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51單片機與PIC單片機有什麼本質區別
pic單片機與mcs-51系列單片機的區別
應該說有三個主要特點:
(1)匯流排結構:mcs-51單片機的匯流排結構是馮-諾依曼型,計算機在同一個存儲空間取指令和數據,兩者不能同時進行;而pic單片機的匯流排結構是哈佛結構,指令和數據空間是完全分開的,一個用於指令,一個用於數據,由於可以對程序和數據同時進行訪問,所以提高了數據吞吐率。正因為在pic單片機中採用了哈佛雙匯流排結構,所以與常見的微控制器不同的一點是:程序和數據匯流排可以採用不同的寬度。數據匯流排都是8位的,但指令匯流排位數分別位12、14、16位。
(2)流水線結構:mcs-51單片機的取指和執行採用單指令流水線結構,即取一條指令,執行完後再取下一條指令;而pic的取指和執行採用雙指令流水線結構,當一條指令被執行時,允許下一條指令同時被取出,這樣就實現了單周期指令。
(3)寄存器組:pic單片機的所有寄存器,包括i/o口,定時器和程序計數器等都採用ram結構形式,而且都只需要一個指令周期就可以完成訪問和操作;而mcs-51單片機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周期才能改變寄存器的內容。
② mcs-51單片機和pic單片機有什麼區別
(1)匯流排結構:MCS-51單片機的匯流排結構是馮-諾依曼型,計算機在同一個存儲空間取指令和數據,兩者不能同時進行;而PIC單片機的匯流排結構是哈佛結構,指令和數據空間是完全分開的,一個用於指令,一個用於數據,由於可以對程序和數據同時進行訪問,所以提高了數據吞吐率。正因為在PIC單片機中採用了哈佛雙匯流排結構,所以與常見的微控制器不同的一點是:程序和數據匯流排可以採用不同的寬度。數據匯流排都是8位的,但指令匯流排位數分別位12、14、16位。
(2)流水線結構:MCS-51單片機的取指和執行採用單指令流水線結構,即取一條指令,執行完後再取下一條指令;而PIC的取指和執行採用雙指令流水線結構,當一條指令被執行時,允許下一條指令同時被取出,這樣就實現了單周期指令。
(3)寄存器組:PIC單片機的所有寄存器,包括I/O口,定時器和程序計數器等都採用RAM結構形式,而且都只需要一個指令周期就可以完成訪問和操作;而MCS-51單片機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周期才能改變寄存器的內容]
③ PIC單片機與MCS-51系列單片機有哪些區別
PIC單片機
與
MCS-51
系列單片機的區別應該說有三個主要特點:(1)
匯流排結構
:
MCS-51單片機
的匯流排結構是馮-
諾依曼
型,計算機在同一個存儲空間取指令和數據,兩者不能同時進行;而PIC單片機的匯流排結構是
哈佛結構
,指令和
數據空間
是完全分開的,一個用於指令,一個用於數據,由於可以對程序和數據同時進行訪問,所以提高了
數據吞吐率
。正因為在PIC單片機中採用了哈佛雙匯流排結構,所以與常見的
微控制器
不同的一點是:程序和
數據匯流排
可以採用不同的寬度。數據匯流排都是8位的,但指令匯流排位數分別位12、14、16位。(2)
流水線結構
:MCS-51單片機的取指和執行採用單
指令流水線
結構,即取一條指令,執行完後再取下一條指令;而PIC的取指和執行採用雙指令流水線結構,當一條指令被執行時,允許下一條指令同時被取出,這樣就實現了單周期指令。
④ 51單片機和PIC單片機有什麼區別
51單片機是馮諾依曼結構,PIC單片機是哈佛結構
51單片機有數據/地址匯流排,PIC單片機沒有。
51單片機有5個(標准8051)中斷向量,PIC單片機只有一個。
51單片機是復雜指令系統,PIC單片機是精簡指令系統。
⑤ PIC單片機與51系列單片機有何區別
應該說有三個主要區別:
(1)匯流排結構:MCS-51的匯流排結構是馮-諾依曼型,計算機在同一個存儲空間取指令和數據,兩者不能同時進行;而PIC的匯流排結構是哈佛結構,指令和數據空間是完全分開的,一個用於指令,一個用於數據,由於可以對程序和數據同時進行訪問,所以提高了數據吞吐率。正因為在PIC系列單片機中採用了哈佛雙匯流排結構,所以與常見的微控制器不同的一點是:程序和數據匯流排可以採用不同的寬度。數據匯流排都是8位的,但指令匯流排位數分別位12、14、16位。
(2)流水線結構:MCS-51的取指和執行採用單指令流水線結構,即取一條指令,執行完後再取下一條指令;而PIC的取指和執行採用雙指令流水線結構,當一條指令被執行時,允許下一條指令同時被取出,這樣就實現了單周期指令。
(3)寄存器組:PIC的所有寄存器,包括I/O口,定時器和程序計數器等都採用RAM結構形式,而且都只需要一個指令周期就可以完成訪問和操作;而MCS-51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周期才能改變寄存器的內容。
⑥ pic單片機與51單片機有什麼區別
51單片機簡化了許多設置,只保留最主要的東西,適合新手學習,因為許多單片機配置字,引腳配置,寄存器配置,新手都搞不清楚,51把他們都簡化掉,只保留最重要的東西。pic是工業用的單片機,抗干擾性好,有許多型號可選擇,適用在不同的項目應用中,功能更加強大,配置也更繁瑣,新手不適合直接學習。
⑦ 51系列和pic系列 都有什麼優勢 哪個更好
51是國內用戶比較廣泛的單片機使用類型,主要特點是廠家眾多(對於設計缺陷、晶元停產這些問題都可以不用擔心了)、用戶廣泛、資源(硬體、軟體)易找。傳統的12周期51速度較慢,最高主頻只能到40M,擴展的外圍介面比較少,調試要用到昂貴的ICE模擬器,主要用在一些簡易的控制和簡單的演算法上面。後期發展的dallas的6周期51到silicon的單周期51在原傳統51的基礎上提高了運行速度(最高可達120MIPS左右),提供了豐富的外圍介面(spi,twi,uart,RTC等),增加了中斷引腳、定時器數量,採用廉價的JTAG調試方式,但是晶元價格就翻了n倍。51的增強型號依然兼容原有的51匯編指令,只在新增的一些功能上添加了新的指令,對於用戶是非常容易掌握的。到目前為止,51仍是8位機體系,但因為其在國內的廣大的用戶群,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不會退出市場。
pic原本主要用在對抗干擾要求比較高,對低成本、小體積要求也比較高的場合;但近來受AVR、意隆一類單片機的影響,後者已不是賣點;由於只有microchip一家公司生產,因而其產品供貨、穩定性比之51要稍差一些。pic是一個很大的晶元家族,從8位到32位體系都有晶元供應,因而其應用面相對51要廣一些(但是最好賣的還是那些8位、12位的低端晶元)。
本人主要使用AVR與ARM晶元,故而上面所述可能不盡正確,請大家指正!
⑧ PIC單片機與51單片機有什麼不同。我想向嵌入式方向發展,應該學哪種單片機。
1. PIC單片機與51單片機的內核架構不同,指令系統不同,外圍設計方式不同。一句話,完全不同的兩個平台。雖然不同但又本質互通,多種多樣的單片機你只要學精了一種,其它上手起來也很快。
2. 目前狹義上的「嵌入式」概念多指基於32位處理器(如ARM)+操作系統的軟硬體開發,因此建議你直接開始學習ARM。如果之前有學習單片機的經驗那就再好不過了。
⑨ 有沒有知道PIC單片機與51單片機有什麼區別。難學不
都不難學,只是相對來說51簡單些,初逮時不用管配置字。而PIC的話復雜一些,如果配置字沒有設置好的話,程序跑不起來。不過PIC的單片機在醫療等行業很用很廣泛,穩定性和抗干擾能力較強。如果你只是學習單片機的話,沒必要一定從難的學起,因為單片機都差不多,重在應用。就算你把單片機的所有模塊跑完也沒有用,而應重在實際當中的應用,如編解碼,通信等,或者做工業上的控制應用包括485匯流排,IIC匯流排,ModBus匯流排,CRC校驗,CAN匯流排等的應用,用簡單的單片機來學的話可以盡量避免單片機本身代碼引起的錯誤。
51單片機與PIC單片機的主要區雖是:51單片機是復雜指令集而PIC是精簡指令集。
⑩ PIC單片機與51單片機有什麼區別
(1)匯流排結構:MCS-51的匯流排結構是馮-諾依曼型,計算機在同一個存儲空間取指令和數據,兩者不能同時進行;而PIC的匯流排結構是哈佛結構,指令和數據空間是完全分開的,一個用於指令,一個用於數據,由於可以對程序和數據同時進行訪問,所以提高了數據吞吐率。正因為在PIC系列單片機中採用了哈佛雙匯流排結構,所以與常見的微控制器不同的一點是:程序和數據匯流排可以採用不同的寬度。數據匯流排都是8位的,但指令匯流排位數分別位12、14、16位。
(2)流水線結構:MCS-51的取指和執行採用單指令流水線結構,即取一條指令,執行完後再取下一條指令;而PIC的取指和執行採用雙指令流水線結構,當一條指令被執行時,允許下一條指令同時被取出,這樣就實現了單周期指令。
(3)寄存器組:PIC的所有寄存器,包括I/O口,定時器和程序計數器等都採用RAM結構形式,而且都只需要一個指令周期就可以完成訪問和操作;而MCS-51需要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周期才能改變寄存器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