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文档加密 > 控制论维纳pdf

控制论维纳pdf

发布时间:2022-06-16 10:57:05

① 《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人有人的用处》([美] 维纳)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_D8lLuMbcN-rzbiC5y6HdA

提取码: avf9

书名:人有人的用处

作者:[美] 维纳

译者:陈步

豆瓣评分:8.9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0-7

页数:174

内容简介:

《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与社会》中收入的着作,是自文艺复兴时期现代科学诞生以来,经过足够长的历史检验的科学经典。为了区别于时下被广泛使用的“经典”一词,我们称之为“科学元典”。我们这里所说的“经典”,不同于歌迷们所说的“经典”,也不同于表演艺术家们朗诵的“科学经典名篇”。受歌迷欢迎的流行歌曲属于“当代经典”,实际上是时尚的东西,其含义与我们所说的代表传统的经典恰恰相反。表演艺术家们朗诵的“科学经典名篇”多是表现科学家们的情感和生活态度的散文,甚至反映科学家生活的话剧台词,它们可能脍炙人口,是否属于人文领域里的经典姑且不论,但基本上没有科学内容。并非着名科学大师的一切言论或者是广为流传的作品都是科学经典。

这里所谓的科学元典,是指科学经典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着作,是在人类智识史和人类文明史上划时代的丰碑,是理性精神的载体,具有永恒的价值。

② 诺伯特·维纳的控制论

控制论(cybernetics)的诞生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现代社会的许多新概念和新技术都与控制论有密切联系。控制论是自动控制、电子技术、无线电通讯、计算机技术、神经生理学、数理逻辑、语言等多种学科相互渗透的产物,它以各类系统所共同具有的通讯和控制方面的特征为研究对象,不论是机器还是生物体,甚或是社会,尽管各属不同性质的系统,但它们都是根据周围环境的某些变化来调整和决定自己的运动。控制论的创始人是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1894~1964)。
1948年,他出版了他的奠基性着作《控制论》,标志着这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的诞生。该书的副标题是“关于在动物或机器中控制或通讯的科学”,这就是他对控制论所下的定义。cybernetics一词来源于希腊文kubernan,原意为steersman,即“掌舵人”,转意是“管理人的艺术”。 维纳在改进防空武器时发现,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信的核心问题是信息、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维纳与美国神经生理学家罗森布卢斯(Arturo Rosenblueth,1900~1970)合作研究这个课题长达10余年(1934~1947)之久。罗森布卢斯是墨西哥人,是当时哈佛大学医学院着名生理学家坎农(Walter Bradford Cannon,1871~1945)教授的同事和合作者,深受坎农的器重。在20世纪30年代,罗森布卢斯每个月都要举行关于科学方法的讨论会。维纳此时也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工作,维纳和许多哈佛医学院的青年科学家,包括数学、物理、电子、工程、生理、心理、医学等各行各业的专家,都参加了由罗森布卢斯领导的讨论会。他们每次都围着圆桌聚餐,一起自由谈话,毫无拘束。饭后,由他们集体中的一员,或者是一位邀请来的客人,宣读一篇关于某个科学问题的论文,一般是关于方法论问题的论文。宣读者必须经受一通尖锐的批评,批评是善意的,但是毫不留情的。这对于那些思想半通不通的人,不曾有充分自我批评的人,那种过分自信而妄自尊大的人,真是一剂良好的泻药,受不了的人下次就不再来了。但对这些参加聚餐和讨论会的常客们,不少人感到获益匪浅,对于科技的发展有重要的、经久性的促进作用。
维纳和罗森布卢斯早就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日益成为专门家在愈来愈狭窄的领域内进行的事业,使一些科学家沦为狭隘分工的奴隶;另一方面又出现各门学科相互交叉走向综合的趋势,提出了许多需要各门学科共同研究的问题,这与原有的狭隘的专业分工,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呢?他们认为,正是这些科学的边缘区域,给有修养的研究者提供了最丰富的机会。也就是说,只要打破原有的狭隘的专业分工界限,集合一批既是他自己领域的专家,又对他的邻近的领域有较多知识的人。如让数学家、数理逻辑学家、生理学家去接触工程,让工程师熟悉生理学。这样,到未被开发的科学处女地去勘查、开垦和耕耘,就能在科学上得到最大的收获。
维纳自己也说:在上述共同工作中,数学家(他本人就是数学家)不需要有领导一个生理学实验的本领,但却需要有了解一个生理学实验、批判一个实验和建议别人去进行一个实验的本领;生理学家(罗森布卢斯就是生理学家)不需要有证明某一个数学定理的本领,但是必须能够了解数学定理中的生理学意义,能够告诉数学家他应当去寻找什么东西。
1942年5月梅西基金会举行的关于大脑抑制问题的科学讨论会提出,通信工程和控制工程领域内已经研究成熟的信息和反馈的概念和方法,可能有助于神经生理学的研究。此时控制论的思想已经形成,但还没有正式命名。1943~1944年之交在普林斯顿召开了一次控制论思想的科学讨论会,进一步确认了控制论思想,认为在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之间存在共同的思想基础,一个科学领域可以运用另一个科学领域发展得比较成熟的概念和方法。1946~1953年间,梅西基金会发起了一系列关于反馈问题的科学讨论会,对于控制论的发展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 维纳抓住了一切通信和控制系统的共同特点,即它们都包含着一个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的过程。他指出:一个通信系统总是根据人们的需要传输各种不同的思想内容的信息,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必须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自己调整自己的运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通信和控制系统接收的信息带有某种随机性质,具有一定的统计分布,通信和控制系统本身的结构也必须适应这种统计性质,能对一类在统计上预期要收到的输入做出统计上令人满意的动作。维纳与他的合作者们终于在1947年成功地创立了“控制论”这个崭新的学科,翌年,出版了《控制论》一书,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广泛瞩目。
除维纳外,方法论聚餐会的参加者后来都各有建树:罗森布卢斯也是控制论和人工智能的开拓者之一;冯.诺伊曼(Johnvon Neumann,1903~1957)成为博弈论的奠基人,二进位制电子计算机的创始人之一;别格劳(Julian Himely Bigelow,1913~2003)是电子计算机设计的最早参加者;麦克卡洛(Warren Sturgis Mc Culloch,1898~1969)和匹茨(Walter Pitts,1923-1969)成为神经控制论和人工智能的奠基人。事实证明,正是这些年轻科学家,在“各种已经建立起来的部门之间的被人忽视的无人区”里得到了最大收获,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 1949年,美国内分泌生理学家豪斯金斯(Roy Graham Hoskins,1880~1964)响应维纳的建议,首先把反馈概念引入到内分泌领域,指出甲状腺与垂体之间存在反馈机制。1956年瑞典的冯.奥伊勒(UlfSvon Euler,1905~1983)等注射少量甲状腺素于垂体前叶,使甲状腺释放的放射性碘随之减少,从而更进一步证实了负反馈是机体机能精确调节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③ 《人有人的用处控制论和社会》pdf下载在线阅读全文,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人有人的用处》(N·维纳)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https://pan..com/s/1sHT4yZkEa0I9S6Q3SnM5Qg

提取码: fxci

书名:人有人的用处

作者:N·维纳

译者:陈步

豆瓣评分:8.4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份:1978-6

页数:169

内容简介:

本书为美国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N.维纳(1894—1964)所着,是维纳系统阐述控制论的着述之一。本书从偶然性的宇宙观念和历史上的控制论谈起,在语言、有机体、法律、通讯、社会政策和知识分子的作用、工业革命的历史、通讯机器等方面,对控制论进行了通俗的阐述。本书在科学、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均有较大影响。

④ 诺伯特·维纳的控制论的控制论的具体内容

在实际应用中,有关控制论的具体内容主要有:
1.最优控制理论。
这是现代控制论的核心。在现代社会发展、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的情况下,各种控制系统的复杂化与大型化已越来越明显。不仅系统技术、工具和手段更加科学化、现代化,而且各类控制系统的应用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促使控制论进人多输入和多输出系统控制的现代化阶段,由此而产生了最优控制理论。这一理论是通过数学方法,科学、有效地解决大系统的设计和控制问题,强调采用动态的控制方式和方法,以满足各种多输入和多输出系统的控制要求,实现系统最优化。最优控制理论主要是在工程控制系统、社会控制系统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2.自适应、自学习和自组织系统理论。
自适应控制系统是一种前馈控制的系统,所谓前馈控制,是指环境条件还没有影响到控制对象之前,就进行预测而去控制的一种方式。自适应控制系统能按照外界条件的变化,自动调整其自身的结构或行为参数,以保持系统原有的功能,如自寻最优点的极值控制系统、条件反馈性的简单波动白适应系统等。随着信息科学和现代计算技术的发展,自适应系统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并逐步形成一种专门的工程控制理论。自学习系统就是系统具有能够按照自己运行过程中的经验来改进控制算法的能力,它是自适应系统的一个延伸和发展。自学习系统理论也是用于工程控制的理论,它有“定式”和“非定式”两个方面,前者是根据已有的答案对机器工作状态作出判断,由此来改进机器的控制,使之不断趋近于理想的算法,后者是通过各种试探、统计决策和模式识别等工作,来对机器进行控制,使之趋近于理想的算法。自组织系统就是能根据环境变化和运行经验来改变自身结构和行为参数的系统。自组织系统理论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仿真、模拟人的神经网络或感觉器官的功能,探索实现人工智能的途径。对自组织系统理论的研究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成为控制论的重要领域。从控制论观点讲,系统不仅能被组织,而且又是能够自组织的。对自组织系统的新模型的探索和研究,将给组织系统的控制,人工组织系统、组织与有机体系统的控制,带来很大的影响和变革。
3.模糊理论。
这是在模糊数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数理理论。它主要是用来解决一些不确定型的问题。模糊数学包括模糊代数、模糊群体、模糊拓扑等。我们知道,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大量不够明确的信息和含糊的概念,人们只能根据经验对事物进行估计、推理和判断。因此,在一个复杂系统中,往往就有一些不确定型的问题需要处理。对此,仅用一般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是难以完成的,这就必须根据模糊数学来求得解决问题的结论。
4.大系统理论。
这是现代控制论最近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领域。它以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目标多样、功能综合、因素繁多的各种工程或非工程的大系统自动化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和应用涉及到工程技术、社会经济、生物生态等许多领域,如城市交通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环境保护系统、消费分配系统、大规模信息自动检索系统等。尤其在生产管理系统方面,如在生产过程综合自动化管理控制系统、区域电网自动调节系统、综合自动化钢铁联合企业系统等方面应用性更强。大系统理论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大系统的最优化。
[编辑]

⑤ 控制论的内容.

控制论是研究各类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规律的科学。它是自动控制、通讯技术、计算机科学、数理逻辑、神经生理学、统计力学、行为科学等多种科学技术相互渗透形成的一门横断性学科。它研究生物体和机器以及各种不同基质系统的通讯和控制的过程,探讨它们共同具有的信息交换、反馈调节、自组织、自适应的原理和改善系统行为、使系统稳定运行的机制,从而形成了一大套适用于各门科学的概念、模型、原理和方法。控制论创始人维纳在他的《控制论》一书的副标题上标明,控制论是“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

控制论一词Cybernetics,来自希腊语,愿意为掌舵术,包含了调节、操纵、管理、指挥、监督等多方面的涵义,维纳以它作为自己创立的一门新学科的名称,正是取它能够避免过分偏于哪一方面,“不能符合这个领域的未来发展”和“纪念关于反馈机构的第一篇重要论文”的意思。

控制论是多门科学综合的产物也是许多科学家共同合作的结晶。但是,控制论的诞生和发展是与美国数学诺伯特.维纳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维纳少年时是一位天才的神童,他11岁上大学,学数学,但喜爱物理、无线电、生物和哲学,14岁考进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动物学,后又去学哲学,18岁时获得了哈佛大学的数理逻辑博士学位。1913年刚刚毕业的维纳又去欧洲向罗素和希尔伯特这些数学大师们学习数学。正是多钟学科在他头脑里的汇合,才结出了控制论这颗综合之果。维纳在1919年研究勒贝格积分时,就从统计物理方面萌发了控制论思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参加了美国研制防空火力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提出了负反馈概念,应用了功能模拟法,对控制论的诞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943年维纳与别格罗和罗森勃吕特合写了《行为、目的和目的论》的论文,从反馈角度研究了目的性行为,找出了神经系统和自动机之间的一致性。这是第一篇关于控制论的论文。这时,神经生理学家匹茨和数理逻辑学家合作应用反馈机制制造了一种神经网络模型。第一代电子计算机的设计者艾肯和冯.诺依曼认为这些思想对电子计算机设计十分重要,就建议维纳召开一次关于信息、反馈问题的讨论会。1943年底在纽约召开了这样的会议,参加者中有生物学家、数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他们从各自角度对信息反馈问题发表意见。以后又连接举行这样的讨论会,对控制论的产生起了推动作用。1948年维纳的《控制论》出版,宣告了这门科学的诞生。

控制论的研究表明,无论自动机器,还是神经系统、生命系统,以至经济系统、社会系统,撇开各自的质态特点,都可以看作是一个自动控制系统。在这类系统中有专门的调节装置来控制系统的运转,维持自身的稳定和系统的目的功能。控制机构发出指令,作为控制信息传递到系统的各个部分(即控制对象)中去,由它们按指令执行之后再把执行的情况作为反馈信息输送回来,并作为决定下一步调整控制的依据。

这样我们就看到,整个控制过程就是一个信息流通的过程,控制就是通过信息的传输、变换、加工、处理来实现的。反馈对系统的控制和稳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无论是生物体保持自身的动态平稳(如温度、血压的稳定),或是机器自动保持自身功能的稳定,都是通过反馈机制实现的。反馈是控制论的核心问题。控制论就是研究如何利用控制器,通过信息的变换和反馈作用,使系统能自动按照人们预定的程序运行,最终达到最优目标的学问。

控制论是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科学理论。控制论的理论、观点,可以成为研究各门科学问题的科学方法,这就是撇开各门科学的质的物点,把它们看作是一个控制系统,分析它的信息流程、反机制和控制原理,往往能够寻找到使系统达到最佳状态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为控制方法。控制论的主要方法还有信息方法、反馈方法、功能模拟方法和黑箱方法等。信息方法是把研究对象看作是一个信息系统,通过分析系统的信息流程来把握事物规律的方法。反馈方法则是动用反馈控制原理去分析和处理问题的研究方法。所衷肠反馈控制就是由控制器发出的控制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以实现系统预定目标的过程,正反馈能放大控制作用,实现自组织控制。但也使偏差愈益加大,导致振荡。负反馈能纠正偏差,实现稳定控制,但它减弱控制作用、损耗能量。功能模拟法,就是用功能模型来模仿客体原型的功能和行为的方法。所谓功能模型就是只以功能行为是相似为基础而建立的模型。如猎手瞄准猎物的过程与自动火炮系统的功能行为是相似的,但二者的内部结构和物理过程是截然不同的,这就是一种功能模拟。功能模拟法为仿生学、人工智能、价值工程提供了科学方法。黑箱方法也是控制论的主要方法。黑箱就是指那些不能打开箱盖,又不能从外部观察内部状态的系统。黑箱方法就是通过考察系统的输入与输出关系认识系统功能的研究方法。它是探索复杂大系统的重要工具。

控制论诞生后,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与迅猛地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为本世纪50年代,是经典控制论时期。这个时期的代表着作有我国着名科学家钱学森1945年在美国发表的《工程控制论》。第二个时期是60年代的现代控制论时期。导弹系统、人造恒星,生物系统研究的发展,使控制论的重点从单变量控制到多变量控制,从自动调节向最优控制,由线性系统向非线性系统转变。美国卡尔曼提出的状态空间方法以及其它学者提出的极大值原理和动态规划等方法,形成了系统测辨、最优控制、自组织、自适应系统等现代控制理论。第三时期是70年代后的大系统理论时期。控制论由工程控制论、生物控制论向经济控制论、社会控制论发展。1975年国际控制论和系统论第三届会议,讨论的主题就是经济控制论的问题。1978年的第四届会议,主题又转向了社会控制论。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人工智能研究的开展,使控制系统显现出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因素众多,功能综合的特点,从而控制论也向大系统理论发展。在世976年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的学术会上,专题讨论了“大系统理论及应用”问题。控制论也形成了工程控制论、生物科。其中生物控制论又分化出神经控制论、医学控制论、人工智能研究和仿生学研究。社会控制论则把控制论应用于社会的生产管理、效能运输、电力网络、能源工程、环境保护、城市建议,以至社会决策等方面。维纳在1950年出版的《人有人有的用处——控制论和社会》一书中着重论述了通信、法律、社会政策等等与控制论的联系。阿希贝1958年发表的《控制论在生物学和社会中的应用》一文,认为运用非线性系统的控制理论,可以研究社会系统。

控制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它体现了现代科学整体化发展趋势,为现代科学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科学方法。我国际60年代初就开始翻译介绍控制论的着作,但是,只是近年来才开始对它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经济、人口、能源、生产管理等方面,开始运用控制论建立数学模型。如投入产出模型、人口模型等,在运用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⑥ 控制论的介绍

自从1948 年诺伯特·维纳发表了着名的《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一书以来,控制论的思想和方法已经渗透到了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维纳把控制论看作是一门研究机器、生命社会中控制和通讯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动态系统在变的环境条件下如何保持平衡状态或稳定状态的科学。他特意创造“Cybernetics”这个英语新词来命名这门科学。“控制论”一词最初来源希腊文“mberuhhtz”,原意为“操舵术”,就是掌舵的方法和技术的意思。在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的着作中,经常用它来表示管理的艺术。

⑦ 谁有维纳的《控制论》的高清版的pdf,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的高清版的pdf

我也在找,楼主是工程学么?

⑧ 诺伯特·维纳的控制论的诺伯特·维纳的控制论概述

自从1948 年诺伯特·维纳发表了着名的《控制论——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一书以来,控制论的思想和方法已经渗透到了几乎有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维纳把控制论看作是一门研究机器、生命社会中控制和通讯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更具体他说,是研究动态系统在变化的环境条件下如何保持平衡状态或稳定状态的科学。他特意创造“Cybernetics”这个英语新词来命名这门科学。“控制论”一同最初来源希腊文“mberuhhtz”,原意为“操舵术”,就是掌舵的方法和技术的意思。在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的着作中,经常用它来表示管理人的艺术。
1834 年,着名的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写了一篇论述科学哲理的文章,他进行科学分类时,把管理国家的科学称为“控制论”,他把希腊文译成法语“Cybernetigue”。在这个意义下,“控制论”一词被编入19 世纪许多着词典中。维纳发明“控制论”这个词正是受了安培等人的启发。
在控制论中,“控制”的定义是:为了“改善”某个或某些受控对象的功能或发展,需要获得并使用信息,以这种信息为基础而选出的、加于该对象上的作用,就叫作控制。由此可见,控制的基础是信息,一切信息传递都是为了控制,而任何控制又都有赖于信息反馈来实现。信息反馈是控制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通俗他说,信息反馈就是指由控制系统把信息输送出去,又把其作用结果返送回来,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的作用,以达到预定的目的。

⑨ 维纳的《控制论》一书什么时候出版以及有什么影响

1948年,维纳的着作《控制论》一书出版,把“控制论”定义为“关于机器和生物的通讯和控制的科学”,宣告了这门学科的诞生。

控制论诞生不久,就与电子计算机相互结合,从而得到迅速发展,相继出现了工程控制论、生物控制论等新兴学科。

⑩ 维纳的控制论是什么

维纳对科学发展所作出的最大贡献,是创立控制论。这是一门以数学为纽带,把研究自动调节、通信工程、计算机和计算技术以及生物科学中的神经生理学和病理学等学科共同关心的共性问题联系起来而形成的边缘学科。
1947年10月,维纳写出划时代的着作《控制论》,1948年出版后,立即风行世界。维纳的深刻思想引起了人们的极大重视。它揭示了机器中的通信和控制机能与人的神经、感觉机能的共同规律;为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提供了崭新的科学方法;它从多方面突破了传统思想的束缚,有力地促进了现代科学思维方式和当代哲学观念的一系列变革。
现在,控制论已有了许多重大发展,但维纳用吉布斯统计力学处理某些数学模型的思想仍处于中心地位。他定义控制论为:“设有两个状态变量,其中一个是能由我们进行调节的,而另一个则不能控制。这时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根据那个不可控制变量从过去到现在的信息来适当地确定可以调节的变量的最优值,以实现对于我们最为合适、最有利的状态。”

阅读全文

与控制论维纳pdf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三台服务器配置IP地址 浏览:171
如何用命令方块连续对话 浏览:275
win7linux共享文件夹 浏览:302
命令符打开本地服务 浏览:597
android应用程序源码 浏览:699
安卓开发工程师简历怎么写 浏览:57
热水器水量服务器是什么意思 浏览:115
stk卫星编译 浏览:478
对后台程序员的要求 浏览:759
ios大文件夹图标 浏览:624
生的计划pdf 浏览:711
oppoa93加密便签在哪查找 浏览:21
两个数字的加减乘除运算编程 浏览:227
给手机加密码忘记了怎么办 浏览:601
单片机运算符 浏览:297
移动端微信商城源码 浏览:443
编程猫下一个背景在哪里 浏览:359
javaclasstype 浏览:240
乐高编程和乐高课的延伸 浏览:357
苹果手机怎么切换app美国账号 浏览:865