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華為張平安:中國SaaS產業黃金十年剛剛開啟
雲計算正在給很多企業開啟新的行業周期。除了提供像水和電一樣的基礎資源,在雲上,各行各業的共性技術,正被快速提煉為各種軟體即服務(SaaS),被企業直接使用,SaaS軟體服務開始扮演關鍵角色。
日前,在第八屆全球深商大會上,華為高級副總裁、華為雲CEO張平安表示,未來優秀的企業一定是數字化,並且是數據驅動的企業。雲恰恰解決了數據共享的問題。基於雲的技術,將來各個企業應該是數據驅動的,而且是基於AI人工智慧的。
在現場演講中,張平安從千行百業的數字化趨勢、數據上雲驅動企業智慧決策、雲上軟體產業創新未來等方面分享了洞察觀點。同時,華為與深圳企業服務集團簽署全面合作協議,雙方將共同 探索 面向深圳20+8產業集群中重點產業(如高端製造等)、企業的數字化創新服務模式,加快推動深圳產業集群和未來產業發展進程。
01 雲服務是數字化升級的
必然選擇
當下,上雲已成千行百業數字化的必經之路,是行業發展的未來所在。絕大多數企業未來都不會再自建數據中心,甚至不會再投資通用的技術領域,雲服務已經是數字化升級的必然選擇。
企業自建數據中心會存在諸多問題,如建設周期長、硬體更新維護費用昂貴、伺服器CPU使用率低等,導致自建數據中心的成本和能耗居高不下,而雲技術非常好地解決了這些問題。華為在整體上雲之後,伺服器CPU使用率大幅提升,資源可隨取隨用,每年可為公司節省各類成本1億美元。
在應用方面,雲技術也可以幫助企業降本增效。以人工智慧技術為例,人工智慧工程師的人才缺口和人力成本為企業設置了較高的門檻。華為雲提供技術即服務,將AI技術變成雲服務提供給企業,AI相關的機器學習演算法、框架、算力等都可以在雲上按需獲取,極大地節省了企業的成本。
02 雲計算助力企業
以數據驅動業務決策
在數字時代,數據是新的生產資料。未來優秀的數字化企業都將形成由數據驅動的決策鏈,不僅在企業內部,也包括企業的上下游。只要上了雲,數據就可以在企業內外實現高效共享、流轉,支撐數據驅動的業務決策。
過去,華為內部數據都由各部門私有,數據也存放在不同的地方,數據的流動都是靠「人拉肩扛」、大量的收集報表來實現,很難做到基於數據的集中決策。華為在IT整體上雲後,將各個體系的業務抽象為1400多種業務領域、定義了3萬多個數據實體,構建了統一的大數據湖。「在數據上雲後,哪些數據歸部門私有、哪些數據可用來共享,都可以實現清晰的定義。」張平安介紹說,華為藉此實現了公司數據的統一治理和智能決策。
目前,華為將相關技術打造為可供廣大企業使用的雲服務,即企業數據交換空間 EDS(Enterprise Data Space),並明確了21項數據保護規則。基於這一服務,華為與夥伴開通了20多個跨企業的數據空間,實現了超過1.1萬次有效數據交換,促進了上下游數據高效共享。
03 中國SaaS產業
黃金十年剛剛開啟
在業務、數據上雲之後,未來數字化的藍海在於SaaS生態,中國SaaS發展的黃金十年才剛剛開啟。
在發達國家市場,SaaS已經是現代企業提供數字化服務的主要形式,SaaS產業的價值和發展空間已被長期證明。而中國的SaaS發展相對滯後,但預計未來數年將保持30%以上的高增速,未來十年將是中國SaaS發展的黃金十年。
深圳作為數字經濟發展的先行者,擁有大量優秀的創新企業和研發資源,深圳軟體產業的產值、企業數量和收入都處於全國前列,在SaaS生態建設上有著成熟基礎。華為雲提出「一切皆服務」,希望將華為及合作夥伴的數字化經驗,以雲服務的方式開放給 社會 各界,致力為SaaS夥伴打造雲上創新的最佳平台。
此外,深圳是創新的沃土,孕育了眾多生機勃勃的創業公司。華為雲也提出了助力 科技 創新的「初創計劃」,幫助初創企業低成本甚至零成本敏捷上雲,讓誕生在大學宿舍、共享辦公空間的小型創業團隊,也能夠像大企業一樣擁有穩定、彈性和最優成本的數字基礎設施。
如今,華為雲的「全球一張網」已在全球布局了27個雲服務Region、65個可用區、2500多個CDN節點,覆蓋了170多個國家和地區,還開放了全球生態資源網路,幫助初創企業發現更多全球商業機會,讓獨角獸更快地破繭成蝶。
本文根據張平安現場演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