊添加一行配置就可以了。

php代碼測試

redis=newRedis();redis->connect(『127.0.0.1′,6379);
redis−>set(『test′,′helloworld!′);echoredis->get(『test』);

輸出hello world!

③ php 用redis還是memcached好

這個看需求吧,具體環境,還有數據量之類的參數,單純來選我只能說都可以。

④ php面試題 memcache和redis的區別

Redis與Memcached的區別傳統MySQL+ Memcached架構遇到的問題實際MySQL是適合進行海量數據存儲的,通過Memcached將熱點數據載入到cache,加速訪問,很多公司都曾經使用過這樣的架構,但隨著業務數據量的不斷增加,和訪問量的持續增長,我們遇到了很多問題:1.MySQL需要不斷進行拆庫拆表,Memcached也需不斷跟著擴容,擴容和維護工作占據大量開發時間。2.Memcached與MySQL資料庫數據一致性問題。3.Memcached數據命中率低或down機,大量訪問直接穿透到DB,MySQL無法支撐。4.跨機房cache同步問題。眾多NoSQL百花齊放,如何選擇最近幾年,業界不斷涌現出很多各種各樣的NoSQL產品,那麼如何才能正確地使用好這些產品,最大化地發揮其長處,是我們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問題,實際歸根結底最重要的是了解這些產品的定位,並且了解到每款產品的tradeoffs,在實際應用中做到揚長避短,總體上這些NoSQL主要用於解決以下幾種問題1.少量數據存儲,高速讀寫訪問。此類產品通過數據全部in-momery 的方式來保證高速訪問,同時提供數據落地的功能,實際這正是Redis最主要的適用場景。2.海量數據存儲,分布式系統支持,數據一致性保證,方便的集群節點添加/刪除。3.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dynamo和bigtable 2篇論文所闡述的思路。前者是一個完全無中心的設計,節點之間通過gossip方式傳遞集群信息,數據保證最終一致性,後者是一個中心化的方案設計,通過類似一個分布式鎖服務來保證強一致性,數據寫入先寫內存和redo log,然後定期compat歸並到磁碟上,將隨機寫優化為順序寫,提高寫入性能。4.Schema free,auto-sharding等。比如目前常見的一些文檔資料庫都是支持schema-free的,直接存儲json格式數據,並且支持auto-sharding等功能,比如mongodb。面對這些不同類型的NoSQL產品,我們需要根據我們的業務場景選擇最合適的產品。Redis適用場景,如何正確的使用前面已經分析過,Redis最適合所有數據in-momory的場景,雖然Redis也提供持久化功能,但實際更多的是一個disk-backed的功能,跟傳統意義上的持久化有比較大的差別,那麼可能大家就會有疑問,似乎Redis更像一個加強版的Memcached,那麼何時使用Memcached,何時使用Redis呢?如果簡單地比較Redis與Memcached的區別,大多數都會得到以下觀點:1 Redis不僅僅支持簡單的k/v類型的數據,同時還提供list,set,zset,hash等數據結構的存儲。2 Redis支持數據的備份,即master-slave模式的數據備份。3 Redis支持數據的持久化,可以將內存中的數據保持在磁碟中,重啟的時候可以再次載入進行使用。拋開這些,可以深入到Redis內部構造去觀察更加本質的區別,理解Redis的設計。在Redis中,並不是所有的數據都一直存儲在內存中的。這是和Memcached相比一個最大的區別。Redis只會緩存所有的 key的信息,如果Redis發現內存的使用量超過了某一個閥值,將觸發swap的操作,Redis根據「swappability = age*log(size_in_memory)」計 算出哪些key對應的value需要swap到磁碟。然後再將這些key對應的value持久化到磁碟中,同時在內存中清除。這種特性使得Redis可以 保持超過其機器本身內存大小的數據。當然,機器本身的內存必須要能夠保持所有的key,畢竟這些數據是不會進行swap操作的。同時由於Redis將內存 中的數據swap到磁碟中的時候,提供服務的主線程和進行swap操作的子線程會共享這部分內存,所以如果更新需要swap的數據,Redis將阻塞這個 操作,直到子線程完成swap操作後才可以進行修改。使用Redis特有內存模型前後的情況對比:VM off: 300k keys, 4096 bytes values: 1.3G usedVM on: 300k keys, 4096 bytes values: 73M usedVM off: 1 million keys, 256 bytes values: 430.12M usedVM on: 1 million keys, 256 bytes values: 160.09M usedVM on: 1 million keys, values as large as you want, still: 160.09M used當 從Redis中讀取數據的時候,如果讀取的key對應的value不在內存中,那麼Redis就需要從swap文件中載入相應數據,然後再返回給請求方。 這里就存在一個I/O線程池的問題。在默認的情況下,Redis會出現阻塞,即完成所有的swap文件載入後才會相應。這種策略在客戶端的數量較小,進行 批量操作的時候比較合適。但是如果將Redis應用在一個大型的網站應用程序中,這顯然是無法滿足大並發的情況的。所以Redis運行我們設置I/O線程 池的大小,對需要從swap文件中載入相應數據的讀取請求進行並發操作,減少阻塞的時間。如果希望在海量數據的環境中使用好Redis,我相信理解Redis的內存設計和阻塞的情況是不可缺少的。補充的知識點:memcached和redis的比較1 網路IO模型Memcached是多線程,非阻塞IO復用的網路模型,分為監聽主線程和worker子線程,監聽線程監聽網路連接,接受請求後,將連接描述字pipe 傳遞給worker線程,進行讀寫IO, 網路層使用libevent封裝的事件庫,多線程模型可以發揮多核作用,但是引入了cache coherency和鎖的問題,比如,Memcached最常用的stats 命令,實際Memcached所有操作都要對這個全局變數加鎖,進行計數等工作,帶來了性能損耗。(Memcached網路IO模型)Redis使用單線程的IO復用模型,自己封裝了一個簡單的AeEvent事件處理框架,主要實現了epoll、kqueue和select,對於單純只有IO操作來說,單線程可以將速度優勢發揮到最大,但是Redis也提供了一些簡單的計算功能,比如排序、聚合等,對於這些操作,單線程模型實際會嚴重影響整體吞吐量,CPU計算過程中,整個IO調度都是被阻塞住的。2.內存管理方面Memcached使用預分配的內存池的方式,使用slab和大小不同的chunk來管理內存,Item根據大小選擇合適的chunk存儲,內存池的方式可以省去申請/釋放內存的開銷,並且能減小內存碎片產生,但這種方式也會帶來一定程度上的空間浪費,並且在內存仍然有很大空間時,新的數據也可能會被剔除,原因可以參考Timyang的文章:/memcached/)。Memcached的客戶端軟體實現非常多,包括C/C++, PHP, Java, Python, Ruby, Perl, Erlang, Lua等。當前Memcached使用廣泛,除了LiveJournal以外還有Wikipedia、Flickr、Twitter、Youtube和WordPress等。在Window系統下,Memcached的安裝非常方便,只需從以上給出的地址下載可執行軟體然後運行memcached.exe –d install即可完成安裝。在Linux等系統下,我們首先需要安裝libevent,然後從獲取源碼,make && make install即可。默認情況下,Memcached的伺服器啟動程序會安裝到/usr/local/bin目錄下。在啟動Memcached時,我們可以為其配置不同的啟動參數。1.1 Memcache配置Memcached伺服器在啟動時需要對關鍵的參數進行配置,下面我們就看一看Memcached在啟動時需要設定哪些關鍵參數以及這些參數的作用。1)-p Memcached的TCP監聽埠,預設配置為11211;2)-U Memcached的UDP監聽埠,預設配置為11211,為0時表示關閉UDP監聽;3)-s Memcached監聽的UNIX套接字路徑;4)-a 訪問UNIX套接字的八進制掩碼,預設配置為0700;5)-l 監聽的伺服器IP地址,默認為所有網卡;6)-d 為Memcached伺服器啟動守護進程;7)-r 最大core文件大小;8)-u 運行Memcached的用戶,如果當前為root的話需要使用此參數指定用戶;9)-m 分配給Memcached使用的內存數量,單位是MB;10)-M 指示Memcached在內存用光的時候返回錯誤而不是使用LRU演算法移除數據記錄;11)-c 最大並發連數,預設配置為1024;12)-v –vv –vvv 設定伺服器端列印的消息的詳細程度,其中-v僅列印錯誤和警告信息,-vv在-v的基礎上還會列印客戶端的命令和相應,-vvv在-vv的基礎上還會列印內存狀態轉換信息;13)-f 用於設置chunk大小的遞增因子;14)-n 最小的chunk大小,預設配置為48個位元組;15)-t Memcached伺服器使用的線程數,預設配置為4個;16)-L 嘗試使用大內存頁;17)-R 每個事件的最大請求數,預設配置為20個;18)-C 禁用CAS,CAS模式會帶來8個位元組的冗餘;2. Redis簡介Redis是一個開源的key-value存儲系統。與Memcached類似,Redis將大部分數據存儲在內存中,支持的數據類型包括:字元串、哈希表、鏈表、集合、有序集合以及基於這些數據類型的相關操作。Redis使用C語言開發,在大多數像Linux、BSD和Solaris等POSIX系統上無需任何外部依賴就可以使用。Redis支持的客戶端語言也非常豐富,常用的計算機語言如C、C#、C++、Object-C、PHP、Python、Java、Perl、Lua、Erlang等均有可用的客戶端來訪問Redis伺服器。當前Redis的應用已經非常廣泛,國內像新浪、淘寶,國外像Flickr、Github等均在使用Redis的緩存服務。Redis的安裝非常方便,只需從bin目錄下。在啟動Redis伺服器時,我們需要為其指定一個配置文件,預設情況下配置文件在Redis的源碼目錄下,文件名為redis.conf。php面試題 memcache和redis的區別

⑤ memcached和redis有什麼用 如果vps只安裝nginx和php,不安裝mysql需要用memcached和redis嗎。

memcache redis 雖然也是資料庫 但和mysql的作用不一樣 這兩種是屬於key value類型的 多用於緩存使用 memcache使用內存緩存數據 redis可使用內存或硬碟 可根據自己的業務要求選擇資料庫

⑥ Redis和Memcache的區別分析

1. Redis中,並不是所有的數據都一直存儲在內存中的,這是和Memcached相比一個最大的區別。
2. Redis不僅僅支持簡單的k/v類型的數據,同時還提供list,set,hash等數據結構的存儲。
3. Redis支持數據的備份,即master-slave模式的數據備份。
4. Redis支持數據的持久化,可以將內存中的數據保持在磁碟中,重啟的時候可以再次載入進行使用。
5、分布式--設定memcache集群,利用magent做一主多從;redis可以做一主多從。都可以一主一從
6、存儲數據安全--memcache掛掉後,數據沒了;redis可以定期保存到磁碟(持久化)
7、災難恢復--memcache掛掉後,數據不可恢復; redis數據丟失後可以通過aof恢復
希望可以幫助你,以上參考:PHP程序員,雷雪松的個人博客。

⑦ 如何實現php+session+memcached高可用集群

在這個互聯網高度發達的時代,許多應用的用戶動輒成百上千萬,甚至上億。為了支持海量用戶的訪問,應用伺服器集群這種水平擴展的方式是最常用的。這種情形下,就會涉及到許多單機環境下完全不需要考慮的問題,這其中session的創建、共享和存儲是最常見之一。
在單機環境中,Session的創建和存儲都是由同一個應用伺服器實例來完成,而存儲也僅是內存中,最多會在正常的停止伺服器的時候,把當前活動的Session鈍化到本地,再次啟動時重新載入。
而多個實例之間,Session數據是完全隔離的。而為了實現Session的高可用,多實例間數據共享是必然的,下面我們以Redis 的SessionManager實現多Tomcat實例Session共享的配置為例,我們來梳理下一般session共享的流程:
添加具體要使用的manager的Jar文件及其依賴
redis session manager依賴jedis, commons-pool, commons-pool2
對應版本的redis session manager的jar文件
在TOMCAT_HOME/conf/context.xml中增加如下配置
<Valve className="com.radiadesign.catalina.session.RedisSessionHandlerValve" />
<Manager className="com.radiadesign.catalina.session.RedisSessionManager"
host="localhost"
port="6379" database="0"
maxInactiveInterval="30" />
其中host和port等替換為對應的配置信息
啟動多個Tomcat實例,以自帶的examples應用為例進行驗證
訪問examples應用的servlets/servlet/SessionExample,
在頁面中添加數據到session中,並查看頁面上對應的session信息
訪問另一個實例上相同應用的頁面,查看session信息,兩者應該是一致的
使用redis-cli查看redis中存儲的對應數據,相應的sessionId對應的數據已經保存了下來
以上是一個基本的配置過程,而在這些配置與驗證的步驟中,第二步是核心邏輯實現。 前面的文章,曾介紹過Tomcat的Valve,在請求處理時,Pipeline中的各個Valve的invoke方法會依次執行。Tomcat的AccessLogValve介紹
此處的session處理,就是以一個自定義Valve的形式進行的。關於Session的文章,前面也寫過幾篇,會附在結尾處。
以下是RedisSessionhandlerValve的invoke方法,我們看,主要是在Valve執行後進行Session的存儲或移除。
public void invoke(Request request, Response response) {
try {
getNext().invoke(request, response);
} finally {
final Session session = request.getSessionInternal(false);
storeOrRemoveSession(session);
manager.afterRequest();
}
}
而session的保存和移除又是通過manager執行的。 manager.save(session); manager.remove(session);
這里,manager就是前面定義的RedisSessionManager。默認單實例情況下,我們使用的都是StandardManager,對比一下兩者,標準的Manager對於session的創建和刪除,都會調到其父類ManagerBase中相應的方法,
public void add(Session session) {
sessions.put(session.getIdInternal(), session);
int size = getActiveSessions();
if( size > maxActive ) {
synchronized(maxActiveUpdateLock) {
if( size > maxActive ) {
maxActive = size;
}
}
}
}
public void remove(Session session, boolean update) {
if (session.getIdInternal() != null) {
sessions.remove(session.getIdInternal());
}
}
我們來看,由於其只保存在內存的Map中protected Map<String, Session> sessions = new
ConcurrentHashMap<>(),每個Tomcat實例都對於不同的map,多個實例間無法共享數據。
對應到RedisSessionManager對於session的處理,都是直接操作redis,基本代碼是下面這個樣:
public void save(Session session) throws IOException {
Jedis jedis = null;
Boolean error = true;
try {
RedisSession redisSession = (RedisSession) session;
Boolean sessionIsDirty = redisSession.isDirty();
redisSession.resetDirtyTracking();
byte[] binaryId = redisSession.getId().getBytes();
jedis = acquireConnection();
if (sessionIsDirty || currentSessionIsPersisted.get() != true) {
jedis.set(binaryId, serializer.serializeFrom(redisSession));
}
currentSessionIsPersisted.set(true);
jedis.expire(binaryId, getMaxInactiveInterval());
} }
移除時的操作是這樣的
public void remove(Session session, boolean update) {
Jedis jedis = null;
Boolean error = true;
log.trace("Removing session ID : " + session.getId());
try {
jedis = acquireConnection();
jedis.del(session.getId());
error = false;
} finally {
if (jedis != null) {
returnConnection(jedis, error);
}
}
}
而此時,多個Tomcat實例都讀取相同的Redis,session數據是共享的,其它實例的初始請求過來時,由於會執行findSession的操作,此時會從Redis中載入session,
public Session findSession(String id) throws IOException {
RedisSession session;
if (id == null) {
session = null;
currentSessionIsPersisted.set(false);
} else if (id.equals(currentSessionId.get())) {
session = currentSession.get();
} else {
session = loadSessionFromRedis(id); // 看這里,會從redis中load
if (session != null) {
currentSessionIsPersisted.set(true);
}
}
currentSession.set(session);
currentSessionId.set(id);
return session;
}
從而可以保證在一個實例被切換後,另外的實例可以繼續響應同一個session的請求。
以上即為Redis實現session共享高可用的一些關鍵內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下通過Memcached實現高可用,也是這個原理。順著這個思路,如果你有將Session存儲在其它地方的需求時,完全可以寫一個出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總結一下,我們是通過自定義的Valve來實現請求後session的攔截,同時,使用自定義的SessionManager,來滿足不同的session創建與存儲的需求。而至於是存儲在Redis/Memcached中,還是存儲在DB中,只是位置的區別。原理,是一致的。

⑧ php怎麼將數據導入redis

和memcached類似,它支持存儲的value類型相對更多,包括string(字元串)、list(鏈表)、set(集合)、zset(sorted
set
--有序集合)和hashs(哈希類型)。
這些數據類型都支持push/pop、add/remove及取交集並集和差集及更豐富的操作,而且這些操作都是原子性的。在此基礎上,redis支持各種不同方式的排序。

⑨ php中redis和memcached區別和應用場景

redis比memcached功能更多更強大,現在基本都是只用redis了.

  1. 利用redis的原子性可以給數據加鎖

  2. 可以保存臨時數據,比如簡訊驗證碼和session

  3. 可以用於實現簡單的隊列任務

  4. 可以實現排行榜功能

  5. 可以實現經緯度距離計算

  6. ........

    當然不止這些,redis是一種key-value資料庫,他的業務場景還可以自己擴展.

閱讀全文

與phpredismemcached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證據提取命令視頻 瀏覽:353
java的學習心得 瀏覽:96
prof命令 瀏覽:279
手機加密文件密碼怎麼解開 瀏覽:283
賈躍亭程序員完整視頻 瀏覽:958
怎樣把兩個文件夾打包發送 瀏覽:378
單片機教程資料 瀏覽:982
仿大眾點評系統源碼python 瀏覽:425
手機網路伺服器連接不上是怎麼回事 瀏覽:155
電腦為什麼一直要解壓 瀏覽:530
淘客優惠券網站源碼 瀏覽:555
word轉成pdf在線 瀏覽:775
手機暴力解壓教程 瀏覽:130
解壓小視頻第二期 瀏覽:364
裝機自帶軟體找不到軟體文件夾 瀏覽:330
仙境之路伺服器地址ip 瀏覽:708
華為服務app是什麼東西 瀏覽:180
關於單片機的視頻 瀏覽:592
淘寶直播app緩存怎麼清理 瀏覽:555
android可以刷機嗎 瀏覽: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