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教育培训机构成热门行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教育培训机构之所以成为热门行业,也和大多人崇尚教育有关,而且不少人为了升值加薪以及提高学习成绩的需要,所以才会选择报教育机构,所以对我们来说正是迎合了消费者心理,所以才导致教育机构能够成为热门行业,总的来说要从下几个方面出发思考问题。
其实不得不说,我们会发现教育已经较为普遍了,在社会发展今天,大多数人都是接受受过教育而且从幼儿教育阶段很多父母不惜血本的投入,也是为了让孩子有一个更高的起点,而对于成人来说很多人之所以在社会上依旧选择教育培训机构,也是为了升职加薪,所以也正是因为如此,正是大多数人的心理诉求,这些教育机构才得以成为热门行业。
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教育机构之所以成为一个热门行业,也是因为这是一个为知识买单的社会,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多数已经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所以有更多人更愿意为了升职加薪和孩子教育问题下血本,所以正是因为这种心理诉求,才导致教育机构能够成为热门行业。
❷ 怎样看待知识付费时代
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
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从而推动了知识内容的提升。
知识付费的本质可以延伸三个视角:
1.对供应者来说,不变成产品就没有价值;
2.对消费者来说:没有解决问题就没有价值;
3.对于平台视角来说,不能规模化,就没有价值。
二.知识付费和传统知识的区别:
1.传统知识学习是一个日渐积累的过程,这种过程更多的强调的是水滴石穿和日积月累,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和积累,终究学贯东西,得偿所愿,一理通而百理明。
2.而知识付费则更具有知识付费点到点更加具有针对性,直达患处直达痛处的特点。
三.知识付费的优点:
1.门槛低、方便
1.知识付费是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和结果。三人行必有我师,比起着书立传,知识付费门槛更低,更加方便,内容更加广泛,按照长尾理论而言,知识的需求不单单有大众的头部需求,也有小众的尾部需要,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这种知识付费的技术门槛已然降低,越来越多的诉求可以实现。
2.减少时间成本
知识付费解决了成人教育领域中学习者学习时间较少的问题,线上学习可以帮助学习者大量减少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成本。
3.反复验证,随时随地学习
知识付费时代的线上学习,可以反复进行验证观察,随时随地学习,极大程度提升了学习效果,让回报更加明显。
从概念新奇到火爆井喷,知识付费行业只用了不到两年。
四.知识付费的市场
1.2018年中国知识付费用户达2.92亿
两年内,知识付费出现了社区问答、直播、课程付费、内容付费等形式,也覆盖了幼教、口才培训、情商、财经、国学等领域。这几年,知识付费仍是业内人士推崇的有前景的行业和模式。
2.2019年的知识付费创业的矩阵
五.未来发展趋势:
1.知识付费愈发普遍,如何留住粉丝是关键。
在早期阶段各知识付费平台为了吸引用户着于网罗各路知识大V,丰富知识内容的供给端,目前知识付费愈发普遍,内容呈现同质化,如何留住粉丝,提高打开率和复购率成为最关键的问题。
2.知识产权保护亟待解决。
目前,侵犯知识产权的现象屡屡发生,部分平台和用户低价贩卖付费音频、课程等内容产品,破坏知识付费产业的市场秩序,这一问题亟待。
3.有效的内容筛选和推广体系需要形成。
随着用户消费趋于理性,高质量的付费内容是未来的方向。
4.实用型、技能提升型内容将是付费主力。
未来能够填补传统出版行业薄弱环节的实用型、经验型内容,以及相比线下培训行业,具备明显便利性优势的技能提升型知识内容将是付费主力。
❸ 百学习是什么模式为什么这么多教育机构都在百学习上做知识付费
百学习是免费的知识付费平台,专注知识电商新教育!帮助教育机构、自媒体实现零成本变现,实现知识付费行业真正“0”门槛,帮助内容创业者和企业机构打造独立品牌,建立店铺私域流量池。
教培机构、自媒体及内容创业者可以免费创建专属独立的知识店铺,百学习支持音频、视频、图文、电子书、付费文件、短知识、专栏、大专栏、会员等几十种课程类型,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碎片化、多样化学习场景。
❹ 知识付费是怎么回事你怎么看
你好,这里是多维课堂。知识付费是怎么回事?你怎么看?
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激励了优质内容的生产。
那么,互联网发展下半场,以及知识付费的未来的趋势是什么?
根据目前知识付费市场的发展态势以及人们购买知识付费产品的实际体验,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曾经高喊的解决知识焦虑其实是知识付费的伪命题,而知识付费的下一阶段必然聚焦于如何让学习者获得真正有效的学习效果。
基于这样一个大的发展方向,可以判断成人知识付费领域的发展趋势如下:
趋势一:内容下沉,回归有价值的真实内容
今天在互联网上的知识付费平台一抓一大把,然而相比平台方的百花齐放,内容方则显得有点“人丁稀落”。无论是头部平台还是尾部力量,所装载的内容都大同小异;内容板块里不是心灵鸡汤就是成功学,这也是导致拙劣用户体验的原因之一。
教育行业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慢行业,内容永远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因此回归内容是知识付费的必然趋势。
趋势二:后续服务提升,注重全流程效果
今天多数的知识付费产品,提供的服务方案基本就是听音频或者看视频,最多辅助一两次直播或微信群答疑。但回想我们从小到大的学习经历会发现,以前我们上完课之后老师都会布置一些相关的课后练习,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也必不可少。
而这些在传统教育行业中的常规服务内容,在今天的知识付费领域却还是一个致命的短板。为什么知识付费的学习效果差、口碑不好,根本原因就在于学习服务不足、缺失必要的学习流程支持。
知识付费的学习模式应该是怎样的?
知识付费需要做好三个关键点的平衡:碎片化学习、学习规模和学习效果,三者缺一不可。从课程自学到mooc大学、双师课堂再到线上1V1,业界还没有出现真正平衡的知识付费学习模式。
根据业内行家的实践和推断,下一阶段知识付费的标配服务模式将会是1+1+N模式。
其中第一个“1”代表的是标准化的课程。
这个课程将会以“视频”或“音频”形式进行展现,让学习者完成自学。这个“1”满足了碎片化学习的随时随地性,给予了学习者最大限度的自由度,同时也满足了由于学习规模日益扩大而带来的各种问题。
而第二个“1”代表的是在线训练营。
在线训练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产生学习效果。在线训练营模式,就是把线下的集中学习模式搬到线上,开展一段时间的在线集中训练,通过学习流程、学习氛围、学习评估的三位一体运作,从而使学习效果得以达成。
总体做法是把所有参与训练营的学员,分成不同的小组,然后配定相应老师。每个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完成相应作业,然后交给老师进行批改和点评。整个训练营阶段会有实战练习,根据学习者的自身情况或使用真实的案例来进行实战,进而帮助学习者实现学以致用。
同时,老师需要对每个学习者进行阶段性评分,在学习完成时要进行总体评估;老师还需要针对小组学习效果进行展示和相应氛围的营造。
从学习流程、学习氛围、学习评估三个维度来看,在线训练营都会比mooc模式更加紧凑,学习目标更加清晰、学习氛围更加浓厚,学生的投入度和最终学习效果也会更强。
而最后一个“N”则代表通过 科技 的力量,实现多种教学辅助手段。
比如:
我们如何来加强老师和学员之间的交互?
我们如何来进行学员的评分和评估?
我们如何来实现针对学习者的奖励?
等等所有这些辅助手段,将会让老师和学员之间的交互更紧密,让学习效率更高、让学习流程更完整、学习模式更人性,从而最终达到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
趋势三: 科技 强势进入,在线学习模式进一步变革
科技 智能化是所有领域不变的发展趋势,就算放在教育领域也没有例外。未来教育 科技 的主流发展方向,我们可以大胆预测是对VR、AR模式的接入。
目前在线学习我们普遍停留在观看视频、听音频的模式上,但如何实际接触到老师、接触到其它学习者这是作为一个学习者的必要诉求。而通过VR、AR模式,会让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产生更紧密的链接和交互,这对于学习氛围、学习体验、学习效果来讲,都会发生巨大的提升。
与此同时,整个AI技术的全面切入也会是未来在线教育的一大发展趋势。在目前的K12在线教育领域已经有相关的机构在努力尝试实现AI教师模式。这意味着在未来的上课过程中间,我们所直接面对的老师并不是一个真实的老师,很有可能是一个AI的老师;而这个AI老师可以去帮你解决80%常见的问题,剩下的20%问题再由真人来帮助实现。
而只有AI技术的全面发展,才能够让在线教育来进入到一个更加广阔的阶段。
趋势四:IP效应增强,教育IP大量涌现
在文化教育领域,最长远且最有价值的变现方法就是生产IP,通过内核来驱动成长。今天传统教育领域的两大巨头新东方和学而思,走的都是这一路线。
而在在线教育领域,由于互联网的强大传播性和影响力,个人教育IP的建立速度将会更快、规模效应也将会更加巨大。
“得到”这个品牌,迄今也只是2年不到的时间,但其在知识拓展领域已经成为最有影响力的品牌之一。比如“创客匠人”在内容付费技术服务领域经过近三年的发展,己协助数十万家知识创业者打造属于自己的内容平台;又比如“喜马拉雅”这个平台,仅仅6年的时间,已经成为一家估计超过200亿的公司。
因此,可以预测的是,在未来3年内,每个细分领域都会出现至少5个以上的全国性IP;谁能真正成为细分领域的IP代表,就会在下一阶段的知识付费竞争中占据巨大领先优势。
我感觉知识付费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过程,合理的收费,是可以的,劳动创造价值,脑力劳动更是一样,我们很多人觉得知识付费就回感觉嗤之以鼻,这个现象来自于我们前十几年的互联网发展,盗版丛生,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比较薄弱,对于付费很多人觉得无法接受,其实这个是片面的认识,也是不可持持续发展的。所以知识付费,我是赞成的
❺ 知识付费源码是什么
知识付费源码广义上来说就是知识付费系统,例如 短书就支持搭建各种类型的知识付费系统,通过SaaS工具和服务,帮助自媒体、教育机构、等众多有只是变现的内容创作者搭建 线上知识店铺,从而达到知识付费、内容变现的目的。
❻ 知识付费的优势有哪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想要筛选出适合自己的有用知识太难了!知识付费的出现,让我们通过较少的金钱成本,消除了我们对知识获取的焦虑,下面来讲讲知识付费都有哪些优势:
第一个优势,作者、从业者收入稳定。
内容付费的人群十分稳定,因为有很多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的用户。基本每天新增的用户和新增的收入是成正比例关系的。
第三个优势,内容产生正向循环。
选择一个适合的平台,类似美阅教育、小鹅通,从业者们不仅节省了时间成本,产生的内容更加高质,自然容易带来更多的付费用户。反过来又会给予作者正向的刺激。在正向的反馈循环下,互联网内容环境的生态更加健康。
❼ 知识付费项目盈利能力怎么样99学商好做吗
1、线上教育有严格的教研体系,由长期负责相关教育的专业人士把关教学内容、定期辅导和考试制度等;知识付费则并不需要全职从事教育。在 “ 所有人对话所有人 ” 的时代,知识付费的最大意义是能够刺激大多数普通人贡献出自己的认知盈余,它重新定义了知识生产的方式。
2、知识付费更加符合移动生产和消费的模式,内容更加多样化、时长更短、展现形式更自由(声音、文本、视频皆有,问答均可)。这三个特征是知识付费在自媒体尤其2016年后出现小爆发的原因之一。
3、教育行业的价值链极短,仅有讲师、机构、个人,三个参与方,不需要大规模的协作,且单人服务能力有限,因此市场极为分散。以K12市场为例,即使新东方与好未来这两大巨头,行业中的渗透率也不及2%。
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不作任何建议。
应答时间:2021-11-1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❽ 知识付费是什么概念
一、“知识付费”的定义
广义上知识付费就是将教育、知识作为商品出售,从中获取商业价值的一种经济门类。传统教育行业(包括在线教育)、图书出版行业等都属于知识付费的范畴。狭义的知识付费是一种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购买信息内容和服务的一种互联网经济模式。这种狭义上的知识付费不同于“逆人性”的传统教育,更强调一种自主学习和主动付费。知识付费的过程就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将碎片化的知识分享给有闲暇时间、寻求知识满足的消费个体的过程。
二、 知识付费兴起原因
第一,互联网发展产生的信息鸿沟引发群体焦虑,激发了个体学习的欲望;
第二,新技术的进步,使知识内容的生产者与消费者间距离缩短;
第三,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的提高使小额付费意识加强,知识付费成为可能;
第四,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催生大量碎片化的时间,也为这一波知识消费热潮提供了时间条件。
三、“知识付费”的分类(简答题常用知识点)
1、根据知识付费内容形态的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付费问答、付费讲座、专栏订阅三类。
2、(1)付费问答,通常是内容生产者基于用户的特定问题进行回答,并由所有查看答案的用户均摊付费的形式,其内容生产门槛低,知识性弱,用户黏性较弱,以图文为主要形式,分答、微博问答是典型案例;(2)付费讲座,是指由内容生产者自选主题进行的单次内容分享,用户在试听的基础上选择是否付费观看,每次分享时长为1小时左右,主要以音频形式呈现,辅以图文,知乎live、分答小讲是其典型案例;(3)专栏订阅,是指内容生产者推出长期的系列课程、讲座,通常以月或年为单位进行一次性预付费,这类产品价格最高,用户黏性强,但内容也更具专业性、体系化。(这三类都是需要理解记忆的)
四.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
要判断知识付费行业的发展趋势,需要先了解知识付费的基本商业模式。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
1.围绕生产者的商业模式
(1)知识生产者费用抽成
(2)生产技术培训或产品代理
(3)IP包装、营销及孵化
(4)工具(知识整理工具、备课工具、社群管理工具)
2.围绕在线消费者的商业模式
(1)即时一对一问答
(2)付费阅读/下载
(3)线上授课
(4)个人咨询
3.围绕二次消费者的商业模式
(1)广告
(2)内容的二次销售或版权转让
(3)付费社群
(4)线下产品转化和其他
❾ 传统教育如何抓住知识付费“风口”带来的机会
基于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普及,对于“内容”和“知识”的付费意愿和消费观念正在发生转变——“知识付费”风口来袭
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同时也激励着优质内容的生产。对优质内容的渴求,是消费升级的表现;为优质内容付费,也正成为消费者的内在需求
能够为拥有一技之长的个体提供知识分享的平台已日益完善。身处知识付费大潮,普通人也能参与其中并分享风口红利
“知识就是财富”是一句经典格言。时至今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知识的付费意愿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拥有知识已不再仅仅是被描述为学富五车或满腹经纶,而是财富真正的源泉。
从2016年开始,一系列标志性的事件让内容付费渐渐成为时尚。2016年5月15日,付费语音问答平台——“分答”上线。通过这一平台,你可以快速地找到能给自己提供帮助的那个人,用一分钟时间为你答疑解惑,很多名人和各领域的专家也都加入分答付费问答模式。随后,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全力打造“得到APP”,知乎上线知乎live等等。
进入2017年,这一趋势丝毫没有减速的迹象。3月7日,豆瓣网推出了首款付费产品——“豆瓣时间”;随后腾讯CEO马化腾表示,微信公众号正加快上线付费订阅。
在注意力和优质内容越来越成为稀缺品的时代,这些敏感的机构和个人仿佛嗅到了远处传来的风信,准备拎着知识迎风而起。
从内容创业到知识付费
春江水暖鸭先知。最先感觉到“风来了”的,还是身处行业之中的创业者们。
知乎创始人周源在2016年一次对外发布会上表示,“近一两年,用户对于内容和知识的付费意愿和消费观正在发生转变——大家从不愿付费开始变得愿意对高质量、服务更好的类似产品付费,并且这一趋势正在加速”。
这对于内容创业者的确是一个好消息,毕竟他们已经默默耕耘了很久。
以知乎为例,2012年下半年,知乎放弃邀请码模式开始鼓励用户注册,到了2016年知乎已拥有6500万名注册用户、1850万日均活跃用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知乎都是以知识社区的方式与用户见面。令人遗憾的是,数量庞大的用户群体并没有带来现金流。那些在知乎埋头生产内容的用户更多的是分享,答疑解惑。直到去年知乎Live上线,知乎内部可能第一次有了一款产品能够实现稳定可观的现金流。这一刻,多年的坚守都值了。
除了知乎,内容创业在2016年还结出其他果子。“分答”上线仅一个半月之后,已拥有超过1000万收听用户,100万付费用户,交易额超过1800万元;2016年12月4日,喜马拉雅FM首届“123知识狂欢节”以5088万成交额结束;2016年6月5日,罗辑思维旗下“得到APP”上线第一个付费订阅专栏,截至目前19个付费订阅栏目销售量已逾85万份,销售额超过1.7亿元……
2016年知识付费迎来爆发式增长,知识变现的确给不少人带来了惊喜。因此,2016年也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
天时地利人和
知识付费模式崛起,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对于想要获取知识的人来说,当下的确是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知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唾手可得;但这也是最坏的时代,因为知识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泛滥冗余。
以微信订阅号为例,我们每天都能在不同时间段收到自媒体推送的内容,对于大部分内容我们只是浅尝辄止,有些则被完全忽略了。
实际上,一个读者能关注到的微信公众号数量,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只是凤毛麟角。这些碎片化、泛娱乐化的信息,让我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更使得优质内容难以被挖掘到。因此,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最有价值的信息,就成为一件成本极高的事情。当人们对时间成本的关注逐渐超出获取信息的渠道成本时,为优质内容付费正好能把用户从海量信息中解放出来。
对优质内容的渴求,是消费升级的表现。易观国际日前发布《知识付费风口来袭》报告认为,知识付费的兴起,源自我国消费结构从生存型向消费型的重大转变——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居民以吃、穿等基本生存需求为主的消费比例降低,人力资本投资为主的教育、文化、娱乐新消费结构正在形成。
周源在2016年中国企业家领袖年会上表示:“我们在2015年发现,消费升级对知识付费有非常显着的影响。现在大家看起来更在乎什么样的信息是有质量的,我能不能获得它。如果我能获得它,是不是可以通过付费让获取知识更加精准和可持续。”
为优质内容付费,正逐渐成为消费者的内在需求。在现有社会体系中,分工正越来越细,但多数人并不会在一个工作岗位上终老一生。跨界和融合是时代赋予的机会,也对每一个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需要不断学习知识,因为害怕对外面变化的世界一无所知,也害怕技术变革导致优势不在。
作为消费的对象,知识并不仅仅是文化和价值传承的载体。当内容从介质升级为一种服务,就变身为一件可以定制化和个性化的知识商品。罗振宇曾明确表示,当前用户时间碎片化,已是既成事实。“用户选择碎片化学习来填充这些时间,是有价值的真实需求。”
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同时也激励优质内容的生产,这两个条件不断形成完善的交易市场和生态,知识付费悄然崛起。
从漫无目的地接受信息,到主动获取知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对信息的选择行为更为成熟。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知识的平台更为宽广。大量自媒体人、知识类网红等个人IP成为知识流量和资讯的集散地,他们通过垂直内容的长期耕耘,拥有了数量不菲的忠实用户。大屏手机的普及、移动支付场景的搭建和用户习惯培养,都使付费阅读触手可及。
Knowledge is power,是“知识就是力量”的英语表达。从字面上看,知识不仅是一种能力和相对优势,更是能够对他人产生要求的权利。
时至今日,知识不仅是力量,也是财富。知识与金钱的距离,好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近。
当前,部分知识付费平台依托网络大V、大咖和网红,迅速形成了强大的市场影响力,比如“得到APP”的李翔、李笑来,喜马拉雅FM的马东等。但这些头部用户所生产的内容,并不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偏好和需求。
国家信息中心日前发布的《2017年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认为,分享经济行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在于通过互联网,扶持更多的草根和扎根在各个行业但不太起眼的行家里手,让拥有一技之长的普通人加快能量释放。
这与内容创业者想法不谋而合。内容方面深耕垂直化与社交化,构建内容消费的闭环将成为趋势。首先,内容应该更长尾,更有针对性;其次,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与内容生产者以定制的形式连接在一起并形成闭环将是内容付费领域的未来;第三,内容不仅是流量货币,也是社交货币。不仅内容生产者和用户要社交,用户和用户之间也要社交,这是用户付费的动力,也是内容的潜在价值。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知识付费不同于出行或外卖行业“高频+刚需”的应用场景,知识交易的频率相对较低,但是个性化程度非常高。从认知盈余分享的供给,到人们对专业化和垂直化等优质内容的认知渴求,能够为拥有一技之长的个体提供知识分享的平台已日益完善,知识付费的潜在用户市场也将得到无限拓展。
从这个角度看,身处知识付费的大潮,作为一个普通人也能参与其中并分享风口红利。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拥有一技之长,待价而沽;如果还没有,不妨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能力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