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手机“自动对焦”是什么原理
手机的自动对焦本质上是集成在手机ISP(图像信号处理器)中的一套数据计算方法。具体如下:
当取景器捕捉到最原始的图像后,这些图像数据会被当作原始资料传送至ISP中,此时ISP便会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检查图像中毗邻像素之间的密度差异。如果原始图像的对焦是不准确的,那么毗邻的像素密度将十分接近。而此时ISP会有一套单独的算法对这些像素进行调整。
(1)自动对焦控制算法扩展阅读:
对焦算法的设计
1、测距法
摄像头发出红外光或超声波(现在也有激光的)并接收返回光线,实现测距,然后借此距离计算物距实现对焦,此方法精度略差,高端机上已较少使用,或作为其他方法的补充。
2、图像分析法
又分为反差式和相位检测两种。反差式通过不断迭代过程,找到画面对比度最大时的镜头位置。相位检测通过一个分离镜头(或是通过集成在主图像传感器上的一些线性传感器)产生两个光路,当对焦准确时,通过两个光路分别形成的画面之间的偏移应该等于两个光路固有相位差。相位差方法速度快,精度也较高,但需要硬件的支持。
⑵ 自动对焦是什么意思,怎样进行设置自动对焦
了解相机中自动对焦系统的工作方式将确保你获得清晰的图像。
1、在低对比度区域对焦时,自动对焦将不起作用
如果你使用相机在没有纹理的白色墙壁上对焦或在没有云的蓝天上对焦,则相机的自动对焦系统将尝试对焦几次,这是因为空白的白墙没有对比度或过渡,相机可以用来判断对焦精度。
自动区域自动对焦
这是一种重点对准的方法。根据您所拍摄的内容,它会自动选择要聚焦的对象。这是一个相当困难的模式,因为它实际上会检测并自动对焦于画面中的人体肤色。
⑶ 手机摄像头自动对焦的原理!
手机摄像头自动对焦的原理:CPU集成了视频处理系统和摄像头驱动等,CPU和摄像头数据信号有8-10个,是根据CPU型号和摄像头本身来定的,当手机系统进入拍照或摄像状态,由电源提供一个2.8V电压,由CPU送出的复位信号使摄像头进行复位,数据开始传送同时摄像头进入工作状态。
(3)自动对焦控制算法扩展阅读:
自动对焦(Auto Focus),通常用于相机和手机的摄像头拍照,但可不是所有手机都支持自动对焦,一般是320万像素-1400万像素。自动对焦用于镜头靠近一件物品拍摄,使用“自动对焦”功能。
可以让图片的模糊、斑点现象消除,而且能把图片变成清晰、明亮。通常对焦状态是轻轻按住快门键,这时图片会出现一个光标。白色变成绿色,就说明对焦已对准。如果光表示黄色、红色或者橙色,就是代表对焦失败。要放开快门键重新对焦。
有些手机或者数码相机会自动根据场景来做适合的对焦,例如在那些美丽的风景远拍照。是不能对焦的。如果把镜头靠近一件物品(2cm-3cm)就可以自动对焦。
⑷ AF自动对焦算法,不同景深时,保持全程基本清晰
AF对焦和景深完全没有关系。焦点位置相同,无论哪种对焦方式,景深是一样的。
135全程清晰是不可能的,135是“近视眼”,他的景深范围有限。
⑸ 自动对焦的原理什么
自动对焦原理 从基本原理来说,自动对焦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基于镜头与被拍摄目标之间距离测量的测距自动对焦,另一类是基于对焦屏上成像清晰的聚焦检测自动对焦。 1.测距自动对焦 测距自动对焦主要有红外线测距法和超声波测距法。 红外线测距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由照相机主动发射红外线作为测距光源,并由红外发光二极管间构成的几何关系,然后计算出对焦距离。 超声波测距法 该方法是根据超声波在数码相机和被摄物之间传播的时间进行测距的。数码相机上分别装有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装置,工作时由超声振动发生器发出持续超声波,超声波到达被摄体后,立即返回被接收器感知,然后由集成电路根据超声波的往返时间来计算确定对焦距离。 红外线式和超声波式自动对焦是利用主动发射光波或声波进行测距的,称之为主动式自动对焦。 2.聚焦检测自动对焦 聚焦检测方法主要有对比度法和相位法 a 对比度法 该方法是通过检测图像的轮廓边缘实现自动对焦的。图像的轮廓边缘越清晰,则它的亮度梯度就越大,或者说边缘处景物和背景之间的对比度就越大。反之,失焦的图像,轮廓边缘模糊不清,亮度梯度或对比度下降;失焦越远,对比度越低。利用这个原理,将两个光电检测器放在CCD前后相等距离处,被摄影物的图像经过分光同时成在这两个检测器上,分别输出其成像的对比度。当两个检测器所输出的对比度相差的绝对值最小时,说明对焦的像面刚好在两个检测器中间,即和CCD的成像表面接近,于是对焦完成。 b 相位法 该方法是通过检测像的偏移量实现自动对焦的。 在感光CCD的位置放置一个由平行线条组成的网格板, 线条相继为透光和不透光。网络板后适当位置上与光轴对称地放置两个受光元件。网络板在与光轴垂直方向上往复振动。当聚焦面与网络板重合时,通过网格板透光线条的光同时到达其后面的两个受光元件。而当离焦时,光束只能先后到达两个受光元件,于是它们的输出信号之间有相位差。有相位差的两个信号经电路处理后即可控制执行机构来调节物镜的位置,使聚焦面与网格板的平面重合。 3.各种自动对焦的特点 各种自动对焦方式各有其局限性。例如红外测距和超声测距的对焦方法,当被测目标对红外光或超声波有较强的吸收作用时,将使测距系统失灵或对焦不准确;而对比度法聚焦检测受光照条件的制约,当光线暗弱或被摄体与背景明暗差别很小时,对焦就会有困难,甚至失去作用。 4.应用分析 目前市场的消费级数码相机很多采用对比度法进行自动对焦,从对比度法的原理可知,当两个检测器所输出的对比度差值绝对值最小时是最佳状态,我们假定两个检测器所输出的对比度差值的绝对值为m, 要使m最小,必须多次移动镜头后再利用差值法逐次逼近.多次移动镜头需要耗费很多时间,而数码相机对于对焦时间又有一定的要求,这本身是一对矛盾,所以折中的办法就是,在满足使用的情况下,给定一个值,我们暂且假定为Q,只要m < Q ,我们就认为是对焦成功。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a Q值设定的越小自动对焦的精度就越高,对焦的速度越慢。反之Q值越大,对焦精度就越低,对焦的速度就越快。 b 图像的反差越大,光线强,差值法逐次逼近的速度越快,容易满足对焦条件。 c 图像的反差越小,光线弱,差值法逐次逼近的速度越慢,不易对焦,光线很弱时,根本无法完成对焦。 从而我们即可知道在不同的情况下,根据我们的需要来设定这个Q值,以满足要求。目前的数码相机的对焦速度是不可调整的,已经固化在fireware中,但我们可以从相机的不同设定中看到对焦速度的差别。 我们可以简单将数码相机的应用分为以下几档: a 高精度档 此档对焦最慢,对光线要求高。 b 普通精度档 此档对焦最一般,对光线要求不是太苛刻。 c 次精度档 此档对焦速度稍快,但精度有所下降。 d 低精度档 此档对焦速度最快,但对焦的精度很低。 5.实例说明 下面结合FZ10我们分析一下不同的对焦速度的应用: 做为数码相机的应用,我们就很容易的将FZ10的各种固化模式进行归类: 微距模式就是FZ10的小花模式应该属于高精度档,一般拍时光线不错,自动对焦慢点没关系,主要是要获得最高清晰的图像。 A/S/M等FZ10的模式应该属于普通精度档, 这是一种折中的模式,虽然不是最高精度,但可以得到很好的自动对焦速度. 跟踪对焦模式就是FZ10的运动拍模式,对焦速度稍快. FZ10录像模式精度很低,同时要求快的对焦速度,低精度档对它适合。 后面是二张测试图,分别用FZ10的小花模式和M模式,曝光参数完全相同,用三角架和自动对焦拍摄加自拍,距离约为6m,焦距为432mm. 从对FZ10的实际测试,微距模式对焦速度明显慢于普通模式,但对焦的精度高于普通模式。
⑹ 手机,相机人脸自动对焦是什么原理
是将人的脸、头、眼睛、鼻子、嘴等按照形状、色调、排列方式事先写入相机固件或软件内,拍照时相机进行模糊分析,当分析出目前镜头采集到的信息基本与人脸一致,相机就会发出指令就将焦点落在这个部位。
⑺ 自动对焦控制是什么意思啊
现在的相机的自动对焦是一个智能化的过程:
镜头成像到对焦传感器,相机判断是否已经合焦,如果是,OK,如果不是,镜头改变焦距,再判断,如果仍不是,镜头再改变,相机再判断如此循环,直到找到焦点。这个过程就是自动对焦控制。
我们是专门给网友解答摄影问题的。
⑻ 如何自动对焦
自动对焦
自动对焦(Auto Focus)是利用物体光反射的原理,将反射的光被相机上的传感器CCD接受,通过计算机处理,带动电动对焦装置进行对焦的方式叫自动对焦。它多分为二类:一是主动式,另一个则是被动式。
中文名
自动对焦
外文名
Auto Focus
原理
物体光反射
类型
主动式、被动式
快速
导航
特征原理方式html5新元素属性——autofocus属性
分类
1、主动式:相机上的红外线发生器、超声波发生器发出红外光或超声波到被摄体。相机上的接受器接受反射回来的红外光或超声波进行对焦,其光学原理类似三角测距对焦法.主动式中又有能量法,用于低档普及型相机的自动对焦,广泛用于各种平视取景相机.主动式对焦对斜面,光滑面对焦困难.对亮度大,远距离的被摄体对焦困难.这是由于发出的光被反射到其它方向,或达不到被摄体所至.主动式由于是相机主动发出光或波,所以可以在低反差、弱光线下对焦.对细线条的被摄体,对动体都能自动对焦.缺点是当被摄体能吸收光或波时对焦困难,还会被玻璃反射故透过玻璃对焦困难。
自动对焦
2、被动式:即直接接收分析来自景物自身的反光,进行自动对焦的方式.这种自动对焦方式的优点是;自身不要发射系统,因而耗能少,有利于小型化.对具有一定亮度的被摄体能理想的自动对焦,在逆光下也能良好的对焦.对远处亮度大的物体能自动对焦。能透过玻璃对焦.但缺点是对细线条的被摄体自动对焦较困难.在低反差,弱光下的对焦困难.对动体自动对焦能力差.对含偏光的被摄体自动对焦能力差.黑色物体或镜面的对焦能力差。
⑼ 数码相机的自动对焦是什么原理
一、自动对焦
自动对焦(auto
focus)是利用物体光反射的原理,将反射的光被相机上的传感器ccd接受,通过计算机处理,带动电动对焦装置进行对焦的方式叫自动对焦。它多分为二类:一是主动式,另一个则是被动式。
二、原理
从基本原理来说,自动对焦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基于镜头与被拍摄目标之间距离测量的测距自动对焦,另一类是基于对焦屏上成像清晰的聚焦检测自动对焦。
1、测距自动对焦:测距自动对焦主要有红外线测距法和超声波测距法。
红外线测距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由照相机主动发射红外线作为测距光源,并由红外发光二极管间构成的几何关系,然后计算出对焦距离。
超声波测距法
该方法是根据超声波在数码相机和被摄物之间传播的时间进行测距的。数码相机上分别装有超声波的发射和接收装置,工作时由超声振动发生器发出持续超声波,超声波到达被摄体后,立即返回被接收器感知,然后由集成电路根据超声波的往返时间来计算确定对焦距离。
红外线式和超声波式自动对焦是利用主动发射光波或声波进行测距的,称之为主动式自动对焦。
2、聚焦检测自动对焦
聚焦检测方法主要有对比度法和相位法
a
对比度法
该方法是通过检测图像的轮廓边缘实现自动对焦的。图像的轮廓边缘越清晰,则它的亮度梯度就越大,或者说边缘处景物和背景之间的对比度就越大。反之,失焦的图像,轮廓边缘模糊不清,亮度梯度或对比度下降;失焦越远,对比度越低。利用这个原理,将两个光电检测器放在ccd前后相等距离处,被摄影物的图像经过分光同时成在这两个检测器上,分别输出其成像的对比度。当两个检测器所输出的对比度相差的绝对值最小时,说明对焦的像面刚好在两个检测器中间,即和ccd的成像表面接近,于是对焦完成。
b
相位法
该方法是通过检测像的偏移量实现自动对焦的。
在感光ccd的位置放置一个由平行线条组成的网格板,
线条相继为透光和不透光。网络板后适当位置上与光轴对称地放置两个受光元件。网络板在与光轴垂直方向上往复振动。当聚焦面与网络板重合时,通过网格板透光线条的光同时到达其后面的两个受光元件。而当离焦时,光束只能先后到达两个受光元件,于是它们的输出信号之间有相位差。有相位差的两个信号经电路处理后即可控制执行机构来调节物镜的位置,使聚焦面与网格板的平面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