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单片机如何写PID程序
PID算法有公式,直接套用就可以了。
公式在这个链接说的很明白了。
http://ke..com/view/1759810.htm
1、如果加入D抖动的特别厉害,试试只用PI控制。
2、还有PID参数都是一步一步调出来的,我建议你做个上位机,就是个简单的VB串口程序,用来设置PID参数
3、然后在单片机这边弄个串口接收程序,这里就是个简单的串口程序,人人都会,把接收到的PID存储在缓冲区里。
4、然后单片机程序直接调用。单片机带EEPROM的话,当接收到改变的PID参数时,存储这些参数。去STC官网下你的单片机资料,上面有EEPROM测试程序,直接套用。
上面纯属个人建议,都容易实现,不过有点费时。
㈡ 用单片机做PID算法控制问题
1.可以直接套用PID公式,无论增量还是绝对的。PID算法是根据误差来控制的算法,不依赖系统的模型,故不用算系统的传递函数。有的书提到传递函数,一般是用于理论建模仿真,从而直接用Matlab一类的仿真软件进行PID参数调试。得到的参数可以为实际应用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2.PID参数整定有一套原则。首先要了解各个参数的作用。具体的整定方法,随便找本自控原理的书都会提到,我不太记得了,大致是有一个倍数关系。但实际操作,一般不会是用这个数,是需要根据系统的反应,改变各个参数来试的。尽信书不如无书啊~
另外,不同系统的参数肯定不一样。就算同一个系统,稍微有一些改变,可能最好的那组参数就会变化。因此衍生了很多先进PID算法,如神经PID、专家PID、模糊PID等等。
㈢ 请教温控PID增量型算法公式
南京星德机械提供:增量式PID控制算法
当执行机构需要的不是控制量的绝对值,而是控制量的增量(例如去驱
动步进电动机)时,需要用PID的“增量算法”。
㈣ 什么是“PID算法”
“PID算法”在过程控制中,按偏差的比例(P)、积分(I)和微分(D)进行控制的PID控制器(亦称PID调节器)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自动控制器。
它具有原理简单,易于实现,适用面广,控制参数相互独立,参数的选定比较简单等优点;而且在理论上可以证明,对于过程控制的典型对象──“一阶滞后+纯滞后”与“二阶滞后+纯滞后”的控制对象,PID控制器是一种最优控制。
PID调节规律是连续系统动态品质校正的一种有效方法,它的参数整定方式简便,结构改变灵活(PI、PD、…)。
控制点包含三种比较简单的PID控制算法,分别是:增量式算法,位置式算法,微分先行。 这三种PID算法虽然简单,但各有特点,基本上能满足一般控制的大多数要求。
PID增量式算法
离散化公式:
△u(k)= u(k)- u(k-1)
△u(k)=Kp[e(k)-e(k-1)]+Kie(k)+Kd[e(k)-2e(k-1)+e(k-2)]
进一步可以改写成
△u(k)=Ae(k)-Be(k-1)+Ce(k-2)。
㈤ 51单片机c语言PID运算公式
格式可能不对
㈥ 位置式pid控制算法
增量式PID算法的输出量为
ΔUn = Kp[(en-en-1)+(T/Ti)en+(Td/T)(en-2*en-1+en-2)]
式中,en、en-1、en-2分别为第n次、n-1次和n-2次的偏差值,Kp、Ti、Td分别为比例系数、积分系数和微分系数,T为采样周期。
计算机每隔固定时间 T将现场温度与用户设定目标温度的差值带入增量式PID算法公式,由公式输出量决定PWM方波的占空比,后续加热电路根据此PWM方波的占空比决定加热功率。现场温度与目标温度的偏差大则占空比大,加热电路的加热功率大,使温度的实测值与设定值的偏差迅速减少;反之,二者的偏差小则占空比减小,加热电路加热功率减少,直至目标值与实测值相等,达到自动控制的目的。
㈦ PID的计算公式
PID的增量型公式:
PID=Uk+KP*【E(k)-E(k-1)】+KI*E(k)+KD*【E(k)-2E(k-1)+E(k-2)】
PID算法具体分两种:一种是位置式的 ,一种是增量式的。
位置式PID的输出与过去的所有状态有关,计算时要对e(每一次的控制误差)进行累加,这个计算量非常大,而明显没有必要。而且小车的PID控制器的输出并不是绝对数值,而是一个△,代表增多少,减多少。换句话说,通过增量PID算法,每次输出是PWM要增加多少或者减小多少,而不是PWM的实际值。所以明白增量式PID就行了。
PID控制原理:
本系统通过摆杆(辊)反馈的位置信号实现同步控制。收线控制采用实时计算的实际卷径值,通过卷径的变化修正PID前馈量,可以使整个系统准确、稳定运行。
PID系统特点:
1、主驱动电机速度可以通过电位器来控制,把S350设置为SVC开环矢量控制,将模拟输出端子FM设定为运行频率,从而给定收卷用变频器的主速度。
2、收卷用S350变频器的主速度来自放卷(主驱动)的模拟输出端口。摆杆电位器模拟量
信号通过CI通道作为PID的反馈量。S350的频率源采用主频率Ⅵ和辅助频率源PID叠加的方式。通过调整运行过程PID参数,可以获得稳定的收放卷效果。
3、本系统启用逻辑控制和卷径计算功能,能使系统在任意卷径下平稳启动,同时两组PID参数可确保生产全程摆杆控制效果稳定。
㈧ 完整可用的51单片机PID运算公式
没意义。PID是有很强的针对性的,我以前看到的几个网上的PID程序都还是可以用的。但是需要你自己定的,可不只是PID三个数。采样周期是多少?PID计算后打算用多少位的数据,都是要自己定的,等等。
而所谓温度控制的程序,直接套用的(参数不套用,自己调),没有几个能好用的,要么计算量太大,要么调节不够好。
还是看看公式自己写的好。就算我写了一个在我手上好用的,给你,你那也未必好用,因为还要根据实际去修改一些输出、输入量,或加以限制,不同的系统,这些都是不同的。就像是汽车底盘都是4个轮子,你要的是越野车,我给你个轿车的底盘,上面再怎么改也不好用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