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Gadget簡介
linux-USB Gadget 驅動框架(Gadget)實現了 USB 協議定義的設備端的軟體功能。相比 Linux USB 主機端(Host)驅動,Gadget 驅動較晚出現,始於 2.4.23 版本。
當協議棧的兩端都運行 Linux 時,提及「USB 設備驅動」變得模糊不清。因此,Linux USB 開發者引入了新的術語:「USB 設備驅動」對應當前 Linux 內核中的 Host-side 驅動,而 Device-side 驅動則被稱為「USB Gadget 驅動」。
Gadget 框架提供了一套標准化的 API,底層的 USB 設備控制器(UDC)驅動實現這套 API。不同的 UDC(通常為 SOC 的一部分)需要相應的驅動,即使是基於相同 UDC 的不同板子也可能需要進行代碼修改。這層可以稱為平台相關層。
『貳』 linux驅動和android有區別嗎
大家都知道Android是基於Linux內核的操作系統,也曾經和Linux基金會因為內核問題產生過分歧,本文將開始對Android的內核進行剖析,主要介紹Android和Linux之間的關系,後續還會講到Android系統在Linux系統之上擴展的部分功能和驅動。
雖然Android基於Linux內核,但是它與Linux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差別,比如Android在Linux內核的基礎上添加了自己所特有的驅動程序。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它們之間究竟有什麼關系?
android是否能稱為一種新的操作系統呢?至少我自己認為不算是,它最多算作一個新的應用程序罷了。
一、Android為什麼會選擇Linux
成熟的操作系統有很多,但是Android為什麼選擇採用Linux內核呢?這就與Linux的一些特性有關了,比如:
1、強大的內存管理和進程管理方案
2、基於許可權的安全模式
3、支持共享庫
4、經過認證的驅動模型
5、Linux本身就是開源項目
更多關於上述特性的信息可以參考Linux 2.6版內核的官方文檔,這便於我們在後面的學習中更好地理解Android所特有的功能特性。接下來分析Android與Linux的關系。
二、Android不是Linux
看到這個標題大家可能會有些迷惑,前面不是一直說Android是基於Linux內核的嗎,怎麼現在又不是Linux了?迷惑也是正常的,請先看下面幾個要點,然後我們將對每一個要點進行分析,看完後你就會覺得Android不是Linux了。
因為它沒有本地窗口系統,沒有glibc的支持,而且並不包括一整套標準的Linux使用程序,同時增強了Linux以支持其特有的驅動。
1.它沒有本地窗口系統
什麼是本地窗口系統呢?本地窗口系統是指GNU/Linux上的X窗口系統,或者Mac OX X的Quartz等。不同的操作系統的窗口系統可能不一樣,Android並沒有使用(也不需要使用)Linux的X窗口系統,這是Android不是Linux的一個基本原因。
我很奇怪的是linux的Xwindow並不是其核心程序,你可以看到很多嵌入式linux根本不會用到這個圖形界面系統,而手機上的android不使用Xwindow不是很正常嗎?我們學習的時候用QT難道就不叫做linux系統了么?
2.它沒有glibc支持
由於Android最初用於一些便攜的移動設備上,所以,可能出於效率等方面的考慮,Android並沒有採用glibc作為C庫,而是Google自己開發了一套Bionic Libc來代替glibc。
庫文件不同,好吧,因為移植顯然是要修改庫文件和頭文件的吧,求指教
3.它並不包括一整套標準的Linux使用程序
Android並沒有完全照搬Liunx系統的內核,除了修正部分Liunx的Bug之外,還增加了不少內容,比如:它基於ARM構架增加的Gold-Fish平台,以及yaffs2 FLASH文件系統等。
4.Android專有的驅動程序
除了上面這些不同點之外,Android還對Linux設備驅動進行了增強,主要如下所示。
1)Android Binder 基於OpenBinder框架的一個驅動,用於提供 Android平台的進程間通信(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IPC)功能。源代碼位於drivers/staging/android/binder.c。
2)Android電源管理(PM) 一個基於標准Linux電源管理系統的輕量級Android電源管理驅動,針對嵌入式設備做了很多優化。源代碼位於:
kernel/power/earlysuspend.c
kernel/power/consoleearlysuspend.c
kernel/power/fbearlysuspend.c
kernel/power/wakelock.c
kernel/power/userwakelock.c
如果給內核添加驅動也可以稱之為不同的話?
3)低內存管理器(Low Memory Killer) 比Linux的標準的OOM(Out Of Memory)機制更加靈活,它可以根據需要殺死進程以釋放需要的內存。源代碼位於 drivers/staging/ android/lowmemorykiller.c。
4)匿名共享內存(Ashmem) 為進程間提供大塊共享內存,同時為內核提供回收和管理這個內存的機制。源代碼位於mm/ashmem.c。
5)Android PMEM(Physical) PMEM用於向用戶空間提供連續的物理內存區域,DSP和某些設備只能工作在連續的物理內存上。源代碼位於drivers/misc/pmem.c。
6)Android Logger 一個輕量級的日誌設備,用於抓取Android系統的各種日誌。源代碼位於drivers/staging/android/logger.c。
7)Android Alarm 提供了一個定時器,用於把設備從睡眠狀態喚醒,同時它還提供了一個即使在設備睡眠時也會運行的時鍾基準。源代碼位於drivers/rtc/alarm.c。
8)USB Gadget驅動 一個基於標准 Linux USB gadget驅動框架的設備驅動,Android的USB驅動是基於gaeget框架的。源代碼位於drivers/usb/gadget/。
9)Android Ram Console 為了提供調試功能,Android允許將調試日誌信息寫入一個被稱為RAM Console的設備里,它是一個基於RAM的Buffer。源代碼位於drivers/staging/android / ram_console.c。
10)Android timed device 提供了對設備進行定時控制的功能,目前支持vibrator和LED設備。源代碼位於drivers/staging/android /timed_output.c(timed_gpio.c)。
11)Yaffs2 文件系統 Android採用Yaffs2作為MTD nand flash文件系統,源代碼位於fs/yaffs2/目錄下。Yaffs2是一個快速穩定的應用於NAND和NOR Flash的跨平台的嵌入式設備文件系統,同其他Flash文件系統相比,Yaffs2能使用更小的內存來保存其運行狀態,因此它佔用內存小。Yaffs2的垃圾回收非常簡單而且快速,因此能表現出更好的性能。Yaffs2在大容量的NAND Flash上的性能表現尤為突出,非常適合大容量的Flash存儲。
『叄』 Linux 下的linux_usb_gadget中的g_serial.ko載入不上來
必須針對自己當前用的內核自己編譯模塊。
必須是相同的內核版本編譯的模塊。而且,gcc 編譯參數必須一樣(當然看實際情況……),還有就是如果是 gcc 3.1 之前的,gcc 版本也必須一樣。
不然就很容易出現 invalid mole format
『肆』 Linux和安卓有什麼關系
Android是基於Linux內核的操作系統,
雖然Android基於Linux內核,但是它與Linux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差別,比如Android在Linux內核的基礎上添加了
自己所特有的驅動程序。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它們之間究竟有什麼關系?
一、Android為什麼會選擇Linux
成熟的操作系統有很多,但是Android為什麼選擇採用Linux內核呢?這就與Linux的一些特性有關了,這也是很多
教材反復講到的linux的重要特點。比如:
1、強大的內存管理和進程管理方案
2、基於許可權的安全模式
3、支持共享庫
4、經過認證的驅動模型
5、Linux本身就是開源項目
更多關於上述特性的信息可以參考Linux 2.6版內核的官方文檔,這便於我們在後面的學習中更好地理解Android
所特有的功能特性。接下來分析Android與Linux的關系。其實實際上選擇linux內核的手機系統很多,記得前幾年
就見過三星的一款linux內核的手機,並且那款手機保持了linux系統的大部分特徵,所以用起來感覺就像一個小巧
的linux系統。
二、Android對Linux的改動
原文作者說是「Android不是Linux」,關於這個觀點,要看讀者自己怎麼看了,如果說Linux是說的內核,那
Android自然不是Linux。如果Linux是指Linux發行版,那Android當然是Linux,否則ubuntu,Fedora等都不是
linux了。
Android對linux系統的改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它沒有glibc支持
由於Android最初用於一些便攜的移動設備上,所以,可能出於效率等方面的考慮,Android並沒有採用glibc作為
C庫,而是Google自己開發了一套Bionic Libc來代替glibc。
2.它並不包括一整套標準的Linux使用程序
Android並沒有完全照搬Liunx系統的內核,除了修正部分Liunx的Bug之外,還增加了不少內容,比如:它基於ARM
構架增加的Gold-Fish平台,以及yaffs2 FLASH文件系統(如果學習了嵌入式的話就會知道yaffs2 FLASH文件系
統已經在基於linux的很多嵌入式設備上採用了,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等。
3.它沒有本地基於X服務的窗口系統
什麼是本地窗口系統呢?本地窗口系統是指GNU/Linux上的X窗口系統,或者Mac OX X的Quartz等。不同的操作系統
的窗口系統可能不一樣,Android並沒有使用(也不需要使用)Linux的X窗口系統(對原作者的這個觀點不是很贊
同,原文章這一點放在第一條,並說「這是Android不是Linux的一個基本原因」,這個不敢苟同,由於作者 沒有
指明android用的什麼顯示系統,我也不好說)。
4.Android專有的驅動程序
除了上面這些不同點之外,Android還對Linux設備驅動進行了增強,主要如下所示。
1)Android Binder 基於OpenBinder框架的一個驅動,用於提供 Android平台的進程間通信(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IPC)功能。源代碼位於drivers/staging/android/binder.c。
2)Android電源管理(PM) 一個基於標准Linux電源管理系統的輕量級Android電源管理驅動,針對嵌入式設備做
了很多優化。源代碼位於:
kernel/power/earlysuspend.c
kernel/power/consoleearlysuspend.c
kernel/power/fbearlysuspend.c
kernel/power/wakelock.c
kernel/power/userwakelock.c
3)低內存管理器(Low Memory Killer) 比Linux的標準的OOM(Out Of Memory)機制更加靈活,它可以根據需要
殺死進程以釋放需要的內存。源代碼位於 drivers/staging/ android/lowmemorykiller.c。
4)匿名共享內存(Ashmem) 為進程間提供大塊共享內存,同時為內核提供回收和管理這個內存的機制。源代碼位於
mm/ashmem.c。
5)Android PMEM(Physical) PMEM用於向用戶空間提供連續的物理內存區域,DSP和某些設備只能工作在連續的物
理內存上。源代碼位於drivers/misc/pmem.c。
6)Android Logger 一個輕量級的日誌設備,用於抓取Android系統的各種日誌。源代碼位於
drivers/staging/android/logger.c。
7)Android Alarm 提供了一個定時器,用於把設備從睡眠狀態喚醒,同時它還提供了一個即使在設備睡眠時也會
運行的時鍾基準。源代碼位於drivers/rtc/alarm.c。
8)USB Gadget驅動 一個基於標准 Linux USB gadget驅動框架的設備驅動,Android的USB驅動是基於gaeget框
架的。源代碼位於drivers/usb/gadget/。
9)Android Ram Console 為了提供調試功能,Android允許將調試日誌信息寫入一個被稱為RAM Console的設備
里,它是一個基於RAM的Buffer。源代碼位於drivers/staging/android / ram_console.c。
10)Android timed device 提供了對設備進行定時控制的功能,目前支持vibrator和LED設備。源代碼位於
drivers/staging/android /timed_output.c(timed_gpio.c)。
11)Yaffs2 文件系統 Android採用Yaffs2作為MTD nand flash文件系統,源代碼位於fs/yaffs2/目錄下。
Yaffs2是一個快速穩定的應用於NAND和NOR Flash的跨平台的嵌入式設備文件系統,同其他Flash文件系統相比,
Yaffs2能使用更小的內存來保存其運行狀態,因此它佔用內存小。Yaffs2的垃圾回收非常簡單而且快速,因此能表
現出更好的性能。Yaffs2在大容量的NAND Flash上的性能表現尤為突出,非常適合大容量的Flash存儲。
上面這些要點足以說明Android不是Linux。學習應用Android一般圍繞Android的這些特有的部分展開,建議大家先復習一下Linux內核的基本知識,推薦《Linux就該這么學》。
『伍』 Linux和安卓具體是存在什麼關系
安卓(Android)是一種基於Linux的自由及開放源代碼的操作系統。兩者是並存關系。
Android一詞的本義指「機器人」,同時也是Google於2007年11月5日宣布的基於Linux平台的開源手機操作系統的名稱,該平台由操作系統、中間件、用戶界面和應用軟體組成。
Android的系統架構和其操作系統一樣,採用了分層的架構。從架構圖看,Android分為四個層,從高層到低層分別是應用程序層、應用程序框架層、系統運行庫層和Linux內核層。
2010年2月,Linux內核開發者Greg Kroah-Hartman將Android的驅動程序從Linux內核「狀態樹」(「staging tree」)上除去,從此,Android與Linux開發主流將分道揚鑣。
(5)linuxgadget驅動擴展閱讀
Linux大多數情況下指的是Linux發行版,即GNU/Linux發行版。它不僅包括Linux內核,還包括各種各樣的系統管理軟體或應用工具軟體,就好比Windows實際上是由NT內核與應用程序的組合一樣。
只不過巧合的是,Linux發行版的內核名字就叫Linux,時間長了,很多人就將Linux內核與Linux發行版混為一談。Linux發行版中的軟體通常只收錄經過開源社區審核過的開源軟體,或者經過商業機構審核的閉源軟體。
而安卓對應的則是Android/Linux,毫無疑問系統也是開源的,但問題就在於安裝在上面的軟體基本都是閉源的,而且針對這些軟體基本沒有審核機制。僅僅這一點就能說明安卓與Linux發行版是有比較大的區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