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编译就好,帮助不是很大,主要还是多学习android的sdk吧!
⑵ 安卓运行机制是什么 安卓手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android基于Linux内核,很多系统也都基于Linux内核。但是android的特别之处除了开发上的特点以外,还有一个就是程序在运行时的行为和以往我接触到的程序运行机制有很大不同。在传统PC机或者其他一些手机上,用户对应用程序有绝对的掌控权,在应用程序的系统菜单上选择“退出”或者“关闭”之类的选项会直接杀死进程,而在android系统中不是这样的。在android中,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并不是由应用程序自身直接控制的,而是由系统,当系统需要释放内存来运行新进程或者保证某些后台进程和前端进程顺利执行的时候才会释放相应应用程序的资源,这个释放过程有一个重要性的层次。
android中进程的层次如下(重要性由高到低):
1、前端进程。顾名思义,前端进程就是目前显示在屏幕上和用户交互的进程,在系统中前端进程数量很少,而这种进程是对用户体验的影响最大,只有系统的内存稀少到不足以维持和用户的基本交互时才会销毁前端进程。因此这种进程重要性是最高的。
2、可见进程。可见进程也拥有一个可视化的界面,只是目前不是最上层界面(最上层界面在前端进程里面),可见进程一般调用了OnPause(),可见进程比前端进程重要性低,但是在交互方面影响还是很大,因为用户可能随时切换过去,所以系统不会轻易销毁它。
3、服务进程。一个服务进程就是一个Service,它调用了startService,就是UNIX中说的守护进程,对用户不可见,但是保证了一些重要的事件被监听或者维持着某些状态,比如网络数据传输、后台音乐播放,这类进程在内存不足且为了保证前端交互的顺利进行的时候被销毁。
4、后台进程。这里叫后台进程可能会和一般意义上的后台进程混淆,要说明的是,android里的后台进程是调用了OnStop()的,可以理解成用户暂时没有和这个进程交互的愿望,所以这里后台进程有点“待销毁”的意思。
5、空进程。这是一种系统缓存机制,其实就是个进程的外壳,当有新进程创建的时候,这个空进程可以加快进程创建速度,当系统内存不足的时候,首先销毁空进程。
android中进程重要性层次
⑶ 如何编译一个精简的Android系统
本次试验使用的android源码是4.2,编译的架构是mini-mips。
一、所做的工作
1、修改build/target/proct/mini.mk,去掉一些不必要的模块(例如Phone、DownloadManager等)
2、修改SystemServer.java,屏蔽一些service,让系统能够启动起来(例如,Location Manager、Telephony Registry)
3、修改dalvik/vm/native/dalvik_system_Zygote.cpp,注释掉因为检查不到外部存储而导致dalvik abort的地方 (这是googel的一个bug,在2013年1月份已解决,如果用这以后的代码不用修改此处)
4、修改WindowManagerService.java,把发送BOOT_TIMEOUT消息的时间改为0(之前为30秒)
二、系统优化后的效果(验证工作均在mips模拟器上进行)
1、节省运行内存,下面是全编译与mini编译的内存使用状态的对比
1)full build
MemTotal: 499360 kB
MemFree: 242064 kB
2)mini build
MemTotal: 499360 kB
MemFree: 395192 kB
2、缩短开机启动时间
在虚拟机上的启动时间
1)full build-29秒
2)mini build-14秒
3、只启动home程序,其余的应用程序均被移除
三、保留android的开发环境
1、adb,ddms,apkinstall等,都能正常工作
2、在eclipse中编写的android应用程序能够运行在该mini-android之上
四、开机自动启动指定应用程序
本次测试使用Gallery.apk应用程序,修改其源码后可以实现随系统的启动而自动启动的功能。
⑷ 安卓开发怎么样需要学习什么知识
访问官方的Android Developer网站。老实说,阅读整个网站以了解生态系统以及与Android相关的各种解决方案,想法和技术,这一点非常重要。你不需要理解并记住所有内容,但是在后续开发的时候如果遇到问题可以知道自己在哪里能找到解决方案。
构建Android应用程序归结为两种主要技能/语言:Java和Android。Java是Android中使用的语言,但是Android部分包括学习XML以设计应用程序,学习Android的概念以及以Java编程方式使用这些概念。
Android是一种基于Linux的自由及开放源代码的移动操作系统,而Linux是C与C++的天下,所以Android的底层是支持C/C++的。所以Android平台上开发所采用的编程语言主要两种方式:
Android app开发主流语言就是Java语言,Java语言最大的特性就是提高了软件的交互可能性,可以说安卓手机几乎所有应用程序都是利用Java语言来进行编写的。
基于NDK的C编程。C语言是一种结构化语言。它层次清晰,便于按模块化方法安排程序,易于调试和保护。C语言的体现才能和处理才能极强。它不只具有丰盛的运算符和数据类型,便于完成各类杂乱的数据结构。
一旦你学习了Java和XML (XML很容易上手,你应该在编写应用程序时学习这门语言,而不是像学习Java那样事先学习),你需要学习如何使用Android原理将这两种语言连接起来。
首先,你需要创建开发环境,以便你的桌面准备好支持Android开发目标。因此我们需要Android Studio和Android SDK。
Android Studio是一个IDE。它代表集成开发环境,它本质上是一个界面,你可以在其中输入代码(主要是Java或Kotlin),并访问开发所需的所有不同工具。Android Studio允许访问来自Android SDK的库和api,从而允许访问操作系统的本地函数。还可以使用Gradle将应用构建到APK中,通过虚拟设备(模拟器)测试它,并在运行时调试代码。
除此之外,在做应用开的时候我们还有更多的选择,例如,APICloud低代码开发平台,支持多端开发,提供了标准化的开发平台,平台基于构建多年的MADP(移动开发平台),aPaaS能力与自动化、流程化模式,在开发app的时候可以减少大量重复性工作,并有效提升30%-60% IT项目效率也是进行app开发的绝佳选择。
Web工程师使用HTML5等标准Web技术开发拥有原生体验和原生功能的APP,Deep Engine使用半翻译式原理,运行中将Web翻译成Native API,通过领先的混合渲染技术,使交互更加流畅,界面更加优质,全方位优化至细节,打造不打折的用户体验。Deep Engine支持上千款终端完美适配的能力,大大缩短了开发周期,简单又跨平台的编码方式,帮助你加速APP发布,缩短成熟周期。
2.Superwebview
SuperWebView可使Web工程师和Native工程师免去繁琐的编译与联调工作,通过云端配置,为每个应用一键生成跨平台专属SDK,快速嵌入已有原生app中,并且基于SuperWebView衍生的子应用可以和原生app一样功能强大。
3.代码自动生成
基于可视化的产品设计流程生成前端代码,达到低代码开发效果。在符合流程标准和规范的前提下,自动生成的前端框架代码。
⑸ 安卓APP的主要开发原理以及其主要过程是什么
开发原理:
Android应用程序是用Java语言编写的。编译过后的字节码,以及应用程序要求的其他数据和资源文件,通过aapt工具被绑定在一起,称为 Android包,这是一个带.apk后缀的档案文件。这个文件也是用户下载到他们设备上的文件。所有的代码在一个单一的.apk文件中,组成一个“应用程序”。
主要过程:
1、需求分析:
大部分创业型项目在这个阶段只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想法。有一份相对完善的需求文档,不仅有助于创业者自身对项目的理解和周全性分析,如果项目是交由设计公司去完成的话,也更有利于对方准确把握项目的定位和商业模式,以便给出专业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2、原型设计
接下来会根据上面提到的具体需求文档,项目经理进行会进行原型图的设计。
3、UI设计
原型图经过反复推敲修正后,UI 设计师会进行UI界面相关的配色设计、功能具象化处理、交互设计、以及各种机型、系统的适配。UI 设计师经过多次与项目经理沟通修改后,最终的到定稿的高保真设计图。
4、开发
经过以上几个过程之后,会正式进入到开发阶段。
5、测试调试
APP 功能开发完成之后,测试人员会对整项目进行系统性测试。这个环节会调动起项目组内所有人相关人员。而测试这个环节的重要性不亚于前期功能的规划,如果团队没有经过专业系统性训练的测试人员,很可能会导致项目出现与设计初衷存在落差,以及遗漏下一些逻辑上的坑。
6、发布app
经过至少两轮的内部测试以及小范围外测(或者完成满足测试要求的周期)后,会进行最终版本的上架。
APP开发工具
1、MOTODEV Studio for Android
MOTODEV Studio for Android,这是基于Android的开发环境,为开发者们提供新的MOTODEV App Accelerator Program使他们可以开发出更适合摩托罗拉Android手机的应用程序。
2、J2ME开发插件 Mobile Tools for Java
Mobile Tools for Java (MTJ) 是Nokia公司开发的一款 Eclipse插件,用于支持 Java 手机应用程序开发。其前身就是大名鼎鼎的 EclipseME。
3、apk文件修改工具 Root Tools
RootTools是一个新的工具软件,Android开发者可以在这一工具软件的支持下,对.apk格式的文件进行再次修改,让程序表现更加出色,满足用户的需求。Root Tools里面自带有很多工具,比如BusyBox,它里面集成压缩了很多Linux的工具和命令,这样软件开发者在对....
4、IDEA的Android开发插件 idea-android
idea-android 是在 IDEA 集成开发环境中开发 Android 应用程序的插件。
网络-app开发
⑹ 安卓系统原理
Android 是运行于Linux kernel之上,但并不是GNU/Linux。因为在一般GNU/Linux 里支持的功能,Android 大都没有支持,包括Cairo、X11、Alsa、FFmpeg、GTK、Pango及Glibc等都被移除掉了。Android又以Bionic 取代Glibc、以Skia 取代Cairo、再以opencore取代FFmpeg等等。Android 为了达到商业应用,必须移除被GNU GPL授权证所约束的部份,例如Android将驱动程序移到 Userspace,使得Linux driver 与 Linux kernel彻底分开。Bionic/Libc/Kernel/ 并非标准的Kernel header files。Android 的 Kernel header 是利用工具由 Linux Kernel header 所产生的,这样做是为了保留常数、数据结构与宏。
Android 的 Linux kernel控制包括安全(Security),存储器管理(Memory Management),程序管理(Process Management),网络堆栈(Network Stack),驱动程序模型(Driver Model)等。下载Android源码之前,先要安装其构建工具 Repo来初始化源码。Repo 是 Android 用来辅助Git工作的一个工具。
⑺ android系统编译能用分布式编译吗
项目越来越大,每次需要重新编译整个项目都是一件很浪费时间的事情。Research了一下,找到以下可以帮助提高速度的方法,总结一下。
1. 使用tmpfs来代替部分IO读写
2.ccache,可以将ccache的缓存文件设置在tmpfs上,但是这样的话,每次开机后,ccache的缓存文件会丢失
3.distcc,多机器编译
4.将屏幕输出打印到内存文件或者/dev/null中,避免终端设备(慢速设备)拖慢速度。
tmpfs
有人说在Windows下用了RAMDisk把一个项目编译时间从4.5小时减少到了5分钟,也许这个数字是有点夸张了,不过粗想想,把文件放到内存上做编译应该是比在磁盘上快多了吧,尤其如果编译器需要生成很多临时文件的话。
这个做法的实现成本最低,在Linux中,直接mount一个tmpfs就可以了。而且对所编译的工程没有任何要求,也不用改动编译环境。
mount -t tmpfs tmpfs ~/build -o size=1G
用2.6.32.2的Linux Kernel来测试一下编译速度:
用物理磁盘:40分16秒
用tmpfs:39分56秒
呃……没什么变化。看来编译慢很大程度上瓶颈并不在IO上面。但对于一个实际项目来说,编译过程中可能还会有打包等IO密集的操作,所以只要可能,用tmpfs是有益无害的。当然对于大项目来说,你需要有足够的内存才能负担得起这个tmpfs的开销。
make -j
既然IO不是瓶颈,那CPU就应该是一个影响编译速度的重要因素了。
用make -j带一个参数,可以把项目在进行并行编译,比如在一台双核的机器上,完全可以用make -j4,让make最多允许4个编译命令同时执行,这样可以更有效的利用CPU资源。
还是用Kernel来测试:
用make: 40分16秒
用make -j4:23分16秒
用make -j8:22分59秒
由此看来,在多核CPU上,适当的进行并行编译还是可以明显提高编译速度的。但并行的任务不宜太多,一般是以CPU的核心数目的两倍为宜。
不过这个方案不是完全没有cost的,如果项目的Makefile不规范,没有正确的设置好依赖关系,并行编译的结果就是编译不能正常进行。如果依赖关系设置过于保守,则可能本身编译的可并行度就下降了,也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ccache
ccache工作原理:
ccache也是一个编译器驱动器。第一趟编译时ccache缓存了GCC的“-E”输出、编译选项以及.o文件到$HOME/.ccache。第二次编译时尽量利用缓存,必要时更新缓存。所以即使"make clean; make"也能从中获得好处。ccache是经过仔细编写的,确保了与直接使用GCC获得完全相同的输出。
ccache用于把编译的中间结果进行缓存,以便在再次编译的时候可以节省时间。这对于玩Kernel来说实在是再好不过了,因为经常需要修改一些Kernel的代码,然后再重新编译,而这两次编译大部分东西可能都没有发生变化。对于平时开发项目来说,也是一样。为什么不是直接用make所支持的增量编译呢?还是因为现实中,因为Makefile的不规范,很可能这种“聪明”的方案根本不能正常工作,只有每次make clean再make才行。
安装完ccache后,可以在/usr/local/bin下建立gcc,g++,c++,cc的symbolic link,链到/usr/bin/ccache上。总之确认系统在调用gcc等命令时会调用到ccache就可以了(通常情况下/usr/local /bin会在PATH中排在/usr/bin前面)。
安装的另外一种方法:
vi ~/.bash_profile
把/usr/lib/ccache/bin路径加到PATH下
PATH=/usr/lib/ccache/bin:$PATH:$HOME/bin
这样每次启动g++的时候都会启动/usr/lib/ccache/bin/g++,而不会启动/usr/bin/g++
效果跟使用命令行ccache g++效果一样
这样每次用户登录时,使用g++编译器时会自动启动ccache
继续测试:
用ccache的第一次编译(make -j4):23分38秒
用ccache的第二次编译(make -j4):8分48秒
用ccache的第三次编译(修改若干配置,make -j4):23分48秒
看来修改配置(我改了CPU类型...)对ccache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基本头文件发生变化后,就导致所有缓存数据都无效了,必须重头来做。但如果只是修改一些.c文件的代码,ccache的效果还是相当明显的。而且使用ccache对项目没有特别的依赖,布署成本很低,这在日常工作中很实用。
可以用ccache -s来查看cache的使用和命中情况:
cache directory /home/lifanxi/.ccachecache hit 7165cache miss 14283called for link 71not a C/C++ file 120no input file 3045files in cache 28566cache size 81.7 Mbytesmax cache size 976.6 Mbytes
可以看到,显然只有第二编次译时cache命中了,cache miss是第一次和第三次编译带来的。两次cache占用了81.7M的磁盘,还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distcc
一台机器的能力有限,可以联合多台电脑一起来编译。这在公司的日常开发中也是可行的,因为可能每个开发人员都有自己的开发编译环境,它们的编译器版本一般是一致的,公司的网络也通常具有较好的性能。这时就是distcc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使用distcc,并不像想象中那样要求每台电脑都具有完全一致的环境,它只要求源代码可以用make -j并行编译,并且参与分布式编译的电脑系统中具有相同的编译器。因为它的原理只是把预处理好的源文件分发到多台计算机上,预处理、编译后的目标文件的链接和其它除编译以外的工作仍然是在发起编译的主控电脑上完成,所以只要求发起编译的那台机器具备一套完整的编译环境就可以了。
distcc安装后,可以启动一下它的服务:
/usr/bin/distccd --daemon --allow 10.64.0.0/16
默认的3632端口允许来自同一个网络的distcc连接。
然后设置一下DISTCC_HOSTS环境变量,设置可以参与编译的机器列表。通常localhost也参与编译,但如果可以参与编译的机器很多,则可以把localhost从这个列表中去掉,这样本机就完全只是进行预处理、分发和链接了,编译都在别的机器上完成。因为机器很多时,localhost的处理负担很重,所以它就不再“兼职”编译了。
export DISTCC_HOSTS="localhost 10.64.25.1 10.64.25.2 10.64.25.3"
然后与ccache类似把g++,gcc等常用的命令链接到/usr/bin/distcc上就可以了。
在make的时候,也必须用-j参数,一般是参数可以用所有参用编译的计算机CPU内核总数的两倍做为并行的任务数。
同样测试一下:
一台双核计算机,make -j4:23分16秒
两台双核计算机,make -j4:16分40秒
两台双核计算机,make -j8:15分49秒
跟最开始用一台双核时的23分钟相比,还是快了不少的。如果有更多的计算机加入,也可以得到更好的效果。
在编译过程中可以用distccmon-text来查看编译任务的分配情况。distcc也可以与ccache同时使用,通过设置一个环境变量就可以做到,非常方便。
总结一下:
tmpfs: 解决IO瓶颈,充分利用本机内存资源
make -j: 充分利用本机计算资源
distcc: 利用多台计算机资源
ccache: 减少重复编译相同代码的时间
这些工具的好处都在于布署的成本相对较低,综合利用这些工具,就可以轻轻松松的节省相当可观的时间。上面介绍的都是这些工具最基本的用法,更多的用法可以参考它们各自的man page。
5.还有提速方法是把屏幕输出重定向到内存文件或/dev/null,因对终端设备(慢速设备)的阻塞写操作也会拖慢速度。推荐内存文件,这样发生错误时,能够查看。
⑻ Android源码编译是干什么
编译Android系统。
⑼ 程序的编译过程是怎样的程序的解释过程是怎样的
编译器首先用扫描程序扫描源代码,然后用语法分析程序分析得到语法树,然后经过语义分析、优化处理,最后通过代码生成程序得到目标代码的文件。
整个编译过程就是(扫描-语法分析-语义分析-优化-目标代码生成)。通常生成的是汇编代码,机器代码,可以直接执行,不需要解释。
而解释的过程只使用与解释型语言,这种语言只编译成一种中间文件,在运行时通过虚拟机读取中间文件进行解释运行。这种语言天生速度比较慢,但可以达到所谓的跨平台效果。
如果想深入了解,推荐看一看《编译原理》,如果只是想大概了解,推荐看一看《编译原理》的目录~呵呵
⑽ 编译器的工作原理
编译 是从源代码(通常为高级语言)到能直接被计算机或虚拟机执行的目标代码(通常为低级语言或机器语言)的翻译过程。然而,也存在从低级语言到高级语言的编译器,这类编译器中用来从由高级语言生成的低级语言代码重新生成高级语言代码的又被叫做反编译器。也有从一种高级语言生成另一种高级语言的编译器,或者生成一种需要进一步处理的的中间代码的编译器(又叫级联)。
典型的编译器输出是由包含入口点的名字和地址, 以及外部调用(到不在这个目标文件中的函数调用)的机器代码所组成的目标文件。一组目标文件,不必是同一编译器产生,但使用的编译器必需采用同样的输出格式,可以链接在一起并生成可以由用户直接执行的EXE,
所以我们电脑上的文件都是经过编译后的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