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ecg时空融合算法

ecg时空融合算法

发布时间:2022-10-18 08:36:53

A. 步态识别的软件算法

根据医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表明:人可以感知步态,并可以通过步态进行人的身份认证。尤其自“911事件”以来,使得远距离的身份识别研究备受关注。而与其他生物特征识别相比,步态识别的突出特点主要是能远距离识别。因此,步态识别的研究,己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目前,己研究出的步态识别的软件算法有如下几种:
对于每个步态序列而言,一种改进的背景减除技术被使用来提取人的空间轮廓。这些轮廓的边缘,被逆时针方向展开为一系列相对于质心的距离模板。这些模板特征通过使用主元统计分析方法来训练,从而得出步态形状的变化模式在特征空间中的轨迹表达。识别时,采用了时空相关匹配方法和基于归一化欧氏距离的最近邻规则,并引入了相应于个人的体形等生理特征的融合,以用于必要的步态分类校验。
该算法来源于“从行走运动的时空模式中可学习人体的外观模型”的观点。对于每个序列而言,背景减除过程用来提取行人的运动轮廓,这些轮廓随时间的姿态变化在二维空间中被对应描述为一个序列的复数配置(Complex Configuration)。利用Procrustes形状分析方法,从该序列配置中获取主轮廓模型作为人体的静态外观特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获得了令人鼓舞的识别性能。
该算法来源于“人体行走运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轮廓随着时间的形状变化”的直观想法。对于每个序列而言,背景减除与轮廓相关方法用于检测和跟踪行人的运动轮廓,这些时变的二维轮廓形状被转换为对应的一维距离信号,同时通过特征空间变换来提取低维步态特征。基于时空相关或归一化欧氏距离度量,以及标准的模式分类技术用于最终的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获得了令人满意的识别性能,而且拥有相对较低的计算代价。
该算法来源于“行走运动的关节角度变化包含着丰富的个体识别信息”的思想。首先,结合人体模型、运动模型和运动约束等先验知识,利用Condensation算法进行行人的跟踪。然后,从跟踪结果中获取人体主要关节的角度变化轨迹。这些轨迹经过结构和时间归一化后,作为动态特征而用于身份识别。
这是一种基于新的特征提取方法的自动步态识别算法,该算法仅从腿部的运动进行身份识别。对于每个序列,用一种基于图像色度偏差的背景减除算法来检测运动对象。在经过后处理的二值图像序列中,利用边界跟踪算法获取对象边界,在对象边界图像上,局部应用Hough变换检测大腿和小腿的直线,从而得到大腿和小腿的倾斜角。用最小二乘法将一个周期内的倾斜角序列,拟合成5阶多项式,把Fourier级数展开后得到的相位与振幅的乘积,定义为低维步态特征向量。在小样本的数据库上用Fisher线性分类器验证所研究算法的性能,正确分类率为79.17%,在步态数据库不很理想的情况下也获得了较好的识别率。
基于广义多尺度分析理论,针对不同的应用图像或信号库,得到最优小波分解, 并在人体步态识别中与二维小波矩结合进行应用。在三维物体的表示方面, 作为三维物体的一种无冗余的描述和识别方法,提出了三维小波矩理论。与现存的方法相比,它不但具有平移、缩放和旋转不变性,在径向上还增加了多尺度分析的特性。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提供多层次的特征描述子,同时引进球面调和函数加速算法和小波的Mallat算法后,使小波矩的计算得到了双重加速。有人计划搭建实用的三维物体检索平台,将进一步完善该算法。
此外,有人在基于人体生物特征不仅包含静态外观信息,也包含行走运动的动态信息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判决级上融合人体静态和动态特征的身份识别方法。利用此方法在不同融合规则下的实验结果表明,融合后的识别性能均优于使用任何单一模态下的识别性能。

B. “谁才是穿戴机皇”OPPO Watch 2 ECG版 VS 华为 Watch 3 对比测评

思虑再三,还是决定入手OPPO Watch 2“ECG版”。
这也是我第一次使用O系穿戴产品,目前我使用的主力穿戴设备为——华为Watch3。看了下全网也几乎没有两者的详细对比测评。
所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那光岩就冒着被两家铁粉围攻的风险,以一个普通用户的角度,深入体验下OPPO Watch 2 ECG版,顺带和 华为Watch3 做一个全面对比吧!
(可能大概也许是全网最详细的对比评测吧!)
这次测评主要采用“半问答形式”
所涉及到的个人观点输出比较多,辅以客观数据表达。因此,测评内容主观性较强,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同观点,欢迎评论区友好探讨。

OPPO Watch 2 ECG

【内容说明】
为了方便称呼下文中:
“OPPO Watch 2 ECG 版”简称为“OW2”
“华为 Watch 3”简称为“HW3”
所体验内容仅局限于以下条件:
OW2 固 件 版 本: OW20W3 11 A.51 d784fa8b
OPPO 健康 app版本: 3.9.8 c02f8db 211109
HW3 固 件 版 本: 2.0.0.198
华为 运动 健康 版本: 12.0.10.310
测 试 日 期: 2021年11月
超长文,想选择性阅读的,自食目录:
① 前记
② 对 OW2 外观的看法?
③ OW2 哪些地方比 HW3 做得好?
④ OW2 做的不如 HW3 的地方?
⑤ 有哪些影响体验的地方?(及建议)
⑥ 对于 OW2 的综合评价以及选购建议?
⑦ 光岩对于智能穿戴行业有什么看法?

先说结论:相较于HW3【外观 OW2 完败】
想看开箱和实拍美图的伙伴可以戳这:查看链接
来说说为什么OW2完败?
与其说是HW3和OW2的外观之争,倒不如说是智能手表的【方圆之争】,其实是这个是各花入各眼的事,主观性非常强,就像是豆腐脑的【咸甜之争】,没有标准答案。

至于我的个人观点,再套用下我之前我测评 HW3
(查看链接)里面输出过的观点:

圆形表盘的华为HW3

我个人认同圆形表盘的理由是:
虽然矩形表盘的信息获取量更大,但我不认为手表端是需要大量获取信息的设备,需要的是获取关键信息,因此这个优势我个人认为不足以支撑其形态;
圆形的表盘个人认为更好看,更加接近传统腕表,装饰属性更强的同时,也减弱了方表过分的 科技 感和违和感,更加不打扰的设计可以适应更多正式和非正式的场合;

由于Apple Watch实在太过成功,市场认知度很高,一枝独秀。以至于“方”和“圆”虽然都是基础图形,但做方的智能手表,客观上多多少少会给人有一种“模仿”苹果的感觉,包括 OW2;
综上所述,就这两款表盘形态不同的表来讲,我个人更加偏向于 HW3 的圆形表盘设计。外观也是我之前入手 HW3 的最大因素之一。毕竟作为显性穿戴产品,装饰性还是一个重要的考虑维度。

当然了,既然我会入手 OW2,证明了虽然两者我更为喜欢圆形表盘,但定然也不至于厌恶方形表盘。
而在一众方形表盘的产品中,OW2 相对来讲其设计与细节层面还是很有“特点”的,比如双曲面设计在提升操作手感的同时,也一定程度提升了整体精致感,并且降低了和AW的撞衫感。
(PS:熟悉光岩的同学应该知道我个人一直很推崇双曲面,包括手机。)

特别是 ECG 心电版本的 OW2,整体的质感会比普通版高出几个 Level,为全系产品唯一采用“316L不锈钢”表体、“陶瓷”背壳和“蓝宝石玻璃”的光电感应元件盖板的版本,整体的质感还是非常出众的,这点的材质运用和 HW3 倒是如出一辙,两者可以掰掰手腕,好不好看因人而异,但所表现出来的质感两者均为目前市面上最好的智能手表之一。

OW2 展示

一、【交互体验】
此乃从HW3转换但OW2上,最明显的感知。
形容一下这种感知差,假设AW的体验为10分的话,OW2可以冲到7-8分,而HW3则在5分上下。

首先整体的流畅度上非常好,几乎可以媲美苹果!
当然了,也可以说是模仿苹果。有了苹果这个好老师,OW2 这个学生做起课题来要轻松不少(据小道消息说 OPPO 还挖来了AW 的工程师?),包括交互逻辑这一块,也学的行云流水,加上矩形的表盘,整体也比较符合手机上使用的交互体验。
从结果来讲,非常不错。

其次是动效和视效上,HW3 不知何因,在后续的系统更新中,取消了很多动效和视效,比如通知动画、背景模糊和过度动画等,可能是为了续航,令人诧异。
而在 OW2 上可以说是量足管饱了!客观讲是目前非苹果智能手表中,做的最好的产品了(或许没有之一)。

苹果表表示一脸问号

二、【生态建设】
再来说说生态建设,这个也是目前非苹果系全智能手表的一个“瓶颈”和永远的痛了。更加是所有硬件厂商无法绕开话题,这点两家做的都不能令人满意。
现阶段 OW2 总计上架应用数约64个,当然这个数据是有一定水分的,因为鸡贼的OPPO把一些系统应用也放在了应用市场内。第三方应用差不多在50个上下吧。

目前OW商店上架的所有应用

你可能要问:咦?不对啊,这么来看也没有比HW3体验出优势啊,光数量的话说不如华为还更多呢?!
之所以说 OW2 生态更好的原因主要体现在2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OW2 的应用“质量”和“独立性”更高。
以两者都有的网络地图为例:
HW3商店下载的网络地图存储大小不到1M,而OPPO手表商店下载的则达到44M!这悬殊的差距,在功能性上的体现就是,HW3 上包含网络地图在内的多数应用,依然无法脱离手机使用,功能也相对简单。与其说是APP倒不如说像是“小程序”,更加适用于GT 2PRO这种RTOS系统,比如最近的Amzfit 的 RTOS 设备中也采用了这种思路。HW3 没有体现其硬件优势。

而且华为引以为豪的鸿蒙分布式能力,事实OW和AW同样支持,支持手机关键信息投送到手表屏幕上,比如导航、打车和航班等关键信息。
更加别说像QQ、微信和音乐这种“国民应用”了,华为目前压根没有(不过据称已经在洽谈了,等 HW4吧)。
但需要指出的是,事实上个人并不认为在手表上进行原可以在手机上轻松完成的工作是多么明智的选择,其真正的意义可能在于覆盖偶发场景下的独立使用,哪怕其使用场景仅占全部场景的1/10,比如手机没电了,或者出门运动等,就可以不带手机,单独用手表与外界保持基本的连接。

但事实上基于 AOSP 的鸿蒙 Watch 是有能力做独立应用的(参考第三方 ADB 应用安装),加上硬件底子在那里,倒是可以期待下后续更新,唯一的羁绊可能是续航了和推进进度了(很显然我等不起了)。
第二个方面是:OW2 的“第三方”扩展性更强。得益于魔改Android的功劳,不必像 HW3 那样顶着鸿蒙的帽子有所避讳(花粉别喷我,这个是华为工程师微博上自己说的),加上不同于HW3为圆形屏幕,OW2的适配要简单的多。可以ADB安装一些不在官方应用市场的app,比如:酷安、B站、抖音等等。

比如第三方应用市场,Etralab

三、【信息展示】
这点不必多言,无论是信息显示密度、排版等方面,OW3的方形表盘都有较大优势。
圆形表盘则几乎只能剧中显示关键信息。
但这点在消息通知等层面的影响并不大,就像我前面说的,手表并不需要接收和处理复杂信息。
可能在应用适配和用户习惯上会相对更加延续手机,普适性更强。同时整齐的排版,也也有助于信息快速获取。

四、【续航充电】
“全智能可以使用4天”
“充电10分钟,使用一整天”
这两句 Slogan 是 OW2 的重要宣传卖点。
对此我验证了下,首先是全智能模式续航4天这件事【是!真!的!】基本能达到3.5-4天
HW3 之前发布会宣传的也是4天(后来宣传页改了3天)但实际使用则只有2天出头。本以为 OW2 估计也会“虚标”,但实测结果是按照我之前 HW3 的使用模型,可以做到4天!
这应该主要是 OW2 容量更大的 510mAh 电池(比HW3多出的60mAh)和其宣传的“双擎续航”有关,这个厂商的宣发视频和测评里介绍的很详细,就不赘述了。总之带来的结果就是 目前全智能手表中顶级的续航水准,我为这句话负责。

快充

再者是充电,在被 HW3 折磨过以后,OW2 的充电速度带来的对比感就像是“龟兔赛跑”。
HW3充满电全程根据不同室温在90 120分钟左右,
OW2大概在40 60分钟上下,基本只需要 HW3的一半时间,甚至更少。
这其中的原因我之前HW3的深测中也提到过,主要是不同厂商对于“有线”和“无线”充电的取舍问题,由于手表体积限制,散热不佳,无线充电的功率做不上去,导致包括HW3在内的所有使用无线充电的产品,充电时间都不短。
反之则是类似欧魅的触点有线充电,没那么“高大上”,普适性也不如无线,甚至可能后续还会有触点氧化问题,但就是能做到“快”“很快”。
我个人是比较认同这种取舍的,所带来的体验提升,利大于弊。

HW3

整体来讲,长续航+快充,是目前电池没有突破性发展的前提下,减轻续航焦虑的最好途径,这点我认同OPPO务实的思路。
五、【性价比】
这点本来不应该放进来说,毕竟不同人对于“性价比”的定义不同。哪怕是 HW3,我也没有认为他像很多人说的那样,有多贵,有多么割韭菜,需求定义价值,这也是市场化自然竞争的结果,没有好坏。
只是相比之下,OW2 的性价比确实相当高,哪怕是ECG 版本,第三方平台也只需要2K出头。综合产品力,这个价格相对来讲还是比较良心的,看得出绿厂还是想分一块穿戴市场的蛋糕。

六、【设备开放】
虽说一般同品牌内产品生态结合适配最好。
但华为做的还是有些过头了,人为制造设备壁垒不少,用过华为穿戴产品的都应该知道,华为穿戴对于非华为手机的支持非常不友好!特别是iPhone用户,不仅一般功能不能用,续航还直接缩减一半。
会缺失很多核心功能、核心卖点,包括但不仅限于:信息跨屏投送、心脏 健康 研究、睡眠呼吸筛查、一碰传等,详细参看下表。

HW3对非华为手机的功能限制

而OW2这边则会好很多,虽然依然会有些功能依赖于Color OS系统的配合,比如:电竞模式和遥控拍照。但总体来讲,都是些无关痛痒的非核心功能,不影响核心体验。
其实我也不明白,在只有存量设备没有太多新增设备的情况下,华为基于这种半封闭政策的意义何在。
七、【维护展望】
这点就要从我对HW3的心路历程说起了,从首发购买到现在想卖掉,HW3让我从开始的“理解”变成了“不解”,有一句话说就是:“勇于认错,死心不改”
在HW3的使用期间,我与华为工程师线上、电话沟通了无数次,我能感受到他们想做好,态度诚恳,但一周、两周、一个月、两个月,我实在是等不了了。甚至沟通中,内部员工也透露出对这款产品的矛盾和不自信。

颜值是真的高

相比之下,OW3有一个不错的产品基础,并且总体上不同于华为在穿戴市场的“守擂方”,OPPO属于“攻擂方”相对来讲会更加积极主动,短期内的盈利压力应该也没那么大。
比如在酷安就有产品经理@Lubia 经常于用户沟通与聆听,在这点上,华为缺失一个更直接的垂直反馈互动通道,总体上还是略显“傲慢”了些。
不过这里有一点也想问问大家,非 OPPO 用户好像用不了OPPO社区app?那如何反馈呢?
八、【其他细节】
自动运动记录、暂停做的比华为要灵敏很多,华为除了时间阈值还有心率参数阈值,很难触发。
还有非本系品牌的链接稳定性也比之HW3要高。因为华为需要安装HMS,同时维持两个后台的稳定性要更差一些。包括HMS的耗电也不容小觑。
再者,可能由于屏幕形态的关系,HW3 的多数高级操作需要在手机上完成,比如睡眠结果查看等等。这点总体影响不是很大,但对于有些人来说客观上少了一个交互步骤。
OW2 的语音助手也要比 HW3 的小艺要强的多,主要表现在唤醒更容易,同时功能更加强大,基本上接近手机上的小布了。

前面说了这么多的OW2的“好”,自然也有做的不足的地方,作为曾经穿戴市场的王者华为, HW3 在以下层面目前还是要优于 OW2 的。

一、【大 健康 】
“ 健康 ”作为智能穿戴产品的“独门绝技”,是非贴身的手机做不到的,因此 健康 在智能手表上的表现就变得非常重要。在这点上,得益于华为多年的数据和生态积累,在国内厂商中可以说是一骑绝尘。
其实硬件层面大家都大差不差,说来说去这就是PPG、ECG、血氧以及一些重力感应加速度传感器。检测准确性也早就可以做到95%以上,差的那1%、2%意义也不大,比如像ECG心电的硬件软件大家也都是好洛维提供。HW3就多了“薛定谔”的体温监测。
OW2主要缺失的还是对于采集信息的处理分析不如华为,在智能穿戴上“软硬一体”非常重要。

那华为如何相对友商产品做出差异化痛点呢?
答案是华为提供了【解签服务】好比是你去庙里摇了个签,至于这个签是上签还是下签则需要请人解签,如果解出的是下签还需要有人给你指点,而华为提供的“解签”项目有:
科学睡眠分析、呼吸暂停筛查;
心脏 健康 研究;
血管 健康 研究;
呼吸疾病筛查(待OTA);
以及即将发布的:
冠心病筛查研究;
高血压筛查研究 。
这些和国内顶级医疗机构或学院合作的 健康 研究项目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给检测结果这串数字“解签”,甚至还提供医疗服务预约、回访等一条龙服务。非常有助于筛查特定高危人群。
以心脏 健康 研究为例,按华为发布的数据:自心脏 健康 研究项目上线以来,截止3月份已经有超过247万的用户参与了这个项目,有超过1万的人员通过这个项目筛查出来存在心律失常高风险,筛查准确率达到了90%以上 。你别说,我身边还真有朋友因为“呼吸暂停”接到过301医院客服的电话回访。
而OPPO这边,虽然也有这方面的努力,比如推出了“鼾症监测”和“心率预警”但总体还是差些意思,比如睡眠监测的算法准确性较华为还是不够准,血氧监测的触发阈值也过高,对于ECG心电和PPG心率的解读也不如华为全面等等。
不仅如此,OPPO在“大 健康 硬件生态”构建更是远远不如华为丰富,生态硬件屈指可数。华为经过多年发展,相对已经很丰富了,可可选择的余地非常大:比如最近发布的ECG表带、便捷血糖仪等等。

华为大 健康 生态硬件具有压倒性优势

最后再提一句,这次OW2的ECG似乎不像一代那样有二类医疗器械认证,暂时不清楚是因为在认证中还没完成,还是压根就没认证。可以问下@Lubia 。
二、【运动体验】
这里倒不是说OW2的运动监测不准,相反,OW2的自动运动识别、暂停做的要比华为的好得多。可以看出底层算法并不差。我这里说的主要是是指“体验”。
总体来讲,功能性和细节上还有一定欠缺:
比如华为watch可以做到在手表连接手机时,两者协同工作 手机上开始运动自动同步到手表上开始记录心率,反之手表上开始运动自动同步到手机路线等信息实时查看,这点OPPO则不行。

其次是运动记录的数据,相对华为会更加详细和直观。并且在手表上提供的数据也更多,这点在后面的客户端体验中还会再次提到。

华为还有手表端的实时动态线路记录,以及手机端的动态轨迹视频,最重要的是多年积累的运动健身课程非常多。

三、【硬件性能】
总体来讲,
OW2的 4100+Apollo4s+1GRAM+8GROM的硬件配置和HW3的 麒麟710L+麒麟A1+2GRAM+16GROM,在处理器层面半斤八两,差别不大。约等于七八年前旗舰机的性能水准。
但OW2在运存和内存上还是诚意不足,比如1G的运存,在前台开启app时,经常会导致后台被杀的情况,包括即时通讯软件的后台。
再者8G的存储实际使用也并不宽裕,对于这样一只功能丰富的手表,这个存储多少有些捉襟见肘。这个运存和储存的限制,可能会影响这块表生命周期内的后续升级和使用。

这点华为和苹果倒是相当大方,把规格提升到了接近手机的水准。不过虽说华为大方,但在生态上的短板,多少有些空有一身本领无处施展的味道。
四、【客户端App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这部分主观性比较强,仅作为参考。OPPO最近更新的 健康 app客户端总体上还是有明显进步的,但综合来讲和华为的客户端还是存在一定体验差距。
从界面来看
先从首页看。两者的布局思路大体相同。但OPPO 健康 app的功能的聚焦和直达不如华为。

运动界面,OPPO 健康 过分简洁了,甚至可以说是简陋。华为运动 健康 app有众多课程,而且质量都很好,完全可以媲美第三方专业app,前期多数为免费课程,最近似乎开启了会员制,不过收费也不高。

从用户体验来看
OPPO缺少“用户激励”
就比如动态视频轨迹来说,这不仅仅是记录,还有社交分享属性。我经常在朋友圈上看到那些每天跑几公里的运动达人赛动态视频,因为运动本质是“反人性”的,需要“炫耀”和“虚荣”去激励。
用户激励这方面华为做的很好,比如“勋章”相比于OPPO会更丰富也更有质感。而且还会每月定期举办运动活动,通过运动达到一定成就。还会时不时跳出小字来鼓励你或者鞭策你,让你感觉与设备有沟通感。

华为的动态轨迹视频

从数据来看。
界面内的数据、图表查看,OW2基本只能看个大概,甚至连拖动时间滑条都没有,而华为不仅可以全屏查看图表,还可以叠加图表,以及拖动时间节点滑块。

从心率、血氧、睡眠等数据展现方式来看,华为的相对要更加直观。OPPO 则“借鉴”AW,但有些抽象。

最后,就是前面提到的由于OPPO的 健康 生态硬件圈刚起步,也缺少华为那样接入多种生态硬件的能力。
五、【IOT生态框架】
其实智能手表作为贴身设备,本来是非常适合作为控制终端的,但无奈OPPO的智能家电生态做的不尽如人意,智能曲线救国通过天猫精灵来控制,但这做带来的是整合性和体验深度严重不足。
举个场景例子:当我在床上看着电视,不经意间入睡,这时候智能手表监测到我入睡一定时间后会自动帮我关灯、关电视,毕竟光线噪音影响睡眠。这就是智能穿戴贴身属性带来控制智能家居结合案例。

六、【其他细节】
AOD就不用说了,想让表看起来更像表,这点必不可少,虽然会影响续航,但在某些场合一块黝黑的屏幕手表看起来还是显得比较愚蠢,不过听说已经在做了。
久坐提醒不灵敏,这点不如HW3,经常我坐了几个小时了也没提醒。还有似乎也没有洗手提醒。睡眠监测我会偶尔丢失数据。
再者就是手表的周边产品匮乏,由于OW2为定制化接口,导致第三方配件表带远远不如采用22mm通用表带的HW3,甚至连一个靠谱的转接22mm表带的转接扣都很难买到。
最后表盘市场这一块,OW2 有所欠缺,基本都是官方表盘,好处自然是免费,而且品质有基础保障。
但缺失第三方开发者,整个表盘的数量和创意还是贫乏了些。希望开放第三方开发工具,打造表盘市场生态。

一、【Children 微信体验】
这个儿童微信的接受消息的逻辑有点BUG,比如我们手机和手表断开连接,但我手机仍然在使用,可以看到消息,等到我去手表上打开微信时,会把断开后所有的微信消息再推送一边,头像单独横跳……

再有一个就是在某些场景,会出现儿童微信的备注,羞耻感爆棚好吧。
最后就是在电脑登陆微信后,如果开启手机静音,等待电脑下线,自然会保持静音的BUG,这里又要友好问候张小龙先生了。
儿童微信终究只能是一个过度方案,看张小什么时候开窍出个正经的手表版吧。

二、【OPPO 健康 细节】
这点还是前面提到过的问题,打造“运动 健康 闭环”,将“课程”、“用户激励”等完善起来。
三、【界面交互层面细节】
这个应用列表界面,我怎么看都觉得吧HW3和OW2的界面互换会更完美???
一个是在圆表里塞进了一个方形列表!
一个是在方表里塞进了一个圆形列表!
不觉得在智能手表寸土寸金的屏幕上,这样浪费四个角很浪费吗?!况且OW2还没有HW3的旋转表冠,使用起来并不能令人愉悦。

说到应用界面,别的地方都借鉴了手机上的操作逻辑,但唯独卸载应用这点,需要点进应用列表,费力找到应用市场,再找到次级菜单再卸载。
为何就不能借鉴手机的逻辑,长按图标后,除了可以移动位置,在四个空出的角上显示一个垃圾桶的标签,直接拖到角上确认卸载。

建议参考三星和华为,给手表增加“手势操作”,比如搓手指打开支付码、握拳接听电话等等。
理由是在智能手表的使用场景上,并不能保证一定可以双手操作。如果需要调整手姿才能达到,倒不如直接打开放手方便了。(比如我在吃小龙虾)

洋洋洒洒说了一通,那么对于光岩我个人而言,
OPPO Watch 2 ECG版到底如何呢?
总体来说,我对OW2的整体使用感受还是正面居多,在与 HW3 的对比中,不能简单说谁好谁坏,总体来说在需要长期投入的生态建设、 健康 和算法资源上,OW2还是要略逊一筹。
而在手表的基础体验、用户理解和生态建设等层面,则相比于HW3 完成度要更高。
个人观点是: OW2 能覆盖更多的用户群体和需求,也更智能化,对于这款产品还是比较满意,可以给到8/10分。
都说安卓世界的“全智能手表”是个坑,
以至于华为出完Watch一代时隔4年才发布第二代,
以至于就算拥有强大粉丝号召力的小米Watch也销量折戟。
以至于各大厂商在Wear OS、魔改安卓、自研系统之间反复痛苦横跳,甚至应用生态还需要一个个去谈。
我对OPPO Watch包括其他厂商只有一个期待:坚持住,道险且长。我相信现在是黎明前的黑暗,随着人们对 健康 生活的日益重视,爆发总会到来。

至于选购建议
我认为OW2可能不是特别适合那些专业运动用户和对于智能生态有一定期盼的用户。
如果对于手表的颜值要求特别苛刻,完全不喜欢方表形态的话那就完全不必考虑了。
应该比较适合对于极客、白领和学生这些年轻人 喜欢折腾,想一定程度摆脱续航焦虑,想要一个智能终端分担一部分手机焦虑的人。在这其中,OW2 拥有非常强的竞争力,我个人推荐。

可穿戴行业已经进入瓶颈期了吗?
有人说是的,因为现在市场上的硬件软件的同质化日趋严重,各家都在补短板和互相借鉴。
而对于用户来讲,似乎智能穿戴产品成为了可有可无的存在,没有什么强需求来刺激购买,甚至哪怕强如AW,日常使用80%的需求,一个小小手环也能做到。
但我个人还是保持乐观,智能穿戴的瓶颈还远远没到,甚至可能还在瓶底,可挖掘的深度和广度都还非常多。不是因为需求疲软而投入不足,恰恰是做的还不够,才导致需求疲软,不要因果颠倒。

从深度来讲
以智能手表为例,通知、运动、 健康 和智能,这4驾马车,都还未一骑绝尘。
健康 层面各家对于现有传感器的利用和算法优化都还不够,对于不同场景、不同用户群下的覆盖还不够完全。监测稳定性和多样定制性也还不够。而对于新增传感器,哪怕强如华为,基于体温传感器的“呼吸 健康 研究”也一再延期搁浅。智能穿戴想真真成为个人 健康 助理中心,还有一段路要走。
运动层面更别说了,复杂运动的识别准确性至今仍然是个问题,别看OPPO华为都声称自己有过百的运动项目,但其中绝大多数都属于记录心率的“酱油项目”,完全没有指导性和参考性。特别是球类运动。
智能层面就更惨了,除了苹果,智能手表端的生态至今仍然是一地鸡毛。你能想象一个系列产品在发布一年后的迭代产品,应用生态涵盖仅仅增加了几十款app?!安卓(包括鸿蒙)智能手表急需一个厂家联盟生态!

从智能穿戴的广度来讲
目前还未成体系,很初级,智能穿戴中的智能手表/手环占了出货量的大部分,但受限于手表这个品类的独特性,注定在 健康 监测和舒适性上并没有很大优势。
未来可以扩大智能穿戴的广度,比如智能服饰、智能眼镜、智能耳机、甚至于智能内衣等等。全方位做到 健康 监测、智能化联动和运动辅助等等。
因此个人对于智能穿戴市场的前景,持积极乐观态度,手机可能不会消失,但人与智能需求的结合,一定不会只通过手机,而需要包括手机、智能穿戴和智能家居的完美体系化结合。

#oppowatch2#

#华为Watch3#

#华为鸿蒙#

#OPPO#

#智能手表#

光岩
2021.11.14
以上内容均为原创。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以上内容均为原创。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C. 如何评价华为发布 WATCH GT 2 Pro 及其 ECG 心电图款有哪些亮点和不足

首先表盒就是华为普通的包装盒,并没有惊喜,盒子里有配一个无线充电座很小巧,和一根充电线,没有充电头。
表本身如官方所说,蓝宝石表盘钛合金表体加陶瓷后壳,质感不错。蓝宝石表盘摸起来很温润,有些许沾指纹,表盘和表体接触的圆圈有两处倒角,移动时有细细光线的流转,十分好看。表体的钛合金是磨砂面的,正面看是比较低调的,但背面的陶瓷后盖真的很亮比之前的塑料后盖档次高了很多。右侧有两个圆形按键,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我有个想吐槽的点,就是这两个按键都是按压的,也都可以旋转,但是旋转并不会像apple watch那样有任何操作。所以华为watch的操作大部分是触屏操作,少了一些物理操作,就比如调节音量我就要点很多次才能进入音量调节的菜单,如果能旋转按键实现音量调节或者菜单滑动,将会是非常好的体验。
软件层面来讲,在这个小屏幕里确实没有什么惊喜,甚至有些失望,UI真的很一般,但是我能理解的是,牺牲这些换来了更长的续航,在这块屏幕里我的感受就很像在看,0几年时特别火的彩屏MP3或Mp4的感觉。表盘能选择的很多,有很多也花钱,但是免费的也有很多好看的。在这里我还有一个想吐槽的点是,想要表盘常亮就不能使用好看的表盘,只有抬腕显示或者按键显示才能有各种好看的表盘可选。这个设定真是很让人闹心了,因为抬腕显示有时真的很不灵敏,得大幅度的抬手才能亮屏,而我们有时坐者想看一下表,轻微的转动手腕它经常get不到。无语
我再说一下它的运动方面,这是这款产品主打的一个方向,100多种运动,但是其实大部分人是用不到的,而我是一个每天都会去健身房的撸铁爱好者。大家都是知道健身分很多肌肉群的锻炼,每块肌肉也有很多动作来锻炼,但是HUAWEI watch GT2 pro只给了我们健身人群一个“力量训练”的选项。在这个选项里,没有胸肩背腿臂的区分,更get不到我做的是哪一个动作,也get不到我做了几组几次。况且还不支持keep的第三方应用,只有fit健身。运动完之后它只给了我一个并没有什么帮助的运动总结,而且这个表对我有护腕的手套并不友好,总之HUAWEI watch GT2 pro对我们健身人群帮助并不大。

D. OPPO Watch 2 ECG版有什么健康管理功能

支持精度心电检测,配合连续血氧监测、鼾症风险评估等功能;同时新增独家健康精灵,用更温暖的交互体验激励用户关注健康。
全面心脏守护,健康放在“心”上
ECG是一种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方法。相比心率测试,ECG功能更加强大,可以协助检测房颤、早搏等心律失常问题。对普通用户来说,具备ECG功能的智能手表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常见心脏问题,并进行及时记录和提醒,为用户心脏健康提供有力的守护。
运动健康“多面手”
OPPOWatch2ECG版还配备专业的睡眠守护。它支持秒级连续血氧监测,睡眠时自动开启,一夜可守护两万次;同时提供独家鼾症风险评估,协助及时发现呼吸健康问题。OPPOWatch2ECG版还能监测用户每晚的深睡时长、浅睡时长、清醒时长等,并在用户每日醒来后主动推送昨晚睡眠报告。午睡只要超过30分钟,也可实现监测。
专业的健康管理
OPPOWatch2ECG与国家体育总局体科所独家合作GoMore算法,提供专业AI运动算法技术支持。运动前可根据模型算法,为用户生成个性化运动方案,从而让锻炼更科学有效。它还内置包括三轴加速度、陀螺仪、地磁、气压、光学心率等在内的专业运动传感器,可实现更全面的运动监测,支持羽毛球、网球等100余种运动记录,并可以自动识别跑步、健走等6种常见运动。

E. 在健康管理上,OPPO Watch 2有什么功能

OPPO Watch 2 ECG版最大的亮点自然就是支持毫秒级的心电图检测,能够及时检测房颤、早搏等心率失常问题,还能全天检测是否存在心率异常,这对于不规律作息、高强度工作、年长的人群来说非常实用。

(OPPO Watch ECG版心电检查功能)

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都很快,熬夜吃外卖、工作压力大、缺乏运动可以说是年轻人的常态,长期下来容易引发心脏疾病。但如果拥有一块OPPO Watch 2 ECG版,在感觉不适的时候进行心电检测,它可以通过算法分析出心律失常种类,并将心电波形、心率及诊断结果清晰地呈现在屏幕上,同时也可以通过AI算法分析解读生成的专业报告咨询专业医师,及时发现病情,早做预防和诊治。

(OPPO Watch ECG版心电检查功能)

除此之外,OPPO Watch 2 ECG版还支持睡眠监测功能,能够监测我们每晚的深睡时长、浅睡时长、清醒时长等数据,并在第二天主动推送昨晚睡眠报告,帮助我们了解和改善自己的睡眠质量,睡个好觉。另外,OPPO Watch 2 ECG版还支持100+种运动模式,无论是游泳、骑行还是跑步,它都能够清晰地记录每一次的运动数据,并会自动识别椭圆机、划船机、羽毛球等运动,非常实用。

(OPPO Watch 2 ECG版睡眠监测功能)

总得来说,身体健康是革命的本钱,每个人都应该重视心脏疾病问题,早做预防和诊治非常有必要,而OPPO Watch 2 ECG版有着专业的心电检测功能,能够更好的守护用户心脏健康,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考虑一下它。除了心电检测功能,OPPO Watch 2 ECG版还是一块全智能手表旗舰,支持50余款生活APP、eSIM独立通信、UDDE双擎混动技术等功能和特性,综合实力是非常强大的。据了解,OPPO Watch 2 ECG版将于10月20日开启预售,售价2499元

F. 华为gt2proecg和gt2proecg金卡版区别

华为GT2 proECG手表的处理器是双核450,而与保时捷版的处理器是四核460,不同之处在于处理器运算等级不一样

G. “数据融合”总结1

融合标准 :以融合数据与数据真实值的偏差作为数据融合方法的稳定性判定依据。
所提方法 :加权最小二乘法在数据融合

常用的融合方法有:

加权最小二乘法融合
对于数据线性模型基于加权最小二乘法融合算法为:

所提方法 :基于多维特征融合(几何特征、颜色特征和纹理特征)与 Adaboost-SVM 强分类器的车辆目标识别算法。
仅提取了大量特征,文中直接说对构建多维特征向量。

首先用光流法提取步态周期,获得一个周期的步态能量图(GEI);然后分三层提取 GEI的 LBP特征,得到三层的 LBP图像;依次提取每层LBP图像的HOG特征,最后将每层提取的LBP和HOG特征融合(串联拼接),得到每层的新特征最后将三个新特征依次融合成可以用于识别的最终特征。

提出一个FLANN结构进行特征融合,functional link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FLANN是一个单层非线性网络,输入X_k是n维向量,输出y_k是一个标量,训练数据集为{X_k, y_k},偏置集合T用来增强网络的非线性能力,这些函数值的线性组合可以用它的矩阵形式表示S=WT, Y=tanh(S)。FLANN和MLP的主要区别是FLANN只有输入和输出层,中间的隐藏层完全被非线性映射代替,事实上,MLP中隐藏层的任务由Functional expansions来执行。

三种Functional expansions :

提出了三种融合策略:早期融合、中期融合和晚期融合。早期融合也就是特征级融合,决策级融合也就是晚期融合。
特征级融合
直接将不同方法提取的特征进行串联。

多核学习(Multiple kernel learning, MKL) :
参考自文献。MKL由巴赫创立。核学习算法在多类问题的分类任务中表现出良好的性能。为了将内核学习算法应用于特征组合,每个单独的内核与每个特征链接在一起。因此,特征组合问题就变成了核组合问题。在支持向量机中,采用单核函数,而在MKL中,利用核的求和或积定义了不同核的线性组合。

提出一种新颖的系统,它利用训练好的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多阶段特征,并精确地将这些特征与一系列手工特征相结合。手工提取的特征包括三个子集:

所提出的系统采用一种新颖的决策级特征融合方法对ECG进行分类,分别利用了三种融合方法:

在多数表决的基础上,将三种不同分类器的个体决策融合在一起,并对输入的心电信号分类做出统一的决策。

通过对图像进行对偶树复小波变换(DTCWT)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提取特征,将二者通过 算数加法(arithmetic addition) 融合为一个特征集合。

DTCWAT特征 :对图像进行5层小波分解得到384个小波系数
FFT特征 :采用傅里叶变换生成图像的绝对系数,然后排序后取前384个作为fft特征
算数加法特征融合

本文提出了一种快速的特征融合方法将深度学习方法和传统特征方法相结合。

浅层网络结构

每个特性的重要性应根据应用程序和需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为了实现动态权值分配,我们提出了多特征融合模型。

使用Curvelet变换进行特征提取,因为它有效地从包含大量C2曲线的图像中提取特征。Curvelet Transform具有很强的方向性,能更好地逼近和稀疏表达平滑区域和边缘部分。
我们应用了基于包装的离散Curvelet变换,使用了一个实现快速离散Curvelet变换的工具箱Curvelab-2.1.2。在实验中使用了默认的方向和5层离散Curvelet分解。
使用标准差进行降维
串联融合方法

在本文中,提出了一种深度多特征融合方法(Deep multiple feature fusion,DMFF)对高光谱图像进行分类。

基于gcForest的思想,提出了DMFF方法。
gcForest
gcForest模型主要包含两个部分:

DMFF
DMFF去掉了Multigrained Scanning,缺失了多样性输入,因为采用多特征来进行弥补。随即森林都是同一种类型。

H. 华为gt2proECG支持血压

摘要 全天候血氧饱和度连续监测:血氧饱和度是指血液中氧气和血红蛋白结合的容量占全部血红蛋白容量的百分比,即血液中血氧的浓度。血氧含量低时容易引发疲劳易困,记忆力下降,长期血氧含量不足还会对大脑、心脏等器官造成伤害。HUAWEI WATCH GT 2 Pro 新增连续血氧功能,24 小时智能监测血氧饱和度5,全天候看护你的血氧健康。

I. gt2proecg和金卡限定版区别

华为watchgt2pro运动版和华为watchgt2pro ecg版主要区别在于华为watchgt2pro ecg版增加了心电图功能,如有需要使用到心电图功能可以考虑购买ecg版

J. 怎样将奥特曼传奇英雄数据传到另一个手机上

奥特曼传奇英雄的数据是固定在账号信息上面,在另一个手机的游戏直接登录这个账号,就可以同化这个数据了。

1,数据同化(data assimilation)是指在考虑数据时空分布以及观测场和背景场误差的基础上,在数值模型的动态运行过程中融合新的观测数据的方法。

它是在过程模型的动态框架内,通过数据同化算法不断融合时空上离散分布的不同来源和不同分辨率的直接或间接观测信息来自动调整模型轨迹,以改善动态模型状态的估计精度,提高模型预测能力。

2,数据传输就是按照一定的规程,通过一条或者多条数据链路,将数据从数据源传输到数据终端,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实现点与点之间的信息传输与交换。一个好的数据传输方式可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数据传输部分在整个系统中处于重要的地位,相当于人体的神经给身体的各个部位传输信号,如何高效地、准确地、及时地传输采集模块采集到的数字信息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奥特曼传奇英雄:

《奥特曼传奇英雄》是由合肥乐堂动漫研发的ARPG类型的游戏。

新手英雄推荐:

1,赛罗奥特曼

新手登录第二天就会送的角色,前期过渡使用可以,还拥有稳定的眩晕技能。等到了中期你就发现他的伤害不足了,虽然在后期拥有了无限形态皮肤之后,输出大幅度提高。

2,迪迦奥特曼

很多玩家奥特之旅都会选择迪迦奥特曼,毕竟是个超人气角色。在通关奥特之旅之后,迪迦奥特曼会直接变成六星角色,可以一直用到后期。

阅读全文

与ecg时空融合算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移动端微信商城源码 浏览:438
编程猫下一个背景在哪里 浏览:352
javaclasstype 浏览:232
乐高编程和乐高课的延伸 浏览:350
苹果手机怎么切换app美国账号 浏览:861
编译程序输入一个字符串 浏览:407
圆命令画法 浏览:308
如果给电脑e盘文件加密 浏览:801
javaswing项目 浏览:778
androidsdksetup 浏览:1005
pdf怎么设置中文 浏览:128
安卓手机用什么软件看伦敦金 浏览:966
魅族文件夹无名称 浏览:792
苏黎世无人机算法 浏览:876
核桃编程和小码王的融资 浏览:686
微积分教材pdf 浏览:727
写python给微信好友发消息 浏览:338
蚊帐自营米加密 浏览:422
学校推荐核桃编程 浏览:805
湖南农信app怎么导明细 浏览: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