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汉诺塔非递归算法python

汉诺塔非递归算法python

发布时间:2022-10-16 19:04:49

⑴ 汉诺塔python

Solves the Towers of Hanoi problem on n discs. The discs are labeled
* in increasing order of size from 1 to n and the poles are labeled
* A, B, and C.
*
* % java Hanoi 3
* Move disc 1 from A to C
* Move disc 2 from A to B
* Move disc 1 from C to B
* Move disc 3 from A to C
* Move disc 1 from B to A
* Move disc 2 from B to C
* Move disc 1 from A to C
以上为模拟结果,从结果中找递归规律,你的疑点也能得到解决

⑵ 汉诺塔的算法

算法介绍:当盘子的个数为n时,移动的次数应等于2^n–1。后来一位美国学者发现一种出人意料的简单方法,只要轮流进行两步操作就可以了。首先把三根柱子按顺序排成品字型,把所有的圆盘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放在柱子A上,根据圆盘的数量确定柱子的排放顺序:若n为偶数,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摆放A、B、C;

若n为奇数,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摆放A、C、B。

所以结果非常简单,就是按照移动规则向一个方向移动金片:如3阶汉诺塔的移动:A→C,A→B,C→B,A→C,B→A,B→C,A→C

汉诺塔问题也是程序设计中的经典递归问题。

(2)汉诺塔非递归算法python扩展阅读

由来:

法国数学家爱德华·卢卡斯曾编写过一个印度的古老传说:在世界中心贝拿勒斯(在印度北部)的圣庙里,一块黄铜板上插着三根宝石针。印度教的主神梵天在创造世界的时候,在其中一根针上从下到上地穿好了由大到小的64片金片,这就是所谓的汉诺塔。

不论白天黑夜,总有一个僧侣在按照下面的法则移动这些金片:一次只移动一片,不管在哪根针上,小片必须在大片上面。僧侣们预言,当所有的金片都从梵天穿好的那根针上移到另外一根针上时,世界就将在一声霹雳中消灭,而梵塔、庙宇和众生也都将同归于尽。

不管这个传说的可信度有多大,如果考虑一下把64片金片,由一根针上移到另一根针上,并且始终保持上小下大的顺序。这需要多少次移动呢?这里需要递归的方法。假设有n片,移动次数是f(n).显然f(1)=1,f(2)=3,f(3)=7,且f(k+1)=2*f(k)+1。此后不难证明f(n)=2^n-1。n=64时,

假如每秒钟一次,共需多长时间呢?一个平年365天有31536000 秒,闰年366天有31622400秒,平均每年31556952秒,计算一下:18446744073709551615秒。

这表明移完这些金片需要5845.54亿年以上,而地球存在至今不过45亿年,太阳系的预期寿命据说也就是数百亿年。真的过了5845.54亿年,不说太阳系和银河系,至少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连同梵塔、庙宇等,都早已经灰飞烟灭。

⑶ 求python大神帮忙解释一下 这个汉诺塔程序的步骤

def my_print(args):

print args

def move(n, a, b, c):

my_print ((a, '-->', c)) if n==1 else (move(n-1,a,c,b) or move(1,a,b,c) or move(n-1,b,a,c))

注释:汉诺塔模型输入move (n, 'a', 'b', 'c')

  1. 例如n=3

  2. move(2,a,c,b)自循环

  3. move(1,a,b,c)

  4. move(2,b,a,c) 自循环

  5. 循环完毕,输出

你这段代码也是类似自循环

⑷ python汉诺塔非递归

python汉诺塔非递归,运用list和function知识的解答

无论stack还是recursion都是从汉诺塔的原理去解决问题,但如果已经想清楚汉诺塔的原理,其实只用把答案print出来就行了

先找规律:

一层:A-->C


两层:A-->B

-------

A-->C

-------

B-->C


三层:A-->C

A-->B

C-->B

-------

A-->C

-------

B-->A

B-->C

A-->C


注意到n层汉诺塔有(2**n) - 1 个步骤,而中间的一步(两个分割线之间)都是“A-->C”,中间的这一步将这一层汉诺塔的解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仔细观察,上面一部分是将上一层的解中所有的B,C交换,下面一部分是将上一层的解中所有的A,B交换

例如第二层是:

A-->B

A-->C

B-->C

第三层上部分就将第二层的解的C换成B,B换成C,即得出:

A-->C

A-->B

C-->B

第三层下部分就将第二层的解的A换成B,B换成A,即得出:

B-->A

A-->C

C-->B

这个规律同样适用于第一层,和以后的所有层

然后就好办了,代码如图:

代码

其中convertAB,convertBC就是AB交换,BC交换的函数,这两个函数可以自己定义,用中间变量即可

⑸ 哪位大佬有python汉诺塔的教程

学到递归的时候有个汉诺塔的练习,汉诺塔应该是学习计算机递归算法的经典入门案例了,所以本人觉得可以写篇博客来表达一下自己的见解。这markdown编辑器还不怎么会用,可能写的有点格式有点丑啦,各位看官多多见谅.
网上找了一张汉诺塔的图片,汉诺塔就是利用用中间的柱子把最左边的柱子上的圆盘依次从大到小叠上去,说白了就是c要跟原来的a一样

童鞋们理解了汉诺塔的递归算法原理后,可以写个程序来试试,这里只是学到Python的递归所以用了Python,童鞋们可以用其他语言实现,汉诺塔确实能帮助理解递归原理,递归在程序设计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啦!

⑹ python解决汉诺塔问题

解汉诺塔最简单的做法就是递归:

类似如何将大象装进冰箱:1)将冰箱门打开;2)把大大象放进去;3)把冰箱门关上……

我们将所有的盘都在同一个杆上从大到小排列视为【完美状态】,那么,目标就是将最大盘片为n的完美状态从a杆移到b杆,套用装大象的思路,这个问题同样是三步:

1)把n-1的完美状态移到另一个杆上;

2)把n移到目标杆上;

3)把n-1的完美状态移到目标杆上。

如下:

⑺ python语言汉诺塔(hanoi)问题

把每次移动操作 独立出来,写成move操作
然后吧每次移动的逻辑写成hanoi,然后加上重复
hanoi里面执行hanoi、就是递归了

⑻ 标题:用Python编码描述汉诺塔步骤

#-*-coding:utf-8-*-
count=0
defhano():

defhanoi(n,x,y,z):
globalcount
count+=1
ifn==1:
print('Monving%d'%n,'from',x,'to',z)
else:
hanoi(n-1,x,z,y)
print('Monving%d'%n,'from',x,'to',z)
hanoi(n-1,y,x,z)
returnhanoi
n=int(input("请输入汉诺塔的层数:"))
hano()(n,'source','helper','target')
print(":",str(count))

-----------分-割-线-是-我----------------

复制分割线以上的代码,保存为hannoi.py,在python 3 下运行,得到结果如题所示。

⑼ python 初学者关于汉诺塔的问题

这是递归函数。

阅读全文

与汉诺塔非递归算法python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虚拟机建立用户的模板文件夹 浏览:900
无锡代码编程培训班 浏览:628
eps图形数据加密 浏览:929
没有滴滴app怎么打车 浏览:101
大数乘法java 浏览:1001
如何登录服务器看源码 浏览:526
如何做服务器端 浏览:157
注册服务器地址指什么 浏览:434
文本命令行 浏览:97
扑克牌睡眠解压 浏览:194
rc4算法流程图 浏览:160
胡萝卜解压方法 浏览:37
扫描pdf格式软件 浏览:878
程序员在银行开账户 浏览:516
android数据库下载 浏览:750
中午服务器崩溃怎么办 浏览:425
产品经理和程序员待遇 浏览:443
解忧程序员免费阅读 浏览:110
录像免压缩 浏览:509
总结所学过的简便算法 浏览: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