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eric算法小组

eric算法小组

发布时间:2022-10-11 19:23:11

‘壹’ 美国较好的计算流体高校或者科研机构有哪些

研究了很久美国大学CFD方向,个人觉得斯坦福还是一览众山小。CTR以及Mo的存在让我觉得斯坦福简直是CFD湍流界的麦加。几乎每个排名前列学校主攻CFD的老师多多少少曾今都有和斯坦福有所瓜葛。而Mo迄今为止55000多的被引用量简直笑傲CFD界(能说当代流体界么),连个能看到他车尾灯的人都没有。而且也没有几个学校有想斯坦福这种级别的CFD团队和文化了。Stanford的航空系也充斥着计算空气动力学的老师,比如Fa,Can,Al。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读过NASA的2030年CFD展望(CFD Vision 2030 study-A Path to Revolutionary Computational A),主负责人之一就是这位Al教授。实在很难见到一所学校能有这么多计算流体力学或空气动力学的老师了。另外,目前CTR内有15名博士后!15名!什么研究小组有这种规模!外带上Stanford自行组装的超级计算机(没记错的话应该是有6700多核),CTR真是CFD人士梦寐以求的地方(其实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除开斯坦福,剩下的就挺分散了。总体而言,排名前面的学校都挺不错。像湍流燃烧,普林斯顿Michael Mueller(很年轻的教授,有自己的团队), 佐治亚理工Me(有自己的湍流燃烧实验室,好像还兼做实验流体);总体上感觉Gt是以实验燃烧见长的,其相关团队和实验室真的是大而全。 Ca的G.Bl有自己的团队),以及密芝根安娜堡普度都有在搞;但我觉得安娜堡还是要稍胜一筹。前面有答主提到MIT,我个人感觉MIT更偏向对涡轮发动机的实验研究,CFD方面貌似更偏数学一点,比如Wang,曾经搞based(虽然我一点都不懂这是什么;貌似与有限元有关)。

‘贰’ 什么是第二代搜索引擎

什么是第二代搜索引擎?

1998年,以Google和DirectHit为代表的第二代搜索引擎出现在互联网上,这些引擎的主要特点是提高了查准率,可以用“求精”来描述。正在发展中的第三代和第四代搜索引擎则分别为“求专”和“求易”。下面简单介绍一下为雅虎网站提供网页搜索的Google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

Google搜索引擎采用新的搜索方式,通过一种复杂的数学分析,通过估算反馈网页质量及相关程度来决定排名次序。要知道一个网页的质量,Google可以通过有多少网页与它链接来判断,这是因为人们一般不会与低质量的网页做链接。传统的搜索引擎如Hotbot和Lycos等当前使用的是元素搜索技术,即使用网页中的关键词进行搜索,而Google则使用一种包含对整个网络的链接结构进行分析和大规模资料挖掘的技术。

Google不仅扫描搜索关键词,还阅读页面全文,考虑到图像和所有链接,然后把该页面与类似页面区分开来。要想在Google获得好的排名,对网站推广推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仅依靠对网页的优化也是不够的,而是依据网站的综合推广水平来决定在搜索结果中的排名次序。所以,被其它网站链接的数量也是考核网络营销效果的一项参考指标。

搜索引擎的技术仍在快速发展中,现在,很多用户甚至还不明白第三代搜索引擎意味着什么,第四代搜索引擎的概念也开始广为流传,一般的用户要分清这些搜索引擎技术的差别,看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好在用户关心的只是搜索引擎能带来的基本价值——以更方便、更快捷的方式获取符合自己期望的有价值的信息,搜索引擎的发展方向也不会超出用户需求的基本方向。第二代搜索引擎—大量应用人工智能是标志 第二代搜索引擎厂商的特点是只做后台技术的提供者,这是美国互联网发展的教训。因为网络最初发展时最迫切需要的是搜索,于是同时出现了许多搜索引擎,但是后来各厂商认识到作为独立公司单独开发搜索引擎不能维持长期发展,于是又都发展成门户,提供了许多别的内容,但它们很快发现搜索不像新闻一样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而作为一个公司,则要同时肩负两个任务,一是创建门户类的平台,这是打市场、创品牌的过程,二是开发搜索引擎,而这则是扎扎实实的技术工作,这两方面没有什么共同点。既做搜索引擎又做门户使得网站精力分散,不能全力投入搜索引擎技术的改进,而且两者合一意味着自己的产品不能卖给别人,因为当时搜索引擎的用户大多是做门户的,全是自己的竞争对手。搜索引擎的开发的成本又相当高,而制作的东西又只能少数几家使用,这就不符合软件通用化的潮流与模式。第一代网站中,只有Yahoo!不自己开发搜索引擎,所以它成功了。Inktomi( www.inktomi.com)Inktomi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Eric Brewer的教授最先开始研究的,这位教授是并行处理研究的专家。Eric Brewer希望用这个搜索引擎产品来证明他的并行算法是十分出色的,后来他将自己的技术卖给了Hotbot,作为后台技术的提供商。Eric Brewer完成Inktomi的时候,这个市场竞争已经相当激烈,再想做门户已经不可能了。所以他决定只做背后技术的提供商,而这却正中 Yahoo!的下怀,Yahoo!以前使用的是Altavista的技术,但Altavista本身也是门户,与 Yahoo!处于竞争关系,而Inktomi与Yahoo!没有利益冲突关系,便很快成了其后台技术的提供商。Askjeeves( www.ask.com)从技术上讲,Askjeeves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系统,但从创意来说是相当出色的,它维护了问题与答案相联系的数据库。从结构上说它比较简单,因为提问后并不是立即返回问题的答案,而是用逼近式的方法让你选择他知道的所有问题,再由用户分类来选择答案。这一点从技术上讲非常容易解决,但从实践来说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干预,即问题与结果的数据库规则基本是靠人工来建立的。但由于它建立了一套可以让人以自然语言提问的系统,很多网民喜欢这样的形式。但由于其规则库太小,真正使用的人不是很多。Goto( www.goto.com)从本身技术来说,Goto.com使用了超链分析与根据用户的点击行为来分析与重排序,搜索得到的结果相关性程度较高,而且比较符合用户的点击习惯。Google( www.google.com)Google由Larry Page和Sergey Brin设计, 于 1998年9月发布测试版,一年后正式开始商业运营。Google由于对搜索引擎技术的创新而获奖无数,如美国《时代》杂志评选的“1999年度十大网络技术"之一、《个人电脑》杂志授予的“最佳技术奖"、The Net授予的“最佳搜索引擎奖"等。Google现为全球80多家门户和终点网站提供支持,客户遍及20多个国家。在国内,大家对于这家搜索引擎技术提供商还比较陌生,但今年年初,Yahoo!宣布将不再采用Inktomi的搜索服务,而转而将Google作为其搜索引擎技术提供商,此举使Google 声名大噪。 Google所擅长的是易用性和高相关性。 Google提供一系列革命性的新技术,包括完善的文本对应技术和先进的PageRank排序技术,后者可以保证重要的搜索结果排列在结果列表的前面。Google还提供一项很有用的服务— —“网页快照”功能,即当搜索内容站点或网页不存在时,用户可以调 用Google事先为用户储存的大量应急网页,经Google处理后,搜索项均用不同颜色标明,另外还有标题信息说明其存档时间日期,并提醒用户这只是存档资料。实际上Google将检索的网页都做了一番“快照”然后放在自己的服务器上,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下载速度极快,而且可以获得互联网上已经删除的网页。

‘叁’ 其实谢谢能有什么用

其实谢谢能有什么用

受到帮助之后说谢谢是常见的事情,但其实谢谢能有什么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谢谢的作用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除了表示礼貌以外,说“谢谢”还有什么别的作用吗?

心理学家说,常说“谢谢”,不仅使人变得有礼貌、有教养,对自己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是有好处滴! 套用一个老生常谈的例子,科学研究表明,生活态度积极向上,处处心怀感激的人,除了有更高的幸福感、更加倍儿棒的身体,与人相处的也更加融洽。感恩的心态使他们有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压力与困难时也能平稳度过。 当然,常说“谢谢”还有别的好处。当室友为你从食堂的川流人海中杀出一条血路,带回一份午餐时,你当然要说谢谢。除了表达感激之外,也是对这种行为的一种正面鼓励(就像Sheldon模仿巴普洛夫的条件反射,当Penny做出让他满意的事情时,他会给与Penny巧克力作为正向刺激),你的鼓励会让室友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当然,下一次开口请他帮忙的时候,不被拒绝的概率也会高一些。 Adam M · Grant 和 Francesca Gino 最近在《人格和社会心理学》(《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ology》)上发表文章,他们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中发现 了心怀感激之情,可以对他人产生积极影响。他们还进行了另外的研究,对象是那些被感谢的人,听到一句谢谢,除了会让人心情愉快,还有别的好处吗?

谢谢!你好,我也好。

在 Grant 和 Gino 开始的第一项研究中,他们找来了69名参与者。这69个人都收到了一封署名为“Eric”的电邮(实际上,这个 Eric 是个虚构出来的家伙),电邮的内容是一封Eric的求职信,这69名参与者被要求回复这位迷茫中的求职青年 Eric 的电邮,给Eric的求职信提出一点儿建议。收到这些好心人的回信后,“Eric”又给他们发了一封电邮,附上修改后的求职信,请热心网友们再次给他提提意见。 研究小组将这69名热心的参与者 分成了两组,第一组收到的第二封电邮里, Eric 对这些好心人表示了感谢。而第二组中,Eric在回信中表示情绪很淡定。研究人员将两组好心人收到的回信内容作出区别,为了看看两种不同的回信语气会不会影响他们再次对Eric提供帮助。 结果当然是显而易见的。在得到了 Eric 热情洋溢的感谢后,第一小组的好心人更乐意帮人到底,有66%的人为 Eric 的第二封求职信提出了宝贵意见。而相反,那些连句“谢谢”都没听到的人,对Eric找工作的事儿也懒得管了,只有32%的人再次给出了回复。

为什么“谢谢”这么管用呢?

66%和32%,这就是说“谢谢”与不说的区别,一句“谢谢”可以几乎让事情的成功率提高一倍,这的确挺有意思的,不过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这也不算奇怪。对于专业研究人员来说,他们关心的是:为什么“谢谢”这么管用呢? 也许是因为收到 Eric 的感谢让人们感觉良好,至少不会太坏,或者一句“谢谢”让好心人们大大提高了自尊心,他们也更加乐意向Eric提出帮助了。 而进一步的研究证实,好心人的感觉良好或自尊心的增长并不是影响他们帮助别人的主要因素。而是因为人人都喜欢那种得到他人感谢后,所带来自己被需要的感觉和由此带来的自我社会价值的实现。(是马斯诺需求金字塔上最高的一级吗?) 为了获得实现自我社会价值的所带来的快感,那些阻碍我们帮助他人的因素就变成浮云了。有的时候,我们受到来自他人帮助的时候,总会觉得自己挺失败的,这也使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心存疑问:这个真的是他们所需要的吗?而若能得到对方的感谢,也就打消了我们心中的疑问,乐于助人的劲头也更足了。

一个好汉帮三个

研究人员关注的下一个问题是:“谢谢”给双方带来的积极因素是否可以对第三者产生影响?收到 Eric 的感谢后,参与者会更加乐意的提供帮助给其他人吗? 在 Eric 给各位好心人回了第二封电邮(包括表达了感谢的和没说谢谢的)之后,一封署名“Steven”(又是研究人员的杰作)的电邮又发到了各位参与者的`邮箱,向各位好心人发出了类似的求助请求。结果显示,第一组收到“感激的Eric”回复的参与者中,有55%给这位 Steven 的电邮做了回复。另外收到“不感激的 Eric”电邮的小组中,只有25%的人回复了 Steven(也许是希望这个 Steven 会比那个混账小子Eric懂礼貌一些吧)。 Eric 的感谢,不仅能使自己获得更多帮助,也能使路人 Steven 体会到社会的温暖。由此可以看出,对他人的帮助予以感谢所带来的社会价值感,是可以对人产生长久的积极效果的,所带来的积极态度,也会使得人们更加乐意帮助越来越多的人,和谐社会也许就是这么形成的。 多事的研究者又做了另外两个实验:这次不是通过电邮,而是面对面的交流。所得出的结果也类似,得到感谢的参与者中,有50%的人愿意再次为他人提供帮助,未得到感谢的,只有15%的人愿意再次帮人解难。这个数字比之前的65%和32%要低一些,大概是因为感激所产生的效果因具体情况不同而有所区别。 目前,这些研究的内容都是将互相帮助的情节设置在陌生人之间。通常情况下,“谢谢”对陌生人更管用,因为在第一次接触时,人们大多对帮助陌生人,还是有点谨慎的。

说谢谢的职场价值比你想象的要高

这个夏天美国最大的上市基金管理公司要将“感恩”树立为主流思想,让老板懂得对下属表达谢意。

在华盛顿有一位律师,每天早上8点到公司直到午夜才离开,长时间的工作对她来说就是常态。她偏爱处理大型案件,勇于挑战,相应地待遇也非常丰厚。她的职业发展看上去非常顺利,但却始终存在一点缺憾,“我的公司合伙人从不跟我说谢谢。”她对贾尼斯·卡普兰(Janice Kaplan)说。

贾尼斯·卡普兰(Janice Kaplan)是一位资深媒体人,她所着的《感恩日记》(The Gratitude Diaries)被《时代》杂志列入2015年夏季推荐书目,是邓普顿基金“感恩工程”的主要支撑理念。这本书主线围绕贾尼斯为期一年的追寻经历展开,这一年中她采访了许多名人和专家,操作了一些有趣的社会研究,主要目的是将“感恩”视为主流思想加以传播。其中就包括职场范围内对“感恩”价值的研究。

从老板那得到感谢,是激励工作的重要因素,这种激励有时候比金钱更有价值。伦敦经济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对五十多位努力在工作一线的职员进行分析发现,赞赏是最有效的激励。领导向他的职员说一声“谢谢”将换取他们更加努力的工作。

获得领导的感谢,这看上去很容易,但现实中在大多数办公室这一句“谢谢”很难说出口。在贾尼斯展开的一项覆盖全美的调查发现,人们在工作中表示感恩比在其他任何场合都要少,只有10%的人表示自己会对同事说“谢谢”。对于普通人而言对咖啡店服务员道谢都比对每天相处的同事道谢更容易。

如果办公场合难以让人表达谢意只是因为大家都很忙碌忽视了这一点还比较好解决,但问题是,很多管理者高傲地认为他们没有必要向员工道谢。傲慢的高管认为他们的定期支付的薪水就是感谢,除此以外不需要其他表达。

研究中贾尼斯发现那些态度傲慢不懂感激的老板数量巨大,他们正在用这种态度给自己获得成功增加阻力,相反表达感谢则是促进工作的明智举动。调查数据显示96%的职员愿意聚集在懂得道谢的老板身边与他协同努力,超过80%的人表示自己会努力回报懂得感激的老板。如果你是一位懂得表达善意的老板,只要给员工积极的感情反馈,他们就会为你发生巨大转变。但是有些高管担心自己时常说谢,或者对某个员工表示欣赏会影响他们的威严。

其实,感恩的作用已经被一些高管在实际行动中证实。美国金宝汤公司(Campbell Soup Company)前任CEO道格·柯南特(Doug Conant)明白自己的成功来自于那些辛勤工作的员工,所以他任职的10年中,一周6天坐在办公室里,每天手写十几二十封感谢信,累计下来超过30000封感谢信。久而久之,称赞员工的业绩成了金宝汤的企业文化。

在柯南特的领导下,金宝汤业绩飙升,公司对员工的感恩情怀也被社会所周知。“感恩是一件简单的事,但却能让人们团结。”柯南特说。

此外,表达感激的方法有很多,手写的感谢信可能是最好的一种。这种亲手写下的文字比用电子邮件传达的信息要更打动人心,哪怕只是简简单单地说“谢谢你本月的付出,我看到你的努力”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现在,一些公司开始筹划用更大的动作对员工表示感激,美国最大鞋类销售网站Zappos、美国西南航空公司、谷歌、NBC等等公司共同建立了一个评价工作表现的网络系统,在这个网站上员工可相互为工作表现超出预期的同事提名表扬,相应的公司会给被提名者一笔小额奖金表达谢意。

不过真正的激励诀窍并不是特意表现的感激或者奖金激励,而是流露在日常中的感谢。如果你是老板,去对那些为公司强大作出贡献的员工表达感谢。注意,不是向毫无功绩的员工说谢。同时你要调增心态,懂得对别人说些并不是出于逢迎,而是真正的感激。这样的老板反过来也会收到尊敬。

在贾尼斯的调查中,60%的人表示他们从不会在工作中表露感激之情。但是既然这简单的“谢谢”能帮我们所有人变得工作更加努力,更有动力,更容易获得成功的快乐,其他人为什么不一起试一试?

;

‘肆’ 冒泡排序

?算法?思想?

‘伍’ 布拉姆·科恩个人资料!

布拉姆•科恩的 BT 软件创始者:奔流的字节
在网络泡沫破裂后的两年里,人们基本上只能在布拉姆•科恩(Bram Kohen)的小餐桌旁找到他。开头他在旧金山的诺布什尔,后来是在奥克兰。他注视着他那台戴尔(Dell)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一行接着一行地编写程序。棕色的长发不时垂下来,遮住了他的双眼,他不断地将头发缕到耳后。科恩也曾停下来,有几个晚上他去了夜总会;有一次,他帮助组织了一场编程会议;还有一次是去阿姆斯特丹旅行。但他最终又坐到木椅上,回到键盘边。他的笔记本摆在几本书上面,他的脊背挺得笔直(这要归功于他上过的姿态课)。就这样,他写出的程序越来越多。起先,他靠在网络泡沫时期挣到的钱过活,存款花光后,他开始用信用卡。到后来申请信用卡变得严格,因为欠债,他已经不能享受先期利率了。朋友们不禁要问: 他到底在做什么?为什么不找份工作?科恩完全不理会他们的忠告,他决心破解一个令他着迷的难题。

自网络诞生之日起,如何在既不产生高额费用、又保证不经常断线的情况下,实现电影、电视剧、游戏之类大文件的传输,就是程序员面临的一大难题。科恩认为,他能找到解决办法。他需要的是时间、好的代码和硬生生的智力。这三者他都有,钱只是水到渠成的事。“刚开始做的时候,我并没有明确的计划。”他说,“我并不担心,一个原因是我知道我所做的事确实很酷,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已经破产,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科恩并非在自谦,他从来没有自谦过。他今年 30 岁,说话很直率,听不出什么城府。他谈论什么(包括他的病)都用这种语气,这是因为他患有亚斯伯杰症。这种病被称为“小教授综合症”,是一种程度较轻的自闭症。患上这种病的人可能会在某些方面具备超人的能力,但难以与别人正常交往。一位研究人员称: “即便那些能够很好地对付自身缺陷的人也会给人以怪异的感觉。”科恩病情比较严重,他经过很大努力,才做到了在别人和他说话时看着他们的眼睛。但这种病也有好处,它使科恩能够专心地思考下载问题。

他思考出的成果便是 BitTorrent(BT,俗称“变态下载”——译注)。这种软件看似简单,却成了最热门的下载方式,可以下载比音乐文件还大的软件,既包括合法的软件(比如 militaryvideos.net 上的业余爱好者拍摄的伊拉克战争视频),也包括盗版的软件。它使得下载好莱坞的最新电影变得轻而易举。你只需免费下载 BT 软件(已经有 4,500 万人这样做了),再等待几分钟到几天时间就行了。一个名叫 TorrentSpy 的网站(与科恩无关)帮助人们寻找可供下载的内容,平均每天为 BT 新添 600 多个文件,比如微软公司(Microsoft)的 Office 2003,希区柯克(Alfred Hitchcock)的电影《后窗》(Rear Window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鬼语者》(Ghost Whisperer)[可供珍妮弗•拉夫•休伊特(Jennifer Love Hewitt)的忠实影迷欣赏的高清晰版],还有一个包含了 400 多本《神奇蜘蛛人》(Amazing Spider Man)漫画的扫描文件。这些大文件的下载令 BitTorrent 成为互联网最有影响的一股力量,占到了网上字节流量的 20%,是点击网页、收发邮件、在线观看视频文件等最平常的在线操作所产生的流量的一倍。

影响力大了,强敌当然也随之而来。你大概能猜到要发生什么。21 世纪初,音乐共享网站 Napster 和 Kazaa 方兴未艾,最终被唱片公司告倒。BitTorrent 无疑会是下一个被告,特别是好莱坞已经感觉到压力了。据网络媒体评估公司 BigChampagne 统计,现在已经有 170 万部好莱坞电影可以通过 BT 下载,而且多数是热门影片,这一数字比 2004 年增长了 12%。分析公司 Informa Telecoms & Media 估计,下载让好莱坞损失了 8.6 亿美元,相当于票房收入的 4%。同年电视剧的下载数量增加了 150%,其中有 70% 是通过 BT 下载的。BigChampagne 的 CEO 埃里克•加兰德(Eric Garland)说: “这就好比大卫与巨人哥利亚之战,那个在键盘边上编写出极具破坏性程序的小孩是大卫。”

但现在事情有了变化: 娱乐业似乎愿意容忍这个破坏分子。去年 9 月中旬,唱片公司向 7 家影响大的下载技术公司发出了终止不当竞争函,包括 BearShare、LimeWire 和 eDonkey(eDonkey 的 CEO 已被迫向参议院的一个委员会宣布,他“认栽了”)。值得注意的是,BitTorrent 不在这次攻击对象之列。2004 年冬天,电影业向提供需使用 BT 下载的盗版内容的网站发动攻击,却放过了 BitTorrent 公司本身。科恩没有反抗娱乐公司,而是去讨好它们。去年 7 月,他会见了美国电影协会主席丹•格里克曼(Dan Glickman),两人在贝弗利的半岛旅馆畅饮,格里克曼对他赞赏有加: “他是个特别聪明的家伙。”格里克曼说,好莱坞明白,现在是接受这些新技术的时候了。“有了这些技术,我们就有机会把产品介绍给千千万万更多的人。”

想知道科恩如何躲过了好莱坞的惩罚,就得进入他的头脑。科恩更像是一位发明家而不是创业者,从未声称要挑�权威。他还坚持说,自己从未下载过一个侵权软件。Napster 公司的肖恩•范宁(Shawn Fanning)梦想改变音乐行业,科恩对此根本不关心。不过,在他尚未推出 BT 的 1999 年,他曾在自己的网站上说过: “要建造一个系统,以传播信息、搞数字盗版、合成药物、发展无信任度交往……”他坚持说,那是对网络人革新性思维的丑化模拟。BitTorrent 从不搞加密,也没有隐藏过用户的活动状态(下载者要当心了)。这支持了他的说法。他说他制作软件只是想……唉,他也说不清是为什么。“我想搞一些有回报的东西。”等到做成了,他又会去搞点新玩艺儿。他父亲不得不逼着他在工作之外,多交几个朋友。

2005 年 9 月份,风险投资公司 DCM-Doll 资本管理公司(DCM Doll Capital Management)给科恩的新创企业投资了 875 万美元,它相信科恩能把 BitTorrent 变成一门生意。现在,科恩必须证明他不仅在编程领域出色,还要证明自己在捉摸不定的公司世界一样能获得成功。在编程领域,规则主宰一切,一个理论是对是错,可以很明确地加以判断。而管理公司则需要寻求平衡与妥协,而且智慧并不总能战胜愚蠢。他的父亲巴里•科恩(Barry Cohen)说: “他一定会把做首席执行官看成一件可以分析并能得出结论的事情。我想他并不天生具备当首席执行官的素质。”巴里 科恩是新泽西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教授。

去年9月的一天,科恩坐在华盛顿的万豪沃德曼公园饭店(Marriott Wardman Park)的大厅里,他脱掉了脚上的麦乐登山鞋(Merrell),把脚(穿着 Gold Toe 牌�子)插进长沙发椅里。他刚用一根印着 ABC 家庭频道(ABC Family)字样的桔黄色大号铅笔做完一本数独(Sudoku,一种数字填充游戏——译注)游戏集里的填数题。几个小时前,他在为几家控制互联网主干的公司举行的会议上作了主题发言。大庭广众之下,他以印度式的盘腿坐在沙发上,把鞋子整齐地摆放在身前,对我解释了 BT 软件的影响。之后,他不再和身边的人闲谈,而是高兴地说起了数独游戏: “这种游戏对人是个很好的调节。有不少窍门。掌握了这些窍门,就能破解任何数独游戏。”

每当想到什么问题,科恩总爱发表一通听上去深思熟虑过的独白。在一次早餐上,他说起了薯条与薯饼的不同、电信公司濒临破产的原因以及汽车油门的演变。(现在,为了帮助做家务杂事,他正努力学驾照。他妻子已经怀上了他的第三个孩子。)他在每个话题上的发言都很独到、优雅,显然是在脑子里斟酌过的。话说完了,他常常发出不连续的大笑,瘦弱的身子骨在笑的时候一动也不动。他在 LiveJournal 网站建立的博客也充满了这种深刻的见解,看过的人一定会引以为必读之物。DCM 风险投资公司的创始人之一赵克仁(David Chao)说: “无论你和他说到什么话,他总喜欢做深入的讨论。这是伟大思想家和伟大策划者的典型标志。”

科恩在曼哈顿上西区长大,父母发现他有了不起的头脑,但缺少了某样东西。6 个月大时,他会把一块积木放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玩上几个小时,同时还目不转睛地盯着它。他最早学会说的几个词儿是“翻到”、“运行”、“打印”……全是从家里那台 Timex Sinclair 计算机发出来的。5 岁时,他就用这台计算机学习编程。显然,他在某些方面出类拔萃,但和同龄孩子的隔阂却越来越大。他的弟弟、BitTorrent 公司的首席技术官罗斯(Ross)说: “在社交方面,一直和别人不一样,他很难交到朋友。”罗斯仍然不相信哥哥患有亚斯伯杰症。实际上,这种病被确认的时间并不太长。甚至到了 1994 年,在医生的宝典《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Disorders)里,也没有对它的详细论述。而在此前一年,科恩已经从公立精英学校史图维森公立中学毕业了。

如今,科恩承认: “我知道我很怪,与别人交往时有很强的失败感。过去,我不能很好地理解别人,所以有许多事情搞不懂,现在我已经知道那些是怎么回事了。这样的事情我能回忆起很多。”对社交的困惑,使人们以为他不是个叛逆分子就是爱逃避的人,或者两者都是。他差点没通过高中一年级的数学课,因为他在考试时做完第一道题后,就拒绝做其余 49 道题,宣称这些题不过是第一道题的变形。我给他的学校打过电话,询问科恩在当数学小组组长时的情况。接电话的负责人张口就说: “那是个爱胡思乱想的家伙!”

并不是所有人都持这种看法。1992 年,贝尔实验室(Bell Labs)前研究人员巴特•塞尔曼(Bart Selman)在纽约大学发表关于计算机科学一个生僻领域的演讲,科恩不请自来。他缠着塞尔曼,提了一些很精辟的问题。塞尔曼给了他一般只向大学学生提供的暑期实习机会,还让他接触用于解决蛋白质折叠、复杂物流等大型问题的软件里的新型算法。目前在康奈尔大学任教授的塞尔曼说: “我们让他尝试这项工作,他没说什么就走开了。一周后他说: ‘嗨,我找到了加快一百倍的方法。’许多科学家-世界知名的人——都思考过这个问题,而布拉姆来了之后,做出了新成绩。”

可惜,麻省理工学院和其他理工学校并不看中科恩的天才,它们更注意他那令人失望的学分。他去了布法罗大学,两年后就退学了。塞尔曼说,后来只和科恩有过一次联系。神童给他打电话,问他是否能写一封到 RadioShack 公司的推荐信。当时,科恩因不服从领导,刚被金考公司(Kinko's)炒了鱿鱼,而网络正在兴起,他开始在一家又一家网络公司打工。大概在此期间,他解决了最大的一个难题: 他的行为动机与方式。在读过很多资料后,他认识到自己患有亚斯伯杰症。通过了解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动机,科恩已能够更好地应对这个世界。他的妻子从前是位系统管理员,他俩在 2004 年结婚。在妻子眼中,他的这个病甚至也有优点。“她觉得我坦率得可爱。”科恩如是说。接下来的难题,使科恩让自己与世隔绝,也最终让全世界把他看作明星,而不再是喜欢胡思乱想的家伙了。

在 BT 软件出现之前,大文件的传输极为缓慢。假如你在网上搜索到某人有你想要的电视或电视剧,你所能做的就是等待,等待,再等待。你要等待字节一点点传到你的电脑上,再组装成文件。有时候,你还等不到这时候。科恩突发奇想,他把文件分割成片段,通常为 1,000 份,让众多下载用户分担传输的痛苦。一台用户端机器上的 BT 软件可以与其他准备下载同一文件的用户进行“对话”,自动交换各自所需的片断(见图示)。用户越多,下载越快。科恩还在软件里加进了一些精明的设计。比如,机器下载文件的速度相当于它们上传该文件的速度。这是为了阻止有人企图吃白食,光接收不贡献。程序还总是首先找到并提供上传文件中被下载次数最少的片段。这是为了让更多的机器首先下载这个片段,增加它的被下载次数。

2003 年,BT 软件得到了第一次实际应用测试,检验了这一原理是否能不限规模地加以应用。开源软件公司 Red Hat 在 2003 年发布了 Red Hat Linux 9 操作系统。对该产品的需求极大,用户纷纷下载,导致 Red Hat 的服务器瘫痪。但德国奥登堡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艾克•弗罗斯特(Eike Frost)有幸得到了这个软件。他把它放在 BT 文件里,并在热门技术网站 Slashdot 上发布了链接,邀请网友前往下载。人们蜂拥而至。三天内,Red Hat 的用户交换了 2,115 GB 的数据,容量相当于国会图书馆的全部藏书。高峰时,有 4,500 台电脑同时交换文件片段,上传和下载的速度达到了每秒 1.4 G。弗罗斯特估计,如果他租一条专线来处理这么大的流量,要花费 2 万至 6 万美元。实际上,他只付了 99 美元的服务器占机费。

盗版者看到了好处,但一些合法的企业也看到了好处。游戏制作商暴雪娱乐公司(Blizzard Entertainment)利用 BT 发送游戏《魔兽争霸》(World of Warcraft)和补丁。这款游戏有两 G 大,相当于 3 张光盘的容量。暴雪娱乐公司首席运营官保罗•撒姆斯(Paul Sams)说: “许多人下载了我们的游戏,没有上百万,也有几十万。”Sun 公司(Sun Microsystems)通过 BT 向数十万用户提供完整的 Open Solaris 操作系统。它还打算在今后几年更多地借助 BT,将所有软件变成开源代码的软件。动画片巨头 ADV Films 等公司也把 BT 当作向大量影迷放送预告片的最佳办法。

这些令人兴奋的事情足以让人对公司充满信心,但一件事除外: 没有哪家公司向 BitTorrent 支付一分钱。科恩制作的是开源软件,谁都可以修改、发送和使用。BitTorrent 网站得意地声称: “本公司只接受捐款,数额不限。”DCM 注入的资金将用于支付当前 13 名员工的工资,但无法保证公司的长期生存。不过,科恩和首席运营官阿什温•纳文(Ashwin Navin)已经根据科恩的想法制定了蓝图。

纳文今年 28 岁,他在 BitTorrent 的办公室里向我描述的,是一家媒体公司的蓝图。公司的办公室是由一间仓库改装的,位于旧金山老港附近。纳文解释说,BitTorrent 实现的媒体等式是最昂贵的部分——分销——的大众化。现在是它依靠内容来赚钱的时机了。公司计划打造基于宽带内容的新市场,这个市场有点像 iTunes,也有点像 eBay。公司可为想销售(当然也可以是赠送)内容的商家提供内容存放场所,并为内容编目。它可以向卖方收取少量佣金或相关广告费用作为营业收入。市场建成之时,公司将拥有独一无二的网络 2.0 时代(Web 2.0)商业模式。公司还与 AskJeeves 开展合作,在 BitTorrent 网站主页上建立内容搜索引擎,借以销售广告。

搜索广告?网络市场?就差把播客也用上了。BitTorrent 出自编程天才之手,但它的商业模式完全谈不上新颖。Google 在今年春天推出了 Google 视频(Google Video),允许用户发布流媒体(但与 BitTorrent 不同,不允许下载)。用户也可以销售他们的内容。更可怕的是,Google 不限制上传文件的大小,这使得 BitTorrent 简单廉价的大文件处理办法变得不那么实际和必需了。去年 10 月中旬,苹果公司发布传闻已久的视频 iPod,用户可以通过热门软件 iTunes 下载电视剧和皮克斯公司(Pixar)的动画短片。纳文说,Google 和苹果都是竞争对手,但 BitTorrent 不仅提供电影和电视剧。此外,他还估计宽带将使苹果公司“付出巨大代价”。

这些可怕的竞争对手带给 BitTorrent 公司的挑战不是技术上的,而是商业上的。它要拿出自己的服务来。所以,今年夏天,他们请来了弗雷德•戴维斯(Fred Davis)。他是唱片业传奇人物克莱夫•戴维斯(Clive Davis)之子、娱乐界知名律师。他们要他负责同音乐公司的谈判事宜,以争取销售各类音乐产品的授权,包括专辑、MTV,以及大到一张 CD 也装不下的高保真音乐。戴维斯说: “人人都知道 BitTorrent,当我打电话说: ‘见个面吧?他们想合法化,’所有公司都欢迎我们。”纳文暗示,公司和好莱坞也在进行类似的谈判。

科恩知道,公司需要纳文这样的人来运营。纳文魅力十足,科恩离不开他。但科恩并不打算过分放权。他说: “我现在还是首席执行官,因为别人当首席执行官我不放心。”为了让我对这个话题感兴趣,他一个劲儿地试图预测未来,把整件事看成又一个待解的难题。“我真心希望,那么多的内容制作人都能通过在网上发布内容赚到钱。”接着,科恩又列举 Google 和 eBay 作为榜样。他强调,创造这样一个市场,对内容制作人和他们的公司都有好处。“但为别人挣钱,比为我自己挣钱更令人感到骄傲。为自己挣钱也说得过去,但人们多把为别人挣钱当成一个高尚的目标。” 在媒体界和娱乐界,几乎人人都认为,数字销售是大势所趋。随着宽带费用下降、媒体大公司的技术意识越来越强,已经产生了控制连接消费者的渠道、让中间人去死的强烈愿望。去年 9 月底,在作为好莱坞要人的最后一次演讲中,前迪士尼公司 CEO 迈克尔 艾斯纳对同行说: “我们不应该为同侪传送(Peer-to-Peer)、Wi-Max 或是 802.11 这些技术行话感到惊慌,我们要接受它们。”那么,BitTorrent 会不会与电影公司携手走进乐土呢?这还不好说。

目前,好莱坞只是暂缓了对 BitTorrent 的判决。对有些人来说,这已足够。公司的投资者肯定在盼着 Skype 的故事发生在它身上。Skype 是一家新兴的网络电话企业,不久前被 eBay 以高达 41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DCM 的赵克仁说: “我坚信,在 BitTorrent 统治了大部分网络传输,而且拥有 4,500 万用户的时候,你已经可以把它变成钱了。”

不过,对于科恩是否将始终引导这一过程,还很难说。亨利•考茨(Henry Kauts)曾在贝尔实验室与科恩亲密共事过,现在是华盛顿大学教授。他认为,BitTorrent 能不能带来回报,科恩根本不会关心。2004 年秋天,这位前实习生突然走访了考茨的办公室,向他询问了有关稳定性测试方面的问题。两人还谈起了离开贝尔实验室的情况。科恩提到了 BT,但讲得不多。这让考茨觉得奇怪。他说: “我想,如果 BT 被定为非法软件,不得不消失,是不会对科恩有什么精神打击的。他只是把 BT 看成一个他已解决的有趣难题而已。”

‘陆’ 神话组合eric多大了

到2008年是29岁

本名:文晸赫(Mun Junghyuk)
英文:Eric Mun
出生:1979/2/16
星座:水瓶座
担任的工作:团长 英文Rap Middle和低音Rap
家族名:南平 文(Nampyung Moon)
绰号:GON Imkkukjung
家庭成员:父母和两位姊姊
身高/体重:180/65
血型:B型
视力:右-1.0/左-0.75
宗教信仰:基督教
学校:东国大学 主修戏剧科一年级
嗜好:听音乐 和 making rap
专长:Clarinet & 萨克斯风 & rap making & beat box & break dancing 还有freestyle rap
外表:头上有一道疤痕(在小学时被朋友用树枝打到)
最感谢:家人
个性:安静
最满意的部位:眼睛
睡眠时间:大约6-7小时
睡眠习惯:常常作梦 而且梦中别人问他问题他都会回答
希望:成为最棒的歌手&创作词曲&演员
最珍惜:两只小兔子
如何消除压力:打棒球或和JunJin一起Arcades
想去的地方:曰本
想从歌迷那里收到的东西:一只兔子
喜欢的音乐类型: East Coast Hip Hop
喜欢的歌手:俞永镇(Yoo Young Jin) & Perry & Snooop Doggy Dog & Puff Daddy
喜欢玩的乐器:Clarinet & 萨克斯风
最感动的书:"Ah-buh-jhi"(父亲)
最感动的电影:Jookeun Shi-Ihn-ae Sahwae & Titanic
最喜欢的食物:所有韩国食物
最伟大的人:贝多芬
最喜欢的季节:冬天
最喜欢的颜色:黑色 & 白色 & 红色 & 蓝色
最喜欢的运动:篮球 & 游泳 & 棒球
最喜欢的运动员:Michael Jordan & 朴璨浩(Park Chan Ho)
最喜欢的演员:韩硕圭(Han Suk-kyu) & An Sung-ki
最喜欢的电视:SBS Ingki Gayo & Kmtv Show Music Tank
最喜欢听的歌:任何妈妈从美国寄来的CD
最喜欢唱的歌:ShinHwa的“终结者”
喜欢穿的衣服风格:不会太注重品牌~喜欢穿较随意的衣服和hiphop衣服
喜欢的古龙水:Cool Water
喜欢的女孩子类型:独立的女孩
条件符合他的女生:金南珠(Kim Nanjoo)
Eric是第3位加入ShinHwa的

个人活动资料
服饰广告目录:
BASSO2007年春夏
UGIZ2007年春夏
UGIZ2006年冬
NII2005春季
NII2005夏季
NII2005秋季
NII2005冬季
BON2005春夏
BON2005秋冬
BON2004秋冬

Giordano2004春装
Giordano2004夏装
Giordano2003秋冬

食品广告目录:
cocacola zero 饮料
Dominos pizza CF旧
Dominos Pizza新
구구콘 冰淇淋
SPAM
饼干
롯데칠성 饮料

通讯&其他
rado CF图
三星anycall
KT 电脑
欧来雅
megapass电视
高速网路
Rinnai暖气

电视剧:
2003年<我跑> 饰
2004年<火鸟> 饰 徐政民
2005年<新进职员> 饰 姜虎
2006年<狼>饰 裴大哲
2006年<无敌的降落伞要员>饰 崔强
2007年<顺其自然>饰 姜泰洙

2004年SBS周末反转剧:
08.08梦想寓所
08.15当公主遇到混混
08.22那天之后
08.29爱你好不好?
09.05保险库大盗的爱情
09.12爱我的保镖
09.19再次恋情
10.03情敌
10.10他的双重生活
10.17恋人

‘柒’ 中美德日,谁才是人工智能大国

最正统的还是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算起的话,日本智能技术革新影响了两个世纪,也代表了民营企业的活力,中国后来居上,不过很多核心的产品技术研发还有待加强。

‘捌’ 世界上的知名黑客有哪些

保罗艾伦

他有取之不尽的财源、独树一帜的投资理念,也有与众不同的成功标准。
对于众多普通人来说:有钱的烦恼再多,似乎也比没钱的烦恼好。比如比尔·盖茨,尽管官司缠身、时不时要破财免灾、常常被对手和媒体指为“垄断”和“霸权”,但想想他的466亿美元身价,这点烦恼算得了什么。

但如果又有花不完的钱,又没有盖茨式的烦恼,岂不是更好!但天下有这等好事吗?

也许比尔·盖茨的前搭档保罗·艾伦应该是这样的幸运儿。

6月21日,民间航天工程“太空船一号”成功飞行,资助者保罗·艾伦又一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他在谈论这次非凡的太空之旅时说:“‘太空船一号’是人类实现太空之旅的明证,同时它也表明,私人也就是非政府机构将在该领域的探索中发挥重大的作用。”

自从1983年因病离开微软后,媒体对艾伦的定义是,“一不留神成了亿万富翁”、“随心所欲的失败的投资者”、“最差经理人”等,似乎他只是因为早年幸运地与盖茨共创了微软,才积累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2004年,艾伦在《福布斯》富豪榜上名列第五,资产达210亿美元),而他在微软之后的商业活动基本上是失败的。

但保罗·艾伦绝对不会同意这种评价,他要告诉人们的是:他非常乐意享受目前的成功,这是一种用不同的成功标准所衡量的与众不同的成功投资,他对这种现状很满意,他从事着非同寻常的或高风险的投资,而不用顾及季度收入或股东回报。也许作家斯格特·菲茨杰拉尔德的话非常正确:“让我告诉你非常富有的人是什么样,他们与你我不同。”保罗·艾伦就是这样,他有着与众不同的管理规则,也有着不同的成功标准。他也非常真诚,不愿意把自己当成游手好闲的富人。他说:“美好的生活就是创造,无论是做音乐,编写程序,还是组合投资。”

美国《连线》杂志称:不善交际,但不是傲慢,这是理解艾伦处事方式的关键。由于他不善交际,因此媒体会得出关于他的简单定义,其实,艾伦是一个多层面的人,至少可以把他定义为:具有远见的人、热爱音乐的人、热爱运动的人、热爱航天的人、热爱家庭的人、与病魔抗争的人。另外,提到艾伦,人们总是称他为“投资家和慈善家”。总之,艾伦是一个特立独行、随心所欲的亿万富翁,他把源源不断的钱财投入自己喜爱的事情,而似乎对失败一点都不在意。

具有远见的人

如果没有抓住创立微软的机遇,艾伦可能只会是波音公司的一位工程师,或一家软件公司的雇员。艾伦非常谦逊,他并不认为自己有远见,也从来没有要求自己具备远见卓识,虽然他在高中时就具有创业家的气质。

他认为自己“非常幸运地出现在微电脑时代的开创阶段”。早在10年前,他就说过:“信息高速公路将是下一波潮流,你不能经常赶上两波这样的潮流。”

当然,最能证明他远见的是微软的创立,任何为微软立传的人都不能回避那段历史:1974年12月,艾伦看到新出的《大众电子》上关于世界第一台微机Altair8800的报道,他拿着杂志去找同校的盖茨,说服他一同创业,这才有了微软。人们也不应忘记盖茨的回忆:“保罗看见技术条件已经成熟。他老是说,再不干就迟了,我们将遗憾终生。”

随心所欲的投资人

离开微软后,艾伦在信息高速公路、多媒体、有线电视以及数字电器等市场频频出手,投入巨资,被吹捧为高科技最活跃的投资者之一。媒体形容他投资和兼并公司就像19世纪的大亨购买农庄、家畜、铁路和肉类加工厂一样。但这些投资很少有成功的,2003年《商业周刊》甚至将他列为最差经理人。

艾伦集团的高级经理比尔·萨沃里曾说,有一种“艾伦效应”,即一旦艾伦投资某个领域,就因为艾伦投资了,这个领域就会变得很有价值。现在又有另一种“艾伦效应”:远远不能盈利,他的公司几乎不需要开发出适应市场的、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公司的员工反映,在公司他们可以畅所欲言,但他们也有一个强烈的感受,这些公司更像基金会,而不是竞争性的公司。

热爱音乐的人

与艾伦接触,人们都会意识到艾伦的确没有傲慢的企业家气质。在伟大的艺术面前,他会很谦恭,如谈到摇滚歌手杰米.亨得里克斯时,他说:“听杰米的音乐是一件非常激动人心的事。”为此,他为亨得里克斯建立了一座博物馆。他说:“从严格意义上讲,我是一个业余音乐家,这里有些自学成才的人具有难以置信的天赋。”

他还说过:“我十分热爱编程,但是这无法与音乐相比。”他经常与着名音乐人共同演奏吉他,有时还会唱他自己写的歌《时间炸弹》:“我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错的,但我的心气仍然高昂。”

热爱运动的人

他自己的家中有一个标准的篮球馆,有时还向员工开放。他先后投资了西雅图海鹰橄榄球队、NBA的波特兰拓荒者队,但这两项投资似乎也是失败的:队伍战绩糟糕,丑闻不断。

热爱科学的人

艾伦对科技的投资不止限于“太空船一号”,他从小就喜爱科幻小说,在他资助的项目中,科技占了很大比重,他曾捐资建立西雅图科幻博物馆及名人堂,博物馆里藏有各种科幻艺术作品,此外还捐资1350万美元用于寻找外星生命的“搜寻地外文明计划”。

热爱家庭的人

艾伦的妹妹朱迪·艾伦·巴顿负责管理他的基金会,她还是艾伦一家公司的副总裁及亨得里克斯博物馆的执行总裁,他的母亲住在华盛顿大学图书馆中,艾伦以已故父亲的名义向这座图书馆捐赠了1000万美元。

史蒂夫·乔布斯

Steve Jobs生于1955年。1972年高中毕业后,在波兰的一所大学中只念了一学期的书。1974年乔布斯在一家公司找到设计电脑游戏的工作。两年后,时年21岁的乔布斯和26岁的沃兹尼艾克在乔布斯家的车库里成立了苹果电脑公司。他们开发的苹果II具有4K内存,用户使用他们的电视机作为显示器,这就是第一台在市场上进行销售的个人电脑。
乔布斯后来说:“我很幸运,当计算机还是个年轻产业的时候,我进入了这个领域。当时拥有计算机学位的人不多,从业人员都是从物理、音乐、动物学等领域半途出家的优秀人才。他们对此有浓厚兴趣,没有谁是为了钱进了计算机这个行业的。” 1980年11月,苹果股票上升至每股22美金,乔布斯和沃兹尼艾克一夜之间变为百万富翁。1986年乔布斯买下了数字动画公司Pixar。这间公司如今已成为畅销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和《虫虫危机》的制作厂商,它是乔布斯事业生涯中的第二个高峰。

1996年,苹果公司重新雇佣乔布斯作为其兼职顾问。此时苹果经历了高层领导的不断更迭和经营不善之后,其营运情况每况愈下,财务收入开始萎缩。 1997年9月,乔布斯重返该公司任首席执行官,他对奄奄一息的苹果公司进行大刀阔斧的公司改组和一连串新产品降价促销的措施。终于在98第四个财政季度创造了一亿零九百万美元的利润,让“苹果”重新“红”了起来。目前苹果最热门的产品是最近上市的iMac。这个 All-In-One多媒体电脑机身湛蓝透明,据苹果公司统计, iMac订单已高达15万份。

乔布斯形容说:“当我重返苹果公司时,情况远比我想象的糟糕。苹果的职员被认为是一群失败者,他们几乎将放弃所有的努力。在头六个月里,我也经常想到认输。在我一生中,从来没有这么疲倦过,我晚上十点钟回到家里,径直上床一觉睡到第二天早晨六点,然后起床、冲澡、上班。妻子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再怎么赞扬她也不过分。”

乔布斯一上任就迅速砍掉了没有特色的业务。他告诉他的同僚,不必保证每个决定都是正确的,只要大多数的决定正确即可。因此不必害怕。有许多难以做出的决定,像砍掉无特色的业务,在今天看来十分明智,但当初做决定时却令人提心吊胆。

乔布斯有着火爆的管理风格,很多苹果职员多半不敢和他同乘电梯,唯恐电梯未坐完即被炒鱿鱼。但年届中年的他现在的性情已圆融了许多。他说:“我告诉你一个能够改变你看问题的方法的例子。一旦你有了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意识到每个人都是父母所生,应该有人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他们,这听起来并不深奥,但是许多人忽略了这一点。所以现在对我而言,解雇苹果公司的员工要比以前痛苦得多,但我没有办法,这是我的工作。我设身处地地想象他们回到家中告诉妻子儿女自己被雇的情景,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感情用事过。”家庭美满或许是乔布斯事业成功的另一个原因。

乔布斯过去花许多时间寻找能够产生新产品的技术,但是现在由于工作的原因,不可能作深入的研究。他说有时在临睡前,会冒出一些平时想不到的点子。他在因特网的六个新闻站点上登记注册,每天能收到大约300份电子邮件,一些素不相识的人在里面大谈他们的新构想。

经历了多年的工作以后,乔布斯说:“太多的事情令人感到遗憾,但最大的遗憾莫过于那些你没去做的事。如果我早点明白现在才明白的道理,我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些,但这又怎么样呢?关键是要把握好现在。生命是短暂的,不久以后我们都将走到尽头,这就是现实。”

现在苹果公司的经营目标是成为计算机行业的“索尼”。苹果公司是唯一既搞硬件又搞软件,生产全套产品的个人电脑公司。这就意味着苹果公司能够推出更容易使用的系统,这是公司争取消费者的可靠资本。乔布斯表示技术不是最困难的,困难的是如何确定产品和目标消费者。除了电子、技术和生产能力外,你还必须有很强的市场营销能力。专家认为,虽然苹果的盈余与过去相比大有改善,但面对类似微软和康柏等强劲的竞争对手苹果仍需步步为营才不致再遭失败。

始终倾听消费者的需求、以极大的热忱贯彻“在一般人与高深的计算机之间搭起桥梁”的初衷,正是乔布斯最厉害的武器。不论是在苹果以艺术创造科技,或是在Pixar以科技创造艺术,乔布斯都孜孜不倦地设法使他的梦想变成现实:用计算机作工具,协助填补科技与艺术之间的鸿沟。

姓名 史蒂夫·乔布斯
英文名 Steve Jobs
出生年月 1955
学历 大学肄业
所创公司 苹果电脑公司
现任职务 苹果电脑公司首席执行官

米切尔·卡普尔

Mitch Kapor
出生年月1951年11月1日
出生国家、地点美国纽约布鲁克林
教育背景1971年获耶鲁大学心理学学士学位1978年获Beacon大学心理学硕士学位1980年,获MIT斯隆管理学院硕士学位职业背景1999年-2001年,着名风险投资公司Accel的合伙人1994年-1996年MIT媒体实验室任教1992年-至今卡普尔企业公司总裁1990年-1995,创办电子边疆基金会(FFF),并担任主席1986年-1987年,1994年-至今MIT助理/访问教授1987年-1990年任On公司CEO1982年-1986年创办Lotus公司,并担任CEO个人博客网站blogs.osafoundation.org/mitch/电子邮件(网址)[email protected]联系地址Kapor Enterprises, Inc. 177 Post St., Suite 900San Francisco, CA 94108+1 415 392-0963如果你在卡普尔大学刚毕业时认识他,你肯定不会想到,这家伙以后会成为计算机软件业最成功的改革者之一。”

1951年,卡普尔生于长岛。卡普尔十分符合那个年代的的典型形象:无所顾虑又无忧无虑。从小爱好迪斯科和摇滚乐。并且多年来爱上LSD及其他非法毒品。在耶鲁大学,他专修心理学、语言学以及计算机学科,尤其是控制论,也开始对计算机萌生兴趣。1971年毕业后,工作漂泊不定。从电台的音乐主持人到滑稽演员都一一经历过。游荡4年后,他总觉得自己还缺点什么,于是25岁的卡普尔奔赴瑞士,参加一种"超觉静坐"培训。课程包括每天14小时的静坐冥思,以及学会能让人浮到空中的能力(特异功能)。当然,最终没能修炼成功。回到美国,卡普尔又花了数年时间来搞清楚自己究竟是什么人。1978年,他在Beacon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同时还在一家精神病机构工作,当一名服务员,其工作性质在精神上与"倒便盆"相当。期间,对计算机的兴趣帮助他消磨了大部分时间。

1978年,苹果将苹果Ⅱ型降到了1500美元左右,卡普尔四处张罗,终于买到了他的第一台计算机。买下计算机后没几天,这位口袋空空的无业游民邂逅了一位年轻人。他正向一位推销员询问新计算机的用途。卡普尔走上前去说:"我可以帮你学。"于是他就开始给他辅导计算机应用,报酬是每小时5美元。没过多久,他就大摇大摆地将自己宣传为"独立的计算机咨询(顾问)"。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又进入MIT的斯隆管理学院,想拿一个MBA学位充充门面,但没坚持几天,就退了学。后来到硅谷一家创业公司工作。

几个月后,他遇到了第一个电子表格软件VisiCalc的发明人。脑子里也想开发一种相似的软件,可以将电子表格的计算结果画成图表。他和另一位伙伴一同开发出了VisiPlot。VisiPlot一炮走红,VisiPlot的销售很快达到每月10万美元。不到一年,卡普尔与合伙人就赚到了1200万美元。卡普尔创造了他商业生涯的第一次成功。卡普尔终于领悟,要让自己心满意足,只有一条路:自己开公司,当自己的老板。

1981年,卡普尔与合伙人筹集资金开一家公司。定名时,想起了自己过去那段超凡脱俗的冥思经历,就将其定名为Lotus(莲花)。1983年,Lotus发展公司发布了它的第一个产品-Lotus1-2-3。这是软件史上第一个为用户提供屏蔽帮助内容并且在磁盘上附着使用指南的产品。他们还成立了一个客户支持部门,这在1983年是闻所未闻的。卡普尔预测,第一年可望达到200-300万美元。结果第一年的实际收入破天荒地达到5300万美元,并且成功地上了市。第二年飙升至1.56亿美元。第三年更高达2.58亿美元。Lotus1-2-3上市仅一年,VisiCalc就停止了销售,无法存活。1985年Lotus员工已达千人,是当时最大的独立软件公司。直到1988年4月,微软才超过Lotus,成为头号软件公司。1995年,Lotus以32亿美元的身份卖给了IBM。

1983年,卡普尔的地位就象苹果的乔布斯和当今微软的比尔·盖茨一样。但是,安稳永远不是卡普尔的天性。四年后,卡普尔卸掉官职,卡普尔说:"我只有保释,我恨这个公司也恨自己。我喜欢做自己内行的事。但是这份工作现在已经变味了。我也不喜欢权力。我对自己说,离开吧,去寻找新的自己想做的事。"卡普尔退了位,离开商业界,到MIT找了一份访问教授的工作。但是教了不到一年,他旧病复发,重新扎向商业的海洋。这一次,卡普尔成立了On技术公司,身兼总裁和CEO,一干就是三年。但没有人们期望中的成功。

1990年,卡普尔与已故的着名抒情诗人贝娄创建了电子前线基金(EFF),这个非赢利的公共利益机构,时常被人称为是计算机业的美国公民自由协会(ACLU)。EFF成立之初,万维网还未诞生,全球电信仍处于发展初期。而卡普尔就已前瞻性地看到了未来,并认识到法律对计算机的介入和管制。他们起初是维护黑客的权利,后来则更多地介入到华盛顿的政治中。EFF已在计算机和通信立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卡普尔也经常出现在国会听证会上,并为戈尔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提供咨询。实际上计划的初稿就是卡普尔完成的。1994年进入了美国基础设施顾问委员会。人称他为信息高速公路的导师。EFF的故事也开始越来越走向复杂。他的总部也从剑桥移至华盛顿。活跃的领域也越来越大。卡普尔也不再是站在政府对面,为黑客辩护的"反对党",而越来越成为华盛顿的政治选手。这也使不少EFF的早期成员和支持者认为,EFF已经偏离了最初的纯洁使命了。开始招致越来越多的批评。

在80年代中期,卡普尔与盖茨是美国软件业的双子星,很难分出高下。卡普尔是硅谷黑客理念的真正体现:不遵循主流精神、富有创造、崇尚出世。盖茨是反基督的肖像,功利性强,十分入世,追求利益,他的公司也以压制自由而成功,出产丑陋、笨拙、纯粹以商业驱动的产品。与他相比,卡普尔更是一位民间的英雄。而盖茨则是主流社会的英雄。

罗伯特·莫里斯

莫里斯是在家里第一次接触计算机。莫里斯的父亲曾从NSA带回一台原始的神秘的密码机器,成为一家人的谈资,激起了他的强烈兴趣。他自己12岁就编出高质量电脑程序,18岁时,就具有在最负盛名的贝尔实验室和哈佛大学当过程序员的赫赫经历。难怪有人感叹:他的简历,简直像电脑名人录中的一样。

1988年冬天,正在康乃尔大学攻读的莫里斯,把一个被称为“蠕虫”的电脑病毒送进了美国最大的电脑网络——互联网。1988年11月2日下午5点,互联网的管理人员首次发现网络有不明入侵者。它们仿佛是网络中的超级间谍,狡猾地不断截取用户口令等网络中的“机密文件”,利用这些口令欺骗网络中的“哨兵”,长驱直入互联网中的用户电脑。入侵得手,立即反客为主,并闪电般地自我复制,抢占地盘。

用户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些不请自来的神秘入侵者迅速扩大战果,充斥电脑内存,使电脑莫名其妙地“死掉”,只好急如星火地向管理人员求援,哪知,他们此时四面楚歌,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网络中电脑一批又一批地被病毒感染而“身亡”。当晚,从美国东海岸到西海岸,互联网用户陷入一片恐慌。到11月3日清晨5点,当加州伯克利分校的专家找出阻止病毒蔓延的办法时,短短12小时内,已有6200台采用Unix操作系统的SUN工作站和VAX小型机瘫痪或半瘫痪,不计其数的数据和资料毁于这一夜之间。造成一场损失近亿美元的空前大劫难!

当警方已侦破这一案件并认定莫里斯是闯下弥天大祸的“作者”时,纽约州法庭却迟迟难以对他定罪。在当时,对制造电脑病毒事件这类行为定罪,还是世界性的难题。前苏联在1987年曾发生过汽车厂的电脑人员用病毒破坏生产线的事件,法庭只能用“流氓罪”草草了事。

1990年5月5日,纽约地方法庭根据罗伯特·莫里斯设计病毒程序,造成包括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军事基地和主要大学的计算机停止运行的重大事故,判处莫里斯三年缓刑,罚款一万美金,义务为新区服务400小时。莫里斯事件震惊了美国社会乃至整个世界。而比事件影响更大、更深远的是:黑客从此真正变黑,黑客伦理失去约束,黑客传统开始中断。大众对黑客的印象永远不可能回复。而且,计算机病毒从此步入主流。

丹尼斯·利奇和肯·汤普生
在美国新泽西州墨里山区小城镇的中心矗立着一片毫不起眼的建筑群,世界闻名的贝尔实验室就在这里。具有AT&T和朗讯双重背景的贝尔实验室在计算机软件领域有两大重要成就:C语言和Unix操作系统。目前主管着贝尔实验室软件系统研发部的是现年63岁的丹尼斯·利奇(Dennis M. Ritchie),这位已在贝尔实验室工作了近40年的着名科学家就是这两项技术当知无愧的发明者。

当初与利奇同期加入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中,多数人或是功成身退安享晚年或是自立门户日进斗金,而利奇还是一如既往的在这里工作。着名的《经济学人》杂志评价他是在C语言和Unix研发小组中唯一一位至今仍保持着年轻人热情和活力的伟大科学家。1983年,他和Unix的共同发明人肯·汤普生(Ken Thompson)同时荣获了美国计算机协会颁发的“图灵奖”,这也是作为一名技术人员的最高荣誉。

抛开其它,仅C语言和Unix这两项发明已让利奇成为一代又一代程序员们的偶像。在他之后加入贝尔实验室的“C++语言之父”Bjarne Stroustrup说:“如果丹尼斯没有在这里工作,而是决定把精力投入到像数学、物理等深奥的学科上,那Unix的开发项目很快就会以失败告终。”

利奇出生在纽约的Bronxville,他的父亲阿利斯泰尔·利奇(Alistair E. Ritchie)也是贝尔实验室的着名科学家,以至于有人开玩笑说:“丹尼斯完全继承了他父亲的传统。”由于家庭的影响,利奇从小就对物理和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在高中毕业后进入哈佛大学攻读物理学,1963年拿到学士学位后继续留在学校,1968年又取得了数学博士学位。在校期间,他曾作为父亲的一名助手在实验室工作过一段时间,并在毕业后正式进入贝尔实验室的Multics系统研发小组,为由麻省工学院和GE公司共同投资的项目开发操作系统。

最初的Unix系统是用只有8000字节的内存和不到1兆硬盘的PDP-7计算机编写的,但却可以运行得相当流畅,这让利奇惊讶不已,从而决心和汤普生一起完善Unix系统。为了能更好的对现有Unix程序进行改编,利奇在原有的汤普生开发的B语言的基础上加入了新的数据类型和算法,于是C语言在1972年诞生了。两人又用C语言在PDP-11计算机上对Unix重新编写,而新版的Unix系统由于其在兼容性和数据综合处理上的优势很快就在学校、政府机关和一些企业间流传。在计算机语言繁多无法统一的情况下,编写Unix的C语言马上成为了当时最高级的程序语言并与Unix一同风靡。

Unix和C语言最初是免费公开的,但当时贝尔实验室的东家,AT&T公司却执意要将其商用,这个事件引起了不小的风波,导致了后来的开源潮,也带出了1977年比尔·乔伊版本的Unix和后来的Linux。而所有的事情对利奇的影响微乎其微,在Unix之后,他又和同事一起开发了大型计算机操作系统Plan 9和Inferno以及朗讯的PathStar服务器系统,用利奇的话形容,“我的目的不是要制造产品,而是要为人们开发出新的工具。”

1999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亲自为利奇颁发了“国家技术勋章”。美国前商务部部长William M. Daley也评价到:“如此的发明(Unix和C语言)对人们的经济和生活的影响是无可比拟的,同时为现代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软件奠定了基础。”

经过多年的磨炼,Unix和C语言已经被广泛传播和应用。《经济学人》杂志形容它是“因为强大所以程序员们都爱用,因为程序员们都爱用所以它更强大”。美国耶鲁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David Gelernter在谈到利奇的成就时说:“比起单纯的技术,完美的艺术性才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软件是复杂的,只有带有艺术性的产品才能克服无尽的烦琐。利奇的发明就是一件件美丽的艺术品。”

理乍得·斯托曼
个人简介:

圈内头衔:无 (毫不隐藏!)

主要成就:老牌黑客。1971年,斯托曼在街上找到一份MIT的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工作。当时他是哈佛大学的一名本科生。后来,斯托曼创立了自由软件基金,打破了软件是私有财产的概念。

第一次接触计算机:1969年在IBM 纽约科学中心,时值16岁。

自己独特的黑客工具:在上世纪 80年代, 斯托曼不拿MIT的薪水但继续在其中的一个办公室工作。在那里他创造了一个新的操作系统GNU--GNU是"GNU's Not Unix"的缩写。

鲜为人知的事实:曾获得麦克阿瑟基金24万美元天才奖。

五短身材,不修边幅,过肩长发,连鬓胡子,时髦的半袖沙滩上装,一副披头士的打扮。看起来象现代都市里的野人。如果他将一件"麻布僧袍"穿在身上,又戴上一顶圆形宽边帽子,有如绘画作品中环绕圣像头上的光环。一眨眼的功夫,他又变成圣经中的耶稣基督的样子,散发着先知般的威严和力量。野人与基督,恰恰就是自由软件的精神领袖理乍得·斯托尔曼的双重属性:他既是当今专有(私有)商业软件领域野蛮的颠覆者,又是无数程序员和用户心目中神圣的自由之神。

在他的理论下,用户彼此拷贝软件不但不是"盗版",而是体现了人类天性的互助美德。对斯托尔曼来说,自由是根本,用户可自由共享软件成果,随便拷贝和修改代码。他说:"想想看,如果有人同你说:'只要你保证不拷贝给其他人用的话,我就把这些宝贝拷贝给你。'其实,这样的人才是魔鬼;而诱人当魔鬼的,则是卖高价软件的人。"可以断定,进入世纪末,软件业发生的最大变革就是自由软件的全面复兴。在自由软件的浪潮下,软件业的商业模式将脱胎换骨,从卖程序代码为中心,转化为以服务为中心。

作为今天的一名电脑用户,如果你的朋友希望你能为他复制一份受版权保护的程序,你不应当拒绝,合作精神比版权更重要。而且,这种合作不应只在地下进行,每个人都应该以此为荣,公开自己的诚实生活,对所有私有软件说"不"。

你应该可以公开、自由地与其他软件使用者合作,你有权了解软件的工作原理,并将其传授给你的学生,当软件发生问题时你完全可以雇用你所喜爱的程序员对它进行修改。你理应得到自由的软件。"

有人说,斯托尔曼应该算是世界上最伟大,软件写得最多的程序设计师。但是,斯托尔曼真正的力量,还是他的思想。因此,他最欣赏的英雄是南非的曼德拉。

李纳斯·托瓦兹

Linux这部史诗发端于赫尔辛基。似乎天下的黑客都在为自己的生命创作源程序,李纳斯也不例外。他的家就在离市中心不远的Kalevagatan(与卡勒瓦拉很相近)大街。这是一个19世纪的建筑与现代化平房交相呼应的地方。李纳斯与妻子住在这里。他的家很像是大学生的集体宿舍,楼梯下总放着一排排自行车。

李纳斯本人看起来就像一名学生,而不像道士。他中等身材,浅褐色头发,蓝眼睛,目光透过镜片直直地射向你,只有浓密的眉毛是黑色的,衬着一张孩子气的脸庞。他的房间四周排列着许多书籍,里面布满了油画和各种装饰品,相当低廉的窗帘,两把扶手椅之间挂着发干的鳄鱼皮,房间里还有两只目空一切的猫和几台计算机:三台PC,一台Power Mac,还有三台从DEC借来的基于Alpha芯片的微机。它们不起眼地布置在房间的角落中。另外一样很有意思的东西不易察觉:那是一根将计算机连到电话插座的导线,这是通向互联网的256K的专线,由当地的一家ISP安装并承担费用,它是对这位Linux道士的象征性奖励。

Linux并不是一件刻意创造的杰作,而完全是日月积累的结果,是经验、

阅读全文

与eric算法小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服务器托管到云端是什么意思 浏览:833
app保存草稿怎么用 浏览:806
安卓如何进入proumb 浏览:141
主机虚拟云服务器 浏览:617
删除分区加密的空间会不会恢复 浏览:703
京东app客户上门怎么看搜索量 浏览:739
怎么在农行app购买黄金 浏览:45
c型开发板和单片机 浏览:146
虚拟机建立用户的模板文件夹 浏览:904
无锡代码编程培训班 浏览:631
eps图形数据加密 浏览:933
没有滴滴app怎么打车 浏览:101
大数乘法java 浏览:1001
如何登录服务器看源码 浏览:526
如何做服务器端 浏览:157
注册服务器地址指什么 浏览:435
文本命令行 浏览:98
扑克牌睡眠解压 浏览:197
rc4算法流程图 浏览:163
胡萝卜解压方法 浏览: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