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程掌握的是一種思想。
linux和windows是不同的操作系統平台
如果單純用c的話,用stdio庫,那麼linux和windows編程沒有任何區別,除了生成的obj和最終的可執行文件不同
vc 是只能用於windows 平台下的編程
linux下的編程一般都沒有IDE,都是寫Makefile文件,然後編譯
當然還是要跨平台的好一些
㈡ Linux操作系統是用什麼語言編寫的
Linux操作系統是用C語言、匯編語言編寫的。
Linux(lɪnəks/ LIN-əks)是一種自由和開放源碼的類UNIX 操作系統。該操作系統的內核由林納斯·托瓦茲在1991年10月5日首次發布,在加上用戶空間的應用程序之後,成為 Linux 操作系統。Linux 也是自由軟體和開放源代碼軟體發展中最著名的例子。
只要遵循 GNU 通用公共許可證(GPL),任何個人和機構都可以自由地使用 Linux 的所有底層源代碼,也可以自由地修改和再發布。
(2)linux操作系統編程擴展閱讀
Linux系統架構
基於Linux的系統是一個模塊化的類Unix操作系統。Linux操作系統的大部分設計思想來源於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的Unix操作系統所創建的基本設計思想。
Linux具有設備獨立性,它內核具有高度適應能力,從而給系統提供了更高級的功能。GNU用戶界面組件是大多數Linux操作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提供常用的C函數庫,Shell,還有許多常見的Unix實用工具,可以完成許多基本的操作系統任務。
Linux系統使用宏內核,由Linux內核負責處理進程式控制制、網路,以及外圍設備和文件系統的訪問。在系統運行的時候,設備驅動程序要麼與內核直接集成,要麼以載入模塊形式添加。
大多數Linux系統使用的圖形用戶界面創建在X窗口系統之上,由X窗口(XWindow)系統通過軟體工具及架構協議來創建操作系統所用的圖形用戶界面。
㈢ 請問一個關於Linux操作系統編程的基本問題。
LINUX自帶vi編輯器,使用方法:
編寫一個名為test.c的C程序:vi test.c
完成後的編譯方法:cc test.c -o test
則test就是編譯成功的可執行程序.
關於vi的基本使用:
vi 是 visual editor 的縮寫,是 UNIX 所提供的編輯器之一。它提供使用者一個
視窗的編輯環境,在此視窗下,使用者可編輯所要的文件。
..進入vi
=======
直接執行 vi編輯程式即可:
%vi test
此刻螢幕上會出現 vi 的編輯視窗,同時 vi 會將文件復制一份至記憶體中
的緩沖區 (buffer) 。 vi會保留在磁碟中的文件不變,而先對緩沖區的檔
案作編輯,編輯完成後,使用者可決定是否要取代原來舊有的文件。
..離開vi
=======
若在輸入模式下,則先利用《ESC》進入指令模式,而後即可選用下列指令
離開vi。
:q! 離開vi,並放棄剛在緩沖區內編輯的內容。
:wq 將緩沖區內的資料寫入磁碟中,並離開vi。
:ZZ 同wq。
:x 同wq。
:w 將緩沖區內的資料寫入磁碟中,但並不離開vi。
:q 離開vi,若文件被修改過,則會被要求確認是否放棄修改的內容。
此指令可與:w 配合使用。
..vi 的操作模式
==============
vi 提供兩種操作模式:輸入模式(insert mode)和指令模式(command mode)
。當使用者進入 vi 後,即處在指令模式下,此刻鍵入之任何字元皆被視為
指令。在此模式下可進行刪除、修改等動作。若要輸入資料,則需進入輸入
模式。
..輸入模式
=========
如何進入輸入模式
a (append) 由游標之後加入資料。
A 由該行之末加入資料。
i (insert) 由游標之前加入資料。
I 由該行之首加入資料。
o (open) 新增一行於該行之下供輸入資料之用。
O 新增一行於該行之上供輸入資料之用。
如何離開輸入模式
《ESC》 結束輸入模式。
..指令模式
=========
游標之移動
h 向左移一個字元。
j 向上移一個字元。
k 向下移一個字元。
l 向右移一個字元。
0 移至該行之首
$ 移至該行之末。
^ 移至該行的第一個字元處。
H 移至視窗的第一列。
M 移至視窗的中間那列。
L 移至視窗的最後一列。
G 移至該文件的最後一列。
+ 移至下一列的第一個字元處。
- 移至上一列的第一個字元處。
( 移至該句之首。 (注一)
) 移至該句之末。
{ 移至該段落之首。 (注二)
} 移至該段落之末。
nG 移至該文件的第 n 列。
n+ 移至游標所在位置之後的第 n 列。
n- 移至游標所在位置之前的第 n 列。
<Ctrl><g> 會顯示該行之行號、文件名稱、文件中最末行之行號、游標
所在行號占總行號之百分比。
注一:句子(sentence)在vi中是指以『!』、『.』或『?』結束的一串字。
注二:段落(paragraph)在vi中是指以空白行隔開的文字。
..視窗的移動
===========
<Ctrl><f> 視窗往下卷一頁。
<Ctrl><b> 視窗往上卷一頁。
<Ctrl><d> 視窗往下卷半頁。
<Ctrl><u> 視窗往上卷半頁。
<Ctrl><e> 視窗往下卷一行。
<Ctrl><y> 視窗往上卷一行。
..刪除、復制及修改指令介紹 (此單元較少使用)
=========================
d(delete)、c(change)和y(yank)這一類的指令在 vi 中的指令格式為:
Operator + Scope = command
(運運算元) (范圍)
運運算元:
d 刪除指令。刪除資料,但會將刪除資料復制到記憶體緩沖區。
y 將資料(字組、行列、句子或段落)復制到緩沖區。
p 放置(put)指令,與 d 和 y 配和使用。可將最後delete或yank的資
料放置於游標所在位置之行列下。
c 修改(change)指令,類似delete與insert的組和。刪除一個字組、句
子等之資料,並插入新鍵資料。
范圍:
e 由游標所在位置至該字串的最後一個字元。
w 由游標所在位置至下一個字串的第一個字元。
b 由游標所在位置至前一個字串的第一個字元。
$ 由游標所在位置至該行的最後一個字元。
0 由游標所在位置至該行的第一個字元。
) 由游標所在位置至下一個句子的第一個字元。
( 由游標所在位置至該句子的第一個字元。
{ 由游標所在位置至該段落的最後一個字元。
} 由游標所在位置至該段落的第一個字元。
整行動作
dd 刪除整行。
D 以行為單位,刪除游標後之所有字元。
cc 修改整行的內容。
yy yank整行,使游標所在該行復制到記憶體緩沖區。
..刪除與修改
===========
x 刪除游標所在該字元。
X 刪除游標所在之前一字元。
dd 刪除游標所在該行。
r 用接於此指令之後的字元取代(replace)游標所在字元。
如: ra 將游標所在字元以 a 取代之。
R 進入取代狀態,直到《ESC》為止。
s 刪除游標所在之字元,並進入輸入模式直到《ESC》。
S 刪除游標所在之該行資料,並進入輸入模式直到《ESC》。
..搬移與復制
==========
利用 delete 及 put 指令可完成資料搬移之目的。
利用 yank 及 put 指令可完成資料復制之目的。
yank 和 delete 可將指定的資料復制到記憶體緩沖區,而藉由 put 指令
可將緩沖區內的資料復制到螢幕上。
例:
搬移一行 .在該行執行 dd
.游標移至目的地
.執行 p
復制一行 .在該行執行 yy
.游標移至目的地
.執行 p
..指令重復
=========
在指令模式中,可在指令前面加入一數字 n,則此指令動作會重復執行 n
次。
例:
刪除10行 .10dd
復制10行 .10yy
.游標移至目的地
.p
指標往下移10行 .10j
..取消前一動作(Undo)
===================
即復原執行上一指令前的內容。
u 恢復最後一個指令之前的結果。
U 恢復游標該行之所有改變。
..搜尋
=====
在vi中可搜尋某一字串,使游標移至該處。
/字串 往游標之後尋找該字串。
?字串 往游標之前尋找該字串。
n 往下繼續尋找下一個相同的字串。
N 往上繼續尋找下一個相同的字串。
..資料的連接
===========
J 句子的連接。將游標所在之下一行連接至游標該行的後面。
若某行資料太長亦可將其分成兩行,只要將游標移至分開點,進入輸入模式
(可利用 a、i等指令)再按《Enter》即可。
..環境的設定
===========
:set nu 設定資料的行號。
:set nonu 取消行號設定。
:set ai 自動內縮。
:set noai 取消自動內縮。
自動內縮(automatic indentation)
在編輯文件或程式時,有時會遇到需要內縮的狀況,『:set ai』即提供自
動內縮的功能,用下例解釋之:
.vi test
.(進入編輯視窗後)
this is the test for auto indent
《Tab》start indent ← :set ai (設自動內縮)
《Tab》data
《Tab》data
《Tab》data ← :set noai (取消自動內縮)
the end of auto indent.
.註:<Ctrl><d> 可刪除《Tab》字元。
..ex指令
=======
讀寫資料
:w 將緩沖區的資料寫入磁碟中。
:10,20w test 將第10行至第20行的資料寫入test文件。
:10,20w>>test 將第10行至第20行的資料加在test文件之後。
:r test 將test文件的資料讀入編輯緩沖區的最後。
刪除、復制及搬移
:10,20d 刪除第10行至第20行的資料。
:10d 刪除第10行的資料。
:%d 刪除整個編輯緩沖區。
:10,20co30 將第10行至第20行的資料復制至第30行之後。
:10,20mo30 將第10行至第20行的資料搬移至第30行之後。
字串搜尋與取代
s(substitute)指令可搜尋某行列范圍。
g(global)指令則可搜尋整個編輯緩沖區的資料。
s指令以第一個滿足該條件的字串為其取代的對象,若該行有數個滿足該條
件的字串,也僅能取代第一個,若想取代所有的字串則需加上g參數。
:1,$s/old/new/g 將文件中所有的『old』改成『new』。
:10,20s/^/ / 將第10行至第20行資料的最前面插入5個空白。
:%s/old/new/g 將編輯緩沖區中所有的『old』改成『new』。
..恢復編輯時被中斷的文件
=======================
在編輯過程中,若系統當掉或連線中斷,而緩沖區的資料並還未
被寫回磁碟時,當再度回到系統,執行下列指令即可回復中斷前
的文件內容。
%vi -r filename
..編輯多個文件
=============
vi亦提供同時編輯多個文件的功能,方法如下:
%vi file1 file2 ..
當第一個文件編修完成後,可利用『:w』將該緩沖區存檔,而後
再利用 『:n』載入下一個文件。
㈣ 在linux系統中進行編程的具體流程是什麼麻煩說具體點,謝謝嘍
中使用Linux開發,根據應用需求的不同有不同的配置開發方法,但是一般都要經過如下的過程:
1.建立開發環境
操作系統一般使用RedHat-Linux,版本從7到9都可以,選擇定製安裝或全部安裝,通過網路下載相應的GCC交叉編譯器進行安裝(例如arm-Linux-gcc、arm-μclibc-gcc),或者安裝產品廠家提供的交叉編譯器。
2.配置開發主機
配置MINICOM,一般的參數為波特率為115 200bps,數據位為8位,停止位為1,無奇偶校驗,軟體硬體流控設為無。在Windows下的超級終端的配置也是這樣的。MINICOM軟體的作用是作為調試嵌入式開發板的信息輸出的監視器和鍵盤輸入的工具。配置網路,主要是配置NFS網路文件系統,需要關閉防火牆,簡化嵌入式網路調試環境設置過程。
3.建立引導裝載程序BOOTLOADER
從網路上下載一些公開源代碼的BOOTLOADER,如U-BOOT、BLOB、VIVI、LILO、ARM-BOOT、RED-BOOT等,根據自己具體的晶元進行移植修改。有些晶元沒有內置引導裝載程序,例如三星的ARM7、ARM9系列晶元,這樣就需要編寫開發板上Flash的燒寫程序,網路上有免費下載的Windows下通過JTAG並口簡易模擬器燒寫ARM外圍Flash晶元的燒寫程序,也有Linux下的公開源代碼的J-Flash程序。如果不能燒寫自己的開發板,就需要根據自己的具體電路進行源代碼修改。這是系統正常運行的第一步。如果購買了廠家的模擬器當然比較容易燒寫Flash,這對於需要迅速開發自己產品的人來說可以極大地提高開發速度,但是其中的核心技術是無法了解的。
4.下載別人已經移植好的Linux操作系統
如μCLinux、ARM-Linux、PPC-Linux等,如果有專門針對所使用的CPU移植好的Linux操作系統那是再好不過的,下載後再添加自己的特定硬體的驅動程序,進行調試修改,對於帶MMU的CPU可以使用模塊方式調試驅動,對於μCLinux這樣的系統則需編譯進內核進行調試。
5.建立根文件系統
從下載使用BUSYBOX軟體進行功能裁減,產生一個最基本的根文件系統,再根據自己的應用需要添加其他程序。默認的啟動腳本一般都不會符合應用的需要,所以就要修改根文件系統中的啟動腳本,它的存放位置位於/etc目錄下,包括:/etc/init.d/rc.S、/etc/profile、/etc/.profile等,自動掛裝文件系統的配置文件/etc/fstab,具體情況會隨系統不同而不同。根文件系統在嵌入式系統中一般設為只讀,需要使用mkcramfs、genromfs等工具產生燒寫映像文件。
6.建立應用程序的Flash磁碟分區
一般使用JFFS2或YAFFS文件系統,這需要在內核中提供這些文件系統的驅動,有的系統使用一個線性Flash(NOR型)512KB~32MB,有的系統使用非線性Flash(NAND型)8~512MB,有的兩個同時使用,需要根據應用規劃Flash的分區方案。
7.開發應用程序
應用程序可以放入根文件系統中,也可以放入YAFFS、JFFS2文件系統中,有的應用不使用根文件系統,直接將應用程序和內核設計在一起,這有點類似於μCOS-II的方式。
8.燒寫內核、根文件系統、應用程序
9.發布產品
另外,站長團上有產品團購,便宜有保證
㈤ Linux下編程有什麼優勢
Linux可以多崗位、多領域、多棲發展,可選擇的工作崗位也非常多,雲計算工程師、雲計算研發工程師、雲計算架構師、資料庫運維工程師、高級資料庫工程師、資料庫架構師、安全運維工程師、安全架構師、系統運維工程師、高級系統運維工程師、系統運維技術專家、Python運維開發工程師、Python高級運維開發工程師等。
其次就是市場需求,舉子例子來說,現在很火的抖音,日活數億的抖音軟體中,數億的視頻都存儲在專業的Linux系統存儲平台上。再比如滴滴出行,為了維持每天千萬出行用戶的使用,滴滴軟體要保持極強的穩定性和安全性,這都需要專業的Linux運維工程師。
最後就是薪資待遇,相對來說薪資都是比較高,乾的時間長的薪資水平更高,未來的發展也很好。
㈥ Linux網路編程的介紹
《Linux網路編程》是2010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敬彬、孫海濱。linux是目前最流行的開源操作系統,網路功能在linux下佔有核心的地位。本書循序漸進地從應用層到linux內核、從基本知識點到綜合案例,向讀者介紹如何在linux下進行網路程序設計。本書內容分為4個部分:linux程序設計基礎部分、linux用戶空間網路編程部分、linux內核網路編程部分以及綜合案例部分。內容包含linux系統概述、linux編程環境、linux文件系統簡介、linux下的進程和線程、tcp/ip協議族、應用層網路服務程序、tcp編程、主機信息獲取、數據io復用、udp編程、高級套接字、套接字選項、原始套接字、伺服器模型、ipv6、linux 內核網路部分結構及分布、netfilter框架內報文處理。
㈦ 怎樣學習在linux操作系統下用C語言編程
這篇文章介紹在LINUX下進行C語言編程所需要的基礎知識.在這篇文章當中,我們將會學到以下內容:
源程序編譯
Makefile的編寫
程序庫的鏈接
程序的調試
頭文件和系統求助
--------------------------------------------------------------------------------
1.源程序的編譯
在Linux下面,如果要編譯一個C語言源程序,我們要使用GNU的gcc編譯器. 下面我們以一個實例來說明如何使用gcc編譯器.
假設我們有下面一個非常簡單的源程序(hello.c):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printf("Hello Linux\n");
}
要編譯這個程序,我們只要在命令行下執行:
gcc -o hello hello.c
gcc 編譯器就會為我們生成一個hello的可執行文件.執行./hello就可以看到程序的輸出結果了.命令行中
gcc表示我們是用gcc來編譯我們的源程序,-o 選項表示我們要求編譯器給我們輸出的可執行文件名為hello
而hello.c是我們的源程序文件. gcc編譯器有許多選項,一般來說我們只要知道其中的幾個就夠了. -o選項我們已經知道了,表示我們要求輸出的可執行文件名.
-c選項表示我們只要求編譯器輸出目標代碼,而不必要輸出可執行文件. -g選項表示我們要求編譯器在編譯的時候提供我們以後對程序進行調試的信息. 知道了這三個選項,我們就可以編譯我們自己所寫的簡單的源程序了,如果你想要知道更多的選項,可以查看gcc的幫助文檔,那裡有著許多對其它選項的詳細說明.
2.Makefile的編寫
假設我們有下面這樣的一個程序,源代碼如下:
/* main.c */
#include "mytool1.h"
#include "mytool2.h"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mytool1_print("hello");
mytool2_print("hello");
}
/* mytool1.h */
#ifndef _MYTOOL_1_H
#define _MYTOOL_1_H
void mytool1_print(char *print_str);
#endif
/* mytool1.c */
#include "mytool1.h"
void mytool1_print(char *print_str)
{
printf("This is mytool1 print %s\n",print_str);
}
/* mytool2.h */
#ifndef _MYTOOL_2_H
#define _MYTOOL_2_H
void mytool2_print(char *print_str);
#endif
/* mytool2.c */
#include "mytool2.h"
void mytool2_print(char *print_str)
{
printf("This is mytool2 print %s\n",print_str);
}
當然由於這個程序是很短的我們可以這樣來編譯
gcc -c main.c
gcc -c mytool1.c
gcc -c mytool2.c
gcc -o main main.o mytool1.o mytool2.o
這樣的話我們也可以產生main程序,而且也不時很麻煩.但是如果我們考慮一下如果有一天我們修改了其中的一個文件(比如說mytool1.c)
那麼我們難道還要重新輸入上面的命令?也許你會說,這個很容易解決啊,我寫一個SHELL腳本,讓她幫我去完成不就可以了.是的對於這個程序來說,是可以
起到作用的.但是當我們把事情想的更復雜一點,如果我們的程序有幾百個源程序的時候,難道也要編譯器重新一個一個的去編譯? 為此,聰明的程序員們想出了一個很好的工具來做這件事情,這就是make.我們只要執行以下make,就可以把上面的問題解決掉.在我們執行
make之前,我們要先編寫一個非常重要的文件.--Makefile.對於上面的那個程序來說,可能的一個Makefile的文件是: # 這是上面那個程序的Makefile文件
main:main.o mytool1.o mytool2.o
gcc -o main main.o mytool1.o mytool2.o
main.o:main.c mytool1.h mytool2.h
gcc -c main.c
mytool1.o:mytool1.c mytool1.h
gcc -c mytool1.c
mytool2.o:mytool2.c mytool2.h
gcc -c mytool2.c
有了這個Makefile文件,不過我們什麼時候修改了源程序當中的什麼文件,我們只要執行make命令,我們的編譯器都只會去編譯和我們修改的文件有關的文件,其它的文件她連理都不想去理的.
下面我們學習Makefile是如何編寫的.
在Makefile中也#開始的行都是注釋行.Makefile中最重要的是描述文件的依賴關系的說明.一般的格式是:
target: components
TAB rule
第一行表示的是依賴關系.第二行是規則.
比如說我們上面的那個Makefile文件的第二行
main:main.o mytool1.o mytool2.o
表示我們的目標(target)main的依賴對象(components)是main.o mytool1.o mytool2.o
當倚賴的對象在目標修改後修改的話,就要去執行規則一行所指定的命令.就象我們的上面那個Makefile第三行所說的一樣要執行 gcc -o
main main.o mytool1.o mytool2.o 注意規則一行中的TAB表示那裡是一個TAB鍵 Makefile有三個非常有用的變數.分別是$@,$^,$
int main(int argc,char **argv)
{
double value;
printf("Value:%f\n",value);
}
這個程序相當簡單,但是當我們用 gcc -o temp temp.c 編譯時會出現下面所示的錯誤.
/tmp/cc33Ky.o: In function `main':
/tmp/cc33Ky.o(.text+0xe): undefined reference to `log'
collect2: ld returned 1 exit status
出現這個錯誤是因為編譯器找不到log的具體實現.雖然我們包括了正確的頭文件,但是我們在編譯的時候還是要連接確定的庫.在Linux下,為了
使用數學函數,我們必須和數學庫連接,為此我們要加入 -lm 選項. gcc -o temp temp.c
-lm這樣才能夠正確的編譯.也許有人要問,前面我們用printf函數的時候怎麼沒有連接庫呢?是這樣的,對於一些常用的函數的實現,gcc編譯器會自
動去連接一些常用庫,這樣我們就沒有必要自己去指定了. 有時候我們在編譯程序的時候還要指定庫的路徑,這個時候我們要用到編譯器的
-L選項指定路徑.比如說我們有一個庫在 /home/hoyt/mylib下,這樣我們編譯的時候還要加上
-L/home/hoyt/mylib.對於一些標准庫來說,我們沒有必要指出路徑.只要它們在起預設庫的路徑下就可以了.系統的預設庫的路徑/lib
/usr/lib /usr/local/lib 在這三個路徑下面的庫,我們可以不指定路徑. 還有一個問題,有時候我們使用了某個函數,但是我們不知道庫的名字,這個時候怎麼辦呢?很抱歉,對於這個問題我也不知道答案,我只有一個傻辦
法.首先,我到標准庫路徑下面去找看看有沒有和我用的函數相關的庫,我就這樣找到了線程(thread)函數的庫文件(libpthread.a).
當然,如果找不到,只有一個笨方法.比如我要找sin這個函數所在的庫. 就只好用 nm -o /lib/*.so|grep
sin>~/sin 命令,然後看~/sin文件,到那裡面去找了.
在sin文件當中,我會找到這樣的一行libm-2.1.2.so:00009fa0 W sin 這樣我就知道了sin在
libm-2.1.2.so庫裡面,我用 -lm選項就可以了(去掉前面的lib和後面的版本標志,就剩下m了所以是 -lm).
如果你知道怎麼找,請趕快告訴我,我回非常感激的.謝謝! 4.程序的調試
我們編寫的程序不太可能一次性就會成功的,在我們的程序當中,會出現許許多多我們想不到的錯誤,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對我們的程序進行調試了.
最常用的調試軟體是gdb.如果你想在圖形界面下調試程序,那麼你現在可以選擇xxgdb.記得要在編譯的時候加入
-g選項.關於gdb的使用可以看gdb的幫助文件.由於我沒有用過這個軟體,所以我也不能夠說出如何使用.
不過我不喜歡用gdb.跟蹤一個程序是很煩的事情,我一般用在程序當中輸出中間變數的值來調試程序的.當然你可以選擇自己的辦法,沒有必要去學別人的.現
在有了許多IDE環境,裡面已經自己帶了調試器了.你可以選擇幾個試一試找出自己喜歡的一個用.
5.頭文件和系統求助
有時候我們只知道一個函數的大概形式,不記得確切的表達式,或者是不記得著函數在那個頭文件進行了說明.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求助系統.
比如說我們想知道fread這個函數的確切形式,我們只要執行 man fread
系統就會輸出著函數的詳細解釋的.和這個函數所在的頭文件說明了. 如果我們要write這個函數的說明,當我們執行man
write時,輸出的結果卻不是我們所需要的.
因為我們要的是write這個函數的說明,可是出來的卻是write這個命令的說明.為了得到write的函數說明我們要用 man 2 write.
2表示我們用的write這個函數是系統調用函數,還有一個我們常用的是3表示函數是C的庫函數. 記住不管什麼時候,man都是我們的最好助手.
--------------------------------------------------------------------------------
好了,這一章就講這么多了,有了這些知識我們就可以進入激動人心的Linux下的C程序探險活動.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㈧ linux編程一定在linux操作系統下進行編程嗎
你編寫程序肯定不是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己編寫,要用到很多函數、其它的模塊,假如你的部分調用只存在於Linux中,那麼這個時候肯定要在Linux系統下編程。
如果你一開始編程程序代碼的時候就考慮到可移植,那麼不是必須在Linux下編程。但是可移植程序比較難寫一些。
----------
另外假如你指的是在Windows裡面寫Linux程序,也是可行的。可以在Windows裡面安裝虛擬機。
㈨ Linux編程的幾個重要知識點
第一階段:linux基礎入門
Linux基礎入門主要包括: Linux硬體基礎、Linux發展歷史、Linux系統安裝、xshell連接、xshell優化、SSH遠程連接故障問題排查、L inux基礎優化、Linux目錄結構知識、Linux文件屬性、Linux通配符、正則表達式、Linux系統許可權等
第二階段:linux系統管理進階
linux系統管理進階包括:Linux定時任務、Linux用戶管理、Linux磁碟與文件系統、Linux三劍客之sed命令等。
第三階段:Linux Shell基礎
Linux Shell基礎包括:Shell編程基礎、Linux三劍客之awk命令等。
第四階段:Linux網路基礎
第五階段:Linux網路服務
Linux網路服務包括:集群實戰架構開始及環境准備、rsync數據同步服務、Linux全網備份項目、nfs網路存儲服務精講、inotify/sersync實時數據同步/nfs存儲實時備份項目等。
第六階段:Linux重要網路服務
Linux重要網路服務包括:http協議/www服務基礎、nginx web介紹及基礎實踐、nginx web、lnmp環境部署/資料庫異機遷移/共享數據異機遷移到NFS系統、nginx負載均衡、keepalived高可用等。
第七階段:Ansible自動化運維與Zabbix監控
Ansible自動化運維與Zabbix監控包括: SSH服務秘鑰認證、ansible批量自動化管理集群、 zabbix監控等。
第九階段:大規模集群高可用服務(Lvs、Keepalived)
第十階段:Java Tomcat服務及防火牆Iptables
第十一階段:MySQL DBA高級應用實踐
MySQL DBA高級應用實踐包括:MySQL資料庫入門基礎命令、MySQL資料庫進階備份恢復、MySQL資料庫深入事務引擎、MySQL資料庫優化SQL語句優化、MySQL資料庫集群主從復制/讀寫分離、MySQL資料庫高可用/mha/keepalved等。
第十二階段:高性能資料庫Redis和Memcached課程
第十三階段:Linux大規模集群架構構建(200台)
第十四階段:Linux Shell編程企業案例實戰
第十五階段:企業級代碼發布上線方案(SVN和Git)
第十六階段企業級Kvm虛擬化與OpenStack雲計算
第十七階段公有雲阿里雲8大組件構建集群實戰
第十八階段:Docker技術企業應用實踐
第十九階段:Python自動化入門及進階
第二十階段:職業規劃與高薪就業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