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一次搞定armlinux交叉编译

一次搞定armlinux交叉编译

发布时间:2022-09-18 12:35:07

Ⅰ 能否在windows上搭建arm-linux交叉编译环境

这个估计没必要,安装一个虚拟机,然后安装一个桌面版的里Linux系统,再在系统中安装一个vim编辑器,再安装一个gdb调试器,最后再arm-linux-gcc就可以编译c文件了,要是你的很多源程序文件都在windows系统中,你可以设置Windows与Linux共享文件。这些东西在网上都可以找到教程,刚开始可能觉得Linux系统很不方便,但是要熟悉Linux系统就必须经常呆在Linux系统中,希望能帮到你。

Ⅱ 如何在linux虚拟机里安装交叉编译

安装Arm-Linux交叉编译器正确的方法:
首先我用的是天嵌自带的交叉编译器EABI-4.3.3_EmbedSky_20100610.tar.bz2,
1. 首先建一个存放交叉编译器的目录,我建的目录的绝对路径是:/opt/TQ (TQ就是我建的目录)
2. 解压EABI-4.3.3_EmbedSky_20100610.tar.bz2:
tar xjvf EABI-4.3.3_EmbedSky_20100610.tar.bz2

该文件解压后,就会在TQ这个目录中生成两个目录:opt,usr;
3. 添加环境变量 :
在/etc/profile中添加
# Path manipulation
if [ "$EUID" = "0" ]; then
pathmunge /sbin
pathmunge /usr/sbin
pathmunge /usr/local/sbin
pathmunge /opt/TQ/opt/EmbedSky/4.3.3/bin/
fi
添加完后 source /etc/profile 使他生效;
4. 在控制台执行以下命令
cp /opt/TQ/opt/EmbedSky/4.3.3/bin /usr/local/arm

总结:第3步和第4步这两步少了一步就会出现以下错误:
arm-none-linux-gnueabi-gcc: error trying to exec 'cc1': execvp: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经验:若在解压时 用下面的命令:
tar xjvf EABI-4.3.3_EmbedSky_20100610.tar.bz2 -C/

就可以省去第四步
-C / :的意识是解压到指定目录,这里指根目录,由于该压缩包内部的目录结构本身包含usr/local/arm,所以解压到根目录实际上就是把文件解压到/usr/local/arm文件夹下。

Ⅲ 如何交叉编译openjdk 使之能在arm-Linux中运行

直接下载OpenJDK8源码肯定不通过。有一个专门的移植工程:

hg clone http://hg.openjdk.java.net/aarch64-port/jdk8/

hg clone http://hg.openjdk.java.net/aarch64-port/jdk8u/


这个有时无法下载,使用:

https://github.com/AdoptOpenJDK/openjdk-aarch64-jdk8u

关于OpenJDK的编译,这个博客记录最为详细,所有问题都有解决办法:

网页链接

Ⅳ arm-linux-gcc交叉编译器的制作,以及版本选择问题。

,需要必须有足够动经验来支持。
另外,用 RH9 的都是高手,我想你的知识不需要来提问了吧?

1、在 PC 上编译 arm 的程序当然需要较差编译器,这个需要自己安装,或者着现成的交叉编译器环境,一般是一个特殊参数编译出来的 gcc + binutils + glibc + linux-header。这个每个人动环境不同,一般都需要自己编译一个,当然没有特殊需求,也可以找现成的。不过很难找,因为这套环境还要和你动系统搭配,不然环境不匹配,连这个环境都不能运行,那就更谈不上编译东西了。
有关自己编译搭建交叉编译环境,可以看看一个特殊的 Linux 发行版 LFS 的分支: CLFS 。

2、移植分很多意思,移植有可能就意味着这套源代码不能在目标系统上面编译,需要你根据相应的知识去修改源代码来让这套代码适应目标编译器的要求,比如源代码有 SSE4 的优化,这套程序在非 SSE4 CPU 上无法编译运行,但目标机器连 SSE1 都不支持。那么就需要移植。
或者移植仅仅是根据新的环境进行编译,不需要进行源代码修改,只需要进行一下编译就能运行的程序,也可以称为移植,就是从一个环境、架构 -》另一个环境、架构。都可以称为移植,但真正的移植意味着修改程序源代码来适应新环境。你说的这种移植是最简单的移植。

3、决定目标硬件环境 -》搭建目标编译器 -》制作目标环境(内核,基础软件库)-》进行应用移植(移植需要的软件、主应用程序)-》搭建系统文件系统 -》导入目标系统-》启动目标系统&应用。说起来很简单,因为这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条件下。
至于超级终端。那是用来控制目标系统的。目标系统有可能不能插键盘鼠标显示器,这就需要一个远程网络链接来进行控制。以及通过远程链接来发送数据。这都需要终端的支持。

虚拟机下面进行开发,不能发挥你的计算机的性能。而且因为隔着 VMware 的软件模拟层,可能还不会很方便的让你链接目标设备。

至于用 socket ,我还没见到你的目标需要这个东西,因为所有的东西都是现成的源代码。不需要你从 0 开始写,当然你想自己写一个系统内核,或者服务器程序,或者全套的系统+应用,我绝对不拦你,但希望你写完这套东西,能把源代码发布出来。
ads 可以认为是一个支持环境,他本身不是一个系统的开发 SDK 。
-------------------------------------
ads 没用过,印象里他还有模拟器,调试器什么的程序。功能上要比 Linux 开发环境,WinCE 环境下面的东西更多更偏向于硬件方面,毕竟 ads 是 arm 出品的,不太可能偏向于软件部分设计。Linux 和 WinCE 都是系统而不是硬件工具。

你可以认为交叉编译器是一个应用程序,一个输出器。把源代码输出为 arm 的代码,这个应用程序的输出,是靠他自己的环境,而不是当前系统的环境的。
当前系统的各个软件的版本,不能影响交叉编译器输出的环境(理论上,现实有的时候总是从别的地方给你打击……),交叉编译器一般至少有 gcc 、binutils 、glibc 库、linux kernel 头文件。

在软件需求上。
头文件谁都不依赖,glibc 只需要内核头文件,其他程序全都依赖于 glibc 。也就是所有程序都不依赖内核,仅仅是依赖于内核头文件。

gcc 和 binutils 是把程序源代码根据上面各个环节的需提供的功能来输出为上面环节里面的二进制程序。依赖你当前环境的,只有 gcc 和 binutils 两个程序的执行、控制环节。只有他们两个依赖的,而不是你的交叉编译后的程序。

至于编译器版本的选择,新版本功能更好,旧版本兼容更好。
这个要看你的实际需要了。应用程序源代码也调编译器的,同时也依赖于软件库的功能。

arm 开发建议稳定、兼容优先。当然也可以尝试最新的编译环境,来获取更好的优化(前提是还有什么代码优化的话)。
另外,团IDC网上有许多产品团购,便宜有口碑

Ⅳ 怎样交叉编译WebRtc到ARM Linux

先运行以下几步:

[plain] view plain
tar zxf sqlite-amalgamation-3.5.6.tar.gz
cd sqlite-3.5.6
./configure --host=arm-linux --prefix=/usr/local/arm/3.3.2 --enable-shared --disable-readline --disable-dynamic-extensions

以上是把sqlite解压缩,然后做一些配置,这里,我希望sqlite到时候安装到/usr/local/arm/3.3.2里,要生成动态链接库,不要readline,不要sqlite的动态扩展。
然后编辑Makefile,把CFLAG和CXXFLAG中的-g去掉,我们不用debug sqlite。
接下来就可以编译和安装sqlite了:

[plain] view plain
make
make install

这一步就完成了sqlite的编译和安装了。

Ⅵ 如何制作arm-linux-gcc编译工具

一、下载源文件
源代码文件及其版本:
binutils-2.19.tar.bz2, gcc-core-4.4.4.tar.bz2 gcc-g++-4.4.4.tar.bz2 Glibc-2.7.tar.bz2 Glibc-ports-2.7.tar.bz2 Gmp-4.2.tar.bz2 mpfr-2.4.0.tar.bz2mpc-1.0.1.tar.gz Linux-2.6.25.tar.bz2 (由于我在编译出错的过程中,根据出错的信息修改了相关的C代码,故而没有下载相应的补丁)
一般一个完整的交叉编译器涉及到多个软件,主要包括bilinguals、cc、glibc等。其中,binutils主要生成一些辅助工具;gcc是用来生成交叉编译器,主要生成arm-linux-gcc交叉编译工具,而glibc主要提供用户程序所需要的一些基本函数库。

二、建立工作目录
编译所用主机型号 fc14.i686,虚拟机选的是VM7.0,Linux发行版选的是Fedora9,
第一次编译时用的是root用户(第二次用一般用户yyz), 所有的工作目录都在/home/yyz/cross下面建立完成,首先在/home/yyz目录下建立cross目录,然后进入工作目录,查看当前目录。命令如下:

创建工具链文件夹:
[root@localhost cross]# mkdir embedded-toolchains
下面在此文件夹下建立如下几个目录:
setup-dir:存放下载的压缩包;
src-dir:存放binutils、gcc、glibc解压之后的源文件;
Kernel:存放内核文件,对内核的配置和编译工作也在此完成;
build-dir :编译src-dir下面的源文件,这是GNU推荐的源文件目录与编译目录分离的做法;
tool-chain:交叉编译工具链的安装位;
program:存放编写程序;
doc:说明文档和脚本文件;
下面建立目录,并拷贝源文件。
[root@localhost cross] #cd embedded- toolchains
[root@localhost embedded- toolchains] #mkdir setup-dir src-dir kernel build-dir tool-chain program doc
[root@localhost embedded- toolchains] #ls
build-dir doc kernel program setup-dir src-dir tool-chain
[root@localhost embedded- toolchains] #cd setup-dir
拷贝源文件:
这里我们采用直接拷贝源文件的方法,首先应该修改setup-dir的权限
[root@localhost embedded- toolchains] #chmod 777 setup-dir
然后直接拷贝/home/yyz目录下的源文件到setup-dir目录中,如下图:

建立编译目录:
[root@localhost setup-dir] #cd ../build-dir
[root@localhost build -dir] #mkdir build-binutils build-gcc build-glibc
三、输出环境变量
输出如下的环境变量方便我们编译。
为简化操作过程。下面就建立shell命令脚本environment-variables:
[root@localhost build -dir] #cd ../doc
[root@localhost doc] #mkdir scripts
[root@localhost doc] #cd scripts
用编辑器vi编辑环境变量脚本envionment-variables:[root@localhost scripts]
#vi envionment-variables
export PRJROOT=/home/yyz/cross/embedded-toolchains
export TARGET=arm-linux
export PREFIX=$PRJROOT/tool-chain
export TARGET_PREFIX=$PREFIX/$TARGET
export PATH=$PREFIX/bin:$PATH
截图如下:
执行如下语句使环境变量生效:
[root@localhost scripts]# source ./environment-variables
四、建立二进制工具(binutils)
下面将分步介绍安装binutils-2.19.1的过程。
[root@localhost script] # cd $PRJROOT/src-dir
[root@localhost src-dir] # tar jxvf ../setup-dir/binutils-2.19.1.tar.bz2
[root@localhost src-dir] # cd $PRJROOT/build-dir/build-binutils
创建Makefile:
[root@localhost build-binutils] #../../src-dir/binutils-2.19.1/configure --target=$TARGET --prefix=$PREFIX
在build-binutils目录下面生成Makefile文件,然后执行make,make install,此过程比较缓慢,大约需要一个15分钟左右。完成后可以在$PREFIX/bin下面看到我们的新的binutil。
输入如下命令
[root@localhost build-binutils]#ls $PREFIX/bin

Ⅶ arm-linux-gcc 交叉编译问题,代码是照着书抄的,版本arm-linux-gcc4.4.3,PC ubuntu11.10

这是汇编代码啦,你应该用汇编交叉编译的,估计你用错了编译工具,所以才有这么多错误信息。

Ⅷ buildroot如何来建立linux下交叉编译

。。。不用工具,手动编译的好不好?
我手动编译arm-linux-gcc4.5.1成功,一个用的是glib,一个用的是newlib,给你个脚本参考吧。
注意各个软件包都是配套的。

阅读全文

与一次搞定armlinux交叉编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程序员中年生活 浏览:353
读取加密信息失败怎么回事 浏览:508
编译过程之后是预处理吗 浏览:349
安卓是基于什么做出来 浏览:598
视频字幕提取APP怎么使用 浏览:57
js通过ip地址连接服务器吗 浏览:846
java数字金额大写金额 浏览:856
人人影视路由器固件编译 浏览:965
照片通讯录短信怎么从安卓到苹果 浏览:456
逻辑开发编译环境 浏览:670
ce自己编译 浏览:896
javaexe进程 浏览:478
电脑wechat是什么文件夹 浏览:956
单片机moc3041 浏览:786
at命令串口助手 浏览:749
吸血app怎么关闭 浏览:35
云服务器地图不见了怎么办 浏览:240
mc服务器应该叫什么名字 浏览:607
推拉门增加密封性 浏览:731
服务器搬家需要什么 浏览: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