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inux系統 CentOS 7怎麼搭建集群
CentOS 7下怎麼搭建高可用集群。高可用集群是指以減少服務中斷時間為目的的伺服器集群技術。它通過保護用戶的業務程序對外不間斷提供的服務,把因軟體/硬體/人為造成的故障對業務的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那麼新的centos下怎麼來搭建高可用集群。
環境:本文以兩台機器實現雙集熱備高可用集群,主機名node1的IP為192.168.122.168 ,主機名node2的IP為192.168.122.169 。
一、安裝集群軟體必須軟體pcs,pacemaker,corosync,fence-agents-all,如果需要配置相關服務,也要安裝對應的軟體
二、配置防火牆
1、禁止防火牆和selinux
修改/etc/sysconfig/selinux確保SELINUX=disabled,然後執行setenforce 0或者reboot伺服器以生效
2、設置防火牆規則
三、各節點之間主機名互相解析分別修改2台主機名分別為node1和node2,在centos 7中直接修改/etc/hostname加入本機主機名和主機表,然後重啟網路服務即可。
配置2台主機的主機表,在/etc/hosts中加入
四、各節點之間時間同步在node1和node2分別進行時間同步,可以使用ntp實現。
五、各節點之間配置ssh的無密碼密鑰訪問。下面的操作需要在各個節點上操作。
兩台主機都要互相可以通信,所以兩台主機都得互相生成密鑰和復制公鑰,相互的節點上的hosts文件是都要解析對方的主機名, 192.168.122.168 node1 192.168.122.169 node2
六、通過pacemaker來管理高可用集群
1、創建集群用戶
2. 最全實踐 - Linux 安裝 K8s (Local K3s、Minikube、K8s Cluster 等)
本文主要介紹如何在本地安裝Kubernetes(K8s)集群,包括推薦使用的工具、安裝步驟和錯誤處理。推薦使用K3s作為本地K8s的安裝方式,並搭配Kuboard作為dashboard。進行本地安裝時,建議配置適當硬體資源,如內存16G以上,並在單機部署時解除master污點設置。
在開始安裝之前,確保系統已安裝Docker。對於Ubuntu系統,可以通過以下命令安裝Docker:
<code>
sudo apt-get update
sudo apt-get install docker.io
</code>
本地安裝K8s推薦使用K3s,其具有輕量級特性,適合本地開發環境。安裝K3s時,可使用以下命令:
<code>
curl -sL https://get.cloud.io/k3s/install.sh | sh -s -- -server -k 你自己的API密鑰 -a kuboard
</code>
安裝dashboard時,推薦使用Kuboard。在K3s安裝完成後,可訪問Kuboard的控制面板,以進行Kubernetes管理。
對於K8s集群的部署,以下為基本步驟:
1. 首先,進行准備工作。確保系統滿足最低硬體要求,並更新系統。
2. 添加源,以便從官方倉庫獲取所需軟體包。
3. 在集群初始化時,可自定義埠,例如使用--apiserver-bind-port 8443。
4. 安裝網路插件,確保集群內的服務能正常通信。
5. 配置dashboard,以便在管理界面實時監控集群狀態。
對於Ubuntu系統,安裝步驟與上文所述的Ubuntu系統類似,只需替換系統相關命令。
使用Minikube作為Kubernetes的輕量級本地虛擬機,安裝步驟相對簡化。安裝Minikube後,可使用其快速搭建和管理Kubernetes集群。
Docker Compose則提供了一種將應用和容器化服務進行部署和管理的方式,簡化了Docker集群的配置。
在安裝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錯誤,如kubeadm初始化失敗。若在初始化時遇到錯誤「Get 「http://localhost:10248/healthz」」,可嘗試重啟或檢查網路配置。
對於Kuboard安裝後無法啟動的情況,建議先執行診斷命令,排查潛在問題,然後重新安裝以解決。
通過以上指南,用戶可以順利地在本地或虛擬環境中搭建和管理Kubernetes集群,提升開發和部署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