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滴滴程维公布10年造车计划 首款定制网约车D1只是开始
文/白杨
成立仅8年的滴滴,终于向已经运行了数百年的 汽车 销售市场,打出了一记重拳。
11月16日,滴滴与比亚迪联合设计研发的全球首款定制网约车D1,在北京发布,首批车辆正在奔赴首个落地城市——长沙,并于12月正式上线。
“真正为5.5亿共享出行的用户,和上千万的司机设计的一款车”发布会现场,“无证青年”程维如此形容D1。
同时,程维也坦言,D1会是一个过渡,它将依靠司机和乘客每天的实时反馈,每18个月迭代更新一次,它的最终形态DX,将完全去掉驾驶舱,实现成熟的L4级无人驾驶。
看完D1的发布后,我便在朋友圈感叹D1是出行领域里程碑式产品,一辆私家车常规用车,上下班代步每天约行驶50公里,而一辆网约车平均每天的里程数是350公里,全月无休。
也就是说一辆共享出行车的利用率约是私家车的10倍,这意味着一辆D1可以吃掉10个 汽车 销量,卖车这门生意注定越来越难做。D1的出现,就如同年轻的滴滴向 汽车 消费市场这位老同志,砸了一记重拳,“不讲武德”。
事实上,想要做定制共享 汽车 的并不止滴滴一家,滴滴仅是“手速”最快的玩家。早再2018年,几乎与滴滴联合30多家车企成立“洪流联盟”同时,大众也展示了一款定制电动共享概念车MOIA,并计划通过MEB平台生产。
为何滴滴和车企都执着于做定制网约车?定制网约车相较现阶段的共享 汽车 又有哪些优势呢?
Alweys Day 1,一切为了用户体验
“如果你真的关注软件,就应该做自己的硬件”,这是现代计算机奠基人 Alan Kay说过的一句话,同时这句话也被乔布斯奉为真理,用在了苹果第一代iPhone的发布会上。
我想,程维应该和乔布斯一样,是那句话的信奉者。不论程维和柳青是否承认,滴滴在提升乘客用户体验上,已经步入了瓶颈期,而亲自参与到 汽车 的设计和研发中,是滴滴突破瓶颈的唯一解。
正如程维在D1发布会现场分享的那样,我们现在的 汽车 之所以长这样,之所以会有家轿、SUV等不同类型,之所以多数是5个座位,是因为这是车企为家庭不同用车场景所设计的。但是车企的设计场景中,并没有共享出行这一环。
这在智能网联 汽车 发展的当下,尤为明显,大多数的新技术都是为前排乘客服务的,而后排依然仅是一个出行的座位而已。而共享出行场景下,后排才是最高频使用的位置,当下的 汽车 科技 发展带来的便利,如语音车控、车联网,和共享出行用户毫无关系。
因此,想要拥有更好的用户体验,就要从共享出行场景出发,专门设计定制一款 汽车 。定制网约车不光能从司乘需求出发,提升用户体验,还能从底层收集司乘的及时反馈及真实需求,从而迭代迭代优化软件和硬件,建立良性的发展循环。
当然,提升用户体验是滴滴做定制网约车最重要的原因,但并不是唯一的原因。D1还蕴含着滴滴对自动驾驶时代的布局。
自动驾驶时代,和算法一样重要的是数据。现阶段滴滴已经在很多网约车上安装了一个名为“桔视”的摄像头,用于获取海量的出行数据做仿真测试,训练自动驾驶算法。
但仅依靠加装一个“桔视”摄像头,在挖掘长尾场景时必然存在局限性,例如有时候记录的画面不够完整等。如果从底层设计出发,一辆车从投入到共享出行运营之初,便肩负着为自动驾驶算法训练收集数据的使命,那挖掘到完整有价值信息的效率就大大提升了。
可以说,自动驾驶的时代,就是MaaS的时代,是共享出行的时代。滴滴作为共享出行公司,比任何 汽车 行业参与者都渴望自动驾驶技术的早日成熟。定制网约车不光能提升道路数据采集的效率,助力自动驾驶发展,还能培养用户共享出行的习惯,在未来Robitaxi时代提前圈定用户。
D1实现全方位共赢
D1的出现到底能改变什么?我认为这会是一个共赢的结果。
乘客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D1的多项新颖设计,都是围绕提升用户体验展开的,例如为了让乘客更安全,上下车更方便的电动侧滑门,和三个190大高个都能轻松坐下的超宽裕后排空间,塞下三个行李箱都绰绰有余的后备箱,都让乘客出行变得更从容舒适。
除了上下车方便和空间两大刚需,D1还有很多巧妙的设计。例如彩虹接驾灯,在确认司机接单后,滴滴后台会自动分配同一颜色给乘客手机端和车内接驾灯,乘客上车前通过接驾灯的颜色就能轻松分辨是否是接自己的车。
作为定制网约车,D1的后排成了整车的C位,拥有独立出风口、座椅加热、安全带未系提醒、杯托、纸巾盒、USB充电口,用户通过手机APP就能在上车前或行驶中设置车内温度、风量,开启座椅加热等,非常方便。
此外,网约车用户再也不是智能 汽车 时代的边缘人。D1后排拥有两个显示屏,乘客不仅可以通过屏幕查看行程信息,控制空调温度,还能享受车联网生态的影音 娱乐 服务。据柳青分享,后期D1后排还能变身“KTV”,乘客可以在后排通过屏幕点歌唱歌,路途变得丰富多彩。
司机同样是定制网约车的受益者。D1在设计之初也听取了很多网约车司机的需求,并在设计上予以满足。例如主驾四向电动腰拖,定制化座椅硬度,中控的司机专属公文包,一键报警,让司机舒心也安心。
D1还同在在方向盘上加入了“滴滴键”,一键接单,融合了订单信息的智能车机,司机AI语音助手降低了司机工作的复杂程度,提升了接单效率。在司机更为关心的车辆运营效率上,D1在剩余电量20%状态时,车机系统会主动推荐附近的充电站并一键导航,而且还能结合后台算法,推送前往充电站周边的订单。
滴滴作为运营商,自然也是受益者。首先是运营资产的成本结构上,目前并不知道D1车辆资产的归属,但可以明确的是,就单车而言,D1的成本结构更符合网约车。D1选择了寿命和安全性更好的刀片电池,拥有超大内部空间的车身比例,这些都是按照能够高强度使用,超大后排空间利用率的网约车所设计的。
其次是定制网约车D1,可以为滴滴构建数据闭环,这种数据闭环除了此前所说的自动驾驶数据挖掘外,还有车联网。
D1后排的大屏让网约车开始真正进入车联网时代,柳青在发布会上提到,每年的用户会在滴滴的车上度过100亿个小时,这是一个庞大的量级,而未来,在这100亿的小时中,与乘客交互最直接的便是两块大屏。这两块屏幕可以承载美团这种“衣食住玩”本地服务,也可以承载影音 娱乐 ,甚至还可能是电商或物联网时代的重要一环。
这两块屏幕是5亿网约车用户进入车辆网生态的入口,也将会是滴滴一道隐形的资产。
而对于车企合作伙伴而言,在连续走低的新能源 汽车 市场,没有什么比大订单更香了!按照滴滴的规划,预计将在5年内向市场投放100万辆新能源 汽车 ,平均每年20万辆,这比任何一家中国车企2019年的全年EV销量都要高了。
可见,D1的投放势必会带动整个新能源 汽车 的推广,对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也有积极影响。
我们并不能以看待传统 汽车 的眼光去审视D1,虽然它依然是一辆车,但所服务的用户主体、使用场景都发生了彻底的改变。D1是滴滴在硬件上的一次突破,对 汽车 行业而言,也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从“第一性原理”来思考, 汽车 行业所要解决的最实质问题,是让人类可以自由愉悦地出行,这一点,滴滴看的最为清晰,也践行的最为彻底。
❷ 搞开发,或者测试,算法到底重不重要,那个ACM学的算法用得上吗
像搜索引擎类型的公司,比如谷歌和网络,很喜欢acm得奖的人,因为他们有着非常庞大的数据库要管理,每天要不断的更新,添加,删除,修改之类的,需要非常好的算法和数据结构才能有效的进行这类工作,所以他们很喜欢理论派的人,尤其是ACM好的。
如果是一般的软件公司就不是那么的看重。有些由于软件规模较小,不需要过渡优化,有些可能是软件本身的特点,用不着那些算法,比如游戏。
而如果是涉及到底层的东西,比如操作系统,这些ACM的东西几乎用不上,因为硬件完全限制了算法的使用范围,比如很多地方只能进行位运算或者一个字节一个字节的来。总之算法人员只有在正确的地方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不像编程人员在哪里都可以。
如果你能进入谷歌这类的公司那你可能蛮吃香的,否则其他的方的话很难有用武之地
❸ 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干货:滴滴无人出租车申请体验者近4万
上汽的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情况
在业务落地方面,祖似杰表示,5G智能汽车示范体验区项目已经于今天上午交付使用,以实现高速、城区拥堵以及泊车等自动驾驶场景的市场化落地。
按照计划,上汽将在年底正式投产L3级的5G智能汽车MARVELR。
同时上汽还计划在今年完成2万个标准集装箱的运输任务。“我们已经开始小范围的商业运营,明年争取完成20万个标准集装箱,按照商业实际场景进行运营。”祖似杰在现场说道。
除了这些,上汽也在围绕电子电器架构、软件平台、数据平台进行布局,以此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能力。
四、滴滴孟醒:报名体验自动驾驶的人数已接近4万
滴滴自动驾驶公司COO孟醒分享了滴滴自动驾驶在过去四年内做的一些工作以及思考。
据孟醒介绍,滴滴自动驾驶公司于4年前在北京成立,目前在加州、北京、上海、苏州四个地方设有办公室。上海是当前最重要的一个测试运营场景。
今年6月底,滴滴在上海嘉定汽车城上线了滴滴自动驾驶体验,截至今天,报名人数已经达到近4万人。
那么,滴滴是如何来做自动驾驶的?
孟醒表示,滴滴是一家出行公司,在做自动驾驶出行时,考虑到了如何把传统出行和自动驾驶出行融合在一起。这也是滴滴做“混合派单”的原因所在。
此外,滴滴认为能把自动驾驶做起来需要三个方面。一个是AI,即车上的智能能力。一个是需要足够多的数据,作为AI的燃料。其次是需要具备出行生态网络。
在技术能力上,首先要具备全栈的能力。这是因为“每个模块之间上下游的关系,连接是非常紧密的,你只有每个模块都有自己的研发能力,才可以迭代足够快。我们今天关注的不是每一个模块或者说整体系统水平多高,更重要的是迭代速度有多快。”孟醒在演讲中说道。
总结来说,滴滴自动驾驶的业务涉及三方面内容,即AI、数据和网络。在滴滴看来,只有这三个方面都做好了,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才算被搞定了。
五、地平线余凯:2030年智能汽车芯片会成为半导体最大的垂直市场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分享了地平线在车载AI芯片方面的思考。
在余凯看来,如果认为传统燃油车时代,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最核心的部件。那么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时代,数据就是石油、就是能源;而芯片就是那个发动机。
当前,整个汽车产业的价值链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转型。未来汽车将成为四个轮子上的超级计算机。这个过程中,芯片和操作系统是至关重要的。“这里可能是颠覆式创新而不是增量创新”。余凯在现场说道。
余凯进一步强调了数据和数据处理能力的重要性。
在他看来,对比Waymo和特斯拉采集到的数据量,Waymo可以算是研究院模式的创新。相比之下,特斯拉则通过影子模式,打造了算力、算法、数据于完整一体的、可以快速进化的连机版AI体。虽然特斯拉的自动驾驶能力并不完美,但真正可怕的是它的进化速度。
余凯在演讲中说道,“如果说它的进化速度其他车企很难跟得上的时候,它就成为了智能汽车时代的定义者,平台的定义者,它对这个产业的控制力将会超过微软、英特尔、苹果。”
关于未来,余凯认为今天大部分的自动驾驶和未来的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他预计到2030年,智能汽车芯片会成为整个半导体领域当中的第一大市场。与此同时,在这个领域,很可能会诞生巨型计算平台企业,而这样的巨头企业则很可能出生在中国。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❹ 滴滴打车被指大数据杀熟,杀熟什么意思
滴滴打车大数据杀熟,是指针对不同的手机,在叫车的时候价格是不一样的。
很多网友进行测试,不同的手机在叫车的时候价格是不一样的,相同路程打车用两部不同的手机进行叫车,实际付的价格相差很多,所以很多网友表示滴滴打车大数据杀熟,有些人经过实地调查使用越贵的手机打的车费可能就会越贵。
安卓手机叫车要比苹果手机叫车便宜的多。
苹果机用户平均能够获得两元左右的叫车优惠,然而安卓用户的叫车优惠大概是4元左右,在网约车平台打车的时候,只要勾选多种车型,最后接单的往往都是高价车,其实大数据杀手已经不是新鲜事,同样的酒店和房型或者同样的航班,机票老用户定的价格要比新用户还贵得多,甚至同一个人不同的时间去查询航班的价格,相差几分钟就会相差几百块钱。
❺ 滴滴算法大赛 数据python怎么打开
import pandas as pd
foo = pd.read_table('filename', names=['foo', 'bar'])
用 Python 的 pandas 库。
❻ 真事儿!我叫了个滴滴 却来了个自动驾驶专车!
[汽车之家技术]?以下对话来自工作群聊,真不是编段子:“诶?今天用滴滴打车,出来个未来出行?这是啥?”“可能是什么奇怪的电动车吧?”“不是,还得预约,仅限上海,好像和自动驾驶相关。”“自动驾驶?别逗了,该不会又是辅助驾驶硬吹成自动驾驶了吧?”“那你约一个看看咯?”然后就有了今天的选题。没错,我今天第一次体验到了真·自动驾驶的滴滴专车!
另外,除了对自动驾驶安全性上的担忧,广大网友也对未来出行提出了不少看法。其中,“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是很多人对于未来出行的愿景。在未来出行配置方面,投票占据前几名全部都是主动安全和辅助驾驶有关。从这几个方面来说的话,自动驾驶似乎是解决未来出行最关键的一步棋,因为除了“电动化”,这里或多或少都与自动驾驶有关,而一旦自动驾驶普及,这些问题也将一定程度上得以解决。
○编辑点评:
这次体验下来,我又一次感觉自动驾驶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想要实现自动驾驶,绝非某些车企说的“OTA一下把L2升级成L3”那么简单,这项技术任重道远,需要多方配合,大量数据积累,车辆也绝不可能仅仅是个体的存在就能实现自动驾驶。当然,如果您也像我一样很好奇想体验的话,只要升级到最新版的滴滴就可以在上海预约体验,其它城市也会陆续开放中。(文/图汽车之家舒宁摄汽车之家曹昊旻祁子鑫舒宁)
❼ 滴滴实验测试的时间和温度
(1)
设一分钟升高X度.
依题意:70+X=85-(25-20-1)X
70+X=85-4X
5X=15
X=3
21*3+10=73
(2)
21分时73度
❽ 测试一款软件,比如说滴滴打车,整个运行过程中用什么工具抓取log
1.进入硬件检测界面(在拨号界面输入*#*#64663#*#*)。
2.在硬件检测界面中点击菜单键,选择辅助工具。
3.点击“Log抓取工具”。
4.分别点击四个log项目,会提示将log文件保存在SD卡的路径(屏幕有显示保存位置)。
5.然后连接电脑,打开USB存储,就可以在SD卡根目录里MIUI文件夹下发现一个debug_log文件夹,然后将debug_log文件夹压缩成zip格式在帖子中上传附件,这样就更方便开发组查找问题所在。
❾ 滴滴快车司机 接单分成怎么计算,求最新算法,准确无误
乘客付的钱,滴滴提百分之20,交税百分之1.77,扣保险五毛,剩下的就是你的。再就是滴滴的奖励也要扣1.77的税就是你的了
❿ 测试需要学习算法么
问了在黑马程序员培训过的兄弟,他说:测试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软件的质量,开发人员需要学习相关的算法,我们要学习专业的测试工具来对软件进行测试.不需要学习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