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源码编译 > 算法怎么测试数据

算法怎么测试数据

发布时间:2023-01-27 19:12:41

㈠ 写了个24点算法,怎么测试

添加括号共有5种可能情形(参见下面输出样例),其中▲,■,★分别表示某种运算符
[(a ▲ b) ■ c] ★ d
[a ▲ (b ■ c)] ★ d
(a ▲ b) ■ (c ★ d)
a ▲ [(b ■ c) ★ d]
a ▲ [b ■ (c ★ d)]
算法上其他没什么问题

㈡ 大数据科学家需要掌握的几种异常值检测方法

引言

异常值检测与告警一直是工业界非常关注的问题,自动准确地检测出系统的异常值,不仅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能尽早发现系统的异常情况,挽回不必要的损失。个推也非常重视大数据中的异常值检测,例如在运维部门的流量管理业务中,个推很早便展开了对异常值检测的实践,也因此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异常值检测。

1、异常值检测研究背景

2、异常值检测方法原理

3、异常值检测应用实践

异常值检测研究背景

异常值,故名思议就是不同于正常值的值。 在数学上,可以用离群点来表述,这样便可以将异常值检测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求解。

异常值检测在很多场景都有广泛的应用,比如:

1、流量监测

互联网上某些服务器的访问量,可能具有周期性或趋势性:一般情况下都是相对平稳的,但是当受到某些黑客攻击后,其访问量可能发生显着的变化,及早发现这些异常变化对企业而言有着很好的预防告警作用。

2、金融风控

正常账户中,用户的转账行为一般属于低频事件,但在某些金融诈骗案中,一些嫌犯的账户就可能会出现高频的转账行为,异常检测系统如果能发现这些异常行为,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则会规避不少损失。

3、机器故障检测

一个运行中的流水线,可能会装有不同的传感器用来监测运行中的机器,这些传感器数据就反应了机器运行的状态,这些实时的监测数据具有数据量大、维度广的特点,用人工盯着看的话成本会非常高,高效的自动异常检测算法将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异常值检测方法原理

本文主要将异常值检测方法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统计的异常值检测,另一类是基于模型的异常值检测。

基于统计的方法  

基于模型的方法

1、基于统计的异常值检测方法

常见的基于统计的异常值检测方法有以下2种,一种是基于3σ法则,一种是基于箱体图。

3σ法则  

箱体图

3σ法则是指在样本服从正态分布时,一般可认为小于μ-3σ或者大于μ+3σ的样本值为异常样本,其中μ为样本均值,σ为样本标准差。在实际使用中,我们虽然不知道样本的真实分布,但只要真实分布与正太分布相差不是太大,该经验法则在大部分情况下便是适用的。

箱体图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异常值检测方法,一般取所有样本的25%分位点Q1和75%分位点Q3,两者之间的距离为箱体的长度IQR,可认为小于Q1-1.5IQR或者大于Q3+1.5IQR的样本值为异常样本。

基于统计的异常检测往往具有计算简单、有坚实的统计学基础等特点,但缺点也非常明显,例如需要大量的样本数据进行统计,难以对高维样本数据进行异常值检测等。

2、基于模型的异常值检测

通常可将异常值检测看作是一个二分类问题,即将所有样本分为正常样本和异常样本,但这和常规的二分类问题又有所区别,常规的二分类一般要求正负样本是均衡的,如果正负样本不均匀的话,训练结果往往会不太好。但在异常值检测问题中,往往面临着正(正常值)负(异常值)样本不均匀的问题,异常值通常比正常值要少得多,因此需要对常规的二分类模型做一些改进。

基于模型的异常值检测一般可分为有监督模型异常值检测和无监督模型异常值检测,比较典型的有监督模型如oneclassSVM、基于神经网络的自编码器等。 oneclassSVM就是在经典的SVM基础上改进而来,它用一个超球面替代了超平面,超球面以内的值为正常值,超球面以外的值为异常值。

经典的SVM  

1

 基于模型的方法

2

基于神经网络的自编码器结构如下图所示。

自编码器(AE)

将正常样本用于模型训练,输入与输出之间的损失函数可采用常见的均方误差,因此检测过程中,当正常样本输入时,均方误差会较小,当异常样本输入时,均方误差会较大,设置合适的阈值便可将异常样本检测出来。但该方法也有缺点,就是对于训练样本比较相近的正常样本判别较好,但若正常样本与训练样本相差较大,则可能会导致模型误判。

无监督模型的异常值检测是异常值检测中的主流方法,因为异常值的标注成本往往较高,另外异常值的产生往往无法预料,因此有些异常值可能在过去的样本中根本没有出现过, 这将导致某些异常样本无法标注,这也是有监督模型的局限性所在。 较为常见的无监督异常值检测模型有密度聚类(DBSCAN)、IsolationForest(IF)、RadomCutForest(RCF)等,其中DBSCAN是一种典型的无监督聚类方法,对某些类型的异常值检测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该算法原理网上资料较多,本文不作详细介绍。

IF算法最早由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的团队提出,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异常值检测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对样本数据做任何先验的假设,只需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异常值只是少数,并且它们具有与正常值非常不同的属性值。与随机森林由大量决策树组成一样,IsolationForest也由大量的树组成。IsolationForest中的树叫isolation tree,简称iTree。iTree树和决策树不太一样,其构建过程也比决策树简单,因为其中就是一个完全随机的过程。

假设数据集有N条数据,构建一颗iTree时,从N条数据中均匀抽样(一般是无放回抽样)出n个样本出来,作为这颗树的训练样本。

在样本中,随机选一个特征,并在这个特征的所有值范围内(最小值与最大值之间)随机选一个值,对样本进行二叉划分,将样本中小于该值的划分到节点的左边,大于等于该值的划分到节点的右边。

这样得到了一个分裂条件和左、右两边的数据集,然后分别在左右两边的数据集上重复上面的过程,直至达到终止条件。 终止条件有两个,一个是数据本身不可再分(只包括一个样本,或者全部样本相同),另外一个是树的高度达到log2(n)。 不同于决策树,iTree在算法里面已经限制了树的高度。不限制虽然也可行,但出于效率考虑,算法一般要求高度达到log2(n)深度即可。

把所有的iTree树构建好了,就可以对测试数据进行预测了。预测的过程就是把测试数据在iTree树上沿对应的条件分支往下走,直到达到叶子节点,并记录这过程中经过的路径长度h(x),即从根节点,穿过中间的节点,最后到达叶子节点,所走过的边的数量(path length)。最后,将h(x)带入公式,其中E(.)表示计算期望,c(n)表示当样本数量为n时,路径长度的平均值,从而便可计算出每条待测数据的异常分数s(Anomaly Score)。异常分数s具有如下性质:

1)如果分数s越接近1,则该样本是异常值的可能性越高;

2)如果分数s越接近0,则该样本是正常值的可能性越高;

RCF算法与IF算法思想上是比较类似的,前者可以看成是在IF算法上做了一些改进。针对IF算法中没有考虑到的时间序列因素,RCF算法考虑了该因素,并且在数据样本采样策略上作出了一些改进,使得异常值检测相对IF算法变得更加准确和高效,并能更好地应用于流式数据检测。

IF算法

RCF算法

上图展示了IF算法和RCF算法对于异常值检测的异同。我们可以看出原始数据中有两个突变异常数据值,对于后一个较大的突变异常值,IF算法和RCF算法都检测了出来,但对于前一个较小的突变异常值,IF算法没有检测出来,而RCF算法依然检测了出来,这意味着RCF有更好的异常值检测性能。

异常值检测应用实践

理论还需结合实践,下面我们将以某应用从2016.08.16至2019.09.21的日活变化情况为例,对异常值检测的实际应用场景予以介绍: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该应用的日活存在着一些显着的异常值(比如红色圆圈部分),这些异常值可能由于活动促销或者更新迭代出现bug导致日活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波动。下面分别用基于统计的方法和基于模型的方法对该日活序列数据进行异常值检测。

基于3σ法则(基于统计)

RCF算法(基于模型)

从图中可以看出,对于较大的突变异常值,3σ法则和RCF算法都能较好地检测出来, 但对于较小的突变异常值,RCF算法则要表现得更好。

总结

上文为大家讲解了异常值检测的方法原理以及应用实践。综合来看,异常值检测算法多种多样 ,每一种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很难直接判断哪一种异常检测算法是最佳的, 具体在实战中,我们需要根据自身业务的特点,比如对计算量的要求、对异常值的容忍度等,选择合适的异常值检测算法。

接下来,个推也会结合自身实践,在大数据异常检测方面不断深耕,继续优化算法模型在不同业务场景中的性能,持续为开发者们分享前沿的理念与最新的实践方案。

㈢ 求教在MATLAB中BP算法最后怎么由测试数据得到实际输出啊

clear
p=[...]%输入
t=[...]%输出
%
创建一个新的前向神经网络
net_1=newff(minmax(p),[10,1],{'tansig','purelin'},'traingdm');
%
当前输入层权值和阈值
inputweights=net_1.iw{1,1};
inputbias=net_1.b{1};
%
当前网络层权值和阈值
layerweights=net_1.lw{2,1};
layerbias=net_1.b{2};
%
设置训练参数
net_1.trainparam.show
=
50;
net_1.trainparam.lr
=
0.05;
net_1.trainparam.mc
=
0.9;
net_1.trainparam.epochs
=
1000;
net_1.trainparam.goal
=
1e-3;
%
调用
traingdm
算法训练
bp
网络
[net_1,tr]=train(net_1,p,t);
%

bp
网络进行仿真
a
=
sim(net_1,p);
%
计算仿真误差
e
=
t
-
a;
mse=mse(e)
x=[1
2
3]'
sim(net_1,x)

㈣ 通过ID3算法得出的决策树怎么去测试别的实例啊还有ID3算法是只能分析数值型的数据吗

如果通过训练集已经得出决策树的话, 那使用测试集测试就很简单了。 可以人工测试,也可以用数据分析软件。

数据可以有很多种类型,关键是看你怎么提取出数据的属性进行分析。

请采纳最佳答案~

㈤ 软件开发数据库如何进行测试

ZDNet至顶网软件频道 在应用系统的测试中,把数据库应当作为独立的系统来测试,这无疑会为应用软件的质量增加可靠的保障,同时还必须结合应用软件进行集成测试,只有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的功能。根据以往软件测试经验,对数据库测试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明了数据库测试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性。1、引言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在应用软件开发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比如:数据冗余,功能和性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应用软件的使用。软件测试人员往往重视对软件功能和编码的测试,而忽略对软件性能,特别是数据库访问并发测试。因为,他们固有的思想中认为数据库设计存在问题对系统性能影响不大,或从根本上忽略了数据库在软件开发中的地位,直到出现了问题,才想到对数据库的测试,但往往也是仅仅通过对编码的测试工作中捎带对数据库进行一定的测试,这远远是不够的。目前,中铁网上订票系统在大用户同时在线订票中系统频频瘫痪,就是最好的佐证。所以,在应用软件的测试工作中,应该将数据库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进行充分的测试,这样才可以得到应用软件所需要的性能优化的数据库。那么,应该对哪些内容进行测试,如何进行测试呢?2、数据库设计的测试数据库是应用的基础,其性能直接影响应用软件的性能。为了使数据库具有较好的性能,需要对数据库中的表进行规范化设计。规范化的范式可分为第一范式、第二范式、第三范式、BCNF范式、第四范式和第五范式。一般来说,逻辑数据库设计应满足第三范式的要求,这是因为满足第三范式的表结构容易维护,且基本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因此,实际应用中一般都按照第三范式的标准进行规范化。但是,规范化也有缺点:由于将一个表拆分成为多个表,在查询时需要多表连接,降低了查询速度。故数据库设计的测试包括前期需求分析产生数据库逻辑模型和后期业务系统开发中的测试两部分(这里指的是后者),我在这里称为实体测试。数据库是由若干的实体组成的,包括(表,视图,存储过程等),数据库最基本的测试就是实体测试,通过对这些实体的测试,可以发现数据库实体设计得是否充分,是否有遗漏,每个实体的内容是否全面,扩展性如何。实体测试,可以用来发现应用软件在功能上存在的不足,也可以发现数据冗余的问题。经过测试,测试人员对有异议的问题要及时和数据库的设计人员进行沟通解决。3、数据一致性测试在进行实体测试后,应进一步检查下面的内容以保障数据的一致性:3.1 表的主键测试根据应用系统的实际需求,对每个表的主键进行测试,验证是否存在记录不唯一的情况,如果有,则要重新设置主键,使表中记录唯一。3.2 表之间主外键关系的测试数据库中主外键字段在名称,数据类型,字段长度上的一致性测试。3.3 级联表,删除主表数据后,相应从报表数据应同时删除的问题例如学生表和学生成绩表,学生数据已经删除,成绩表中相应学生的成绩记录应同时删除。3.4 存储过程和触发器的测试存储过程可以人工执行,但触发器不能人工处理,所以在对存储过程和触发器执行的过程中针对SQL SERVER2005及以上版本可以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 Profiler性能测试工具进行测试。Microsoft SQL Server Profiler 是 SQL 跟踪的图形用户界面,用于监视数据库引擎或 Analysis Services 的实例。测试人员可以捕获有关每个事件的数据并将其保存到文件或表中供以后分析。例如:可以对生产环境进行监视,了解哪些存储过程由于执行速度太慢影响了性能。4、数据库的容量测试随着数据库系统的使用,数据量在飞速增长,如何在使用前对数据容量的增长情况进行初步估算,为最终用户提供参考,这在数据库使用和维护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对数据库设计中基本表的数据大小,和每天数据表的数据产生量进行初步估算。记录数据量=各个字段所占字节数的总和表的数据量=记录数据量*记录数数据库大小=各表数据量的总和当然,数据库的大小不仅仅只是基本表的大小,还有系统表,视图,存储过程等其它实体所占的容量,但最基本的数据是表的数据。另外,数据库的容量还包括数据库日志文件的容量,一般应预留数据库文件的2倍左右。5、数据库的性能测试应用软件除了功能外,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软件的性能,而对于数据库系统,数据库性能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应用软件的性能,这部分的测试,一般手工测试就显得无能为力了,这时就要借助自动化的测试软件,例如:DataFactory,DataFactory是一种强大的数据产生器,它允许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很容易产生百万行有意义的正确的测试数据库,该工具支持DB2、Oracle、Sybase、SQL Server数据库。这样,就可以模拟出应用软件长期使用后,海量数据存储的数据库的性能状况。从而尽早发现问题,进行数据库性能的优化。这里要注意,进行性能测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测试环境的一致性,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版本以及硬件的配置等,而且在进行数据库方面的测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数据库的记录数、配置等要一致,只有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试,才可以对结果进行比较。否则无法和用户对软件的性能的观点达成一致。6、数据库的压力测试说起测试,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软件正确性的测试,即常说的功能测试。软件功能正确仅是软件质量合格指标之一。在实际开发中,还有其它的非功能因素也起着决定性的因素,例如软件的响应速度。影响软件响应速度的因素有很多,有些是因为算法不够高效;还有些可能受用户并发数的影响。在众多类型的软件测试中,压力测试正是以软件响应速度为测试目标,尤其是针对在较短时间内大量并发用户的访问时,软件的抗压能力。但压力测试往往是手工难以测试的,必须借助自动化测试工具。常用的压力测试有:Web测试、数据库测试等。数据库在大多数软件项目中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它进行压力测试是为了找出数据库对象是否可以有效地承受来自多个用户的并发访问。这些对象主要是:索引、触发器、存储过程和锁。通过对SQL语句和存储过程的测试,自动化的压力测试工具可以间接的反应数据库对象是否需要优化。这些自动化的测试工具很多,各有特点,基于Java的项目可以使用JMeter,.Net项目可以采用.Net集成开发环境中提供的测试方案。7、结束语总之,在应用系统的测试中,把数据库应当作为独立的系统来测试,这无疑会为应用软件的质量增加可靠的保障,同时还必须结合应用软件进行集成测试,只有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数据库和应用软件的功能。

㈥ C语言中while循环,测试多组数据时while(scanf("%d",&n)!=EOF)

EOF在scanf连用时代表-1的意思,当用到while(scanf()!=EOF),代表的意思是一直输入,直到scanf返回的值是-1时才会停止输入,也可以在while里面加上一些约束条件,使输入在特定的条件下就会停止,也可以在输入完成后按下 ,Ctrl+z,可以强行停止输入。

阅读全文

与算法怎么测试数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铁岭新玛特大地影院节目表 浏览:180
gui编程前途 浏览:641
山东学英语app软件定制哪里好 浏览:477
民国和现代来回穿越小说 浏览:692
phpwebservice搭建 浏览:253
安卓机器为什么会卡顿 浏览:881
邮政信用卡app是什么 浏览:666
怎么查以前电影的场次 浏览:465
穿越古代猎艳 浏览:805
python语言参考手册 浏览:824
买药上门app哪个靠谱 浏览:901
电影鬼片大全免费观看 浏览:259
三个外国妹子上山碰到三个鬼电影 浏览:139
铁雨3迅雷下载 在线播放 浏览:68
python库文件下载 浏览:131
兔老大电影 浏览:210
单片机实验键盘和数码 浏览:546
免费投屏电影网 浏览:880
甘肃酒泉发票服务器地址 浏览: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