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日本GDP的组成
,目前全球动漫产业的产值约有2500亿美元,而动漫衍生产业产值更在5000亿美元以上。
----------
动漫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
据业内人士统计,动漫已是日本第三大产业,年营业额达230万亿日元。据日本贸易振兴会2004年公布的数据,销往美国的日本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的钢铁总收入的4倍。
看看下面一组数字就知道这样的成就从何而来了:日本一年的出版物大约60亿册,其中漫画期刊和单行本就占到21亿,超过30%,而如果单单计算销售出去的数量,则占到总数的50%以上。全日本今天拥有430多家动漫制作会社和不计其数的自由动漫制作人,电影院年上映动漫大片80余部,电视台年播出动漫4000多部集。
据日本三菱研究所调查,有87%的日本人喜欢漫画、84%的人拥有与漫画人物形象相关的物品,动漫迷组织的动漫俱乐部多达数百,并定期发行会刊。在海外,日本动漫同样势头猛烈:据初步统计,目前全球播放的动画节目约有60%是日本制作的,世界上有68个国家播放日本电视动画、40个国家上映其动画电影,许多日本动漫形象成为各国观众耳熟能详的明星人物。
Ⅱ 中国的GDP算法与日本的GDP算法有什么不同
GDP 的计算大部分国家都是一样的。都采用SNA来核算国民经济的活动。中国和日本的计算方式是一样的。而GDP是SNA的核心指标
GDP是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在其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价格的市场价值综合。 GDP是一个地域概念,它是指一国范围内。所以说只要是在中国生产的都要计入中国的GDP中,即使是外国的企业,在中国收入都是计入中国的GDP 。
你所说的按人口来计算,其实是GNP,就是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财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就是说只要你是中国人,即使你去日本工作,你所获得的收入都是计入中国的GNP中的,但不计入中国的GDP,而是计入日本的GDP。
Ⅲ 关于日本的GDP
首先,你的看法基本正确.1970年,日本的GDP为2068亿美元,1980年为10279亿美元,到了1990年为30222亿美元,2000年为47661亿美元;2005年为46638亿美元。1970年至2000年30年间,日本GDP居然翻了23倍,几乎每年增长80%.1995年时,日元兑美元最高曾经达到过78:1。后来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的破裂,日元兑美元逐渐回跌到115-118:1,开始稳定下来。所以有你说的这种现象.
第二,为了避免汇率变化给GDP国际比较带来的问题.可以使用购买力平价GDP进行比较.购买力平价,主要是删除了汇率的问题,但有它自己的缺点。 它并不反映经济总量在国际贸易中的价值,比起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它也需要更多的估计数字。 因此没有人均GDP使用得更为广泛。
第三,可以这样来看待汇率变化对GDP的影响.
世界上后发达国家的本币与美元的换算有一个共同的规律,即呈现“贬值-平稳-升值-稳定”的阶段性。其中“贬值-平稳-升值”时期的汇率表现为不成熟经济的汇率,期间以美元计算的GDP变动情况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现实脱节。在这一时期如果机械的用美元来反映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或以美元为计量标准来评价国民经济的宏观运行效益,往往得不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
在国民经济的不成熟阶段,汇率是不能直接用于GDP的折算并进行国际比较的。如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准备阶段,由于对外引进技术需求强烈而有国际竞争力的、可供出口的产品有限,国家只能采取贬值的方法,而本币贬值将导致以美元计算的GDP下降,这与同期因本币贬值、出口增加而加速GDP增长的实际情况正好相反。所以,在本币贬值期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不能用美元表示;当国民经济有了一定基础,在国际分工中占有一定位置后,汇率有了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此时用美元反映的经济增长率与实际情况可能接近,但用美元反映的GDP总量是不符合实际的,因为本币的实际币值被大大低估了;当部分国民经济行业的发展达到国际水准,出口产品有能力“挤占”他人原有位置的时候,汇率进入升值阶段,此时用美元反映的GDP增长率可能高于国民经济的实际增长率;只有当国民经济发展成熟,基本不存在“后发优势”时,汇率才进入稳定期,即成熟经济的汇率。也只有在这时,本币与美元反映的GDP趋向才有可能一致。
Ⅳ 日本GDP是多少啊
日本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目前GDP占世界总量的14.4%,占亚洲的60%。截至2003年底,外汇储备达6735亿美元,为世界第一;拥有1.5万亿美元海外资产,是世界最大债权国;2003年贸易总额为8511.73亿美元,居世界前列。日本国民经济构成特点是: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占主要地位,且在产业中所占比重继续呈上升趋势;传统的工业、制造业占较重要地位,但比重将继续下降。高新技术和现代农业发达。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增长乏力,持续低迷不振,2001年以来进入全面通货紧缩状态。小泉执政以来主张进行彻底的经济结构改革。主要措施有:对内坚持改革,以解决不良债权问题为突破口,采取控制财政赤字、放宽政府限制、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等。2002年2月,日本政府推出综合通货紧缩对策,核心是促进解决不良债权、稳定金融体系。2003年,首相小泉纯一郎继续逐步推进改革,成效开始显现,全年GDP增长率达到2.7%,创近年最高纪录。2004年1月19日,日本政府宣布日本经济复苏。
国内生产总值(2003年):约4.7万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3年):30000美元以上。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3年度):2.7%。
货币名称:日元(Yen)。
汇率(2003年):1美元=115.58日元。
通货膨胀率(2003年):-3.02%(注:此系2003年前三季度数字)
完全失业率(2004年):4.7%
Ⅳ 日本的GDP都怎么来的
日本的科技实力毋庸置疑,尤其是高科技产品,日本是在生产技术,而中国还是以制造为主。作为世界工厂,制造业产生不了多少财富,拥有好的技术研发能力才能有更高的GDP。
其次第三产业也是重要的一环,在中国,消费依旧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障碍之一,而消费正是由第三产业带动的,诸如在商业、旅游业等服务类行业,日本有着很大的优势,中国若在第三产业上像日本那样发达,再加上十几亿的人口消费,GDP的数字就会数倍增长,所以中国的潜力不可估量。
Ⅵ 为什么日本经济衰退了20多年,人均gdp仍然这么高
我的回答也有漏洞,日本也有些公路,飞机场,公立学校,公立医院的,这些应该可以抵消不少国债。不过看他们抱怨涨工资慢,自杀率高,感觉是在别的地方存在负面影响。
********
因为现今的GDP算法有巨大问题,没有把国债考虑进去,国债是要用全体纳税人的税金来还的。如果一个国家的国债是当年GDP的200%,地方债是当年GDP的50%,这个国家的GDP合并国债后是-150%,人均GDP自然也是负数。
如果把国债平摊到每个日本人头上,70%的日本家庭要卖房子还债,早就是无产阶级了。所以现在日本总要挑事,想在钓鱼岛找茬打仗转移内部矛盾,但是中国只是日本一部分国债的购买者,日本大部分国债是日本财团自己买的……所以他们的经济危机只是被延迟了,无法通过打仗后的赖账彻底赖掉。民众如果大规模希望赖国债只能解体了。
美国其实也是国债到当年GDP的90%多了,奥巴马希望征收微软、苹果、谷歌等公司在海外的资本利得税,每家收个100亿,收24家来平衡国债……如果他做不到,美国也面临同样的解体危险。
经济学理论中有个长波期理论,就是说石油消费量在15年中呈上升趋势,在第二个15年中又呈下降趋势,其实就是社会贫富差异过大,累进制遗产税、赠予税、所得税、财产保有税越来越难收(因为大财团都会把公司专利低价转移到英属维京群岛上的避税天堂,每年只交几百美元定额税的地方逃税),
所以国家要通过对财团进行累进制税收的方式再搞福利化的转移支付越来越困难,民众越来越买不起日用品,传导到能源产业,就是一切实物财富产出的源头,动力机械的能源,和化肥农药的原料,石油(也包括煤炭和天然气)的消费量下跌。
30年一次大的经济危机,谁也逃不了。凯恩斯的国债制只能延迟经济危机的爆发,但不能解决它。反而会在总爆发的时候导致问题更严重。
希望奥巴马能收得起来苹果、谷歌、微软等公司逃避的海外资本利得税,否则,不知道会不会发生世界大战呢?现今的世界可是有核武器的世界……
Ⅶ 中国的GDP是根据区域土地面积算的吗好像日本的GDP是根据人口算的
GDP的全称是国内生产总值 所以只要是在本国生产的都算 这个在全世界都一样
另外有一个指标叫GNP 是国民生产总值 就是以国籍来算 就算你在国外生产的价值也算在内
现在都流行计算GDP GNP相对来说不是那么火
不过可以理解 对于中国来说肯定是GDP大于GNP的 日本则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