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注的领域不同
java是纯面向对象开发,功能强大,分支众多,没有java不能做的软件。C/S也好B/S也好。从功能上讲,没有语言可以和java相比。但其优势也是其劣势,具体参考后面的瓶颈解释。
PHP属于后起之秀,吸收了java和c以及perl等语言优点,专注互联网领域。在WEB领域中PHP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WEB领域没有语言可以和PHP相比。
2、数据库访问上不同
Java通过JDBC来访问数据库,通过不同的数据库厂商提供的数据库驱动方便地访问数据库。访问数据库的接口比较统一。
PHP对于不同的数据库采用不同的数据库访问接口,所以数据库访问代码的通用性不强。例如:用Java开发的Web应用从MySQL数据库转到Oracle数据库只需要做很少的修改。而PHP则需要做大量的修改工作。
3、系统技术架构上不同
Java语言有着完备的MVC框架,包括视图层、业务控制层和持久层,在Spring框架中,我们可以通过IOC和AOP降低编码过程中的高耦合,也就是说Java中的这些框架可以让开发者有更广阔的空间去设计科学合理的架构,也体现着Java多层架构的特点。
相比Java而言,PHP留给开发者的空间并不多,但PHP近些年也在改进,迎合电子商务的需要,引入MVC设计模式,但成熟性和稳定性上与Java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不得不提的是PHP可兼容MySQL开发,这使得在考虑成本因素的前提下,PHP变得小而精,收到了一些中小型网站的青睐。
4、安全性上不同
在同是开源和跨平台的java面前,php丢掉了很多的优势,在代码的安全性上尤为突出。
php的开发程序在别人拿到代码后,可以很容易的进行修改。而java开发的程序由于无法看到完整的源代码,只能看到一些编译好的类文件,所以安全性较高。
5、开发成本上的不同
PHP最经典的组合就是:PHP + MySQL + Apache。非常适合开发中小型的Web应用,开发的速度比较快。而且所有的软件都是开源免费的,可以减少投入。
Java的Web应用服务器有免费Tomcat、JBoss等,如果需要更好的商业化的服务有:Web Sphere和 Web lo
⑵ JAVA的翻译过程为什么称为半编译半解释
这个说法不正确,Java的源码会先编译为中间语言(.class文件),真正运行时会按需编译为本地代码(native code)再执行
⑶ 是不是依靠虚拟机运行的编程语言,就是解释式语言
你好,这么说基本上是对的。
虚拟机这个词因为Java而名声大噪,Java每次运行都需要经过虚拟机的解释,所以被称作解释型语言。当然,它被解释之前,已经被编译为class文件了,因而也有人称Java为半编译、半解释的语言。
解释型语言一般需要个中间构件来“翻译”它,这个部件可以是虚拟机,也可以是专门的解释器,但总之,它与编译型语言的最大区别在于:编译型在运行前就编译好了,比如C语言程序,运行前就编译成了exe文件。但是解释型语言是运行一次解释一次,比如Java,每次运行都需要虚拟机重新解释。
⑷ java是编译型语言还是解释型语言
概念:
编译型语言:把做好的源程序全部编译成二进制代码的可运行程序。然后,可直接运行这个程序。
解释型语言:把做好的源程序翻译一句,然后执行一句,直至结束!
区别:
编译型语言,执行速度快、效率高;依赖编译器、跨平台性差些。如C、C++、Delphi、 Pascal,Fortran。
解释型语言,执行速度慢、效率低;依赖解释器、跨平台性好。如Java、Basic.
通俗的讲,编译语言是在编译后可以直接运行,而解释语言的执行需要一个解释环境。
java很特殊,java程序也需要编译,但是没有直接编译称为机器语言,而是编译称为字节码,然后用解释方式执行字节码。
JIT:
首先采用编译形式生成某种中介代码(Java bytecode/MSIL),然后在运行时将其(通常以函数或Block为单位)最终转换成机器码,然后执行,转化的机器码可以被cache,以提高重复执行的效率
JAVA的第一道工序是javac编译,当然目标文件是BYTECODE。后续可能有三种处理方式:
1. 运行时,BYTECODE由JVM逐条解释执行,
2. 运行时,部分代码可能由JIT翻译为目标机器指令(以method为翻译单位,还会保存起来,第二次执行就不用翻译了)直接执行;
3. RTSJ。继JAVAC之后执行AOT二次编译,生成静态的目标平台代码(典型的就是IBM WEBSHPERE REAL TIME)。
⑸ 计算机高级语言里面的编译型和解释型有什么区别
答案选b啊
没有汇编这个过程,汇编是一种语言,不是过程
高级程序语言有两种:先编译后执行,和边边解释边执行(当然还有半解释半编译的),无非就是解释或边以
比如:basic就是解释的,儿c/c++
都是编译的
⑹ JAVA是解释型语言还是编译型语言
有些答案对JAVA的理解还停留在上古时代或者教科书里。其实,现在用编译型、解释型来分类编程语言已经有点力不从心了。JAVA的第一道工序是javac编译,当然目标文件是BYTECODE。后续可能有三种处理方式:1. 运行时,BYTECODE由JVM逐条解释执行,2. 运行时,部分代码可能由JIT翻译为目标机器指令(以method为翻译单位,还会保存起来,第二次执行就不用翻译了)直接执行;3. RTSJ。继JAVAC之后执行AOT二次编译,生成静态的目标平台代码(典型的就是IBM WEBSHPERE REAL TIME)。有的时候,可能是以上三种方式同时在使用。至少,1和2是同时使用的,3需要程序员手工指定。所以讨论语言得更细化一点了,强类型的、弱类型的,静态的、动态的,GC-based的、手工管理内存的,有没有VM...
⑺ c#跟c语言有什么区别
原理上的区别:
c#和java类似,c#是一门半编译型半解释型语言,意思是:
A.cs源代码文件被编译器编译(编译、链接)成A.exe(A.obj、A.exe)文件,而文件A.exe中存放的并不是某一款真实CPU(比如intel的x86处理器、AMD的处理器)的机器指令,而存放的是可以一种虚拟处理器(即虚拟机,类似于java虚拟机,这里指的不是像vmware那样的虚拟机)的机器指令。当双击A.exe时,实际上系统是,让该虚拟机来解释A.exe中的指令,虚拟机将A.exe中的指令解释为当前真实CPU上的指令,并将解释后的指令在真实cpu上运行,以让A.exe运行。
从A.cs转化成A.exe是编译的过程,而虚拟机解释A.exe并在真实CPU上执行指令是解释的过程。
而C语言是一门纯粹的编译型语言,A.c被编译器编译成A.exe,而A.exe直接在真实CPU上运行,没有解释的过程。
语法上的区别:
c#语法实际上类似于java,也就是说处处都是引用类型(其实就是c语言中的指针,但不需要写星号)。
C语言除了指针类型,还有结构体。结构体的存在,就导致传参数时对象复制了。而C#中传参数时不会复制对象。
当然了c#是面向对象的,c语言是面向过程的。
⑻ 编译型语言和解释型语言的区别是什么
编译型语言和解释型语言的区别是翻译的时间点不同。
编译型语言:编译型语言在执行之前要先经过编译过程,编译成为一个可执行的机器语言的文件,比如exe。
因为翻译只做一遍,以后都不需要翻译,所以执行效率高。
解释型语言:解释性语言编写的程序不进行预先编译,以文本方式存储程序代码。
执行时才翻译执行程序每执行一次就要翻译一遍。
编译型语言和解释型语言的详细介绍:
对于编译型语言,开发完成以后需要将所有的源代码都转换成可执行程序,比如Windows下的.exe文件,可执行程序里面包含的就是机器码。只要我们拥有可执行程序,就可以随时运行,不用再重新编译了,也就是“一次编译,无限次运行”。
在运行的时候,我们只需要编译生成的可执行程序,不再需要源代码和编译器了,所以说编译型语言可以脱离开发环境运行。
编译型语言一般是不能跨平台的,也就是不能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之间随意切换。
对于解释型语言,每次执行程序都需要一边转换一边执行,用到哪些源代码就将哪些源代码转换成机器码,用不到的不进行任何处理。
每次执行程序时可能使用不同的功能,这个时候需要转换的源代码也不一样。
因为每次执行程序都需要重新转换源代码,所以解释型语言的执行效率天生就低于编译型语言,甚至存在数量级的差距。
计算机的一些底层功能,或者关键算法,一般都使用C/C++实现,只有在应用层面(比如网站开发、批处理、小工具等)才会使用解释型语言。
⑼ 关于“编译型语言”和“解释性语言”的区别
1、程序控制权不同:
对于解释性语言而言,程序运行时的控制权在解释器(jre,.net)而不再用于程序。编译型语言对于编译器而言,运行时的控制权在用户程序。
2、运行速度不同:
一些网页脚本,服务器脚本以及辅助开发接口这样的对速度要求不高,对不同系统的兼容性有一定要求的程序则通常使用解释性语言,如Java、JavaScript、VBScript、Perl、Python、Ruby、Matlab等等。
编译语言由于程序执行速度快,同等条件下对系统的要求比较低,因此像开发操作系统、大型应用程序、数据库系统等时都采用它,像C/C++,Pascal/Object Pascal(Delphi)等都是编译型语言。
3、移植性不同:
解释型语言,例如Java语言,Java程序首先通过编译器编译成class文件,如果在Windows平台上运行,则通过Windows平台上的Java虚拟机(VM)进行解释。如果运行在Linux平台上,则通过Linux平台上的Java虚拟机进行解释执行。
所以说能跨平台,前提是平台上必须要有相匹配的Java虚拟机。如果没有Java虚拟机,则不能进行跨平台。
编译型语言,例如C语言,用C语言开发程序后,需要通过编译器把程序编译成机器语言(即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二进制文件,因为不同的操作系统识别的二进制文件是不同的),所以C语言程序进行移植后,需要重新编译(如Windows编译成ext文件,Linux编译成erp文件)。
⑽ JAVA的翻译过程为什么称为半编译半解释
其实用解释来说更好点,毕竟从SRC->字节码,真正编译的只是一部分固定的东西,而对SRC的编译大多是个解释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