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51單片機的定時/計數器0能同時用於定時與計數么在不使用定時/計數器1的情況下。
不能,因為TMOD寄存器中的
C/T——功能選擇位
C/T=0時為定時功能,C/T=1時為計數功能。 置位時選擇計數功能,清零時選擇定時功能
2. 51單片機中定時器1方式0中(8192-5000)/256是什麼意思
51單片機中定時器1方式0是定時器/計數器1 將工作在 13bit 模式,因2的13次方是8192.
故式 (8192-5000)/256 中即為2的13次方,5000應為計數次數,而整個式子(8192-5000)/256應該是給TH1賦初值,可這里除256是錯的,不是除256,而是要除32才對。因為:13bit 模式的構成是 13bit = 8bit(TH0) + 5bit(TL0) ,TL0的高三位沒有用到。
C語言賦值語句如下:
TH0 =(8192 - 5000)/32;
TL0 =(8192 - 5000)%32;
3. 51單片機定時/計數器的定時功能和計數功能有何不同
1、產生的脈沖不同
計數功能:單片機外部觸發的脈沖。
定時功能:單片機內部在晶振的觸發下產生的脈沖。

2、工作方式不同
計數功能:當定時/計數器設置為計數工作方式時,計數器對來自輸入引腳T0(P3.4)和T1(P3.5)的外部信號計數,外部脈沖的下降沿將觸發計數,檢測一個由1到0的負跳變需要兩個機器周期。
定時功能:計數器對內部機器周期計數,每過一個機器周期,計數器增1,直至計滿溢出。
3、應用范圍不同
計數功能:對一些外部事件計數時則採用。
定時功能:需要准確計算時間時採用。
4. 51單片機定時計數器T0,T1的組成與功能簡介
1、 主體結構
1)16位加法計數器,由高8位(THi)和低8位(TLi)SFR組成。
2)在用作計數器時,引腳P3。4(T0)和P3。5(T1)分別是兩個計數器的外部脈沖輸入端。
3)引腳P3。2(/INT0)和P3。3(/INT1)在位GATE=1時可用作T0、T1的門控信號。
4)SFR-TCON和TMOD控制T0和T1的運行狀態和工作方式。
2、 控制寄存器TCON(地址88H)
D7~D0:TF1 TR1 TF0 TR0 IE1 IT1 IE0 IT0
高4位與定時/計數器有關,低4位用於控制外部中斷。
TFi-定時/計數器溢出標志位;計數溢出時,硬體自動置1,在中斷允許條件下,是向CPU請求中斷的信號。中斷被響應後,硬體自動清0。該位也可由軟體置位和清0,(中斷屏蔽時)可以由軟體查詢測試。
TRi-定時/計數器運行控制位;該位置1時,定時/計數器才運行,否則,停止。
ITi-外部中斷請求電信號觸發方式選擇(0電平、1下降沿)
IEi-有外部中斷請求標志。
3、 工作方式寄存器TMOD(地址89H)
GATE C//T M1 M0 GATE C//T M1 M0
高4位控制T1,低4位控制T0。
M1 M0 工作方式選擇;T1沒有方式3
C//T 計數器/定時器方式選擇;在定時方式中,以振盪器輸出的脈沖的12分頻信號為計數單元,
即每一個機器周期計數加1。在計數方式中,內部硬體在每個機器周期的S5P2采樣外引腳狀態,當外部輸
入電平發生負跳變時,計數器加1。因此,外部事件計數時的最高計數頻率為晶振頻率的1/24。
GATE 門控位,當GATE=1時,Ti 工作受INTi引腳信號的控制,INTi=1時 Ti才能運行,否則停止。
4、 16位計數器的高、低位元組:TH0、TL0,TH1、TL1寄存器;
通過對高、低位元組設置初值,達到所要求的定時或計數的目的。
5. 51單片機定時計數器原理
其實就是計數器原理,所謂的定時器就是用計數器來實現的一個功能而已。
計數器的原理,很簡單,就是給個方波信號,一個方波,就加1即可,最簡單的都能用數字電子技術里的或門,與門,非門來實現的。專門做計數的晶元也是一大堆,這里我們就不討論怎麼用或門,非門,與門,做出一個計數器了吧。
那麼怎麼用計數器實現定時器的功能呢?其實很簡單,只要你給計數器的方波是規律的就可以了啊,比如做一個一秒鍾輸出一個方波的電路,然後把這個方波給計數器,即可,那麼這個計數器就是一個定時器了,假設計數器一開始是0,一個方波以後,計數器就變成了1,對吧,但是計數器的方波來源是穩定的,一秒鍾就給一個方波,那麼這個就是個1s的定時器了吧,我們可以通過計數器的數值,來確定時間了吧,這樣就可以完成定時的功能了吧。
單片機也是通過這種手段來形成的,你可能就要問了,那我單片機不是沒有方波發射的裝置嗎?對不起,單片機晶元內部自己內置了,所以你不需要自己做這個方波發生裝置,那麼單片機是用什麼來形成方波的呢?答案是你外置的晶振,單片機是通過你外部的那個晶振來實現的,而且晶振也是你單片機能跑起來的關鍵,他是單片機的CPU等內部部件工作的時間標准,比如晶振12MHZ,就是這個晶振1秒鍾,能有12M個方波形成懂吧,所以這個頻率是很高的了,但是單片機一般不在這么高的頻率上工作,所以CPU的時間單位,不是晶振的頻率,一般是要進行降頻處理的,也叫分頻,像51單片機,很多都是12分頻的,即外部晶振是12MHZ,內部CPU工作的頻率只有1MHZ,內部的計數器一般也不能在那麼高的頻率下工作,所以也是分頻的,你最需要了解的是計數器或定時器里的數值加1,對應的時間是多少,一般都是1ms這樣的整數倍。
然後計數器呢?計數器就是用晶振分頻後的方波來工作的,晶振工作穩定,頻率穩定,那麼定時器就穩定,而如果你不用定時器的時候呢?那麼計數器的計數端,就和來自晶振的方波,切斷,切換成對應的IO埠的線路即可,而外部的埠,他們的波形和頻率都不確定,所以就不是定時器了,如果你在外部,加個穩定的方波裝置,計數器也就是定時器了,只不過這個需要自己去實現,豈不是麻煩?所以一般都用單片機內部自帶的,方便而已。
6. 51單片機T0作為定時器和計數器有哪些區別
51單片機T0作為定時器和計數器的區別:變化不同,含義不同。
一、變化不同:計數器記錄外部脈沖信號,信號每變化一次,計數器才加1;而定時器則是使用單片機內部的規則脈沖信號,脈沖的間隔是相同的。
二、含義不同:定時器T1沒有方式3 ,方式3隻適合定時器T0,使其增加一個8位定時器。若定時器T1選擇方式3,T1將停止工作,相當於TR1=0的情況。在工作方式寄存器TMOD中,高4位控制定時器T1,低4位控制定時器T0。

簡介
單片機又稱單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個邏輯功能的晶元,而是把一個計算機系統集成到一個晶元上。相當於一個微型的計算機,和計算機相比,單片機只缺少了I/O設備。概括的講:一塊晶元就成了一台計算機。它的體積小、質量輕、價格便宜、為學習、應用和開發提供了便利條件。同時,學習使用單片機是了解計算機原理與結構的最佳選擇。
7. 51單片機定時器的計數器功能的使用
計數器1,也是計數,設置初值也是為了計數,是對外部脈沖計數,而這外部脈沖是要從P3.5輸入的。初值也是計數的需要,TL1=256-實際計數值=6,可以算出實際計數值是250。也就是需要對外部脈沖計250個才中斷一次。
你在外部加脈沖,是只加一個吧,所以,屏幕上沒有顯示,至少要加250個以上,每加250個,cou才加一個數。
8. c51單片販定時計數器t0有幾種工作方式
51單片機定時計數器T0有四種工作方式:
方式0: 13位定時計數方式,最大計數值為2^13=8192,定時8192個機器周期;
方式1: 16位定時計數方式,最大計數值為2^16=65536,定時65536個機器周期;
方式2: 8位自動重裝計數方式,最大計數值為2^8=256,定時256個機器周期;
方式3: 特殊工作方式。將定時器0分成兩個彼此獨立8位計數器。
9. MCS-51單片機中定時/計數器0,定時/計數器1各有哪幾種工作方式
工作方式0
13位計數模式 最大范圍0-8191
工作方式1
16位計數模式 最大范圍0-65535
工作方式2
8位自動重裝計數模式0-255
工作模式3(只有T0)
TL0和TH0將被分割成2個0-255的獨立計數器會觸發TF0 TF1中斷
10. mcs-51單片機的定時器/計數器和計數功能有什麼不同
有四種工作方式:
方式0,13位定時/計數方式。
方式1,16位的定時/計數方式。
方式2,自動重裝載8位工作方式
方式3,定時/計數器0被拆成2個獨立的定時/計數器來用。其中,tl0可以構成8位的定時器或計數器的工作方式,而th0則只能作為定時器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