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inux的線程怎麼關閉
殺死線程 所在的進程就可以,
ps aux | grep 進程名
kill -TERM 進程號
如果你指的寫程序, 那就參考 man pthread_exit
2. linux內核 進程如何銷毀
要了解進程的終止,你必須先了解進程結構體task_struct,期中有一些與進程終止相關的非常重要的域,task_struct在內核源代碼的linux/sched.h中定義。
進程終止有多種方式,無論何種方式,都會調用內核函數sys_exit()函數,而最終調用do_exit()函數(在kernel/exit.c中定義)在do_exit()函數中首先會做一些檢測,包括確保要終止的進程ID不是0或者1,再保證該進程不是處在中斷處理程序之中,之後將要終止進程的task_struct結構體中的flag域設置為PF_EXITING表示該進程已經結束,然後就是比較正式的銷毀過程,釋放進程佔用的資源。比如釋放其佔用的的分配內存(exit_mm()),釋放進程間通信的信號量(exit_sem()),釋放進程創建或者打開的文件描述符(exit_files()),釋放文件系統數據(exit_fs()),釋放線程(exit_thread())等等,最後向其父進程發送SIGCHILD信號,將進程狀態設置為終止,調用schele(),將CPU控制權交給其他進程。
這是大概的銷毀過程的,更詳細的過程請參考linux
kernel
primer這本書以及linux內核源代碼。
3. linux 進程退出 線程怎麼關閉
一般情況會自己關閉,如果很長時間都還在,就強制kill -9
4. linux下C中怎麼讓才能安全關閉線程
多線程程序中,特別是頻繁申請,釋放線程的情況下,就要注意線程的關閉,最好使用線程池。
一,線程退出方式
(1) 執行完成後隱式退出;
(2) 由線程本身顯示調用pthread_exit 函數退出;
pthread_exit (void * retval) ;
(3) 被其他線程用pthread_cance函數終止:
pthread_cance (pthread_t thread) ;
二,線程狀態
pthread 線程有兩種狀態,joinable(非分離)狀態和detachable(分離)狀態,默認為joinable。
joinable:當線程函數自己返回退出或pthread_exit時都不會釋放線程所用資源,包括棧,線程描述符等(有人說有8k多,未經驗證)。
detachable:線程結束時會自動釋放資源。
joinable 線程執行完後不使用pthread_join的話就會造成內存泄漏。
解決辦法:
1、創建線程前設置 PTHREAD_CREATE_DETACHED 屬性
pthread_attr_t attr;
pthread_t thread;
pthread_attr_init (&attr);
pthread_attr_setdetachstat(&attr, PTHREAD_CREATE_DETACHED);
pthread_create (&thread, &attr, &thread_function, NULL);
pthread_attr_destroy (&attr);
2、當線程為joinable時,使用pthread_join來獲取線程返回值,並釋放資源。
3、當線程為joinable時,也可在線程中調用 pthread_detach(pthread_self());來分離自己。
5. 線程池的概念及Linux 怎麼設計一個簡單的線程池
什麼是線程池?
簡單點說,線程池就是有一堆已經創建好了的線程,初始它們都處於空閑等待狀態,當有新的任務需要處理的時候,就從這個池子裡面取一個空閑等 待的線程來處理該任務,當處理完成了就再次把該線程放回池中,以供後面的任務使用。當池子里的線程全都處理忙碌狀態時,線程池中沒有可用的空閑等待線程, 此時,根據需要選擇創建一個新的線程並置入池中,或者通知任務線程池忙,稍後再試。
為什麼要用線程池?
為什麼要用線程池?
我們說,線程的創建和銷毀比之進程的創建和銷毀是輕量級的,但是當我們的任務需要大量進行大量線程的創建和銷毀操作時,這個消耗就會變成的相當大。比如, 當你設計一個壓力性能測試框架的時候,需要連續產生大量的並發操作,這個是時候,線程池就可以很好的幫上你的忙。線程池的好處就在於線程復用,一個任務處理完成後,當前線程可以直接處理下一個任務,而不是銷毀後再創建,非常適用於連續產生大量並發任務的場合。
6. linux怎麼銷毀線程
殺死線程 所在的進程就可以,
ps aux | grep 進程名
kill -TERM 進程號
如果你指的寫程序, 那就參考 man pthread_exit
7. linux如何殺掉線程
我們使用linux時遇到埠佔用,在了解佔用程序影響不大的情況下,會通過netstat命令找到佔用埠的進程,直接kill掉
查找埠佔用命令:
netstat -tnlp | grep 80
可以看到,進程id為20902的進程佔用了80埠
我們可以選擇使用命令 kill pid 殺掉進程
kill 20902
或者使用kill -9 pid 強殺進程
kill -9 20902
如果你需要殺掉所有篩選結果下的進程可以使用
ps -aux|grep name|awk '{print $2}'|xargs kill -9
其中name是你要查詢的服務名稱,例如我要查nginx的所有服務可以使用
ps -aux|grep nginx
我們要篩選出第二項pid
ps -aux|grep name|awk '{print $2}'
篩選出後要殺掉這些進程
ps -aux|grep name|awk '{print $2}'|xargs kill -9
這樣就批量殺掉篩選出的所有進程了
8. Linux線程的幾種結束方式
Linux線程的幾種結束方式
Linux創建線程使用
int pthread_create(pthread_t *thread, const pthread_attr_t *attr,
void *(*start_routine)(void *), void *arg)
1
2
Linux線程的幾種結束方式:
調用pthread_exit(exit_code),exit_code為線程退出的狀態代碼。同一進程下的其他線程可以通過pthread_join(exit_code)來使用。
函數start_routine使用return返回,與調用pthread_exit()作用相同。
線程被取消pthread_cancel()。
同一進程中的其他線程調用了exit(),,或者主線程從main函數返回。
9. linux 進程回收線程資源指哪些資源
Linux系統中程序的線程資源是有限的,表現為對於一個程序其能同時運行的線程數是有限的。而默認的條件下,一個線程結束後,其對應的資源不會被釋放,於是,如果在一個程序中,反復建立線程,而線程又默認的退出,則最終線程資源耗盡,進程將不再能建立新的線程。
解決這個問題,有2種方式,系統自動釋放線程資源,或者由另一個線程釋放該線程資源。
注意,在這里,我認為進程運行後,本身,也是一個線程,主線程,主線程和主線程建立的線程共享進程資源。不同於其他線程,在於主線程運行結束後,程序退出,所有程序建立的線程也會退出。
系統自動釋放
如果想在線程結束時,由系統釋放線程資源,則需要設置線程屬性為detach。
代碼上,可以這樣表示:
pthread_t t;
pthread_attr_t a; //線程屬性
pthread_attr_init(&a); //初始化線程屬性
pthread_attr_setdetachstate(&a, PTHREAD_CREATE_DETACHED); //設置線程屬性
::pthread_create( &t, &a, GetAndSaveAuthviewSDRStub, (void*)lp); //建立線程
其他線程釋放
另一種方式,則是由另一個線程將該資源釋放。
代碼上,可以這樣表示:
pthread_t t;
::pthread_create( NULL, NULL, GetAndSaveAuthviewSDRStub, (void*)lp);
::pthread_join( t);
::pthread_join( t)等待線程t退出,並釋放t線程所佔用的資源。當然,這里也有個同步的功能,使一個線程等待另一個線程退出,然後才繼續運行。
linux線程執行和windows不同,pthread有兩種狀態joinable狀態和unjoinable狀態,如果線程是joinable狀態,當線程函數自己返回退出時或pthread_exit時都不會釋放線程所佔用堆棧和線程描述符(總計8K多)。只有當你調用了pthread_join之後這些資源才會被釋放。
若是unjoinable狀態的線程,這些資源在線程函數退出時或pthread_exit時自動會被釋放。
unjoinable屬性可以在pthread_create時指定,或在線程創建後在線程中pthread_detach自己,如:pthread_detach(pthread_self()),將狀態改為unjoinable狀態,確保資源的釋放。或者將線程置為joinable,然後適時調用pthread_join.
在程序運行中檢查/proc/ <pid> /maps文件,若看到大概8K左右的很多虛擬內存碎片,基本上可以確認是線程資源泄漏造成的300個線程後pthread_create失敗。
不知是否因為自己,先對要創建的線程做了以下屬性設定,
pthread_attr_init(&attr);
pthread_attr_setdetachstate(&attr, PTHREAD_CREATE_DETACHED);
然後又在線程函數中使用
pthread_detach(pthread_self());
兩段代碼作用有沖突。
===============================================================================
pthread_detach(threadid)和pthread_detach(pthread_self())的區別應該是調用他們的線程不同,沒其他區別。
pthread_detach(threadid)函數的功能是使線程ID為threadid的線程處於分離狀態,一旦線程處於分離狀態,該線程終止時底層資源立即被回收;否則終止子線程的狀態會一直保存(佔用系統資源)直到主線程調用pthread_join(threadid,NULL)獲取線程的退出狀態。
通常是主線程使用pthread_create()創建子線程以後,一般可以調用pthread_detach(threadid)分離剛剛創建的子線程,這里的threadid是指子線程的threadid;如此以來,該子線程止時底層資源立即被回收;
被創建的子線程也可以自己分離自己,子線程調用pthread_detach(pthread_self())就是分離自己,因為pthread_self()這個函數返回的就是自己本身的線程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