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mcs-51系列單片機指令系統有哪五類
mcs-51系列單片機指令系統有五類,分別為:
1、數據傳送指令
2、算術運算指令
3、邏輯運算指令
4、控制轉移指令
5、布爾處理指令
(1)51單片機的核心擴展閱讀:
MCS-51單片機的核心:8051CPU,CPU內部集成演算法和控制器,完成演算法的操作(包括數據操作、邏輯操作等),完成控制器的指令,對指令進行解碼和執行。
MCS-51單片機資源:中央處理器(CPU)、數據存儲器(RAM)、程序存儲器(ROM)、時序/計數器(ROM)、並行輸入/輸出(I/O)埠、全雙工串口、中斷系統、時鍾電路。
中央處理單元(CPU):整個單片機為核心組成部分,是8位數據寬度處理器,可以處理8位二進制數據或代碼,處理器負責控制、指揮和調度整個單元系統協調工作,完成操作和控制輸入和輸出函數和其他操作。
⑵ 51單片機和stm單片機的區別
51單片機與STM32單片機之間的主要差異在於多個方面:
首先,在核心架構上,51單片機使用的是51Core,這是一種8位微控制器,其最大運行速度可達2MHz(經過分頻處理),處理能力為0.06DMIPS。而STM32則採用了ARM Cortex-M3核心,這是一種32位微控制器,運行速度高達72MHz,處理能力為1.25DMIPS。
其次,片上存儲器是另一個重要的區別點。51單片機的ROM容量范圍為2K到64K,RAM容量僅為128B到1K。相比之下,STM32的ROM容量范圍從20K到1MB,RAM容量則從8K到256K。
此外,外設配置也是兩者之間的一個顯著差異。51單片機僅具備三個定時器和一個串口,功能較為簡單。而STM32則擁有更豐富的外設,包括模擬/數字轉換器(ADC)、數字/模擬轉換器(DAC)、多種定時器、窗口看門狗(WWDG)、獨立看門狗(IWDG)、循環冗餘校驗(CRC)電路、直接存儲器訪問控制器(DMA)、IIC、SPI、通用串列通信介面(USART)等。
最後,操作系統支持情況也有所不同。51單片機由於處理能力有限,很難運行實時操作系統(RTOS)。而STM32則支持多種操作系統,如uClinux和uC/OS,這些操作系統能夠提供更強大的軟體支持和更復雜的功能實現。
⑶ 51單片機的cpu由那幾個部分組成
學習單片機首先要掌握理論基礎,然後自己練習吳鑒鷹單片機開發板
中央處理器(CPU):
CPU是單片機的主要核心部件,在CPU裡麵包含了運算器、控制器以及若干寄存器等部件給成。
內部數據存儲器(RAM):
MCS-51單片機晶元共有256個RAM單元,其中後128單元被專用寄存器佔用,能作為寄存器供用戶使用的只是前128單元,用於存放可讀寫的數據。因此通常所說的內部數據存儲器就是指前128單元,簡稱內部RAM。地址范圍為00H——FFH(256B)。是一個多用多功能數據存儲器,有數據存儲、通用工作寄存器、堆棧、位地址等空間。
內部程序存儲器(ROM):
在前面也已講過,MCS-51內部有4KB/8KB位元組的ROM(51系列為4KB,51系列為8KB),用於存放程序、原始數據或表格。因此稱之為程序存儲器,簡稱內部RAM。地址范圍為0000H——FFFFH(64KB)。
定時器/計數器
51系列共有2個16位的定時器/計數器(52系列共有3個16位的定時器/計數器),以實現定時或計數功能,並以其定時或計數結果對計算機進行控制。定時時靠內部分頻時鍾頻率計數實現,做計數器時,對P3.4(T0)或P3.5(T1)埠的低電平脈沖計數。
並行I/O口
MCS-51共有4個8位的I/O口(P0、P1、P2、P3)以實現數據的輸入輸出。具體功能在後面章節中將會詳細論述。
串列口
MCS-51有一個可編程的全雙工的串列口,以實現單片機和其它設備之間的串列數據傳送。該串列口功能較強,既可作為全雙工非同步通信收發器使用,也可作為移位器使用。RXD( P3.0)腳為接收埠,TXD(P3.1)腳為發送埠。
中斷控制系統
MCS-51單片機的中斷功能較強,以滿足不同控制應用的需要。51系列有5個中斷源(52系列有6個中斷源),即外中斷2個,定時中斷2個,串列中斷1個,全部中斷分為高級和低級共二個優先順序別,優先順序別的設置我們也將在後面進行詳細的講解。
定時與控制部件
MCS-51單片機內部有一個高增益的反相放大器,基輸入端為XTAL1輸出端為XTAL2。MCS-51晶元的內部有時鍾電路,但石英晶體和微調電容需外接。時鍾電路為單片機產生時鍾脈沖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