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linux系统中编程序,makefile是怎么生成的,是通过GCC或GDB编译联接生成的吗
这位朋友我看是有点误解了makefile的做用。makefile 是一个脚本,由他来控制编译出的程序的版本。当你改写了原文件后,通过makefile 来检查依赖关系,来生成最终的文件。比如一个程序叫a 他的源码叫a.c
a.c 又用到头文件a.h ,a.h是1.h和2.h生成的
如果你改写了1.h,通过编写makefile文件。make时会调用makefile来依此按依赖关系生成最后的a
所以说编译时程序并不知道生成a都用到什么。怎么可能自己生成呢。
makefile是要你自己编写的,来告诉make来如何编译。make工具就相当于一个脚本。
‘贰’ Makefile入门(八):make运行
一般来说,最简单的就是直接在命令行下输入make命令,make命令会找当前目录的makefile来执行,一切都是自动的。但也有时你也许只想让make重编译某些文件,而不是整个工程,而又有的时候你有几套编译规则,你想在不同的时候使用不同的编译规则,等等。本章节就是讲述如何使用 make命令的。
make命令执行后有三个退出码:
0 —— 表示成功执行。
1 —— 如果make运行时出现任何错误,其返回1。
2 —— 如果你使用了make的“-q”选项,并且make使得一些目标不需要更新,那么返回2。
Make的相关参数我们会在后续章节中讲述。
前面我们说过,GNU make找寻默认的Makefile的规则是在当前目录下依次找三个文件——“GNUmakefile”、“makefile”和“Makefile”。其按顺序找这三个文件,一旦找到,就开始读取这个文件并执行。
当然,我们也可以给make命令指定一个特殊名字的Makefile。要达到这个功能,我们要使用make的“-f”或是“--file”参数(“--makefile”参数也行)。例如,我们有个makefile的名字是“hchen.mk”,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来让make来执行这个文件:
make –f hchen.mk
如果在make的命令行是,你不只一次地使用了“-f”参数,那么,所有指定的makefile将会被连在一起传递给make执行。
一般来说,make的最终目标是makefile中的第一个目标,而其它目标一般是由这个目标连带出来的。这是make的默认行为。当然,一般来说,你的makefile中的第一个目标是由许多个目标组成,你可以指示make,让其完成你所指定的目标。要达到这一目的很简单,需在make命令后直接跟目标的名字就可以完成(如前面提到的“make clean”形式)
任何在makefile中的目标都可以被指定成终极目标,但是除了以“-”打头,或是包含了“=”的目标,因为有这些字符的目标,会被解析成命令行参数或是变量。甚至没有被我们明确写出来的目标也可以成为make的终极目标,也就是说,只要make可以找到其隐含规则推导规则,那么这个隐含目标同样可以被指定成终极目标。
有一个make的环境变量叫“MAKECMDGOALS”,这个变量中会存放你所指定的终极目标的列表,如果在命令行上,你没有指定目标,那么,这个变量是空值。这个变量可以让你使用在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形下。比如下面的例子:
基于上面的这个例子,只要我们输入的命令不是“make clean”,那么makefile会自动包含“foo.d”和“bar.d”这两个makefile。
使用指定终极目标的方法可以很方便地让我们编译我们的程序,例如下面这个例子: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makefile中有四个需要编译的程序——“prog1”, “prog2”, “prog3”和 “prog4”,我们可以使用“make all”命令来编译所有的目标(如果把all置成第一个目标,那么只需执行“make”),我们也可以使用 “make prog2”来单独编译目标“prog2”。
即然make可以指定所有makefile中的目标,那么也包括“伪目标”,于是我们可以根据这种性质来让我们的makefile根据指定的不同的目标来完成不同的事。在Unix世界中,软件发布时,特别是GNU这种开源软件的发布时,其makefile都包含了编译、安装、打包等功能。我们可以参照这种规则来书写我们的makefile中的目标。
<dl style="font-size: 12.6667px; letter-spacing: normal; orphans: 2; text-align: start; text-indent: 0px; text-transform: none; white-space: normal; widows: 2; word-spacing: 0px;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dt>“all”</dt>
<dd>这个伪目标是所有目标的目标,其功能一般是编译所有的目标。</dd>
<dt>clean”</dt>
<dd>这个伪目标功能是删除所有被make创建的文件。</dd>
<dt>“install”</dt>
<dd>这个伪目标功能是安装已编译好的程序,其实就是把目标执行文件拷贝到指定的目标中去。</dd>
<dt>print”</dt>
<dd>这个伪目标的功能是例出改变过的源文件。</dd>
<dt>“tar”</dt>
<dd>这个伪目标功能是把源程序打包备份。也就是一个tar文件。</dd>
<dt>“dist”</dt>
<dd>这个伪目标功能是创建一个压缩文件,一般是把tar文件压成Z文件。或是gz文件。</dd>
<dt>TAGS”</dt>
<dd>这个伪目标功能是更新所有的目标,以备完整地重编译使用。</dd>
<dt>“check”和“test”</dt>
<dd>这两个伪目标一般用来测试makefile的流程。</dd>
</dl>
当然一个项目的makefile中也不一定要书写这样的目标,这些东西都是GNU的东西,但是我想,GNU搞出这些东西一定有其可取之处(等你的 UNIX下的程序文件一多时你就会发现这些功能很有用了),这里只不过是说明了,如果你要书写这种功能,最好使用这种名字命名你的目标,这样规范一些,规范的好处就是——不用解释,大家都明白。而且如果你的makefile中有这些功能,一是很实用,二是可以显得你的makefile很专业(不是那种初学者的作品)。
有时候,我们不想让我们的makefile中的规则执行起来,我们只想检查一下我们的命令,或是执行的序列。于是我们可以使用make命令的下述参数:
“-n” “--just-print” “--dry-run” “--recon” 不执行参数,这些参数只是打印命令,不管目标是否更新,把规则和连带规则下的命令打印出来,但不执行,这些参数对于我们调试makefile很有用处。
“-t” “--touch” 这个参数的意思就是把目标文件的时间更新,但不更改目标文件。也就是说,make假装编译目标,但不是真正的编译目标,只是把目标变成已编译过的状态。
“-q” “--question” 这个参数的行为是找目标的意思,也就是说,如果目标存在,那么其什么也不会输出,当然也不会执行编译,如果目标不存在,其会打印出一条出错信息。
“-W <file>;” “--what-if=<file>;” “--assume-new=<file>;” “--new-file=<file>;” 这个参数需要指定一个文件。一般是是源文件(或依赖文件),Make会根据规则推导来运行依赖于这个文件的命令,一般来说,可以和“-n”参数一同使用,来查看这个依赖文件所发生的规则命令。
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用法是结合“-p”和“-v”来输出makefile被执行时的信息(这个将在后面讲述)。
下面列举了所有GNU make 3.80版的参数定义。其它版本和产商的make大同小异,不过其它产商的make的具体参数还是请参考各自的产品文档。
“-b” “-m” 这两个参数的作用是忽略和其它版本make的兼容性。
“-B” “--always-make” 认为所有的目标都需要更新(重编译)。
“-C <dir>” “--directory=<dir>” 指定读取makefile的目录。如果有多个“-C”参数,make的解释是后面的路径以前面的作为相对路径,并以最后的目录作为被指定目录。如:“make –C ~hchen/test –C prog”等价于“make –C ~hchen/test/prog”。
“—debug[=<options>]” 输出make的调试信息。它有几种不同的级别可供选择,如果没有参数,那就是输出最简单的调试信息。下面是<options>的取值:
a —— 也就是all,输出所有的调试信息。(会非常的多)
b —— 也就是basic,只输出简单的调试信息。即输出不需要重编译的目标。
v —— 也就是verbose,在b选项的级别之上。输出的信息包括哪个makefile被解析,不需要被重编译的依赖文件(或是依赖目标)等。
i —— 也就是implicit,输出所有的隐含规则。
j —— 也就是jobs,输出执行规则中命令的详细信息,如命令的PID、返回码等。
m —— 也就是makefile,输出make读取makefile,更新makefile,执行makefile的信息。
“-d” 相当于“--debug=a”。
“-e” “--environment-overrides” 指明环境变量的值覆盖makefile中定义的变量的值。
“-f=<file>” “--file=<file>” “--makefile=<file>” 指定需要执行的makefile。
“-h” “--help” 显示帮助信息。
“-i” “--ignore-errors” 在执行时忽略所有的错误。
“-I <dir>” “--include-dir=<dir>” 指定一个被包含makefile的搜索目标。可以使用多个“-I”参数来指定多个目录。
“-j [<jobsnum>]” “--jobs[=<jobsnum>]” 指同时运行命令的个数。如果没有这个参数,make运行命令时能运行多少就运行多少。如果有一个以上的“-j”参数,那么仅最后一个“-j”才是有效的。(注意这个参数在MS-DOS中是无用的)
“-k” “--keep-going” 出错也不停止运行。如果生成一个目标失败了,那么依赖于其上的目标就不会被执行了。
“-l <load>” “--load-average[=<load]” “—max-load[=<load>]” 指定make运行命令的负载。
“-n” “--just-print” “--dry-run” “--recon” 仅输出执行过程中的命令序列,但并不执行。
“-o <file>” “--old-file=<file>” “--assume-old=<file>” 不重新生成的指定的<file>,即使这个目标的依赖文件新于它。
“-p” “--print-data-base” 输出makefile中的所有数据,包括所有的规则和变量。这个参数会让一个简单的makefile都会输出一堆信息。如果你只是想输出信息而不想执行makefile,你可以使用“make -qp”命令。如果你想查看执行makefile前的预设变量和规则,你可以使用 “make –p –f /dev/null”。这个参数输出的信息会包含着你的makefile文件的文件名和行号,所以,用这个参数来调试你的 makefile会是很有用的,特别是当你的环境变量很复杂的时候。
“-q” “--question” 不运行命令,也不输出。仅仅是检查所指定的目标是否需要更新。如果是0则说明要更新,如果是2则说明有错误发生。
“-r” “--no-builtin-rules” 禁止make使用任何隐含规则。
“-R” “--no-builtin-variabes” 禁止make使用任何作用于变量上的隐含规则。
“-s” “--silent” “--quiet” 在命令运行时不输出命令的输出。
“-S” “--no-keep-going” “--stop” 取消“-k”选项的作用。因为有些时候,make的选项是从环境变量“MAKEFLAGS”中继承下来的。所以你可以在命令行中使用这个参数来让环境变量中的“-k”选项失效。
“-t” “--touch” 相当于UNIX的touch命令,只是把目标的修改日期变成最新的,也就是阻止生成目标的命令运行。
“-v” “--version” 输出make程序的版本、版权等关于make的信息。
“-w” “--print-directory” 输出运行makefile之前和之后的信息。这个参数对于跟踪嵌套式调用make时很有用。
“--no-print-directory” 禁止“-w”选项。
“-W <file>” “--what-if=<file>” “--new-file=<file>” “--assume-file=<file>” 假定目标<file>;需要更新,如果和“-n”选项使用,那么这个参数会输出该目标更新时的运行动作。如果没有“-n”那么就像运行UNIX的“touch”命令一样,使得<file>;的修改时间为当前时间。
“--warn-undefined-variables” 只要make发现有未定义的变量,那么就输出警告信息。
‘叁’ makefile 怎么编译 c文件
1.单个.c文件
kernel配置文件中定义
CONFIG_RUNYEE_CAMVIB=m
注意上面的m,表示作为一个模块进行编译,最后在MAKEFILE中需要用到的编译开关。
然后再相应的源码目录中的MAKEFILE中添加如下语句:
obj-$(CONFIG_RUNYEE_CAMVIB) := camvib.o
‘肆’ android的makefile文件是如何编译的
android编译系统的makefile文件Android.mk写法如下 (1)Android.mk文件首先需要指定LOCAL_PATH变量,用于查找源文件。
‘伍’ Makefile编译时怎么打印出变量值
其实androidndk上的编译说到底也就是交叉编译,只要配置好交叉编译工具链,使用原有的makefile也是可以编译出在android运行的c、c++程序的。以android-ndk-r4-crystax的ndk版本为例:编译器路径android-ndk-r4-crystax/build/prebuilt/linux-x86/arm-eabi-4.4.0/bin名称前缀arm-eabi-头文件目录android-ndk-r4-crystax/build/platforms/android-3/arch-arm/usr/include库文件目录android-ndk-r4-crystax/build/platforms/android-3/arch-arm/usr/lib你可以试一下上面的配置,如果编译链接都没有问题,可以adbpush到android设备上运行看看,什么结果?有点崩溃,根本运行不起来,你也许想试试看android自带的ndk例子,确实是能够运行的,问题在哪儿呢?只是正确配置了编译器、头文件、库文件还不够,还需要配置编译、链接的参数,android例子中编译链接的参数是什么呢?你也许想深究一下android的makefile,可是不久你会发现那是更崩溃的事情,里面用了很多的make脚本函数。其实android的makefile是可以把执行的详细命令输出来的,只要make的时候加上V=1即可。可以看到确实带了很多参数编译参数:-fpic-mthumb-interwork-ffunction-sections-funwind-tables-fstack-protector-fno-short-enums-Wno-psabi-march=armv5te-mtune=xscale-msoft-float-mthumb-fomit-frame-pointer-fno-strict-aliasing-finline-limit=64-Wa,--noexecstack-D__ARM_ARCH_5__-D__ARM_ARCH_5T__-D__ARM_ARCH_5E__-D__ARM_ARCH_5TE__-DANDROID链接参数:-nostdlib-Bdynamic-Wl,-dynamic-linker,/system/bin/linker-Wl,--gc-sections-Wl,-z,noreloc-Wl,--no-undefined-Wl,-z,noexecstack-L$(PLATFORM_LIBRARY_DIRECTORYS)crtbegin_static.ocrtend_android.o这其中链接参数中的-Wl,-dynamic-linker,/system/bin/linker、crtbegin_static.o、crtend_android.o是最关键的,android使用了自己的进程加载器,并且自定义了c运行时的启动结束。难怪先前编译的进程启动不了。
‘陆’ Ubuntu下面Makefile的使用方法
运行可执行文件hello
./hello
移除文件 rm hello
编译文件得到可执行文件的同时,保留产生的中间文件
g++ -save-temps hello_world.cpp -o hello
单个文件编译过程:
实际的编译过程:预处理,对应临时文件hello_world.ii
g++ -E hello_world.cpp -o preprocessed.ii
cat preprocessed.ii
预处理的工作主要包含去掉注释,然后将我们include的库tack上,以上过程使我们自己主动调用预处理器的过程
cat hello_world.ii
则展示了我们在第5)中编译时保留的中间文件,两者是一样的
实际的编译过程:这是真正的编译过程compilation step,对应临时文件hello_world.s(assembly code)
我们自己把.ii文件进行assembly code得到.s的方法。
g++ -S preprocessed.ii -o complied.s
.s文件是高级语言和机器语言之间的中间环节
实际的编译过程:Assembly,将.s对应的assembly code转换成.o对应的机器语言的过程,也叫machine-readable code或者object code
让编译器将.s文件assembly起来
g++ -c complied.s -o assembled.o
实际的编译过程:最后一步Linking,产生最终的可执行文件。
"Undefined reference" errors are pretty much always linking errors, and you will probably have them. Remember this.
我们通过连接一堆.o文件,得到.exe文件的过程,命令:
g++ assembled.o -o hello_manual
多个文件编译过程:
举例,如果我们有定义一个class,然后我们的文件中包含dog.hpp,dog.cpp和main.cpp三个文件,然后我们只使用以下两个命令:
g++ -c main.cpp -o main.o
g++ main.o dog_program
的话就会出错,告诉我们undefined reference of dog::bark()
因为对于不同的.cpp文件,都要生成一个object file,也就是.o文件。所以如果我们用以下命令:
g++ -c main.cpp -o main.o
g++ -c dog.cpp
g++ dog.o main.o -o dog_program
的话,就不会出错。
我们如果修改main.cpp中的内容的话,我们只需要重新用最后一个连接命令。但是,如果我们修改了dog class本身的内容的话,例如添加一个函数,我们就需要重新产生object file of dog.cpp,然后重新连接。
关于Make的介绍
用自己常用的记事本创建一个Makefile,并注意大小写。在program对应的目录下面。
gedit Makefile
Makefile里面语句的书写规则是
Target: tgt_dependency1 tgt_dependency2 ……
Command
所以dog.o和main.o对应的语句分别是:
dog.o: dog.hpp dog.cpp
g++ -c dog.cpp
main.o: main.cpp
g++ -c main.cpp
在Makefile中Tab是很重要的,所以不要忘记在command对应的第二行加Tab
Makefile的编译顺序
如果Makefile中有如下语句
animal_assembly : moose goose cat
command
moose : antlers hooves fur
command
goose : beak wings webbed_feet interest_in_bread
command
cat : whiskers evil_personality
command
我们可以看到animal_assembly的dependency是 moose goose cat。如果文件夹中存在moose goose cat的话,make命令只需要执行第一句就可以了。如果文件夹中缺少moose goose cat中的一个或者几个,make命令执行的时候,需要先找到moose goose cat的生成方法,然后执行对应的命令,最后执行animal_assembly生成的命令。
moose : antlers hooves fur
command
animal_assembly : moose goose cat
command
goose : beak wings webbed_feet interest_in_bread
command
cat : whiskers evil_personality
command
如果Makefille是以上形式的话,我们只运行make的话,Makefile会只执行第一句,因为第一句的dependency都存在了,所以只把moose生成的命令执行完就好了。如果我们要生成animal_assembly,就要运行命令make animal_assembly。所以,我们需要把最重要的命令,我们最重要生成的object file对应的命令放在第一行。
所以我们的dog_program的完整的Makefile文件应该是:
dog_program: dog.o main.o
g++ dog.o main.o -o dog_program
dog.o: dog.hpp dog.cpp
g++ -c dog.cpp
main.o: main.cpp
g++ -c main.cpp
在Makefile的最后写clean语句。
clean:
rm dog_program *.o
然后我们在命令窗口运行make clean的话,就会删除文件夹中生成的可执行文件,和所有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
对于Makefile中的dependency list,我们需要将每个object file的dependency list都写好。因为make不负责检查文件中的具体的语句,只负责执行Makefile中的语句。
dog_program:
g++ dog.o main.o -o dog_program
dog.o: dog.hpp dog.cpp
g++ -c dog.cpp
main.o: main.cpp
g++ -c main.cpp
如果像上面所示去掉dog_program的dependency list的话,运行make就会出错,因为main是依赖于dog.cpp的。
如果文件中本身就存在dog.o和main.o的话,运行make不会出错,因为make就是先check dog.o main.o是否存在,存在的话就直接运行。
所以,我们如果修改了main.cpp或者dog.cpp的话,我们需要重新生成dog.o和main.o。因为make是不管这个问题的。
make这个命令的功能就是执行Makefile中我们要求执行的语句,对结果没有任何的预期,也不会检查命令有没有问题。所以,我们必须遵守Makefile书写中的一些规则。
all : fill_file_with_nonsense
echo "I have mostly created a lot of junk today!"
fill_file_with_nonsense : create_file
echo "Hello, there is nothing important here" > silly_file
create_file :
touch silly_file touch是Unix中的典型命令,用于生成空的文件
move_file :
mv silly_file silly_file_new_name
delete_file :
rm _file
open_file :
gedit another_silly_file
clean :
touch junk1 junk2 junk3 junk4 junk5
really_clean :
rm junk*
如果想体验的更加清楚,就可以运行这个文件中的内容,然后就知道make完全不会管结果是什么,只是没有脑子的执行命令。
解释上面的内容:
Makefile的书写规则。all: 放在第一句,把所以我们要生成executable依赖的Targets列出来,这样我们需要的所有的文件都可以生成。我们看到all对应的dependency是file_file_with_nonsense,就去找file_file_with_nonsense的生成语句,发现它的dependency是create_file,然后去找create_file的生成语句,就到touch silly_file,touch是Unix中的典型命令,用于生成空的文件。create_file的语句执行完之后,回到file_file_with_nonsense,执行echo "Hello, there is nothing important here" > silly_file,就把"Hello, there is nothing important here" 写入silly_file中,file_file_with_nonsense的语句也执行完之后,我们就返回到all,然后在命令行输出"I have mostly created a lot of junk today!"。
因为其他的target,不在all的dependency list中,也不在all的dependency的dependency当中,所以只能通过make target的形式来调用对应的命令。
Marvelous macros(宏)
一个宏的示例,宏就是Makefile中的variables,用来定义我们需要的操作,一些变量之类的
CXX = clang++
FLAGS = -O
hello : hello_world.cpp
$(CXX) $(FLAGS) $? -o $@
clean :
rm hello
CXX,这是一个预定义的宏,default value是g++。这里把CXX定义成clang++了。
FLAGS,这里定义的是-O。FLAGS也不一定非得定义成-o,也可以是some moose have large antlers,但是这样定义的话,就会导致调用的时候出错。
对于上面的文件,我们在命令行输入make的时候,实际运行的是clang++ -O hello_world.cpp -o hello。
如果我们把CXX=clang++这一行删掉的话,在命令行输入make,实际运行的就是g++ -O hello_world.cpp -o hello。
定义好macro宏,我们使用的时候,就要用$(MACRO)这样的形式,这是makefile语言的一种语法。我们注意到MACRO全部用的大写,虽然不是明确规定的,但是通常情况下用大写。
$?和$@是makefile language里面特别的预定义的宏。$?是指的"names of the dependencies(newer than the target)",$@是指的"name of the target"。
Complier and liner flags in CS 225
CXX = clang++ LD = clang++
CXXFLAGS = -std=c++1y -stdlib=libc++ -c -g -O0 -Wall -Wextra -Werror -pedantic
LDFLAGS = -std=c++1y -stdlib=libc++ -lpng -lc++abi
‘柒’ 在linux系统应用make命令时,makefile 与makefile有何区别
Make命令
在linux make命令后不仅可以出现宏定义,还可以跟其他命令行参数,这些参数指定了需要编译的目标文件。其标准形式为:
target1 [target2 …]:[:][dependent1 …][;commands][#…]
[(tab) commands][#…]
方括号中间的部分表示可选项。Targets和dependents当中可以包含字符、数字、句点和"/"符号。除了引用,commands中不能含有"#",也不允许换行。
在通常的情况下命令行参数中只含有一个":",此时command序列通常和makefile文件中某些定义文件间依赖关系的描述行有关。如果与目标相关连的那些描述行指定了相关的command序列,那么就执行这些相关的command命令,即使在分号和(tab)后面的aommand字段甚至有可能是NULL。如果那些与目标相关连的行没有指定command,那么将调用系统默认的目标文件生成规则。
如果命令行参数中含有两个冒号"::",则此时的command序列也许会和makefile中所有描述文件依赖关系的行有关。此时将执行那些与目标相关连的描述行所指向的相关命令。同时还将执行build-in规则。如果在执行command命令时返回了一个非"0"的出错信号,例如makefile文件中出现了错误的目标文件名或者出现了以连字符打头的命令字符串,make操作一般会就此终止,但如果make后带有"-i"参数,则make将忽略此类出错信号。Make命本身可带有四种参数:标志、宏定义、描述文件名和目标文件名。其标准形式为:
Make [flags] [macro definitions] [targets]
Unix系统下标志位flags选项及其含义为:
◆-f file指定file文件为描述文件,如果file参数为"-"符,那么描述文件指向标准输入。如果没有"-f"参数,则系统将默认当前目录下名为 makefile或者名为Makefile的文件为描述文件。在linux中, GNU make 工具在当前工作目录中按照GNUmakefile、makefile、Makefile的顺序搜索 makefile文件。
◆-i 忽略命令执行返回的出错信息。
◆-s 沉默模式,在执行之前不输出相应的命令行信息。
◆-r 禁止使用build-in规则。
◆-n 非执行模式,输出所有执行命令,但并不执行。
◆-t 更新目标文件。
◆-q make操作将根据目标文件是否已经更新返回"0"或非"0"的状态信息。
◆-p 输出所有宏定义和目标文件描述。
◆-d Debug模式,输出有关文件和检测时间的详细信息。
linux下make标志位的常用选项与Unix系统中稍有不同,下面我们只列出了不同部分:
◆-c dir 在读取 makefile 之前改变到指定的目录dir。
◆-I dir 当包含其他 makefile文件时,利用该选项指定搜索目录。
◆-h help文挡,显示所有的make选项。
◆-w 在处理 makefile 之前和之后,都显示工作目录。
通过命令行参数中的target ,可指定make要编译的目标,并且允许同时定义编译多个目标,操作时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编译target选项中指定的目标文件。如果命令行中没有指定目标,则系统默认target指向描述文件中第一个目标文件。
通常,makefile 中还定义有 clean 目标,可用来清除编译过程中的中间文件,例如:
clean:
rm -f *.o
运行 make clean 时,将执行 rm -f *.o 命令,最终删除所有编译过程中产生的所有中间文件。
隐含规则
在make 工具中包含有一些内置的或隐含的规则,这些规则定义了如何从不同的依赖文件建立特定类型的目标。Unix系统通常支持一种基于文件扩展名即文件名后缀的隐含规则。这种后缀规则定义了如何将一个具有特定文件名后缀的文件(例如.c文件),转换成为具有另一种文件名后缀的文件(例如.o文件):
.c:.o
$(CC) $(CFLAGS) $(CPPFLAGS) -c -o $@ $<
系统中默认的常用文件扩展名及其含义为:
◆.o 目标文件
◆.c C源文件
◆.f FORTRAN源文件
◆.s 汇编源文件
◆.y Yacc-C源语法
◆.l Lex源语法
在早期的Unix系统系统中还支持Yacc-C源语法和Lex源语法。在编译过程中,系统会首先在makefile文件中寻找与目标文件相关的.C文件,如果还有与之相依赖的.y和.l文件,则首先将其转换为.c文件后再编译生成相应的.o文件;如果没有与目标相关的.c文件而只有相关的.y文件,则系统将直接编译.y文件。
而GNU make 除了支持后缀规则外还支持另一种类型的隐含规则--模式规则。这种规则更加通用,因为可以利用模式规则定义更加复杂的依赖性规则。模式规则看起来非常类似于正则规则,但在目标名称的前面多了一个 % 号,同时可用来定义目标和依赖文件之间的关系,例如下面的模式规则定义了如何将任意一个 file.c 文件转换为 file.o 文件:
%.c:%.o
$(CC) $(CFLAGS) $(CPPFLAGS) -c -o $@ $<
#EXAMPLE#
下面将给出一个较为全面的示例来对makefile文件和make命令的执行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其中make命令不仅涉及到了C源文件还包括了Yacc 语法。本例选自"Unix Programmer's Manual 7th Edition, Volume 2A" Page 283-284
下面是描述文件的具体内容:
#Description file for the Make command
#Send to print
P=und -3 | opr -r2
#The source files that are needed by object files
FILES= Makefile version.c defs main.c donamc.c misc.c file.c
dosys.c gram.y lex.c gcos.c
#The definitions of object files
OBJECTS= vesion.o main.o donamc.o misc.o file.o dosys.o gram.o
LIBES= -LS
LINT= lnit -p
CFLAGS= -O
make: $(OBJECTS)
cc $(CFLAGS) $(OBJECTS) $(LIBES) -o make
size make
$(OBJECTS): defs
gram.o: lex.c
cleanup:
-rm *.o gram.c
install:
@size make /usr/bin/make
cp make /usr/bin/make ; rm make
#print recently changed files
print: $(FILES)
pr $? | $P
touch print
test:
make -dp | grep -v TIME>1zap
/usr/bin/make -dp | grep -v TIME>2zap
diff 1zap 2zap
rm 1zap 2zap
lint: dosys.c donamc.c file.c main.c misc.c version.c gram.c
$(LINT) dosys.c donamc.c file.c main.c misc.c version.c
gram.c
rm gram.c
arch:
ar uv /sys/source/s2/make.a $(FILES)
通常在描述文件中应象上面一样定义要求输出将要执行的命令。在执行了 linux make命令之后,输出结果为:
$ make
cc -c version.c
cc -c main.c
cc -c donamc.c
cc -c misc.c
cc -c file.c
cc -c dosys.c
yacc gram.y
mv y.tab.c gram.c
cc -c gram.c
cc version.o main.o donamc.o misc.o file.o dosys.o gram.o
-LS -o make
13188+3348+3044=19580b=046174b
最后的数字信息是执行"@size make"命令的输出结果。之所以只有输出结果而没有相应的命令行,是因为"@size make"命令以"@"起始,这个符号禁止打印输出它所在的命令行。
描述文件中的最后几条命令行在维护编译信息方面非常有用。其中"print"命令行的作用是打印输出在执行过上次"make print"命令后所有改动过的文件名称。系统使用一个名为print的0字节文件来确定执行print命令的具体时间,而宏$?则指向那些在print 文件改动过之后进行修改的文件的文件名。如果想要指定执行print命令后,将输出结果送入某个指定的文件,那么就可修改P的宏定义:
make print "P= cat>zap"
在linux中大多数软件提供的是源代码,而不是现成的可执行文件,这就要求用户根据自己系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需要来配置、编译源程序后,软件才能使用。只有掌握了make工具,才能让我们真正享受到到Linux这个自由软件世界的带给我们无穷乐趣。
以上讲解的是linux make命令和Makefile的区别。
‘捌’ Makefile编译时怎么打印出变量值
1、输出打印信息的方法是:$(warning xxxxx),$(error xxxxx)
2、输出打印变量值的方法是:$(warning $(XXX))
在makefile中打印警告或者错误消息的方法:$(warning
xxxxx)或者$(error xxxxx)
输出变量方式为:$(warning $(XXX))
‘玖’ 如何使用Makefile自动编译iPhone程序
Xcode 也支持以命令行形式来编译 iPhone 程序。另外还可以手动的编写 Makefile 文件,实现编译→安装的自动化批处理过程。如果你习惯了命令行的操作方式(linux,unix),那么这样的操作还是很方便的。首先看看 Xcode 的命令行格式:xcodebuild -target Project_Namexcodebuild install -target Project_Name下面我们来实现程序的编译,并通过 ldid 转换编码格式,最后用 ssh 将编译好的程序安装到 iPhone 上的 /Applications/目录下。首先安装 ssh 的公开密匙到 iPhone 上1). 在Mac的终端上产生密匙ssh-keygen -t rsaGenerating public/private rsa key pair.Enter file in which to save the key (/home/xxxx/.ssh/id_rsa):Created directory '/home/xxxx/.ssh'.Enter passphrase (empty for no passphrase): xxxEnter same passphrase again: xxxYour identification has been saved in /home/xxxx/.ssh/id_rsa.Your public key has been saved in /home/xxxx/.ssh/id_rsa.pub.The key fingerprint is:e4:e8:b7:05:06:b3:f0:ff:af:13:fc:50:6a:5b:d1:b5 [email protected]过程中会提问你通行证(passphrase),输入你常用的秘密。2). 在 iPhone 上创建.ssh目录(iPhone的IP地址是10.0.2.2)ssh [email protected] 'mkdir -p .ssh'如果问道你iPhone root password,输入 alpine。3). 拷贝刚才生成的公开密匙到 iPhonecat ~/.ssh/id_rsa.pub | ssh [email protected] 'cat >> .ssh/authorized_keys'如果问道你iPhone root password,输入 alpine。4). 在 iPhone 上编辑 /etc/ssh/sshd_config 文件#将#StrictModes yes#PubkeyAuthentication yes#AuthorizedKeysFile .ssh/authorized_keys#替换为StrictModes noPubkeyAuthentication yesAuthorizedKeysFile .ssh/authorized_keys5). 重新启动iPhone接下来,编译生成ldid工具wget http://svn.telesphoreo.org/trunk/data/ldid/ldid-1.0.610.tgztar -zxf ldid-1.0.610.tgz# 如果是 PowerPC 下载下面的补丁# wget -qO- http://fink.cvs.sourceforge.net/viewvcfink/dists/10.4/unstable/crypto/finkinfo/ldid.patch?revision=1.1 | patch -p0cd ldid-1.0.610g++ -I . -o util/ldid{,.cpp} -x c util/{lookup2,sha1}.csudo cp -a util/ldid /usr/bin最后,让我们看看Makefile中都有什么项目中的文件如下所示:Classes : source code (.m .c .cpp etc)Resources : png file and other support filesProject folder : *.xib Info.plistLDFLAGS += -F"$(IPHONESDK)/System/Library/Frameworks" LDFLAGS += -F"$(IPHONESDK)/System/Library/PrivateFraLDFLAGS += -F"$(IPHONESDK)/System/Library/Frameworks"LDFLAGS += -F"$(IPHONESDK)/System/Library/PrivateFrameworks"## 编译开关CFLAGS += $(INCPATH) \ -std=c99 \ -W -Wall \ -funroll-loops \ -Diphoneos_version_min=2.0 \ -Wno-unused-parameter \ -Wno-sign-compareifeq ($(DEBUG), y)CFLAGS += -O0 -g -DDEBUG_MUTEXelseCFLAGS += -O3 -DNDEBUGifeq ($(DEVEL), y)CFLAGS += -gendifendifCFLAGS += -F"$(IPHONESDK)/System/Library/Frameworks"CFLAGS += -F"$(IPHONESDK)/System/Library/PrivateFrameworks"
BUILDDIR =./build/3.0SRCDIR =./ClassesRESDIR =./ResourcesOBJS = $(patsubst %.m,%.o,$(wildcard $(SRCDIR)/*.m))OBJS += $(patsubst %.m,%.o,$(wildcard ./*.m))OBJS += $(patsubst %.c,%.o,$(wildcard $(SRCDIR)/*.c))OBJS += $(patsubst %.cpp,%.o,$(wildcard $(SRCDIR)/*.cpp))NIBS = $(patsubst %.xib,%.nib,$(wildcard *.xib))RESOURCES= $(wildcard $(RESDIR)/*)APPFOLDER= $(TARGET).app.PHONY: allall: $(TARGET) bundle$(TARGET): $(OBJS) $(LD) $(LDFLAGS) -o $@ $^%.o: %.m $(CC) -c $(CFLAGS) [ DISCUZ_CODE_157 ]lt; -o $@%.o: %.c $(CC) -c $(CFLAGS) [ DISCUZ_CODE_157 ]lt; -o $@%.o: %.cpp $(CXX) -x objective-c++ $(CFLAGS) [ DISCUZ_CODE_157 ]lt; -o $@%.nib: %.xib ibtool [ DISCUZ_CODE_157 ]lt; --compile $@bundle: $(TARGET) @rm -rf $(BUILDDIR) @mkdir -p $(BUILDDIR)/$(APPFOLDER) @cp -r $(RESDIR)/* $(BUILDDIR)/$(APPFOLDER) @cp Info.plist $(BUILDDIR)/$(APPFOLDER)/Info.plist @echo "APPL" > $(BUILDDIR)/$(APPFOLDER)/PkgInfo mv $(NIBS) $(BUILDDIR)/$(APPFOLDER)# export CODESIGN_ALLOCATE=/Developer/Platforms/iPhoneOS.platform/Developer/usr/bin/codesign_allocate@ldid -S $(TARGET) @mv $(TARGET) $(BUILDDIR)/$(APPFOLDER)/$(TARGET)_install: bundle @ssh root@$(IP) "cd /Applications/$(APPFOLDER) && rm -R * || echo 'not found' " @scp -rp $(BUILDDIR)/$(APPFOLDER) root@$(IP):/Applications @ssh root@$(IP) "cd /Applications/$(APPFOLDER) ; ldid -S $(TARGET)_; killall SpringBoard" @echo "Application $(APPFOLDER) installed"uninstall: ssh root@$(IPHONE_IP) 'rm -fr /Applications/$(APPFOLDER); respring' @echo "Application $(APPFOLDER) uninstalled, please respring iPhone"install_respring: scp respring_arm root@$(IPHONE_IP):/usr/bin/respring.PHONY: cleanclean: @rm -f $(OBJS) $(TARGET) @rm -rf $(BUILDDIR)然后执行下面的make命令,我们就可以直接在 iPhone 上测试我们的程序了。make install_respringmakemake install
‘拾’ linux中make makefiles这个命令是什么意思
无论是在Linux还是在Unix环境中,make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编译命令。不管是自己进行项目开发还是安装应用软件,我们都经常要用到
make或make
install。利用make工具,我们可以将大型的开发项目分解成为多个更易于管理的模块,对于一个包括几百个源文件的应用程序,使用make和
makefile工具就可以简洁明快地理顺各个源文件之间纷繁复杂的相互关系。而且如此多的源文件,如果每次都要键入gcc命令进行编译的话,那对程序员
来说简直就是一场灾难。而make工具则可自动完成编译工作,并且可以只对程序员在上次编译后修改过的部分进行编译。因此,有效的利用make和
makefile工具可以大大提高项目开发的效率。同时掌握make和makefile之后,您也不会再面对着Linux下的应用软件手足无措了。
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许多讲述Linux应用的书籍上都没有详细介绍这个功能强大但又非常复杂的编译工具。在这里我就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make及其描述文件
makefile。
Makefile文件
Make工具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功能就是通过makefile文件来描述源程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自动维护编译工作。而makefile 文件需要按照某种语法进行编写,文件
中
需要说明如何编译各个源文件并连接生成可执行文件,并要求定义源文件之间的依赖关系。makefile 文件是许多编译器--包括 Windows NT
下的编译器--维护编译信息的常用方法,只是在集成开发环境中,用户通过友好的界面修改 makefile 文件而已。
在 UNIX 系统中,习惯使用 Makefile 作为 makfile 文件。如果要使用其他文件作为 makefile,则可利用类似下面的 make 命令选项指定 makefile 文件:
$ make -f Makefile.debug
例如,一个名为prog的程序由三个C源文件filea.c、fileb.c和filec.c以及库文件LS编译生成,这三个文件还分别包含自
己的头文件a.h
、b.h和c.h。通常情况下,C编译器将会输出三个目标文件filea.o、fileb.o和filec.o。假设filea.c和fileb.c都要
声明用到一个名为defs的文件,但filec.c不用。即在filea.c和fileb.c里都有这样的声明:
#include "defs"
那么下面的文档就描述了这些文件之间的相互联系:
#It is a example for describing makefile
prog : filea.o fileb.o filec.o
cc filea.o fileb.o filec.o -LS -o prog
filea.o : filea.c a.h defs
cc -c filea.c
fileb.o : fileb.c b.h defs
cc -c fileb.c
filec.o : filec.c c.h
cc -c filec.c
这个描述文档就是一个简单的makefile文件。
从上面的例子注意到,第一个字符为 # 的行为注释行。第一个非注释行指定prog由三个目标文件filea.o、fileb.o和filec.o链接生成。第三行描述了如何从prog所依赖的文件建立可执行文件。接下来的4、6、8行分别指定三个目标文件,以及它们所依赖的.c和.h文件以及defs文件。而5、7、9行则指定了如何从目标所依赖的文
件建立目标。
当filea.c或a.h文件在编译之后又被修改,则 make 工具可自动重新编译filea.o,如果在前后两次编译之间,filea.C 和a.h 均没有被修改,而且 test.o 还存在的话,就没有必要重新编译。这种依赖关系在多源文件的程序编译中尤其重要。通过这种依赖关系的定义,make 工具可避免许多不必要的编译工作。当然,利用 Shell
脚本也可以达到自动编译的效果,但是,Shell 脚本将全部编译任何源文件,包括哪些不必要重新编译的源文件,而 make 工具则可根据目标上一次编译的时间和目标所依赖的源文件的更新时间而自动判断应当编译哪个源文件。
Makefile文件作为一种描述文档一般需要包含以下内容:
◆ 宏定义
◆ 源文件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 可执行的命令
Makefile中允许使用简单的宏指代源文件及其相关编译信息,在Linux中也称宏为变量。在引用宏时只需在变量前加$符号,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变量名的长度超过一个字符,在引用时就必须加圆括号()。下面都是有效的宏引用:
$(CFLAGS)
$2
$Z
$(Z)
其中最后两个引用是完全一致的。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宏的预定义变量,在Unix系统中,$*、$@、$?和$<四个特殊宏的值在执行命令的过程中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而在GNU make中则定义了更多的预定义变量。关于预定义变量的详细内容,宏定义的使用可以使我们脱离那些冗长乏味的编译选项,为编写makefile文
件带来很大的方便。
# Define a macro for the object files
OBJECTS= filea.o fileb.o filec.o
# Define a macro for the library file
LIBES= -LS
# use macros rewrite makefile
prog: $(OBJECTS)
cc $(OBJECTS) $(LIBES) -o prog
……
此时如果执行不带参数的make命令,将连接三个目标文件和库文件LS;但是如果在make命令后带有新的宏定义:
make "LIBES= -LL -LS"
则命令行后面的宏定义将覆盖makefile文件中的宏定义。若LL也是库文件,此时make命令将连接三个目标文件以及两个库文件LS和LL。
在Unix系统中没有对常量NULL作出明确的定义,因此我们要定义NULL字符串时要使用下述宏定义:
STRINGNAME=
Make命令
在make命令后不仅可以出现宏定义,还可以跟其他命令行参数,这些参数指定了需要编译的目标文件。其标准形式为:
target1 [target2 …]:[:][dependent1 …][;commands][#…]
[(tab) commands][#…]
方括号中间的部分表示可选项。Targets和dependents当中可以包含字符、数字、句点和"/"符号。除了引用,commands中不能含有"#",也不允许换行。
在通常的情况下命令行参数中只含有一个":",此时command序列通常和makefile文件中某些定义文件间依赖关系的描述行有关。如果与目标相关连的那些描述行指定了相关的command序列,那么就执行这些相关的command命令,即使在分号和(tab)后面的aommand字段甚至有可能是NULL。如果那些与目标相关连的行没有指定command,那么将调用系统默认的目标文件生成规则。
如果命令行参数中含有两个冒号"::",则此时的command序列也许会和makefile中所有描述文件依赖关系的行有关。此时将执行那些与目标相关连的描述行所
指向的相关命令。同时还将执行build-in规则。
如果在执行command命令时返回了一个非"0"的出错信号,例如makefile文件中出现了错误的目标文件名或者出现了以连字符打头的命令字符串,make操作一般会就此终止,但如果make后带有"-i"参数,则make将忽略此类出错信号。
Make命本身可带有四种参数:标志、宏定义、描述文件名和目标文件名。其标准形式为:
Make [flags] [macro definitions] [targets]
Unix系统下标志位flags选项及其含义为:
-f file 指定file文件为描述文件,如果file参数为"-"符,那么描述文件指向标准输入。如果没有"-f"参数,则系统将默认当前目录下名为makefile或者名为Makefile的文件为描述文件。在Linux中, GNU make 工具在当前工作目录中按照GNUmakefile、makefile、Makefile的顺序搜索 makefile文件。
-i 忽略命令执行返回的出错信息。
-s 沉默模式,在执行之前不输出相应的命令行信息。
-r 禁止使用build-in规则。
-n 非执行模式,输出所有执行命令,但并不执行。
-t 更新目标文件。
-q make操作将根据目标文件是否已经更新返回"0"或非"0"的状态信息。
-p 输出所有宏定义和目标文件描述。
-d Debug模式,输出有关文件和检测时间的详细信息。
Linux下make标志位的常用选项与Unix系统中稍有不同,下面我们只列出了不同部分:
-c dir 在读取 makefile 之前改变到指定的目录dir。
-I dir 当包含其他 makefile文件时,利用该选项指定搜索目录。
-h help文挡,显示所有的make选项。
-w 在处理 makefile 之前和之后,都显示工作目录。
通过命令行参数中的target ,可指定make要编译的目标,并且允许同时定义编译多个目标,操作时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依次编译target选项中指定的目标文件。如果命令行中没有指定目标,则系统默认target指向描述文件中第一个目标文件。
通常,makefile 中还定义有 clean 目标,可用来清除编译过程中的中间文件,例如:
clean:
rm -f *.o
运行 make clean 时,将执行 rm -f *.o 命令,最终删除所有编译过程中产生的所有中间文件。
隐含规则
在make 工具中包含有一些内置的或隐含的规则,这些规则定义了如何从不同的依赖文件建立特定类型的目标。Unix系统通常支持一种基于文件扩展名即文件名后缀的隐含规则。这种后缀规则定义了如何将一个具有特定文件名后缀的文件(例如.c文件),转换成为具有另一种文件名后缀的文件(例如.o文件):
.c:.o
$(CC) $(CFLAGS) $(CPPFLAGS) -c -o $@ $<
系统中默认的常用文件扩展名及其含义为:
.o 目标文件
.c C源文件
.f FORTRAN源文件
.s 汇编源文件
.y Yacc-C源语法
.l Lex源语法
在早期的Unix系统系统中还支持Yacc-C源语法和Lex源语法。在编译过程中,系统会首先在makefile文件中寻找与目标文件相关的.C文件,如果还有与之相依赖的.y和.l文件,则首先将其转换为.c文件后再编译生成相应的.o文件;如果没有与目标相关的.c文件而只有相关的.y文件,则系统将直接编译.y文件。
而GNU make 除了支持后缀规则外还支持另一种类型的隐含规则--模式规则。这种规则更加通用,因为可以利用模式规则定义更加复杂的依赖性规则。模式规则看起来非常类似于正则规则,但在目标名称的前面多了一个 % 号,同时可用来定义目标和依赖文件之间的关系,例如下面的模式规则定义了如何将任意一个 file.c 文件转换为 file.o 文件:
%.c:%.o
$(CC) $(CFLAGS) $(CPPFLAGS) -c -o $@ $<
#EXAMPLE#
下面将给出一个较为全面的示例来对makefile文件和make命令的执行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其中make命令不仅涉及到了C源文件还包括了Yacc语法。本例选自"Unix
Programmer's Manual 7th Edition, Volume 2A" Page 283-284
下面是描述文件的具体内容:
#Description file for the Make command
#Send to print
P=und -3 | opr -r2
#The source files that are needed by object files
FILES= Makefile version.c defs main.c donamc.c misc.c file.c \
dosys.c gram.y lex.c gcos.c
#The definitions of object files
OBJECTS= vesion.o main.o donamc.o misc.o file.o dosys.o gram.o
LIBES= -LS
LINT= lnit -p
CFLAGS= -O
make: $(OBJECTS)
cc $(CFLAGS) $(OBJECTS) $(LIBES) -o make
size make
$(OBJECTS): defs
gram.o: lex.c
cleanup:
-rm *.o gram.c
install:
@size make /usr/bin/make
cp make /usr/bin/make ; rm make
#print recently changed files
print: $(FILES)
pr $? | $P
touch print
test:
make -dp | grep -v TIME>1zap
/usr/bin/make -dp | grep -v TIME>2zap
diff 1zap 2zap
rm 1zap 2zap
lint: dosys.c donamc.c file.c main.c misc.c version.c gram.c
$(LINT) dosys.c donamc.c file.c main.c misc.c version.c \
gram.c
rm gram.c
arch:
ar uv /sys/source/s2/make.a $(FILES)
通常在描述文件中应象上面一样定义要求输出将要执行的命令。在执行了make命令之后,输出结果为:
$ make
cc -c version.c
cc -c main.c
cc -c donamc.c
cc -c misc.c
cc -c file.c
cc -c dosys.c
yacc gram.y
mv y.tab.c gram.c
cc -c gram.c
cc version.o main.o donamc.o misc.o file.o dosys.o gram.o \
-LS -o make
13188+3348+3044=19580b=046174b
最后的数字信息是执行"@size make"命令的输出结果。之所以只有输出结果而没有相应的命令行,是因为"@size make"命令以"@"起始,这个符号禁止打印输出它所在的命令行。
描述文件中的最后几条命令行在维护编译信息方面非常有用。其中"print"命令行的作用是打印输出在执行过上次"make print"命令后所有改动过的文件名称。系
统使用一个名为print的0字节文件来确定执行print命令的具体时间,而宏$?则指向那些在print文件改动过之后进行修改的文件的文件名。如果想要指定执行print命令后,将输出结果送入某个指定的文件,那么就可修改P的宏定义:
make print "P= cat>zap"
在Linux中大多数软件提供的是源代码,而不是现成的可执行文件,这就要求用户根据自己系统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的需要来配置、编译源程序后,软件才能使用。只有掌握了make工具,才能让我们真正享受到到Linux这个自由软件世界的带给我们无穷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